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O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9143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九九O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一九九O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一九九O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一九九O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一九九O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九九O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一九九O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九九O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九九O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一九九O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一九九O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6页为选择题,第Ⅱ卷11页为非选择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监考人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26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3分)(B卷第1题)

A.龟jūn裂:

呈现许多裂纹

拮据jū:

因缺钱而境况窘迫

冗rǒng长:

文章、讲话芜杂而累赘

执拗niù:

固执倔强

B.氛fèn围:

周围的气氛和情调

肖xiào像:

以一个人为主体的画像或照片

绮qǐ丽:

鲜艳美丽

绵亘gèn:

延续不断

C.感喟kuì:

有所感触而叹息

编篡zuǎn:

编辑

驰chí骋:

马飞快地跑

稽qǐ首:

古代的一种跪拜礼

D.玷diàn辱:

使蒙受耻辱

谛dì听:

仔细听

估gǔ量:

估计

清冽liè:

清凉

辨识下列十个成语,完成2──3题。

①舍生取义②白虹贯日

③作奸犯科④负荆请罪

⑤青出于蓝⑥厉兵秣马

⑦劳苦功高⑧图穷匕见

⑨诲人不倦⑩完璧归赵

2.从文言课文看,对上述成语出处判断有误的一组是(2分)

A.②⑥⑧出自《战国策》

B.④⑦⑩出自《史记》

C.①③分别出自《孟子》《三国志》

D.⑤⑨分别出自《荀子》《论语》

3.从结构方式看,上述成语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

A.②⑦⑩B.①④⑧C.②⑤⑨D.①③⑥

4."她是……教练"中的"教练"前有如下六个修饰成分,下列四项中排列妥贴的一项是(2分)

①优秀的

②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

③国家队里(的)

④篮球(教练)

⑤女(教练)

⑥一位(教练)

A.①②⑥③④⑤B.③⑥②①④⑤

C.①②③⑥⑤④D.②①③⑥④⑤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分)

这种倾向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

主要就表现在商品标记和文字上(甲)明明是中国厂商自已制造的内销商品,购买者也都是中国人,但他们却喜欢仿造国外厂家的商标,冒充洋货(乙)或者在商标上(丙)包装上(丁)说明书的图片(戊)文字中印上些外文,甚至连一个中国字也没有。

文中(甲)(乙)(丙)(丁)(戊)处应依次填入的是

A.冒号、句号、逗号、逗号、顿号

B.句号、逗号、顿号、顿号"和"字

C.逗号、分号、顿号、顿号、顿号

D.感叹号、句号、逗号、逗号"或"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7题。

被铁道部评为部级先进单位的××次特快列车乘务组,除主动、热情服务外,(甲),及时反映各类旅客的不同意见,(乙),开展多样化的服务活动。

6.(甲)处正确的选项是(2分)

A.还从每节车厢内推选出一至两位乘客代表

B.还由每节车厢民主推选一至两位乘客代表

C.还让每节车厢推选一至二人当乘客代表

D.还在每节车厢中推选出一至二名乘客作代表

7.(乙)处最恰当的选项是(1分)

A.随后遵照这些意见B.于是听取这些反映

C.接着考虑这些反映D.然后根据这些意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9题。

①按照巴甫洛夫学说的理论,睡眠是大脑皮层甚至某些低位部分的一种全面性的抑制。

②(甲)睡眠还较浅,大脑里的抑制过程还不全面彻底,剩下了某些兴奋点继续活动,梦境就要产生。

③梦是在睡眠时产生的,熟睡(乙)不会做梦,所以梦是睡眠还较浅时的产物。

④这种抑制过程如果很深很透,人的思维活动就停止了,外在一般强度的声、色刺激也不能感知,这就是熟睡,这时候不会做梦。

⑤现代生理科学的发展,使人们对于梦有了更多的了解。

⑥又由于大脑皮层大部分处于抑制状态,而这些孤立的兴奋点缺乏有逻辑的联系,这(丙)构成了梦境的荒诞性。

⑦引起这些兴奋点活动的因素,大多与从前感知过的刺激的痕迹作用有关,丁梦境是与日常生活有关联的,不是神秘的。

8.上述七句话正确的排列顺序是(3分)

A.③①④⑦⑥②⑤B.⑤③①④②⑦⑥

C.②①④③⑤⑥⑦D.①④②⑦⑥⑤③

9.文中甲乙丙丁处恰当的词语是(2分)

A.如果、却、就、因而

B.由于、才、却、所以

C.如果、就、又、那么

D.因为、可、才、可见

10.下列八句中红字的"之""其"全都用作第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2分)

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②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君将哀而生之乎?

"

③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④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⑤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⑥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⑦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⑧会其怒,不敢献。

A.③④⑥⑦B.②③⑥⑧C.③⑤⑦⑧D.①④⑤⑧

阅读下面文天祥的《念奴娇》,完成11──12题。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

蜀鸟吴花残照里,忽见荒城颓壁!

铜雀春情,金人秋泪,(甲)!

堂堂剑气,斗牛空以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

正为鸥盟留醉眼,(乙)。

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

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11.(甲)(乙)两处的文句依次是(1分)

A.此恨谁雪细看涛生云灭

B.此恨凭谁雪看涛生云灭

C.此恨谁雪看涛生云灭

D.此恨凭谁雪细看涛生云灭

12.词中的"睨柱吞嬴",指的是(1分)

A.唐睢在秦廷胁迫秦王就范的故事

B.贾谊奋笔著文批评秦皇嬴政的故事

C.蔺相如在秦廷怒斥秦王的故事

D.荆轲行刺嬴政掷匕于柱的故事

13.以下六首绝句分别描写了(a)春天、(b)夏天、(c)秋天、(d)冬天四季的景物,分类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②失群寒雁声可怜,夜半单飞在月边。

无奈人心复有忆,今暝将渠俱不眠。

③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④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⑤胡鹰掣旋北风回,草尽平原使马开。

臂上角弓如却月,当场意气射生来。

⑥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里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A.a④b③c②⑤d①⑥

B.a①b③④c②d⑤⑥

C.a⑥b③④c②d①⑤

D.a①④b③c⑤d②⑥

二(14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然后完成14──20题。

田单①将攻狄,往见鲁仲子。

仲子曰:

"将军攻狄,不能下也。

"田单曰:

"臣以五里之城,七里之郭,破亡余卒,破万乘之燕,复齐墟。

攻狄而不下,何也?

"上车弗谢而去,遂攻狄。

三月而不克之也。

田单乃惧,问鲁仲子曰:

"先生谓单不能下狄,请闻其说。

"鲁仲子曰:

"将军之在即墨,坐而织蒉②,立则丈插③,为士卒倡曰:

'可往矣!

宗庙亡矣,魂魄丧矣,归于何党矣!

'当此之时,将军有死之心,而士卒无生之气。

闻若言,莫不挥泣奋臂而欲战。

此所以破燕也。

当今将军东有夜邑④之奉,西有淄上⑤之娱,黄金横带,而驰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

"田单曰:

"单有心,先生志之矣。

"明日乃厉气循城,立于矢石之所,乃援鼓之,狄人乃下。

注:

①田单:

战国时齐人,以功封安平君。

②蒉(kuì):

草编的筐子。

③丈插:

即"杖锸",拄着铁锹。

④夜邑:

地名。

⑤淄上:

地名。

14."五里之城,七里之郭"指的地方是(1分)

A.夜邑B.即墨C.淄上D.淄、渑之间

下列各句中加黑字的正确词义是

15.上车弗谢而去(2分)

A.道歉B.告诉C.感谢D.告辞

16.先生志之矣(2分)

A.作标记B.记住C.记述D.通"识",知道

17.以下例句中的"所以",和"此所以破燕也"中的"所以"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君、相之所以为民计者,亦不过前此数法也。

③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⑤此世所以不传也。

⑥天地之所以养人者,原不过此数也。

⑦此吾所以为治平之民虑也。

⑧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人与非常也。

A.①⑥⑦

B.③④⑤⑦⑧

C.①②⑥

D.②③④⑤⑧

下列句子的正确意思是

18.请闻其说(2分)

A.请让我听听你的说法

B.请让我听你说一说

C.请你听我说一说

D.请你听听这种说法

19.明日乃厉气循城(2分)

A.第二天就激励士气,巡视城中。

B.第二天就激励士气,沿城墙巡视。

C.第二天就振作精神,巡视城中。

D.第二天就振作精神,沿城墙巡视。

20.鲁仲子在战前预言:

"将军攻狄,不能下也。

"从原文本意来看,他这样说的主要依据是(3分)

A.先前田单织蒉杖锸,贫困窘迫;而今黄金横带,四处游乐,已经丧失斗志。

B.过去田单城廓狭小,背水一战;如今东有夜邑,西有淄上,因而尾大不掉。

C.眼下情况已和破燕时不同。

现在情况是田单享有厚俸,溺于欢娱,只有士卒奋臂欲战,当时情况完全相反。

D.目前情况已和破燕时不同。

当时情况是田单有死之心,因而士卒无生之气,现在情况完全相反。

199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语文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11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三(9分)

21.阅读下列文句,完成后面的题目(2分)

①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②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③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上面的句子中运用了纪年、纪日、纪时的词语。

其中确指某一年份的有:

指某一日子的有:

指某一时辰的有: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2──23题。

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酒店里坐下;随后又一人闪入来。

看时,前面那个人是军官打扮,后面这个走卒模样,跟着也来坐下。

李小二入来问道:

"可要吃酒?

"只见那个人将出一两银子与李小二道"且收放柜上,取三四瓶好酒来。

客到时,果品酒馔只顾将来,不必要问。

"

22.文中的"一个人"(军官)是指,"又一人"(走卒)是指。

(1分)

23.作者没有直接说出这两个人是谁,而是通过的观察来进行叙述的,从写作技巧和表达效果两方面来看,这样写可以。

(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4──25题。

丈夫给她的零用,每次从不超过六法郎。

这一天,葛朗台掏出了做零用、买针线、付女儿衣着的六法郎月费,把钱袋扣上之后,总不忘了向他女人问一声:

"喂,妈妈,你想要一点儿什么吗?

"

"呕,那个,慢慢再说罢。

"葛朗台太太回答,她觉得做母亲的应该保持她的尊严。

这种伟大真是白费!

①葛朗台自以为对太太慷慨得很呢。

象拿侬、葛朗台太太、欧也妮小姐这等人物,倘使给哲学家碰到了,不是很有理由觉得上帝的本性是喜欢跟人开玩笑吗?

24.下面对句①内容的理解,哪几项是正确的?

(2分)

A."伟大"是对葛朗台太太而言的,表明了作者对她品德的赞叹。

B."伟大"指葛朗台的自我感觉,表明了作者对葛朗台为人的讽刺。

C.这句话是作者的评论,表明了作者对葛朗台太太的同情。

D.这句话是作者的评论,表明了作者对葛朗台为人的讽刺。

【】

25.下面是对句②含义的理解,哪几项是正确的?

(2分)

A.这些善良的女性摆脱受苦的境地需要哲理的点拨。

B.善良、懦弱的人往往遭受不公正的待遇。

C.善良谦和与邪恶专横偏偏不协调地扭合在一起。

D.三个善良懦弱的女人生活在一起十分富有戏剧性。

【】

四(17分)

几年前,某刊物就中学生学习文言文问题组织了一次座谈,下面是其中三个人的发言。

读后完成26──33题。

甲:

听说现在中学语文课本里的文言文还有增多的趋势,我的看法恰好相反。

文言文可以学一点,但不要太多,因为我们是反对写文言文的。

为什么要反对写文言文呢?

首先,现代人要说现代话;其次,是文言文不易写好,为什么要做这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我说可以教点文言文,但是目的不在于此。

(26)我也赞成教点古诗文,因为现在的文风不大好。

古人是很讲究文字(28)简洁、干净、利落的,这种文章很可以治治我们今天的文风。

古文里可学的东西是很多的,但不要去学古代的那些辞藻。

我们学文言文,学它的辞藻,这是错误的,会使文章不文不白。

学古文,要学它的文风,学它的文气,就是看人家写文章开始怎么写、中间怎么写、最后怎么收的。

韩愈不是说"气盛则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皆宜"吗?

他就提倡这个气,气盛文章就好。

学古人的文气,对改变文风大有好处。

乙:

我是主张学习文言文的。

现在课本中有四分之一左右是文言文,但师生不满足,教师还自行补充大量古代作品。

这里当然有应付高考的成分,不过文言文确实值得学习。

古文中有许多精华,文字简洁,形象生动,说理透彻,千锤百炼,经得住推敲。

但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目的要明确,不是要复古,不是为学文言文而学文言文,而是古为今用。

阅读当代文章,有时需要有文言的知识。

这些文章经常引用成语典故,也使用一些古代词语。

当然,文白夹杂的文风不好,但古代词语吸收得当,文章是能增色的。

我们不能成为民族虚无主义者,全部否定传统的语言文字(28)、文学。

文言文中的词汇和文字(28)表现力等还在不断丰富现代汉语。

从另一个角度讲,学点古代作品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也是必要的。

实践证明,中小学生可以欣赏古代诗词。

古诗确实有艺术魅力,吸引人,所以中小学生喜欢读,甚至超过了新诗。

自然,我们毕竟是生活在现代的人,总要以学好现代汉语为主,因此中学学习文言文要摆好主次位置。

总之,我主张学文言文与古诗词,现有的分量还可以适当增多,但目的要明确,比例要适当。

丙:

要问我的意见,我说,文言文可以念点儿,可是念多少还值得研究。

似乎应该先研究一下学习文言文的目的。

教学大纲提出培养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按现在课本里的文言文数量和一般的讲解方法,能否达到这个目的,还得打个问号。

如果说现在的几篇课文不解决问题,那么加大分量怎么样?

加到三分之一?

二分之一?

这就牵涉到会不会妨碍学生学好现代文的问题。

会不会搞得不好,弄成驼子摔跤,两头没着落?

有的同志说,学文言文对学生作文有帮助,不但是没有坏影响,不会"不文不白",倒大有好处;点缀一点文言词语,套用一些文言句法,很有滋味。

听口气,大有非此不可的味道,虽然没有说得这么明白。

当然,我不否认学习文言在一定程度上对白话文的写作有帮助,帮助表现在两个方面:

篇章和语言。

这也可以说是对现代作家的一种批评(29)。

为什么这些不能从现代作品中学到,还要到老祖宗那儿去讨救兵呢?

但是也要想一想,文言文有将近三千年的历史,留下来的作品都是经过时间筛选的,而把白话作为全面使用的工具才半个多世纪啊。

帮助是有的,但是否非此(27)不可呢?

文言文中有用的东西是否能从现代文里学到呢?

比如:

"豁然开朗"出于《桃花源记》,不读《桃花源记》是否也能学到呢?

我看文言里有用的东西多数都能从白话里学到,不一定非要读《桃花源记》才能学到"豁然开朗"。

有些人学文言对他写文章有好处,但也不能担保人人如此。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举过报纸上存在的滥用文言词语的例子,记者、作家尚且如此,中学生就不会犯这种毛病?

退一步说,学生在作文中没有文白杂糅的毛病,但是文言词语用得很多,又会形成一种什么风格?

是不是现代人气息少了点?

据说白话里加点文言成分就象菜里边加点盐,味道好,可是也要想到盐多了会咸得咽不下去。

文绉绉的语言有文绉绉语言的味道,可以说是"别有风味",但是毕竟不如人民嘴里来的语言那么新鲜、生动、泼辣,那么有泥土味,有时代气息。

分别指出甲(26)题、丙(27)题发言中两个"此"字所指代的内容。

26.但是目的不在于此。

(1分)

A.说现代人的语言B.多选些文言文

C.反对写文言文D.用文言文写作

【】

27.帮助是有的,但是否非此不可呢?

(1分)

A.从文言文里学习写作

B.把文言文的比重加大

C.在白话文里添加文言成分

D.从白话文里学习文言词语

【】

28.甲和乙的发言中多处使用了"文字"一词,其中三处加了横线,对它们的正确理解是(2分)

①古人是很讲究文字简洁、干净、利落的

②全部否定传统的语言文字,文学

③文言文中的词汇和文字表现力等还在不断丰富现代汉语

A.语言运用的风格

B.写作运用的语言

C.记录语言的符号

D.连缀成篇的文章

答:

句①中的"文字"指

句②中的"文字"指

句③中的"文字"指

29.丙说:

"这也可以说是对现代作家的一种批评。

"此话的原意是(2分)

A.现代记者、作家受到批评,是因为他们滥用文言词语,影响很坏。

B.学习写白话文而必须求助于文言文,这说明某些现代作品的不足。

C.在篇章和语言方面,现代作品没有经过时间的筛选,不如古代作品。

D.白话语言没有滋味,虽然没有明说,实质上是对他们的一种批评。

【】

30.丙的发言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请说明下列三个比喻所谈的分别是与学文言文有关的哪方面的问题以及发言者借此表明的主张。

(3分)

(关于问题的概括不得超过方格限定的字数)

①"驼子摔跤"这个比喻谈的是□□□□□□□□的问题,发言者的主张是。

②"到老祖宗那儿去讨救兵"这个比喻谈的是□□□□□□□□□的问题,发言者的主张是。

③"菜里边加点盐"这个比喻谈的是□□□□□□的问题,发言者的主张是。

31.甲说"学文言文,学它的辞藻,这是错误的",乙说对古代词语如果"吸收得当,文章是能增色的"。

联系上下文,对于他们的话,正确的理解是(2分)

A."藻"的意思是"华丽的文辞",甲只反对华而不实的文风,不反对学习文言词语,乙赞成学习文言词语,两人的主张是一致的。

B.甲的意思是不要在现代文里引进文言成分,乙的意思是现代文中应该吸收文言成分,两人的主张是不同的。

C.甲和乙都赞成学习文言词语,甲谈的是要防止消极影响,乙谈的是发挥文言文的积极作用,两人的发言是相互补充的。

D.甲谈的是不要学习文言文中多余的藻饰,乙谈的是吸收古代语言的精华,两人所谈的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

32.丙的发言中说:

"帮助表现在两个方面:

篇章和语言。

"甲的发言中说:

"学古文,要学它的文风。

"联系上下文,对于他们的话,正确的理解是(2分)

A.丙主张从文言文里学习词语,甲强调文风,不赞成从文言文里学习词语,两人的主张是不同的。

B.向文言文学习的内容包含篇章、语言和文风三个方面,甲只谈到其中一个方面,丙谈到的是另外两个方面。

C.丙发言中所说的"篇章和语言"与甲发言中所谈的"文风",在内容和要求方面基本上是一致的。

D.在"篇章"问题上,两个看法是一致的;在"语言风格"方面,两人的看法并不一致。

【】

33.下列说法中,符合甲、乙、丙三人发言内容的分别是(4分)

A.学点古诗文,继承优秀传统,丰富现代汉语。

B.中学语文课本应该以现代文为主体。

C.吸收古诗文中有用的词语,帮助学生写好白话文,纠正不良文风。

D.有针对性地学习文言文中谋篇布局的方法和良好的文风。

E.中学语文课本中文言文的数量应当减少。

F.学习古代作品中的精华,并受到艺术熏陶。

G.学习文言文的目的不在于指导写作而在于提高阅读能力。

答:

符合甲的是【】

符合乙的是【】

符合丙的是【】

五(5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34──36题。

一对孪生小姑娘走进玫瑰园,不多久,其中一个小姑娘(34a)跑来对母亲说:

"妈妈,这里是个坏地方!

"

"为什么呢,我的孩子?

"

"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

"

不一会儿,另一个小姑娘(34b)跑来对母亲说:

"妈妈,这里是个好地方!

"

"为什么呢,我的孩子?

"

"因为这里的每丛刺上面都有花。

"

听了两个孩子的话,望着那个被刺破指头的孩子,母亲陷入了沉思。

34.在文中a、b两处应分别有表现小姑娘此时表情或动作的描述性文字,请填入题后的方格内。

(4分)

要求:

①符合两个小姑娘此时的心态及上下文所提供的情境;

②语句通顺,上下连贯;

③不少于5个字,不超过15个字。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加以想象,为这对小姑娘作肖像描写。

(10分)

要求:

①符合人物的年龄和性格;

②显示出她们的同和异;

③不少于100字。

36.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请你就第一个小姑娘的说法,联系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展开议论。

不少于600字。

(40分)

题目

199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26分)

1.(3分)A2.(2分)A3.(2分)D4.(2分)B

5.(2分)B6.(2分)C7.(1分)D8.(3分)B

9.(2分)A10.(2分)C11.(1分)D12.(1分)C

13.(3分)C

二、(14分)

14.(1分)B15.(2分)D16.(2分)D17.(2分)B

18.(2分)A19.(2分)D20.(3分)D

三、(9分)

21.(2分)

年份有:

改元景炎(单答"景炎"不算对)、淳熙丙申(单答"淳熙"或"丙申"都不算对)

日子有:

至日、戊申、晦(答"戊申晦"也算对)

时辰有:

五鼓

评分标准:

答对一至二个不给分,答对三至四个给1分,答对五或六个给2分。

答错两个扣1分,扣完2分为止。

22.(1分)

"一个人"是:

陆虞侯(或:

陆谦)

"又一人"是:

富安

评分标准:

答对二人给1分,答对一人不给分;有错别字不给分。

23.(2分)

①李小二②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评分标准:

每点1分。

意思与答案相同即可,病句或有错别字不给分。

24.(2分)ACD

评分标准:

答对一项不给分,答对两项给1分,答对三项给2分。

答错一项全题不给分。

25.(2分)BC

评分标准:

答对一项给1分。

答错一项全题不给分。

四、(17分)

26.(1分)D

27.(1分)A

28.(2分)句①B(或:

D)句②C句③B

评分标准:

答对一个不给分,答对二个给1分,答对三个给2分。

29.(2分)B

30.(3分)

问题①:

文言和白话(的)比例(答"文言和白话的关系"也算对)

主张:

不同意加大文言文的分量

问题②:

学习写作(的)途径

主张:

文言文中有用的东西也可以从现代文中学到

问题③:

语言风格(单答"文白杂糅"不算对)

主张:

白话文中的文言成分不宜太多

评分标准:

每个比喻1分("问题""主张"全对才可给分)。

意思与答案相同即可。

"问题"超过规定字数不算对。

31.(2分)B

32.(2分)C

33.(4分)

甲:

BDE乙:

ABF丙:

BE

评分标准:

答对一项给1分,三项全对给4分。

五、(54分)

34.(4分)

语言通顺、上下连贯的,给1分;

写出心态差异的,给1分;

显示出有个孩子手指被刺破的,得1分;

语言生动形象或构思有创造性的,给1分。

字数不符合要求或从整体看没有描写表情动作的不给分。

35.(10分)

要求:

①年龄、性格符合原文提供的依据;

②显示出同和异;

③以肖像描写为主(允许插入一些与肖像描写有关的行为、语言、心理等描写);

④有条理。

※穿戴应注意到玫瑰开花的季节,但可适当放宽尺度。

评分标准:

分三等,每等内视语言水平上下浮动。

三等:

0──3分

不符合①、②、③项中任何一项的要求或文理不通。

二等:

4──6分

基本符合上述四项要求。

一等:

7──9分

较好地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