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发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思路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9322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积极发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思路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积极发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思路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积极发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思路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积极发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思路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积极发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思路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积极发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思路1.docx

《积极发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思路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积极发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思路1.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积极发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思路1.docx

积极发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思路1

积极发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思路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低碳的关注程度日益加强。

在2009年召开的世界气候峰会上,我国承诺到2020年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2010年9月13日,世界经济论坛2010年新领军者年会(第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温总理在致辞时表示,我国将大力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交通运输体系,加快低碳技术研发示范和产业化,全面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在“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下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以此为标志,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与生态经济,成为了中国的一项重要国策和战略重点。

而交通运输作为主要碳排放源之一,是温室气体减排、缓解气候变化的重要领域。

因此,国务院把交通运输行业确定为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之一,明确要求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交通运输体系。

低碳交通运输是一种以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其核心在于提高交通运输的能源效率,改善交通运输的用能结构,优化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式,目的在于使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运输系统最终减少以传统化石能源为代表的高碳能源的高强度消耗。

一、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目标

交通部交政法发〔2011〕53号《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

到2015年,交通运输行业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的行动成效更为明显。

行业节能减排意识进一步增强,低碳交通运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交通运输生产、运营、消费的各个环节碳排放强度逐步降低。

行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综合能力显著增强,低碳交通运输技术创新体系、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全面有效开展,碳排放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基本建立。

交通运输低碳排放的特征初步显现,成为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立起符合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要求、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交通运输体系。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及城市客运的能耗及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目标分别为:

1.公路运输

——能源强度指标:

到2015年和2020年,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比2005年分别下降10%和16%,其中,营运客车分别下降6%和8%,营运货车分别下降12%和18%。

——CO2排放强度指标:

到2015年和2020年,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CO2排放比2005年分别下降11%和18%,其中,营运客车分别下降7%和9%,营运货车分别下降13%和20%。

2.水路运输

——能源强度指标:

到2015年和2020年,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比2005年分别下降15%和20%,其中,内河船舶分别下降14%和20%,海洋船舶分别下降17翟和20%。

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综合能耗分别下降8%和10%。

——CO2:

排放强度指标:

到2015年和2020年,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CO2排放比2005年分别下降16%和22%,其中,内河船舶分别下降15%和23%,海洋船舶分别下降17%和21%。

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CO2排放比2005年分别下降10%和12%。

3.城市客运

——能源强度指标:

到2015年和2020年,城市客运单位人次能耗比2005年分别下降18%和26%,其中,城市公交单位人次能耗分别下降14%和22%,出租汽车单位人次能耗分别下降23%和30%。

——CO2排放强度指标:

到2015年和2020年,城市客运单位人次CO2排放比2005年分别下降20%和30%,其中,城市公交单位人次CO2排放分别下降17%和27%,出租汽车单位人次CO2排放分别下降26%和37%。

二、制约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发展的因素

(一)完整、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尚未建立

缺少相关优惠政策和奖罚措施,政府在财政方面,采用补贴、奖励等方式,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高效节能产品和节能新机制推广、节能的管理及污染减排监管的力度不够。

应当对发展低碳经济的企业实施税收减免政策。

对高碳消耗量和排放的企业征收气候变化税。

出台对清洁能源、低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鼓励政策,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政策,机制不但要不断完善,还要不断创新,逐步建立低碳交通运输发展的规划体系。

(二)节能及低碳技术研发、推广滞后

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和关键。

目前,交通运输行业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能力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缺乏合理规划和有效的优惠政策支持,还未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这是交通运输行业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先进科技的支撑。

比如甲烷的回收利用、氧化亚氮的分解、二氧化碳收集储存技术等。

由于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目前我国都主要依靠商业渠道引进。

据统计,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引进技术年需资金250亿美元(以2006年的GDP计算)。

这种高投入、高成本,对于经济尚不算发达的我们发展中国家是难以承受的。

(三)低碳经济意识淡薄,思想上不重视节能减排的生产方式

企业往往只重视利润的最大化,没有把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的意识强化起来。

道路运输企业片面追求运输工具高档化,为追求利润而在超载运输上下功夫,不重视油耗成本的增加,更谈不上环保意识、节能意识。

部分企业盲目追求车型档次而不考虑节能,在客运班车选型上往往不考虑客流量,盲目追求高档化,导致实载率低下。

 

三、实现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有效途径

(一)交通运输结构优化,构建综合交通体系

加快完善综合运输网络。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化建设,优化综合运输网络布局,加强区域性重要运输通道的统筹规划,强化资源的优化配置。

加快形成主干线高速化、次干线快速化、支线加密化的路网结构,稳步提升路网技术等级和路面等级。

优化公路客货运站场布局,建设衔接顺畅、高效便捷的公路站场服务体系。

加强综合客运枢纽和物流集聚地区的货运站场建设,大力促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促进客货运“零换乘”和“无缝衔接”。

优化城市路网功能结构,推进自行车专用道和行人步道网络建设,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出租汽车、私人汽车、自行车和步行等多种交通出行方式相互补充、协调运转的城市客运体系。

着力发展高效运输方式。

加快发展道路甩挂运输、滚装运输、驮背运输等高效运输方式。

提高运输组织化程度,积极推进多式联运加快发展,加快培育规模化、网络化运作的运输企业,加快综合运输管理和公共信息务平台建设。

推广出租车差别化运营方式,加快建立以电话预约方式为主、巡弋出租和专用候车点出租为辅的出租汽车服务体系。

优化运力结构。

严格执行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加快淘汰老旧车辆。

加快发展适合高等级公路的大吨位多轴重型车辆、汽车列车,以及短途集散用的轻型低耗货车。

鼓励发展低能耗、低排放的大中型高档客车,大力发展适合农村客运的安全、实用、经济型客车。

大力发展大容量的城市公共交通工具。

加快淘汰挂桨机船等能耗高、污染大的老旧船舶与落后船型,全面推进内河航运船型标准化。

(二)通过科技进步促进运输方式和效率提升

积极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和智能化进程。

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研发应用,逐步实现智能化、数字化管理。

加快物联网技术在道路运输领域的推广应用,推广无线射频识别(RFID)、智能标签、智能化分拣、条形码技术等,提高运输生产的智能化程度。

推广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ETC)系统、智能城市公交调度系统、出租车智能调度信息服务平台、内河智能导航系统等,完善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促进客货运输市场的电子化、网络化,实现信息共享和运输效率提高。

(三)交通运输组织与管理创新,实现客运与物流的合理化

1.优化物流组织模式:

鼓励企业的网络化和运输组织模式优化,全面提升运输组织效率。

结合国家甩挂运输试点工作,开展甩挂运输试点工程。

优化物流运输系统,提升整体运输效率。

2.优化客运组织模式:

结合交通运输部“百城百站”建设,在二级及以上客运站建立道路客运市场信息统计上报体系,以票务统计分析信息为基础,合理优化客运线路网络,提高班线客运实载率。

同时,在二级及以上客运站加快构建道路运输联网售票系统,为旅客提供网上售票、电话订票等服务。

3.优先城市公交:

结合城市发展实际,推进落实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政策,研究建立规范的公交企业补贴补偿机制,优化城市公交网络和公交调度,推进智能化城市公共交通与运营管理,开展公共交通优质服务行动,提高城市公交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

4.缓解交通拥堵:

选取重点拥堵区域,科学调节车流的时空分布,建立智能停车管理系统,降低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之间的相互干扰,研究有关政策,缓解交通拥堵,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5.培训节能驾驶(操作):

组织道路运输、城市客运等子行业开展节能操作技能竞赛专项活动,提升低碳驾驶(操作)的意识和技能。

推广应用驾驶员培训模拟器和多媒体教学。

(四)促进出行向低碳方式转变,对交通需求有效调控

推进低碳型运输服务加快发展。

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公交专用道、城市轨道交通,优化城市轨道交通与道路交通换乘系统,实现接驳方式的无缝式。

加强城市交通供求管理。

探索实行针对城市交通堵塞易发地区行驶车辆的拥堵费措施。

加强停车管理,对城市停车实施差额收费,在重要拥堵路段和密集的商业中心周围提高停车费用,在客流量较少的地区适当降低停车收费标准。

倡导公众低碳出行方式。

倡导低碳出行理念,通过建立交通信息平台等方式,提供低碳车辆和燃料的专业信息,帮助公众制定出行计划和提供多样化出行方式的选择。

鼓励共乘交通,扶持和鼓励提供班车、校车服务。

发展慢行交通,完善公共自行车低价或免费租赁等相关制度,布局规划和建设公共自行车停放设施,加快完善异地租车还车网络。

建立完善出租车电话呼叫服务系统、出租车智能调度信息平台、出租车统一停靠点等配套设施。

鼓励公众购买小排量汽车和新能源车辆,倡导“少开一天车”、“绿色出行”等形式的低碳出行推广活动。

鼓励加快发展物流配送服务,倡导网络购物等替代选择,减少公众机动车出行。

(五)加快替代能源的推广应用。

鼓励替代能源技术在营运车船中的应用。

积极使用和推广混合动力、天然气动力、生物质能和电能等节能环保型城市公交车,开展新能源出租汽车的应用。

在有条件的地区鼓励道路运输企业使用天然气、混合动力等燃料类型的营运车辆,鼓励在干线公路沿线建设天然气加气站等替代燃料分配设施。

推进船舶混合动力技术及太阳能、风能、天然气、热泵等船舶生活用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加强替代能源技术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中的应用。

促进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在公路工程配套设施中的应用,加快发展隧道、服务区、收费站等公路辅助设施太阳能照明及监控技术等新能源技术的应用。

在有条件的港口逐步推广液化天然气(LNG)、电力驱动集卡应用技术及太阳能、潮汐能、风能、地源、海水源、空气源热泵等新能源利用技术。

积极推广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

(六)加强交通运输碳排放管理。

1.建立交通运输碳排放统计体系:

在现有的行业能耗统计制度基础上,建立交通运输碳排放统计体系,碳排放统计指标及相应统计、核算制度,开展交通运输碳排放现状调查,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

2.完善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及碳排放监测考核体系:

结合现有的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公路、水路和城市客运领域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制度,分解落实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运输企业的节能减排责任和目标,形成对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重点企业的综合考核办法及相应奖惩措施。

建立交通运输行业低碳评估与核算制度。

四、太原市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采取的具体措施

(一)构建太原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信息系统

为了更好的推动太原市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快速、合理、健康的发展,我们以“山西省交通信息化‘1166’工程建设”为契机,集中力量对我市现有交通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利用,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推动交通运输产业升级和提高现代化水平,在提高交通行业信息化监管水平、加强交通综合运行分析辅助决策、改善公众交通信息服务质量等方面实现重点突破,建设与太原市交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信息系统。

该系统由综合决策分析平台、应急指挥调度平台和公众信息服务平台三个大平台组成。

综合决策分析平台是基础平台和数据中心,是信息共享和交互的中心,主要由数据交换中心、综合信息交互平台等组成,此外还包括GIS系统、公路管理综合业务系统、运政管理综合业务系统、公共交通管理系统、客运出租管理系统、海事管理系统、交战综合管理系统等子系统。

应急调度指挥平台是基于车辆、站场、汽车救援和从业人员等数据库,接入站场、站点、重点桥梁水上救援的视频监控指挥系统,包括大屏幕显示系统、应急预案管理系统、应急综合信息展示系统、语音呼叫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GPS指挥监控系统、卫星通讯指挥系统,通过应急指挥系统,能够及时快速响应,迅速调动交通系统内资源和相关部门资源,能够迅速处理应急事件,将应急事件影响降到最低。

公众信息服务平台是在太原市交通行业管理信息平台交换汇总的大量数据基础上,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利用,并由相关的《太原交通政务信息网》、《太原道路运输信息网》网站、《物流信息网站》、96566运政服务热线、汽车故障救援系统、客运联网售票和统一结算系统等子系统组成的一个综合业务服务平台,以为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为最终目的。

(二)推进运力结构调整,提升运输组织水平

调整运力结构,发展高效低耗的新型运力。

在高速公路客运中重点发展高级客车,在国省干线客运中发展中高级客车,在农村支线客运中发展适合农村市场需求的经济客车;落实货运汽车及汽车列车推荐车型制度,积极引导和鼓励选择使用推荐车型,鼓励使用柴油汽车及重型车、专用车、厢式车及燃气出租车,逐步提高其在营运车辆中的比重;重点发展适合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的大吨位多轴重型汽车列车和短途集散用小型货运汽车;推进拖挂、甩挂运输,提高牵引车利用效率。

整合资源,逐步推进道路客运班线公司化。

按照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采取股份合作,兼并、联合、重组、收购、引进外资等形式,推进公司化经营,通过运输资源的整合,提高运输效率和车辆实载率,加快老旧车辆报废更新,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提高科技含量,加大客运站尾气排放设施的建设投入。

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客运站汽车尾气检测设备、汽车维修车间的建设,强化对进站客运车辆尾气排放的监测。

逐步建立和完善道路货运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以主枢纽为货运节点的道路货运信息服务系统,实现道路货运信息共享,为道路货运中小型企业提供社会化的货物配载、交易及其他的信息服务,减少车辆空驶率,提高实载率。

(三)强化车辆技术管理,提高车辆技术状况

在全市各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站和维修企业推广使用机动车维修行业监督管理与服务系统,实现车辆检测信息在检测站、维修企业和运管部门间通过网络自动传输,实现对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状况的动态监管,强化对道路运输企业车辆二级维护执行情况的检查,保证车辆具备良好状况,减少车辆磨损,降低油耗。

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对能耗高、尾气排放超标的车辆,强制其退出运输市场。

(四)贯彻实施省地方标准,加快绿色维修企业的创建。

近年来,我市交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加。

在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大潮中,机动车维修企业作为机动车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将被赋予新的内容和意义,从而获得新发展的历史机遇。

然而,维修必然要消耗资源和能源,并产生废弃物和污染。

如果这些废弃物处理不当,不但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而且对环境和社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因此,加强维修过程中的节能减排,促进机动车维修企业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我们共同的使命和责任。

我们以实现绿色转型为主线,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用最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提供更多更好的维修服务为原则,于2010年12月组织省内专家制定《太原市绿色汽车维修企业服务规范》来加快我市绿色汽车维修企业的创建。

《太原市绿色汽车维修企业服务规范》以山西省地方标准的形式于2010年12月30日发布,于2011年1月30日正式实施,适用于太原市行政区域内所有汽车维修企业。

标准的实施,是整个绿色转型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我们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对实施《太原市绿色汽车维修企业服务规范》标准的意义、措施、先进经验等进行集中、连续的宣传报道,全面提高汽车维修企业的标准化意识,在全市汽车维修管理中营造关注绿色标准、参与绿色标准,全面推广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的良好氛围。

并把《太原市绿色汽车维修企业服务规范》的贯彻落实作为一件大事,建立长效机制,注重引导、通过行政要求、经济考核、先进评比等手段,促进太原市绿色汽车维修企业转型上一个新的台阶。

(五)推广节能新产品、新技术

在道路运输行业推广使用节能新产品、新技术,建立节能新技术、节能产品发布制度,对经交通部认可、确有节能效果的技术及产品及时在行业内发布,引导企业及用户选择节能产品。

在客运行业、驾培行业推广使用液化气、天然气等混合动力装置。

在中短途客运中试用推广混合动力汽车。

交通运输行业是全国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之一,随着资源环境对交通运输建设和发展的约束日益强化,走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刻不容缓。

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既是交通运输行业妥善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难得契机。

我们将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为核心,提升节能减排理念,调整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完善法规标准,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强化科技进步,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营造出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行业共同推进、形成合力的工作格局,努力开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新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