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共聚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0167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共聚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四章共聚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四章共聚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四章共聚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四章共聚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共聚合.docx

《第四章共聚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共聚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章共聚合.docx

第四章共聚合

4.自由基共聚合

例1苯乙烯(M1)和丙烯酸甲醇(M2)在苯中共聚,已知r=0.75,r2=0.20。

求:

(1)画出共聚物组成F1-f1曲线;

(2)[M1]0=1.5mol·L-1,[M2]0=3.0mol·L-1,求起始共聚物的组成;(3)当M1质量分数为15%,当M2质量分数为时85%,求共聚物的组成。

(1)因为r1=0.75<1,r2=0.2<1,所以,两单体的共聚属于有恒比共聚点的非理想共聚。

其恒比点为:

共聚物组成的F1-f1曲线如下:

·

 

(2)因为[M1]0=1.5mol·L-1,[M2]0=3.0mol·L-1。

起始共聚物组成为

(3)当[M1]0=15%(质量分数),[M2]=85%(质量分数),M1和M2的摩尔分数分别为:

起始共聚物组成为

例2根据下图的二元组分的自由基共聚反应F1-f1关系形状,判断竞聚率值、共聚反应特征、共聚物组成与原料组成的关系,以及共聚物两组分排列的大致情况。

 

解曲线

(1)r1=r2=0,交替共聚,不论单体配比如何,共聚物组成恒定,并且不随转化率的变化而变化,共聚物为交替共聚物,两种结构单元严格交替排列。

曲线

(2)r1=r2=1,恒比共聚,不论单体配比如何,共聚物组成与单体组成完全相等,并且不随转化率的变化而变化,共聚物为无规共聚物。

曲线(3)r1>1,,r2<1,非理想共聚,共聚物中M1组成(F1)和单体组成中M1的含量(f1)均随转化率的增加而下降,共聚物为无规共聚物。

曲线(4)r1r2=1且r1<1,理想共聚,共聚物中M1组成(F1)和单体组成中M1的含量(f1)均随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加,共聚物为无规共聚物。

例3丙烯腈-苯乙烯的竞聚率r1=0.04,r2=0.40,若所采用的丙烯腈(M1)和苯乙烯(M2)的投料质量比为24:

76,在生产中采用单体一次投料的聚合工艺,并在高转化率下才停止反应。

试求:

(1)画出F-f的关系图;

(2)计算恒比点,并讨论所得共聚物的均匀性;(3)所需的共聚物组成中含苯乙烯单体的质量分数为70%,问起始单体配料比及投料反法又如何?

(1)由于r1<1,r2<1,此共聚体系属于有恒比点的共聚体系,其F1-f1的关系图如下:

 

(2)恒比点(f1)A为:

据两单体的分子量可知,当两单体投料质量比为24:

76时,M1的摩尔分数为:

由于f01为0.38,与恒比共聚点十分相近,在聚合过程中共聚物组成随转化率的变化不大,因此在这种投料比下,一次投料于高转化率下停止反应,仍可制得相当均匀的共聚物。

(3)所需的共聚物组成中含苯乙烯单体单元的质量分数为70%时:

得:

f01=0.605

投料方法:

将两种单体按m1/m2=0.78(质量比)比例相互混合,一次投料,采用补加活性单体的方法保持共聚物组成均一。

例4在自由基共聚合反应中,苯乙烯(St)的相对活性远大于醋酸乙烯酯(VAc),醋酸乙烯酯均聚时,如果加入少量苯乙烯,则醋酸乙烯酯难以聚合。

试解释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解醋酸乙烯酯(r1=55)和苯乙烯(r2=0.01)的共聚反应中存在以下四种链增长反应,其链增长速率常数如下:

~~~St·+St→~~~StSt·k11=176L·mol-1·s-1

~~~St·+VAc→~~~StVAc·k12=3.2L·mol-1·s-1

~~~VAc·+VAc→~~~VAcVAc·k22=3700L·mol-1·s-1

~~~VAc·+St→~~~VAcSt·k21=370000L·mol-1·s-1

如果单体中加有少量苯乙烯,由于k21>>k22,所以

~~~VAc·很容易转变为VAcSt·,而~~~VAcSt·再转变成~~~StVAc·则相当困难(k12很小)。

醋酸乙烯酯均聚时,体系中绝大部分单体是VAc,所以少量苯乙烯的存在大大地降低了醋酸乙烯酯的聚合速率。

例5利用Q、e值判别:

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乙基乙烯基醚这四对单体共聚会生成哪类共聚物?

解题中四对单体的Q、e值如下表:

单体

Q

e

苯乙烯

1.00

﹣0.80

丙烯腈

0.60

1.20

顺丁烯二酸酐

0.23

2.25

丁二烯

2.39

﹣1.05

乙基乙烯基醚

0.032

﹣1.17

苯乙烯—丙烯腈:

Q值相近,e值相差较大,发生交替共聚。

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

Q值e值相差较大,发生交替共聚。

苯乙烯—丁二烯:

Q值e值相近,理想共聚,无规共聚物。

苯乙烯—乙基乙烯基醚:

Q值差别较大,e值相近,难以共聚。

例6单体M1和M2进行共聚,50℃时r1=4.4,r2=0.12,分别计算并回答:

(1)如果两单体的极性相差不大,空间效应的影响也不显著,那么两单体取代基的共轭效应哪个大,为什么?

(2)若开始生成的共聚物物质的量组成M1和M2各为0.5mol,问其实单体的组成是多少?

(1)由

,且e1≈e2。

(2)

起始单体组成为0.142。

例7苯乙烯(M1)与丁二烯(M2)在5℃下进行自由共聚时,其中r1=0.64,r2=1.38,已知苯乙烯和丁二烯的均聚增长速率常数分别为49L·mol-1·s-1和25L·mol-1·s-1。

试求:

(1)计算共聚时的速率常数;

(2)比较两种单体和两种链自由基地反应活性的大小;(3)要制备组成均一的共聚物需要采取什么措施?

(1)r1=0.64,r2=1.38,则:

(2)因为k11=49,k12=76.56,所以对于苯乙烯自由基,丁二烯单体活性大于苯乙烯单体活性。

同理,k21=18.19,k22=25.1,对于丁二烯自由基,丁二烯单体活性大于苯乙烯单体活性。

综上,丁二烯单体活性大于苯乙烯单体活性。

k21=18.19

由k22=25.1

所以丁二烯自由基活性小于苯乙烯自由基活性。

由此可以看出单体活性大小和链自由基活性大小恰好相反。

(3)此共聚为无恒比共聚点的非理想共聚,要控制共聚物组成均一,常有补加活泼单体的方法。

例8M1和M2两单体共聚,若r1=0.75,r2=0.20,求:

(1)该体系有无恒比共聚点?

该点共聚物组成F1为多少?

(2)若起始

试比较t时刻单体组成f1与

的大小,所形成的共聚物的瞬间组成F1与初始共聚物组成

的大小;(3)若

,则f1与

,F1与

的大小关系又是如何?

解:

(1)因为r1=0.75<1,r2=0.2<1,所以两单体的共聚有恒比共聚点。

其恒比点为:

在恒比点上配料时,所得的共聚物组成与单体组成相同,即:

(2)当起始

因为

,则随转化率的增加,单体瞬时组成f1增加,共聚物的瞬间组成F1随之增加,即

(3)当起始

,因为

,则随转化率的增加,单体瞬时组成f1下降,共聚物的瞬间组成F1随之下降,即:

例9苯乙烯(M1)与1—氯—1,3—丁二烯(M2)共聚合,r1=0.26,r2=1.02,则:

(1)画出此共聚体系共聚物组成曲线示意图;

(2)若进料比f1=0.490,求:

①起始共聚物物质的量组成F1;②M2链段的平均链段长度;③形成2M2序列的概率(PM2);④其共聚物组成随转化率的提高将如何变化?

解:

(1)因为r1<1,r2>1,所以该体系属非理想非恒比共聚。

共聚体系共聚物组成图像如下:

(2)①当起始进料比

时,

②M2链段的平均链段长度:

M2链段的平均链段长度:

③形成2M2序列的概率:

④共聚物组成F1随转化率的提高而提高。

例10丙烯酸二戊铁甲酯(FMA)和丙烯酸α-二戊铁乙酯(FEA)分别与苯乙烯、丙烯酸甲酯和醋酸乙烯共聚,竞聚率如下:

M1

M2

r1

r2

FEA

苯烯酸(St)

0.41

1.08

FEA

丙烯酸甲酯(MA)

0.76

0.69

FEA

醋酸乙酯(VAc)

3.4

0.074

FMA

苯烯酸(St)

0.020

2.3

FMA

丙烯酸甲酯(MA)

0.14

4.4

FMA

醋酸乙酯(VAc)

1.4

0.46

(1)预测FEA和FMA在均聚时谁有较高的kp,并解释之。

(2)列出苯乙烯、丙烯酸甲酯、醋酸乙烯与FEA增长中心的活性递增顺序。

这一活性增加次序和他们对FMA增长中心的活性次序是否相同?

(3)上述共聚合数据表征上述共聚反应是自由基、阳离子还是阴离子共聚?

并解释之。

(4)列出苯乙烯、丙烯酸甲酯、醋酸乙烯活性中心与FEA单体的反应活性次序。

(1)对于苯乙烯活性中心,FEA和FMA单体相对活性分别为

对丙烯酸甲酯活性中心,FEA和FMA单体相对活性分别为

对醋酸乙烯活性中心,FEA和FMA单体相对活性分别为

可见,FEA单体的活性比FMA单体的活性大,因此FMA活性中心呢的活性比FEA活性中心的活性大。

但是均聚反应速率常数的大小与单体和活性中心的活性都有关系。

一般讲,活性中心的活性的影响更大一些。

所以FMA在均聚时可能有较高的kp。

(2)由题中数据,St、MA和VAc三单体与FEA活性中心的相对反应活性为:

因此三单体与FEA活性中心的反应活性次序为St>MA>VAc。

同理亦可得出上述三单体与FMA活性中心反应活性次序为St>MA>VAc。

(3)上述共聚合数据表明这些共聚反应时自由基共聚反应,因为单体活性次序符合自由基共聚规律。

(4)自由基共聚活性中心活性次序与单体活性次序相反。

故活性中心活性次序为:

~~~St·<~~~MA·<~~~VAc·。

例11苯乙烯(M1)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2)进行共聚合,采用不同的引发剂时有不同的竞聚率。

分别画出下列三种情况的F1—f1曲线,说明聚合机理,计算

时共聚物的起始组成。

(1)SnCl2引发,20℃聚合,r1=10.5,r2=0.1;

(2)BPO引发,60℃聚合,r1=0.52,r2=0.46;

(3)Na(液态NH3)引发,﹣30℃聚合,r1=0.12,r2=6.5;

解三种情况下的F1—f1曲线如下:

(1)SnCl2引发,20℃聚合,r1=10.5,r2=0.1为阳离子共聚,F1—f1曲线如图中曲线1,当

时:

(2)BPO引发,60℃聚合,r1=0.52,r2=0.46为自由基共聚合,F1—f1曲线如图中曲线2,当

时:

(3)Na(液态NH3)引发,﹣30℃聚合,r1=0.12,r2=6.5为阴离子共聚合,F1—f1曲线如图中曲线2,当

时:

 

缩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