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十三五新能源汽车产业.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80803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充十三五新能源汽车产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南充十三五新能源汽车产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南充十三五新能源汽车产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南充十三五新能源汽车产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南充十三五新能源汽车产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充十三五新能源汽车产业.docx

《南充十三五新能源汽车产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充十三五新能源汽车产业.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充十三五新能源汽车产业.docx

南充十三五新能源汽车产业

南充市“十三五”新能源汽车产业

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为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培育和发展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2〕22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部署,结合南充实际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发展对象包括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及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以及天然气汽车、甲醇汽车等清洁能源汽车。

一、产业基础

南充是川东北经济区中心城市、四川省首批经济总量过千亿的地级城市,是四川省确定的五大汽车汽配产业基地之一,是成渝经济区规划确定的汽车零部件重要生产基地。

汽车汽配产业是南充传统支柱产业之一,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四分之一。

“十二五”末,共有规上企业102户,从业人员近3万人,实现销售收入532.4亿元、利润23.3亿元、税金4.3亿元。

(一)整车生产企业各具特色。

南充是全国清洁能源商用车的发源地,吉利四川商用车(原东风南充汽车公司)是全国最早实现燃气商用车产业化的生产企业,“南充造”清洁能源汽车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

现有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简称吉利四川)、四川嘉威安远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简称嘉威安远)、四川中专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中专汽车)、华西南充汽车有限公司(简称华西汽车)4户整车生产企业,整车年产能力5万台,产品涵盖微、轻、中、重各型载货汽车,以及大、中、小各型客车和水泥搅拌车、洒水车、旅居车、LED广告车等各型专用汽车。

(二)零部件配套基础良好。

鑫达控股、中国重汽、日上车轮、江苏旷达、人本轴承等上下游配套企业均在南充建有生产基地,可以生产汽车改型塑料、内饰件、轮毂、轴承等产品,燃气发动机、车厢、车身、底盘、车架、车桥等均已实现本地化生产,车用空调、热交换器、覆盖件等零部件全部实现规模化生产,长期为成都、重庆、陕西、湖北等地知名整车企业配套。

(三)科研人力资源富集。

南充现有6所高校、85个科研机构和42家中职学校,每年可提供汽车汽配、机械电子、数控机床、自动化生产等技术人才5000人。

全市汽车汽配企业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南充吉利新能源商用车研究院是全省首个新能源商用车研究院。

中国重汽南充分公司与重庆大学等国内科研院所合作,获得发明专利1项,工程液压油缸等3类产品入选四川省名优产品推荐目录。

天喜车用空调自主研发的24V低压控制技术,较传统空调节能30%,在国内商用车市场占有率达30%。

(四)园区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现已形成以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为中心,顺庆、南部、营山、蓬安为主要配套集聚地的发展格局。

南充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总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一期规划占地约6平方公里,新投资70亿元的吉利新能源商用车研发生产等项目已落户园区。

顺庆工业集中区被评为“成渝经济区‘最具投资价值’百强产业园区”“四川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南部工业集中区、蓬安工业园列入四川省“51025”重点产业园区培育计划。

(五)新能源汽车产业蓄力发展。

南充作为全省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布局支点,正着力打造川东北城市群新能源汽车应用基地。

吉利四川研发生产的“远程品牌”纯电动轻卡、纯电动客车等车型上市后供销两旺;新投资的吉利新能源商用车研发生产项目将应用全新的分布式、智能化集成的新能源动力系统和轻量化车身技术,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可达216亿元、纳税15亿元。

重汽王牌关键零部件、西南汽车模具等项目开工建设,成为产业新的增长点。

天喜车用空调已成功在“新三板”挂牌,产品广泛用于宇通、金龙等大型知名商用车,并销往澳大利亚、中东等海外市场。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机遇

1.国际新能源汽车进入产业化推进阶段。

随着传统汽车的大规模应用,全球范围内的能源短缺和大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世界主要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已形成共识,大力推进汽车行业节能减排,并通过制定国家能源战略、提高节能排放控制标准、实施重大研发工程、推出市场扶持政策等一系列措施,引导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呈现出技术快速提升、成本持续下降、产品不断创新、市场接纳力增强、产销大幅增长的良性态势。

201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销量已达54.9万辆,美国、欧洲、日本等地区和国家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壮大。

2.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新能源汽车产业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国家战略高度予以大力支持。

近年来,国家政策扶持不断加大,由示范推广城市的车辆购置补贴政策,扩展为全国范围内的车辆购置税减免、政府及公共机构采购、扶持性电价、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等全方位的政策体系;地方扶持政策跟进配套,陆续出台了资金、车辆上牌和使用、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主导推动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发展,产业化能力快速提高,整车技术稳步提升,新产品投放速度明显加快;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技术指标不断提升,成本显著下降;市场销量迅速增加,2009—2015年我国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49.7万辆,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中占比超过30%、排名第一。

(二)面临的挑战

南充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相对较晚,面临诸多挑战。

一方面,产业带动效应不强。

产业集中度低,规模普遍偏小,产品结构单一,规模效应和整体竞争优势不大。

全市投资规模最大的整车生产企业吉利四川新厂区尚未投产,对本地协作配套企业的带动效应不强。

二方面,产业链条尚不完整。

全市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尚未形成专业化、系统化的分工合作体系,产业链脆弱,断缺环节较多,涉及汽车安全、环保、节能、节材的新技术产品和汽车电子、传感器、液压元件等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产品缺乏。

三方面,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主要以装配加工为主,自主研发能力不足,大多主导产品还处于跟踪、模仿阶段,缺乏标准认证,特别是仍无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行业高级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级技工短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缺少。

四方面,周边地区竞争激烈。

重庆、成都已基本形成门类齐全、产业链完善、整体规划和发展较完整的汽车产业园区,构建了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分工体系,吸附效应巨大。

绵阳、资阳、达州、遂宁、泸州、德阳等地也在积极发展汽车产业,形成了一定规模和影响力,对南充汽车汽配产业的发展空间形成挤压。

三、产业发展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紧密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紧紧抓住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成渝城市群建设等重大机遇,坚持“紧盯前沿、整车带动、沿链配套”的工作思路,按照“一核两区五片”的空间布局(“一核”,即嘉陵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一个核心基地;“两区”,即顺庆、高坪两个中心配套区;“五片”,即西充、南部、营山、蓬安、仪陇五个零部件配套片区),大力实施“四个一工程”(即打造一个基地、完善一个链条、构建一个体系、创建一个平台),着力打造“西部新能源车城”“西部汽配城”城市名片,加快把南充建成支撑川渝、引领西部、辐射全国的汽车汽配产业高地。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相结合。

加强政府统筹与指导,坚持财税支持、以点带面,壮大产业、促进消费。

同时,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大力培育新能源汽车市场,促进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坚持整车带动与配套发展相结合。

强化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科研院所、营运企业、配套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分工合作,推动相关零部件及基础材料生产向批量化、专业化、标准化、组件化和模块化发展。

坚持立足当下与谋划未来相结合。

抓好中长期产业规划,准确把握发展大趋势,以优先推广普及城市公交、园区物流车为切入点,加快中长途纯电动、增程式电动、甲醇燃料汽车(重点是货车、客车)的技术提升,逐步推进和实现新能源汽车全面发展。

坚持自主发展与开放合作相结合。

坚持以自我发展为主,把技术创新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和品牌。

同时,积极利用全球资源,深层次开展国际技术、产业合作与交流,探索合作新模式,引入新技术,开辟新市场。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完成“千亿百家”计划,年生产整车规模达15万台(含专用车),产业产值超1000亿元,培育出100家产值3亿元以上的专业化程度较高、研发实力较强的小巨人型汽车零部件及机械制造企业。

——到2020年,完成“1115”龙头企业培育计划,形成1家产值超200亿元、1家产值超50亿元、15家产值超10亿元的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整车生产企业零部件本地采购率达到60%以上。

南充市汽车汽配产业千亿集群企业组成图

(四)发展路径

1.打造“一个基地”:

西部新能源商用车研发生产基地。

贯彻落实四川省汽车产业“十三五”规划中对于南充市汽车产业的发展定位,以新能源商用车作为南充市优先发展的产业,把吉利四川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航母,提前介入、前移服务,加快推进吉利南充新能源商用车研发生产项目建设,力争在2017年7月前建成年产10万台新能源商用车制造基地,强势支撑带动南充汽车产业发展。

依托吉利的技术、品牌和资金优势,瞄准国内外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大力招引变速箱、车桥总成制造、发动机缸体、缸盖制造及转向系统、制动系统、传动系统、悬挂系统、电控系统等各型乘用车、商用车零部件项目,推动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和相关配套项目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聚集,培育更多新能源商用车企业。

同时,大力支持嘉威安远、中专汽车、华西汽车等专用车企业申请新能源公告目录产品,开发生产安全可靠、维护方便的新能源专用车(含绿化、环卫、邮政快递、旅游景区等)产品。

汽车整车产业重点项目

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

建成年产10万台新能源商用车和5万台新能源动力总成的制造基地。

四川中专汽车有限公司:

建设“西部国际专用汽车产业园”;规划建设专用车展览展示中心、专用车相关企业孵化平台、专用车售后服务、专用车零部件生产等。

四川嘉威安远专用车有限公司:

年产3000台专用汽车生产线扩能项目。

华西南充汽车有限公司:

年产2000台客车扩能项目。

2.完善“一个链条”: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链条。

坚持整车、关键零部件和零部件企业同步发展,充分发挥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载体优势,进一步加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招引力度,加快发展上下游关键零部件配套产业,丰富产业发展内容,延伸产业发展链条。

坚持以整车为龙头,通过产业分工和市场竞争推动零部件企业开展专业化、规模化整合,促进全市重点零部件企业分工专业化、市场细分化、产品高质化、功能模块化、系统集成化。

鼓励重点零部件企业兼并重组中小配套企业,全面进入国内外优势整车企业生产配套体系,合力发展大型零部件企业或集团,在3—5年内培育5家以上国内零部件细分行业的领军企业。

注重与成都、重庆汽车产业的合作,深度融入成渝经济圈,找准产业定位,做好协作配套,实现差异化发展和优势互补,进一步巩固现有客户的配套合作关系,同时大力搜集成渝两地的配套产品需求信息,建全信息发布机制,促使市内更多汽配企业与成渝两地整车企业和汽配企业的合作,引导零部件企业建立起共生共聚、优势互补、集约发展的较完整的产业链条。

加快引进新能源汽车相关零配件企业,通过吉利四川的带动新能源汽车电机、传感器、控制器、电动制动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以及电驱动系统、电驱动动力总成等集成化产品发展。

零配件产业重点项目

天喜空调:

新能源商用车、乘用车空调器生产中心。

日上金属:

汽车钢圈市场出口俄罗斯,PC板的研发和生产。

人本轴承:

液压分离轴承、低摩变速箱用圆锥轴承生产线技改。

旷达汽车内饰:

建设汽车内饰件生产线。

营山五四机械有限公司:

微型车车厢生产线技改。

重汽王牌兴城液压有限公司:

年产30万套汽车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基地项目。

深圳市盛美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建设汽车专业模具研发生产基地。

四川南嘉泵业制造有限公司:

新建铸造呋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