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精品练习题17课附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9459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636.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精品练习题17课附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精品练习题17课附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精品练习题17课附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精品练习题17课附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精品练习题17课附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精品练习题17课附教学计划.docx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精品练习题17课附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精品练习题17课附教学计划.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精品练习题17课附教学计划.docx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精品练习题17课附教学计划

1.1有关光的思考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人的眼睛能看到物体,是由于物体发出或反射的进入了人的眼睛。

(2)(填“能"或“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强光。

(3)通常我们把那些的物体称为光源。

是最重要的光源。

(4)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二、选择题。

(1)下列属于光源的是()

A.波光粼粼的湖水B.熊熊燃烧的火把C.皎洁的月光

(2)在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有一本书,你()这本书。

A.能看到B.不能看到C.适应后能看到

(3)下列关于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B.动物不需要光C.眼光是眼睛发出的光

三、判断题。

(1)点燃的蜡烛、萤火虫都是光源。

()

(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说明月亮是光源。

()

(3)工作的电视机屏幕和投影仪屏幕都是光源。

()

(4)天空中的星星都是光源。

()

四、连线题

太阳阳光

点亮的点灯属于光源汽车后视镜

人眼看到的鲜花不属于光源镜子中的太阳

熄灭的蜡烛发光鱼

1.1有关光的思考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我们在幕前,能够听到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说话的人。

这是因为光,而声音是湘四面八方传播的。

(2)在做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时,当所有卡纸上的小孔在时,

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形成了光斑。

(3)实验中要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二、选择题。

(1)谁也没有我跑的快!

我是()。

A.高速奔驰的磁悬浮列车B.高空翱翔的超音速战机

C.让万物声场的阳光D.把“神六”送上天的“长征”运动火箭

(2)井底之蛙只能看到井口大小的天空,原因是()。

A.青蛙视力不好B.光沿直线传播C.天空只有井口大小

(3)下列现象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A.一叶障目B.树底下乘凉C.先见闪电,后听雷声

小明同学为了探究影子的变化,设计了如右下图的实验。

请回答4-6题。

(4)小明利用实验模拟了一天中树木在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发现影子长度由120厘米变为60厘米,他测量的位置可能是在()。

A.A→BB.C→DC.D→E

(5)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把打开的手电筒

当作光源。

下列物体同属于光源的是()。

A.月球

B.刚升空的火箭

C.镜子

(6)照射木条会形成影子,这是由于()形成的。

A.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三、判断题。

(1)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

(2)光只有在空气中才是直线传播的,在水、真空中不是直线传播的。

()

(3)拍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伍就排直了。

这可以用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特点来解释。

()

(4)光年不是时间单位,而是长度单位。

()

(5)文艺汇演时,舞台上的彩色灯光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

(6)光传播的速度比声音快得多,所以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然后才听到雷声。

()

(7)太阳光向四面八方传播:

,每一束光都是沿直线传播的。

()

(8)为了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可以用眼睛直接对着手电简观察。

()

四、简答题

1、打雷时,雷声和闪电同时发生,但我们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2、某科学小组利用空心管进行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如下图)。

小明手持手电筒从空心管的一端照射,小雅在空心管的另一端进行观察。

 

(1)当用(填“笔直”或“弯曲")的空心管做实验时,小雅能看到手电简发出的强光。

(2)老师阻止了他们做这个实验,并指出这个实验中有在安全隐患。

这个实验中存在什么安全隐患?

你能帮他们改进这个实验吗?

 

1.3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当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物体会,光继续传播。

(2)当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就挡住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形成日食。

(3)当转到月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时,地球就挡住了射向月球的太阳光,形成月食。

二、选择题。

(1)人沿着街道走向路灯,再从路灯下走远,人影子的长短变化是()。

A.先变短再变长B.先变长再变短C.保持不变

(2)光不能穿过()继续传播。

A.清水B.无色塑料袋C.薄铁皮

(3)下列物体中,()属于透明的物体。

A.一张A4纸B.一块木板C.一块纯净的冰

(4)在“光照射玻璃、纸和书的探索”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实验应该在明亮的环境中进行

B.实验中的白纸可以用厚纸板来代替

C.实验中的书可以用木板来代替

(5)在“光照射烟雾的探索”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线香刚被点燃时,用激光笔照射就能观察到清晰的光東

B.线香的烟气充满水槽时,用激光笔照射能观察到一道清晰的笔直光束

C.在水槽中线香的烟气不断增多的过程中,光束越来越模糊

(6)当发生月食时,太阳、地球和月球的位置关系可能是()。

A.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

B.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

C.太阳在地球和月球之间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太阳伞遮阳的原理是透明物体可以阻碍光的传播

B.窗户安装玻璃比安装窗户纸更明亮,是因为玻璃的透光性更好

C.凿壁偷光是因为古代墙壁比较薄,光可以穿过墙壁

三、判断题。

(1)光在传播过程中会穿透所有障碍物。

()

(2)光在烟雾中不是直线传播的。

()

(3)日食是地球挡住了太阳光。

()

(4)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光的传播路线会发生改变。

()

(5)光能以直线的方式一直传播下去。

()

(6)在大雾中打开激光笔时,能清晰地看到一道笔直的光束。

()

(7)发生月食时,月球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

()

(8)日食和月食的形成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

(9)为了探究光,小科同学可以用激光笔照射自己的眼睛。

()

四、连线题

近视眼镜白纸

书透明厚纸板

木板半透明陶瓷

清水不透明薄纱窗帘

五、简答题

夏日炎热,人们总喜欢躲在大树的阴影下乘凉,请你用光的传播方式解释树荫的形成。

 

1.4《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光有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变化的现象,叫。

(2)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时,光的传播路线发生变化。

(3)铅笔倾斜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可以观察到铅笔在水面处“”了,这是因为铅笔反射的光由水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光的现象。

(4)根据光的折射现象,在叉鱼的时候,应瞄准鱼的(填上方或下方)。

二、选择题。

(1)我们站在岸边看水中的鱼,要比实际位置()。

A.不变B.偏高C.偏低

(2)把一根铅笔垂直放入水中,无论我们从哪个方向看,它()。

A.都是直的B.都是弯折的C.有时直,有时弯折

(3)在盛水的方形玻璃容器内放入一条金鱼,调整你的观察角度,使玻璃容器里的金鱼看上去是两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两条金鱼都是真实存在的

B.这两条金鱼都可能是虚像

C.两条金鱼中必然有一条是真实的

(4)小明将筷子放入盛有水的碗中,看到筷子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因为()。

A.光的折射B.光沿直线传播C.水把筷子折断了

(5)当我们看到鱼缸中有两条金鱼时,实际上鱼缸中()。

A.只有一条金鱼B.有两条金鱼C.可能有一条金鱼,也可能有两条金鱼

(6)下列现象中,光的传播路线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A.光有空气斜射入水中B.光有水斜射入空气中C.光由空气垂直射入水中

三、判断题。

(1)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时,光的传播路线一定会发生变化。

()

(2)激光笔射出的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传播路线一定会发生变化。

()

(3)调整我们的观察角度,可以使鱼缸里的一条鱼看上去是两条。

()

(4)光从空气进入水中,都会发生折射。

()

(5)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它的路线不会发生变化。

()

四、探究题

小明同学利用碗、水、硬币等物体给小敏同学表演了一个

魔术。

第一步:

先让小雅敏坐好不再移动,然后小明把硬币放入

碗内并移动碗的位置,使小敏恰好看不到硬币(如图甲所

示)。

第二步:

向碗中逐渐加入清水直至加满,小敏看到硬币逐

渐升高,最终看到了整个硬币。

(1)请在图乙中画出加满水后,小敏看到硬币时光的路线图。

(2)小明同学表演的这个魔术利用的原理是()

A.光沿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5、简答题

我们日常看到的许多商品广告忽视了科学性,下图中有一处科学性错误,请指出错误的地方,并说明它违背了什么定律。

 

1.5《认识棱镜》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光有空气斜射入玻璃等其他中时也能发生折射现象。

(2)光有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叫现象。

(3)白光(太阳光)是(填“单纯色光”或“成分复杂的光”)。

(4)三棱镜是由(如玻璃、水晶等)做成的,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5)红、绿、蓝三种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光,红、绿、蓝三种光叫。

二、选择题。

(1)下列情况中,一定不会出现彩虹的是()。

A.夜晚星空B.雨后放晴C.背着太阳喷水

(2)我们做光的色散实验时,使用的三棱镜是()。

A.透明物体B.不透明物体C.半透明物体

(3)关于白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B.白光只能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混合而成

C.太阳光不是白光

(4)下列材料不可以制作成棱镜的是()。

A.玻璃B.水晶C.木材

(5)()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

A.品红、黄、青B.红、绿、蓝C.红、绿、黄

(6)彩虹通常出现在()。

A.干燥的空气中B.湿润的空气中C.下雨时且看不到太阳的空中

三、判断题。

(1)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会发生折射现象,但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中不会发生折射现象。

()

(2)白光直接照到白屏上,就可以观察到在白屏上形成了一条彩色光带。

()

(3)太阳光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

(4)色光可以混合成白光。

()

(5)不同颜色的光通过棱镜时发生折射的程度是样的。

()

(6)生活中大多数物体发出的光都具有不同的混合颜色。

()

四、设计题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阳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1.6《光的反射现象》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也叫反光。

反射光也是沿传播的。

(2)任何物体都可以反射光,越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

(3)与镜面反射相同,任何物体都能,只不过是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情况有所不同。

(4)我们能够看到课桌的原因是。

 

(5)汽车反光镜(如图1)能使驾驶员看到车后面的情况,有些城市在马路交叉处和拐弯处安装大凸面镜(如图2),都是主要利用了光的原理。

二、选择题。

1.阳光下绿色的物体,它反射的光是()。

A.白光B.绿光C.红光

2.月亮之所以有光亮,是因为()。

A.它是自然光源B.它能反射太阳光C.它能折射太阳光

3.汽车反光镜是一种(),能让司机看到后方较大范围里的情况。

A.凹面镜B.平面镜C.凸面镜

4.平面镜里的像都与物体()。

A.左右相反B.相同C.上下相反

5.下列物品没有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是()。

A.台灯的灯罩B.医生戴的额镜C.放大镜

6.一束光能够被反射()。

A.一次B.两次C.很多次

7.下列所描述的光现象中,主要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凿壁偷光B.镜花水月C.彩虹

三、判断题。

1.不同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不同。

()

2.白色物体会反射所有颜色的光,所以呈现白色。

()

3.几乎每样东西都可以反射光,越粗糙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

()

4.阳光照射在镜面上后,可以改变原来的传播路线。

()

5.晚上灯亮后,小雅就能看见桌子上的苹果了。

这是因为灯光照在苹果上,苹果将灯光反射到了她的眼睛里。

()

6.反射后的光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

7.光的反射现象不会给我们带来不便和危害。

()

四、综合题

(1)莉莉的房间一年四季都照不到太阳,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一天让阳光能照进她的房间,你有办法利用镜子把阳光反射至她的房间吗?

请用“→”标出光线的传播路径。

(2)如图,用一面镜子挡住光的去路,会发现光改变了传播方向。

请你在图中画出改变后的光的传播路线(用带箭头的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

 

1.7《制作一个潜望镜》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潜水艇上的水兵常常利用观察海面上的情况。

(2)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制成的,是由用面平面镜构成。

(3)潜望镜的两面镜子可以让光转次弯。

(4)制作潜望镜时,安装的两面平面镜要与水平方向成角。

二、选择题。

(1)制作潜望镜需要()。

A.一个平面镜B.两个平面镜C.一个平面镜,一块相同大小的玻璃

(2)用潜望镜可以从它下面的孔看到上面孔外面的景物,这说明()。

A.光可以沿曲线传播

B.光是可以斜射的,通过光的斜射可以改变光的前进方向

C.镜子能反射光,通过光的反射可以改变光的前进方向

(3)科学家用()在地下室里观察火箭的发射。

A.放大镜B.潜望镜C.望远镜

(4)潜望镜的两块镜片都是()。

A.平面镜B.凹面镜C.凸透镜

(5)潜望镜所观察到的像的特点是()。

A.倒立缩小B.正立放大C.正立等大

(6)汽车后视镜是一种凸面镜,凸面镜比尺寸相同的平面镜观察的范围大,所以驾驶员可以通过后视镜观察车辆后侧较大范围的空间。

下列有关这一现象的说

法正确的是()。

A.通过后视镜可以观察车辆后侧的情况说明光沿曲线传播

B.后视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C.后视镜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

(7)关于潜望镜的制作原理,下次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了两次光的折射原理

B.利用了一次光的反射原理

C.利用了两次光的反射原理

三、判断题。

1.我们能通过潜望镜观察到物体,说明光沿曲线传播。

()

2.一束光最多能够被反射两次。

()

3.利用潜望镜能从桌子下方看到桌子上面的物体。

()

4.安装潜望镜的镜子时,要保持镜子平行且反射面朝向同一方向。

()

5.我们不能直接通过潜望镜去看太阳。

()

四、实验探究题

下面是某同学制作潜望镜的步骤。

分析并回答问题。

A.插入平面镜。

B.沿着图纸的虚线折叠,在纸边涂上胶水,粘牢。

C.通过观察,检查效果,进行适当调整。

D.用小刀刻出上面的进光口和下面的嘹望口,以及上下两个插平面镜的口。

E.把潜望镜的图纸粘在硬纸板上,沿着纸周围的轮廓剪下。

问题:

1.写出正确的制作顺序:

2.请你用画图的方式解释一下士兵在水下是怎样使用潜望镜看到水面上的情况的。

这利用了什么原理?

 

2021年最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

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一、学情分析

通过四年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在进行观察、记录、实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得到培养。

受年龄的限制,学生的思维依旧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

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待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

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情况

五年级上册教科书由“光”“地球表面的变化”“计量时间”“健康生活”四个单元组成。

“光”单元,以研究光的传播特点为主要线索,认识光这种能量表现形式,本单元沿着认识光源,研究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研究光在行进过程中遇到其他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物体时光的传播路线所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探索光的传播规律,构建光沿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及光的反射现象的认识,建立光与自然现象及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

“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以研究地球表面形态—地形地貌的变化为主要内容。

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因素有很多,按照其能量的来源可归纳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个原因。

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本身,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重力势能,其主要表现形式为风化,风力、流水等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等。

本单元从内因到外因,通过指导学生亲历观察、假设、模拟实验、形成解释等一系列科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的结构及其变化,构建地形地貌是经过地球内、外因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认知。

“计量时间”单元,研究的主题是与我们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计时问题。

本单元按照从古至今人类计时方法的发展脉络组织课程内容,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实验、设计制作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研究太阳、水流、摆等的运动规律;经历古人运用事物变化的规律探索计时方法、制作计时工具的过程;发展工程思维;体会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健康生活”单元,基千现代健康新理念,立足千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四年级人体呼吸与消化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运动、血液循环及神经系统。

通过观察、体验、调查、建模等活动了解相关器官的结构功能,理解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共同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以及保护身体健康的意义,并由身体健康延伸到心理健康。

单元内容始于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检测与评估,终千给自己制订健康生活计划。

整个单元的学习是引导学生不断建构的过程,其目的是让学生建立科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牢固树立保护自己身心健康的意识,使其养成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良好生活习惯。

本册内容覆盖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宇与宙科学及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均指向联系与变化。

为了强化科学与生活的联系,四个单元均是从生活中的问题或自然现象开展研究,最终解决或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及现象,呈现事物结构与功能、内部与外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协调统一。

揭示事物是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都是有规律的科学观念。

2.单元概述

第一单元“光”

从教师的角度而言,本单元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应该是“光是什么”。

历史上,对光的研究曾经推动了科学和技术的长足发展,改变了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打通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通道。

今天我们对“光”的认识,看似是对知识本体的认知,实则是对光,抑或是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光是一种电磁波,按照波长可以将光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射线等几个波谱区。

其中,可见光区又可细分为红、橙、黄、绿、蓝、旋、紫七种色光。

光具有波动和粒子的双重性质,凡是与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有关的均是波动性的表现,凡是与光的碰撞、散射、叠加等有关的都是粒子性的表现。

波粒二象性可以用爱因斯坦公式得到解释:

E~hv,p=h/2。

这里能量E和动量p都是表征光的粒子性的量,而频率v和波长人都是表征光的波动性的量,波动性和粒子性通过普朗克常数h联系起来了,这也可以解释“光是能量的表现形式”这一概念的出处。

如此,我们对光的本质的认识可以帮助教师准确把握“光”单元教学的概念发展。

对千五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没有必要指导学生从光的本质去认识光。

教学中应该遵循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完成关千光的课程内容。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来自课程标准中5~6年级的下列相关学习内容。

6.2.1.1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如太阳光、灯光,识别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

6.2.1.2知道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6.2.2.1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6.2.2.2知道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

6.2.3描述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形成的彩色光带,知道太阳光中包含有不同颜色的光。

6.2.4将自己简单的创意转化为模型或实物。

在课程标准中,这三方面的课程内容要求,都是光在传播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和对这些现象的解释,由此形成对光的一些基本认知。

本单元希望帮助学生形成以下认知。

1.光在受到一个物体或物质的影响前能一直保持原方向传播。

2.光能够被吸收,能被改变传播方向,产生反射或折射现象。

3.尽管太阳光用肉眼看上去几乎是白色的,但它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其他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也是由不同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4.有些物体折射或反射出的光波进人人的眼睛后,可以被“看到”,就如同某些声波进入人的耳朵后可以被“听到”一样。

沿着上述概念发展线索,教科书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做了如下安排。

第1课“有关光的思考”,主要了解学生有关光的前概念。

通过思考和解释“在黑暗中你能否看到红苹果”的问题,了解学生对千光有哪些认识,以及能做出哪些推测和解释。

第2课“光是怎样传播的”,主要研究光在空气中是如何沿直线传播的。

光穿过小孔的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观察到光的行进路线,初步理解并建立光沿直线传播的概念。

第3课“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是对光沿直线传播的进一步深人研究。

当光遇到遮挡物时,会因遮挡物的不同,出现通过、部分通过、不能通过三种情况。

对本课所有实验现象的解释,最终都将成为“光沿直线传播"的证据。

第4课“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主要探讨当光从空气进人水中时,传播路径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对千光而言,空气和水是不同的传播介质,因此光的传播方向(传播路径)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其结果是产生了折射现象。

第5课“认识棱镜”,主要建立光与颜色的关系。

我们看到的“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发生折射,出现红、橙、黄、绿、蓝、青定、紫等各种颜色的光。

棱镜实验可帮助学生观察到因光的折射而产生的彩虹颜色,初步将光和颜色建立联系。

第6课“光的反射现象”,主要探讨光的反射现象。

通过观察光的镜面反射现象,了解什么是光的反射,通过光的反射实验,对反射光的路径做出预设,初步建立人射光与反射光的关系,对光的传播特点做进一步探讨,即光遇到物体会发生反射,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第7课“制作一个潜望镜”,主要利用光的反射特点,制作一个简易潜望镜。

潜望镜的制作,需要综合运用和理解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

首先需要观察、了解潜望镜的结构以及工作过程和原理,其次需要设计、制作简易的潜望镜,最后通过展示、实践、评价、交流来进一步理解本单元的知识和技能。

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

本单元中的“地球表面”主要指地球表面的形态,简称地形,又称为地貌。

地球表面的地形复杂多样、不断变化。

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指向“变化”一词,即地形地貌的变化。

是什么原因引起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呢?

教科书通过指导学生亲历观察、假设、模拟实验、形成解释等一系列的科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起“地球现今的面貌不是本来就有的,而是经过地球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这一基本认知。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来自课程标准中5~6年级的下列相关课程内容。

14.2.1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处千不间断的循环之中。

14.2.3举例说明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中,塑造着地表形态。

1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