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滕王阁序》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80102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4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滕王阁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滕王阁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滕王阁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滕王阁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滕王阁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滕王阁序》教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滕王阁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滕王阁序》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滕王阁序》教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滕王阁序》教案

云南省景洪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滕王阁序》教案

课题:

科目:

语文

班级:

课时:

计划4课时

教师:

单位:

景洪市第四中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滕王阁序》,体裁:

辞赋、骈文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

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

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

在声韵上,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

本文因饯别而作,但对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不落窠臼,独辟蹊径。

而局部思路的布局谋篇,取舍立意,亦颇见为文之功底。

以第五段为例说明作者的情感起伏脉络:

先用一连串短句抒发感叹:

“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而后长短结合,抒发自己的愤郁悲凉: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最后又用先短后长的一组对偶表明心志: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铿锵的语调表达了自己不甘沉沦的决心。

二、教学目标

1、解作者王勃及其骈体文的特点。

2、解相关文言知识及其中的文学典故。

3、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文意,体会文章的美感。

4体味文章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炉的特点。

分析并学习本文的抒情方式。

5理解作者交织于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

树立高尚的人生观,培养学生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

三、学生特征分析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文言文的教学,诵读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文言文的课堂要不断传出书声琅琅。

本文的诵读分三个层次:

首先让学生明确文言文诵读的基本要求:

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后指名学生朗读,学生初步感知。

其次,教师指导诵读,引领学生把握几个重点句的情味。

首句“归去来兮”应读出冲出牢笼、放飞心灵的解脱、畅快之情,第三段首句“归去来兮”应读出享受家园之乐的舒适、宽慰之情,末段首句“已矣乎”则要读出诗人参透一切、彻底放下的旷达之情。

指导后,再指名一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读,引领学生进一步感知文意,体会情感。

再次,老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体会诗人辞官归隐的欢悦之情。

然后,师生共同朗读,在书声朗朗中体味情感,品味语言。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解作者王勃及其骈体文的特点。

2、解相关文言知识及其中的文学典故。

3、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文意,体会文章的美感。

教学难点:

1文章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炉的特点。

分析并学习本文的抒情方式。

2、解作者交织于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

树立高尚的人生观,培养学生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陆上,积淀了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楼阁庙宇,比比皆是。

在这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为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意义,名扬天下。

它们是哪四大名楼呢?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鸛鹊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

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王勃的《滕王阁序》。

 

(二)、作者简介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诗人。

字子安。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

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

随即出游巴蜀。

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

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三)、写作背景

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

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

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

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

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

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

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

听说王勃开首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说:

不过是老生常谈。

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

等听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

“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

《唐才子传》则记道:

“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四)文体介绍

1.介绍“序”。

序,文体的一种。

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

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2.介绍“骈文”。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

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

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

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五)、朗读课文

本文是骈文,都是偶句,字数或四或六,也有少数七字。

①四字句的读法:

“二二式”,如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②六字句的读法大致有五种:

“三三式”,如孟学士/之词宗;访风景/于崇阿;“一四式”,如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二二二式”,如钟鸣/鼎食/之家;青雀/黄龙/之轴;“二四式”,如谁悲/失路之人;气凌/彭泽之樽;“一二三式”,如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

③七字句大致有四种读法:

“三四式”,如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二一四式”,如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二三二式”,如台隍/枕夷夏/之交;秋水/共长天/一色;“二二三式”,如都督/阎公/之雅望。

第二课时

1、整体把握

本文原题为《秋日登洪府腾王阁饯别序》,全文运思谋篇,都紧扣这个题目。

全文共分四段,第1段历叙洪都雄伟的地势、珍异的物产、杰出的人才以及尊贵的宾客,紧扣题中“洪府”二字来写;第2段展示的是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阁秋景图,近观远眺,都是浓墨重彩,写出了腾王阁壮美而又秀丽的景色,紧扣题目“秋日”、“登滕王阁”六字来写;第3段由对宴会的描写转而引出人生的感慨,紧扣题目中“饯”字来写;最后一段自叙遭际,表示当此临别之际,既遇知音,自当赋诗作文,以此留念,这是紧扣题中“别”、“序”二字来写。

由此看来,全文层次井然,脉络清晰;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可谓丝丝入扣,层层扣题。

2.局部思路揭示

本文因饯别而作,但对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不落窠臼,独辟蹊径。

而局部思路的布局谋篇,取舍立意,亦颇见为文之功底。

以第五段为例说明作者的情感起伏脉络:

先用一连串短句抒发感叹:

“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冯后易老,李广难对。

”而后长短结合,抒发自己的愤郁悲凉: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最后又用先短后长的一组对偶表明心志: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铿锵的语调表达了自己不甘沉沦的决心。

3.段落分析

(1)第1段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起笔先介绍滕王阁的所在地,“豫章故郡,洪州新府”,由古及今。

接着由天及地,写天地的广大,写滕王阁的具体地理位置,其中“襟三江而带五

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一句,更写出了滕王阁的宏大气势。

如此灵秀美丽的工地,一定也会产生杰出的人物吧。

“雄州物列,俊采星驰”一句由陈述地理位置转而对人进行描写。

在盛赞了宾主之后,又盛赞了这次盛会,最后,又谦逊委婉地介绍了自己参加这次盛会的原因。

(2)第2段,第3段写景。

先点明时间,深秋季节,骤雨初歇,山峦景物全都笼罩在一片暮霭之中,从楼上向下眺望,绣闼,雕甍,山原川泽,闾阎扑地,舸舰弥津,再衬以水面上传来的缕缕鱼歌以及穿空飞过的大雁的啼叫,有声有色,亦动亦静,引人入胜。

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千古传诵。

青天碧水,天水相接,浑然一色,可算是全诗意境之眼。

作者一反传统悲秋的习惯,将眼前的秋景注入了心中的豪迈,使景物描写平添了一份洒脱之气。

(3)第4、5段写宴会盛况,并抒发人生感慨。

第4段作者紧承上文景物之美的描写,说到美丽的景色使自己情绪激动。

极写管弦之感,歌声之美,铺陈宴会宾主欢饮娱乐的场面,多次使用典故,简练、含蓄的表现宴会的豪华。

但一想到“四美具,二难并”,心绪一转,不由得“兴尽悲来”,由喜悦渐生愤慨。

接下来的几句,一方面体悟天地之大,一方面感叹人生无常,感情基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此看出,“兴尽悲来”才是全文情感的主脉。

“兴尽悲来”,而想到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空有绝世才华、却远离都城,无可施展;心怀君主,却不知何年何日才能被召见,不由得让人感慨“时运不齐,命运多舛,”大有生不逢时之感。

然而作者并没因此而消沉,反而因之以自劢,在文中明确地表达了自己乐观向上,不懈追求的决心和勇气。

其中的“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最高思想意义的警句,表明了克服一切困难执着追求自己的理想,就算身处逆境也不轻言放弃的积极、乐观、坚定的品质。

“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王郝援引于此,表明了他不放弃自己理想,高尚的人生观。

(4)第6、7自然段述说自己的身世以及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知己难遇。

4、精彩语句揣摩!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赏析:

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的壮观,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

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山光山色的色彩变幻:

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

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赏析:

这一句素称千古绝唱。

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

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

这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

如“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赏析:

这是全文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

古往今来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总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

东汉马援云:

“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王勃在此化用,警示那些“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

而王勃此时正怀才不遇,但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

第三课时

1、体会文中写景“四美”

《腾王阁序》的写景颇有特色,作者精心构画,苦苦经营,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描写山水,体现了一定的美学特征。

(1)色彩变化之美

文章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极写景物的色彩变化。

如“紫电清霜”中的“紫电”,“飞阁流丹”中的“流丹”,“层峦耸翠”中的“耸翠”,“青雀黄龙之轴”中的“青雀”“黄龙”无不色彩缤纷,摇曳生辉。

尤其“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不囿于静止画面色彩,着力表现水光山色之变化,上句朴素淡雅,下句设色凝重,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之句。

(2)远近变化之美

作者采用恰当的方法,犹如电影的拍摄技术,由近及远,构成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

“鹤汀凫渚”四句写阁四周景物,是近景;“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山峦、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