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精华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9251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精华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精华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精华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精华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精华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精华版.docx

《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精华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精华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精华版.docx

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精华版

2013年特岗教师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命题预测试卷(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

感受器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是(A  )。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相互作用

D.实践活动影响

2.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已经成为教育改革追求的重要价值取向。

两手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与“教育机会均等"相类似的朴素主张,他的“有教无类”的观点体现了( A )。

A.教育起点机会均等

B.教育过程机会均等

C.教育条件机会均等

D.教育结果机会均等

3.义务教育实行( A )领导,(  )统筹规划实施,(  )为主管理的体制。

A.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C.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4.以下属于教育本体功能的是( A )。

A.人的培养功能

B.人口功能

C.政治功能

D.经济功能

5.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著有与张之洞同名著作(C  )。

A.《学记》

B.《为学》

C.《劝学篇》

D.《我的大学》

6.( A )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课程学习之后,在德智体诸方面期望实现的发展程度。

A.课程目标

B.课程标准

C.教学大纲

D.教育目的

7.决定教育永恒性的是教育的( D )。

A.目的

B.内容

C.方法

D.功能

8.主张从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的教育家是(A  )。

A.卢梭

B.柏拉图

C.诺笃尔普

D.涂尔干

9.通过课堂教学、报告、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觉悟的德育方法是(B  )。

A.自我教育法

B.说理教育法

C.情感陶冶法

D.实际锻炼法

10.每个学生在所属的班集体中都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角色与活动。

因此,班集体有利于训练学生的(C  )。

A.群体意识

B.社交能力

C.自我教育能力

D.合作能力

11.对中小学生身份的表述是:

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A  )。

A.未成年公民

B.社会公民

C.普通受教育者

D.青少年儿童

12.狭义的师德范畴不包括(D  )。

A.教师的幸福

B.教师的义务

C.教师的人格

D.教师的修养

13.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前运算阶段处于(B  )岁。

A.0—2

B.2—7

C.7—11?

D.11—15

14.考试时学生想起以前的知识作答,这种心理现象被称做(D  )。

A.再认

B.识别

C.感知

D.回忆

15.刺激物只有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人的感觉,这种强度范围叫做(A  )。

A.感觉阈限

B.感受性

C.统觉团

D.最近发展区

16.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课上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已经学过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是(A  )。

A.练习法

B.实习法

C.实习作业法

D.实验法

17.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是指(A  )。

A.独尊儒术、兴太学、重选举

B.独尊儒术、提倡佛学、兴太学

C.兴文教、重道德、重选举

D.独尊儒术、兴文教、重选举

18.拨电话时,对新查出的电话号码的记忆是(B  )。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无意记忆

19.小孩既不喜欢做家庭作业,同时又怕家长的责骂,这时他就面临(B.)。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矛盾

20.形成守恒概念,出现了零散的可逆运算的认知发展阶段是(C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1.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B  )。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22.“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A  )。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23.在测验的指标中,测验的(B  )更为重要。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24.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知与行的统一,就是( B )。

A.理论加实践

B.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C.读书加劳动

D.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

25.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来源的主渠道是( A )。

A.国家财政拨款

B.城乡教育费附加

C.社会集资、捐资

D.教育专项资金

26.各级各类学校法制教育要做到的“四落实”具体是指( A )。

A.计划、课时、教材、师资

B.人员、编制、经费、课时.

C.计划、要求、任务、课时

D.学校、教师、学生、教材

27.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D  )。

A.形象思维

B.聚合思维

C.直觉思维

D.发散思维

28.抑郁症的主要特征是持久的(D  )。

A.多疑

B.焦虑

C.心神不安

D.情绪低落

29.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是指(A)

A.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B.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C.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D.既能从事体力劳动又能从事脑力劳动

30.教育的本体功能之一是(D  )。

A.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B.促进生产发展,服务经济建设

C.对政治经济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D.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每题至少有2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在教育构成要素中,(ABCD  )。

A.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客体

B.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

C.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

D.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复合主体

2.和一般教育活动相比,学校教育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CD.)。

A.以提高效率为目的

B.有一定的规章制度

C.学校教育是由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来承担实施

D.学校教育的目的性、组织性、计划性最强

3.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下列哪些人物的思想属于内发论?

( ABD )

A.孟子

B.弗洛伊德

C.洛克

D.格塞尔

4.强迫症包括(AD  )。

A.强迫观念

B.强迫整洁

C.强迫思维

D.强迫行为

5.学习包括知识的哪几个过程?

(ABC  )

A.获得

B.转化

C.评价

D.实践

6.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这里的“发展”是指(ABCD  )。

A.全面发展

B.个性发展

C.能力发展

D.可持续发展

7.教师的合理知识结构应包括(ABC  )。

A.精深的专业知识

B.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C.多方面的教育理论知识

D.科学的方法论知识

8.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学习法包括(ACD  )。

A.自主学习

B.创新学习

C.合作学习

D.探究学习

9.残疾人享有的受教育权包括(AB  )。

A.接受教育的权利

B.接受适当教育的权利

C.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

D.接受免费教育的权利

10.性格结构是由人的各种心理特征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的完整的组织系统。

其主要心理特征有(ABCD  )。

A.性格的态度特征

B.性格的情绪特征

C.性格的意志特征

D.性格的理智特征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0.5分,共10分)

1.直接兴趣与引起___无意_______注意有密切关系;间接兴趣与引起___有意_______注意有密切关系。

2.原型内化的教学要求之一是活动在言语水平上先__展开________,以后再_压缩(或简缩)__。

3.我国社会主义学校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是:

__民主平等________;__尊师爱生________;___心理相容_______;__教学相长________。

4.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_规章制度_________、共同的___生活准则_______以及一定的__活动节律________。

5.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___知_______是基础。

6.认知活动中最重要的能力是__观察力________。

7.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这样的德育教育方法是__说服教育法________。

8.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__规律________的科学。

近代最早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___《大教学论》_______。

9.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__生产劳动__。

欧洲奴隶社会曾出现过的两种教育体系是斯巴达教育和__雅典________教育。

10.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__壬寅_学制,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__癸卯__学制。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简述教师的观察力特征。

1.[参考答案]教师的观察力应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客观性。

教师在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观察时,应尽量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全面、实事求是地看待学生的行为;

(2)敏锐性。

要求教师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洞察学生的思维,从转瞬即逝的变化判断学生的情绪,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精细性。

要求教师能够洞察秋毫、见微知著,能从笼统的事物特征中区分细微特征,及时了解学生的变化。

2.简述我国新《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的意义。

2.[参考答案]这条规定标志着我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时代已经来临。

“免费”成为新《义务教育法》最大的一个亮点。

推行免费义务教育是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举措,目的是保证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能上得起学,不会因贫困辍学,使义务教育更加名副其实。

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3.[参考答案]

(1)教师要注意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为此要做到明确本堂课教学的目的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正确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

(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学环境的布置应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防止分散注意;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有吸引力,防止单调死板。

(3)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论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参考答案]

(1)智力通常被看做人的综合认识方面的能力,即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是个体在认识活动中表观出来的那些稳定的心理特征。

(2)关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问题,在近代教育史上,形式教育论者和实质教育论者曾有过长期争论。

形式教育论者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知识的传授则是无关紧要的;学校的课程设置应当偏重古代语(拉丁文、希腊文)、数学、逻辑学等,认为这些学科对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最有价值。

实质教育论者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对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认识能力则无须特别训练;学校的课程设置应当偏重自然学科、现代语言等,认为这些知识对学生参与实际生活最有用处。

这两派理论割裂了思维内容和思维形式的辩证统一性质,因而其主张都是片面的。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因为知识是学生进行认识活动的工具,他们只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去认识世界,接受尚未掌握的知识,解决面临的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

但是,知识不等于智力。

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他们智力的高低。

知识转化为智力是有条件的。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明确的发展智力的目标,并有计划地去加以实现;传授给学生的必须是系统的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必须引导学生在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自觉、积极、主动地进行认识活动,真正理解知识并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

知识是发展智力的条件和基础,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和结果。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统一的,教师必须同时完成两个方面的任务。

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

2.[参考答案]学生性格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况及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教师,培养学生良好性格尤为重要。

(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各科教师要结合社会新形势及学科特点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中。

而班主任则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用身边的事例、榜样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

(2)在实践中培养与锻炼学生的性格。

性格的养成离不开实践活动的参与,学校应多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利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放性、参与性、实践性,为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

(3)家长与教师应该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家庭是学生生活时间最早、也是最长的环境,家长的素质、人格、言谈、举止等,长时间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子女的性格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作为对学生进行正规教育的主导者教师来说,其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大的。

学生一向以教师为榜样,教师应做好表率,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品德,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

(4)建立优良班集体,形成良好班风与校风,促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基本单位,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养人才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集体。

和谐的学习环境对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没有一个和谐的班级气氛,学生对班集体的生活有压抑感,其性格就不能得到充分、全面、和谐的发展。

因此,班主任要竭力倡导一种平等、和谐、互助、合作的气氛。

首先,要求学生不要怕教师,要敢于对教师的工作发表意见,敢于同教师就不同的看法进行交流,谁对听谁的。

其次,倡导学生之间可以认真负责地评价班级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学校、班集体的“小主人”。

第三,教师不训斥、讽刺、挖苦学生。

无论哪个学生犯了错误,都要坚持耐心说服诱导晦原则,平心静气地指出他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以理服人。

第四,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倡导同学之间互助友爱,培养学生在友爱、和睦的气氛中形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好品质。

(5)注意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性格培养。

教育对象千差万别,它决定了教育也只能在不同的起点上进行。

对于一些个性表现比较明显的学生,教师必须把他们同其他学生区别对待,耐心地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形成自己的个人魅力,注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

 

联系实际谈谈学习动机有何功能。

3.[参考答案]

(1)激活功能

当学生对于某些知识或技能产生迫切的学习需要时,就会引发学习内驱力,唤起内部的激动状态,产生焦急、渴求等心理体验,并最终激起一定的学习行为。

(2)定向功能

学习动机以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为出发点,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初始状态时就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并推动学生为达到这一目标而努力学习。

有的学生可能面临多种学习目标或诱因,这就需要在其中作出选择。

(3)强化功能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认真还是马虎,是勤奋还是懒惰,是持之以恒还是半途而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动机的水平。

美国心理学家阿特金森在全面探讨了有关动机研究的文献后,发现了一个较为普遍的规律,这就是完成某项具体学习任务所需要的时间与对该项任务的动机水平成正相关。

(4)调节功能

学习动机调节学习行为的强度、时间和方向。

如果行为活动未达到既定目标,动机还将驱使学生转换行为活动方向以达到既定目标。

六、案例分析题(10分)

刘西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的爷爷奶奶比较迷信,给刘西的后脑勺上留着个小辫子,之前的老师也说过让刘西剪头发,但刘西的家长就是不同意。

新学期开始了,刘西的班上换了个新的数学老师——马老师。

刘西第一天到学校上课,刚走进教室,马老师便对他说:

“你的发型太奇怪了,把头发先去剪剪,剪好了再来上课,顺便让你爸爸妈妈来学校一趟。

”刘西回家后,将这件事告知家人,第二天他的奶奶来到学校,马老师要求刘某剪掉头发,不然不准许他上课。

奶奶带他去将头发剃成光头,第三天又来学校,没想到马老师却说哪有学生光着头来上课的,依然不允许其上课。

刘西的家长只好找学校领导,学校领导说不准许其上课。

家长说:

“可否戴帽子上课?

”学校领导说:

“不行,等头发长长了再来上课。

”家长为让刘某学习,找到教育局领导反映情况,教育局要求准许刘某上课,并且在校期间要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学校收到教育局通知后,仍以刘某光头损坏学校形象为由不允许刘某上课。

运用相关的教育法规及你所掌握的教育学原理回答:

学校这样做是否合理,为什么?

[参考答案]学校这样做不合理。

原因如下:

(1)从法律的角度说,我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享受九年义务教育是学生的权利,任何人无权剥夺。

因此,对品行有缺点的学生,教师应当耐心地教育、帮助,不得歧视。

学校对未成年学生包括那些犯了错误的学生,只有“教育权”,而无抛弃、勒令离校、限制上课等“处罚权”;

(2)从情理的角度说,如果学校都以开除、限制学生上课等简单的方式处罚学生的话,那么,教育就既无艺术,也无科学可言了。

虽说教育术是万能的,但学校未经尝试其他教育方法便急于处罚学生,显然不合情理。

(3)学校随意处罚学生,甚至将违反纪律的学生驱逐出校园,推向社会,是对社会、学生的一种不负责任。

学校作为专门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起教育责任。

何况,对于学生的错误,学校领导和教师也有一定的责任。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感觉适应是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感受器而使其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如从暗处走到明处,受到阳光刺激,起初几秒钟什么也看不清,但很快就改变了。

2.A[解析]“有教无类”的意思是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因此该观点体现了教育起点机会均等。

3.A[解析]略

4.A[解析]教育的本体功能是教育对人的作用,是教育本质的体现,在教育功能系统中处于基础地位。

5.C[解析]福泽谕吉与张之洞均著有《劝学篇》,不过前者推动了日本教育的现代化进程,而后者极力强调“中体西用”。

6.A[解析]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教育目的是更上位的范畴。

7.D[解析]教育的永恒性源于教育的两大职能:

一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力,作为生产斗争的工具;二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

8.A[解析]这是个体本位论的观点,卢梭是个体本位论的代表之一。

9.B[解析]说理教育法是一种坚持正面理论教育和正面思想引导的德育方法,说理的形式可以是具体形象、有启发性的讲解和报告,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认真读书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等。

10.C[解析]班集体是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所以答案为C。

11.A[解析丁略

12.D[解析]狭义的师德范畴包括:

教师的幸福、教师的公正、教师的仁慈、教师的义务、教师的良心及教师的人格。

13.B[解析]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按照认知结构的特征把整个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依次出现的阶段。

四个阶段依次为:

(1)感知运动阶段(0一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4)形式运算阶段(12一成人)。

每一阶段形成与前一阶段不同的认知能力,标志着儿童获得了适应新环境的新方式。

14.D[解析]再认或识别是感知过、思考过和体验过的事物再度呈现时仍能认知的心理过程;回忆则是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也能够在头脑中浮现。

15.A[解析]刺激在一定范围内可引起感觉,低于或超过一定的强度均不会引起感觉,这个范围就是感觉阈限。

感官对刺激的感受能力叫做感受性。

16.A[解析]略

17.A[解析]董仲舒在对汉武帝的《举贤良对策》中,提出了独尊儒术、兴太学、重选举三大文教策略。

18.B[解析]刺激物停止作用后,其信息在头脑中保持l分钟以内的记忆叫短时记忆。

19.B[解析]从两所恶者或两躲避中必须择其一的困扰心理状态,称为双避冲突。

要么不做作业而受到责骂,要么忍受做作业的痛苦而避免家长的责骂,这两者对他都是一种威胁,他必须选择其一。

20.C[解析]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已形成了守恒概念,思维也具有了可逆性。

21.B[解析]赫尔巴特所建立的管理儿童的制度曾经被广泛地推行,这种制度要求儿童绝对服从成人的权威,被称为传统式的教育理论的代表。

22.A[解析]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中建立基准(通常以该群体的平均水平作为基准),然后把该群体中的各个对象逐一与基准进行比较,以判断该群体中每一成员的相对优势。

23.B[解析]效度是科学的测量工具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

在社会测量中,对作为测量工具的问卷或量表的效度要求较高。

因此在测验的指标申,测验的效度更为重要。

24.B[解析]略

25.A[解析]国家财政拨款在义务教育投资体系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是完成义务教育投资的坚实基础。

26.A[解析]“四落实”具体是指计划、课时、教材、师资。

27.D[解析]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发散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对同一个问题只有从多个不同角度探索,才可能发现新奇独特的内容。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28.D[解析]抑郁症指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并伴有其他不适的神经症。

29.A[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是指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30.D[解析]教育的本体功能是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

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教育的社会功能;促进生产发展、服务经济建设是教育的经济功能。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解析]略

2.CD[解析]略

3.ABD[解析]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我心。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则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这些都是内发论的思想。

洛克提出的“白板说”,属于外铄论的思想。

4.AD[解析]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5.ABC[解析]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知识的三个过程,即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评价。

6.ABCD[解析]学生的课堂,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这里的发展是指:

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学生的能力发展。

7.ABC[解析]教师的合理知识结构应包括广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精深的系统专业知识;深化的教育理论知识。

8.ACD[解析]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9.AB[解析]残疾人享有的受教育权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二是有接受适当教育的.权利。

10.ABCD[解析]性格是一个复杂而完整的系统,它包含着各个侧面,具有各种不同的性格特征。

这些性格特征在不同的个体身上,组成了独具结构的模式。

一般人对性格结构的分析,着眼于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四个方面。

三、填空题

1.无意有意

2.展开压缩(或简缩)

3.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心理相容教学相长

4.规章制度生活准则活动节律

5.知

6.观察力

7.说服教育法

8.规律《大教学论》

9.生产劳动雅典

10.壬寅癸卯

四、简答题

1.[参考答案]教师的观察力应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客观性。

教师在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观察时,应尽量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全面、实事求是地看待学生的行为;

(2)敏锐性。

要求教师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洞察学生的思维,从转瞬即逝的变化判断学生的情绪,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精细性。

要求教师能够洞察秋毫、见微知著,能从笼统的事物特征中区分细微特征,及时了解学生的变化。

2.[参考答案]这条规定标志着我国实行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