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课程文学概论.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9345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核课程文学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考核课程文学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考核课程文学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考核课程文学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考核课程文学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核课程文学概论.docx

《考核课程文学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核课程文学概论.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核课程文学概论.docx

考核课程文学概论

试卷一

考核课程:

__文学概论__考核类型:

____考试____考核形式:

__闭卷__

学生所在院(系)专业:

__文学院汉语言文学_年级层次:

_本科_试卷:

_A

题号

总分

得分

得分

阅卷人

一、填空(15分,每空0.5分)

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三个来源是吸收了;吸收了;吸收了。

2、从文学批评的取向看,可以分为批评和批评。

3、在的理论中,文学文本是一个独立的语言自足体;在的理论中,文学文本具有多种被理解的可能性和开放性。

4、“文学是人学”的最早阐述者是丹麦文学批评家。

5、最古老的文学样式是,最全面而最自由的文学样式是。

6、典型的发展一般经历了、和三大阶段。

7、科学主义文论以19世纪法国的实证主义为发端。

8、根据戏剧冲突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将戏剧分为、、。

9、文学流派的形成有自觉与非自觉之分,盛唐的“边塞诗派”属于文学流派,现代的“文学研究会”属于文学流派。

10、巴尔扎克认为19世纪的文学有三种形式、面貌和体系:

、和

11、现实主义文学的“写实性”主要体现在“”和“”两个方面。

12、各种哲学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哲学和思想基础。

13、传统对文学创作的影响除了文学经典、文学惯例、文学运动及文学思潮外,还有两个较为特殊的因素:

和。

14、认为风格“是艺术所能企及的最高境界,艺术可以向人类最崇高的努力相抗衡的境界。

15、“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者提出的一个主要文学观念,“召唤结构”是德国接受美学家首先提出的。

得分

阅卷人

二、解释(20分,每小题5分)

1、陌生化——

 

2、期待视野——

 

3、创作个性——

 

4、文学批评标准——

得分

阅卷人

三、概念区分(16分,每小题8分)

 

1、意境与典型

 

2、文学作品与文学文本

得分

阅卷人

四、判断正误并分析说明道理(10分)

 

灵感就是人类心灵深处的潜意识的神秘闪现。

 

得分

阅卷人

五、问答题(20分,每小题空10分)

1、现代主义文学对传统文学的颠覆表现在哪些方面?

 

2、文学批评的原则有那些方面?

 

得分

阅卷人

六、论述题(19分)

 

1、结合文学实际,举例分析典型的基本特征及艺术魅力所在。

 

试卷二

考核课程:

__文学概论__考核类型:

____考试____考核形式:

__闭卷__

学生所在院(系)专业:

__文学院汉语言文学_年级层次:

_本科_试卷:

_B卷

题号

总分

得分

得分

阅卷人

一、填空(16分,每空0.5分)

1、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出的人类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是:

、、和。

2、文学文本的结构层次可分为、和三个层面。

3、在的理论中,文学文本是一个独立的语言自足体;在的理论中,文学文本具有多种被理解的可能性和开放性。

4、“三分法”是根据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把各种文学作品分为:

、和三大类。

5、英国批评家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把典型人物分为和两类。

6、人本主义文论的前驱是德国的和创立的唯意志主义文论。

7、西方灵感论的演变经历了、和三个阶段。

8、“为情而造文”是的主张;“诗缘情而绮靡”是的说法。

9、浪漫主义文学的“表现性”主要体现在“”和“”两个方面。

10、“期待视野”是首次提出的;“隐含的读者”是首次提出的。

11、“风格”在中国古代品评诗文首见于;西方风格一词源于,表示一个长度大于厚度的不变的直线体。

12、和是文学接受的两种基本形式。

13、人类历史上的传播媒介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和

得分

阅卷人

二、解释(20分,每小题4分)

1、戏剧冲突——

2、召唤结构——

3、对象化

4、移情说——

得分

阅卷人

三、概念区分(16分,每小题8分)

 

1、情节与结构

2、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

得分

阅卷人

四、判断正误并分析说明道理(10分)

 

形象思维就是艺术思维,艺术思维就是形象思维。

得分

阅卷人

五、问答题(20分,每小题空10分)

 

1、诗歌艺术的基本特征有那些方面?

2、灵感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得分

阅卷人

六、论述题(18分)

 

结合文学实际,试分析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文学概论》课程试卷三

班级学号姓名分数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苏联作家法捷耶夫把文学创作过程分为()、()和()三个时期。

2.文学创作有准备和实施两个阶段。

文学创作的实施阶段包括()、()和()三个步骤。

3.文学创作中的灵感思维有四个方面的特点,即()、()、()和()。

4.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巴尔扎克曾将文学划分为()、()和()。

5.通俗文学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和()。

6.共鸣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层次。

共鸣的一般层次是(),较高层次是(),最高层次是()。

7.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认为认得有意识的思维,除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外,还有()。

二、解释下列术语(每小题3分,共15分)

1.母题

2.想象

3.文学风格

4.文学流派

5.文学批评

三、在著者和著作之间连线(每小题1分,共10分)

马克思《文本召唤结构》

亚理士多德《论小说与小说家》

赫拉普钦科《作家的创作个性和文学的发展》

别林斯基《心灵学》

朱光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伍尔夫《西方美学史》

郑振铎《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洪迈《容斋随笔》

伊瑟尔《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理君的中篇小说》

   梁启超《中国俗文学史》

四、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每小题5分,判断1分,简述3分,共15分)

1.      文学鉴赏和文学接受是两个可以互换的。

2.      所谓“隐在的读者”,指的是现实的读者。

3.      读者的鉴赏判断是一种事实判断。

 五、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      研究文学思潮有哪两个方面的意义?

2.荒诞派戏剧有哪几个方面的特征?

3.读者在文学鉴赏活动中的再创造有哪两个方面的突出表现?

4.      根据文学作品的基本构成引申出的具体的批评尺度有哪几点?

 六、选择(每小题1分,共4分)

1.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理论是()提出的。

甲、马克思乙、恩格斯

丙、列宁丁、斯大林

2.()说:

“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都被人称为‘批评的时代’,然而把这个名称加给二十世纪却十分恰当。

甲、艾布拉姆斯乙、沃伦

丙、布斯丁、韦勒克

3.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作家的思维活动显得特别活跃,起作用的思维形式是()。

甲、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乙、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

丙、灵感思维和逻辑思维丁、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灵感思维

4.文学鉴赏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

文学鉴赏的第一步是()。

甲、对艺术手段的理解乙、对作家情绪的感染

丙、对文学语言的感受丁、对作者心灵的感应

七、论述题(任选1题,答题不少于300字,共20分)

1.试述文学的审美特性是如何形成的。

2.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文学概论》课程试卷四

班级学号姓名分数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美国文艺批评家艾布拉姆斯认为,每一件艺术品总要涉及四个要素,即()、()()和()。

2.艺术积累的基本途径是作家对生活的()、()()和()。

3.艺术触发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一个是()。

4.一般人都认为最早使用“形象思维”这个术语的是()。

5.巴尔扎克曾将文学划分为三种,即()、()和()。

6.通俗文学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和()。

7.共鸣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层次。

共鸣的一般层次是(),较高层次是(),最高层次是()。

二、解释下列术语(每小题3分,共15分)

1.艺术体验

2.灵感

3.文学风格

4.审美享受

5.文学批评 

三、在著者和著作之间连线(每小题1分,共10分)

马克思《文本召唤结构》

亚理士多德《论小说与小说家》

赫拉普钦科《作家的创作个性和文学的发展》

别林斯基《心灵学》

朱光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伍尔夫《西方美学史》

郑振铎《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洪迈《容斋随笔》

伊瑟尔《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理君的中篇小说》

梁启超《中国俗文学史》

 四、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每小题5分,判断1分,简述3分,共15分)

1.      文学鉴赏和文学接受是两个可以互换的。

2.      在文学诸功能中,审美功能居主导地位。

3.      所谓“隐在的读者”,指的是现实的读者。

 五、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艺术构思包括那些具体的环节?

2.相对于传统小说而言,意识流小说有哪些特点?

3.读者在文学鉴赏活动中的再创造有哪两个方面的突出表现?

4.根据文学作品的基本构成引申出的具体的批评尺度有哪几点?

 六、选择(每小题1分,共4分)

1.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理论是()提出的。

甲、马克思乙、恩格斯

丙、列宁丁、斯大林

2.()说:

“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都被人称为‘批评的时代’,然而把这个名称加给二十世纪却十分恰当。

甲、艾布拉姆斯乙、沃伦

丙、布斯丁、韦勒克

3.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作家的思维活动显得特别活跃,起作用的思维形式是()。

甲、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乙、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

丙、灵感思维和逻辑思维丁、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灵感思维

4.文学鉴赏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

文学鉴赏的第一步是()。

甲、对艺术手段的理解乙、对作家情绪的感染

丙、对文学语言的感受丁、对作者心灵的感应

七、论述题(任选1题,答题不少于300字,共20分)

1.文如其人。

2.试述诗歌的基本特征。

《文学概论》课程试卷五

班级学号姓名分数

一、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文艺学是研究文学的学问,它包括三个分支,即()、()和()。

2.一般说来,文学活动是由()、()、()和()等要素组成的。

3.文学文本的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和()。

4.根据表现媒介的不同,艺术可分为四类,即()、()、()和()。

5.“叙述学”一词始见于法国文论家()1969年发表的《〈十日谈〉语法》一书。

6.西方一般认为,随笔这一术语和文学形式是由法国散文家()首创的。

二、解释下列术语(每小题5分,共20分)

         1.文学

        2.意境

3..情节 

4.随笔

三、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每小题4分,判断1分,简述3分,共12分)

文学具有审美的属性,所以文学只能表现美的对象。

1.      文学文本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文学作品。

 

2.      主题就是题材的主要思想。

 

四、在著作和著者之间连线(每小题1分,共10分)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马克思

《批评的批评》乔纳森·卡勒

《诗言志辨》伽达默尔

《文心雕龙》皮亚杰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王国维

《发生认识论原理》托多洛夫

《结构主义诗学》伊格尔顿

《人间词话》鲁迅

《真理与方法》刘勰

《中国小说史略》朱自清

五、简答(每小题3分,共12分)

1.      文学形象有哪些基本特征?

 2.艺术真实包括哪三个不同的测度?

         3.文学文本语言层有哪些审美功能?

 

4.小说有哪些基本特点?

 六、论述(30分,任选1题,不少于600字)

1.造成主题多义性的原因。

2.结合文学实际,试述文学类型的发展演变的过程。

 

《文学概论》课程试卷六

班级学号姓名分数

一、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文艺学是研究文学的学问,它包括三个分支,即()、()和()。

2.在如何认识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上,中国古代有()说,西方古代则有()说,二者的着眼点有所不同。

3.文学文本的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和()。

4.文学语言的多种含义大致分为()和()。

5.根据表现媒介的不同,艺术可分为四类,即()、()、()和()。

6.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意象”一词首见于()的《文心雕龙》。

7.西方一般认为,随笔这一术语和文学形式是由法国散文家()首创的。

二、解释下列术语(每小题5分,共20分)

1.文学史 

2.对象化 

4.典型 

5.随笔 

三、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每小题4分,判断1分,简述3分,共12分)

1.      文学具有审美的属性,所以文学只能表现美的对象。

         2.      前人的作品和文化传统也可以成为文学创作的源泉。

 

3.      主题就是题材的主要思想。

 四、在著作和著者之间连线(每小题1分,共10分)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恩格斯

《批评的批评》布洛克

《谈艺录》伽达默尔

《文心雕龙》皮亚杰

《致玛·哈克奈斯》宗白华

《发生认识论原理》托多洛夫

《现代艺术哲学》伊格尔顿

《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鲁迅

《真理与方法》刘勰

《中国小说史略》钱钟书 

五、简答(每小题3分,共12分)

1.  文学形象有哪些基本特征?

 2.艺术真实包括哪三个不同的测度?

   3.文学文本的主题有哪三个方面的构成因素?

 

4.戏剧文学有哪些审美特征?

 

六、论述(30分,任选1题,不少于600字)

 1.典型人物和叙事文学的关系。

2.为什么说艺术家既是“自然的奴隶”,又是“自然的主宰”?

《文学概论》课程试卷七

班级学号姓名分数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文艺学是研究文学的学问,它包括三个分支,即()、()和()。

2.刘安海等认为,艺术真实实际上包括三个不同的测度,即()、()和()。

3.与道德把社会伦理作为标准、宗教把虚幻的理想作为信仰不同,文学的价值取向的内在规定是()。

4.文学文本的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和()。

5.文学文本意蕴可区分为不同的层次,由低到高可分为()意蕴层和()意蕴层。

6.根据戏剧冲突的性质以及给观众造成的心理效应,可把戏剧文学分为()、()和()三种。

二、            解释下列术语(每小题3分,共15分)

1.文学 

2.文学文本 

3.情节 

4.三分法 

         5.随笔 

三、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每小题5分,判断1分,简述4分,共15分)

1.      前人的作品和文化传统也可以成为文学创作的源泉。

 

2.      文学具有审美的属性,所以文学只能表现美的对象。

 

3.      主题就是作者通过题材所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      文学形象有哪些基本特征?

 

2.文学文本语言层有哪些审美功能?

 

3.扁平人物、圆形人物、心态型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且不少于300字,共40分)

1.文学形象的具体可感性。

2.作家的创作个性与文学风格的关系。

 

《文学概论》课程试卷八

班级学号姓名分数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文艺学是研究文学的学问,它包括三个分支,即()、()和()。

2.“诗言志”出自()被朱自清先生视为中国诗论的“开山的纲领”;“诗缘情”则出自陆机的()。

3.中国古代文论强调艺术真实的最高境界是“神似”。

只是在如何实现“神似”上,有()和()两种不同的见解。

4.与道德把社会伦理作为标准、宗教把虚幻的理想作为信仰不同,文学的价值取向的内在规定是()。

5.文学语言的多种含义大致分为()和()。

6.文学文本意蕴可区分为不同的层次,由低到高可分为()意蕴层和()意蕴层。

7.根据戏剧冲突的性质以及给观众造成的心理效应,可把戏剧文学分为()、()和()三种。

二、            解释下列术语(每小题3分,共15分)

1.文学 

2.文学作品 

3.多主题 

4.戏剧类文学 

5.边缘文学体裁 

三、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每小题5分,判断1分,简述4分,共15分)

1.      前人的作品和文化传统也可以成为文学创作的源泉。

 

2.      文学具有审美的属性,所以文学只能表现美的对象。

 

3.      主题就是作者通过题材所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      作为文学形象的意境有哪三重结构?

 

2.从艺术表现的角度看,语言艺术有哪些特点?

 

3.文学文本的主题可以细分出哪三个方面的构成因素?

 

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且不少于300字,共40分)

1.分析文学形象的特征。

2.      试述文学与生活的关系。

 

《文学概论》课程试卷九

班级学号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文学理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的主编是(()和()。

2.文艺学是研究文学的学问,它包括三个分支,即()、()和()。

3.在如何认识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上,中国古代有(),西方则有古老的()。

4.中国古代文论强调艺术真实的最高境界是“神似”。

只是在如何实现“神似”上,有()和“离形得似”两种不同的见解。

5.在文学研究中,人们把为抒情写意而创造的艺术形象称为()和(),后者往往被视为前者的高级形态。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文学 

2.文学形象 

3.情节 

4.四分法 

5.随笔 

三、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每小题4分,判断1分,简述理由3分,共12分)

1.   文学活动含有“自我表现”的成分。

 

2.   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熟悉的陌生人”。

 

3.   西方学者所说的“文学文本”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学作品”。

 

四、问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从艺术表现的角度看,语言艺术有哪些特点?

 

2.作为文学形象的意境包括哪三个层面?

 3.从环境和生活的关系出发,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可以分为哪三类?

五、指出下列论断的提出者(每小题1分,共5分)

1.()说:

“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

2.()说:

“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3.()说:

“学诗当识活法。

所谓活法者,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

4.()说:

“情节乃悲剧的基础,有似悲剧的灵魂;‘性格’则占第二位。

悲剧是行动的摹仿,主要是为了摹仿行动,才去摹仿在行动中的人。

5.()说:

“诗者:

根情,苗言,花声,实义。

 六、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每题的字数不得少于200字) 

1.文学是“人学”。

2.试述文学批评的作用。

 

《文学概论》课程试卷十

班级学号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文学理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的主编是()和()。

2.文艺学是研究文学的学问,它包括三个分支,即()、()和()。

3.“诗言志”出自《尚书·尧典》,被()先生视为中国诗论的“开山的纲领”。

4.中国古代文论强调艺术真实的最高境界是“神似”。

只是在如何实现“神似”上,有()和()两种不同的见解。

5.英国小说家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把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分为()和()。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原型 

2.文学活动中的对象化 

3.意象 

4.主题的多义性 

5.随笔 

三、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每小题4分,判断1分,简述理由3分,共12分)

1.   前人的作品和文化传统可以成为文学创作的源泉。

 

 2.每一个典型都是“熟悉的陌生人”。

 

3.   西方学者所说的“文学文本”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学作品”。

四、问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感物说和摹仿说的着眼点有什么不同?

 

2.艺术真实实际上包括哪三个不同的测度?

 

3.文学文本的主题可以细分为哪些构成因素?

五、指出下列论断的提出者(每小题1分,共5分)

1.()说: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辱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2.()说:

“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3.()说:

“一个刺激要引起某一特定反应,主体及其机体就必需有反应刺激的能力,因此我们首先关心的是这种能力。

4.()说:

“情节乃悲剧的基础,有似悲剧的灵魂;‘性格’则占第二位。

悲剧是行动的摹仿,主要是为了摹仿行动,才去摹仿在行动中的人。

5.()说:

“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六、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每题的字数不得少于200字)

1、 联系实际,试述文学接受高潮的四种形态。

2、文学语言的多义性。

 

附试卷一、二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试题一

一、填空(本题共15分,填对1空得0.5分,填错或没填扣0.5分,减去填错的分数,即为本题总分)

1、康德的主体的能动性和形式对内容反作用的思想、黑格尔的历史感和辩证法的思想、费尔巴哈的唯物论认为文艺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

2、审美、非审美

3、英美新批评、后结构主义

4、勃兰兑斯

5、诗歌、小说

6、类型化、个性化、心态化

7、孔德

8、悲剧、喜剧、正剧

9、非自觉、自觉

10、形象文学、观念文学、折中主义文学

11、真实性、客观性

12、现代非理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