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生活第九课第一框课时作业17.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0848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生活第九课第一框课时作业1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哲学生活第九课第一框课时作业1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哲学生活第九课第一框课时作业1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哲学生活第九课第一框课时作业1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哲学生活第九课第一框课时作业1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哲学生活第九课第一框课时作业17.docx

《哲学生活第九课第一框课时作业1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生活第九课第一框课时作业17.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哲学生活第九课第一框课时作业17.docx

哲学生活第九课第一框课时作业17

课时作业17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28分)

1.我国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老子指出: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即事物都是相反相成的。

这种观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  )

A.基本观点B.总特征

C.实质和核心D.实践的观点

解析:

相反相成的观点即对立统一的观点,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所以选C。

基本观点和总特征是指唯物辩证法的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所以AB不选。

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观点,D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2.毛泽东同志指出,“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的联系在于(  )

A.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B.同一性包括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两方面,斗争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C.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

D.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解析:

ABC都是它们的区别。

答案:

D

3.“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这体现的哲理是(  )

①矛盾双方的对立是无条件的

②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③矛盾具有同一性

④矛盾具有斗争性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②③D.①③④

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矛盾双方的对立,①④不选。

答案:

C

4.钱钟书主张“诗分唐宋”,“唐诗多以风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这说明(  )

①内部矛盾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主要依据

②矛盾具有普遍性

③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④人们的知识构成和思维方法不同,决定了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也不尽相同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的特殊性。

题目反映了唐诗与宋诗具有不同的风格。

说明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也就是说唐诗和宋诗之所以不同,就是因为其包含的矛盾不同,这正是矛盾特殊性的表现,也是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的根据。

故应选①③项。

矛盾具有普遍性不能回答唐诗和宋诗风格不同的原因,与题干不符,故②项舍去。

④项本身虽有道理,但也与题干不符,也应排除。

答案:

C

5.俗语说: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可龙年正月正是“十五的月亮十七圆”。

这种情况在2013年元宵节也将会发生,这样的天文历法现象十分难得。

这体现了(  )

①事物的运动有时会偏离规律

②普遍性中有特殊性

③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③④D.④

解析:

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①错误。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特殊性中有普遍性,②错误。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十五的月亮十七圆”,这体现了联系的多样性,也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③④当选。

答案:

C

6.《老子·二章》中说: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意思是说天下的人都知道美的东西是美的,丑就产生了;天下的人都知道善的东西是善的,恶就产生了。

这说明(  )

A.善和恶不是客观的,是人们头脑里主观自生的东西

B.美与丑、善与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美与丑、善与恶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

解析:

题干引文旨在说明美与丑、善与恶作为事物矛盾的双方,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即对立统一的关系,故B项是符合题意的选项。

A项是否认矛盾客观性的唯心主义观点,与题意不符;CD两项表述的道理亦非题意所包含,故与题意不符。

答案:

B

7.上图是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a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不断从环境中取得物质和能量;b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把废弃物不断输出给环境;c表示人类不断影响环境;d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

它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②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③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④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

反馈图明确表现了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①不为材料所体现,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引起质变,④表述错误。

答案:

C

8.据专家分析,人类基因用于医学之后,病人到医院就诊,同样的病情医生根据各人不同的基因可以采用不同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这是因为(  )

A.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不同的特点

B.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其特点

C.不同事物的矛盾没有共同之处

D.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解析:

题干中“根据各人不同的基因可以采用不同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其原因正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故选D项。

答案:

D

9.下面漫画的寓意在于说明(  )

敌人是通过相处得来的

A.矛盾双方是对立的

B.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

C.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D.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转化的

解析:

“敌人”意味着相互对立,“相处”意思是相互联结、相互吸引。

漫画题目揭示出对立或者说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

本题是对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的考查。

答案:

B

10.毛泽东强调,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中,必须采取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即从许多个别指导中形成一般意见、一般号召,再拿这一般意见、一般号召到许多个别单位去考验,然后集中新的经验,形成新的指导意见去普遍地指导群众。

这体现了(  )

A.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B.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C.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解析:

从群众中来的过程是从特殊到普遍的过程,到群众中去的过程是从普遍到特殊的过程。

答案:

D

11.在一个海岛上生活着一群独目人,这件事情被陆地上一个双目人知道了,他想:

“如果能捉到一个独目人,放到公园里供大家观看,一定会发大财的。

”于是,他怀着这个发财梦来到海岛上。

这位双目人万万没有想到,他自己竟然被岛上的独目人给捉了起来,关在栅栏里,整天供独目人观赏。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这反映了(  )

A.物质决定意识

B.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D.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解析:

一个双目人相对于一群独目人来讲,双目人是一种特殊;一个独目人相对于一群双目人来讲,双目人是一种普遍,说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观点C符合题意要求。

ABD本身都对,但都不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答案:

C

12.俗话说“一家不知一家事,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包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

A.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C.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D.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

解析:

“一家不知一家事”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选C。

其余选项与题干无关。

答案:

C

13.“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本来不易表现的愁思,在古代诗人的笔下却被描写得形态万千、生动感人,让人浮想联翩。

这说明(  )

A.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事物的性质

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C.人的主观世界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改造

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解析:

同样是表达愁思,不同的诗人寄托在不同的景物上,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A、C说法错误,D与题意无关。

答案:

B

1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描写乡村夜景的名句。

写景状物最重要的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否则就会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这说明(  )

A.矛盾特殊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外在原因

B.正确地认识事物离不开对事物矛盾特殊性的分析

C.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客观联系建立新的主观联系

D.成功地改造世界就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解析:

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景状物,从而使人们更清晰地领略不同的风光,这说明正确地认识事物离不开对事物矛盾特殊性的分析,选B。

AD与题意无关,C错误。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32分)

15.(16分)西湖是杭州的“根”与“魂”。

保护西湖,就是保护杭州的“根”与“魂”。

继承和保护好自然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责任,是城市现代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杭州面临着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困局,现代化、产业化、商业化极大地冲击着自然和文化遗产。

杭州在高起点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继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促进城市建设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努力让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完美结合。

运用对立统一的原理,分析杭州历史文化街区的商业化与文化保护的关系。

答案:

①杭州历史文化街区商业化与文化保护是对立统一的。

②二者具有斗争性。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片面追求商业化会对历史文化遗产造成破坏;只强调文化保护而不利用其商业价值,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③二者具有同一性。

在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合理发展文化产业能为文化保护提供经济支持,文化保护则是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

④要善于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苏州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和谐家园,既要符合现代生活和工作的需求,又要保持其历史文化特色,处理好现代化、商业化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16.(16分)据说,有一天,公孙龙牵着一匹马出关,因为当时不让马出城,守城的士兵就把他拦住了,公孙龙便用“白马非马”的观点与之辩论,守城的兵争辩不过他,就让他出关去了。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谈谈你对这个论断的认识。

解析:

本题考查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白马”是矛盾的特殊性,“马”是矛盾的普遍性,公孙龙没有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混淆了共性与个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因此本题回答要结合材料“白马非马”这个论断组织答案。

答案:

(1)白马既有马的特殊性也有马的普遍性,公孙龙夸大了白马的个性(特殊性),而否认了白马作为马的共性(普遍性),这种观点割裂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因而得出了荒谬的结论。

(2)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客观事物本身不仅包含矛盾的普遍性,而且也同时包含着矛盾的特殊性,任何一个事物都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我们不能随意割裂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