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艺学习题.docx
《制药工艺学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药工艺学习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制药工艺学习题
一、 名词解释
1、化学全合成工艺
2、化学半合成工艺
3、微生物发酵制药
4、药物工艺路线
5、类型反应法
6、追溯求源法
7、模拟类推法
8、平行反应
9、可逆反应
10、 催化剂
11、 相转移催化剂(PTC)
12、 培养基
13、 污染
14、 消毒
15、 杀菌
16、 补料
17、 放料
18、 接种量
19、 反应器
20、 选择性
21、 转化率
22、 中试放大(Scaleup)
23、 放大效应(scaleupeffect)
24、 清洁生产(cleaner production)
25、 生产工艺规程
26、 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operationprocedure,SOP)
27、 诱变育种:
28、 基因工程育种
29、 反应终点
30、 助催化剂
31、 催化毒物
32、 催化剂的活性
33、 载体
34、 配料比:
35、 “一勺烩”工艺
36、 “尖顶型”反应:
37、 “平顶型”反应:
38、 生化需氧量(BOD)
39、 化学需氧量(COD)
40、 全混流反应器
41、 活塞流反应器
二、 选择题
1、 是利用生物机体、组织、细胞,生产制造或从中分离得到的具有预防、诊断、和治疗功能的药物。
A生物技术药物 B生物技术产品 C生物技术制品 D生物药物
2、下列不是制药行业具有的特征的是
A 新药研究的类型为针对主要皮肤和呼吸道疾病
B 研发投入的不断加大,研发的费用不断上升
C 企业并购和不断重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制药集中度不断提高
D 重磅炸弹药物数量不断增加,生物技术药物发展迅速
3、化学药物合成工艺路线设计,应从剖析药物 着手。
A 化学性质 B 物理性质 C化学结构 D生产成本
4、下列反应过程的总收率为:
A 47.8% B 72.9% C 59% D 53.1%
5、下列反应过程的总收率为:
A 47.8% B 72.9% C 59% D 53.1%
6、凡反应物分子在碰撞中一步转化为生成物分子的反应称为
A 简单反应 B 复杂反应 C 零级反应 D 基元反应
7、下列不属于简单反应的为
A 单分子反应 B 平行反应 C 双分子反应 D 零级反应
8、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是复杂的,归纳起来有四种类型,其中属于催化加氢或酶反应的为
k k k k
t t t t
A B C D
9、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是复杂的,归纳起来有四种类型,其中属于爆炸型反应的为
k k k k
t t t t
A B C D
10、在某些反应过程中,反应产物本身即具有加速反应的作用,称为
A 正催化作用 B 负催化作用 C 自动催化作用 D 助催化剂
11、种子罐的作用在于使孢子瓶中有限数量的孢子发芽,生长并繁殖形成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菌体,生长快速的细菌适合于 。
A 一级发酵 B 二级发酵 C 三级发酵 D 四级发酵
12、全挡板条件是达到消除液面漩涡的最低条件,此条件挡板数Z,挡板宽度W和罐径D有关,必须符合下面关系式:
A 0.15 B 0.3 C 0.45 D 0.6
13、中试放大的规模一般比实验室放大 。
A 10倍 B 100倍 C 200倍 D 500倍
10、下列不属于第二类污染物的为 。
A 烷基汞 B 总铅 C 苯并芘 D 氰化物
11、下列不会影响发酵种子质量的是 。
A 培养基原料 B 培养条件 C 接种量 D 灭菌工艺
12、下列 不是制药工艺学在小试阶段的主要研究容。
A 设计合理的工艺路线
B 优化生产工艺条件
C 研究成品、半成品的检验分析与质量控制方法
D 制定标准操作规
13、巴比妥中间体丙二酸二乙酯的合成如下,正确的加料次序是 。
A 先加溴乙烷,后加丙二酸乙酯,最后加乙醇钠
B 先加乙醇钠,后加丙二酸乙酯,最后加溴乙烷
C 先加溴乙烷,再同时加丙二酸乙酯和乙醇钠
D 同时加入溴乙烷、丙二酸乙酯和乙醇钠
14、下列不是微生物发酵生产过程的产物合成期的特征的是:
A 呼吸强度无明显变化 B 菌体在增重
C 菌体数目增加 D 产物合成开始增加后又衰退
15、
抗真菌药物克霉唑更适合采用 进行
工艺路线设计。
A 类型反应法 B 分子对称法
C 模拟类推法 D 追溯求源法
16、下列对化学制药企业的污染物的特点错误的是 。
A 种类多,变动大 B pH不稳定 C 数量少,成分复杂
D化学需氧量低,营养物质比较丰富
17、下列对微生物发酵制药工艺描述错误的是 。
A 高密度培养技术的优点在于增加产量,降低生产成本
B 培养基的灭菌操作特点是高温快速灭菌,营养成分损失少
C 生长较慢的菌种如青霉素的发酵通常采用三级发酵
D 半连续式发酵培养操作是抗生素生产的主要方式
三、 填空题
1、工艺过程是由直接关联单元操作的次序与操作条件组成,包括
、 与 。
2、制药工艺学是研究药的工业生产过程的共性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包括
、 和 。
3、生物技术制药工艺包括上游过程和下游过程,上游过程的核心技术有
、 、 。
4、化学药物合成工艺路线设计,应从剖析药物 着手。
5、化学药物合成工艺路线设计方法主要有 、
、和 。
6、化学合成药物的工艺研究中往往遇到多条不同的工艺路线,不同的化学反应存在两种不同的化学反应类型,分别为 和 。
7、化学反应步骤的总收率是衡量不同合成路线效率的最直接的方法,其装配方式有 和 。
8、药物合成过程中的催化技术有 、
、和 。
9、相转移催化剂可以分为 、 、和 。
10、化学方法制备手性药物包括 、和 。
11、试验设计及优选方法是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理论基础,安排试验的应用技术;其常用实验方法有 、 、和 。
12、巴卡亭Ⅲ中加入三乙基氯硅烷的目的是 。
13、根据微生物的代产物类型,可把发酵分为 、和 。
14、根据菌体生长与产物生成的特征,可以把发酵过程分为 、
、和 。
15、在批式发酵操作过程中,菌体的生物量与时间的关系是S形曲线,根据生物量的变化,可以分为5个阶段,即 、 、 、和 。
16、发酵生产药物需要优良的菌种,最早采用 ,随后采用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进行 ,20世纪80年代后,采用 、 和 。
17、菌种经过多次传代,会发生遗传变异,导致退化,从而丧失生产能力甚至菌株死亡,因此必须进行妥善保藏,保持不退化,长期存活。
菌种保藏的方法有:
、 、 、
和 。
18、常用的灭菌方法有:
、 、
和 。
19、在青霉素的发酵培养过程中补加的前体为 。
20、维生素C的工业生产路线有 和 。
21、 是机体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类细胞因子,是机体受到病毒感染时,免疫细胞通过抗病毒应答而产生的一组结构相似,功能接近的生物调节蛋白。
22、对于连续反应器,有两种理想的流动模型:
和 。
23、 为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KMnO4)使污染物氧化所需要的氧量分别用CODMn表示。
24、简单反应可以应用 来计算浓度和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
四、简答题
1、制药工艺的研究步骤有哪些?
各步骤研究的主要容是什么?
2、提取制药(中药)、化学制药和生物技术制药的工艺特点是什么,应用的产品围是什么?
3、什么是药物合成路线?
并简述其工艺路线的评价标准。
4、药物化学合成工艺研究的主要容有哪些?
5、如何选择重结晶溶剂?
6、催化作用的机理是什么?
7、什么是催化剂的活性,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8、什么是反应的终点?
反应终点的控制方法有哪些?
9、如何解决氯霉素立体构型问题?
10、简述发酵制药的基本过程?
11、菌种保存的原理和方法?
12、微生物培养基的成分主要有哪些?
13、影响培养基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14、发酵过程的主要控制参数有哪些?
15、简述干扰素的生产工艺过程?
16、在搅拌过程中为什么要安装挡板及挡板的安装方式?
17、能量衡算的基准是什么?
什么是转化率、收率和选择性,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18、影响中试放大的因素有哪些?
19、废水的处理技术有很多,按照作用原理分,都有哪些?
20、简述三废防治的措施有哪些?
五、论述题
1、药物化学合成工艺研究的主要容有哪些?
2、试述如何确定配料比与反应物浓度。
3、论述溶剂对化学合成药物的作用?
并说明如何选择溶剂。
4、试述溶解氧的影响因素与控制方法。
四、 名词解释
化学全合成工艺 是由简单的化工原料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合成和物理处理,生产药物的过程。
由化学全合成工艺生产的药物称为全合成药物,如氯霉素。
化学半合成工艺 是由已知的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过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生产药物的过程。
这些天然产物可以是从天然原料中提取或通过生物合成途径制备,如头孢菌素C、巴卡亭Ⅲ等。
微生物发酵制药 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生和累积特定代产物——药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发酵制药。
药物工艺路线 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合成途径,称为药物的工艺路线或技术路线。
类型反应法 是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合成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合成工艺路线设计的方法。
追溯求源法 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一步逆向推导,进行寻源的方法称为追溯求源法。
模拟类推法 对于化学结构复杂、合成路线设计困难的药物可以类似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进行合成路线设计。
如杜鹃素可以模拟二氢黄酮的合成途径进行工艺路线设计。
平行反应 又称为竞争性反应,反应物同时进行几种不同的反应;在生产上将所需要的反应称为主反应,其余为副反应。
例如甲苯的硝化反应可以得到邻位和对位两种产物。
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为一种常见的复杂反应,方向相反的反应同时进行,对于正反方向的反应质量作用定律都适用;例如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
催化剂 某一种物质在化学反应系统中能改变化学反应速度,而本身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没有变化,这种物质称之为催化剂。
相转移催化剂(PTC)
培养基 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合成目标产物所需要的按照一定比例人工配制的多种营养物质的混合物。
同时也提供了渗透压、pH等营养作用以外的其他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环境条件。
污染 发酵生产过程中,除生产菌以外的任何微生物都属于杂菌,感染杂菌的发酵体系为污染。
消毒是指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杀灭或清除病原微生物,达到无害化程度的过程,只能杀死营养体,而不能杀死芽胞,杀灭率99.9%以上。
杀菌 是指杀灭或清除物料或设备中所用生命物质,达到无活微生物存在的过程,杀灭率99.999999%以上。
补料 是间歇或连续补加一种或多种成分的鲜鲜培养基的操作过程。
放料 是指发酵到一定时间,放出一部分培养物,又称带放。
接种量 是指接入的种子液体积和接种后的培养液总体积之比。
反应器 是用来进行化学反应或生物反应的装置,是一个为反应提供适宜的反应条件,以实现由原料转化为特定产品的设备。
选择性 即各种主、副产物中,主产物所占的比率或百分数,可用符号φ表示。
转化率 对于某一组分A来说,生成产物所消耗掉的物料量与投入反应物料量之比简称为该组分的转化率,一般以百分率表示。
中试放大(Scaleup) 就是把实验室小试研究确定的工艺路线与条件,在中试车间进行的实验研究。
放大效应(scaleupeffect) 这种因过程规模变大而造成原有指标不能重复的现象称为放大效应。
清洁生产(cleaner production)是指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的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生产工艺规程:
基于生产工艺过程的各项容归纳写成的一个或一套文件,包括起始原料和包装材料的数量,以及工艺、加工说明、注意事项、生产过程控制。
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operationprocedure,SOP)
诱变育种:
人为创造条件,使菌种发生变异,从中筛选优良个体,是当前菌种选育的一种主要方法,其特点是速度快,收效大,方法相对简单。
基因工程育种
反应终点
助催化剂
催化毒物
催化剂的活性
载体
配料比:
参与反应的各物料之间物质量的比例称为配料比
“一勺烩”工艺 在同一个反应器中,连续加入原辅材料,以进行一个以上的化学单元反应,成为一个合成工序,习称“一勺烩”工艺。
“尖顶型”反应:
反应条件要求苛刻,稍有变化就会出现收率下降,副反应增多。
“平顶型”反应:
工艺操作条件要求不甚严格,稍有差异也不至于影响产品质量和收率,可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中有机物时所需的氧量。
常用BOD5,即5日生化需氧量,表示在20℃下培养5日,1L水中溶解氧的减少量。
化学需氧量(COD)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K2Cr2O7 KMnO4)使污染物氧化所消耗的氧量
全混流反应器
活塞流反应器
五、 选择题
六、 填空题
三、填空题
1、化学合成反应或生物合成反应、分离纯化过程、质量控制
2、制备原理、工艺路线、质量控制
3、微生物发酵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培养工程
4、化学结构
5、类型反应法、分子对称法、追溯求源法、模拟类推法
6、平顶型、尖顶型
7、直线方式、汇聚方式
8、酸碱催化、金属催化、酶催化和相转移催化
9、鎓盐类、冠醚、开链聚醚(非环多醚类)
10、化学拆分、化学不对称合成方法
11、单因素平行试验优选法、多因素正交设计法、均匀设计优选法
12、保护7-OH
13、初级代产物、次级代产物
14、菌体生长期、产物合成期和菌体自溶期延滞期、对数生长期、减速期、静止期、衰亡期
15、自然选育、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基因工程育种
16、低温斜面保存、液体石蜡密封保存、沙土管保藏、冷冻干燥保藏、液氮保藏
18、化学灭菌、辐射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培养基的过滤灭菌
19、苯乙酸及其衍生物,例如苯乙酰胺、苯乙胺、苯乙酰甘氨酸等
20、莱氏合成法、两步发酵法
21、干扰素
22、全混流反应器、平推流(活塞流或柱塞流)反应器
24、质量作用定律
四、简答题
1、答:
制药工艺的研究可分为小试、中试及工业化生产三个步骤,分别在实验室、中试车间和生产车间进行。
⑴小试研究:
研究工艺路线设计、反应规律,工艺参数,原料、质量控制标准,并核算成本;⑵中试研究:
放大技术及其影响因素、工业化生产工艺研究与优化;⑶工业化生产工艺研究:
制定或修订工艺规程、
工艺验证,产品的安全生产及有效验证,并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改进工艺,
提高企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2、答:
中药制药工艺的特点是以化工分离提取单元操作组合(多步)为主,主要用于生产中药;化学合成制药工艺特点是以连续多步化学合成反应,随即分离纯化过程,主要生产分子量较小的化学合成药物;生物技术制药工艺特点是以生物合成反应一步生成产物,随后进行生物分离纯化过程,主要生产生物技术药品,包括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核酸等药物,以及化学难以合成的过高成本的小分子量药物。
3、答:
药物工艺路线是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合成途径,称为药物的工艺路线或技术路线。
理想的药物工艺路线应该是:
1)化学合成途径简易;2)需要的原辅材料少而易得,量足;3)中间体易纯化,质量可控,可连续操作;4)可在易于控制的条件下制备,安全无毒;5)设备要求不苛刻;6)三废少,易于治理;7)操作简便,经分离易于达到药用标准;8)收率最佳,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好。
4、答:
药物生产工艺研究的七个重大课题:
1)配料比 2)溶剂 3)催化4)能量供给 5)反应时间及其监控 6)后处理 7)产品的纯化和检验。
5、答:
应用重结晶法精制最终产物时,一方面要除去由原辅材料和副反应带来的杂质,另一方面要注意重结晶过程对精制品结晶大小、晶型和溶剂化等的影响。
选择重结晶溶剂规律:
相似相溶;溶质极性很大用很大极性的溶剂溶解;反之,用非极性溶剂溶解,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用混合溶剂作为重结晶溶剂。
6、答:
1)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活化能,增大反应速度。
大多数非催化的活化能Ea=167~188kJ/mol,催化的活化能Ea=65~125kJ/mol,使用催化剂时,活化能大大降低。
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它的目的缩短反应时间,不能改变化学平衡。
它是通过改变反应历程实现催化作用的。
催化剂对于正反应速率常数和逆反应速率的常数的影响是相同的。
即正反映的优良催化剂可是逆反应的优良两催化剂。
2)催化剂具有特殊的选择性。
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有各自适宜的催化剂;对于同样的反应物系统,应用不同的催化剂,可以获得不同的产物。
7、答:
催化剂的活性就是催化剂的催化能力。
工业上要求催化剂具有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
在工业上常用单位时间单位重量(或单位表面积)的催化剂在指定条件下所得到的产品量来表示。
影响催化剂活性的因素较多:
1)温度 温度对催化剂活性影响很大,温度太低时,催化剂的活性小,反应速度很慢,随着温度上升,反应速度逐渐增大,但达到最大反应速度后,又开始降低。
绝大多数催化剂都有活性温度围。
2)助催化剂 在制备催化剂时,往往加入少量物质(<10%),这种物质对反应的活性很小,但却能显著提高催化剂活性、稳定性或选择性。
3)载体(担体) 常把催化剂负载在某种惰性物质上,这种物质称为载体。
常用的载体活性碳、硅藻土、氧化铝、硅酸等。
使用载体可以使催化剂分散,从而使有效面积增大,既可以提高其活性,又可以节约其用量。
同时还可以增加催化剂的机械强度,防止其活性组分在高温下发生熔结现象,影响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4)毒化剂 对于催化剂的活性有抑制作用的物质,叫做催化毒物。
有些催化剂对毒物非常敏感,微量的催化毒物即可以使催化剂的活性减少甚至消失。
8、答:
对于许多化学反应,反应完成后必须停止反应,并将产物立即从反应系统中分离出来,否则反应继续进行产物可能使反应产物分解破环,副产品增加,产率下降,若反应未达到终点,过早停止反应产率也会下降,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要控制反应的终点;反应重点的控制,主要是控制主反应的完成。
可以通过测定是否尚有未反应的原料存在,或其残存量是否达到规定的限度,在工艺研究中常用薄层色谱、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来监测反应,也可以采用快速的化学或物理方法,如测定显色、沉淀、酸碱度、相对密度、折射率等手段进行监测。
9、答:
⑴采用刚性结构的原料或中间体,具有指定空间构型的刚体结构化合物进行反应时,不易产生差向异构体;⑵利用空间位阻效应;⑶使用具有立体选择性的试剂。
10、答:
发酵制药的基本过程是在人工控制的优化条件下,利用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同时在代过程中产生药物,然后,从发酵液中提取分离、纯化精制,获得药品。
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⑴生产菌种选育与保存阶段;⑵发酵阶段;⑶分离纯化阶段。
11、答:
菌种经过多次传代,会发生遗传变异,导致退化,从而丧失生产能力甚至菌株死亡,因此必须进行妥善保藏,保持不退化,长期存活。
因此菌种保存原理是使其代处于不活跃状态,即生长繁殖受抑制的休眠状态,可保持原有特性,延长生命时限,根据不同菌种的特点和对生长的要求,对孢子作为保存材料,人工创造低温、干燥、缺氧、避光、和营养缺乏等环境,便可长期进行保藏。
12、答:
微生物培养基的成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