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储存水分及配套储藏技术操作规程试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9197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粮食安全储存水分及配套储藏技术操作规程试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粮食安全储存水分及配套储藏技术操作规程试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粮食安全储存水分及配套储藏技术操作规程试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粮食安全储存水分及配套储藏技术操作规程试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粮食安全储存水分及配套储藏技术操作规程试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粮食安全储存水分及配套储藏技术操作规程试行.docx

《粮食安全储存水分及配套储藏技术操作规程试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粮食安全储存水分及配套储藏技术操作规程试行.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粮食安全储存水分及配套储藏技术操作规程试行.docx

粮食安全储存水分及配套储藏技术操作规程试行

关于印发《粮食安全储存水分及

配套储藏技术操作规程(试行)》的通知

中储粮[2005]31号

各分公司、北方公司:

   为了充分发挥现代粮食仓储设施设备和科学储粮技术效用,合理烘晒整理入库粮食,减少储存期间水分损失,改善储粮品质,根据有关承储库实仓试验情况,总公司组织有关粮食仓储管理和技术专家,研究制定了《粮食安全储存水分及配套储藏技术操作规程(试行)》(以下简称《规程》),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并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规程》所定粮食安全储存水分,是指在采取必要管理技术措施条件下,保证粮食安全度夏储存的水分值。

储存该水分粮食度夏,应采取相配套的储藏技术操作规程。

对于粮食入仓水分,各分公司可根据辖区储粮条件合理规定,

并报总公司备案。

   二、部分地区粮食安全储存水分调高后,中央储备粮收购质价及计量核算等相关政策不变。

   三、对于实际入仓水分高于国标规定的,粮食数量以折合为国家标准水分后的数量为准。

中央储备统计、保管等相关帐目,均以折合标准数量记录,储备粮专卡同时记录折合标准数量和实际入仓数量;对于实际入仓水分不高于国标规定的,以实际入仓数量为准,不再折算。

高于国标规定水分粮食折算时,按以下水分标准折合:

小麦12.5%,玉米14.0%,籼稻13.5%,粳稻14.5%,东北、华北地区大豆13.O%,其他地区大豆14.0%。

   四、各分公司要指导辖区有关承储库点切实做好粮食安全储存管理工作。

同时,参照《规程》要求,继续开展偏高水分粮食实仓储存试验,进一步总结验证辖区内粮食安全储存水分标准,完善操作规程,为今后总公司制定企业标准提供依据。

粮食实仓储存试验相关情况报总公司备案。

附件:

粮食安全储存水分及配套储藏技术操作规程(试行)

                                                                            二OO五年一月二十四日

附件:

粮食安全储存水分及配套储藏技术操作规程

(试行)

   1 范围

   1.1 本规程规定了各地区主要粮食品种安全储存水分、储藏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和作业管理。

   1.2本规程适用于各地对不高于安全储存水分粮食的储藏管理。

   1.3储存本规程所定水分粮食时,承储库应具备规程规定的仓储设施设备和质检仪器设备条件,对不具备条件的库点,不能储存该水分粮食。

 2引用规范、规程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GBl350—1999稻谷

   GBl351—1999小麦

   GBl353—1999玉米

   GBl352—86大豆

   LS/T1201—2002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规程

   LS/T1202—2002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

   LS/T1204—2002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技术规程

   LS/T1205—2002粮食烘干机操作规程

   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87)商储(粮)字第7号]《粮油储藏技术规范(试行)》原国家粮食储备局(国粮仓储[1999]288号)《高大平房仓储粮技术规程(试行)》原国家粮食储备局(国粮仓储[1999]289号)《浅圆仓储粮技术规程(试行)》

   国家粮食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粮发[2000]143号)《粮油储存判定规则(试行)》,(国粮发[2004]43号)《稻谷和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国家粮食局(国粮发[2003]158号)《中央储备粮油质量抽查扦样检验管理办法(试行)》

 3粮食安全储存水分

 3.1定义

 粮食安全储存水分,是指在利用完好仓储设施储粮并采取科学保粮措施条件下,保证粮食安全度夏储存的水分值。

各分公司可根据辖区储粮条件及入库季节,合理规定入仓粮食水分上限。

   3.2主要粮食品种安全度夏储存水分规定各地主要粮食品种安全储存水分值

 

   分品种安全水分(%)

地 区

 

 

小麦

 

早籼稻

 

晚籼稻和粳稻

 

玉 米

 

大 豆

北 京

 13.5

 14.5

   15

 14.5

 14

天 津

 13.5

 14.5

   15

 14.5

 14

河 北

 13.5

 14.5

   15

 14.5

 14

山 西

 13.5

 14.5

   15

 14.5

 14

内蒙古

 13.5

 14.5

   15

 14.5

 14

辽 宁

 13.5

   15

   15.5

 14.5

 14

吉林

 13.5

   15

   15.5

 14.5

 14

黑龙江

 13.5

   15

   15.5

 14.5

 14

江 苏

 13

   14

   14.5

   14

 14

上海

 13

   14

   14.5

   14

 14

 

 

 浙 江

 13

   14

   14.5

   14

   14

 安 徽

 13

   14

   14.5

   14

   14

 江 西

 13

   14

   14.5

   14

   14

 福建

 13

   14

   14.5

   14

   14

 山 东

  13

   14

   14.5

   14

   14

 河 南

 13

   14

   14.5

   14

   14

 湖 北

 13

   14

   14.5

   14

   14

 湖 南

 13

   14

   14.5

   14

   14

 广 东

  13

   13.5

   13.5

   13.5

   13

 广 西

 13

   13.5

   13.5

   13.5

   13

 海 南

 13

   13.5

   13.5

   13.5

   13

 四 川

 13

   14

   14

   14

   14

 重庆

 13

   14

   14

   14

   14

 石 南

 13

   14

   14

   14

   14

 贵 州

 13

   14

   14

   14

   14

 西 藏

 13

   14

   14

   14

   14

 陕 西

 13.5

   14

   14.5

   14.5

   14

 宁 夏

 13.5

   14.5

   14.5

   15

   14

 甘 肃

 13.5

   14.5

   14.5

   15

   14

 青 海

 13.5

   14.5

   14.5

   15

   14

 新 疆

 13.5

   14.5

   14.5

   14

   14

 

 4入仓粮食质量要求

 4.1基本要求

 除水分指标以外,其它质量指标应符合国家粮食质量标准规定,特别要保证杂质含量不得超标。

   4.2粮食等级

   符合国家标准中等及以上质量等级要求,或国家指定特殊质量等级要求。

   4.3水分指标

   入仓粮食水分符合分公司有关规定。

度夏储存粮食水分要均匀,平均水分不超过3.2款规定的安全储存水分值,最高点水分值不超过均值0.5个百分点。

 4.4储存品质

   粮食储存品质应符合“宜存”的有关规定。

   4.5卫生指标及其它

   对不符合卫生指标或发热及严重生虫的粮食,不得入仓储存。

   5准备工作

   5.1仓房及配套设施设备的准备和检查

   5.1.1储粮仓房应具有良好的防潮、密闭和通风性能。

   5.1.2参照《高大平房仓储粮技术规程(试行)》和《浅圆仓储粮技术规程(试行)》有关规定,对仓房、通风系统、粮情检测系统、气密性、环流熏蒸系统及卫生状况进行检查。

   5.1_3仓房及配套设施设备在装粮前应彻底打扫,清除残留粮粒、灰杂,如发现仓房有虫卵或已感染害虫,要进行杀虫处理。

   

   5.2动力负荷检查

   仓房周围的动力负荷要满足通风机械全部启动时最大动力负荷的要求,并要满足应用谷物冷却机时最大动力负荷。

   5.3入仓前粮食清理要求

   5.3.1粮食入仓水分要符合有关规定,或偏高水分粮食入仓后,要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水分至标准要求。

   5.3.2入仓粮食应达到干、饱、净和基本无虫。

入仓前尽可能作全面、彻底地清理,杂质含量降至第4.1款要求,提高储粮稳定性。

   

   6粮食入仓操作要求

   6.1入仓时间

   粮食应选择在低温季节或低温时间入仓,尽量使入仓粮食处于低温状态。

 6.2入仓温度

 入仓时要尽量减小粮食和环境温差,当温差较大时,要及时采取措施均衡温度,消除积热,防止结露。

   6.3粮食防护

   参照《浅圆仓储粮技术规程(试行)》中第6.3款执行。

   6.4其它操作要求

   6.4.1不同品种、不同等级、不同水分、不同年限、有虫及无虫粮应分仓储存。

   6.4.2粮食入仓时,要尽量减轻粮食自动分级和杂质聚集现象,并要注意保护通风和粮情检测设施设备不受损。

   6.4.3平房仓入粮结束后,应及时平整粮面,埋入测温电缆。

   6.4.4新入仓粮食不能立即铺设粮面板或密封粮面,待粮情稳定后,再行实施。

   6.4.5粮食入仓后要及时、彻底清理输送设备、清理设备等处的残留粮食,并进行清消,以防害虫感染。

   7储藏管理与操作

   7.1基本原则

   一般采用科学储粮技术,重点采用适时通风储藏、密闭储藏、低温(准低温)储藏等不同措施,抑制微生物、害虫和粮食本身的生命活动,以实现安全储藏。

 7.2适时通风储藏

 粮食入仓后,应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分阶段适时通风,及时均衡粮温,消除积热,防止出现粮食发热、结露、发芽等现象,确保安全储存。

   7.2.1通风目的、方式及时机

   7.2.1.1粮食入仓后,应利用有利的气候条件,及时进行均温均水间歇通风。

高温入仓的粮食,还应利用外界低温环境,于夜间和早晨进行排热换气通风,必要时也可采用机械通风机进行均温散热通风。

   7.2.1.2在低温季节,应充分利用排风扇进行经常性排热换气通风,适时排除仓顶积热,降低仓温、粮温差异。

   7.2.1.3在高温季节,要密切注意粮情变化,若出现粮堆内积热、局部高温等异常情况或存在类似隐患时,应及早进行局部通风降温处理;若粮温出现明显回升时,应采取更为有效的降温措施,必要时进行全仓的谷物冷却机冷却通风降温。

   7.2.1.4秋季到来后,应尽可能抓紧有利时机,及早进行一次以散除过夏后粮堆积热为主要目的散热通风。

根据具体粮情,利用冬季自然低温,进行分阶段通风降温,北方地区粮温争取降至0℃左右,南方地区降至10℃以下或尽量低。

 7.2.2通风操作与管理

 在采用各类通风机进行机械通风时,应严格按照《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或《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技术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7.2.3 注意事项

   为避免通风导致粮食水分减量过多,宜采用以保水通风方式为主的通风,具体参照((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中第7.3款要求,正确选择通风时机进行有效通风,避免因有害通风造成通风过程中水分减量和通风后产生粮堆内局部结露、仓顶和仓墙结霜的现象。

   7.3密闭储藏

   在完成通风降温、防治害虫之后,应因地制宜采取粮面压盖、粮堆密封、仓房密闭等有效的方,隔断粮堆内外湿热转移,防止粮食吸湿或解吸,力争粮堆长期处于低温或准低温状态,延缓最高粮温出现的时间及降低夏季粮温。

   7.3.1密闭方式及时机

   在粮食水分均匀、粮堆温度梯度小、粮堆处于低温和稳定状态的情况下,于春末气温回升以前(翌年2月底前),进行粮堆密封或仓房密闭。

若仓房隔热保温性能较差,一般还需辅助开展保温材料压盖粮面等粮堆隔热保冷措施。

   7.3.2注意事项

   在采取密闭储藏时,应注意对粮温、仓温、仓湿进行跟踪检测,若出现粮温回升较快、仓湿显著增加、粮堆出现高温点等异常情况,应及时解除密闭、查明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解决隐患后方可重新密闭。

特别是采取粮面压盖、粮堆密封措施时,应经常检查膜下及粮面有无结露、霉变现象以及粮堆内是否存在局部发热等异常情况,若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揭膜进行相应处理。

   7.4低温(准低温)储藏

   安全储存水分粮食储存,宜采用低温储藏粮食储藏期间的粮堆平均温度不超过15℃,最高温度不超过20℃),在高温季节,也可采取准低温储藏(粮食储藏期间的粮堆平均温度不超过20℃,最高温度不超过25℃),或尽量将粮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都具有冬季长且寒冷的气候特点,只要通过循序渐进地应用降低粮温技术、保持粮温技术和均衡粮温技术等多种先进低温储粮技术措施,充分发挥各项技术的应用优势和协调作用,不断地调节粮堆温度,就能够有效地控制粮堆“内热源”的发生,创造和保持良好的低温储粮环境,确保粮食安全储存。

   7.4.1相关的低温储粮技术措施

   7.4.1.1降低粮温技术

   指在低温条件下,采取自然通风、机械通风方式用自然冷源或人工冷源来冷却粮堆的技术。

主要包括:

   a)低温季节自然通风降温技术和机械通风降温技术;

   b)高温季节利用谷物冷却机冷却通风降温技术。

   7.4.1.2均衡粮温技术

   指借助粮堆内微气流循环、湿热扩散、外界强制通风等方式,促使粮堆内或粮堆与外界之间温度达到相对平衡的技术。

主要包括:

   a)在粮食入仓后,进行以平衡粮食温度和水分为主要目的的均温散热通风;

   b)在入夏之后,借助粮堆内存在的“冷心”利用气流干扰和扩散实现均衡粮堆温度的缓释低温技术;

   c)在秋末冬初后,进行以排除粮堆积热和均衡粮温为主要目的的散热通风;

   d)在粮食储藏期间,利用相对较低的外界环境条件,借助自然通风和排风扇通风等方式排除仓房空间积热,同时降低粮堆表层温度、减少粮堆表面和内部温度差的排热换气通风。

   7.4.1.3保持粮温技术

   指通过对仓房的围护结构进行隔热改造和粮堆进行隔热压盖,确保粮堆不受外界较高环境温度的影响,避免粮堆温度较快回升的技术。

主要包括:

   a)采用夹心墙、增加隔热板或墙体表面喷涂隔热材料、反光材料等形式,降低墙体对太阳辐射热的吸收和传导。

   b)采用吊顶式隔热结构、屋顶内外面直贴或喷涂隔热材料、屋顶外表面喷涂反光材料等方式,降低太阳辐射对仓温和粮温的影响。

   C)对仓房的各个门窗、孔洞增加隔热保温层,防止外界热量进入仓内。

   d)对粮面实施隔热压盖。

如采用塑料薄膜或尼龙复合膜进行“单膜”、“双膜”粮面覆盖和密封,利用薄膜阻断粮堆内气流与仓内空间气流的对流交换,杜绝了仓温向粮堆内的对流传导;在粮面压盖各种隔热材料,以减轻仓温对粮温的影响;采用“单膜”密封粮面和隔热材料压盖的联合方式,同时隔断粮堆和仓房空间的对流和传导。

 7.4.2注意事项

 7.4.2.1在不同地区,应根据当地气候特点、仓房性能和粮情状况,采用经济合理的冷源,以利用冬季自然低温实施机械通风降温为主,结合仓房的隔热密闭和粮堆的密封压盖,采用轴流风机(排风扇)进行适时散热通风,及时排除仓内空间和粮堆内积热,必要时才采用谷物冷却机等机械制冷设备进行辅助降温通风。

   7.4.2.2在确保低温储藏效果的前提下,研究确定最佳的低温储粮经济运行模式,灵活综合运用自然通风、机械制冷通风等技术适时通风,充分发挥各项储粮技术措施的应用优势,实现低温储藏期间各阶段“降温冷却、防热控温、通风排热、散热降温”的各项目标,有效的控制粮堆“内热源”的发生,确保低温(准低温)储藏的效果,提高管理效益。

  

 7.5粮情检测及分析

 7.5.I温、湿度检测及分析

 7.5.1.i 温、湿度检测的内容包括粮温(含粮堆逐点粮温,各层和全仓平均粮温)、仓温、气、仓湿和大气湿度等。

   7.5.1.2利用粮情测控系统进行定时巡检和连续跟踪观测,在气温较高的季节,每i~2天巡检一次;在气温较低的季节,每5~7天巡检一次。

并经常人工进仓设点抽检粮温。

   7.5.1.3储藏期间如遇风雨天气,应随时检查粮仓有无渗漏现象,风雨后要及时检查粮情。

   7.5.1.4对温、湿度检测结果做好记录,并对能够反映粮食储藏安全状况的有关数值进行统计分析,判断粮情变化是否符合正常的储粮变化规律,为是否采取相关措施(如通风、散湿、局部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这些数值主要包括:

典型粮温值(平均粮温,最高粮温)、层平均粮温极差值(主要指表层平均粮温与底层平均粮温的差值)、粮温梯度值(粮堆内相邻的测温点层平均温度之间差值与距离的比值)、粮温不均匀度(粮堆各测温点数据的差异程度)、粮温变化速率(相等时间间隔内,平均粮温、最高粮温和最低粮温的变化速度);仓湿(仓内空间相对湿度)、仓湿变化速率(相等时间间隔内仓湿的变化速度)。

 7.5.2水分检测及分析

 7.5.2.1 为准确掌握整仓粮食水分及其均匀度情况,以及在储藏过程中水分变化情况,在入仓后和储藏期间应定时(每季度)对整仓粮食进行分区分层、逐层逐点扦样检测水分。

水分扦样检测方法参照《中央储备粮油质量抽查扦样检验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执行。

   7.5.2.2 在季节转换时,尤其是在冬春及夏秋季节转换时,应随时扦样检查粮堆表层的水分变化。

发现有结露征兆时,应及时采用翻动粮面、通风等方法妥善处理。

   7.5.2.3对水分测试结果做好记录,并将每次测试结果按层、分区进行统计分析。

在整个储藏期间对能够反映粮食稳定和水分变化的有关数值进行统计分析,并判断粮情变化是否符合正常的储粮变化规律,发现水分有陡升现象时,应查明原因并及时采取通风降水和防霉处理。

这些数值主要包括:

典型水分值(平均水分,最高水分)、水分梯度值(粮堆内相邻的水分测定点层平均水分之间差值与距离的比值)、水分不均匀度(粮堆各水分测定点数据的差异程度)、水分变化速率(相等时间间隔,平均水分、最高水分和最低水分的变化速度)。

   7.5.3储存品质检测及分析

   7.5.3.1 参照《中央储备粮油质量抽查扦样检验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规定设点扦样检测,同时对粮食品质易变化的粮面、仓壁及底层附近的粮食随机各扦取一份混合样品进行粮食安全储藏情况检查。

   7.5.3.2粮食入仓时要进行粮食品质全面检测分析,储存期间要按规定进行粮食品质定期检测,如有特殊情况,及时检测分析。

   7.5.3.3对检测为“不宜存”的粮食,应重点监测,并视具体情况适时安排轮换,防止陈化。

   7.5.4害虫检查及分析

   7.5.4.1 害虫检查的方法、检查期限参照《粮油储藏技术规范(试行)》中第5.4款、第5.5款执行。

   7.5.4.2 虫粮的分析和划定等级参照《粮油储藏技术规范(试行)》中第2.2款执行。

   7.5.5防发热检查及分析

   7.5.5.1 除通过粮情检测系统连续、定期检测的粮温外,必要时对粮堆表层、中间层和底层,杂质或不完善粒聚集区等敏感区域,以及温差过大或水分差异较大等有安全隐患的粮堆部位,应增加手工检测点,缩短检测周期,不定时进行人工入仓检测,观察是否有发热迹象。

   7.5.5.2 通过对典型粮温值、粮温变化速率等能够反映粮食发热的有关数值进行统计分析,判断是否有发热迹象存在,并及时查明原因。

 

   7.5.6防结露检查及分析

   7.5.6.1 在春夏气温上升和秋冬气温下降季节,粮温仓温相差较大时,在粮堆表层及靠仓壁的部位较易引起“结露”,应经常入仓检查(每周至少进仓一次)。

   7.5.6.2根据粮情检测系统对温湿度检测的结果,发现异常应立即进仓检查。

   7.5.6.3进仓检查可采用粮食水分测定仪及简易巡测仪对易“结露”及异常部位随时检测粮食水分及粮堆温度,分析粮堆结露的可能性。

   7.5.7防霉检查及分析

   在粮食储存期间特别是在度夏储藏期间),应通过扦样化验水分来及时掌握粮食的水分变化,同时利用粮情检测系统,特别应注意检查粮温、仓温和仓湿的变化,必要时应取样检测霉菌菌落数,科学判断有无发霉的可能性。

 7.6应急处理措施

 7.6.1害虫防治

 经检测判定虫粮等级达到“一般虫粮”以上时,应及时进行综合防治。

   7.6.1.1 杀虫药剂种类选择、用药剂量、密闭时间确定等具体方法可参照《粮油储藏技术规范(试行)》中第7.3款的规定执行。

也可用采用新型技术防治害虫。

   7.6.1.2对于低温储藏状态的粮食,若局部发生害虫时,可采用防护剂或熏蒸剂进行局部处理的方式进行害虫防治和处理;若大面积发生害虫时,则采取整仓PH3和c02混合气体环流熏蒸的措施,具体方法可参照《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规程》中有关规定执行。

仓房的气密性达不到要求时,可采用塑料薄膜密封粮面,进行膜下环流熏蒸。

   7.6.1.3 若发现对目前广泛使用的防护剂或熏蒸剂已产生较大抗性的害虫,应采取轮用或换用其他有效的熏蒸剂或防护剂进行彻底的综合防治。

 7.6.2发热粮的处理

 当粮堆出现明显的局部高温和发热迹象时,应尽快查明发热原因,并采取正确、有效措施,及时降低粮温。

   7.6.2.1 对因水分过高原因的发热,应采取通风降水操作;

   7.6.2.2 对害虫造成的发热,应先采取杀虫处理,再通过机械通风降低粮温;

   7.6.2.3 对因后熟期中粮食温度不均匀、由“出汗”

弓『起的发热,可用机械通风的方法,降低和平衡粮食温度,

消除“出汗”现象;

   7.6.2.4对因返潮、渗水、局部混入高水分粮弓l起发热,可用单管风机组进行局部通风降低水分;

   7.6.2.5 对因结露引起粮面水分增大而发热,可用翻动粮面或机械通风的方法处理;

   7.6.2.6 当局部发热区域较大、发热点较多或出现整仓发热时,可采用全仓机械通风甚至应用谷物冷却机来平衡和降低粮温。

   7.6.3结露处理

   经入仓检查发现有明显的结露现象时,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消除、缓解结露现象。

   7.6.3.1若粮堆表面出现轻微结露现象,可采取翻动粮面、开启轴流风机排湿等措施;

   7.6.3.2 结露现象严重时,应采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