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复习题9301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0765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复习题930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生理学复习题930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生理学复习题930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生理学复习题930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生理学复习题930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理学复习题93012.docx

《生理学复习题930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复习题93012.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理学复习题93012.docx

生理学复习题93012

第一章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

1.新陈代谢不包括D

A.物质交换B.能量交换C.自我更新

D.自我复制E.合成代谢

2.关于刺激的定义,正确的是C

A.外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的变化

C.能引起机体产生反应的内、外环境变化

D.环境的一切变化。

3.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常用的指标是C

A.静息电位值B.动作电位幅度

C.阈值(阈强度)D.局部电位E.阈电位

4.机体功能调节中起主导地位的是B

A.神经-体液调节B.神经调节C.反馈调节

D.体液调节E.自身调节

5.下列生理过程属负反馈调节的是C

A.排尿反馈B.排便反射

C.体温调节(或降压反馈)D.血液凝固E.分娩

6.机体内环境是指B

A.血液B.细胞外液C.体液D.细胞内液

7.不属于细胞外液的是A

A.血液B.淋巴液C.房水

D.组织液E.脑脊液

8.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C

A.单位膜B.神经肌肉接头C.反射弧

D.三联管E.终池

9.不属于反射弧五个环节之一的是D

A.感受器B.传入神经C.反射中枢

D.突触E.效应器

10.神经系统对身体各部分的调节作用是通过E

A.反应B.适应C.负反馈

D.正反馈E.反射

11.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稳态(相对稳定)的重要调节过程是D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

D.负反馈E.正反馈调节

12.神经调节的特点是E

A.调节幅度小B.调节敏感性差

C.作用范围广泛且持久D.作用范围局限且缓慢

E.反应迅速,局限.准确

13.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由于A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D.自身调节E.以上都不是

14.可兴奋细胞包括A

A.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

B.骨细胞,肌细胞C.神经细胞,腺细胞

D.腺细胞,肌细胞E.神经细胞,肌细胞

15.食物进入口腔后,引起唾液腺、胃腺和胰腺分泌属于A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D.自身调节E.反馈调节

16.Na+离子通过离子通道的跨膜转运过程属于B

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D.出胞作用E.入胞作用

17.O2和CO2通过细胞膜的转运方式是A

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D.入胞作用E.出胞作用

18.形成Na+,K+在细胞内外不均衡分布的原因是E

A.安静时K+比Na+更易穿透过细胞膜

B.兴奋时Na+比K+更易穿透过细胞膜

C.K+的不断外流和Na+的不断内流

D.膜上载体和通道蛋白的共同作用

E.膜上Na+—K+依赖式ATP酶的活动(钠泵)

19.引起动作电位上升支Na+内流的跨膜转运方式是C

A.单纯扩散B.载体易化扩散

C.通道易化扩散D.主动转运

20.维持细胞膜内外离子浓度差的转运方式是A

A.主动转运B.单纯扩散

C.易化扩散D.入、出胞作用

21.非脂溶性物质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跨膜转运是通过C

A.主动转运B.单纯扩散

C.易化扩散D.出、入胞作用

22.细胞膜内外正常Na+和K+浓度差的形成与维持是由于D

A.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

B.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

C.Na+K+易化扩散的结果

D.细胞膜上Na+—K+泵的作用

E.细胞膜ATP的作用

23.一细胞的静息电位时—70mv,当变—80mv时称为C

A.去极化B.复极化

C.超极化D.反极化E.极化

24.细胞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膜两侧的电位差为A

A.静息电位B.动作电位C.局部电位D.阈电位

25.静息电位产生的离子基础是A

A.K+B.Na+C.CL-

D.Ca++E.H+

26.根据Nernst公式K+平衡电位与细胞内外K+浓度比值有关。

在实验中改变神经细胞外液中哪一项因素不会对静息电位大小产生影响B

A.K+浓度B.CL-浓度C.温度 

D.PHE.缺氧

27.细胞膜静息情况下,对下列哪种离子的通透性最大B

A.Na+B.K+C.Mg2+

D.Ca2+E.CL-

28.细胞外液中主要的阳离子是B

A.K+B.Na+

C.Mg2+D.CL-E.Fe2+

29.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去极相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A

A.Na+B.K+C.CL-

D.Ca2+E.Mg2+

30.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接近于B

A.K+平衡电位B.Na+平衡电位

C.静息电位绝对值与局部电位之和

D.静息电位绝对值与钠平衡电位之差

E.静息电位绝对值与钠平衡单位之和

31.促使轴突末梢释放神经递质的离子是D

A.K+B.Na+C.CL-

D.Ca2+E.H+

32.影响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幅度的主要因素D

A.刺激强度B.刺激时间C.阈电位水平

D.细胞内.外的Na+浓度E.神经纤维直径

33.动作电位的峰值相当于A

A.Na+的平衡单电位B.K+的平衡电位

C.Ca+的平衡电位D.Mg+的平衡电位

34.刺激引起兴奋的基本条件是跨膜电位达到B

A.局部电位B.阈电位C.峰电位

D.静息电位

35.Na+—K+泵活动在同一时间排出的Na+B

和摄入的K+数量之比为

A.1:

1B.3:

2C.2:

3D.4:

3

36.活组织、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C

A.兴奋B.抑制C.兴奋性D.反射

37.Na+通道的阻断剂是A

A.河豚毒B.阿托品C.酚妥拉明D.四乙基胺

38.神经纤维在单位时间内所能产生和传导的动作电位

的最多次数取决于C

A.组织的兴奋性B.刺激频率

C.绝对不应的长短D.动作电位的幅度

E.刺激强度

39.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化学递质是A

A.乙酰胆碱(Ach)B.去甲肾上腺素

C.肾上腺素D.5—羟色胺E.神经肽

40.形成终板电位Na+内流的跨膜转运方式是E

A.单纯扩散B.载体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

D.电压门控通道E.化学门控通道

41.组织细胞在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A

A.为零B.小于正常C.大于正常

D.无限大E.正常

42.应用箭毒后骨骼肌不能收缩其原因是D

A.接头前不能释放递质

B.接头前不能发放神经冲动

C.递质不能及时失活

D.箭毒能与Ach争夺终板膜上的受体通道

E.肌肉结构受到损伤

43.有机磷农药中毒时,骨骼肌痉挛主要是由于C

A.Ach释放减少B.Ach释放增强

C.它与胆碱脂酶结合使其失效导致Ach堆积

D.胆碱脂酶活性增强E.终板膜上受体增多

44.在神经—肌肉接头中清除Ach的酶是C

A.ATP酶B.单胺氧化酶

C.胆碱脂酶D.腺甘酸环化酶

45.重症肌无力的病变部位在D

A.周围神经B.横纹肌

C.脊髓前角细胞D.神经肌肉接头处

E.大脑皮层运动

46.兴奋—收缩偶联的偶联因子是D

A.K+B.Na+C.CL-

D.Ca2+E.H+

47.静息电位相当于何种离子的平衡电位B

A.Na+B.K+C.CL-D.Ca2+E.Mg2+

48.运动神经切断后所支配的肌萎缩是因为失去神经的D

A.传导作用B.支持作用C.允许作用

D.营养作用E.支配作用

49.动作电位下降支是——过程C

A.去极化B.反极化C.负极化D.超级化E.极化

50.触发骨骼肌收缩的物质是D

A.Na+B.K+C.CL-

D.Ca2+E.Mg2+

51.触发骨骼肌收缩的Ca2+来源于E

A.横小管B.细胞外液C.细胞丝

D.粗肌丝E.终末池

52.局部电位的特点是D

A.具有全或无现象B.能传导C.有不应期

D.呈电紧张性扩布,可总和;幅度随刺激强渡增加而增加

53.静息电位的实测值与K+平衡电位的理论值相比B

A.前者大B.前者小C.两者相等D.以上都不对

54.动作电位的特点有D

A.无不应期B.可以总和

C.呈电紧张性扩布D.有全或无现象,可传导。

第二章血液

1.血浆与血清的主要区别后者无E

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白蛋白E.纤维蛋白

2.50千克体重的正常人其体液量与血量分别为;C

A.30L与2LB.20L与2LC.30L与4L

D.20L与4LE.10L与4L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液中C

A.红细胞数量B.白细胞数量

C.血浆蛋白含量D.NaCl含量E.葡萄糖含量

4.红细胞比容是指A

A.红细胞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B.红细胞容积与血浆容积之比

C.红细胞数量与全血量之比

D.红细胞容积与白细胞容积之比

E.红细胞容积与血红蛋白容积之比

5.维特红细胞正常形态的主要因素是E

A.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B.红细胞的脆性

C.红细胞膜的通透性D.血浆胶体渗透压

E.血浆晶体渗透压

6.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主要生产部位是D

A.肺B.脾C.心D.肾E.肝

7.红细胞的成熟因子是E

A.铁和蛋质B.内因子

C.促红细胞生成素D.雄激素

E.维生素B12和叶酸

8.中性粒细胞的主要功能是C

A.产生抗体B.产生肝素

C.吞噬外来异物D.参与过敏反应

E.产生慢反应物质

9.能产生组织胺和肝素的白细胞是C

A.中性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

E.淋巴细胞

10.无论内、外源性凝血,哪个凝血因子被活化,其后的过程是相同的D

A.ⅢB.ⅦC.ⅨD.ⅩE.Ⅺ

11.柠檬酸钠作为抗凝剂的机理是D

A.去掉血浆中的纤维蛋白

B.破坏血浆中的凝血酶原激活物

C.使凝血酶失去活性

D.与血浆中的Ca2+形成不易电离的络合物

E.使纤维蛋白原不能转变为纤维蛋白

12.在凝血过程中,能促进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的物质是A

A.凝血酶原激活物B.纤维蛋白原

C.纤维蛋白D.5—羟色胺E.维生素K

13.交叉配血试验的主侧是B

A.给血者红细胞与标准血清相混合

B.给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血清相混合

C.给血者红细胞与给血者的血清相混合

D.给血者的血清与标准血清相混合

E.给血者的血清与受血者的红细胞相混合

14.供血者为A型,在交叉配血试验中,主侧不凝集而次侧凝集,受血者血型为D

A.A型B.B型C.O型

D.AB型E.四种血型都有可能

15.关于血浆蛋白的生理作用错误的是C

A.参与机体的防御功能B.参与血液凝固

C.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D.参与免疫作用

E.参与转运某些物质

16.血小板的基本功能错误的是D

A.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B.参与血液凝固

C.参与生理止血D.参与某些物质运输

17.肌体细胞内液与血浆通常具有相等的B

A.NA+浓度B.总渗透压C.K+浓度

D.胶体渗透压E.Ca2+浓度

18.血浆蛋白浓度下降时,引起水肿的原因是B

A.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

B.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下降

D.淋巴回流量增加E.结合水减少,游离水增多

19.内、外源凝血系统的区别在于A

A.起初因子不同B.最后形成的凝血块不同

C.外源性凝血不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

D.前者发生在血管内,后者发生在血管外

E.不能激活因子Ⅹ

20.A型标准血清与B型血液混合时引起红细胞发生B

A.凝固B.凝集C.叠连

D.沉淀E.聚集

21.输血时主要考虑B

A.给血者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红细胞所凝集

B.给血者红细胞不被受血者血清所凝集

C.给血者血浆不使受血者血浆发生凝集

D.给血者血浆不使受血者红细胞凝集

22.有关血量的叙述,错误的是D

A.血液总量包括循环血量和贮存血量

B.成人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6—8%

C.男性的血液总量较女性稍多

D.幼儿每公斤体重的血量较成人少

E.血量的多少与血压有关

23.正常血液的PH是B

A.7.12—7.23B.7.35—7.45C.7.30—7.50

D.6.98—7.10E.7.45—7.65

24.一次性急性失血超过总量多少就会显著影响人体和生命活动E

A.2%B.5%C.10%

D.15%E.20%

25.构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C

A.葡萄糖B.氨基酸C.Nacl

D.NaHco3E.脂质

26.关于血小板的叙述哪一项不正确E

A.正常血小板总数为(100—300)×109/L

B.血小板具有粘附、聚集、释放、收缩等特性

C.血小板主要在骨髓生成

D.血小板在肝.脾脏破坏

E.血小板只有参与凝血的功能

27.某人红细胞表面抗原是A.B抗原,该人的血型是D

A.A型B.B型C.O型

D.AB型E.Rh血型

28.临床上常用的等渗溶液是D

A.1.0%的NaclB.10%葡萄糖C.5%Nacl

D.0.9%Nacl和5%葡萄糖E.10%尿素

29.红细胞生成的基本原料是E

A.铁、维生素B12B.叶酸、维生素B12

C.蛋白质、叶酸D.蛋白质、维生素B12E.铁、蛋白质

30.肝素抗凝血作用的主要机制是A

A.肝素与血浆中的一些抗凝蛋白质结合,增强抗凝蛋白质的活性;并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组织途径抑制物(TFPI)等抑制凝血过程。

B.抑制血小板聚集C.降低血中钙离子浓度

D.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31.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B

A.NaclB.蛋白质C.球蛋白D.纤维蛋白E.血红细胞

32.下列属于等参张溶液的是A

A.0.85%NaclB.0.85%葡萄糖

C.1.9%尿素D.5%NaclE.10%葡萄糖

33.外源性凝血系统的作用起始于A

A.组织受伤释放组织因子Ⅲ

B.第Ⅹ因子被激活C.凝血酶的形成

D.第Ⅻ因子被激活E.血小板第Ⅲ因子的释放

34.血液中重要的抗凝物质是C

A.抗凝血酶ⅡB.柠檬酸盐

C.抗凝血酶Ⅲ和肝素D.蛋白质

35.能增强抗凝血酶Ⅲ抗凝作用的物质是:

A.肝素B.蛋白质C.凝血酶调制素

D.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E.а2巨球蛋白

36.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

A.骨髓造血功能衰竭B.红细胞破坏过多

C.红细胞寿命缩短D.造血原料缺乏

E.红细胞内存在缺陷

37.成年人因失血致意识模糊,血压测不到,估计失血量:

A.>800mlB.>1000mlC.>1200mlD.>1400mlE.>1600ml

第三章循环系统

1.有关影响心输出量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D

A.搏出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静脉回心血量

B.动脉血压是心室收缩射血时所承受的后负荷

C.肾上腺素能使心肌收缩能力增强

D.以上都不是

2.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2期(平台期)的离子基础是E

A.Na+内流B.K+内流C.Ca2+内流

D.Na+内流和Ca2+内流

E.K+外流和Ca2+内流

3.自律细胞与非自律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别是E

A.O期去极速度B.O期去极幅度

C.3期复极速度D.1期复极的速度E.4期是否自动去极化

4.窦房结起搏细胞作为心脏的起搏点是因为C

A.兴奋性最高B.传导性最高

C.自律性最高D.可自动去极化E.动作电位幅度最高

5.心脏内传导兴奋速度最慢的部位是C

A.心房肌B.心室肌C.房室交界

D.房室束E.浦肯野纤维

6.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C

A.延长心房收缩时间B.延长心室射血时间

C.使心房和心室不会同时收缩

D.使心肌收缩力减弱E.使心率增快

7.在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力上升最快的阶段是B

A.快速射血期B.等容收缩期

C.缓慢射血期D.等容舒张期E.快速充盈期

8.心输出量是指C

A.每搏输出量B.左、右心室输出的总血液量

C.每分钟左心室所泵出的血量

D.心房进入心室的血量

E.每分钟两心房进入心室的血量

9.在家兔动脉血压实验中,夹闭一侧颈动脉引起全身动脉血压升高,其主要原因D

A.血管容积减少,相对血容量增多B.颈动脉窦收到牵拉刺激

C.颈动脉体受到牵拉刺激D.颈动脉窦内压力降低

E.颈动脉体内压力降低

10.心肌兴奋性变化的特点B

A.绝对不应期短B.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C.相对不应期短D.超长期特别长E.低长期较长

11.大动脉弹性降低C

A.使收缩压与舒张压都升高

B.使收缩压与舒张压都降低

C.使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

D.使收缩压升高,舒张压无影响

E.只使舒张压升高,收缩压无影响

12.右心衰竭的病人常因组织液生成过多而致下肢浮肿其主要原因是;B

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B.毛细血管血压增高

C.组织液静水压降低D.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

E.淋巴回流受阻

13.心指数是指D

 A.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B.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

C.每搏输出量和心舒末期容量的百分比D.心输出量/体表面积(L/min.m2)

E.心率×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

14.影响冠脉血流量的重要因素是C

A.主动脉舒张压降低B.体循环外周阻力减小

C.心室舒张期的长短和动脉舒张压的高低

D.心室收缩期延长E.心率增加

15.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O期去极化是由于B

A.CL-内流B.Ca2+内流C.Na+内流D.K+内流E.K+外流

16.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O期去极化是由于C

A.CL-内流B.Ca2+内流C.Na+内流D.K+内流E.K+外流

17.主动脉瓣关闭发生于C

A.快速射血期开始时B.快速充盈期开始时C.等容舒张期开始时

D.等容收缩期开始时E.减慢充盈期开始时

18.下列能使心输出量增加的因素是:

A.心迷走中枢紧张性能增高B.心交感中枢紧张性增高

C.静脉回心量减少D.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减小

E.颈动脉窦内压力增高

19.心脏内传导速度最快的部位是:

A.窦防结B.心房肌C.心室肌D.房室交界E.浦肯野纤维

第四章呼吸系统

1.关于胸内压,错误的是A

A.呼气时为正压B.呼气时为负压

C.呼气和吸气时都是负压D.呼气时负压值减小E.吸气时负压值增大

2.有效通气量是指B

A.肺通气量B.肺泡通气量

C.潮气量D.肺活量E.肺容量

3.关于Co2在血液中的运输,正确的是;D

A.以氨基甲酸血红蛋白为主

B.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在血浆中

C.以碳酸氢盐为主,HCo3-在血浆中形成

D.以碳酸氢盐为主,HCo3-在红细胞内形成

E.在红细胞内形成,HCo3-无需酶的作用

4.下列引起肺回缩力增大的因素是;D

A.肺泡表面张力降低

B.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力降低

C.肺弹性纤维减少

D.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E.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增大

5.正常成人安静时的通气/血流比值应是C

A.0.64B.0.74C.0.84

D.0.94E.1.04

6.切断动物两侧颈迷走神经,可时动物的呼吸C

A.停止B.浅而快C.深而慢

D.深而快E.浅而慢

7.通气/血流比值是指;C

A.肺通气量与心输出量的比

B.肺通气量与每搏输出量的比值

C.肺泡通气量与心输出量的比值

D.肺泡通气量与每搏输出量的比值

E.肺活量与心输出量的比值

8.肺通气的原动力是D

A.胸内压的变化B.肺主动收缩

C.外界环境与肺内压之差D.呼吸肌的舒缩

E.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作用

9.缺氧引起呼吸加深的原因是C

A.直接刺激呼吸中枢B.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C.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D.刺激呼吸肌E.通过肺牵张反射

10.体内氧分压最高的部位是E

A.动脉血B.静脉血C.组织细胞

B.淋巴液E.肺泡

11.呼吸频率加倍,潮气量减半可使D

A.每分通气量增加B.每分通气量减少

C.肺泡通气量增加D.肺泡通气量减少

E.肺泡通气量不变

12.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的指标是B

A.肺活量B.时间肺活量C.每分通气量

D.肺总容量E.肺泡通气量

第五章消化和吸收

1.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是C

A.口腔B.胃C.小肠D.回肠

2.消化作用最强的消化液是C

A.唾液B.胃液C.胰液D.小肠液

3.使胃肠保持一定形态和位置的运动形式是A

A.紧张性收缩B.容受性舒张

C.蠕动D.分节运动E.蠕动冲

4.分节运动是下列哪项特有的运动形式D

A.口腔B.食道C.胃

D.小肠E.大肠

5.可在胃内水解的营养物质主要是C

A.淀粉B.脂肪C.蛋白质

D.维生素E.无机盐

6.使胰蛋白酶原转变为胰蛋白酶的肠致活酶是哪种

消化液的成份E

A.唾液B.胃液C.胰液

D.胆汁E.小肠液

7.胆盐能帮助消化和吸收的物质是B

A.蛋白质B.脂肪C.淀粉

D.维生素E.无机盐

8.迷走神经兴奋可引起A

A.胃肠运动加强B.消化管括约肌收缩

C.胃排空减弱D.胃肠消化液分泌减少

E.胆囊舒张

9.胃液中内因子的作用是E

A.激活胃蛋白酶原B.使蛋白质变性

C.促进胃肠激素分泌D.促进小肠吸收钙和

E.保护维生素B12并促进其吸收

10.能抑制胃液分泌和胃肠运动的物质是 C

A.促胃液素B.胆囊收缩素C.抑胃肽

D.胰岛素E.乙酰胆碱

11.关于胃排空,不正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