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0246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5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解析版.docx

《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解析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解析版.docx

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解析版

东城区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

高三生物2017.1

本试卷共12页,共80分。

考试时长10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化合物中组成元素种类最多的是

A.葡萄糖B.丙酮酸C.脂肪D.核苷酸

【答案】D

【解析】葡萄糖组成元素是C、H、O;丙酮酸组成元素是C、H、O;脂肪组成元素是C、H、O;核苷酸组成元素是C、H、O、N、P

2.人体内含有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每种蛋白质

A.都是由20种氨基酸组成的B.都含有结构式(-NH-CO-)的肽键

C.都要由细胞核内的DNA控制合成D.都能调节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答案】B

【解析】A:

人体内的氨基酸一共有20种,但是每一种蛋白质含氨基酸的种类数不确定;C:

人体细胞中的线粒体中也会有DNA,所以也会控制蛋白质的合成;D:

蛋白质有5大功能,调节只是其中之一

3.不发生在人体细胞器中的生理活动是

A.抗体的加工B.CO2的生成C.唾液淀粉酶的合成D.丙酮酸的生成

【答案】D

【解析】A.C本质是蛋白质,合成发生在核糖体上;B是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发生在线粒体基质;D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不是细胞器

 

4.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经过一段时间处理后,测定根对某种无机盐离子的相对吸收量。

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有氧呼吸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B.有氧呼吸条件下温度升高,幼根对该离子相对吸收量增加

C.在第2组条件下,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所需能量来自无氧呼吸

D.1、2组幼根吸收该无机盐离子的方式分别是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

【答案】D

【解析】A:

1、2组对比实验可以得出;B:

1、3组对比实验可以得出;C:

2组加入的是氮气进行无氧呼吸;D:

幼根吸收无机盐离子都是主动运输

5.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B.酶促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

C.温度能改变酶的活性,也能改变酶的结构

D.酶可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来加快反应速率

【答案】D

【解析】A:

如呼吸酶等;B:

酶的第三个特点;C:

高温通过改变酶的空间结构来改变酶的活性;D:

酶的催化本质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6.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B.细胞质基质中也能合成少量的ATP

C.ATP中的高能磷酸键结构稳定且储存的能量多

D.细胞代谢加快时ATP与ADP之间的转化加快

【答案】c

【解析】A:

选项应注意跟细胞的能源物质糖类、脂质等区分开;B:

因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这个过程是合成少量的ATP的;C:

ATP中是活跃的化学能,故错误;D:

细胞代谢需要能量,而体内ATP与ADP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要是产生更多的能量就得加快它们的转化

7.下列为高等植物细胞内发生的部分物质转化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发生在生物膜上的过程有③、④

B.人体细胞中也可以发生的过程有②、④

C.②过程形成的ATP可用于③过程

D.在光照充足等适宜条件下,②消耗的CO2多于②产生的CO2

【答案】C

【解析】A:

在生物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的是光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和④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B:

人体内可以进行呼吸作用,②、④属于有氧呼吸;C:

③过程水的光解不需要ATP;D:

光合大于呼吸

8.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催化葡萄糖分解丙酮酸和[H]的酶是有氧呼吸特有的

B.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的过程中有热能的释放

C.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和二氧化碳

D.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都可以产生少量的ATP

【答案】B

【解析】A:

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也有;B:

正确;C:

在动物体内为乳酸,在植物体内为二氧化碳与酒精;D:

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生,但第二阶段不产生

9.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个体水平分析,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B.从细胞水平分析,细胞能趋于专门化

C.从细胞器水平分析,细胞器数目可发生改变

D.从分子水平分析,分化的本质是DNA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10.对果蝇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根据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将细胞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只有甲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

B.乙组细胞暂时没有进行分裂

C.丙组细胞的出现与减数分裂有关

D.三组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均为一条X和一条Y

【答案】C

【解析】A:

甲可以为有丝后期,乙处于除有丝后期外的其他时期;B错误C:

正确,减数分裂产生的细胞;D甲组有两个,乙组可以为精原细胞,或者次级精原细胞,丙组只有一条X或Y

11.下图是某雄性二倍体动物体内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判断它不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理由是

 

①有同源染色体②有等位基因③有成对的性染色体④没有联会⑤有染色单体

A.①③⑤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有同源染色体存在,有等位基因存在,有成对的性染色体所以C选项正确

12.下列有关D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含n个碱基的DNA分子,转录出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量是n/2

B.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中需要tRNA从细胞质转运脱氧核苷酸

C.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脱氧核糖通过氢键连接

D.DNA分子互补配对的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答案】D

【解析】A:

由于转录以DNA的编码区为模板,所以转录形成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少于n/2个,A错误;B:

DNA分子复制不需要tRNA,B错误;C:

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脱氧核糖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

13.真核生物细胞内存在着种类繁多、长度为21~23个核苷酸的小分子RNA(简称miRNA),他们能与相关基因转录出来的mRNA互补形成局部双链。

由此可以推断这些miRNA抑制基因表达的机制是

A.阻断rRNA装配成核糖体

B.妨碍DNA分子的解螺旋

C.干扰tRNA识别密码子

D.影响DNA分子的转录

【答案】C

【解析】A:

根据题意分析已知,miRNA是与相关基因转录出来的mRNA互补,形成局部双链的,与rRNA装配成核糖体无关,A错误;B:

根据题意分析已知,miRNA是与相关基因转录出来的mRNA互补,并没有与双链DNA分子互补,所以不会妨碍DNA分子的解螺旋,B错误;C:

根据题意分析已知,miRNA是与相关基因转录出来的mRNA互补,则无法与核糖体结合,也就无法与tRNA配对了,C正确;D: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miRNA是与相关基因转录出来的mRNA互补,并未影响转录,D错误

14.下列遗传学概念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性状分离:

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B.伴性遗传:

由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C.显性性状:

两个亲本杂交,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形状

D.等位基因:

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答案】C

【解析】显性性状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

 

15.某种家鼠中,当用短尾鼠与正常鼠交配,得到的后代中正常尾与短尾比例相同;而短尾类型相互交配,子代中短尾与正常尾之比为2:

1,对上述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家鼠的这对性状中正常尾对短尾为显性

B.该种家鼠中正常尾个体均为纯合子

C.该种家鼠中的显性杂合子有致死现象

D.家鼠尾长短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知,短尾为显性。

显性纯合子有致死现象,家鼠尾长短的性状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16.下图表示一个单基因遗传病家系的系谱图,该病为伴性遗传,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

B.II-7的致病基因来自于I-1

C.II-3不会把致病基因传给儿子

D.III-11的致病基因来自于II-5

【答案】B

【解析】题目已知为伴性遗传,I-1有病而II-6不患病,则排除伴Y遗传,则该病为伴X遗传病,那么男性II-7致病基因只能来自于母亲I-2而不可能来自于父亲I-1,因此B错误

17.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不一定由物理或化学因素诱发

B.亲代的突变基因不一定能传递给子代

C.突变的基因不一定有基因结构上的改变

D.子代获得突变基因不一定能改变性状

【答案】C

【解析】A正确,基因突变除了化学物理因素诱导外,自然也可以发生;B亲代的体细胞基因突变就不会传递给子代;C错误,基因突变一定是基因结构上的改变;D由于密码子简并性、突变新基因为隐性基因等原因等因素,突变未必带来形状改变

18.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

B.染色体结构变异是个别碱基对增添或缺失造成的

C.染色体片段位置颠倒会影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

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C

【解析】A错误,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和基因种类无关;B错误,个别碱基对增添或缺失属于基因突变;C正确;D错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19.下列关于常见作物育种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利用杂交育种可培育出新物种,促进生物的进化

B.利用单倍体育种可获得纯合子,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C.利用多倍体育种可增加染色体的数目,获得茎秆粗壮的植株

D.利用诱变育种可增大突变频率,利于获得新基因

【答案】A

【解析】A错误,杂交育种可以产生新物种,但是不能促进进化;进化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20.澳洲某小岛上生活着两种棕榈科植物。

研究认为在200万年前,它们的共同祖先迁移到该岛时,一部分生活在pH较高的石灰岩上,开花较早;另一部分生活在pH较低的火山灰上,开花较晚。

由于花期不同,不能相互授粉,经过长期演变,最终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这两个物种的形成是定向变异的结果

B.最初迁移到该岛时,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差别较大

C.花期不同阻碍了基因交流,最终形成了生殖隔离

D.若将这两种植物种植在相同的环境中,它们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

【答案】C

【解析】A错误,变异没有定向的;B错误,题目信息给出了“共同的祖先”,无法推导出基因库差别;C正确;D错误,已经产生生殖隔离,则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21.进行人体肌肉注射,药液进入人体后作用于靶细胞所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A.血浆→组织液→淋巴→组织液→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C.组织液

淋巴

血浆→靶细胞

D.组织液

淋巴

【答案】C

【解析】肌肉注射时,药液首先进入组织液,由组织液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和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随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血浆中的药液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组织,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靶细胞发挥作用

22.神经元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元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电位发生改变

B.神经元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C.兴奋的传递过程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ATP

D.内环境中Na+、K+的浓度变化可影响兴奋的产生

【答案】B

【解析】A:

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因此神经元兴奋时,兴奋部位的离子分布发生改变,A正确;B:

神经元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一致,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B错误;C:

兴奋的传递过程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ATP,C正确;D:

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因此,内环境中Na+、K+的浓度变化可影响兴奋的产生,D正确

 

23.下表是缺碘与不缺碘的两类人群血液中,与甲状腺活动密切相关的两种激素的含量状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

C.①表示甲状腺激素,③应该是升高

D.②表示甲状腺激素,③应该是降低

【答案】C

【解析】表示甲状腺激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缺碘导致甲状腺激素减少,反馈作用减少,所以应该是升高

24.烧伤后的伤口容易化脓的主要原因是绿脓杆菌的感染,头孢菌素是临床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抗生素,使用药前一般会对病人做过敏实验和细菌耐药实验。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淋巴细胞接受绿脓杆菌刺激后,形成的浆细胞会使绿脓杆菌裂解死亡

B.吞噬细胞接受绿脓杆菌刺激后,会将抗原信息传递给其他免疫细胞

C.用药前做耐药实验的原因是抗生素滥用诱导细菌发生耐药突变

D.对头孢菌素过敏的患者再次使用头孢菌素时,机体不会发生免疫反应

【答案】B

【解析】A:

效应T细胞会使绿脓杆菌裂解死亡,A错误;B:

吞噬细胞接受绿脓杆菌刺激后会将相关信息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B正确;C:

用药前做耐药实验的原因是抗生素选择了耐药突变的细菌,C错误;D:

对头孢菌素过敏的患者使用头孢菌素后机体会再发生免疫反应,D错误

 

25.为研究单侧光以及一定浓度的Ca2+、La3+对吊兰根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处理后测定了吊兰根的弯曲度及生长素(IAA)的浓度,结果如下。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单侧光的作用使吊兰根向光侧的IAA发生了降解

B.浓度越高的IAA促进吊兰根细胞生长作用越强

C.Ca2+对吊兰根背光侧弯曲生长的影响程度比单侧光强

D.La3+处理抑制了单侧光诱导的IAA横向运输

【答案】D

【解析】A:

由1和2对比可得出单侧光的作用使吊兰根的IAA发生了横向运输,即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并未降解,A错误;B:

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B错误;C:

由2和3对比可得Ca2+能促进吊兰根背光侧弯曲生长,但不能得出Ca2+对吊兰根背光弯曲生长的影响程度比单侧光强;D:

由2和4对比可得La3+处理抑制了单侧光诱导的IAA横向运输

26.研究人员在千岛湖地区两个面积、植被、气候等环境条件相似的甲、乙两岛上对社鼠进行种群数量调查,得到下图所示结果。

已知乙岛上另一种鼠类——青毛硕鼠的数量要明显多于甲岛,且6到8月该岛上有黄鼠狼活动。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两岛上的社鼠与青毛硕鼠存在共生关系

B.从3月到11月,两岛社鼠的环境容纳量均保持不变

C.两岛6月到7月期间社鼠的出生率均小于死亡率

D.黄鼠狼的捕食是导致6月之后乙岛社鼠数量下降快的唯一因素

【答案】C

【解析】共生关系是指两种生物彼此互利,所以错误;由图可知,3月到11月两岛的种群数量有差异,且不同时期种群数量有差异,所以保持不变错误;从6月到7月两岛种群数量减少,而且低于开始时种群数量,所以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正确;6月之后黄鼠狼捕食是一个种群数量下降的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所以错误

27.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其中①是生产者呼吸释放量,②是分解者呼吸释放量,③是消费者呼吸释放量,④是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②的量越小,说明该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

B.③的数量可间接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量的多少

C.④的数值可间接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总能量的多少

D.该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与消耗量相等

【答案】C

【解析】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所固定的所有太阳能,所以④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量可以间接表示流经生态系统总能量

28.下列选项中,理论上能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是

A.增加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

B.减少生态系统内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C.适当减少对生态系统相应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

D.使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

【答案】A

【解析】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故选A

 

29.下图表示工业上利用苹果制备果酒、果醋的流程图。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过程①、②所需的最适温度不相同

B.过程②需要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

C.若过程①人工接种酵母菌可以缩短苹果酒的酿制时间

D.整个发酵过程都必须在严格无菌条件下才能正常进行

【答案】D

【解析】果酒和果醋制作所用的微生物不同,最适生存温度不同;果醋制作用的微生物为醋酸菌,醋酸菌为需氧型;接种人工酵母,与用野生酵母比较,野生酵母需要繁殖到一定数量;传统发酵工艺不需要非常严格的无菌操作

30.下图为培育甘蔗脱毒苗的两条途径,研究发现经②过程获得的幼苗脱毒效果更好。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带叶原基的芽与植物体其他组织中的病毒含量相同

B.②过程的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病毒在图中处理温度下部分或全部失活

C.过程③、④所用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和比例不同

D.上图中脱毒苗的培育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A

【解析】芽中病毒含量少,可以用于脱毒处理;温度处理使组织中的病毒部分或全部失活;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和比例不同,作用效果也不同;组织培养原理是细胞全能性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

本部分共6小题,共50分

31.(8分)自噬是细胞维持稳态的一种重要机制,通过自噬可清除细胞内错误折叠或聚集的蛋白质以及受损或老化的细胞器。

下图表示细胞内自噬体的产生以及溶酶体参与自噬的过程。

 

(1)当细胞中的线粒体受损后,会形成由__________层膜包裹的自噬体,随后与溶酶体融合,最终被降解。

(2)为研究自噬在肝癌发展不同时期的作用,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实验原理

二乙基亚硝胺(DEN)作为致癌因子,可诱导细胞的__________发生改变,导致肝细胞癌变,氯喹(CQ)是一种自噬抑制剂。

②试验方法、现象及分析

用DEN诱发大鼠肝癌的同时,分别在肝癌起始期和发展期对大鼠进行CQ处理,并且设置相应的对照组。

一段时间后观察各组大鼠肿瘤发生的情况。

部分组别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上述实验除设置表中已有的单独用DEN处理作为对照组外,还应另外设置对照组。

其中一组是相应时间段____组,另一组是用______作为对照,表中未列出的这些对照组的肿瘤发生率均为0。

由表中结果可知,在DEN诱发的肝癌的起始期自噬会________肿瘤的发生,在肝癌的发展期自噬会______肿瘤的发生。

结合图中自噬的过程,推测在肝癌发展期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结合此实验,关于自噬对于机体的作用,你的认识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双

(2)①遗传物质(或“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②单独使用CQ处理正常大鼠抑制促进癌细胞可利用自噬过程的水解产物作为自身细胞代谢的原料,以满足其持续增殖和生长的需要(合理即可)

自噬对机体的作用具有两面性(合理即可)

【解析】

(1)由图可知,自噬体是双层膜结构

(2)①细胞癌变的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也就是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②由题目可知,实验研究的是DEN诱导癌变的同时,起始期和发展期CQ处理大鼠的结果。

因此实验的变量包括DEN处理以及CQ处理,因此另一组对照组应该单独添加CQ处理。

探究实验必须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还需要设置空白对照,即正常的未处理过的大鼠。

由表可知,起始期,DEN单独处理大鼠肿瘤发生率为30%,加入自噬抑制剂后肿瘤发生率为90%,说明起始期自噬现象抑制肿瘤发生。

相反的发展期,DEN处理的大鼠肿瘤发生率为90%,加入自噬抑制剂后肿瘤发生率为60%,说明此时自噬促进肿瘤发生。

由题目中自噬过程图解可知,在自噬过程中,自噬体与溶酶体共同作用可以分解衰老或受损的细胞器。

起始期自噬现象可以通过分裂异常的细胞来抑制肿瘤的发生,但是进入发展期以后,异常细胞增多,自噬的分解作用增强,自噬过程水解的产物也大量增多,此时癌细胞反而借助水解产物作为自身的营养进行增殖,以促进自身的生长增殖,因此肝癌发展期才会出现自噬现象促进肿瘤发生的现象。

以上分析可知,自噬作用在起始期抑制肿瘤发生,发展期促进肿瘤发生,自噬作用存在两面性

32.(8分)油桐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林木,研究人员在夏季对油桐叶片喷施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后,研究了赤霉素与油桐的光合作用的关系。

结果如下,

 

(1)赤霉素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___________,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___________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它属于植物细胞之间传递____________的分子。

(2)由上图可以看出,在不同浓度的GA的处理下油桐的净光合速率在__________时出现两次峰值,并在14:

00出现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

出现“午休”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在夏季的中午,油桐叶片的部分气孔关闭,在减少水分散失的同时让进入叶片的____________减少,使光合速率降低。

而喷施一定的赤霉素后对光合的“午休”现象有一定的___________作用。

(3)由上图分析,该实验还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答案】

(1)产生调节信息

(2)9:

00和16:

00CO2弱化

(3)喷施赤霉素能够有效地增强油桐的光合作用,且浓度为200mg/L的赤霉素作用更显著

【解析】

(1)植物激素的定义由植物体特定部位产生,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它属于植物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

(2)看图可知9:

00和16:

00出现两次峰值,午休是因为植物为了减少自身的蒸腾作用,关闭了气孔,导致二氧化碳也进不来了,暗反应减弱,进而影响净光合速率;通过图可知喷洒赤霉素可以适度提高一点净光合速率,所以说赤霉素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午休现象。

(3)通过图中不同浓度的赤霉素与净光合速率的关系可知,该实验还可以证明喷施赤霉素能够有效的提高光合作用,且200毫克每升的赤霉素作用更显著。

33.(8分)CRISPR/Cas9系统作为新一代基因编辑工具,具有操作简便、效率高、成本低的特点。

该系统由Cas9和单导向RNA(sgRNA)构成。

Cas9是一种核酸内切酶,它和sgRNA构成的复合体能和DNA分子上的特定序列结合,并在PAM序列(几乎存在于所有基因)上游切断DNA双链(如下图所示)。

DNA被切断后,细胞会启动DNA损伤修复机制。

在此基础上如果为细胞提供一个修复模板,细胞就会按照提供的模板在修复过程中引入片段插入或定点突变,从而实现基因的编辑。

 

(1)真核细胞中没有编码Cas9的基因,可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构建_____________,将Cas9基因导入真核细胞。

Cas9是在细胞中的____________合成的,而sgRNA的合成需要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