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精选10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79563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精选1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精选1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精选1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精选1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精选1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精选10篇.docx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精选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精选10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精选10篇.docx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精选10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精选10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1

  在几何中,长方形(又称矩形)定义为四个内角相等的四边形,即是说所有内角均为直角。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形的周长,我们来看看下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长方形面,使学生初步理解由面组成体的意义;使学生在认识长方形面、掌握长方形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求长方形的周长。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主动他就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能初步应用长方形的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意义,会求长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钉子板活动记录单学具准备:

带有长方形的盒子,钉子板学具,米尺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上节课,老师给大家留了个作业。

  让同学们观察周围的物体,看哪些物体上有长方形,并量出他的长与宽,你们搜集到了吗?

(搜集到了)都搜集到什么?

学生汇报自己收集到的长方形并说出它的长和宽。

还有很多,是吗?

(是)好了,同学们,看得出来,你们都是细心观察的好孩子。

同学们搜集到了这么多的长方形,看来,长方形在生活中到处可见,数学啊就在我们身边,对吗?

这么多的长方形,它们的大小一样吗?

举起你手中的物体,师选出两个大小不一样的带有长方形的盒子,让学生到前面来。

这两个长方形哪个大?

哪个小?

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呢?

谁能上前面来指给大家看看?

那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呢?

它们的周长一样长吗?

谁能看出这两个长方形,哪个周长长一些?

你是怎么知道的?

可见长方形的周长是由它的长和宽决定的,长方形的周长和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的周长。

师板书课题:

长方形的周长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大家手中都有一个钉子板学具,你能在上面围出任意的一个长方形,并求出它的周长吗?

  好,听好活动要求:

每人先任意围出一个长方形,然后由组长领着,选出你们最喜欢的几个长方形填到报告单中,并求出每个长方形的周长,重点要想想:

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的?

活动中要注意分工合作。

听明白了吗?

那我们开始吧!

老师巡视指导学生活动汇报操作情况老师看到了,同学们在活动中合作的非常好,哪个小组愿意第一个来汇报?

想来几人来几人。

其他小组也来汇报。

老师在每个小组的汇报单中画出他们用的不同方法:

哪中方法是最简单的?

(长与宽的和乘2是最简单的)你们同意吗?

所以我们常用长与宽的和乘2来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师板书: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怎么求长方形的周长?

在小组里说一说,再汇报说。

那么,如果知道了长和宽,我们能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吗?

  三、巩固新知,应用实践

  1、基础练习题:

看图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2、实践题:

在我们的身边也有长方形,比如:

我恶魔内数学书的封面,还有什么?

学生举例你最想知道哪个长方形的周长,一会你就去找一找,然后量一量算一算吧。

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际测量情况。

在实际测量中,我们难免会出现误差,因此在测量中我们要力求准确,减少误差。

  3、发散拓展题:

请同学们看老师在钉子板上围图形,你也能围出支援的图形吗?

试一试,并切除这个图形的周长。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材说明

  本单元是在前面“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

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索和应用,对实物的估量等。

  本单元分三段编排。

第一段主要教学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第二段主要教学周长的含义及计算。

第三段主要讲一些物体长度的估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具体安排如下页表。

  在编排上,教材一方面注意挖掘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提供了大量与空间观念密切相关的素材,并遵循儿童学习数学的规律,选择了活动化的呈现方式,目的是加强有关空间观念的内容。

  标题

  具体内容及要求

  主题图

  校园场景图。

丰富学生对四边形的感性认识。

  四边形

  从各种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认识四边形的特征。

  平行四边形

  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感悟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以及与其他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初步建立平行四边形的表象,并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周长

  利用实物和一些图形,说明周长的含义,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理解。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发现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估计

  通过画一画、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教学建议

  长期以来,关于“几何”的课程内容和目标,在小学阶段主要侧重于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较少涉及三维空间的内容,使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像力未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标准》将以往的“几何”拓展为“空间与图形”,是对我国传统数学课程内容的一次重大变革,符合数学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

为此,小学阶段的教材削弱了单纯的平面图形周长、面积、体积等的计算,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增加了图形变换、位置的确定等内容,加强了几何建模以及探究的过程。

这样,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融合,与数学课程中各个分支进行整合,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因此,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如上所述,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重要任务。

而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

教材选择了许多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作为教学素材,如把校园体育运动场景作为单元的主题图,用一个小朋友移推拉门的情境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导入材料,等等。

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视野从课堂拓宽到生活的空间,并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

  2、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突出几何探究过程。

  空间观念是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

回忆生活经验、观察实物、动手操作、想像、情境描述等都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途径,也是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的重要手段。

因为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特征、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讲,都比较抽象。

教材在提供大量的、形象的感性材料的同时,采用了许多活动化的呈现方式,如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

教学时,教师就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从而获得鲜明、生动和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3、了解教材编排特点,恰当把握教学要求。

  学生对一些知识的理解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有逐步深化、提高的过程。

因此,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识能力,采用了逐步拓展、螺旋上升的结构,把“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均衡地安排在不同的学段中,每一学段都有相应的目标。

这样,既突出每个年级的学习重点,又注意前后连贯。

如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材就分两段编写。

本单元是第一次出现,只要求学生能够从具体的实物或图形中识别出哪个是平行四边形,对它的一些特点有个初步的直观认识即可。

第二次将在第二学段出现,要求学生理解:

两组对边平行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可见,同一内容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教学要求。

  另一方面,教材在不同的年段采用不同的表达形式。

就拿常见的数学概念来说,在小学阶段,尽管描述式和定义式是最主要的两种表示方式(定义式是用简明而完整的语言揭示概念的内涵或外延的方法,描述式是用一些生动、具体的语言对概念进行描述),但低年级采用描述式较多,中年级逐步采用定义式。

在整个小学阶段,大部分概念没有下严格的定义,而是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或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帮助他们感悟概念的本质属性。

本单元教材的编排也是如此,对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周长等都没有下严格意义上的定义,如周长,只要学生能结合具体的物体或图形说明周长的含义即可。

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材也没有分别概括出相应的计算公式(长+宽)×2和边长×4。

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计算的方法有一个独立思考、不断感悟和比较的过程,避免死套公式的现象。

  因此,具体教学时,要认真研读《标准》,仔细分析教材,恰当把握教学要求。

防止任意拔高要求,或者让学生去死记硬背概念、公式等。

  4、本单元可用6课时完成。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的例1、例2和“做一做”,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的数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两种读法读一个乘法算式。

  3、使学生知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算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6捆小棒(每捆10根),以及例2的图;学生准备6捆小棒(每棒10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算。

(教师每题读一遍,学生写得数,集体订正。

  6×49×35×39×77×3

  8×57×54×86×82×9

  2、指名回答问题。

  

(1)6个十是多少?

  10个十是多少?

  12个十是多少?

  

(2)8个百是多少?

  10个百是多少?

  12个百是多少?

  3、先读数,再回答问题。

  

(1)40读作什么?

它是几个十?

  

(2)800读作什么?

它是几个百?

  (3)1200读作什么?

它是几个百?

  二、新课

  1、教学例1。

  先让学生摆小棒,每堆摆2捆(每捆10根),摆3堆。

在学生摆的同时,教师也在黑板上摆出来。

然后提问:

  “每堆有多少根小棒?

  “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用加法和乘法)

  “用加法怎样计算?

”(20+20+20=60)

  “用乘法怎样计算?

”(20×3)“你能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思吗?

”(每堆有20根小棒,一共有3堆,也就是3个20,列成乘法算式就是20×3。

  “20×3得多少?

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想:

每捆是10根,3个2捆是6捆,也就是3个20是60,所以20×3=60。

  教师可以结合叙述,在算式下面对照写出想的过程,如:

  接着请两个学生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然后教学乘法的另一种读法。

  教师告诉学生乘法的读法除了已经学过的一种外,还有一种,即20×3还可以读作“3乘20”。

  齐读两遍。

  2、做第1页“做一做”中的题。

  第1题,教师先出示题目让叙述用两种读法读出3个乘法算式。

可以先让几个学习好的学生做示范,然后把每个算式齐读两遍。

接着再让学生口算这3道题目。

先让学生独立做20×4,订正时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然后再分别做200×4和__×3。

做200×4时,可提醒学生:

你能不能按照刚才学的方法想出怎样算?

如果学生有困难,还可以启发他们想:

200是几个百?

2个百乘以4是几个百?

必要时在200下面注明“2个百”。

使学生明确:

2个百乘以4是8个百,也就是800,所以200×4=800。

最后让学生做__×3。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第2题,让学生一栏一栏地做。

在学生独立做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并及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

订正时,指名说一说左边两栏的计算过程。

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可有意让学生在读乘法算式时用新学的读法读。

  3、教学例2。

  教师分步出示例2的图。

先出第一组图。

问:

“这幅图中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带着学生数出是300个。

再出第二组图。

问:

“这组里面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300个)“现在有几个300了?

”(2个300)类似地,出示第三、第四组图。

最后问: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怎样列出乘法算式?

”(300×4)“这个算式还可以怎样读?

”(4乘300)“你能根据前面的计算方法,想出这道题该怎样计算吗?

”可以让学生讨论。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4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这是学生在已学过的表内除法和简单的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使学生在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用除法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以及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

  2、会解决有余数的除法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教学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两位数除一位数的口算和竖式计算的方法;除法验算。

  难点: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

  关键:

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课时:

  9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生活动:

25分钟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

  教学目标:

  1、理解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及其算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

  2、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难点:

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平共处算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竖式的书写。

  教学准备:

  小棒,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知铺垫

  1、口算练习。

  指名口算。

  63829355

  口答。

  46里面有()个十()个一。

  95里面有()个十()个一。

  84里面有()个十()个一。

  73里面有()个十()个一。

  二、探究新知

  1、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揭示课题)

  2、教学口算。

  理解图意,学生观察场景图,说说知道了什么,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讨论第一个问题:

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

小组交流。

  小棒可以演示。

  讨论第二个问题:

平均和每个女孩子买多少枝?

结合实际操作让学生形成思维。

也可以先让学生模仿提问。

  归纳:

先把4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即20枝,再把6枝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枝,合起来是23枝。

板书:

  402=2062=3

  20+3=23

  3、即时训练,口答。

(让学生说说算么算的)

  402603642555

  505804844363

  4、教学竖式计算。

  教师结合462说明竖式的写法,边说边板演。

  探索算理。

(步骤:

除、乘、减、移)

  思考:

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

  小结:

用竖式计算,要从十位除起,先用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再用个位上的数除,除到哪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三、实际运用。

  1、完成第2页第1题。

(注意区别与联系)

  2、完成第2题。

让学生试做前两题,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后两题。

注意笔算注意什么?

以及联系与区别。

  3、完成第3题和第4题。

  4、第5题,先独立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应许学生不同的策略解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会以千克为单位读出电子称上小数形式显示的重量,并能说出表示的实际含义。

  2、能力目标:

结合对电子称上显示重量的认识,能进行以千克为单位的名数与克为单位的名数之间的改写。

  3、情感目标:

实践、交流、探究与讨论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以千克为单位读出电子称上小数形式显示的重量,并能说出表示的实际含义。

  教学难点:

  能进行以千克为单位的名数与克为单位的名数之间的改写。

  教学过程:

  一、引入阶段

  师:

小丁丁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星期天,他陪妈妈去菜场买菜。

(媒体出示主题图)他们先买了什么?

(鱼)

  二、探究阶段

  师:

小丁丁在秤上会看到什么?

(重量和价钱)

  师:

小丁丁看到什么?

(1.528)

  问:

那么这里的1.528表示的是什么呢?

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

小朋友说得真好!

电子秤上的1。

528是1.528㎏,也就是1528g。

  问:

1.528㎏中的1和小数点后面的528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

(小组讨论)

  学生反馈:

1.528表示鱼的重量,小数点前面的1表示1千克,后面的528表示528克。

1.528就是1.528千克。

(多请几个小朋友汇报)

  师:

小丁丁又买了些什么?

谁来读读这些水果和蔬菜的重量?

它们各表示几千克或几克?

  练一练:

  问:

从上面的练习中你体会到什么?

  小结:

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小数点前面的表示多少千克,小数点后面的表示多少克。

  三、跟进阶段

  1、用千克表示

  苹果1970克()

  葡萄1485克()

  花菜730克()

  卢笋545克()

  蘑菇258克()

  2、填一填

  2.432kg=()g

  4.056kg=()g

  0.630kg=()g

  120g=()kg

  0.078g=()g

  1547g=()kg

  42.24kg=()g

  10000g=()kg

  365g=()kg

  3、在〇填上<、>、=。

  ※5.3kg〇530g

  0.655kg〇0.566kg

  ※7800g〇7.8kg

  8.05kg〇8500g

  3.35kg〇3.350kg

  65.2kg〇6520g

  问:

打※你是怎样想的?

  四、拓展阶段

  选择

  一袋糖重250克,()袋这样的糖重1千克。

  A、4

  B、8

  C、4000

  D、8000

  8000克水与8千克铁比较,()重。

  A、水

  B、铁

  C、一样

  D、无法比较

  一只西瓜重2.540千克,一只香蕉重480克,一只西瓜比一只香蕉重()克。

  A、2.60

  B、2060

  C、2.060

  D、2600

  问:

你是怎么想的?

  五、总结

  问: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6

  单元内容:

教材第2—8页的内容。

  单元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2、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单元重、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第一课时时、分、秒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重点:

  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

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

  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

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

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

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

你看到了些什么?

(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

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

(多了一根指针。

)揭示:

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

(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

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

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

走一大格呢?

你是怎么想的?

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

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

1秒,2秒,3秒?

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

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

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

也就是几分钟?

你发现了什么?

(1分=60秒)

  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

(1时=60分,1分=60秒)

  (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①课件出示。

  这是秒表。

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③课件出示。

  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

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

(6时55分57秒)④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

  ⑤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4)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

  ①1分钟有多长?

  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

  课件验证。

  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

  ③1分钟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长呢?

  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

  ⑤1秒钟能做哪些事?

  学生畅谈,课件出示。

  一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

  一秒钟,蜂鸟振翅55次;

  1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29。

8千米,从太阳接收486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220千米,宇宙空间里有79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

  ⑥感受几秒

  师吟诵《明日歌》。

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

你是怎么想的?

  计时验证。

  师吟诵《长歌行》。

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

你是怎么估的?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课本第6页第2题。

  2、课本第6页第1题。

  3、课本第6页第3题。

  4、课本第7页第7题。

  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

  1、课件播放《长歌行》,说说你从中知道什么。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及操作、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建立分数概念的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去寻求分数,能自己往下写分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成功感。

  教学重、难点:

  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初步建立几分之一分数的概念。

  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