新课程改革生物学科考点分析word版易错点总结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变异育种与进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0854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改革生物学科考点分析word版易错点总结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变异育种与进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课程改革生物学科考点分析word版易错点总结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变异育种与进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课程改革生物学科考点分析word版易错点总结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变异育种与进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新课程改革生物学科考点分析word版易错点总结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变异育种与进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新课程改革生物学科考点分析word版易错点总结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变异育种与进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程改革生物学科考点分析word版易错点总结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变异育种与进化.docx

《新课程改革生物学科考点分析word版易错点总结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变异育种与进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改革生物学科考点分析word版易错点总结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变异育种与进化.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程改革生物学科考点分析word版易错点总结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变异育种与进化.docx

新课程改革生物学科考点分析word版易错点总结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变异育种与进化

易错点总结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变异育种与进化

〔易错清零〕

易错点1 误认为基因突变只能在“诱发因素”下发生,且只能在“分裂细胞中于间期发生”

点拨:

基因突变可在物理、化学或病毒等诱发因素下因DNA被损伤、碱基被改变等发生,但是,在没有外来因素影响时,基因突变也会由于DNA分子复制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等原因自发产生。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

易错点2 混淆基因突变的结果“产生新基因”与“产生等位基因”

点拨:

不同生物的基因组组成不同,病毒和原核细胞的基因组结构简单,基因数目少,而且一般是单个存在的,不存在等位基因。

因此,真核生物基因突变可产生它的等位基因,而原核生物和病毒基因突变产生的是一个新基因。

易错点3 混淆育种中“最简便”与“最快”

点拨:

“最简便”着重于技术含量应为“易操作”,如杂交育种,虽然年限长,但农民自己可简单操作。

但“最快速”则未必简便,如单倍体育种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但其技术含量却较高,单就花粉培养成幼苗已很难实现。

易错点4 误认为基因突变引起的变异只有有害和有利两种情况

点拨:

事实上,基因突变的结果有三种情况:

有的突变对生物是有利的,有的突变对生物是有害的,有的突变对生物既无害也无利,是中性的。

自然选择淘汰有害变异,保留有利变异和中性变异。

易错点5 误认为基因突变会使得基因“位置”或“数目”发生改变或错将基因中“碱基对”缺失视作“基因”缺失

点拨:

基因突变仅改变了基因内部结构,产生了新基因,并未改变基因位置,也未改变基因数量——基因中碱基对缺失,只是成为了新基因,即基因犹在,并非“基因缺失”。

易错点6 混淆三类“无子果实”

点拨:

(1)无子西瓜—利用染色体变异原理,由四倍体(♀)×二倍体(♂)→三倍体,无子的原因是三倍体联会紊乱,不能正常产生配子。

(2)无子番茄—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在未授粉的雌蕊柱头上,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培育而来,其无子的原因是“未授粉”

(3)无子香蕉—天然三倍体,无子的原因在于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正常产生配子。

以上三类无子果实中,无子西瓜、无子香蕉,其遗传物质均已改变,为可遗传变异,而无子番茄则属不可遗传变异。

易错点7 混淆可遗传与可育

点拨:

“可遗传”≠可育:

三倍体无子西瓜、骡子、二倍体的单倍体等均表现“不育”,但它们均属可遗传变异——其遗传物质已发生变化,若将其体细胞培养为个体,则可保持其变异性状——这与仅由环境引起的不遗传的变异有着本质区别。

如无子番茄的“无子”原因是植株未授粉,生长素促进了果实发育,这种“无子”性状是不可以保留到子代的,将无子番茄进行组织培养时,若能正常授粉,则可结“有子果实”。

易错点8 误认为杂交育种的选育目标均是获得“稳定遗传”的优良性状

点拨:

杂交育种是在杂交后代的众多类型中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个体进一步培育,直到获得稳定遗传的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杂种优势主要是利用杂种F1的优良性状,并不要求遗传上的稳定性。

易错点9 误认为杂交育种年限总是最长

点拨:

杂交育种需要的年限不一定长,如培育的品种为隐性性状(如aabb),则子二代中即可出现稳定遗传的该性状。

易错点10 误认为单倍体育种就是花药离体培养

点拨:

花药离体培养只是单倍体育种中的一个程序,要想得到可育品种,一般还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使其染色体加倍。

易错点11 误认为诸如三倍体无子西瓜,骡子之类为“新物种”

点拨:

“新物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与原物种间已形成生殖隔离(不能杂交或能杂交但后代不育)。

(2)物种必须是可育的。

如三倍体无子西瓜、骡子均不可称“物种”,因为它们均是“不育”的,而四倍体西瓜相对于二倍体西瓜则是“新物种”,因它与二倍体西瓜杂交产生的子代(三倍体西瓜)不育,意味着二者间已产生生殖隔离,故已成为新物种。

易错点12 错将四倍体AAaa(由Aa秋水仙素诱导后形成)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算作1AA∶2Aa∶aa

点拨:

AAaa产生配子状况可按右图分析,由于染色体①~④互为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时四条染色体分至细胞两极是“随机”的,故最终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及基因状况应为①③与③④(AA与aa)、①③与②④(Aa与Aa)、①④与②③(Aa与Aa),由此可见,AAaa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1AA∶4Aa∶1aa而不是AA∶Aa∶aa=∶1∶2∶1。

易错点13 混淆“三体”与“三倍体”

点拨:

三倍体是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体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其每种形态的染色体为“三三相同”;三体则是二倍体(含两个染色体组),只是其中某形态的染色体“多出了一条”而成为3条,其余染色体均为两两相同。

二者区别如下:

易错点14 误认为秋水仙素均需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点拨:

进行多倍体育种时需在种子萌发或幼苗期用秋水仙素处理,但单倍体育种时只能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切不可写成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因花药离体培养后形成的单倍体通常高度不育,不能形成种子。

易错点15 混淆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

点拨:

无人为参与的为自然选择,有人为参与的为人工选择。

人工选择的性状有利于人类,否则应视为自然选择。

现比较如下:

比较项目

人工选择

自然选择

选择因素

自然环境

选择对象

家养生物

自然界中的生物

选择目的

满足人们的需要

适应当地环境

选择手段

人工挑选

生存斗争

进化速度

较快

十分缓慢

结果

培育出人类需要的新品种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核心强化〕

1.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的比较

比较项目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变异的本质

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

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

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发生改变

发生

时间

主要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期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

适用

范围

所有生物

真核生物、有性生殖核基因遗传

真核生物(细胞增殖过程)

产生

结果

产生新的基因

产生新基因型,没产生新基因

未产生新基因,基因数目或顺序发生变化

鉴定

方法

光镜下均无法检出,可根据是否有新性状或新性状组合确定

光镜下可检出

2.着眼于四大角度,辨析三种可遗传变异

(1)“互换问题”

①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互换——基因重组

②非同源染色体间互换(或单方移接)——染色体结构变异(即“易位”)

注:

若同一条染色体的两姐妹染色单体发生片段互换,则基因不改变。

(2)“缺失”或“增添”问题

①发生于“基因内部”的“碱基对”增添或缺失——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

②发生于DNA分子上(或染色体中)“基因”的增添或缺失——染色体变异基因数量改变

(3)“镜检”问题

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属“分子水平”变异,不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②染色体变异(结构、数目变异)属“细胞水平”变异,可用显微镜观察(但需用“分生组织”)

(4)基因的“质”与“量”问题

①唯一可改变结构(即发生质变)的——基因突变

②既不改变“质”又不改变“量”,仅改变组合方式的——基因重组

③虽不改变“质”,但可改变“量”或“序”(基因排列顺序)的——染色体变异

3.不同生物可遗传变异来源归纳

(1)病毒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基因突变。

(2)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基因突变(不考虑基因工程中涉及的基因重组)。

(3)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来源:

①进行无性生殖时——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②进行有性生殖时——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4)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异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数目及结构变异。

4.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的判断

(1)类型

(2)判定方法

①选取突变体与其他已知未突变纯合子杂交,据子代性状表现判断。

②让突变体自交,观察子代有无性状分离而判断。

5.突变基因具体位置的判断

(1)利用野生型的个体与缺失不同基因的突变体比较,根据有无特定酶的活性判断编码该酶的基因对应的位置。

(2)将一缺失未知基因片段的突变株与已知的缺失不同基因片段的突变株分别培养,根据是否转化为野生型个体判断未知个体的缺失基因对应的位置。

巧用分解组合法求解患病概率

当控制两种(或两种以上)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分别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时,其遗传应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进行相关患病概率求解时宜巧用“分解组合法”分别求出各自患病概率再相乘进行组合。

如经推导某系谱图中某女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Xb,某男基因型为AAXbY、AaXbY求:

(1)他们生一两病(均为隐性遗传病)兼患男孩的概率;

(2)生一仅患甲病(致病基因a)的孩子的概率;

(3)生一仅患乙病(致病基因Xb)的孩子的概率;

(4)生一患病孩子的概率。

可按如下方法求解:

女方:

Aa 男方:

YbY

就甲病而言,婚配组合为AA、Aa与Aa,其子代患病率为×=,非甲病率为;就乙病而言:

婚配组合为XBXB、XBXb与XbY,其子代患病率为×=,非乙病率为,就此可进行下列计算。

(1)生一两病兼患男孩的概率=男孩出生率×甲病率×男孩乙病率=××=

(2)生一仅患甲病的孩子的概率=患甲病率×非乙病率=×=

(3)生一仅患乙病的孩子的概率=患乙病率×非甲病率=×=

(4)生一患病孩子的概率=1-正常率=1-非甲病率×非乙病率=1-×=

6.把握“正常人群”中杂合子的取值

针对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而言,正常人群应包含AA、Aa两种基因型,倘若求解“与人群中某正常异性结婚”求“生一患病孩子的概率”类问题时切不可直接认定该异性基因型为Aa,必须先求得Aa概率,方可求解即该正常异性的Aa概率=×100%。

如:

已知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患病率为,某女表现正常且有一患该病的弟弟,该女与人群中无血缘关系的某正常男子结婚,他们生一患病孩子的概率是多少?

求解方法如下:

(1)该女子的弟弟患病,则其父母基因型均为Aa,该女的基因型为AA、Aa。

(2)人群中该病发病率为即aa为,则a的基因频率为,A=。

(3)人群中正常男子为携带者(Aa)的概率为Aa=×100%===2×××=

(建议:

①进行此类计算时可直接约分,不必将分子或分母直接相乘;②上式中AA+Aa也可按1-aa计算)

(4)该女与人群中某正常男子结婚所生孩子患病率为××=

易错提醒 本题最易出现的误区是许多同学将人群中正常男子的Aa概率直接按2×A×a求解,而忽视了该男子也可能为AA的状况。

特列——命题常设陷阱

不一定

特例(原因)

1

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由于密码子简并性,突变前、后的密码子决定的是一种氨基酸

2

基因突变不一定发生在分裂间期

物理、化学等外部因素对DNA的损伤在各个时期都会发生

3

基因突变不一定产生等位基因

原核生物和病毒基因突变不能产生等位基因

4

含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不一定是二倍体

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无论含几个染色体组都是单倍体

5

单倍体育种得到的不一定是纯合子

基因组成为Aa的配子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AAaa为杂合子

6

进化不一定导致物种的形成

只有出现生殖隔离才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状元笔记〕

规范养成

案例 遗传与变异综合应用规范审答案例

批阅答卷——判断对错,查找误区

肥胖与遗传密切相关,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1)某肥胖基因发现于一突变系肥胖小鼠,人们对该基因进行了相关研究。

①为确定其遗传方式,进行了杂交实验,根据实验结果与结论完成以下内容。

实验材料:

正常①小鼠;杂交方法:

自交②。

实验结果:

子一代表现型均正常;

结论:

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②小鼠肥胖是由于正常基因的编码链(模板链的互补链)部分序列“CTCCGA”中的一个C被T替换,突变为决定终止密码(UAA或UGA或UAG)的序列,导致该激素不能正常合成,突变后的序列是CUCUGA③,这种突变能④(填“能”或“不能”)使基因的转录终止。

(2)目前认为,人的体重主要受多基因遗传的控制。

假如一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Bb(A、B基因使体重增加的作用相同且具累加效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从遗传角度分析,其子女体重超过父母的概率是1/16⑤,体重低于父母的基因型为aabb⑥。

(3)有学者认为,利于脂肪积累的基因由于适应早期人类食物缺乏而得以保留并遗传到现代,表明自然选择⑦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在这些基因的频率未明显改变的情况下,随着营养条件改善,肥胖发生率明显增高,说明肥胖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⑧共同作用的结果。

评析矫正——辨析误区,规范审答

错因分析

正确答案

忽视“肥胖”和“正常”是一对相对性状

纯合肥胖小鼠和纯合正常

忘记动物不能自交

正反交

题意不清,答非所问

CTCTGA

不能区分转录和翻译的终点

不能

不能理解题意,导致计算失误

思考不全面遗漏其他基因型

aaBb、Aabb、aabb

状元解题

案例 某科研小组对野生纯合小鼠进行X射线处理,得到一只雄性突变型小鼠。

对该小鼠研究发现,突变性状是由位于一条染色体上的某基因突变产生的。

该小组想知道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和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设计了如下杂交实验方案,假设你是其中一员,请将下列方案补充完整。

(注:

除要求外,不考虑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相应基因用D、d表示。

(1)杂交方法:

让突变型雄鼠与多只野生型雌鼠交配。

(2)观察统计:

将子代雌雄小鼠中野生型和突变型的数量填入下表。

野生型

突变型

突变型/(野生型+突变型)

雄性小鼠

A

雌性小鼠

B

(3)结果分析与结论:

①如果A=1,B=0,说明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

②如果A=0,B=1,说明突变基因为显性(填“显性”或“隐性”),且位于X染色体上;

③如果A=0,B=0,说明突变基因为隐性,且位于X染色体上;

④如果A=B=,说明突变基因为显性(填“显性”或“隐性”),且位于常染色体上。

(4)拓展分析:

如果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突变性状为显性性状(填“显性性状”或“隐性性状”),该个体的基因型为XDYd或XdYD。

[解析] 由题干可知,对野生纯合小鼠进行X射线处理,得到一只雄性突变型小鼠,突变性状是由位于一条染色体上的某基因突变产生的。

则:

(1)若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该只突变型雄鼠与多只野生型雌鼠交配的子代中雄性全为突变型小鼠。

(2)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该只突变型雄鼠与野生型雌鼠的基因型分别为XDY和XdXd,二者杂交所得子代中野生型小鼠全为雄性,雌性全为突变型小鼠。

(3)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隐性,则该只突变型雄鼠与野生型雌鼠的基因型分别为XdY和XDXD,二者杂交所得子代中雄性全为野生型小鼠,雌性也全为野生型小鼠。

(4)若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又因突变性状是由位于一条染色体上的某基因突变产生的,该突变基因为显性,则该只突变型雄鼠与野生型雌鼠的基因型分别为Dd和dd,二者杂交所得子代中雌雄性小鼠中都有突变型和野生型。

(5)若突变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突变后性状发生改变,说明突变性状为显性性状,该个体的基因型为XDYd或XdYD。

长句应答突破简答题

1.下图为具有2对相对性状的某自花传粉的植物种群中甲植株(纯种)的一个A基因和乙植株(纯种)的一个B基因发生突变的过程(已知A基因和B基因是独立遗传的),请分析该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两个基因发生突变是由于一个碱基的替换(或碱基对改变或基因结构的改变)引起的。

(2)乙植株发生基因突变后,该植株及其子一代均不能表现突变性状,其原因是该突变为隐性突变,且基因突变发生在乙植株的体细胞中,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给子代。

可用什么方法让其后代表现出突变性状?

取发生基因突变部位的组织细胞,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试管苗,让其自交,其子代即可表现出突变性状。

(3)该种植物野生型都为矮茎,现在野生种群中发现生长着少数高茎植株。

若已证明高茎为基因突变所致,有两种可能:

一是显性突变,二是隐性突变,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加以判定。

选用多株突变型植株自花传粉,若后代出现野生型,则为显性突变所致;若后代全为突变型,则为隐性突变所致。

2.基因重组的准确描述是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3.同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其根本原因是产生新基因组合的机会多。

4.图甲与图乙分别表示培育三倍体西瓜的两种方法,则:

(1)甲中的西瓜植株减数分裂形成花粉的过程中,着丝点分裂的时期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2)乙所涉及的变异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四倍体西瓜植株群体是不同于二倍体西瓜的新物种,理由是与二倍体植株产生了生殖隔离,群体本身能自由交配产生可育后代。

(3)三倍体高度不育的原因是形成配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

5.在一块高秆(纯合)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秆小麦。

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性状出现的可能原因(简要写出所用方法,结果和结论):

取该小麦种子在其他小麦田种下,让其自交,若全是高秆,说明矮秆性状的出现是由环境引起的;若后代出现高秆、矮秆两种性状,则是基因突变引起的。

6.简述用基因型为AaBb(抗病卵形叶)的植株作材料,获得基因型为AABB的抗病卵形叶植株的过程:

取AaBb植株的花药离体培养得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用相应病原体感染卵形叶植株,保留抗病植株。

7.如图是将该种植物分别移栽到低纬度和南纬度地区种植,经过多年的演化后最终形成了不同的五个物种:

(1)什么具体证据可以帮助你确定D和C不是一个物种?

如果D和C不能杂交,或杂交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说明它们不是一个物种(或若D和C杂交,存在生殖隔离,说明它们不是同一物种)。

(2)图示中B物种进化为D、E两个物种的机理是:

地理隔离造成基因交流的阻断,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造成不同基因频率的变化,当基因频率变化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形成生殖隔离,从而形成物种D和E。

8.在一个海岛上,一种海龟开始时,连趾和分趾的基因频率各为0.5,当海龟数量增加到岛上食物不足时,连趾海龟容易从海水中得到食物,分趾的海龟则因不易从海水中获得食物而饿死,若干万年后,基因频率变化成W为0.2,W为0.8。

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发生了生物进化?

是。

请简述理由:

因为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产生了新的物种?

没有产生新物种。

请简述理由:

只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并没有产生生殖隔离。

9.长期使用杀虫剂,发现灭虫效果越来越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解释是经自然(杀虫剂)选择作用,种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升高。

针对训练

〔训练1〕 (2018·河北辛集中学期中)下列现象可能由细胞分裂各时期变化导致,其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 )

选项

现象

细胞分裂时期

A

XYY综合征个体的形成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B

三倍体西瓜植株的高度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C

杂合子(AaBb)形成不同基因型的配子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

低温使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

有丝分裂前期

[解析] XYY综合征个体是由含有X的卵细胞和含有YY的精子结合形成的,其形成原因是父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两条Y染色体移向同一极,A错误。

三倍体西瓜植株高度不育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正确。

杂合子(AaB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形成不同基因型的配子,C正确。

根尖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而纺锤体的形成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D正确。

〔训练2〕 (2018·云南玉溪一中月考)如图是某二倍体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体上带有的基因)。

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D )

A.该动物的体细胞中一定含有Y染色体

B.甲细胞中1与2或1与4的片段交换都属于基因重组

C.乙细胞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D.丙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

[解析] 甲图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由细胞质均等分配,可判断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此动物为雄性,但该动物的体细胞中不一定都含有Y染色体,如果该动物是哺乳动物,则其成熟的红细胞中由于没有细胞核,所以也就不含Y染色体,A错误。

甲细胞中1与2为同源染色体,它们之间的片段交换属于基因重组;1与4为非同源染色体,它们之间的片段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错误。

乙为有丝分裂后期,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故C错。

〔训练3〕 (2018·河南洛阳统考)油菜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种子萌发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种子萌发形成幼苗丙的过程实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B.幼苗丙是单倍体,会因联会紊乱而高度不育

C.戊是新物种,但形成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

D.人工诱导多倍体育种的过程不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解析]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过程不属于细胞全能性的实现过程,A项错误;幼苗丙是由两个不同的物种杂交产生的异源二倍体,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不能联会,因而高度不育,B项错误;由丙染色体加倍形成幼苗丁,丁开花后自交形成的戊是新物种,其形成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C项正确;人工诱导多倍体育种的过程发生了染色体变异,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D项错误。

〔训练4〕 (2018·河北石家庄市一模)下图为某一区域M、N两个物种种群的资源利用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

A.b越大表明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

B.M、N两个种群之间相互影响,共同进化

C.d越大,M、N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越大

D.该曲线表明M、N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解析] b越大说明生物摄取的食物种类越多,表明该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A错误;M、N两个种群之间相互影响,共同进化,B正确;d越大说明M、N两种生物摄取食物的种类重叠越多,表明M与N的竞争越激烈,其增长的环境阻力越大,C正确;根据曲线图分析,M、N两种生物摄取食物的种类有重叠,则存在竞争关系,D正确。

〔训练5〕 (2018·河南郑州一测)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植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a、c、f没有地理隔离,也不会产生生殖隔离

B.a~j所含的全部基因,称为种群基因库

C.f~j在一段时期内没有产生新的基因,但该种群基因频率有可能发生变化

D.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和周围的无机环境之和称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解析] a、c、f为三种植物,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

分析图形,c、d为同一形态,是同一种植物;a、b、e是同一形态,为同一种植物;f、g、h、i、j为同一种植物,而每一种群中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种群的基因库,B错误。

f~j虽然没有新基因产生,但是某些不适应环境的个体可能由于自然选择而死亡,故可能存在基因频率的变化,C正确。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图中生物与无机环境构成的是一个生态系统,D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