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第58课.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0203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第58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第58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第58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第58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第58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第58课.docx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第58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第58课.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第58课.docx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第58课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一)》教案

【教学目标】

1.发现并提出有关生命世界的问题,产生对生命世界更多了解的愿望。

2.带着感兴趣的问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并按计划进行研究,在老师或家长的帮助下探索微小世界,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能对观察过程和结果进行整理,写出简单的符合要求的观察报告,在班上和大家交流。

【教学重难点】对观察过程和结果进行整理,写出简单的符合要求的观察报告

【教学准备】

1.教师预先准备好一些资料卡片或相关的书籍,这些资料卡片主要是操作方面的。

比如如何培养和观察霉菌、如何培养手上细菌的菌落、如何获得生活在水里的微生物等。

2.根据学校的条件,准备一些显微镜和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标本、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

1.引入

话:

詹森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显

微镜只看到了跳蚤,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列文虎克会有这么多精彩的发现?

我们的许多同学也用显微镜发现了生物世界的许多有趣的问题,大家读读我们教材上的事例。

学生阅读教材第15页“宝石花耐旱的秘密”等内容。

讲解:

“宝石花耐旱的秘密”的作者善于观察,从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又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研究解决了问题,得出了宝石花耐旱的答案。

我们在平时观察中,对周围的生命世界也一定有许多问题,让我们也来自己寻求答案。

2.提出问题

我们对生命世界有哪些问题呢?

可以从自己的家、校园、我们的身体等方面好好想想。

自学课文第12页,然后分组讨论,互相启发,然后归纳出几个可以探究的问题。

如:

鱼缸里的水变绿了,是不是水里有什么微生物

厨房里的砧板上有没有肉眼看不见的

微生物?

土壤中有没有微生物?

我们的头发在显微镜下是什么样的?

……

大组交流。

各组提出本组的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把这些问题都记录下来,并进行整理、归类和筛选。

3.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和准备观察材料

说明显微镜下观察的要求,讲解观察标本的制作和培养。

出示显微镜,讲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进行安全教育和环境教育。

4.确定研究课题,制订研究计划

各组从这些问题中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本组的研究课题。

根据问题制订观察研究的计划。

大组交流计划。

5.布置课外观察任务

在家长或者老师的帮助下,按计划进行显微镜下的观察研究。

根据自己的观察研究写出研究报告。

告诉学生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

和写作要求,包括课题名称、问题

是怎样提出的、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研究结果、收获和体会。

内容要真实,除正文外,可附图、表格、照片、

实物等。

【教学反思】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二)》教案

【教

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了解到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后,观察几种植物、动物以及人体的细胞。

(2)阅读资料了解细胞对生物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到细致观察、详细记录的重要性。

(2)发展观察研究生物细胞的作用。

(3)懂得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知道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教学难点】细致观察几种生

物的细胞。

【教学方法】探讨研究法

【课前准备】显微镜、几种生物的细胞装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献过血吗?

那你们知道人体为什么需要血液吗?

今天就让我们来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的细胞,了解一下细胞的作用。

二、新课学习

(一)生物细胞的观察

观察几种生物细胞,包括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和人体细胞。

第一步:

主要是指导学生观察植物叶的细胞。

首先来了解一下,叶子的组成,它包括叶脉、上表皮、叶肉、下表皮和气孔。

在观察时既观察了叶表皮细胞,又观察了叶肉细胞。

我们在观察叶表皮细胞时看到了气

孔;观察叶肉细胞时看到了叶绿体。

气孔是植物表皮上的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开孔,是植物气体和水汽蒸腾的通道,是植物体与环境之间的门户。

保卫细胞的生理变化可以调节气孔的张开和闭合,控制气体和水汽的进出。

例如:

蚕豆等双子叶植物的气孔,保卫细胞是半月形的。

玉米

是单子叶植物,组成气孔的保卫细胞是哑铃状的。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里含有的绿色扁球状质体。

是植物进行

光合作用的基本场所。

主要分布在绿色叶片中的叶肉细胞和幼茎的表层细胞中。

根据实验推测,每平方毫米的蓖麻叶中叶绿体的数目多达几十万个。

继续观察苔藓类植物细胞和藻类植物细胞。

第二步:

让我们一起观察动物的血液红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血液中的红细胞。

红细胞也称红血球,圆球状,边缘较厚,中间略凹陷,直径6微米—9微米。

红细胞薄而有弹性,它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负责运输痒和二氧化碳。

口腔上皮细胞。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也就是口腔内壁表面的细胞,起着保护和分

泌的作用。

再用显微镜观察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

出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图片。

发现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是不同的,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讲述一则小资料:

在罗伯特·胡克第一个发现“细胞后”,随着显微镜制造技术的提高,人们对细胞的研究愈来愈广泛深入,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所有生物都是有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基本单位;所有的细胞都来自于细胞。

(二)细胞的作用

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生物体内有各种各样的细胞,它们有着严密的分工,它们共同作用完成了生命的所有活动。

生命体的细胞作用有呼吸、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免疫和存储等。

三、拓展延伸

除病毒外的所有生物,都是有细胞构成的

自然界中既有单细胞生物,也有多细胞生物。

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是生物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细胞生物学广泛地利用相邻学科

的成就,在技术方法上博采众长,凡是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都会被使用。

四、本课小结:

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等生命

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五、本课练习

(一)填空题

1.

除病毒外的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叶表皮中的气孔和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呼吸、光合作用很重要的部分。

3.(细胞学说)论证了整个生物界在结构上的统一性,以及在进化上的共同起源。

(二)判断题

1.玉米

是单子叶植物,组成气孔的保卫细胞是两个哑铃状的。

(√)

2.红细胞也称红血球,圆球状,边缘较厚,中间略凹陷,直径6纳米---9纳米。

(X)

3.细胞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

(√)

六、家庭作业:

继续观察各种生物的细胞,比较一下不同生物的细胞形态并且画下来。

【板书设计】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

世界

(二)

生物细胞的观察

细胞的作用

【教学反思】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三)》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了解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3)了解到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环境。

(4)知道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

对环

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用文字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

(2)通过观察,发现微生物的生物特征。

(3)对照资料识别微生物的种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发展对微生物进行研究的兴趣。

(2)培养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显微镜观察水里的微生物。

【教学难点】记录并识别水中的微生物。

【教学方法】观察探究法

【课前准备】显微镜、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硅藻等;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鱼缸、池塘里的水在经过了一段时间后总是出现绿毛。

你知道水里为什么会长“绿毛”吗?

据说鱼缸里的水变绿了,是因为微生物繁殖的结果。

这是真的吗?

今天我们就用显微镜来继续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看看那些“绿毛”是不是属于微生物,并做好记录。

二、探究新知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微生物的概念:

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

采集、培养微生物

鱼缸、池塘、溪沟的水中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是采集微生物的主要场所。

利用干草培养微生物:

取一些池塘或鱼缸中的水、倒入装有干草的烧杯中,几天后,可以发现水面上出现了霉点。

这些霉点是由肉眼看不见的细菌结集而成的,瓶中许多单细胞生物以及其他微生物正式以此为养料进行大量繁殖。

(二)制作微生物玻片标本

注意事项:

如果微生物运动迅速,不便于观

察,我们可以先在载玻片上放入量脱脂棉纤维,再在上面滴一滴池塘水,盖上盖玻片。

也可以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边缘吸走多余的水分,控制微生物的运动。

图示出示玻片标本的制作。

(三)观察微生物

观察时将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观察,必要时再换高倍镜观察。

草履虫生活在不流动、含有很多有机物的淡水里,是一种个体教导的原生动物。

草履虫的身体前端较顿,后端较尖,中后部较宽,形状像一只倒转的草鞋。

草履虫的身体只有一

个细胞组成。

它借着纤毛的摆动,在水里

自由运动,草履虫口沟里的纤毛不停地摆动,使水里食物进入细胞,形成食物泡。

草履虫对外界的刺激能够产生非常灵敏的反应,并且能适应环境。

草履虫能自行繁殖,其生殖方式是

分裂生殖。

变形虫是一种原生动物。

生活在淡水里,身体只有一个细胞。

它的食性广,生命力强,在条件不好时,可以形成一个包囊度过难关。

喇叭虫:

体型如喇叭,呈各种颜色,全身披着均匀的纤毛。

生活在水沟、稻田等。

繁殖方式有两种:

一是身体一分为二;二是结合生殖。

鼓藻生于各种水质水体中,少数生于潮湿的土壤里。

鼓藻每个细胞由两个“半细胞”构成,中央常有一个“缢缝”将两个“半细胞”连在一起,细胞常左右对称;壁上有穿孔。

它们的生殖方式为细胞分裂和结

合生殖。

硅藻的种类繁琐,分布及其广泛。

鼓藻是一类具有色素体的单细胞植物,体内含有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在出示眼虫、团藻和衣藻的细胞图片。

(四)它们是生物吗?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生命体特征

生命体一般有六大特征:

1.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3.都会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4.都有生长、发育与生殖现象;

5.都

有遗传、变异和进化的特性;

6.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小结:

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三、拓展延伸

细胞壁位于植物细胞的最外层,是一层透明的薄壁。

它主要是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的,孔隙较大,物质分子可以自由通过。

细胞壁对细胞起着支持和保护的作用。

细胞膜有保护细胞内部,支持与控制进出物质的作用。

细胞核内部有遗传物质——核糖核酸与脱氧核糖核酸。

液泡有调节细胞渗透压、维持细胞的膨胀状态的重要作用。

四、课堂总

结:

微生物有着多种多样的形态,具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并且它们具有与其他生物相同的特征。

五、本课习题

(一)填

空题

1.鱼缸里的水变绿了,是因为(微生物繁殖)的结果。

2.我们一起来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取一些(鱼缸或池塘)里的水,放在(载玻片上),盖

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3.制作微生物玻璃片标本时,可以用(吸水纸)吸走多余的水分来控制微生物的运动。

(二)判断题

1.显微镜不仅使人们看到了细胞,还看到了身边的微生物。

(√)

2.微生物具有微生物的特征。

(√)

3.变形虫是一种原生动物。

(√)

4.草履虫由多个细胞组成,身体微小。

(×)

六、家庭作业

课后查阅有关微生物的资料,了解更多有关微生物的知识。

【板书设计】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微生物是生物

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

【教学反思】

《8.微小生物和我们》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

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2)了解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图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

(2)根据学习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交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热爱科学技术,敬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过程中不断追求和善于追求的精神。

(2)知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

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还将了解越来越多的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已取得的一些成果。

【教学难点】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展示交流。

【教学方法】汇报交流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由于

观察工具的改进,人类对微小世界的探索。

播放视频《观察工具》,展示观察工具的发展。

借助观察工具,我们对微观世界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这些微小世界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微小世界和我们》之间的关系吧!

二、交流汇报

(一)回顾和总结

回顾一下从古至今人类的观察工具是怎样发展的,人们的观察视野又是怎样拓展的。

肉眼:

小昆虫等;放大镜:

放大几倍到几十倍,观察到一些物质的晶体,生物的一些较小的器官和组

织;光学显微镜:

放大几百倍,观察到生物的细胞、微生物、极少数细菌;电子显微镜:

放大几百万倍,观察到细菌、病毒、物质的极小微粒——原子;扫描隧道显微镜:

分辨本领为百分之几纳米,直接操纵原子或分子。

纳米是长度单位,1纳米为十亿分之一米。

1纳米相当于1根头发丝粗细的六万分之一。

(二)人类探索微

小世界的成果

1.医药方面:

由于工具的改进使人类发现了微生物(如原生动物以及藻类、细菌、病毒、病原体等)。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是第一个把微生物和疾病联系起来的人。

巴斯德发现传染病是由于微生物造成和传播的,发明了巴氏消毒法,广泛用于奶制品和酿酒业以及杀死液体中的细菌。

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从而使千万人免于受肺炎等疾病的浸染致死。

人们不断发明和研制了许多药物,以抵抗和制服各种疾病的危害。

鼠疫、结核病、败血症、霍乱、白喉、痢疾、伤寒、天花灯传染病慢慢被征服了。

然而细菌也有抗药性。

2.食品工业:

利用微生物酿酒,制作酱油、醋、霉豆腐、泡菜、奶品、面包、馒头腊肉等。

3.农、林业方面:

农、林业

上进行品种改良,提高产品的数量

和质量,如袁隆平的杂交水

稻培育。

4.土壤的改良和进化:

土壤中有许多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原生动物,它们与土壤肥力有

关,有的能把生物尸体分解为植物需要的营养,有的能和生物共生,起到固氮的作用。

净化土壤,也需要微生物的作用。

5.克隆

克隆是人们生产具有所需性状的先进技术。

克隆技术的成功,使人们培养人体器官,用以替换病人的器官使之康复成为可能。

这是人类研究微小世界的最新成果——克隆羊。

人们通过生物技术,不仅能克隆出牛、羊等动物,还可以把胰岛素基因

插到细菌细胞中,利用细菌能在短期内大量繁殖的优势,生产大量胰岛素,用于治疗糖尿病。

6.污水和垃圾处理:

污水处理都是靠微生物的作用完成的。

污水和污物处理中既需要微生物分解和除掉各种有害物质,还要靠微生物进行除臭。

污水与污物的处理速度、处理效果取决于微生物的种类和功能。

7.微电子技术:

显微技术促进了微电子仪器的研制。

三、拓展延伸

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相当奇妙。

例如,健康人肠道中有大量细菌存在,称正常菌群,其中包含的细菌种类高大上百种。

根据物质的成分,物质可以

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两大类。

严格地说,纯净物应该是不含一点儿杂质的物质。

但常说的纯净物,是指杂质含量很少,对生产和科学研究不含产生影响的物质。

四、本课总结:

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和观察范围放入拓展,使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五、本课练习

(一)填空题

1.纳米是(长度单位),1纳米为(十亿分之一米)。

2.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

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

秘密。

3.(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是第一个把微生物和疾病联系起来的人。

(二)连线题

光学显微镜放大到几百倍

扫描隧道显微镜放大到几百万倍

电子显微镜放大到几十倍

放大镜分辨本领为百分之几纳米

六、家庭作业:

查阅资料,说明对于微小世界你还发现了哪些奥秘?

做好记录。

【板书设计】

微小世界和我们

观察工具的发展

探索微信世界的成果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