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的种类及作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80008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点符号的种类及作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标点符号的种类及作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标点符号的种类及作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标点符号的种类及作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标点符号的种类及作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标点符号的种类及作用.docx

《标点符号的种类及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点符号的种类及作用.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标点符号的种类及作用.docx

标点符号的种类及作用

标点符号的分类及用法

  一位老爷爷十分好读书,每天都读到深夜。

小孙子也常常陪他夜读。

这一天夜里祖孙俩正在读书,耳朵灵敏的小孙子突然听到院子里有响动,马上告诉爷爷:

“爷爷,外面有人偷东西。

”老爷爷对读书的要求十分严格,最忌分心。

他见小孙子的注意力不在书本上,就严肃地说:

“别分心!

──把《老枪》递给我。

”外面确实有人偷东西,小偷恃自己年青力壮,没把房中的一老一小放在眼里,听到小孩说“外面有人偷东西”时也没害怕,可是听到老爷爷说的话时,他吓得赶紧溜了。

    今天,我们读了这个故事一定觉得可笑,因为我们一看到《老枪》就知道是一本书,有书名号框着。

而在口头语言中,小偷听不出是书啊,他只听到“老枪”这个词,想到可以打死人的武器来了。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标点符号可以起到口头语言所起不到的作用。

    标点符号有这么大的作用,是谁发明的呢?

在我国古代的汉语书籍中,并没有现在这样丰富完备的标点符号,古人往往靠“之”“乎”“者”“也”等词来表达语气和停顿,现在我们从书店里买到的古文读本或历史典籍,大多已被现代的专家、学者添加过标点符号了。

古人一般不使用标点,少数人用了也只是极其简单的一两种,如一个圆点或一个圆圈。

试想,这样简单的一两种符号能表达出丰富多彩的语言意义吗?

像破折号和省略号等的表达作用,它们是根本无法完成的。

   就是“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文化界掀起的文化革命运动。

在那之前,中国人写文章不像现在人写的文章明白好懂,写的是文言文,不用标点符号;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人写文章开始用白话,叫白话文,除了口语化之外,还使用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不是哪一两个人的发明创造,而是文化先驱们带头,广大汉语群众响应,逐渐约定俗成的;是借鉴外文中标点符号经过改造,与汉语的表达需要相适应,逐步发展定型为今天这样的形式稳定、分工明确的表达工具。

    标点符号共有多少种呢?

1990年3月22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联合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公布了十六种标点符号,它们是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

二、标点符号分类

句号句号是最常用的符号,小学一年级就要认识它。

句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

用句号的句子语调平缓。

例如:

1.太阳暖烘烘的。

2.原来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险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宝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

3.今天星期三。

4.昨天晴天。

5.随手关门。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

用不用句号,关键不是看语言的长短,而是要看语言有没有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能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有的虽然只是一个词,但却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个词就构成了一个句子。

例如:

6.走。

7.没有。

 平时我们写作文,对句号的使用存在三种不正确的现象。

    一、用得太少。

该用句号的地方不用句号,使语段层次不清,影响表达效果,如:

8.陆峰的凳子坏了,坐上去不小心会跌倒,李志看见了,记在心上,他从家中带来了工具,放学后,大家都走了,他独自一人蹲在教室里,叮叮地修起来。

(习作)

例8是由四句话组成的语段:

第一句介绍陆峰的凳子坏了,会跌倒,到“跌倒”结束;第二句讲李志记在心上,到“心上”结束;第三句讲李志带了工具;第四句讲李志修凳子。

但作者只在段尾用了一个句号,使四个句子各自失去了独立性,整段话层次不清。

  二、用得太多。

还没有完成一个完整意思的表达就用了句号,破坏了句子的整体性。

如:

9.春天,沙枣树伸展着粗糙的树枝。

上面覆盖着一片片短小的叶子。

叶子上一层细沙一样的东西晶莹发亮。

例9其实是一句话,结尾用一个句号就可以了,但作者用了三个句号,前两个句号中断了句子内部的联系。

 三、混用。

属于其它语气的句子却用了句号,与其它标点符号相混。

例如:

10.是阿米,还是翠芹。

不,都不像。

11.李勇朝我喊:

“闪开。

”轰隆一声,架子倒塌了。

例10“是阿米,还是翠芹”是疑问语气,应该用问号。

例11中“闪开”是命令语气,应该用叹号。

 附句号歌:

一句末尾用句号,语气平缓调不高。

读书见它要停顿,作文断句莫忘掉。

问号:

问号是句子的标志,是句末停顿符号,表示句子的疑问语气。

例如:

1.真气人,鱼儿怎么不上我的钩呢?

(疑问句)

2.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反问句)

3.为什么瓜秧开了花不结瓜?

……瓜秧开了花要授粉。

小岛远离大陆,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昆虫。

西瓜花没授粉,当然结不了瓜。

(设问句)

有疑而问的问句和无疑而问的反问句、设问句,都是疑问的语气。

所以都用问号。

问句往往带有疑问词,像“什么”“甚”“啥”“怎样”“谁”等。

不过,有疑问词,却不一定是疑问句。

口语中,可以靠语气来判断,书面上就必须用标点符号把它表达准确。

例如:

4.那只带头的鸟说:

“咱们赶快飞到别处去吧!

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没,不知道要淹死多少人呢!

5.一年到头住在一个地方,并不是什么有味儿的事情。

有三种常见的错用现象,要引起注意。

一、是问句却忘了加问号。

这一“忘”或使句子变得不伦不类,或改变了语气。

例如:

6.我实在想不通,明明是老奶奶不小心撞着了大刘叔,为什么大刘叔还要向她陪礼,还要忙着送她到医院检查。

二、位置不当。

例如:

7.这头毛驴想,是先吃掉东边的那堆草呢?

还是先吃掉西边的那堆菜呢?

8.已经放学了吗?

这位小同学。

三、虽有疑问词,却没有疑问语气,不属于疑问句,但有的同学也加了问号。

例如:

9.王小为什么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

是值得想一想的。

10.大家都在想明天春游该怎么走?

这时,许收割进来说:

“别想啦,春游不进行了。

有疑有问用问号,设问、反问也需要。

遇它读出语调来,看书见它要思考。

叹号:

凡是表示赞颂、欢喜、愤激、惊讶之情的句子和表示要求别人做或不做某件事情的句子,都可以用叹号。

一、表示赞叹惊喜等感情强烈的句子,用叹号。

例如:

1.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表示赞叹)

2.我高兴得一边拍手一边嚷:

“蜻蜓赛过飞机啦!

蜻蜓赛过飞机啦!

(表示喜悦)

3.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表示气愤) 

4.叙利奥!

你不舒服吗?

(强烈感情的呼语)

二、表示强烈感情的反问句也可以用叹号。

例如:

5.小鬼,你这算什么行军啊!

(?

)照这样,三年也走不到陕北!

三、表示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即表示命令、请求、希望、禁止等语气的句子要用叹号。

例如:

6.“同志们,打手榴弹!

(表示命令)

7.“站住!

不许动,再动我就开枪了!

”(表示命令)

四、用于突出某种声音。

例如:

8.轰!

敌人的火力点塌了半边,黄继光晕倒了。

如:

9.突然,飞机“哗──腾!

”落下又起来,跳动恐怕有两三百英尺。

五、用于呼告,突出声音的高亢、强壮。

例如:

10.冲啊!

为黄继光报仇!

(小学《语文》第七册《黄继光》)

11.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小学《语文》第九册《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使用叹号应注意如下情况:

 

(一)用不用叹号要看句子有没有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没有提出什么命令、请求等,如果没有,就可以不用。

例如:

1.啊!

亲爱的妈妈!

你真关心女儿啊!

女儿也一定听你的话!

(习作)

(二)像“真美丽呀,我们的校园”这样倒装的句子,叹号应放在句尾。

2.纵情地歌唱吧,为了我们的祖国!

3.真逗,我的小弟弟!

(三)不管感情多么强烈,叹号不能插入句中,破坏句子的完整性。

例如:

4.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啊!

更加繁荣富强!

5.歌儿!

唱起来!

舞啊!

跳起来!

(四)标语不一定全用叹号。

为了宣传政策、培养习惯,有时在墙上书写标语。

口号性的标语应该用叹号,介绍政策等非口号性的标语,就不必使用叹号。

感情强烈句和段,其中叹号常出现。

请求、反问都该用,有它文章起波澜。

顿号:

是表示句中的停顿的,它与逗号的不同点是:

只限于用在句中并列成分之间,顿号相当于连词“和”,即用顿号的地方,一般可以用“和”字;不过,用“和”的地方,不一定都可以换成顿号。

1.前面的小凳子上摆着个针线笸箩,笸箩里放着剪刀、线团、布头和针线包。

2.甘肃、青海、陕西等省广大城乡用的电,部分是从这儿输送去的。

3.兴安岭越看越可爱!

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

叫人心中感到亲切、舒服。

4.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着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

而在句子内部的停顿中,顿号表示的停顿最短,分号最长,逗号居中。

下面的例子可以体现出这一规定的要求:

5.我们吃的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穿的棉、麻、毛、丝,烧的柴火,都和太阳有密切的关系。

6.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

顿号是用在并列成分之间的,但并列成分之间并不一定都要用顿号,有的可以用逗号,有的由于联系紧密则可以不用。

例如:

7.东西南北都是路。

8.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全靠我自己忙哟。

 顿号在应用中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一)必须正确地把握“并列关系”的词、短语、句子。

不做到这一点,就没法使用顿号,即使用了也会出错。

例如:

9.浅海里有鱼、虾、贝、(应标逗号)还有各种海藻,如海带、紫菜、石花菜等。

  

(二)虽然是并列关系的词,但由于联系紧密,或已凝固成短语,在不是为了特别强调的情况下,它们之间可以不加顿号,加了会使句子变得松散。

前面已经进行了分析。

再如“工农兵”“农工商”“七八十人”等并列关系的词就不宜裂开加顿号。

并列词语或短语,地位一样并肩站。

顿号用来做分界,读到它时停顿短。

逗号(,) 它表示句子内部的停顿,在现代汉语中使用率最高。

句子如果太长,要让读者分清句中的层次,准确地理解句子的意思,就必须有一定的停顿。

   一、句中的并列成分或并列分句之间可以用逗号。

    前面,我们已经在顿号一节中叙述了并列成分之间使用顿号。

如果并列成分之间有较大的停顿需要,则可以用逗号。

例如:

1.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现在单讲趵突泉。

2.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二、介绍时间、地点、目的、条件的词、短语或句子之后可以用逗号。

例如:

3.1948年5月25日,攻城的大炮震撼着整个隆化城,解放隆化的战斗打响了。

4.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

5.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三、有些动词,在句中所涉及的对象较长时,动词与对象之间可以用逗号表示停顿。

6.我们清楚地记得,那是1952年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

四、在带有关联词语的句子中,各个小句子之间可以用逗号表示停顿。

7.如果明天下雨,秋游就改期举行。

  五、关联词语后用逗号表示停顿,强调、突出这个关联词所起的作用。

例如:

8.千山一碧,万古长青,恰好与广厦、良材联系在一起。

所以,兴安岭越看越可爱!

  六、被描述的对象与描述语之间,必要时可以加逗号。

9.这座狮子多得数不清的桥,建于1189年。

 七、几个连续的动作之间,可以使用逗号。

例如:

10.他们含着眼泪,念着海力布的名字,扶着老人,领着孩子,赶着牛羊,往很远的地方走去。

八、呼语之后用逗号,使呼语与后文有一定的间隔。

11.“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逗号在使用中常出现的几种不正确现象。

  

(一)该用逗号而不用,使句内停顿不明确。

例如:

12.星期五下午(,)同学们带来了劳动工具准备劳动。

(习作)

13.我记得(,)王兵那天早上穿着一件海军衫(,)一条蓝布裤子。

(习作)

(二)用得太多。

例如:

14.李健想起了临行时,爸爸对自己说的话。

15.刘兆飞从福州购了三台电脑赠送给板桥小学,支持板桥小学,搞电脑训练。

 (三)该用逗号却用了别的标点符号。

例如:

16.我知道。

(,)是周维林老师讲给大家听的。

17.当我背着书包走进学校的时候!

(,)老师啊,您就是我亲爱的妈妈!

(习作)

 标点符号谁最忙?

逗号使用最频繁。

句子中间要停顿,往往由它来值班。

分号(;)分号,是句内停顿符号,与顿号、逗号相比,是句内最大的停顿符号。

 分号:

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几个小句子分别叙述有关联的几件事或者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这几个小句子的地位是一致的,这几个小句就构成并列。

一、分隔单重复句中的并列分句

1.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

2.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

3.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二、并列关系的分句之间并不是都要使用分号。

分号是比逗号大的句中停顿的标志,凡是分句中没有使用过逗号的,分句之间则不必用分号,用逗号就可以了。

例如:

 4.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

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有些属于并列关系的句子,由于本身叙述的内容集中,用语量又大,可以独立成句,这些句子之间则不必使用分号,可以使用句号。

5.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

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

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三、用于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

分项列举各项如果是分句,自然可以用分号。

在单句中冒号引出的并列短语用于分项列举,为了使分项的性质显得突出,也可以用分号分隔。

例如:

(1)特聘教授岗位职责为:

讲授本学科核心课程;主持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研究;领导本学科学术梯队建设;带领本科学在其前沿领域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

(2)词大致可分三类:

(1)小令;

(2)中调;(3)长调。

 并列句子肩并肩,不分主次紧相连。

 如用逗号隔不开,可用分号站中间。

冒号(:

)表示提示语之后或总括语之前的停顿,有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的作用。

例如:

 1.妈妈常对我说:

“放学回来,你也该帮助老奶奶做点事。

少先队员应该懂得尊敬老人,照顾老人。

 2.老牧人江希尔大叔老远就喊起来:

“我们的鸿雁又飞来啦!

 3.……一边走一边听着伯父意味深长的赞叹:

在这个世界上,金钱可以买到山珍海味,可以买到金银珠宝,就是买不到高尚的灵魂啊!

 4.多少种绿颜色呀:

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

 下面再介绍几种冒号的用法,这些用法的基础仍是提示性的。

 一、注释性的字眼后面加冒号。

像“按”“注”等字。

5.编者按:

本届电视节参赛电视剧《因为妈妈工作》别出心裁地提出了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监护权问题。

……因此,我们邀请了几位职业女性,请她们就此发表看法。

6.注:

⑥张秀媛:

《关于教育评价的几个理论问题》,见《中小学教育评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70—72页。

   二、举例性的词语后加冒号,表明下文出现例语。

像“例如”“比如”等词。

7.照样子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

例:

您不要随地扔纸。

三、纯对话式的文章──剧本等,人物与他们的语言之间使用冒号。

 小霞:

露露,你好!

 露露:

小霞,你好!

四、书信、建议书等应用文的称呼语后要用冒号。

如:

8.红红表姐:

 你好,好久没见面了,姑父、姑母都好吗?

……

 五、标明作者与其文章名,在作者名后用冒号,表明后面的文章是此人所作。

例如:

9.毛泽东:

《为人民服务》

 六、词语与解释语之间用冒号。

例如:

10.①江畔:

江边。

独步寻花:

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解释词语是辅助读文解义用的,这种使用冒号的解词法,只适合正文以外使用,不宜嵌于文章的语句中。

 学习使用冒号要注意:

 

(一)下面句子中冒号的使用就有不当之处,影响了句子的表达。

 11.辅导员们正在开会,讨论:

怎样搞好夏令营活动。

(冒号应去掉)

12.当老师宣布:

张阳君为学习委员时,同学们热烈地鼓起掌来。

(冒号应去掉)

(二)所说的冒号管到句尾,是指一个冒号起码要管到句子末尾。

下面这个例子就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13.张海迪有这样的愿望:

充分利用时间学习更多的本领,为乡亲们作出更大的贡献,我也有这样的愿望,我一定为实现这个愿望做出艰苦的努力。

 (三)提示的内容中又有提示出现,往往在层次高或分量重、需要强调的提示处用冒号,层次低或分量轻的提示处往往不再用冒号。

14.积累经验事实的基本途径:

(1)观察。

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重点观察与连续观察。

(2)调查。

……(3)统计。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4)查阅。

……

 四、在冒号的使用中,有些同学认为“说”“喊”之类的词都有提示作用,见到“说”“喊”就用冒号,这是错误的。

例如:

 24.“别……别这样,”刘方用手护着头,边跑边喊:

“这样会打伤人的!

”(冒号应改为逗号)

 小小冒号两个点,提示下文常出现。

它和引号是朋友,文章之中常相伴。

引号(“”)引号是一种标志性符号,它标志文中引用部分。

”引号有以下几种具体用法。

一、标明人物的话或引用别的文章的语句。

1.田忌说:

“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

2.作者写道:

“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这就是对鸟动态的描写。

二、标明特殊的词语,像讽刺语、反语、双关语、成语、谚语、俗语、象声词、音译词、专有名词等等。

3.有经验的老农把雪比作是“麦子的棉被”,冬天“棉被”盖得越厚,春天麦子就长得越好。

所以又有这样一句谚语: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4.把我们看过的有意义的图书捐出来,寄给在“希望小学”读书的伙伴们。

5.“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就是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

6.人,岂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7.“咚咚”的驼铃声伴来了拉水的勒勒车,赶车的是一个小姑娘。

三、标明节日、纪念日、简称等。

8.“六一”儿童节快到了,这是我们在小学阶段度过的最后一个儿童节,怎样能过得更有意义呢?

9.蒋介石来到上海,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的支持下,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0.东北林区还有著名的“三宝”,它们是人参、鹿茸和貂皮。

四、标明需要特别论述的对象。

例如:

11.……学会“速读”,也就是由原来一字一词地看书,变为一句一行地看书。

12.“再见了,亲人!

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不仅是志愿军的肺腑之言也是朝鲜人民的心声。

五、用来标明绰号(外号)、特殊事物名等。

例如:

13.不好!

“小芦花”和“猫头鹰”卡在门口了。

14.“电脑”对我来说,是那么新奇,又是那么陌生。

15.我们还观看了“军舰发射鱼雷”“飞机打气球”等好多项精彩表演,都有趣极了。

使用引号要注意所引的内容必须和原文一致,不能随意改动。

不属原文不能使用引号。

例如:

16.李老师听同学们说,王引娣同学随她爸爸去云南了。

引号有双引号(“”)和单引号(‘’)两种。

引文中只用一个引号的用双引号,如果引文中又有引文或特殊的词语,即双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就用单引号。

例如:

17.她低声问我:

“昨天是几号?

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低声对母亲说:

“妈,昨天是4月28。

”……

18.课文最后具体写了:

“她(母亲)低声问我:

‘昨天是几号?

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低声对母亲说:

‘妈,昨天是4月28。

’”

19.(小丽说)“那当然!

‘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你听说过吧。

……”

引号在应用中,应处理好以下两种情况。

(一)在一个新作句或语段中,引用多个出处的引文,引号该怎么施用呢?

多个出处的引文同存于一个句子或语段中,每个出处的引文应分别使用一组引号,甚至为了表达的需要,同一出处的引文也可以分别使用两组引号。

例如:

20.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21.但我们从邱少云烈火烧身这种难以想象的痛苦中,“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可以推想到一定有一种坚定的信念和巨大的力量在支持着他……

(二)引文是多段文字,怎样使用引号呢?

引文是多段文字,在引用中又必须保留它原有的语段形式,那么每个语段前都应加前引号,不加后引号,直到引文结尾才加一个后引号。

例如:

22.大家争得不可开交,字典公公把意见发表:

“孩子们,你们都很重要,少一个,我们的文章就没这样美妙。

“滴水汇成了大江,碎石堆成了海岛,大家都不要把个人作用片面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要骄傲!

引号还有一个特殊的作用,它可以凝聚大片松散的语句成一体,嵌于一个句子中,使句子眉目清楚,免生歧义。

例如:

23.躲包的是“非常沉着”“盯着”“左躲右闪,蹦来跳去”,“轻巧地一抬腿”,千方百计地躲过沙包的袭击。

24.“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那样的理想是会实现的。

任何情况下,引文中间的标点符号,除原有引号按双变单、单变双的形式变化外,其余符号一律照写。

引文末尾的标点,则要按以下的要求书写或变动。

(一)引文以整句整段的形式存在,文尾的句号、问号、叹号、省略号等照写在引号之内。

(二)引文只作为作者自己的话的一部分存在,文尾的标点处理有下面三种形式:

A.引文文尾是句号可以不写,但为保持引文的语气原貌,叹号、问号仍要保留在引号之内。

例如:

25.读到“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就能体会到红军把种种艰难险阻视为平常的豪迈气概……

26.“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B.引文文尾是句内标点的(如逗号、分号),一律不写。

例如:

27.“我的心像刀绞一般”,这是什么时候的心情?

C.引文尾恰处新作句的停顿处,除引文尾原有的问号、叹号保留在引号之内,一般服从新作句的要求,在引号之外使用新的标点。

例25和例27已能说明这样的问题,不再举例。

第一种错误现象是,所引文字较长时,引前忘引后。

让人读后不知引文到什么地方结束。

例如:

28.我飘到了五彩池畔,欣赏起它的美景来。

“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

原来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险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宝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石笋表面凝结着一层细腻的透明的石粉。

阳光透过池水射到池底,石笋就像高低不平的折光镜,把阳光折射成各种不同的色彩。

在彩池边来回地观赏着。

呀,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地方的水还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呐!

真是瑰丽无比,令人流连忘返。

第二种错误现象是,转述引文的意思,改变被引内容的原句,却仍用引号标出。

29.张艳告诉老师:

“她昨天请假,并没有去姥姥家,而是随爸爸去了连岛一趟。

”还拿出从海边捡的贝壳给老师看。

第三种错误是不能变换原文的引号,致使引号使用混乱。

例如:

30.每当老师或爸爸妈妈教育我办事要认真时,我就想起《詹天佑》中的话:

“詹天佑经常鼓励工作人员说:

“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马虎。

‘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四个蝌蚪真奇妙,前揽后抱是引号。

人物语言引在内,别人文句用它标。

破折号(──)破折号是一种标号,它的作用是:

引进对前文的注释、说明,表示声音的延长或中断,表示意思的转折或话题的转换等。

 破折号在文中的应用形式有三种:

单用,双用,多用。

 破折号施用的范围很广,具体用法繁多,现选择一部分常见的加以叙述。

 一、引入对前文注释、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