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524中国饮食文化太美第三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9091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90524中国饮食文化太美第三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090524中国饮食文化太美第三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090524中国饮食文化太美第三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090524中国饮食文化太美第三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090524中国饮食文化太美第三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90524中国饮食文化太美第三讲.docx

《090524中国饮食文化太美第三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0524中国饮食文化太美第三讲.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90524中国饮食文化太美第三讲.docx

090524中国饮食文化太美第三讲

中国饮食文化太美第三讲

播出时间:

《中国之声》2009.05.2423:

00—24:

00

主讲:

红叶主持:

梁冬

整理人员:

猪光宝器、蓝色天空、慧从卢溪

梁冬:

是的,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

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晚上的国学堂。

在较早的几个星期里面呢,我们一直和红叶老师啊,去从《论语》里面发现中国人这个活得如何优雅,吃得如何舒服的这样一个过程。

聊着聊着就发现呢,我们现代人真的是活得太过粗糙了。

今天,我们依然请到了红叶老师。

红老师,你好!

红叶:

嗨,梁冬好!

大家好!

梁冬:

诶,是的,我们今天聊的话题呢,刚才和红老师商量一下呢,他其实在讲到“滑”这个问题。

他说啊,这个,其实呢,在吃东西里面呐,中国人呢,吃的和西方人有一个很大的不一样呢,就是我们对于滑的东西的这种依恋。

但是呢,我不是很明白,到底什么东西叫滑?

光滑的“滑”,对不对?

红叶:

光滑的“滑”,对,三点水的“滑”。

梁冬:

对。

红叶:

滑,主要指的是口感,就是口感的光滑、细腻。

其实呢,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指的是我们现在的饮食里面呢,要多吃一些富含胶原的食物。

梁冬:

为什么吃胶原蛋白的食物,这个这么重要呢?

红叶:

这个呢,要从古代的这个养老寿星学说说起。

梁冬:

啊,就是叫养老这样的话题。

红叶:

养老,就是尊老的学说。

梁冬:

嗯,嗯,嗯。

诶,在中国古代,好像对于老的这个……就是长辈的这种尊重,好像是各个民族里面比较少有的那种过分啊?

红叶:

对。

梁冬:

强调,“过分地”强调,我是说……

红叶:

对。

梁冬:

但是要加个引号。

我觉得我个人是觉得很好的。

诶,那继续往下说,这个,为什么滑跟这个养老是有那么密切的关系呢?

红叶:

因为古人呢吃的主食啊,他经过烹调的手段呢,不像我们现在。

我们现在比如说,吃的米粥啊,什么的。

古人呢,是直接把谷物啊,经过简单的烤炙和煮制。

这样的话,这个食物是比较粗糙的。

梁冬:

啊,古代的人不是像我们这样做的吗?

红叶:

对呀。

梁冬:

我一直以为,就中国啊,这个衣服有变化,建筑有变化,唯独吃这个东西呢,没什么变化。

红叶:

哪里,哪里!

我们现在这种饮食的习惯呀,是在宋以后形成的。

梁冬:

哦,是吗?

红叶:

对。

梁冬:

那宋以前怎么吃呢?

红叶:

主要是通过烤,通过炒。

有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啊,比如说,《后汉书》记载啊,说这个王者呢,在赠给这个七十岁的老人一个王杖的时候,主要是为了防止这些老年人的摔倒。

《后汉书》是这么记载的,说,“王杖,长九尺,端以鸠为饰。

”就说,这个王杖呢,有九尺长,末端呢,是有一个斑鸠的纹饰。

为什么以斑鸠作为纹饰呢?

说,“鸠者,乃不噎之鸟也。

”斑鸠呢,不会看到它有这个噎食的现象,不会有这个,食物啊,不容易顺着食道下去的表现。

梁冬:

啊,比较卡壳。

红叶:

对,对,对。

寄望给老人呢,让他们饮食比较顺畅。

梁冬:

就是一句话:

老头儿,你吃东西的时候,别塞着了。

红叶:

对。

你看,从古代很多造字上面就可以看到,“粗糙”啊,是跟这个米和面、谷物有很大的关系。

梁冬:

对,对,对。

红叶:

你看那个粗字儿,米字旁吧?

梁冬:

诶,对。

红叶:

粗糙的糙字儿……

梁冬:

也是米字旁。

红叶:

米字旁,对吧?

就很强的关系。

呃,另外说到养老啊,其实呢,跟健康也有很深刻的联系。

你知道五福是什么吗?

梁冬:

不知道。

五福,哪个福啊?

红叶:

福寿康宁的福。

梁冬:

哦,就福气的福,五福,对,五福临门嘛。

红叶:

对,对。

五福是哪个福啊?

哪五福?

梁冬:

金六福酒,我知道。

五福是指什么?

红叶:

你看,在这个《尚书·洪范》里面说,五福指的是,第一,寿。

第二,富。

第三,是康宁。

第四,是修好德。

第五,是考的终命。

梁冬:

诶,前面几个我都知道,哈,这个修好德,是指什么?

红叶:

修好德呢,是指的是,人品德上的修炼和培养。

梁冬:

靠你的福分?

红叶:

如果你有一个纯德,你可以很光明地面对世界,这是一个人的福分。

梁冬:

对,是没有那种……

红叶:

生活在阳光下……

梁冬:

没有那种很龌龊的想法,没有每天就是很……很打架,是吧?

红叶:

对。

梁冬:

老想这个,把老板干掉啊,把老婆干掉啊……这种事情,就是没有好德,所以呢,就很不舒服,对不对?

红叶:

对。

考的终命呢,主要指的是,一个人能够得以善终。

在五福里面,你看,寿、康宁、考的终命,至少有这三点,这三个福,都是和人的健康有很深刻的联系。

梁冬:

是不是有一种传说,就是所谓的考的终命,就是说,能够死在家里面那个正房?

就是房间的那个正中间的那个,中正的房子?

红叶:

或许会有,这个我还真不太了解?

梁冬:

哈哈!

诶,那说回来了,这个东西跟滑有什么关系?

红叶:

考的终命,主要指的是,让老年人能够得以善终啊。

老年人得以善终呢,滑就有一个很重要的角色。

一个是呢,在饮食上面,老年人容易噎着。

再一个的话呢,你看,我作为医生啊,我可以从一个例子来讲啊。

梁冬:

嗯?

红叶:

啊,大概是在二○○一年的时候,我父亲发生过两次骨折。

梁冬:

啊,都是自己崴到脚呢,还是什么?

红叶:

不是。

第一次骨折啊,其实很简单一个动作。

他那时候呢,五十五岁,骑自行车的时候,跟旁边一个小伙子,两个人一错车,小指这儿就轻轻撞了一下,结果就骨折了。

骨折了以后呢,我们采用的方法是什么呀?

那么,按照常规来讲,那骨头,骨质疏松了嘛,补钙。

梁冬:

嗯。

红叶:

结果很滑稽的是,补了三个月的钙以后,又出现了第二次骨折。

梁冬:

那次怎么摔倒的呢?

红叶:

那一次就是手抻了一下地?

梁冬:

哦。

红叶:

就骨折了。

然后就让我陷入了对这个补钙的思索。

梁冬:

啊?

红叶:

这个思索的来源呢,我们要看这个骨质的本身的结构。

啊,这个要自己去,真正地设身处地地看。

我们在这个学这个中学的生理卫生的时候,曾经有一个实验,对不对?

比如说,把一个动物的一个肋骨,泡在酸里面。

那么,经过脱钙处理,那么,这个动物的骨头呢,能够打弯儿。

梁冬:

就很软很软?

红叶:

很软,很有韧性,不会折断。

那么,这就让我来考虑这个骨折的问题,是它的韧性差了,还是它的框架结构差了?

通过我自己的思考,它的问题出现在韧性上。

梁冬:

啊,就是骨折,其实是因为它韧性变差了?

红叶:

韧性差了。

如果它的框架结构有问题的话,它是出现的骨头的变形,它不会出现骨折。

比如说,你看小孩儿的佝偻病啊。

梁冬:

对。

红叶:

这是框架结构的问题。

但是,老年人的骨折,却是它的柔韧性的问题。

梁冬:

对。

红叶:

你看,我们教科书上是怎么写骨的结构的啊。

啊,教科书是这么写的。

那么,关于骨的理化性质呀,说成人的骨,是由三分之一的有机质,主要是胶原蛋白,和三分之二的无机质,主要是钙类,磷酸钙和碳酸钙构成的。

那么,有机质呢,主要是使骨啊,具有弹性。

无机质呢,使骨比较坚硬。

骨的两种成分有机的结合,会使骨又坚硬,又有弹性。

骨的理化性质呢,随着年龄的不同而变化。

儿童时期,骨的有机质较多,所以,弹性比较大,不容易发生骨折,而容易发生变形。

你看,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和临床上所见的。

梁冬:

所以,所以那个搞杂技的呀,搞那个艺术体操的……

红叶:

柔韧性都很好。

梁冬:

柔韧性都很好,掰柔啊,变形哈,搞瑜伽什么的,是吧?

红叶:

对。

但是,小孩儿容易什么?

鸡胸、驼背、佝偻病,对吧?

容易产生一些骨的畸形。

那都是动作啊,引起的。

因为他柔韧性好嘛,但是框架结构不够。

梁冬:

对。

红叶:

那么,老年人呢,由于骨内的无机成分较多,有机质减少。

这一句很重要啊,老年人,是骨内的无机质较多,有机质减少。

就说明,老年人,框架结构是有的,但是,柔韧性不行。

脱失的实际上是胶原。

梁冬:

哦,就不是钙?

红叶:

不是钙。

梁冬:

哦,这很重要哦!

红叶:

所以,老年人脆性比较大,容易发生骨折。

梁冬:

越补钙,越容易发脆?

红叶:

对呀。

另外,我们无法诱导钙在我们需要的位置沉积,对不对?

梁冬:

对。

红叶:

那么,结石、骨质增生的发病率还会提高。

梁冬:

所以,很多老年人随便补钙是很糟糕的一件事情?

红叶:

幸亏,我们现在钙的产品的质量都没有达到我们期望的要求!

梁冬:

哈哈!

红叶:

因为吸收上也有问题嘛。

对不对?

梁冬:

对。

红叶:

这样的话呢,很多补钙啊,实际上是我们心理的需求。

但是,还有一些商业的诱导。

为什么这么讲呢?

梁冬:

嗯。

红叶:

胶原蛋白,如果做产品的话,防腐是很大的问题。

梁冬:

哦!

红叶:

对不对?

它不可以商业化。

如果是商业化的话呢,可能会在防腐上会有很大的麻烦,或者会添加过量的防腐剂。

梁冬:

哦!

红叶:

我们现在看到的钙的产品,远远要比胶原蛋白的产品要多得多。

梁冬:

哈哈,是的,那稍事休息一下之后,马上继续回来,和红叶老师,一起来探讨,如何令到这个骨骼更加健康。

那其实真的不是因为钙的问题,而是胶原蛋白的问题。

好,马上回来。

广告片花……弘扬中国文化身体力行,义务工作群:

87837295(黄帝内经_音频转文字)欢迎您的加入,请注明“志愿者”……

梁冬:

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

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和红叶老师呢,从中国文化里面,聊到了这个养生和保健。

刚才呢,红老师跟我们讲了一个很有趣的话题。

就说,很多老年人呢,骨头,啊,一骨折之后呢,老说是因为补钙不足,所以导致的。

结果呢,越补钙越容易折到。

原来呢,是因为这个骨头里面啊,三分之一呢,是胶原蛋白,是有机物,三分二呢,是钙质。

令到骨折的原因,反而是因为这个无机质,是钙质过多导致的。

红叶:

整个一个这个医疗上的误区。

梁冬:

这是一个,某种程度上是一个社会的阴谋?

红叶:

对。

但是,这个中国人啊,一向是非常地敬重老年人。

为什么呢?

因为中国的文化呀,本身它是属于一种经验型的文化。

那么,老年人,是最富有经验的。

对不对?

因此,我们文化属性里面,它固有一些老年性的属性。

梁冬:

嗯。

红叶:

古代一些记载吧,比如说,关于老子的记载。

那么,老子是一个什么特征啊?

梁冬:

就是老嘛。

红叶:

生而白头。

梁冬:

对。

红叶:

为什么叫他老子呢?

梁冬:

对。

红叶:

生而白头,说明对这个有智慧的人,有一种崇尚。

梁冬:

会不会是因为中国人整个文化系统里面对老年人是比较尊重的,所以这个民族,才能够这么多年来,得以完整地传承?

你看,别的文明,它都不尊重老年人,所以,它的文化就一遍一遍地被推翻嘛,对不对?

红叶:

对,这很有道理的。

比如说,《魏书》里面就说啊,说:

“三世长者知被服,五世长者知饮食”,这也是表达一种对老年人的一种崇尚。

梁冬:

什么叫三世长者,五世长者?

红叶:

比如说这个人呢……这个三世和五世啊,这个在解释上面,还是有一些分歧的。

梁冬:

对。

红叶:

比如,我们说的“医不三世”,指的是,可能是指的是那个传承上面的,形而上的说法是,我们这个人转世了三世,这三世呢,都在行医。

梁冬:

哦。

红叶:

所以说,三世长者知被服。

三世,我可以不管,但是呢,这里面提的是长者。

就说,只是这个年长的人,才能够教育后生怎么样去饮食,怎么样去穿戴。

梁冬:

嗯。

我觉得,这个老年人跟年轻人讲怎么吃呢,我是可以理解的。

诶,老年人跟年轻人讲怎么穿衣服,中间是有什么样的意味吗?

红叶:

诶,我们看看现在的那些,这个,就说一些时尚的那些小姑娘的穿戴。

梁冬:

对。

红叶:

露肚脐,露脐装。

这老年人……

梁冬:

露腰装。

红叶:

诶,一定是很批判的吧?

为什么呢?

我在临床上看到,很多露脐装的小女孩受了凉以后,因为她受凉的位置在中部啊……

梁冬:

丹田。

红叶:

在中部,对。

丹田指的是下部了。

梁冬:

啊,啊。

红叶:

我们把丹田呢,可以算作肾。

那么,肾在传统文化里面,叫先天之本。

梁冬:

对。

红叶:

另外呢,她们有的露到了这个……

梁冬:

肚脐。

红叶:

腹部,肚脐,这是中嘛。

梁冬:

对。

红叶:

中,指的是脾胃,脾胃是后天之本。

梁冬:

哦。

红叶:

那么先后天之本都受到寒凉气的伤害,那么,这个人的生命质量会有很大的下降。

梁冬:

哇,还有很多女生,连这个,比如开……开穿这个……胸口开得比较低,是吧?

连这个心包经都被着凉了。

红叶:

心包经也受凉了。

梁冬:

哈哈!

不容易呀!

红叶:

那这样的话,小女孩的胃肠病会很多。

梁冬:

而且她后面也,就露背装嘛,就说,那个后面那个露腰嘛……

红叶:

就连督脉也露出来了。

梁冬:

督脉也露出来了,命门也露出来了,对不对?

红叶:

痛经的发生跟这个有很大的关系。

梁冬:

对。

现在所以有些文化,真的是很糟糕的。

比如说,动则这个强调露臀沟,啊,显得好像很性感,最后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对不对?

红叶:

还有这个青春痘的发病率。

梁冬:

啊,这个青春痘跟这个有什么关系呢?

红叶:

我们常规的认为,青春痘是热的。

梁冬:

对。

红叶:

为什么满大街青春痘,我们越治越多呢?

梁冬:

对呀?

红叶:

治疗上有问题。

梁冬:

这叫动机的问题,就是方法论的问题。

红叶:

方法论的问题。

我们看到的是,可能是色红的青春痘。

梁冬:

对。

红叶:

实际上呢,长青春痘的小孩子啊,小女孩啊,一般她都有一些,间夹的症状,就是她伴随症状。

梁冬:

嗯?

红叶:

很少有这样的女孩是伴随热症的。

一般长青春痘的女孩的症状呢是什么?

手脚冰凉。

梁冬:

啊?

红叶:

容易胃疼。

有的人容易便秘。

我们往往把这个便秘呢,当作是一种热症。

实际上,胃肠寒啊,动力差,推不下来啊,胃肠蠕动慢。

还有呢,伴随痛经,月经后错。

梁冬:

对。

红叶:

这都是寒症……

梁冬:

对不起,技术上什么叫月经后错?

不明白。

红叶:

就是,比如说,正常的呢,女性呢,应该是每个月经周期是二十八天左右,我们前后呢,在七天之内,大体上都是允许的。

但是呢,很多小女孩,比如说,两个月来一次月经,四十五天来一次月经,这肯定是寒气阻滞呀,推不下来,能量不够。

梁冬:

哦哟,这个!

红叶:

我们也可以做一个比喻呀。

比如说,寒气比较大的时候,它浮在我们的面部,那么,我们毛孔呢,都是要呼吸的。

气体要通过它。

当我们这气体要通过它的时候,我们就说的这个气呀,实际上是一些能量,是一些呼吸的物质,要通过它的时候呢,如果不受阻滞,它轻而易举就出去了。

梁冬:

对。

红叶:

我们的汗腺,毛囊腺都是很通畅的。

当它发现阻滞的时候,就会隆起,对不对?

梁冬:

对。

红叶:

这个隆起,是能量不够的表现。

梁冬:

啊哈?

红叶:

千万不能认为是热。

梁冬:

但是,为什么大家这么普遍地认为,这个上火啊,才会长暗疮呢?

红叶:

因为它发……一个是,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它颜色发红,是吧?

梁冬:

对。

红叶:

我们往往习惯于把红色的东西都当作热。

我们老家福建啊,既然说西瓜也是热的。

我问它为什么是热的?

说西瓜颜色发红。

实际上,在中医里面,西瓜会称作夏日白虎嘛。

梁冬:

嗯,嗯。

红叶:

白虎是寒性的、肃杀的。

另外一个原因呢,这个,我们在什么情况下,青春痘会加剧?

一种情况,吃辣椒,对吧?

为什么吃辣椒会加重呢?

梁冬:

对呀?

红叶:

辣椒会让血液循环加快,局部的红色会加重。

那么,短期之内红色加重,我们就认为它加剧了。

实际上,我在临床上观察呢,吃辣椒,短期之内,就说,两三天,会充血,会让这包变大。

但是,实际上呢,并不会增加这包太多的数量。

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呢,他们认为呢,比如说,我们在吃肉的情况下,包会增加。

但是有前提的,当我们吃肉的同时,吃不到一定数量的主食,就是说,肉食和主食的之间的搭配呢,不谐调的时候,那么,肉食的消化需要伤我们的胃肠呀,胃肠受伤了以后,整个能量来源会受阻碍。

那么,这就是我们说的上火。

这又说到我们上一期讲的这个内容啊,就是甘受和,白受彩。

指的是我们吃饭的时候呢,需要主食和副食,要交替入口。

梁冬:

哦,这个解释一下,甘受和,甘呢,是甘甜的“甘”。

红叶:

甘甜的“甘”。

梁冬:

阿甘的“甘”,是吧?

红叶:

对。

梁冬:

甘受和,白受彩。

这句话,你来解释一下,哈。

红叶:

就是,甘甜的东西呢,能够帮助我们调和胃肠的功能。

我们所谓的甘呢,实际上指的就是米面和谷物这一类的主食,就指的是我们中国人吃饭的一个最基本的一个传统的习惯,就是饭菜要交替入口。

梁冬:

就是一口饭,一口菜。

红叶:

一口饭,一口菜地这么吃。

而且,饭菜是分离的。

梁冬:

对。

西方人就不是这样,哈。

红叶:

西方人不是。

梁冬:

就是把肉当主餐嘛,对不对?

红叶:

西方人是,对。

因为西方人有特殊的……祖祖辈辈特殊的生活习惯。

梁冬:

啊哈,白受彩,什么意思呢?

红叶:

白受彩呢,就是说,白色的底色,容易让我们显示出各种色彩来。

比如说,我们要画个油画呀,什么的,一般都用白色的布景啊,白色的这个底色。

宣纸也是白色的嘛。

梁冬:

对。

所以叫甘受和,白受彩。

红叶:

甘受和,白受彩。

梁冬:

好,稍事休息一下之后,马上继续回来呢和红叶老师呢探讨这个青春痘的问题。

广告片花……

梁冬:

继续发现中国文化太美。

大家好,欢迎回来到国学堂。

依然是,梁冬和红叶老师呢,这个请教这个关于饮食文明文化。

就是,刚才我们聊到啊,这个吃饭,要一口吃饭,要一口吃菜呢,这比较符合中国人的这样一种况味,哈。

他的这个整个从,饮食到文化的这种习惯。

所以,广东人啊,说这个菜都不叫菜的,叫餸。

啊,叫吃餸。

餸呢,就是一个食字边,一个送别的送。

红叶:

哦。

梁冬:

他这叫菜,就是我们吃的东西,所有米饭以外的汤啊,肉啊,青菜,都叫餸,统一叫餸。

它什么意思呢?

实际上,它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你更好地吃饭。

红叶:

它是一个主辅的关系。

梁冬:

啊,对,一个主辅的关系。

红叶:

所以,我们有主食和副食的区别。

梁冬:

对,对,对。

红叶:

菜再好,它只是占在一个从属的位置上。

梁冬:

对,所以现在……说起来,有很多年轻人,很多朋友都有这种习惯,说,就不吃主食了,就这样的话呢,不会长胖。

你从作为一个专业医生的角度,你怎么看这种情况?

红叶:

人之所以长胖啊,这个,我说的是异常的肥胖啊,除了这个遗传上的因素以外,是因为呢,体内有很多,没有经过完全消化的东西,就是我们加工的半成品,堆积在皮下了。

梁冬:

哦。

红叶:

这种情况,恰恰是脾胃功能下降的一个表现。

梁冬:

啊哈?

红叶:

大家了解,有一个中药,我们常用的一个中药啊,叫霍香正气水。

霍香正气这个药呢,是一个很好的药。

梁冬:

对。

红叶:

那么,从这个药上呢,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生活的很多的误区。

比如说,我们认为夏天是非常炎热的,我们需要吃凉的东西来避暑。

梁冬:

对。

红叶:

那么,中暑以后呢,我们认为是受热中暑的。

中暑以后,我们习惯用霍香正气来解暑。

而且,霍香正气来解暑的效果又特别好。

梁冬:

对。

红叶:

但是,大家如果研究霍香正气内容的话,大家会发现,霍香正气,所有的成分,完全都是温热的药。

梁冬:

啊,包括什么?

红叶:

霍香……

梁冬:

正气?

哈哈!

没有!

藿香。

红叶:

霍香。

啊,茯苓是个性平的。

苏叶……

梁冬:

啊,苏叶是性温的?

红叶:

苏叶是性温的,是解鱼、蟹毒的。

梁冬:

对。

红叶:

是养胃的。

大虎皮,大虎皮指的是什么呢?

梁冬:

不知道。

红叶:

槟榔的幼皮,是调节人的消化的,增加人的消化液的。

白芷……

梁冬:

白芷是什么东西?

红叶:

肉料之一呀,炖肉的。

梁冬:

哦,啊,啊,啊。

红叶:

是个香料。

桔梗,开人肺气的。

梁冬:

对。

红叶:

甘草。

梁冬:

温和的。

红叶:

对。

半夏……

梁冬:

半夏是偏热的。

红叶:

半夏是温性的。

但是霍香正气里用的半夏去……就是把半夏呢,发酵以后,形成的。

梁冬:

哦呵。

所以就……总而言之,就霍香正气这个消暑的药,本身却是比较偏温热的?

红叶:

对,里面还有陈皮,新会陈皮。

还有这个厚朴。

全部都是温热的药。

梁冬:

对,这是用温热的药去化解中暑,啊,这也是中国文化里面诡调的部分,啊?

红叶:

诶,不是诡调,这是符合实际的。

中暑的时候呢,我们受的热啊,是来自于外部的热。

梁冬:

对。

红叶:

那么,人体有一个特点。

比如说,外部受热的时候,体表血管会扩张。

梁冬:

对。

红叶:

那么,体表血管扩张的时候呢,人的能量会往体表走,是吧?

相对来讲,中宫就空虚了。

梁冬:

反而,里边……

红叶:

内部就空虚了。

梁冬:

哦!

红叶:

啊,所以,这个在《黄帝内经》上有一个著名的一个关于我们补养的一个论调,叫“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啊。

梁冬:

对。

红叶:

你如果把这个,你仔细琢磨,跟我们现在的思想就有些差别了。

如果是春夏要养阳,那我们肯定要用温热的东西,对不对啊?

梁冬:

对呀。

红叶:

那么,春夏是很热的。

梁冬:

对呀。

红叶:

再用温热的东西,按照我们常规的思想,不就上火了吗?

实际上,它本质上不是那样的。

所以呀,号召所有人夏天都喝绿茶,那也是错的。

梁冬:

对。

红叶:

绿茶是寒性的。

梁冬:

所以夏天应该喝什么茶?

应该喝红茶?

红叶:

夏天应该喝一些红茶,或者些传统的茶。

梁冬:

或者说,热水。

红叶:

比如说,广西,广西有六宝茶。

很温热的。

梁冬:

那现在满大街都是怕上火,就喝XX,这个凉茶,你怎么看这个事情?

红叶:

这个……梁冬,因为你是广东人,啊。

梁冬:

啊,啊。

红叶:

这个凉茶是从广东来的。

梁冬:

对。

红叶:

那么,中国的这个文化呀,它的发源地呢,是以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那么,以前,一直认为是以黄河流域为主的。

梁冬:

对。

红叶:

那么,现在,越来越多的考古证明呢,中国的文化发源地呀,是以长江、黄河,和四川流域,和北纬三十……

梁冬:

北纬三十度?

红叶:

对,北纬三十度附近。

这些文明,交叉在一起的。

那么,在古代来讲呢,这个广东啊,福建啊,广西啊,叫蛮夷之地啊。

梁冬:

哈哈!

红叶:

它文化积淀不够。

梁冬:

哈哈,失敬,失敬!

红叶:

那文化积淀不够的时候呢,哈哈,就容易看到一些表层的现象。

梁冬:

哦。

红叶:

就说,这种老者传承下来的东西不够。

梁冬:

哦。

所以,广东人是这个,很努力的一种人,又要喝凉茶,又要煲汤,但总是,好像不是很红润的原因也是……

红叶:

但是,广东人爱喝汤是对的。

梁冬:

是吗?

红叶:

对,汤能够起这个饮食上的鲜味儿。

鲜和香,是饮食的两大规律嘛。

梁冬:

对,对,对。

红叶:

饮食,中国饮食一共有三个最主要的规律。

第一个呢,就是甘受和,白受彩,吃饭菜交替入口。

这样能给我们带来健康。

第二个呢,是鲜和香的这个阴阳的布局。

梁冬:

鲜和香又怎么在阴阳上……

红叶:

鲜和香呢,代表中国这个饮食上的阴阳格局。

梁冬:

哦,是吗?

红叶:

因为香味儿呀,它都是来自于火的。

梁冬:

哦,是吗?

红叶:

啊,所以我们可以归纳出来叫香不离火。

梁冬:

哦,比如烧烤?

红叶:

烧烤不算。

为什么不算呢?

因为烧烤呢,它出的是焦糊味儿。

梁冬:

哦,哦,那什么叫香?

红叶:

真正的香啊……你看香字呢,它下面含的是甘,上面是禾。

这个香字呢,来自于这个谷物的烧烤出现的味道,这种很悠然的,似有似无的,无迹可寻的……

梁冬:

哦,比如?

能讲详细点吗?

红叶:

比如说,你小时候有没有这个,烧麦子的经验?

梁冬:

没有。

哈哈!

难倒红老师了啊,哈哈!

红叶:

呃……

梁冬:

烤锅巴吧。

红叶:

对,烤锅巴就有香味。

但是烤锅巴带着焦味。

梁冬:

嗯,嗯,嗯。

红叶:

香字呢,是来自于这个谷物的。

后世呢,因为油的出现,又把它进行了进一步的这个发挥。

在烹调上面呢,很重要的原则,你要取它的香,就一定要多跟火联系在一起,多跟油联系在一起。

梁冬:

哦。

红叶:

你要取它的鲜,要多跟水联系在一起。

梁冬:

所以,广东人蒸鱼嘛。

红叶:

对。

梁冬:

就蒸很多东西都是嘛,对吧?

红叶:

对。

发展下来呢,味精呢,实际上是鲜的另外一种提炼和表现。

这样的话呢,我们可以知道我们做菜哈,既然味精存在,就不要一概地反对它。

如果我们在炒菜的时候,要取它香味的时候,建议大家,不要拿味精去捣乱。

要做汤的时候,要提鲜的时候,放点味精,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我们也不用一去餐馆做饭的时候就告诉大厨,所有的饭菜不放味精,也要享受嘛。

对吧?

梁冬:

对。

那说回来,刚才我们说到哪儿来着?

又绕回来了哈……

红叶:

说到饮食的阴阳格局了。

梁冬:

对,饮食的阴阳格局啊。

红叶:

第三点,就是滑。

梁冬:

滑,嗯。

红叶:

滑,跟长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