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第一学年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0194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年级第一学年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三年级第一学年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三年级第一学年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三年级第一学年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三年级第一学年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年级第一学年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高三年级第一学年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年级第一学年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年级第一学年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高三年级第一学年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高三年级第一学年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范围:

高中课程全部内容)

命题人:

王凯全

说明:

本卷适用于高三复习检测使用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9页,第Ⅱ卷9至13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时,将试题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1、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

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

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

”由此可知春秋时期

A.分封制完全被县邑制取代B.中央集权雏形开始出现

C.各级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D.天子不再直接统治臣民

2.《孟子·梁惠王上》记载:

“王曰:

‘叟(老者),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这表明儒家主张

A.舍生取义B.见利忘义C.重义轻利D.义利并重

3.《史记》载: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

这段记载说明

A.汉代实行重商主义政策B.工商业成为汉代社会基础

C.国家统一促进商业发展D.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4.在汉代存在的400多年里,宫廷女性参政、议政、临朝之风不绝如缕,是中国历史上女性参与政治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

这反映出汉代

A.儒家女性观与现实的差距B.朝廷鼓励女性参与政权

C.女性突破了儒家纲常束缚D.妇女民权运动开始兴起

5.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里有不少以本姓命名的店铺,如“刘家上色沉檀楝香”、“王家罗锦匹帛铺”、“孙家正店”、“赵太丛家药肆”等等。

这表明

A.以本姓命名店铺始于宋代B.宗法关系决定着店铺名称

C.资本主义萌芽在宋代出现D.宋人已有较强的品牌意识

6.明朝郑和下西洋以“开读、封敕、赉赐、庆典、市易”为使命,而在葡萄牙,航海不管对官方还是民间,都是一项确实有利可图的事业。

导致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政治制度的差异B.贸易观念的差异

C.经济政策的差异D.综合国力的差异

7.乾隆帝表示:

“伊犁向为准夷(准格尔)腹地,故穑事颇修。

今归我版图,若不驻兵屯田,则相近之哈萨克、布噜特等,乘机游牧,又烦驱逐。

”由此可见,清政府在伊犁屯田

A.巩固了西北边防B.忽略了农业发展的条件

C.促进了西北开发D.实现了自然经济的移植

8.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湖广总督等针对汉口、镇江一线“内地奸商依托洋商,任意私售私卖”现象,与列强力争,最终促成汉口、九江、镇江开埠设关。

这表明

A.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B.中国处理与列强外交关系的成熟

C.中国重视自身利益诉求D.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9.据统计,从1897年12月到1913年4月,张园(上海最大的私人园林)举行较大的集会有39起,中外各界人士、各种思想主张在这里汇聚碰撞。

导致这一现象的社会根源是

A.中国社会急剧变革B.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C.自然经济不断解体D.西方民主思想传入

10.八国联军驻京后,顺治门外一带为德军驻守地,其界内新设各店牌号,大都士大夫为之命名,有曰“德兴”、有曰“德盛”、有曰“德昌”、有曰“德丰厚”等。

这反映出当时

A.国人民族自信心丧失B.中西文化具有相通之处

C.传统文化已失去民心D.部分国人具有媚外心态

11.1924年,孙中山提出“说到社会上的地位平等,是始初起点的地位平等,后来各人根据天赋的聪明才力自己去造就。

造就既是不同,自然不能有平等”。

这说明孙中山主张

A.机会均等B.民权平等C.民族平等D.思想自由

12.1935年12月,国民党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规定:

“在目前国际情况下,凡基本工业之创办,重大工程之建筑,均须择国防后方之安全地带而设置之。

”与这一规定相关的背景是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B.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3.为了阻止中法建交(1964年中法正式建交),美国采取了三项措施:

阻止法国同中国建交;压迫台湾不主动同法国断交;胁迫其他盟国不追随法国的行动。

美国这样做的根本出发点是

A.确保美苏争霸的重点欧洲B.阻扰中国实现国家统一

C.维护美国亚太地区的利益D.阻止法国成为欧洲大国

14.对1982—1995年中国移民国外人数,分析正确的是

年份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福建

1982

56,930

12,565

5,457

2,950

997

1990

234,800

70,100

54,900

16,400

32,500

1995

236,800

21,700

36,000

7,200

66,200

 

A.90年代以前移民剧增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北上广移民国外人数增多是由于经济特区的设立

C.90年代以后主要省区移民国外的人数呈下降趋势

D.全国移民国外人数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15.古代斯巴达的监察官代表平民阶层,政治地位与国王、元老院平等,其职权以监察和司法权为主,与以军事、宗教权力为主的国王和以立法为主的元老院有很大的区别。

这反映出监察官的设置

A.推进了斯巴达的政治分权B.确保了斯巴达司法的公正

C.保证各阶级参与国家政治D.激化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16.欧洲中世纪商人法的“跨国平等对待”这一特征对于外国人来说是一种重要的保护,它使他们不会因在地方法中不享有资格以及因为地方法律、习惯的其他变化莫测的因素而蒙受损害。

该特征源于古代罗马的

A.习惯法B.公民法C.万民法D.自然法

17.路德认为任何职业都是为上帝服务,任何工作都与传教士一样高贵,这彻底改变了基督教徒对工作和劳动的态度。

这一主张有利于德意志

A.摆脱教皇的控制B.服从精神的形成

C.职业道德的形成D.国家权力的强化

18.日渐扩大的采矿作业使新矿石甚至新金属如铋、锌和钴显露出来。

分离和处理这些新矿石和新金属的技术必须用类推法找到,并以痛苦的经验予以矫正,化学的一般原理开始形成。

这表明

A.经济革命推动科学革命B.科学研究方法趋于成熟

C.近代自然科学开始产生D.化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19.光荣革命发生后的几十年中,责任内阁制形成、国王权力持续弱化、下议院中心地位逐步确立。

这些重大变化并不是在光荣革命之后迅速发生的,两者之间有一个明显的、不小的时间差。

这说明英国宪政

A.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影响B.不断实现自我调整与发展

C.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D.巩固了公民的自由和权利

20.工业革命期间,欧洲居民的食物类支出的比例一直偏高,约占收入的一半左右,但呈下降趋势;其他支出,特别是衣着、居住、奢侈类支出比例则有所上升。

这表明工业革命推动了

A.产业结构的变化B.就业结构的变化

C.阶级结构的变化D.消费结构的变化

21.某文学流派“排斥资本主义文明与现实,重视自然风光的描写,把自然当做一种神秘的力量,实际上是从侧面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该文学流派属于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22.在斯大林的观念中,国家实力(尤其是经济实力所支撑的军事力量)是衡量先进与落后的尺度,至于如何在社会诸层面的现代化及其协调发展等更广义的发展领域赶超先进国家则不在他的视野中。

这一观念影响下苏联实施的核心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D.农业集体化方针

23.20世纪50年代,美国为同苏联争夺第三世界国家实施了“第四点计划”(也称“技术援助落后地区计划”,是“马歇尔计划”的补充),但该计划在拉美的实施效果不佳。

这反映出

A.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B.美国重视拉美国家经济发展

C.拉美各国经济的独立性增强      D.苏联在拉美的势力超过美国

24.撒切尔政府在1983年大选获胜后的几年时间,积极开展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外交,撒切尔本人甚至与戈尔巴乔夫举行了六次高级会谈。

这表明

A.英国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       B.撒切尔政府外交政策灵活

C.美苏“冷战”格局的终结D.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加快

25.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资本市场通过互联网来进行非场地交易,大量不受各国管理当局和国际组织监控的“无国籍”资本,在国际市场上流动的规模和速度都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这反映出信息化

A.加快了资本在全球的流动B.提高了跨国公司的生产效率

C.提高了各国的国际竞争力D.刺激了各国产业的优化升级

26.史学大师钱穆认为:

“在中国历史上,自秦以下之传统政府……应称之曰‘士人政府’。

士人政府之正式确立,则在汉武帝之后。

”“士人政府”的正式确立主要表现在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刺史制度的建立

  C.颁布“推恩令”D.习儒学,行察举

 27.西汉御史指出国家盐铁官营的目的为,“大夫各运筹策,建国用,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征而用足。

”据此分析,下列关于盐铁官营的表述,正确的是

A.政府可获取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利益B.基本解除了百姓赋税负担

C.以垄断经营排斥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目的就是要解决军费问题

28.《汉书•食货志》中记载: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

……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从上述材料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古代生产力不发达导致农民生活困苦B.商鞅变法后土地私有制在全国确立

C.土地兼并导致农民生活贫困D.秦征收重税是贫富分化的主要原因

29.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

下列不属于这类官员的是

A.汉朝中朝大臣B.宋朝枢密使C.明朝内阁大学士D.清朝军机大臣

  30.南宋文人耐得翁在其游记《都城纪胜》中记录南宋临安城:

“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

虽医卜亦有职……内亦有不当行而借名之者,如酒行、食饭行是也。

”由此记载可知

A.南宋城市经济仍受政府管理B.城市行会组织最早出现在南宋

C.医疗行业比餐饮业地位显著D.临安城内已经形成地域性商帮

31.右图为清朝顺治九年(1652)至光绪十四年(1888)国家财政税收结构变化图表(据申学锋《清史研究·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变化述论》编制)。

由此可以推知清朝在此期间

A.税收总量持续下降表明国力正逐渐衰落

B.经济结构与社会变动促使税收结构变化

C.农民运动迫使政府放弃了财税传统模式

D.外交政策调整使商业税收得以持续增长

32、一份清末衙门堂审记录中记载,“女子严阿苏,现年十六,与梁海相识月之初……十日,梁遇阿苏于路,因邀同行,为巡士盘获(抓获)”。

官:

“何时与梁相识?

严阿苏:

在途中相识,我中意他!

”官:

“此事汝母知否?

”严阿苏:

“此不干母亲事,且母亲亦任我自由择配。

”……官(斥梁海):

“不凭媒妁之言,居然携少女同游,有伤风化。

判将分别收押,听候核办。

”这表明当时中国

A.婚姻自由观念蔚然成风B.传统纲常礼教开始受到冲击

C.传统婚姻观念根深蒂固D.清政府维护男尊女卑的传统

33.马克思在《中国事件》一文中说:

“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合成一个强大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该文中所说的“事件”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34.1875年,郭嵩焘奏称:

“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

”这一认识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B.反映了维新派的政治主张

C.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35.茅海建说:

“在宏观的历史叙述中,细节经常被无意或有意的忽略。

如此这般的直接结果是,历史被叙述为运动方向明确的具有某种必然性的潮流。

由此引发的直接思考是,戊戌变法若真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必然事件,其结局似不应如此。

连续13年的观察使我感到,戊戌变法很可能是一偶发的事件,其发生、发展到最后的结局,充满着变数,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很可能就存在于那些历史的细节之中。

”这表明

A.戊戌变法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B.宏观史学缺乏必要的研究价值

C.研究戊戌变法需要更加重视细节D.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地表现历史

36.近代著名思想家钱玄同写道:

“若从中华民国自身说,它是公历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产生的,那一日才是中华民国的真纪元……就中国而论,这日是国民做“人”的第一日……”“这真是我们应该欢喜、应该庆贺的日子。

”文中的国民独立做“人”是指

A.形式上摆脱列强奴役B.摆脱两千多年的封建束缚

C.摆脱满洲贵族的统治D.普遍接受民主共和的观念

37.1938年4月9日伦敦路透社电讯:

“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天津—南京浦口)线之战局极为注意。

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

”上述报道是对下列哪一战役发表的评论

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

38.文革结束后,中共领导人逐渐认识到,由于资本主义在现代中国历史上的失败,社会主义时期依然存在着前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从而使“封建主义的残余”而不是资本主义成为中国现代经济的发展、因而也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这表明

A.中共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B.“文革”后党内仍有左倾错误

C.封建主义制度是新中国发展的最大障碍D.社会形态的演进是不可跨越的

39.王圣志在《小岗村的四次红手印》中写道:

“30年前的分田单干,只能保证肚子问题,不能保证致富。

只有全村一盘棋,搞现代农业,小岗才能大发展。

……2006年1月25日,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提出把土地集中起来,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发展合作社为龙头,整合资源搞适度规模经营,村民以土地持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废除B.农村又回复到人民公社时代

C.农村已经转向了土地私有制D.规模经营土地成为发展方向

40.哈里斯感叹:

“事实上,今天的学生在读了古代的相关记述之后,就会很容易地得出如下结论:

雅典的法庭是在具有说服力的演说者的影响和控制之下,他们较少关注法律条文。

”这表明当时古代雅典

A.缺乏明确的法律意识B.突出辩论在司法中的影响

C.出现了集体暴政局面D.法庭注重民主程序的操作

41.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钦定的法学教科书中说:

“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人民把他们的全部权威和权力移转给他。

”这说明

A.《社会契约论》影响深远B.古罗马皇帝崇尚“君权神授”

C.王权法丧失了法律效力D.古罗马有重视法律的传统

42.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他所评述的国家依次是

A.英、法、美、德B.法、英、美、德

C.英、德、美、法D.法、德、美、英

43、孟德斯鸠指出:

“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政体是自由的,而公民却毫无自由;或者是,公民可能是自由的,而政体却无自由可言。

在这两种情况下,前者是政体在法律上是自由的,而事实上不自由;后者是公民在事实上是自由的,在法律上不自由。

”其核心观点是

A.政体自由与公民自由相矛盾B.公民与政体的自由均受法律制约

C.法律规定与公民权不可分割D.法律规定的自由与事实不尽一致

44.胡德平在读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时谈道:

“只有行政是可以真正集权的,因为处理政务要讲效率,就像是军事长官要处理军事问题那样。

但政府的权限必须明确,法律未授权的领域,绝对不能进入。

”胡德平认为行政集权必须

A.使行政权集中行使B.少数服从多数C.法律面前一律平等D.依宪法行政

45.19世纪中期,欧洲的技工学校和工人学院为女生开设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课程,男生则学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等课程。

以下选项最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A.男女平等观念不占主流B.传统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

C.工业化加剧了性别歧视D.工业化进程强化了性别分工

46、“魔幻现实主义”作品既坚持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原则,又在创作方法上插入许多神奇、怪诞的幻景。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获奖理由是:

“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

”这一评价说明莫言的作品

A.深刻反映了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B.开启了现代小说创作的一个新流派

C.兼具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D.以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人物

47.1921年列宁对党内的同志说:

“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

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

我们必须根据实验做出判断。

”这里的“判断”是指

A.实行粮食税使农业转向社会主义B.利用资本主义因素实行自由贸易

C.实行生产资料私有制以间接过渡D.变农业集体化为农业个体经营

48.美国在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的推动下,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国民收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的340亿美元增加到1929年的830亿美元。

其带来的结果是美国

A.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工业强国B.加紧占领殖民地取得海外市场

C.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更加突出D.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生产领域

49.21世纪的头10年,国际关系研究文献中出现了一些新名词,先有“金砖四国”(BRIC),后有“前景五国”(VISTA)、“新钻十一国”(Next-11),近来又有“灵猫六国”(CIVETS)之谓。

这些形象化的词语,指代的是在国际政治经济领域上影响力日渐上升的新兴国家。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新兴独立国家开始崛起B.新兴国家成为世界发展的主导

C.新的国际格局已经形成D.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明显加强

50.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所著《新全球史》中文版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

“19世纪下半叶,受进化论和科学分类学的影响,西方史学家倾向于把世界各民族分为不同类型,并孤立考察各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不同名目的‘文明史’在世界史著作中占据主导地位。

20世纪以后,随着相对论的传播,西方史学家的注意力向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相对性’和‘关联性’转移,体现‘全球互动’的世界史便应运而生。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西方近代史学发展与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密切相关

B.在相对论基础上产生的全球史观比文明史观科学合理

C.研究西方史学必须精通西方自然科学理论

D.文明史观与全球史观都是当前研究世界历史的主要方法

第II卷(综合题,共5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分必做题和选做题,51-52题为必做题,53-56题为选做题,共计50分。

51、(2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英语,现在几乎在全世界通用。

约3.8亿人将其作为第一语言,2亿人为第二语言,将近10亿人正在学习英语。

英语已经成为全球化的语言——互联网、商业、政治和技术的语言。

英语是欧盟的官方语言,超过80%的国际组织以英语为官方语言。

全世界的科学家都知道必须“出版英文著作,否则就在母语著作中消失了”。

而英语在全球语言中的胜利也伴随着许多其他语言的消亡。

到20世纪末,世界现存6000种语言中,只有一半还在使用,保留着表达方式。

在历史上,有的语言像动植物一样灭绝了。

然而近年来,语言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消失的语言中有一半是在1500年和2000年间退出历史舞台的。

尽管造成语言消失的原因有多种,最基本的原因则是由于原本孤立的人群之间的联系增加,以及新移民潮的到来。

语言需要孤立状态以发展并保持其独特性质,一旦孤立被打破,地方语言将与文化差异和传统一起消失。

在某些地区,如南亚,不同的语言集团能够得以共存,但更典型的情况是强势集团的语言有意取代弱势语言。

因此,海外扩张和“日不落”帝国的建立应为英语的扩散和地方语言的灭绝负责。

英语国家美国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强权加速了这一进程。

当然,这一过程引起了摩擦。

许多观察家将英语的流行视为殖民主义压迫的遗产,应被根除。

1908年甘地警告同胞“让千百万人懂英语是在奴役他们”,这种情感在90年后印度国防部长那里得到了回音,他发誓自己不会停止斗争“直到英语被赶出我国”。

相比之下,其他印度人相信英语为讲着800种语言和方言的印度次大陆带来了统一,并把它与外部世界联系起来。

此外,印度政府与其他国家政府一样,在无意之中,通过执行统一语言的政策,加速了地方语言的消失。

例如,印度只把英语和印地语作为官方语言来使用。

多语言条件下的政府公务开支和公共教育成本将非常高昂。

全球化世界有许多力量推动了如英语这样少数语言的使用,也威胁着小语言集团的生存。

然而,近来对濒临灭绝语言的抢救获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在当地语言被树立为文化自尊心和国民意识的旗帜的地方。

曾经近乎消失的威尔士语和爱尔兰语又繁荣起来,那瓦霍语、毛利语和夏威夷语也得以复兴。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消失的语言中有一半是在1500年和2000年间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

(12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印度对待英语的态度,并予以评析。

(11分)

 

52.(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提出,“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

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

”在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中间,“中立”是不可能的,中国必须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一边。

明确宣布“一边倒”,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幻想。

这一外交方针对新中国建设起了重大作用。

——靳德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在经济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前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

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的发展。

——游艳丽《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之联系》

请选择材料中的任一观点进行评析。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

 

请考生在第53、54、55、56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53.(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895年,户部奏请“各省挑精壮三成,其余老弱一概裁撤”。

之后,户部又奏请裁减勇营三成。

甲午战后到戊戌变法前,清政府编练的新式陆军有四支:

“定武军”(后改称“新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