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套高中地理必修1 章节过关检测 同步练习 全册期末考试题库.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9178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4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套高中地理必修1 章节过关检测 同步练习 全册期末考试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4套高中地理必修1 章节过关检测 同步练习 全册期末考试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4套高中地理必修1 章节过关检测 同步练习 全册期末考试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4套高中地理必修1 章节过关检测 同步练习 全册期末考试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4套高中地理必修1 章节过关检测 同步练习 全册期末考试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套高中地理必修1 章节过关检测 同步练习 全册期末考试题库.docx

《4套高中地理必修1 章节过关检测 同步练习 全册期末考试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套高中地理必修1 章节过关检测 同步练习 全册期末考试题库.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套高中地理必修1 章节过关检测 同步练习 全册期末考试题库.docx

4套高中地理必修1章节过关检测同步练习全册期末考试题库

(4套)高中地理必修1章节过关检测同步练习(全册)期末考试题库

章末过关检测

(一)宇宙中的地球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嫦娥三号”携带的“玉兔号”探月车完成了多项月球探测,但并未发现有生命存在的迹象。

据此完成1~2题。

1.在“嫦娥三号”探月过程中,尚未发现生物。

地球上之所以存在生命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

A.地球上有大量的气体  B.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C.地球上有昼夜交替现象D.地球上四季分明

2.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括“嫦娥三号”的是(  )

A.银河系B.河外星系

C.太阳系D.总星系

解析:

1.B 2.B 日地距离适中才保证了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才有利于生命的存在。

“嫦娥三号”不属于河外星系。

如图为天文学家公认的恒星周围“生命宜居带”(“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的一个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示意图。

横坐标表示行星距离恒星的远近,纵坐标表示恒星的大小。

据此回答3~4题。

3.在“生命宜居带”中,之所以可能出现生命,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液态水的存在B.宇宙辐射的强度

C.行星的体积D.适宜呼吸的大气

4.根据下表资料判断,火星与地球相比(  )

火星

地球

直径

4220英里

7926英里

自转轴的倾斜角度

25°

23°26′

公转周期

687个地球日

365.25日

自转周期

24时37分

23时56分4秒

大气组成

主要是二氧化碳及部分水蒸气

氮、氧、氩及其他

大气密度

0.07

1

A.自转和公转的速度均比地球快

B.表面昼夜温差比地球小

C.出现极昼、极夜的纬度范围比地球大

D.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

3.A 4.C 第3题,从图中可看出“生命宜居带”最大的特点是与太阳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中,水以液态形式存在。

第4题,火星公转周期比地球长近一倍,公转轨道比地球略大,故公转速度慢;火星直径比地球小,但自转周期略长,因此自转速度慢;火星大气密度小,大气层薄,昼夜温差比地球大;火星自转轴的倾斜角度大,因此太阳直射纬度范围广,出现极昼、极夜的纬度范围比地球大。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月平均气温及月平均总辐射曲线图。

据此完成5~6题。

5.该城市可能是(  )

A.重庆B.广州

C.天津D.哈尔滨

6.夏季,影响该城市总辐射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正午太阳高度B.云量多少

C.空气质量D.昼夜长短

解析:

5.C 6.B 第5题,从图中可以得出1月最低气温在0℃以下,故可排除重庆和广州,这两个城市是亚热带季风气候,1月均温在0℃以上。

5月太阳辐射最强,7月气温最高,再加上1月的气温不在-10℃以下,故只能是天津。

第6题,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海拔和天气状况,夏季天津正处于雨季,故影响总辐射量的因素主要是云量的多少,所以B选项正确。

据中科院天文台太阳活动预报中心2013年10月28日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

2013年10月21日至10月27日,国家天文台在日面上观测到13个活动区,发生过2次X级图甲所示太阳活动,其中最大的一次为X2.1级;图乙为该太阳活动出现时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所产生的影响。

据此完成7~8题。

7.有关图甲显示的太阳活动及图乙显示的影响的组合,正确的是(  )

A.黑子—光球层—极光B.耀斑—日冕层—极光

C.耀斑—色球层—磁暴D.黑子—色球层—磁暴

8.这次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

①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

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GPS定位系统将受到干扰

④我国北方会出现极昼现象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③④

解析:

7.C 8.B 第7题,根据材料可知,图甲显示的太阳活动为耀斑,发生在太阳的色球层上;图乙显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使地球左右两侧线条发生不同弯曲,且从极点到赤道均发生变化,故可判断该影响是高能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干扰了地球磁场产生的“磁暴”现象;C项正确。

第8题,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在地球的极地地区产生极光现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GPS定位系统将受到干扰;我国北部最高纬度约为54°N,不会出现极昼现象。

B项正确。

读地球各圈层划分示意图,回答9~10题。

9.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的特征

B.地球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圈层结构

C.地幔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最中间的一层

D.地壳既属于地球外部圈层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

10.下列关于图中地球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圈层是由岩石构成的,故称为岩石圈

B.B所在的圈层使地球表面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和自然景观类型

C.A圈层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

D.E圈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解析:

9.D 10.C 第9题,地壳属于内部圈层,而不是外部圈层,D项错误。

第10题,C圈层应是地壳,属于地球内部圈层,A项错误。

B为水圈,自然带和自然景观类型是陆地景观,B项错误。

A圈层为大气圈,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C项正确。

E圈层是内核,岩浆来自地幔上部的软流层,D项错误。

11.如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依次是(  )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解析:

选C 图中①向③供水,同时又能向②进行渗透,说明是水圈;③需要供水、且能提供氧气,则是生物圈;④能降水,说明是大气圈;②接受降水和渗透,则只能是岩石圈。

故选C项。

二、综合题(共56分)

12.火星是地球的近邻之一,也是人们准备太空移民的理想场所。

根据地球和火星的有关资料,回答问题。

(26分)

2014年9月24日,印度的“曼加里安”号火星轨道探测器成功传回首张火星图像。

近30年来人类已发射了20多个探测器对火星进行科学探测。

这些探测器拍摄了数以千计的照片,采集了大量火星土壤样品进行检验,获得了一系列有关火星的数据。

与太阳的

平均距离

(108km)

赤道半径

(km)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质量(地球

为1)

体积(地球

为1)

赤道面与

公转轨道

面的夹角

地球

1.496

6378

1年

23时56

分4秒

1

1

23°26′

火星

2.279

3395

1.9年

24时

37分

0.11

0.15

23°59′

(1)火星在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按由近及远的顺序是第________颗行星。

(2分)

(2)在表格中火星与地球的数据比较接近的是______、________;火星表面的温度比地球的________(填“高”或“低”)。

(9分)

(3)根据你对火星的了解,结合上表数据分析火星上没有生命的原因。

(15分)

解析:

火星轨道与地球相邻,在结构特征和运动特征方面与地球有许多接近之处,成为目前人类重点研究对象,分析火星上没有生命生存的原因时,应从生命生存所需具备的条件入手。

答案:

(1)4

(2)自转周期 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 低

(3)火星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它离太阳的距离远于地球,因此温度条件比地球要差;此外,火星的质量和体积比地球小,可能吸引住的大气也比地球少,大气密度小于地球;火星上也没有水。

我们认为温度、大气和水是生命存在的必备条件,而这三个方面,火星都不具备,故火星上没有生命生存。

13.[加试题]我国某城市(36.5°N)的一个集欧美建筑精华的住宅小区,设施齐全,环境优美,豪华典雅,完工后当地居民争相购买,然而一年后底层住户以采光条件差将开发商告上法庭。

图1为该小区分布平面图,图2为该小区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绘制的某日旗杆杆影轨迹示意图。

(O为立杆处,虚线为杆影,曲线为杆影端点轨迹,tan30°≈0.577)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0分)

(1)图2中F、G、H、I四个杆影中最接近日出时段的是__________,该日前后小区住户客厅内的正午阳光照射面积较________。

(8分)

(2)该小区底层住户因采光条件差将开发商告上法庭。

请你用所学知识为住户们拿出有力的证据。

(12分)

(3)为保证住宅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在楼高相同的情况下,你认为该城市住宅楼群的楼房间距与上海相比有何差异?

对你的结论作出合理解释。

(10分)

解析:

(1)题,根据该地位于北半球和杆影端点轨迹可以判断此时为夏半年,太阳东北升西北落。

因杆影方位与日出方位相反,判断出最接近日出时段的应该是F;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大,所以南面客厅内的正午阳光照射面积较小。

(2)题,计算步骤如下:

冬至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H正午=90°-纬度差=90°-(36.5°+23.5°)=30°,楼间距=20÷tan30°≈34.66m。

第(3)题,该城市纬度比上海高,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比上海小,前楼的影长大于上海,所以楼房间距宽于上海。

答案:

(1)F 小

(2)小区位于36.5°N,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为30°;正午时,楼的影长达34.66m,远大于楼间距20m。

(3)楼房间距应比上海宽。

该城市纬度比上海高,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比上海小。

章末过关检测

(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读江苏三大名石图及相关材料,据此回答1~2题。

雨花石

昆石

太湖石

出自江苏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雨花台砾石层

产于江苏昆山,由地下深处的二氧化硅热熔液,侵入到断层破碎带内,冷却后形成网络状白色石英

因盛产于太湖地区而古今闻名,主要成分是石灰岩

1.关于“江苏三大名石”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都是外力作用的产物  

B.都是内力作用的产物

C.形态都和流水作用有关

D.雨花石的形成与流水作用有关

2.从地壳物质循环角度来看,下列转化可能实现的是(  )

A.太湖石→昆石B.雨花石→砾岩

C.雨花石→昆石D.砾岩→昆石

解析:

1.D 2.B 第1题,雨花石具有很好的磨圆度,说明经过了长途搬运,它的形成与流水作用有关;昆石是内力作用的产物;石灰岩是沉积岩,是外力作用形成的。

第2题,雨花石存在于砾石层,因此,从地壳物质循环角度来看,雨花石→砾岩的转化可能实现。

下图是美国宇航局网站公布的一张火星北极新月形沙丘的照片。

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地区盛行的火星风风向为(  )

A.甲吹向丙B.乙吹向丁

C.丙吹向甲D.丁吹向乙

4.下列地区易形成图示地貌的是(  )

A.沙质海滩B.塔里木盆地

C.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

解析:

3.C 4.B 第3题,新月形沙丘是由风力堆积形成的,背风坡较陡,迎风坡较缓,所以C项正确。

第4题,塔里木盆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是世界流动沙漠面积最大的地区。

5.读某地质剖面图,其中③表示石灰岩,图中岩石按照由老到新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B.⑤①②③④

C.③①②④⑤D.③⑤①②④

解析:

选C 图中岩石的形成顺序是先沉积,后侵入,再变质。

下图是某区域地质地貌剖面图。

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高速公路隧道穿过(  )

A.向斜谷B.背斜谷

C.向斜山D.背斜山

7.图中甲地多见石芽、溶洞等地形,推断该地岩层应为(  )

A.页岩B.板岩

C.石灰岩D.花岗岩

解析:

6.D 7.C 第6题,从图中高速公路隧道穿越地区的岩层弯曲状况可以看出,岩层向上隆起,为背斜成山,所以选D项。

第7题,石芽、溶洞等地形形成于喀斯特地貌区,岩石多为石灰岩。

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

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

读图回答8~9题。

8.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9.当地该日(  )

A.日落时间为17时B.与海口相比白昼较长

C.正午地物影子年内最长D.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

解析:

8.A 9.B 第8题,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进行选择。

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显然选项C错误。

如图中曲线关系所示,越接近地面,日较差越大,越往高处,日较差越小,选项D错误。

对流层大气气温的变化规律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而图中12时、15时的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递减,显然此两个时间段内不会发生逆温现象,选项B错误。

第9题,由题干可知,当日该地是5时日出,该地的昼长为14小时,说明此时北半球是夏季,北半球纬度位置越高,昼越长,因此此时当地的昼长与20°N左右的海口市相对要长一些,选项B正确。

读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用水量增加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D.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

11.城市建设将会导致(  )

A.城市地下水位上升

B.城市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城市蒸发量增加

D.城市洪水增加,内涝频率增多

解析:

10.C 11.D 城市建设后,地表径流由10%增加至43%,地下径流由50%减少至32%,说明地面结构的改变使下渗减少,由此可知,城市建设使得城市容易积水成涝。

二、综合题(共56分)

12.读某地天气系统图,完成下列问题。

(26分)

(1)写出气压场名称:

G________,D________。

(4分)

(2)该天气系统在________(南或北)半球,A点风向为________,B点风向为________。

(6分)

(3)C点风速较B点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

(4)为什么锋面常存在于低气压系统中?

(8分)

解析: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G和D处等压线都闭合,但G处越往中心处气压值越高,D处越往中心处气压值越低,因而G处为高气压中心,D处为低气压中心;G为高气压区,D处为低气压区。

(2)题,从气流状况看应为气旋,从图中的锋面可以看出,气流为逆时针方向,故该图为北半球;A处位于北半球反气旋的东部,风向为西北风,B处位于北半球气旋南部,风向为西南风。

第(3)题,风速大小主要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由于C处等压线比B处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因而C地风速较B地大。

第(4)题,由于低气压区是气流辐合区,冷暖气流在此相遇会形成锋面,而高气压区是气流辐散区,不会有锋面产生,因而锋面常存在于低气压系统中。

答案:

(1)高气压 低气压

(2)北 西北风 西南风

(3)大 C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4)因为低气压是气流辐合区,冷暖气流可以在此相遇形成锋面;而高气压是气流辐散区,不会产生锋面。

13.[加试题]南非位于非洲大陆的最南端,因其重要的海运交通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而闻名。

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30分)

(1)海雾由海面低层大气中水汽凝结所致,通常呈乳白色,产生时常使海面能见度降到1km以下,给海上交通和作业带来很大的麻烦,因此有人将其称为“无声的杀手”。

图中Q区域(阴影部分)是世界海雾的多发区之一,试分析该海区多雾的原因。

(12分)

(2)南非不仅有“黄金宝石之国”的美誉,而且其渔业资源也比较丰富。

试分析图中M附近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以及M海域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

(18分)

解析:

(1)题,从海雾的形成条件入手联系该区域的寒流进行分析即可。

(2)题,从沿岸的上升流考虑其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从渔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角度思考该海域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

答案:

(1)本格拉寒流经过该海域,对海域有降温作用,气流经过冷海面时,受寒流影响温度降低,水汽凝结而形成海雾。

(2)沿岸有上升补偿流,大量营养盐类上泛,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给鱼类带来了丰富的饵料,因此渔业资源丰富。

石油运输过程中可能导致石油污染(海洋污染)、过度捕捞可能造成海洋生态破坏等。

章末过关检测(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陕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

据此完成1~2题。

1.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  )

A.古生代、三叶虫     B.中生代、恐龙

C.新生代第三纪、哺乳类D.新生代第四纪、鱼类

2.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  )

A.湿热的草原地区B.温暖广阔的浅海

C.湿热的森林地区D.干旱的陆地环境

解析:

1.B 2.C 第1题,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繁盛时期是在中生代,恐龙是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

第2题,湿热的森林环境应是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

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

下图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  )

A.从南向北逐渐升高B.从西向东逐渐升高

C.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D.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

4.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000m左右。

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抬升,降水丰富B.纬度低,气温比较高

C.距海远,降水比较少D.山坡陡,冰雪下移快

解析:

3.C 4.A 第3题,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我国雪线的分布趋势大致是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

第4题,从题干信息可知,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两大方面:

气温和降水。

一般来说,气温越高,雪线也相对越高;降水越多,雪线相对较低。

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海拔高,气温低;同时,它是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积雪量远远大于消融量,因此雪线较低。

读图,完成5~6题。

5.自然带①出现在南回归线附近的沿海地区,这种分布属于(  )

A.纬度地带分异现象

B.干湿度地带分异现象

C.垂直分异现象

D.地方性分异现象

6.自然带②南北延伸较长,主要是受到沿岸(  )

A.向南流动的寒流影响B.向北流动的暖流影响

C.向南流动的暖流影响D.向北流动的寒流影响

解析:

5.D 6.D 第5题,热带雨林带主要分布在南北纬0°~10°之间,自然带①为热带雨林带却分布在10°S~南回归线之间,主要是由于东南信风及地形(西北部为巴西高原,地势抬升多地形雨),加之巴西暖流的影响而形成,区别于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带,故选D。

第6题,自然带②为热带荒漠带,其南北延伸较长主要由于秘鲁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导致的,故选D。

7.下图中①②③三地都位于回归线附近,有关①②③三地自然带和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是热带荒漠带,②③地都是热带雨林带

B.①②地是热带荒漠带,③地是热带雨林带

C.②③地都是热带季风气候

D.①地是热带沙漠气候,③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解析:

选D 图中①地位于北非的热带沙漠气候区,对应的自然带是热带荒漠带;②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南侧,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多,形成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热带季雨林带;③地位于中国东南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读北非五国绿色工程示意图,回答8~9题。

8.影响图中“绿色工程”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B.水分

C.地形D.洋流

9.该项工程建设所遵循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解析:

8.B 9.A 第8题,此绿色长廊大体上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和地中海气候区的交界地带,因而水分是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

第9题,此绿色长廊基本上沿纬线方向延伸,南北有一定的宽度,因而符合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读图,回答10~11题。

10.最适合上图的图名为(  )

A.区域整体性示意图

B.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示意图

C.区域差异性示意图

D.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示意图

11.图示地区葡萄特别甜的原因是(  )

①生长期日照时间长 ②气温日较差大 ③土壤肥沃

④水源充足

A.①③B.①②

C.②④D.③④

解析:

10.A 11.B 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地区的核心气候特征为干旱,气候干旱主要和深居内陆有关;而气候干旱导致降水稀少、传统民居多土质平顶;降水少,则地表水资源贫乏,所以通过坎儿井引水;气候干旱条件下,风力作用明显,多风蚀地貌;晴天多,光照强,昼夜温差大,适宜葡萄种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该图体现了区域整体性。

第11题,日照时间长,植物的光合作用强烈;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糖分积累,所以该地区的葡萄特别甜。

二、综合题(共56分)

12.读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6分)

(1)图中表示同一种陆地自然带的两个字母是________,其中位于大陆东岸的是________气候,位于大陆西岸的是________气候。

(6分)

(2)图中有两个字母表示的陆地自然带气候类型不同,但其成因相同,它们是________,它们都是由于____________形成的。

(6分)

(3)从D→C→B→A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它的形成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

(6分)

(4)从D→E→F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它的形成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在________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8分)

解析:

解题时应根据每一区域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联系其气压带和风带以及气候类型来分析各自然带的名称及成因;通过读图分析各自然带在空间上的联系,归纳各种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

(1)C和H 温带季风 温带海洋性

(2)G和H 海陆热力差异

(3)纬度地带分异 热量

(4)干湿度地带分异 水分 中纬度

13.[加试题]阅读甲、乙两座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30分)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

(1)比较甲图和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并判断哪幅图的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10分)

(2)概述甲图中各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的高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10分)

(3)乙图中,山脉在海拔4000m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说明其原因。

(10分)

解析:

(1)题,从自然带的复杂程度、基带差异和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的差异三个角度分析。

乙图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对应热带气候区;甲图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气候区,故可以判断乙图山脉纬度较低。

(2)题,甲图山脉位于北半球,同一自然带南坡海拔较高,主要因素是南坡为阳坡。

第(3)题,乙图山脉在热带,故影响雪线的基本因素是降水,结合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可以判断南坡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

答案:

(1)差异:

①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更加丰富;②乙图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甲图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③相同类型的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