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家长学校备课.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0655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家长学校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六年级家长学校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六年级家长学校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六年级家长学校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六年级家长学校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家长学校备课.docx

《六年级家长学校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家长学校备课.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家长学校备课.docx

六年级家长学校备课

六年级家长学校备课

第一讲为孩子解读青春奥秘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让家长了解孩子青春期的特点及产生焦虑的原因,重视孩子的青春期教育,指导家长运用科学的方法为孩子解读青春奥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让家长了解青春期的特点及引起孩子焦虑的原因,重视对孩子的青春期教育。

难点:

家长能借鉴案例,针对孩子的问题,科学、灵活地教给孩子性知识,为孩子解读青春期奥秘。

【教学方法】

采访对话式、案例剖析式、讲授说理式

【教学手段】

问卷调查、光盘、录音及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1、问卷调查(提前2天发放并由班主任回收整理)

2、问题梳理(针对问题,设计互动话题)

3、书面通知(开课时间,地点及课程主题)

4、教学设计(研读教材,观看光盘,结合问卷设计教学环节及话题)

{设计意图:

一堂成功的课必定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做铺垫。

问卷针对家长一方面了解其对孩子性教育的态度及家教效能;另一方面预设部分互动话题,以提高课堂中家长们的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

}

【教学过程】

一、采访对话,导入新课

1.采访:

各位家长朋友,大家好!

首先我要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来参加亲子课堂,同时我还要恭喜各位家长,因为您的孩子现在已经进入了青春期。

①那么您了解什么是“青春期”吗?

了解?

不了解?

还是略知一二?

(家长说,亦可结合问卷上的第1题谈谈。

{设计意图:

通过采访,和家长互动,引起话题。

再根据家长对青春期了解情况,教师适时讲授什么是青春期。

}

2.讲授:

什么是青春期呢?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将青春期的年龄界定为10~19岁。

青春期是人生发展过程中最后一个成长期,也是最长的一个成长期,在这个时期里,孩子的身体和心理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出示光盘课件:

什么是青春期?

):

什么是青春期?

★身体外形变化显著,在外形上显现了男、女之别。

★身体内的器官和组织发育成熟,机能发育达到高潮。

性器官也在这一时期发育成熟,开始具备生殖能力。

★心理发生急剧变化,开始有了要求独立的意愿及与

异性交往的新的需求。

3.采访:

青春期又被称为“暴风骤雨期”,此时孩子面对身体的变化常常会处于困惑与焦虑之中,如何为孩子解读青春奥秘,如何教给孩子科学的性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②您认为由谁把“青春期”及“性”知识告诉孩子比较好?

是老师?

家长?

社会?

还是孩子的朋友?

为什么?

(家长谈自己的观点,或结合问卷第二题发言。

本次家长课堂我们就如何《为孩子解读青春奥秘》展开探讨!

二、结合光盘,案例剖析

在青少年日益早熟的情况下,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性启蒙老师,所以,面对月经初潮的女孩和嗓音突变的男孩,家长该如何帮助他们认识这些变化,掌握科学的青春期知识很重要,下面,我们来分享这两个案例。

(一)、案例一

1、录音呈现案例一《我是不是病了?

2、互动话题

①您遇到类似这种情况吗?

当时是怎样做的?

有什么感受?

②假如您是文中女孩的妈妈,您会怎么做?

{设计意图:

结合问卷调查,同家长展开交流,在集思广益的同时,借鉴优秀家长做法。

家长发言时,教师要积极关注家长的发言并给予鼓励,欣赏家长们好的做法。

}

3、案例剖析:

王霞的妈妈又是怎样做的呢?

(教师呈现教育故事,讲解分析,总结文中妈妈的做法)

课件出示

妈妈的正确做法:

★妈妈的态度:

温暖、关爱、正面。

★正确的解释:

女孩来月经是怎么回事;月经的意义;

耐心解答女儿的疑问。

★赠书指导

★减压方法指导。

4、您认为父母在女孩月经来潮时,要做哪些事?

(教师及时鼓励家长发言,然后播放专家支招的光盘内容,展示课件)

父母在女孩月经来潮时,要做哪些事?

●给孩子更多关爱。

●告诉孩子月经是怎么回事,正确看待问题。

●引导孩子初潮的心理卫生及心理调节。

●告诉孩子注意月经期间的自我保护。

……

5、教师小结:

课件中的知识在亲子课程7—8页,家长们可以回去后再仔细阅读以下。

故事中的妈妈及时发现了女儿的变化,对孩子进行引导,如果她在女儿月经来潮之前就告诉女儿有关青春期的知识会更好。

家长朋友们还要注意:

对进入青春期的女孩要加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受到性侵犯。

下面请大家自己阅读亲子课程8—9页内容。

(二)、案例二

1、师略谈案例二《我的声音怎么变了》,讲述教育故事,引出互动话题。

2、话题预设:

①听了这个故事,您有什么感受或见解?

(家长谈好的见解,教师给予肯定)

②您觉得文中的爸爸哪些做法值得借鉴?

(家长发言后)出示课件:

爸爸的做法:

★尊重孩子,把握时机。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尊重)

★正确的解释“青春期”和“第二性征”。

★主动谈性,给孩子科学、正确的性知识。

3、教师讲解:

孩子进入变声期,家长要注意两点:

首先,告诉孩子他为什么会变声。

可以参考教材18—19页内容给孩子介绍。

要把青春期的知识告诉孩子,缓解孩子的焦虑;然后,要指导孩子一些在变声期的保健方法。

如:

(课件出示,教师讲授)

变声期的保健方法有:

★用嗓时间不宜过长。

★加强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

★避免着凉损伤咽部,保护颈部。

★要注意饮食,少吃生、冷、辣、不喝酒。

★要注意防灰尘、烟熏,不吸烟。

三、解读奥秘,引导做法:

刚才,我们通过以上两个案例,借鉴到了故事中父母一些好的做法,下面我们综合起来,了解一下青春期孩子的一般特点,明确我们做家长的应如何引导孩子。

(一)青春期孩子的一般特点:

1、生理(身体)变化:

课件出示,教师讲述。

青春期身体变化

●身高体重迅速增加。

●心输出量,肺活量,脑容量增大。

●性器官迅速发育,第二性征出现。

男孩……女孩……

2、心理变化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在心理上较儿童期有了很大变化。

因发育而出现生理上的不适感,身体上的倦怠感与心理上的神秘感交织在一起,形成“青春期情绪”。

表现为(课件出示)

青春期心理变化

●性意识萌动。

●自我意识的变化。

●情感世界充满风暴。

●人际交往欲求增加。

……

教师分别阐述青春期心理变化的几个表现:

①性意识萌动。

由于生理发育加速,使得青少年对性知识特别感兴趣,对异性有强烈的交往欲望,对性的好奇心和神秘感与日俱增,希望得到来自异性的友谊,开始憧憬爱情。

……

②自我意识的变化。

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很强。

表现为自我、反叛,独立意识表现欲增强。

对事物不再像“小孩子”一样老是服从老师和家长,一方面,他们有自我的认识和做法,但是由于自我的认识和评价不稳定,另一方面,又常常被一些矛盾困扰。

如“独立欲望”与“缺乏独立能力”的矛盾,自己的“成人感”与成人眼中的“孩子气”的矛盾等等。

③情感世界充满风暴。

青春期的孩子常常表现出幼稚的感情冲动和短暂的不安情绪;孤独、忧伤、激动、喜悦、愤怒微妙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强烈动摇和不协调的情感世界,多愁善感,喜怒无常,被称为情感世界的暴风骤雨期。

④人际交往欲求增加。

这一时期的孩子将友谊和友情看得极为重要,强烈希望结交趣味相同,年龄相仿,能够相互理解,分享生活感受的知心朋友,对周围的人尽量保持良好的关系,尤其是对自己所属的集体,有强烈的归属感受和依赖性,宁肯自己受点委屈,也要保持与周围人关系的和谐。

(二)引导做法

面对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如何引导孩子?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大方地和孩子谈性。

受传统观念影响,如今许多家长都认为:

性是一个难以启齿的话题。

当孩子问到此类话题时您的态度决定了孩子对性的态度,(引入问卷第三题做现场调查),教师讲述《高墙内的哭诉》与其让孩子从其他渠道获取性知识,不如家长大大方方的和孩子谈性。

告诉孩子青春期是怎么回事,教给孩子科学的性知识,帮孩子树立正确性道德观,加强孩子的自我保护等。

请家长们回去再阅读一下亲子课程第17页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

应该是妈妈跟女儿谈,爸爸跟儿子谈;如果是单亲家庭,女儿跟爸爸生活,儿子跟妈妈生活,可请与孩子同性的亲属和孩子谈性问题,或提供书籍让孩子阅读。

2.何时谈?

怎么谈?

家长朋友可以参考以下几点去做!

(课件出示,教师逐条阐述。

家长如何和孩子谈性?

①、把握时机,赠予读物

②、结合生活,科学讲解

③、主动交流,对症下药

④、借助媒体,把握尺度

①把握时机,赠予读物

孩子在四年级下学期(10岁左右)即对孩子进行青春期教育,可先买一两本有关青春期的读物,选择适当的时机,作为礼物送给孩子,让孩子对青春期有所了解,并祝贺他的成长!

②结合生活,科学讲解

当孩子对身体发育或自身心理感到迷惘时,家长要结合生活实际,给孩子讲一讲青春期、第二性征是怎么回事。

告诉孩子青春期是生理发育突飞猛进的阶段,是性成熟期,不要对身体上的变化大惊小怪,更不要紧张,要在思想上准备充分,平静的度过这个阶段。

③主动交流,对症下药

主动和孩子交流,发现问题,及早干预。

如当孩子对遗精,梦遗,性梦等问题感到困惑又羞于启齿时,家长亦可选取写信的方式和孩子交流,告诉孩子这很正常,并祝贺他的成长。

④借助媒介,把握尺度

当孩子提出一些“性”的问题不好回答时,家长可借助媒介(如动物世界,动画片)等给孩子讲解,消除其神秘之感,但要把握尺度。

3、如果孩子对性过分关注,怎么办?

(教师结合教材19—20页阐述)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自我调节。

常用的方法有:

自我放松法,宣泄法,转移法,升华法;教育孩子用性健康知识说服自己,用理智和意志力调控自己。

四、课堂总结:

家长朋友们,听了今天的讲座,您获得了哪些经验?

还存在哪些困惑?

(家长谈感受)

反思以前我们对性教育的认识,您一定会有所感触吧!

只有我们科学地为孩子解读青春奥秘,孩子才能轻松应对青春迷惘,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步入幸福的未来。

关注孩子,为时未晚!

最后,真诚的感谢大家的到来和精彩表现!

五、家长作业:

1、结合今天所学,和孩子一起完成下面表格。

孩子的问题或烦恼

产生的原因

解决的办法

 

 

 

 

 

 

 

2、完成《牵手两代》配套作业。

 

第二讲接纳自己,完善自己

[教学目的]

1.向家长介绍引起孩子心理苦恼的原因;

2.让家长知道应该如何防止和消除孩子内向的方法;

3.让家长知道应该如何增强孩子的自信。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各位家长,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再次走进我们的教室,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学习,感谢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谢谢大家!

今天我们的话题是“接纳自己,完善自己”,首先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一下性格的含义: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它不是天生的,而是个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接受社会影响和教育熏陶,通过自身的实践,在青少年时期渐渐形成并定型下来的。

 

今天我们就是要从孩子的性格说起,谈谈如何防止和消除孩子内向的方法,以及如何增强孩子的自信,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第一部分“我要是外向就好了”。

(1)先请大家欣赏一段情景剧。

(课本21页,情景剧表演)

各位家长,象剧中这种“羞怯”的状态我们称作“内向性格”。

你的孩子是否有您的孩子是否有内向的趋向呢?

呢?

你又是怎么处理的?

请大家谈一谈。

(2)家长自由发言,

(3)倾听孩子的心声。

(4)教师小结。

 2、教师介绍

性格内向的人的表现有哪些?

内向型的人则往往沉静、孤寂,独往独来。

极端内向者在面对外界刺激时常常会表现出其明显的弱点,因为他们比较敏感,感情容易受到伤害,并且总是把悲欢埋在心里,不愿意告诉别人,与别人共同分担,从而使自己在进入应激状态后久久不能平静,心理危机常不能很快解除,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所以,过于内向者应尽可能使自己变得外向一些。

 

三、专家支招

(1)接纳孩子

(2)少批评,多鼓励

(3)为孩子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

(4)相信个性没有好坏之分

(5)改变孩子过于内向的个性

四、家长做法

(1)要孩子正确地估价自己。

有些内向者孤芳自赏、自诩清高;有些内向者盲目自卑,总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为了维护自尊而不敢主动与他人交往。

前者应学会尊重别人,后者应要有自信。

总之,应正确地估价自己,正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正视他人的优势与劣势,与他人平等相处。

(2)要孩子学会倾诉自己的思想感情。

内向者常常把不满、痛苦、烦恼、焦虑等不良情绪压抑在心底,使心理冲突长期难以解决,这不但可能严重地损害身心健康,而且会使内向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所以切忌不要遇事总是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将所有'心思'封闭在'自我'之中。

要学会向自己的亲人或好友倾诉自己的真实情感,这样性格就会渐渐开朗、外向起来。

(3)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

内向的性格与环境与关,它可以在环境中形成,也可以在环境中改变。

内向者如果能主动地参加各种集体活动,最好能在班级或小组中担任组织者的角色,由此增加与同学们的交往,内向的性格在环境的影响下便会发生变化。

(4)要教孩子与他人相处,与人为善,善于察言观色。

观察别人的喜好与行为特点,了解什么样的话题对方最感兴趣,这样,与人交往时就能投其所好,使人觉得你容易接近,容易成为朋友。

(5)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广泛的兴趣会使人将心理活动倾注于活动之中,而减轻对自我的过分关注;还会使人的不良情绪在兴趣活动中得到很好地宣泄与转移;兴趣犹如一条纽带,会把具有共同兴趣的人连接起来,从而使与人际交往的融洽程度得到提高。

总而言之,青少年正处于性格形成定型的时期,可塑性还很大,性格的改变并不是很难的。

五、课后作业:

(1)把你认为孩子最好的五个品质写下来。

(2)在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孩子那些方面需要加强?

六、课堂总结

农民对庄稼的态度,决定了庄稼的命运;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往往决定了孩子的命运。

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身上找原因。

外界环境变化时,农民知道要改变种植方法。

孩子出现问题时许多父母却只是一味的指责,而很少想过自己的责任,很少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一味的去改变孩子,更需要的是改变自己!

祝愿大家都能做好现代社会的成功家长,祝大家事业发达、家庭幸福!

 

第三讲教育孩子需要艺术

[教学目的]

1.向家长介绍几种类型孩子的表现;

2.让家长知道应该惩罚孩子才会受到好的教育效果;

3.让家长知道应该如何增强孩子的自信。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介绍材料,导入新课

各位家长,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再次走进我们的教室,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学习,感谢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谢谢大家!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你了解你的孩子吗?

你希望你的孩子和你融洽相处吗?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器吗?

今天我们就从如何教育孩子入手,交流一些教育的方法,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第一部分“爸爸,你打死我算了”。

(1)先请大家欣赏一段情景剧。

(课本38页,情景剧表演)

各位家长,剧中这种景象是否有些眼熟呢,你的孩子是否有您的有类似的趋向呢?

(1)家长自由发言。

(2)倾听孩子及爸爸的心声。

师角色扮读。

2、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

你又是怎么处理的?

请几位家长谈自己的感受。

(1)教师推荐

下面,推荐常见的几种类型孩子的表现,看你的孩子是否有此类表现?

第一类:

精力过剩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爱玩,爱闹,爱打架,难以管教,但他们较聪明好动,反应快,接受能力强。

第二类:

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上课多动、好玩、爱讲话,甚至在家中学习也表现出心不在焉。

第三类;追求金钱与物质享受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穿要名牌,吃要精品,”讲究吃穿,有的上学要坐摩托车、三轮车。

第四类,对长辈教育抱无所谓态度的孩子。

此类孩子对父母,师长的教育,充耳不闻,当耳边风。

第五类,具有严重惰性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学习被动,作业不完成或抄袭,造成考试交白卷或作弊,生活散漫。

(2)家长交流。

三、专家支招

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它是在一个人、一个儿童,做了与社会准则相违背的事,而教育者希望他改正时使用的。

一般来说对幼儿能用轻一点的惩罚手段即足以使他改正错误,就不要用比较重一点的惩罚手段。

当然,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

为了使惩罚行之有效,应该做到这样几点:

一要弄清情况。

惩罚总是在孩子做了一件错事或违背了某种规定以后采用的。

那么,要惩罚孩子,必须先了解他做了什么错事、违反了什么规定,更要弄清楚他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为什么会违背这个规定。

这时,你采用的惩罚手段就会比较切合实际,孩子也会心服口服,教育的效果就达到了。

二要宽容真诚。

孩子年龄小,对事情的对错有时判断不清,又因情绪易波动,或受其他儿童的影响,偶尔会做出不符合社会准则的事,这时你就要宽容,要真诚相待,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稍稍说几句就可以了,千万不要故意虚张、夸大问题、用刺激的字眼(如捣乱、偷等),改变问题的性质。

须知这样做的结果,孩子会变成谨小慎微的人,或者说谎,以求安宁,次数多了,会破坏和孩子的关系。

三要及时处理。

孩子的记忆短暂,对在激情中发生的事,或在漫不经心的心态下做的事往往过后即忘,所以要及时处理。

如果孩子在一天内做了两三件错事,应该一件一件事分开来处理,有的要重罚一点,有的只要说两句即可,切不要到晚上因为心情不好来个一、二、三细数,孩子对有些事早已忘记了,且作出的惩罚的分寸又不知与哪一件错事相当,这样的教育方式就不好。

有时还有这样的情况:

母亲自己觉得惩罚孩子“不忍心”,就把“坏事”推给父亲,对孩子说:

“等你爸爸回来好好收拾你。

”这种做法的结果是:

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还会降低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威信,或人为地破坏父子感情。

四要简化说理。

在惩罚孩子以前要说理,但是,这时的说理要就事论事,用孩子能理解的话语来讲,切忌抽象地讲大道理,要愈简洁明了愈好。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看到母亲数落孩子,滔滔不绝,反复唠叨,孩子愈听愈糊涂,愈听愈不耐烦,最终产生逆反心理,索性不听、不改了。

有经验的母亲往往只把为什么做了这个错误要到惩罚的道理讲一遍,然后指出应该怎样做就可以了。

五要个别处理。

所谓个别处理是指:

在孩子做了错事以后,家长要和他个别谈话,或者个别处罚。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主要是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两岁的孩子已有明确的自我意识了,有了自我,渐渐地就有了自尊心。

有的家长不注意,往往喜欢当着小朋友的面数落孩子,甚至将他与别的、他们认为是好孩子的小朋友比较,这样就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有时他会离群独处,有时又会出现攻击行为,教育出现了负效果。

六要先有预告。

对有些不良行为的出现可以预知时,先给一定的信号作为“要惩罚了”的前奏,会减少许多不良行为。

有预告,孩子觉得是尊重他的,同时在预告后的短暂时刻可以使他调整自己的行为,避免了错误。

七要错罚相当。

错与罚要相当指的是:

孩子犯了多大的错,就要用多大的罚,绝对不能轻错重罚,当然也要避免重错轻罚了。

一定要掌握惩罚的“度”。

愈是年龄小的孩子,惩罚应该愈轻。

有时,家长不是按孩子的年龄,也不是按错误的程度,而是按自己当时、当日的情绪来处理孩子的不良行为。

明明孩子的问题不大,但家长今天情绪不好,就劈头盖脑地把孩子打一顿;有时孩子把邻居小朋友打出了血,邻居找来了,偏偏家长今天工作很顺心,还受到领导的表扬,孩子出现了这样的错误,也只轻描淡写地叫他以后注意,这就不好了。

罚与错要是不相当,孩子不能分清是非,也难以改正。

八要重奖改正。

奖励与惩罚都是教育手段。

奖励用在使被奖励的行为在类似的情况中再出现。

比如一个儿童看见一个小朋友跌倒了,赶忙去扶他起来,家长奖励(或表扬)了他。

第二次他又看见一个小朋友跌倒了,他也会这样做。

惩罚用在使被惩罚的行为在类似的情况中不再出现。

比如一个儿童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家长批评了他,第二次他又在公共场所,但没有大声喧哗,他改正了错误。

相对来说受到奖励而再做类似的行为比受到批评,不再做类似的行为要容易得多,这是因为对儿童来说抑制比兴奋困难。

所以,儿童的好行为固然应该受到奖励,而改正了不良行为,更应该受到重奖。

鲜明的奖罚对比,更容易使儿童避恶从善,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

采取惩罚手段教育孩子,是一种不愉快的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痛苦的选择。

但是惩罚又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任何时候都不能完全摒弃。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凯洛夫曾说:

“没有惩罚就没有教育。

四、课后作业:

(1)了解一下孩子愿意接受怎样的惩罚?

(2)多读一些名人教子的故事。

五、课堂总结

总之,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只要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原则,在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的基础上讲究家教方法,就一定能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下一代作出应有的贡献。

祝愿大家都能做好现代社会的成功家长,祝大家事业发达、家庭幸福!

 

第四讲失败面前不言败

[教学目的]

1.向家长介绍引起孩子自卑进而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

2.让家长知道应该重视孩子的自信心的培养教育;

3.让家长知道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挫折和失败。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各位家长朋友:

一、谈话导入:

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好!

欢迎大家再次走进我们的教室,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学习,感谢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谢谢大家!

今天我们坐在一起,来共同学习《牵手两面代——家长课程》第四讲,这次,我们就引起孩子自卑进而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进行探讨;

学习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挫折和失败,让孩子充满自信的迎接每一天。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第一部分“爸爸,我又丢丑了”。

(1)先请大家欣赏一段情景剧。

(课本58页,情景剧表演)

各位家长,剧中这种景象是否有些眼熟呢?

有是否遭遇类似的情况呢?

(1)家长自由发言。

(2)倾听孩子及爸爸的心声。

师角色扮读。

(3)家长自己读教育故事。

(4)请几位家长谈自己的感受。

2、现实生活中,象冉冉这样缺乏自信心,不敢面对失败的孩子大有人在,每个孩子都会在一定的时间对上学或多或少地产生抗拒心理,其实,孩子的自卑来源于学习和生活中的父母和老师对待他们的态度上。

孩子的自卑、厌学心理是怎样形成的?

 

(1)长期受冷落;

(2)被贬低;(3)家长的支配欲太强。

三、专家讲堂

下面为家长们分析一下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和厌学的办法。

第一、要从改变家庭环境入手,创造宽松的环境氛围是培养子女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基础,家长要改善家庭关系,多跟孩子取得心理沟通,特别要经常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帮助孩子调节情感,使孩子能在温暖的家庭氛围中消除紧张,焦虑、苦闷、疲劳等不良心理情绪,保持积极愉悦的健康心态。

第二、家长要教育和帮助孩子消除自卑和厌学心理。

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有耐心和信心。

在教育孩子时,家长除了要有良好的行为和道德观念外,一定还要有耐心。

孩子学习上的差距不是一朝一夕所造成的,要赶上去非一日之功,对孩子的要求要逐步提高,切不可操之过急或过早下结论。

一要有信心。

对孩子的学习能力在经过努力后是否能提高,家长要充满信心,要相信孩子经过教育,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取得进步,鼓励孩子的信心和勇气,让孩子感到“我能行!

”。

二要设法让孩子不断体验到学习有所提高的喜悦和成功感。

对孩子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都要及时地肯定,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

如果孩子的某门功课以往经常开“红灯”,这次经过努力及格了,哪怕只是六十分,也应充分肯定他努力的结果,用肯定和鼓励重新点燃起孩子自信的火焰。

第三,正确了解自己的孩子,确定适当的期望值,对孩子不作过高的要求,也不放任自由顺其发展。

第四,加强与老师的配合,让孩子在学校也得到成功的机会,得到鼓励。

而不是贬斥,让孩子获得快乐。

四、家长做法

在家庭教育中,要使孩子真正处理好以上的问题,还需要家长从以下入手。

(1)让孩子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