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学习笔记.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0245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学学习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会计学学习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会计学学习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会计学学习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会计学学习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学学习笔记.docx

《会计学学习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学学习笔记.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计学学习笔记.docx

会计学学习笔记

会计学学习笔记

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1)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在《算数、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中总结了复式簿记,这是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卢卡·帕乔利被称为“现代会计之父”。

(2)1854年苏格兰成立世界上第一家从事查账工作的“爱丁堡会计师公会”。

它被誉为会计发展史上第二个里程碑。

2.会计目标的含义

(1)会计目标指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基本导向和最终归属,是工作应该达到的要求和目的,是会计职能的体现。

它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a.谁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b.应该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什么信息c.如何提供信息(通过会计报告)。

(2)会计信息使用者:

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当局、政府及其职能机构、其他相关利益集团。

3.会计的基本假设(前提)

(1)会计主体假设

a.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即不同的单位)。

b.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而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2)持续经营假设

a.持续经营假设一般认为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持久、连续、正常经营下去。

b.明确这个基本假设,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

(3)会计分期假设

a.会计分期假设也成会计期间架设。

会计信息系统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b.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以中期为基准编制的财务报告称中期报告。

(4)货币计量假设

a.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应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b.货币计量假设还包括了比值稳定含义。

可暂不考虑汇率、利率、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

4.会计职能

(1)反映职能(核算职能):

会计通过核算工作,提供会计数据,如实反映企业单位的经营活动、财务收支和结果。

特征如下:

a.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b.会计反映过去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c.会计反映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

(2)监督职能:

会计利用会计信息系统及其提供的会计信息,对单位的经济活动经行监控,并达到预期目标。

特征如下:

a.会计监督有强制性和严肃性b.会计监督具有连续性c.会计监督具有完整性。

5.会计两大基本职能的关系:

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6.会计对象

(1)含义:

会计对象是会计行为的客体,是指会计履行核算和监督职能过程中所涉及的具体内容。

会计反映的经济活动即为资金运动。

(2)内容:

资金进入企业资金循环和周转基金退出企业

7.会计处理基础

(1)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权责发生制指收入、费用应当在收入权利、费用责任形成期间予以确认而不管该期间是否收到或付出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2)与权责发生制相对的一种会计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

8.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1)可靠性:

可靠性也称客观性、真实性,它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

包括三方面因素:

a.真实性:

信息如实表达b.可核性:

信息应景的祝福和和验证c.中立性:

会计信息不偏不倚,不带主观成分。

(2)相关性:

相关性也称有用性,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

包括两方面因素:

a.预测价值b.反馈价值。

(3)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也称明晰性,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以便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

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纵向可比与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的横向可比。

a.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b.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腔一致、互相可以比较。

(5)实质重于形式:

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6)重要性:

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重要信息单独反映,次要信息合并反映。

(7)谨慎性:

不过高估计资产或收益,不过低估计负债或费用。

(8)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记录及时,报告及时)。

及时行通过两个方面反映:

一是报告周期,二是滞后时间。

9.会计核算基本程序

(1)会计确认:

根据一定的标准,确认某经济业务事项,应计入会计账簿,并列入会计报告。

(2)会计计量:

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各项财产都需以某种尺度为标准确定它的量。

(3)会计记录:

各项经济业务经过确认、计量后,采用一定方法在账簿中加以记录,会计记录要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

(4)会计报告:

以账簿记录为依据,采用表格和文字形式,将会计数据提供给会计信息使用者。

10.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

(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2)复制记账(3)填制和审核凭证(4)登记账簿(5)成本计算(6)财产清查(7)编制会计报表。

11.会计要素

(1)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2)反映经营结果的会计要素:

收入、费用和利润。

12.资产

(1)定义:

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特征:

a.资产应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b.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c.资产石油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3)确认条件:

a.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50%。

b.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的计量。

(4)资产按流动性(变现速度)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

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非流动着资产:

一个营业周期以上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等。

13.负债

(1)定义:

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2)特征:

a.负债必须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b.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c.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3)确认条件:

a.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b.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

(3)负债按其偿还期的长短,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流动负债包括:

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收税费、应收股利、其他应付款等。

长期负债包括:

长期借贷、应付债券和长期应付款等。

14.所有者权益

(1)定义:

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2)特征:

a.除非发生减资、清算,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b.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返还给所有者。

c.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利润额分配。

(3)所有者权益是企业偿还负债的基础和保障。

它既包括反映原始投入的实收资本、资本公积项目,又包括反映企业留存收益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项目。

15.收入

(1)定义: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特征:

a.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b.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c.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不包括为第三方或者客户代收的款项)

(3)确认条件:

a.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

b.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

c.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

16.费用

(1)定义: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特征:

a.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b.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c.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3)确认条件:

a.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

b.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

c.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4)按照是否能够计入成本,费用分为成本费用和期间费用两大类。

17.利润

(1)定义: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2)利润=收入—费用+利得—损失

(3)确认条件:

a.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

18.会计等式:

资产=权益

(1)静态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

(2)动态等式: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19.经济业务(P55)

(1)定义:

应办理会计手续、能运用会计方法反映的经济活动已成交易或事项。

(2)无论发生什么样的经济业务,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恒等关系。

(3)例题

1)关于会计要素,下例说法错误的是(D)

A.导致收入和费用发生变化的业务,最终必然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变动。

B.一笔业务可以只影响利润,而不影响收入和费用。

C.一笔业务可不影响收入、费用和利润中的任何一个要素。

D.某些特殊业务,可能导致负债加上所有者权益暂时不等于资产。

2)下列经济业务,不回应其资产总额发生增减变化的是(B)

A.接受投资者投资,款项存入银行。

B.从银行提取现金

C.用银行存款偿还应付账款D.采购材料入库

20.会计科目(P57)

(1)总分类科目:

又称一级科目,它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的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

(2)明细分类科目:

也称细目,是对总分类科目包含的内容所做的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的信息的会计科目。

21.账户

(1)定义:

账户是分类记录各项经济业务引起的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工具。

设置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反映和监督的一种专门方法,也是会计核算的一项重要内容。

(2)账户的基本结构

a.会计科目b.日期c.凭证号数d.摘要e.增加额、减少额及余额。

(3)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异同

1)共同点:

反映的经济内容相同。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账户的名称就是会计科目。

2)不同点:

a.会计科目通常由国家统一规定,是各单位设置账户、处理账务所必须遵循的依据,而账户则由各会计主体自行设置,是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工具;b.会计科目仅仅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名称,而账户还具有一定的结构、格式。

(4)例题

1)资产要素的内容,除了在资产类科目外,还可能在(C)

A.负债类科目B.所有者权益类科目C.成本类科目D.损益类科目

2)总分类科目和明细科目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即(C)的关系

A.相等B.名称一致C.统驭和从属D.相互依存

3)下列属于损益账户的有(CD)

A.坏账准备,累计折旧B.制造费用、本年利润C.主营业务成本,营业外收入D.财务费用、投资收益

22.复式记账法

(1)定义:

对每项经济业务都必须用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关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的方法。

(2)借贷记账法(P61)

a.资产类、成本费用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增加、贷方登记减少。

负债类、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利润类账户贷方登记增加、借方登记减少。

b.成本费用类账户一般没有期末账户,如果有期末账户,一定在借方表示资产。

c.损益类账户一般没有期末余额;利润账户平时有余额,表示企业经营期间的盈利或亏损,年末结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所以“本年利润”账户年末没有余额。

d.记账规则: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23.借贷记账法的应用

(1)确定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按复式记账法的要求,列示出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和金额的一种记录。

会计分录可在有专门格式的记账凭证或普通日记账上编制。

(2)登记账户:

把在记账凭证或日记账中确定的会计分录转记到有关账户的步骤称为登记账户,也称过账。

(3)试算平衡

24.会计循环

(1)概念:

会计循环是指企业在不同会计期间对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所呈现出来的连续不断的、周而复始的处理过程。

(2)步骤:

a.分析经济业务,取得、填制原始凭证。

b.整理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会计分录)。

c.根据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

d.会计期末对会计账簿记录进行核对和结账。

e.根据账簿记录编制财务会计报表。

25.会计凭证:

记载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

(1)意义:

a.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的依据。

b.会计凭证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c.会计凭证式愤青各有关方面经济责任的依据。

(2)种类:

a.原始凭证:

也称单据,它是证明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账原始依据的会计凭证。

b.记账凭证:

由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的,用于确定会计分录、作为记账直接依据的会计凭证。

26.原始凭证

(1)种类

a.按来源不同分:

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

b.按填制手续不同:

一次凭证、累计凭证和汇总原始凭证。

(2)填制要求

a.记录要真实。

b.书写要真实规范。

c.内容要完整,手续要齐备。

d.填制要及时。

(3)审核

a..合法性、合理性的审核。

b.完整性、正确性的审核。

27.记账凭证

(1)分类

a.专用记账凭证:

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

b.通用记账凭证

(2)编制

28.会计账簿

(1)会计账簿是以会计凭证为依据,由一定格式的若干账业组成,用于全面地、系统地、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

(2)意义:

a.储存会计信息的需要。

b.分类、汇总会计信息的需要。

c.输出会计信息的需要。

(3)种类:

a.按用途:

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备查账簿。

b.按外表形式:

订本式账簿、活页式账簿、卡片式账簿。

c.按格式:

三栏式账簿、多栏式账簿、数量金额式账簿。

29.会计账簿的启用和登记(P92—102)

(1)账簿的登记:

启用账簿时,应当在账簿封面上写明单位名称和账簿名称。

在扉页上附启用表,内容包括:

启用日期、账簿页数、记账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姓名,并加盖名章和单位公章。

(2)账簿登记要求:

a.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正确、及时地登记各种账簿。

b.登记时将各种会计凭证号计入账簿,并在会计凭证上注明账簿页数或作“√”记号,表示已入账。

c.记账的文字、数字应端正、清楚。

d.登记账簿要用蓝黑墨水或者碳素墨水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银行的复写账簿除外)或者铅笔书写。

e.各种账簿按页次顺序连续登记,不得跳行、隔页。

f.凡需要结出余额的账户,结出余额后,应当在“借或贷”等栏内写明“借”或“贷”等字样。

g.每一账页登记完毕结转下页时,应当结余出本页合计数及余额,写在本页最后一行和下页第一行有关栏内,并在摘要栏内注明“过次页”和“承前页”字样。

h.账簿记录发生错误时不得刮擦、挖补、涂改或用褪色药水、修正液等更正字迹,应根据错误的具体情况,按照规定的方法更正。

30.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方法

(1)日记账的设置和登记

a.库存现金日记账是序时登记库存现金收支业务的账簿,一般采用三栏式的订本式账簿。

b.银行存款日记账是序时登记存款收支业务的账簿,一般采用三栏式的订本式账簿。

(2)分类账的设置和登记

a.总分类账简称总账,它是按总分类科目设置的,用货币作为度量对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及其结果进行总括反映的账簿,一般采用三栏式订本式账簿。

b.明细分类账简称明细账,它是按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对某一总分类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户登记和反映其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账簿,一般采用活页式或卡片式的账簿。

(3)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所谓“平行登记”,是指经济业务发生后,根据会计凭证,一方面登记有关的总分类账,另一方面登记该总分类账下的各明细分类账户。

平行登记的要点有以下3点:

a.根据相同,即对于需要提供详细详细指标的每项经济业务,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既计入有关总分类账户,又记录同期该总分类账下的各明细分类账户。

b.方向一致,即在总分类账户及其明细分类账户中登记的方向必须相同。

c.金额相等,即计入总分类账户的金额必须与记入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金额相等。

31.对账,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和账实核对

(1)账证核对:

各会计账簿与据以记账的会计凭证之间的核对,要求账证核对。

(2)账账核对:

各会计账簿之间有关记录的互相核对,要求账账相符。

核对的主要内容如下:

a.核对总分类账的记录。

b.总分类账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核对。

c.序时账与总分类账核对。

d.明细分类账之间核对。

(3)账实核对:

各会计账簿记录与有关财产物资、结算往来款项实存数之间的核对,要求账实相符。

主要内容如下:

a.库存现金日记账的账面余额应与库存现金实有数额核对相符。

b.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账面余额应与开户银行的对账单余额核对相识。

c.各种财产物资明细账的账面结存数应与实有数额核对相符。

d.各种债权债务明细账的账面余额应与对方单位的账面记录核对相符。

32.结账

(1)结账的内容:

对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等有关账簿记录进行小结,结出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并将期末余额转为下期的期初余额,以分清和连贯前、后期的会计记录。

具体内容如下:

a.结算各收入、费用账户,计算本期盈亏。

b.结算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分别结出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2)虚账户结账:

结清各损益类账户,并据以计算本期利润。

(3)实账户结账:

结清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分别结出本期发生额合计和余额。

33.错账的更正方法

(1)划线更正法:

在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中文字或数字有错,而记账凭证正确。

(2)红字更正法:

a.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应借、应贷金额正确,但会计科目正确。

b.记账后发现,账簿记录中记账凭证上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正确,但所记金额大于正确金额。

(3)补充登记法:

也称补充更正法,指如果在记账后发现账簿记录中记账凭证上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无误,但所填金额小于正确金额。

34.库存现金清查的核算

库存现金清查一般采用实地盘点法。

对于现金清查的结果,应编制现金盘点报告单,注明现金溢缺的金额,并由出纳人员和盘点人员签字并盖章。

具体处理方法:

(1)如有挪用现金、白条顶库的情况,应及时予以纠正。

(2)对于超额留存的现金,要及时送存银行。

(3-1)如账款不符

a.若属于现金短缺,应按实际短缺金额,借记“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账户,贷记“库存现金”账户。

b.若属于现金溢余,按实际溢余金额,借记“库存现金”账户,贷记“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账户。

(3-2)查明原因后

a.如属于记账差错的,应及时予以更正。

b.如属于现金短缺,属于应由责任人赔偿或保险公司赔偿的部分,记入“其他应收款”或“库存现金”账户;属于无法查明的其他原因,根据管理权限,经批准后记入“管理费用”账户

c.如为现金溢余,属于应支付的部分,记入“其他应付账款”账户;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经批准后记入“营业外收入”账户。

35.企业存款账户:

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和专用存款账户。

36.银行存款的清查:

指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账面余额与其开户银行转来的对账单的余额进行的核对。

(1)银行对账可能出现的情况:

a.可能错帐、漏账,应及时更正。

b.存在未达账项,应进行调整。

(2)未达账项:

指由于企业与银行取得有关凭证的时间不同,而发生的一方已经取得凭证登记入账、另一方由于未取得凭证而尚未入账的款项。

具体有以下4种情况:

a.企业已收款入账,银行尚未收款入账。

b.企业已付款入账,银行尚未付款入账。

c.银行已收款入账,企业尚未收款入账。

d.银行已付款入账,企业尚未收款入账。

37.其他货币资金

(1)外埠存款:

指企业为了到外地进行临时或零星采购而汇往采购地银行开立采购专户的款项。

(2)银行汇票存款:

指企业委托银行开具银行汇票而存入的款项。

(3)银行本票存款:

指企业委托银行开具银行本票而存入的款项。

(4)信用证保证金存款:

只采用信用证结算方式的企业为开具信用证而存入银行信用证保证金专户的款项。

(5)存出投资款:

企业已存入证券公司但尚未进行短期投资的现金。

38.交易性金融资产

(1)金融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贷款、垫款、其他应收款、应收利息、债权投资、股权投资、资金投资、衍生金融资产等。

(2)交易性金融资产:

主要指企业为了在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

(持有该资产的主要目的是从其短期价格波动中获利。

(3)直接指定为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主要指企业基于风险管理、战略投资需要等而将其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39.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P143-P144)

40.应收票据

(1)应收票据是指企业因采用商业汇票支付方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

(2)分类:

根据承兑人不同,商业汇票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根据票据是否带息,商业汇票分为带息商业汇票(带息票据)和不带息商业汇票(不带息票据)。

(3)带息票据到期值=票据面值+票面利息;不带息票据到期值=票据面值。

41.应收账款

(1)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正常经济活动中,由于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而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主要包括出售商品、材料、提供劳务等应向有关债务人收取的价款及代购贷方垫付的运杂费等。

(2)商业折扣:

是销货企业为了鼓励客户多购商品而在商品标价上给予的折扣,对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没有实质性影响,企业只需按扣除商业折扣后的净额确认应收账款。

(3)现金折扣:

是债权人为了鼓励债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付款,而向债务人提供的债务扣除。

现金折扣通常发生在以赊销方式销售商品及提供劳务的交易中。

现金折扣的应收款入账价值的确定有两种处理方法:

总价法(我国会计制度规定的确认方法)和净价法。

总价法是将未扣减现金折扣前的金额(总价)作为实际售价,据以确认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实际发生的现金折扣视为销售企业为了鼓励客户提早付款而发生的理财费用(记入财务费用)。

42.其他应收款:

指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

43.坏账

(1)定义:

因购货人拒付、破产、死亡等原因而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

(2)坏账准备:

对于没有把握能够收回的应收款项,计提还账准备。

(3)坏账处理:

1)直接转销法:

在坏账确认期间,计入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借:

应收账款借:

银行存款

贷:

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贷:

应收账款

2)备抵法:

采用一定的方法按期估计坏账损失,计入当期费用,同时建立坏账准备,待实际发生坏账损失时,冲销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和相应的应收款项。

3)按期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

a.余额百分比法:

按一定比例计算提取坏账准备

b.账龄分析法:

根据应收款账龄的长短来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

c.销货百分比法。

d.个别确认法。

44.存货

(1)存货的分类:

原材料、在产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商品、周转材料、委托加工物资。

(2)存货的采购成本:

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卸装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3)存货数量盘存方法:

a.实地盘存制b.永续盘存制

例题:

某企业2004年购入A材料1000公斤,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买价30000元,增值税款5100元,该批材料在运输途中发生1%的合理损耗,实际验收入库990公斤,在入库前发生搬运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