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相山绿化管理所业务用房项目.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0245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淮北市相山绿化管理所业务用房项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淮北市相山绿化管理所业务用房项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淮北市相山绿化管理所业务用房项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淮北市相山绿化管理所业务用房项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淮北市相山绿化管理所业务用房项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淮北市相山绿化管理所业务用房项目.docx

《淮北市相山绿化管理所业务用房项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北市相山绿化管理所业务用房项目.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淮北市相山绿化管理所业务用房项目.docx

淮北市相山绿化管理所业务用房项目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淮北市相山绿化管理所业务用房建设项目

1.1.2建设性质

新建

1.1.3项目单位概况

1.1.3.1项目单位名称

淮北市相山绿化管理所

1.1.3.2项目单位法人代表:

曹时忠

1.1.3.3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淮北市相山绿化管理所是2002年经市编委批准成立的科级事业单位,编制20人,现有职工18人,主要承担整个相山的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任务,负责相山林区的森林防火、林木病虫害防治、野生动物救助等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

几年来,相山绿化管理所绿化荒山2.67万亩,封山育林4万多亩,栽植苗木200多万株,禁牧6万多(头)只,拆除林区违章建筑20余处2000多平方米,处置森林火警100多起,查处乱砍滥伐林木10多起,有力地保护了相山森林资源安全。

1.2编制的依据和原则

1.2.1编制依据

(1)国家发改委计办投资[2002]15号《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之《公共建设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2)《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

(3)《淮北市林业发展规划》

(4)《淮北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5)《淮北市统计年鉴》2010

(6)《项目单位提供的其它资料》

1.2.2编制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1)充分合理利用场地,做到功能分区合理,规划有序整齐,符合规范,具有合理性、时代感和前瞻性。

(2)个性化的平面布局,安全通畅的交通流线,生态化的景观绿地系统,独特的建筑环境氛围,经济合理的规划,灵活、可变、可操作性的发展战略。

(3)总体建筑风格与淮北市相山林区、西山遂道的整体规划风格相协调,功能布局齐全实用。

(4)装修材料和设备必须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

(5)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有关规范。

1.3研究范围

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有关内容的要求,结合淮北市相山绿化管理所提供相关资料和基础数据,提出项目建设的背景、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建设规模及内容、项目建设进度和组织管理、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社会效益分析等方面,进行论述、研究,为项目的决策提供依据。

1.4结论

项目建设符合淮北市林业发展总体规划,建设符合客观实际需要,项目选址于淮北市相山林区规划区内,符合有关用地政策和城市规划要求。

该项目的实施可完善淮北市相山绿化管理所的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大力改善工作条件和提高业务能力,为淮北市相山绿化管理所工作提供后勤保障服务,对淮北市的精神文明和自然生态建设、保障地方经济的发展、社会稳定繁荣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总占地面积

m2

800

2

总建筑面积

m2

270

3

规划指标

建筑容积率

0.67

建筑密度

%

1.4

绿化率

%

40%

4

工程总投资

万元

70.2

建安工程费

万元

49

其它费用

万元

17.5

预备费用

万元

3.5

5

资金筹措

万元

70.2

中央预算内资金

万元

35.1

其他资金

万元

35.1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城市是人类生产、生活和文明成果的集中体现场所,是人类社会文明和发达的象征,它是一个综合体,不仅人口集中,而且也是区域政治、经济、文教、科技的中心。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在不断加快,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的阶段,城市的数量已发展到目前600多个。

城市人口发展到目前30%左右。

但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居住人口的急剧膨胀,污染也在不断加剧,环境质量逐渐降低,各种"城市病"流行日益严重,城市发展过快导致的资源型缺水与水源污染导致的水质型缺水问题,由于人口与就业集中在中心城区而卫星城镇发展滞后,导致的中心区污染负荷增加,城市二元结构突出问题,由于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循环经济未形成规模,导致的资源枯竭问题,由于环境保护历史欠账多,导致的环境污染的累积与长期效应问题等等。

城市变成了人与自然矛盾最突出的地方,而探索城市发展的内涵和方向,规划未来城市最美好的蓝图,也自然而然地成了城市建设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城市建设的本身不可能自发地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健康有序地发展,只有借助外部力量指引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

这外部力量是一种思想、一种共识,它既要符合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又要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心理要求。

既然摈弃城市,回归自然不可能,为什么我们不能将自然引入城市,使城市自然化、生态化。

国际上将这种自然化、生态化的城市称为“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源于70年代的“MAB”(人与生物图)计划。

1984年前苏联生态学家扬斯基提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式,是按生态学原理建造起来的人类聚居地,它可以实现社会、经济、自然的协调发展,以及物质、能量、信息的高效利用,其所有的生态要素都进入一种良性循环,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简单地说,生态城市的含义就是指生态上健康的城市。

这里的“生态”包含了两层含义:

一是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协调,二是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协调。

换句话说,就是指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即高效、和谐的人类栖地。

对生态城市的含义也可以理解为:

(1)从生态哲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的实质是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生态城市的价值取向所在。

且只有人的社会关系和生态意识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才能实现;

(2)从生态经济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的经济重在质的发展,而不仅仅是量的增长;(3)从生态社会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的教育、科技、文化、道德、法律、制度等都将生态化;(4)从城市生态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结构合理、功能稳定,达到动态平衡状态;(5)从城市规划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的空间结构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建筑广泛应用,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城市景观成为城市文化的空间构成与表现;(6)从地理空间角度看,生态城市是一城市化区域、城乡复合体,城与乡融合、互为一体,这里城与乡只是分工上的不同,与传统城市和乡村对立的二元经济模式有本质区别。

下面对建设生态城市的必要性和措施进行探讨。

2.1生态城市建设的必要性

1、生态城市建设能够解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矛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城市中诸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地面沉降、噪音污染;城市的基础设施落后、水资源短缺、能源紧张;城市的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宅短缺、土地紧张,以及城市的风景旅游资源被污染、名城特色被破坏等矛盾日渐显著。

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城市所具有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功能的正常发挥,甚至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

这些问题都是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反映,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关系协调与和谐的生态型城市,可以有效解决这些矛盾。

这是我们建设生态城市最迫切要求。

2、生态城市建设是抢占科技制高点和发展绿色生产力的需要

发展建设生态型城市,有利于高起点进入世界绿色科技先进领域,提升城市的整体素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力和形象。

21世纪是生态世纪,即人类社会将从工业化社会逐步迈向生态化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讲,下一轮的国际竞争实际上是生态环境的竞争。

从一个城市来说,哪个城市生态环境好,就能更好的吸引人才、资金和物资,处于竞争的有利地位。

因此,绿色科技建设是建设生态城市主要内容之一。

3、生态城市建设是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日益增长,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城市居民对生活的追求将从数量型转为质量型、从物质型转为精神型、从户内型转为户外型,生态休闲正在成为市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

生态城市的建设恰恰可以满足人们对户外休闲的需求。

4、生态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生态城市建设有利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市经济跳跃式发展。

生态城市建设有利于保护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城市建设有利于提升产业结构,增强城市综合实力。

生态城市建设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生态城市建设是当今世界城市建设、规划的发展方向,一个城市要在今后的发展中不落后于其他城市,就必须尽快着手生态城市的建设。

2.2建设生态城市的好措施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建设存在的“水泥森林”、管理无序、设施不配套、绿化面积和水平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等问题,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应吸取那些已经达到高度城市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尽可能减少城市化的负面影响,以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道路。

如何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城市有以下措施。

1、进行科学论证,做好城市生态建设规划。

这个规划必须以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需求为目标,立足城市范围,综合考虑城市周边地区及所在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

主要内容应包括:

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和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这些规划区要起到突出中心区生态景观建设,营造健康宜人的生态环境,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建设,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发挥城市的综合生态调节功能,削减城市扩展和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作用。

要把城市生态建设贯彻到城市规划设计、规划建设、规划管理的全过程中。

让生态城市建设成为一种有目标,可实现的任务,逐步达到生态城市的要求。

2、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为顺利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而建设的各类机构和设施。

近几年来,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从总体来看,水平还比较低。

在城市的新区开发和旧区改造中,要从城市的总体效益出发,遵循客观规律,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相适应,循序渐进,逐步形成合理体系,在政府的引导下,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和污染综合防治,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风格,为居民创造一个整洁、宁静、高雅、舒适、便利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3、优化产业结构,推行清洁产业。

长期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导致整体工业水平停留在粗放型阶段,管理和技术水平低,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费低效率的状况未能得到根本改变,结构型污染长期存在。

特别是不少企业建在居民区、文教区和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地区,加重了工业污染的危害。

当前必须进行产业调整,淘汰落后的污染工业,对污染工业进行环保建设改造,积极提倡清洁产业。

有利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

4、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城市绿化建设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它对于改善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带动城乡经济共同发展,造福当代、惠及子孙,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

针对我国绿化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不断扩大、野生动植物资源下降、自然灾害加剧等问题,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牢牢把握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这一根本目标,加强生态建设,坚持政府组织、群众参与、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实行严格的城市绿化管理制度,切实保证绿化用地,合理划定绿化用地,科学安排绿化布局,充分利用原有的人文和自然条件,优先培育和种植区域适应性强、体现本地特色的绿化植物种类,通过调整和优化城市用地结构、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扩大绿地比例等多种形式,不断增加绿地面积,恢复生态功能和植物的多样性。

生态型屋顶花园已经成为防止大气变暖、节省能源、改善城市自然生态的一种综合性手段。

屋顶绿化作为拓展城市绿化空间的手段之一,应在我国城市生态建设中积极推广。

5、部门密切配合,强化城市管理。

城市管理涉及城建、环保、土地、园林、工商、公安、交通、水利、科技等许多部门和单位,单靠一个部门或单位难以奏效。

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目标责任,把城市建设列入重要工作的议事日程,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进一步健全有关制度和奖惩措施,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把城市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环保部门对所有新、扩、改建设项目要严格执行“三同时”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及其他污染物严格控制,促进环境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同时要积极实施对环境的统一监督管理权;城建、园林、公安、工商、交通、土地要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合理安排城市建筑密度,提高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审美价值。

6、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持续发展意识。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环境实质上是保护人类自己。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缺乏持续发展意识,单纯追求经济的增长,把国民生产总值的高低视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和尺度,忽视了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导致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潜伏着资源与环境的危机,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各级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宣传活动,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监督和推动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引起领导对可持续发展重要性、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认识,增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自觉性,切实做好工作。

同时,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使善待自然、保护环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城市建设。

 

第三章建设地点

3.1场址选择与建设用地原则

1、建设基地应满足下列要求;

(1)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较好;

(2)周边市政设施应较完备;

(3)不应选择周边环境有较强污染源的地区,及存有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区域;

2、绿化管理所建设项目宜临近城市主要道路、基地道路应与常训道路连通。

3、各类功能用房、附属用房的规划布局,应考虑性质和用途,按照安全保密,有利工作和保护环境的原则进行。

4、业务技术工作所产生的有污染的垃圾及污物,宜由专门路线运出,不宜与主要人流流线交叉。

5、建筑基地内的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及绿化率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的规定。

6、建筑基地内应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车场,并结合主要出入口设置,停车场数量除满足绿化管理所的专门功能需求外,还应符合当地交通管理部门的城市规划的规定

3.2建设地点

经淮北市政府、林业局积极筹备,多方综合比较分析,依据该项目的具体要求及其特殊性,结合相山林区的区位条件及实际情况,积极进行了选址的前期工作,经过多方面综合分析比较,按照淮北市总体规划,确定项目建设用地址位于相山林区内,淮海西路、西山遂道西侧。

现已完成建设用地的各项手续后,完成总修建性详规,即将开始场地平整工作,进场公路已通达建设地点。

该地段视野开阔,交通方便。

3.3地形条件

项目建设用地区域地貌为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淮北区域大地构造属中淮地台鲁西隆起区南端,区境范围内除寒武系、奥陶系有部分裸露外,其余均为第四系掩盖,低山残丘占全部总面积的4.7%。

本区第四系分布广泛,孔隙水储存于第四系砂层之中,主要大气降水为主补给水源。

浅层地下水流向与地形坡降及河流方向一致。

由西北向东南。

地下水位升降随季节(降水量)变化,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作用。

经周边地块钻探分析,该地块无滑坡泥石流及其它地质灾害隐患,场地较稳定。

因此,从地质角度分析,该地块属于较理想的项目建设用地。

场地覆盖土类型总体为中硬土,场地地基土中无液化土层和厚层软土。

3.4气象水文

3.4.1场地气象条件

淮北市地处北温带,属北方型大陆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

日照时数为2315.8小时,日照度为52.2%,无霜期202天,其他气象资料如下:

年均气温:

14.5℃

极端最高气温:

41.1℃

极端最低气温:

-21.3℃

主导风向:

东北风

平均风速:

3.1m/s

风压:

343KN/m2

年最高降雨量:

1441.1mm(1964年)

年均降雨量:

862.9mm

日最大降雨量:

249.7mm(1957年7月14日)

最大冻土深度:

20cm

地震烈度:

6度

3.4.2场地水文条件

相山林区最高海拔一般为132.5m,为低山残丘区。

第四纪地层分布广泛,地基承载力山前地带可达18t/m2。

地下水层多为石灰岩层隙间水,含水较丰富,水质优良,但由于多年城市开采地下水,特别是发电厂对地下水的超量开采形成了较大的漏斗区。

地下水对混凝土及混凝土中钢筋无腐蚀性,环境对外露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项目区最大冻土深度:

20cm。

3.4.3外部配合条件

项目建设用地交通非常方便。

场址属于城市规划建设的相山林区,靠近淮北市主干道淮海西路,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符合城市建设规划。

场址周边为居住用地和党政机关用地,环境条件良好。

供水、供电、交通方便,能满足项目建设需要。

 

第四章建设内容与项目构成

4.1项目构成

相山绿化管理所业务用房主楼层数为2层,建筑面积项目270平方米,构成如下:

(1)所领导办公室2间;

(2)值班备勤室3间;

(3)办公室4间;

(4)车库2间;

(5)森林消防物资存放室2间;

(6)档案室1间;

(7)卫生间2间。

(8)停车场;

(9)道路、围墙、绿化等环境建设;

(10)水、电等辅助设施。

4.1.1室外工程

室外工程为运动场、围墙、大门、道路、绿化、停车场、土方工程。

4.2建筑等级和面积指标

4.2.1建筑等级

淮北市相山绿化管理所业务用房的建设,人均建筑面积28-38m2,办公用房按三级办公用房标准。

4.2.2面积极指标

按照《绿化管理所建设标准》(建标130-2010)和《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要求,淮北市相山绿化管理所业务用房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办公用房和业务用房。

办公用房按照三级办公用房标准计算。

业务用房按照二类标准计算,

办公和业务用房合计建筑面积270m2

 

第五章建设标准

5.1建筑标准

1、本项目以“适用、经济、安全、美观”的原则进行设计。

建筑应朴素、庄重。

2、主楼房应合理确定门厅、走廊等面积,提高使用面积系数。

办公用房建筑总使用面积系数,多层建筑不应低于60%,高层建筑不应低于57%。

3、一般工作人员办公室宜采用大开间,提高办公室利用率;需设置分隔单间办公室的,标准单间办公室使用面积以12-18m2为宜。

4、会议室宜以中、小会议室为主,小会议室宜采用1-2个标准间,中会议室宜采用3-4个标准间,大会议室应根据编制定员人数并结合机关内部活动需要设置。

5、办公用房宜建设多层,标准层高不宜超过3.3m,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6m。

6、办公用房建筑耐久年限不应低于二级(50-100年),建筑安全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7、办公用房建筑防火应符合国家有关建设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8、绿化管理所的建设应满足业务用房的各项功能,符合节能、防火、无障碍、卫生、环保的要求。

9、办公及业务用房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应充分利用原有可用设施,做到合理规划、设计和建造。

进行改建、扩建的办公及业务用房,按建设标准测算的总面积应含有可利用的原有房屋建筑的建筑面积。

5.2装修标准

1、建筑装修应遵循质朴庄重、经济适用原则,兼顾美观和地方特色。

装修材料选择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不应进口装修材料。

2、外部装修宜采用普通装修,主要入口部位可适当采用中级装修。

外门窗应按当地城市规定的节能指标要求采用封闭和保温,隔热性能好的产品。

3、内部装修:

门厅、贵宾接待室、重要会议室等重要部位可采用中级装修;其他房间和部位应采用普通装修。

4、绿化管理所的装修标准应根据不同房间的功能要求确定,并按照《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规定的装修标准执行。

5、办公及业务用房内部装修费用占建安工程造价的比例,应按下列数值控制:

砖混结构建筑不应超过35%;框架结构建筑不应超过25%。

5.3建筑设备标准

1、各房间应采用直接采光。

一般用房照明应采用普通节能灯具,门厅、会议室可根据需要,采用节能装饰灯具。

2、房间应采用自然通风换气方式。

夏季需要进行人工降温的地区,可设置空调,包括采用分区或集中空调系统。

3、通讯与计算机风格设施应能满足办公自动化的要求,并应根据办公自动化及安全、保密、消防管理等要求综合布线、预留接口。

4、卫生间应设置前室,卫生间洁具应采用易于清洁的卫生设备,并应设置机械排风、垃圾收集存放设施。

5、办公及业务用房的供电应符合设备和照明用电负荷的要求。

6、办公及业务用房应有给排水设施,并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7、办公及业务用房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设置采暖系统或空调系统,部分业务用房亦可根据业务用房工作的特殊要求设置专用采暖系统或空调系统。

8、办公及业务用房的弱电系统应满足管理、通讯、网络、办案、安防等要求。

9、本工程使用的空调设备、电梯设备及卫生设备均应采用国产设备。

 

第六章总平面布置及公共系统

6.1总平面布置

6.1.1总平面布置原则

(1)相山绿化管理所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在总体上要以办公及业务用房为中心,分区布置,以门卫接待、集散场地、停车场库、绿化用地结合设计,充分体现司法文明,和谐自然。

(2)总平面布置应考虑环境与绿化设计。

建筑的主体充分享有良好的朝向和日照。

(3)建筑基地内应设停车场设计。

(4)同一基地内,各建筑应根据使用功能不同,安排好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的关系,做到分区明确、布局合理、互不干扰。

6.1.2总平面布置

相山绿化管理所办公及业务用房总平面布置根据总体功能要求,按照分区明确,路线清楚,建筑布局紧凑合理,交通便捷,管理方便的原则布置。

充分利用相山林区800平方米建设用地,相山绿化管理所办公及业务用房呈西北-东南向布置,东北部为训练场地和运动场地,中间布置花园、停车场等,西北-东南向布置可避免太阳西照,适当缓解淮北市夏季炎热气候的影响,办公及业务用房主楼距淮海西路主干道40米,有利于交通组织和相山绿化管理所整体形象体现。

在入口处布置供外来人员使用的停车场和绿化构成。

具体平面布置详见规划平面图。

6.1.3竖向设计

相山绿化管理所办公及业务用房建设用地位于相山脚下,地势相对平坦,局部边缘地形有一定高差,总体地形竖向结合现状走势通过适当的土方平整后,设计为自东南向西北约6%的向下超度走势,以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

6.1.4绿化布置

根据规规范要求,为了整体规划要求,在办公及业务用房主楼独立设置,种植绿化适宜于当地气候条件下生长的落叶乔木和四季常青的草坪为主,停车场亦考虑为植草砖停车场。

6.2建筑设计

6.2.1建筑设计依据

《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2006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党政机关业务用房用房建设标准》

《绿化管理所用房建设标准》(建标130-2010)

国家及行业现行的主要法规、规范、标准

6.2.2建设高度及造型控制

主楼建筑设计为独立建筑,层数为2层。

首层层高4.5米,标准层层高3.3米。

建筑高度7.7米。

建筑造型以现代建筑风格为基调,使用现代建筑材料(钢筋、水泥)构筑。

6.2.3平面设计

主楼由主入口进入大厅,由疏散楼梯到达各层,各层平面布置为内廊式,右侧设疏散楼梯,外墙均为砖墙,窗户以塑钢窗为主。

6.2.4立面设计与建筑造型

建筑顺应城市规划建设的脉络,应使建筑具有科技含量和鲜明的时代感,也需要能放松紧张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