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我国的民族和宗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9292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7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课 我国的民族和宗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四课 我国的民族和宗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四课 我国的民族和宗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四课 我国的民族和宗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四课 我国的民族和宗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课 我国的民族和宗教.docx

《第四课 我国的民族和宗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课 我国的民族和宗教.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课 我国的民族和宗教.docx

第四课我国的民族和宗教

第四课我国的民族和宗教

第一节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第一课时】结合提纲,落实教材

一、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伟大祖国

需要掌握的小知识点:

1.民族是历史的范畴。

2.区分民族的四个特征。

●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

包括一个民族的共同爱好、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民族认同感等,它具有极大的稳定性,是区别民族的最显著特点,也是维系民族的牢固的精神纽带。

这一特征,其内涵格外丰富,既表现为共同的物质生活方式,又表现为共同的精神生活方式,即共同的风俗习惯、起居饮食、喜庆节日、信仰祭把、婚姻家庭、文学艺术特点等等。

这当中,最核心的是共同的民族心理素质,即在物质和精神的文化生活中,感觉到大家都属于一个人们共同体的“自己人”这种心理。

这种心理强烈而集中地体现在某种带有神秘色彩的共同宗教仪式中和共同的歌唱舞蹈中,同时也经常、普遍地表现在风俗习惯起居饮食、婚姻家庭中。

3.有极大的稳定性,是区别民族的最明显特征。

4.民族的四个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在民族产生、形成过程中,和

是首要的前提条件,它为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提供了和

反过来,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又促进了的巩固和的发展。

5.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是。

这种特点对我国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的制定具有深远的影响。

(①长期共处,经济文化联系密切,相互融合,合作互助;②民族的这种分布特点适宜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为什么说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判断正误,加以注意:

①民族是人类社会永恒的社会现象。

×

②民族与氏族都是社会现象,都是以血缘为纽带的人们共同体。

×

③共同语言是判断民族的重要依据,没有共同语言就不是一个民族,有共同语言就是一个民族。

×

④民族是一种社会现象,种族是一种自然现象、生理现象。

⑤作为同一个民族必须同时具备四个特征,缺一不可。

×

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一)需要掌握的小知识点:

1.我国的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已经由、的关系转变为、、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由于的建立,消除了和,从而消除了民族歧视、民族压迫的根源。

2.是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观点。

3.▲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

(●了解三个方面的表现——这也是问题的呈现方式)。

●注意:

①我国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已经真正实现了民族平等;但是权利的平等不等于事实上的平等,由于历史、地理和社会各方面的原因,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影响了民族平等权利的充分行使,但不能因此否认我国已经实现了民族平等。

②坚持民族平等并不是要消灭民族差异:

民族差异是指个民族在民族特征上的差别,尤其是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

坚持民族平等就要尊重各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保持或改变自己的风俗习惯的权利与自由,就要尊重民族差异而不是消除民族差异。

4.▲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的、和、的关系。

5.▲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指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各项事业都得到,得到提高。

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这是由决定的。

●民族原则和民族关系有着密切联系,往往在一则材料中能体现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6.危害民族团结的因素。

7.现阶段,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判断正误,加以注意

①不同民族,大小、强弱、发展程度不同,说明民族有优劣之别。

×

②我国各民族之间建立起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各民族之间不存在利益分歧。

×

③我国各民族之间完全实现了平等,消除了民族差异。

×

④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就是实现不同民族之间经济的同步发展,同步富裕。

×

(二)需要准确理解记忆的知识:

1.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

3.为什么要坚持民族团结的原则?

4.为什么能保持民族团结的局面?

①根本原因

②政策原因

③历史传统

5.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①现状

②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性

③必由之路

三、民族区域自治▲(与上一问题的联系: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

精神,体现了坚持的原则。

▲)

(一)需要掌握的小知识点:

1.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制度。

2.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

民族乡(是/不是)民族自治地方;民族自治机关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和。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以为前提的。

●民族区域自治说到底是国家统一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系问题。

国家统一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祖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都必须服从中央统一集中的领导,必须保证国家政令在民族自治地方的贯彻执行。

但民族自治地方又不同于一般地方,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具有两种性质:

即它既是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它又是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它除了可以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外,还可以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自治权,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自主管理本地区的政治、经济、财政、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二)需要准确理解并记忆的知识:

1.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

2.为什么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

(1)适合我国国情。

①长期统一的传统和共同愿望为建立统一的新中国和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社会基础。

②民族分布特点适宜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民族间相互依存的政治认同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政治基础。

(2)优越性

【第二课时】提问讲解,串联知识

一、总体知识结构

 

二、典例解析

1.(2002年全国文综,34)“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每逢中秋佳节,海峡两岸都会庆祝这一传统节日,这体现了中华民族有()

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   C.共同经济生活 D.共同文化心理

[解析]解答此题要审清题意,题目借用古诗说明了海峡两岸共同庆祝中秋节,这是共同的风俗习惯,属于共同心理素质,因此,D应选;其它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D

2.(2001年全国,9)2001年1月28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提出要对民族自治地方实行必要的特殊政策,逐步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资金投入。

这表明()

 A.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质就是发展民族经济

 B.民族区域自治是发展民族经济的前提

 C.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D.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得到了进一步贯彻和落实

[解析]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在尊重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权利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统一,其实质是把国家的统一和尊重少数民族的自治权统一起来,A项是对民族区域自治的错误理解;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B错误;民族平等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原则,C项错误;只有D项正确,题干材料中“逐步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资金投入”表明了这一点。

[答案]D

3.(2001年北京安徽内蒙春季,5)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坚持()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文化权利

C.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D.国家统一和民族地区自治结合起来

[解析]该题主要通过对基本知识的识记解决。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A不对;坚持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文化权利只是民族平等原则中的一个方面,B也不能选;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应选C;D项坚持国家统一和民族地区自治结合起来,是我国民族政策的内容,也符合题干,不能选。

[答案]C

4.(2001年上海,21)“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句歌词说明了我国()

①各民族的独特文化都得到尊重

②当前已不存在民族问题

③各民族发展的不平衡已经清除

④各民族间是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的关系

A.①②B.③④C.④D.①④

[解析]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我国各民族都成为国家的主人,已经形成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故④正确,而且歌词中“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体现了这种关系,因此④应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不存在民族问题了,由于历史、地理和社会各方面的原因,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民族发展仍不平衡,影响了民族平等权利的充分行使,而且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的影响仍然存在,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对我国民族问题的解决。

因此该题BC错误;坚持民族平等,就要尊重民族差异,尊重各民族的独特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因此①正确,歌词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说明了个民族之间存在差异,①符合题意,应选。

[答案]D

5.(2001年上海,13)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共有428人,占代表总数的14.37%,比同期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高出约5个百分点。

这表明我国()

A.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特点B.少数民族与汉族平等地参与国家管理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不断发展D.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消除了不平衡

[解析]我国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我国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已经真正实现了民族平等,B项正确。

题干材料中少数民族代表在全国人大(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中的比重表明了各少数民族在政治权利方面实现了平等,与汉族平等地参与国家管理,因此B项符合题意,应选;但是权利的平等不等于事实上的平等,由于历史、地理和社会各方面的原因,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仍然存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不平衡,D项错误;世界上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A正确,C项本身正确,但是材料反映的是代表的比重问题,并未涉及个民族的特点、民族区域自治等内容,AC均不合题意。

[答案]B

6.(1999年全国,26)1959年以来,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

至1999年3月,西藏自治区人大已制定了150多个具有鲜明的民族区域自治特点的法规和单行条例,这一事实表明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②制定地方性自治法规是民族自治机关自治权的重要体现

③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平等的重要体现

④西藏人民享有充分的民族自治权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解析]这是材料型选择题,本题的所有选项本身都正确,因此作题的关键就在于审清题意。

题干材料中西藏自治区人大是地方民族自治机关,它制定了大量地方性自治法规,是民族自治机关在代表西藏人民行使自治权,因此②④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意在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③项“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平等的重要体现”意在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民族平等原则之间的关系,而题干所表明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和西藏自治机关制定自治法规,行使自治权,并没有体现①③两项的内容,故不选。

[答案]D

7.(1999年上海,20)江泽民同志指出: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

”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②各民族的大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

③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

④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每个公民的职责和义务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与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前途有密切关系。

各民族的大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国家的安定,也就不可能集中力量搞社会主义建设,各民族也就失去了依靠而难以发展。

因此,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①②两项本身正确,江泽民同志的讲话中通过团结与分裂两种状况的对比,明确体现了这两个方面的意思,故①②应选;通过揭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强调了要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因此④应选;③项本身错误,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答案]C

8.(1999年广东,26)中央决定广东省帮助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以来,广东给予了广西很大的帮助。

1998年广东不但在财政上援助广西扶贫资金9000万元,而且鼓励广东企业到广西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地区开展扶贫开发,共签订投资项目60个,总投资达17.55亿元。

上述材料表明()

①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采取积极的扶持政策

②民族之间团结互助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

③民族平等有助于民族团结

④发达地区对不发达地区的援助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繁荣的关键

A.①②③B.①②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该题中,④项说法在思想方法上是错误的,发达地区的援助只是外因,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繁荣的关键是依靠自己;“中央决定广东省帮助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采取积极的扶持政策,故①符合题意应选;“广东给予了广西很大的帮助”是汉族地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帮助,体现了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这些援助和投资项目必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②应选;③项说明的是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的关系,而题干说明的是国家和其他地区对少数民族的扶持,体现的是民族团结、互助与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关系,故③不合题意。

[答案]B

9.(1998年全国,11)自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区人大主任、区政府主席均由藏族公民担任。

50年代以来,中央政府向西藏投入400多亿元;1994年以来,中央和其他省市克服种种困难,援助西藏建设了62项工程。

这表明我国政府的政策和原则在西藏得到了真正贯彻落实。

()

A.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B.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

C.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政治平等

D.民族团结各民族经济平等

[解析]我国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由此可以排除AD两项;题干中中央政府向西藏投资,各地对西藏援助帮助西藏发展经济,是落实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的表现,因此,该题应选B。

[答案]B

10.(1998年上海,16)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

A.政党必须领导政权

B.某些地区经济比较落后

C.通过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D.维护国家的统一

[解析]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这种自治,以国家统一为前提,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祖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因此该题应选D。

其他选项均与题意无关。

[答案]D

11.(1998年上海,26)我们必须坚持民族团结的原则,而且一定能够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

因为我国()

①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

②各民族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

③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

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这是因果关系型选择题,在选择时要注意选项必须与题干成因果关系,而且因果关系不能颠倒。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各民族都是国家的主人,实现了真正的平等,各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民族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不再是阶级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我国能够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这是社会制度方面的原因,①②④都应选;从国家对待民族问题的原则来看,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反对民族的歧视和压迫,这是我国能够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的政策原因,因此③应选。

[答案]D

12.(2002年上海,2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请简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色及其优越性。

[解析]解答此题第一问必须准确理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区机关,行使自治权。

分析这一概念即可以看出及可以得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

解答第二问,可以直接回答教材内容,通过识记即可解决。

[答案]

(1)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以维护国家的统一为前提的。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

③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通过自治机关来行使自治权的。

(2)①保证了少数民族管理国家大事和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民主权利。

②有利于捍卫国家的统—与安全。

③有利于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

13.(2000年北京、安徽春季,34)

材料一:

在九届全国政协当中,各民族不分大小,都有自己的政协委员;

材料二:

1994年中央和其它省市无偿援助西藏建设62项工程;

材料三:

50年代以来,中央政府向西藏投入400多亿元,1997年与1991年相比,西藏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6.6%,适龄儿童入学率提高32.6%。

(1)上述材料体现出我国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哪些基本原则?

(2)材料一、二、三分别说明了这些基本原则哪些具体内容?

[解析]这是材料问答题,答题的关键主要在于对材料的认真分析。

材料1“各民族不分大小,都有自己的政协委员”说明了我国各民族在政治地位上的平等,体现了民族平等原则;材料2“中央和其它省市无偿援助西藏”说明了我国各民族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互帮互助,形成了团结合作关系,体现了民族团结原则;材料3“中央政府向西藏投入”以及西藏在经济文化方面的发展说明了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采取了积极扶持的政策,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体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审清题意以后就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答案。

[答案]

(1)上述材料体现出我国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原则,民族团结原则,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2)材料一说明我国各民族在政治地位上的平等关系;

材料二说明我国各民族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团结合作关系;

材料三说明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采取了积极扶持的政策,以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第二节我国的宗教政策

【第三课时】结合提纲,落实教材

一、宗教的本质和作用

需要掌握的小知识点:

1.宗教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2.宗教产生的自然根源和社会根源。

3.宗教的本质。

4.宗教是一种不容忽视的。

3.在当代世界上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宗教主要是、和,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4.历史地、辩证地认识宗教的社会作用。

●⑴辨别正误,加以注意:

①宗教作为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在所有社会中都主要起消极作用。

×

②科学和宗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思想体系。

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制度下,宗教往往有着不同的作用。

二、我国的宗教状况

需要掌握的小知识点:

1.我国的五大宗教

2.我国宗教的特点:

①长期性;②群众性(我国的宗教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正确对待宗教问题实质上是正确对待群众的问题);③民族性(我国各民族中,都有宗教流行,有的少数民族全民信教,宗教问题往往与民族关系交织在一起,如何处理宗教问题往往涉及到如何处理民族关系)④国际性。

3.我国的宗教状况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

●⑴辨别正误,加以注意:

①我国宗教状况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宗教存在和发展的根源已经基本消失。

×

②在我国,宗教问题上的矛盾都是人民内部矛盾。

×

③新中国建立以后,宗教的本质已经发生根本变化,宗教已经不再具有消极作用。

×

④在我国,宗教已经成为联系各自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

●⑵注意:

①我国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宗教存在的社会基础跟过去不同了。

因此,各种宗教正朝着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相协调的方向发展。

②社会主义时期,宗教虽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宗教仍然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虚幻、歪曲的反映,仍然是唯心的世界观,所以说,社会主义时期宗教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三、我国的宗教政策▲●(注意把握1、2、3、之间的联系)

需要准确理解记忆的知识:

(一)我国的宗教政策

1.全面理解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两方面的内容

(2)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注意阅读教材楷体字部分)

(3)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范围内进行。

(●注意阅读教材中的“资料卡”)

2.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1)含义

(2)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否矛盾?

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是指政府对有关宗教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实施进行行政管理和监督,使宗教活动纳入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范围。

只有把宗教活动纳入法制轨道,才能依法制止侵犯信教群众宗教信仰自由的行为,更好地维护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维护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才能依法惩处假借宗教名义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人民利益,全面地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与把宗教活动纳入法制轨道的目的是一致的,二者都是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3.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1)什么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⑴辨别正误,加以注意:

①宗教是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社会意识。

×

②我国贯彻宗教信仰自由就是支持和鼓励宗教的发展。

×

(2)宗教能否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为什么?

(政治基础、政策原因)

4.坚持宗教独立自主自办原则——防止国外势力利用宗教干预我国内部事务,是国家主权原则在宗教事务上的具体体现。

(注意阅读教材125页楷体字部分)

(二)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必要性

四、树立科学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

(一)需要掌握的小知识点:

1.对待封建迷信的两种做法

2.邪教的含义、特点和本质

(二)需要准确理解记忆的知识:

1.区分宗教与封建迷信

2.要反对封建迷信,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科教兴国的需要;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理解:

⑴宗教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是错误的思想观念,是与科学根本对立的思想体系,这一点决定了在任何社会宗教都存在消极作用。

在阶级社会中,宗教的消极作用是主要的。

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以后,宗教的消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被限制,但是,这决不意味着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没有了消极作用。

⑵作为社会主义社会,与之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应该是马列主义、无神论。

作为理想化的一种状态,如果能够消灭宗教,代之以在全社会每个人的头脑中确立马列主义的思想观念,将极大的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

⑶但是,由于宗教存在的根源,尤其是自然根源还没有消失,因此宗教的存在有其客观必然性,依靠行政力量不可能消灭宗教。

广大信教群众是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

如果想要依靠行政或其他强制力量消灭宗教,禁止宗教信仰,既违背了客观规律,消灭不了宗教,反而会伤害信教群众的感情,甚至将信教群众推向社会主义的对立面,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建设。

⑷正是出于对宗教规律的认识和对信教群众的尊重,以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以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但是这决不意味着我们鼓励宗教的发展:

一方面我国对宗教活动的场所、范围有一定的限制,另一方面我们加大无神论的宣传力度,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与有神论争夺思想领域的阵地。

【第四课时】提问讲解,串联知识

一、总体知识结构

 

二、典例解析

1.(2001年春招,4)下列选项中符合我国宗教政策的有()

A.外国传教士在我国宗教场所传教

B.与信教群众进行有神论或无神论的辩论

C.有按宗教信仰参加或不参加宗教仪式的自由

D.有在宗教场所或非宗教场所宣传唯物论或唯心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