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复习解读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9004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6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复习解读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复习解读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复习解读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复习解读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复习解读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复习解读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docx

《高中地理复习解读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复习解读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复习解读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docx

高中地理复习解读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

高中地理复习:

解读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

热力环流

【背诵要点】

1.热力环流的概念、形成原因、形成过程、示意图、原理应用

2.海陆风(湖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的形成原因、示意图、影响

3.等压面(等温面)的判读:

判断气压(气温)值大小、冷热、气流运动方向(风向)、天气状况、下垫面状况

4.气压的概念、影响因素;高压和低压的概念、形成原因

 

【基础知识】

一、热力环流原理

(一)概念: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二)形成原因:

地面冷热不均。

(三)形成过程

 

 

 

(四)示意图

【思考探究】是不是气温越高热力环流越旺盛?

答案:

不是。

热力环流的旺盛程度取决于地区间冷热差异。

地区间温差越大,空气垂直运动越旺盛,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热力环流越旺盛。

 

【特别提醒】

1、一个关键

“一个关键”是确定近地面两地点的冷热。

热容量大的地球表面,白天气温较低,夜晚气温较高;热容量小的地球表面,白天气温较高,夜晚气温较低。

两地温差越大,热力环流越旺盛。

2、两个气流运动方向:

((先有垂直运动,后有水平运动))

①垂直运动:

与冷热差异有关,受热上升,冷却下沉。

②水平运动:

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压流向低压。

3、三个关系:

(1)等压面的凹凸关系:

(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类型相反)

受热:

低空下凹、高空上凸。

变冷:

低空上凸、高空下凹。

通常所说的高压、低压是相对同一水平面气压状况而言的。

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温压关系:

热低压、冷高压(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

 

注意:

关于热力环流,具有“气温越高,气压越低”的规律,切记该规律只适用于热力条件下的下垫面,受动力因素影响的大气环流或者高空不适用于该规律。

(3)风压关系:

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五)常见热力环流形式

1、海陆风

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海洋的比热容大于陆地)

②影响与应用:

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空气较湿润。

2、山谷风

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

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

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山谷地区夜晚气流上升多夜雨。

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①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②影响与应用:

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在下沉距离以外。

4、其他地区的热力环流:

湖陆风;绿洲和沙漠之间

 

(六)原理应用——解释地理现象

1、我国北方房间里的暖气一般都安装在房间下方,制冷用的空调一般都安装在房间的上方。

这是为什么?

这种安装位置的区别主要利用了热力环流的原理,热空气密度小于冷空气密度,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从而更好地达到取暖或降温的目的。

2、巴山夜雨涨秋池

 

二、等压面图的判读

(一)气压:

大气压强的简称,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的重量。

气压大小与高度、温度等条件有关。

国际上统一规定用百帕(hpa)作为气压单位。

一般地说来,在海拔不太高的情况(<3000m)下,海拔每上升100米,气压大约下降10hpa左右。

(二)等压面、等高面和等高线、等压线

 

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凹向低处的为低压,可形象记忆为“高凸低凹”。

另外,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凸起方向相反。

 

(三)等压面的判读

1、判读气压高低(气压差)、气温高低

①气压的垂直递减规律。

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如下图,在空气柱L1中,PA′>PA,PD>PD′;在L2中,PB>PB′,PC′>PC。

②同一等压面上的各点气压相等。

如上图中PD′=PC′、PA′=PB′。

气压值大小比较:

B>A>D>C。

AD之间的气压差小于BC之间。

气压值大小比较:

A>B>D>C

2、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①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

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

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

②判断裸地与绿地:

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

③判断城区与郊区:

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

3、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

等压面下凹者,多阴雨天气,日较差较小;

等压面上凸者,多晴朗天气,日较差较大。

4、判断气流方向(风向)

高空风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风与等压线斜交

 

三、等温面图的判读

等温面图与等压面图的判读有很多相似之处,可借用等压面图的判读方法来判读等温面图。

随着海拔升高,等温面的温度数值逐渐降低。

1、等温面向下凹的地区,气温较同高度其他地区低;

等温面向上凸的地区,气温较同高度其他地区高。

如上图中甲地为低温中心,乙地为高温中心。

2、夏季:

陆地上等温面向上凸,海洋上等温面向下凹;城市市区等温面一般向上凸。

与热力环流有关的等压面图的判读

 

在学习热力环流知识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

①气温与空气垂直运动方向的关系:

②空气垂直运动与空气密度的关系:

③空气密度与气压的关系:

④气压分布与空气水平运动(风向)的关系:

 

二.解决难点

①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重量,故气压总是随着海拔高度上升而降低,所以气压值由低处向高处渐小,即在垂直方向上,高空气压值永远小于低空气压值。

②等压面是指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面。

气压的高低只能在同一高度上进行比较,若等压面向上凸出,即表明该处气压值比同一海拔高度上的其他地方高,反之则低。

③水平方向上风总是由高压吹向低压。

④近地面的气压高低状况是由于热力原因(空气受热或受冷)形成的,而高空的气压分布(在同一高度状况)往往是因空气密度大小而引起的上升或下沉气流造成的,此属动力原因。

 

三.理清知识线索

热量差

大气上升或下降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

大气水平运动。

 

四.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是一种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

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山谷山坡冷热不均、人类活动都有可能导致热力环流的形成。

①城市风

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因而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使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人们称之为“城市热岛”。

由于城市热岛效应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地区上升,在郊区下沉,下沉气流又从近地面流向城市中心,因此在城市和效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如上图),称为城市风。

②海陆风

白天,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陆面气温比海面高,陆地上的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下降;海面因有下沉气流而气压升高,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空气由海洋吹向陆地,这就形成了海风。

夜间,陆地冷却比海洋快,气温比海面低,近地面气压高于海面,空气由陆地吹向海洋,这就形成了陆风。

(如上图)

③山谷风

白天,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爬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底,形成了山风(如上图)。

④焚风

空气越过山脉后,沿坡下降,空气绝热增温,使背风坡空气温度比迎风坡高,这种现象叫焚风。

 

【知识点】

城郊间的热力环流

由于城市人工发热、水泥沥青路面的增加,导致城市”高温化“。

而郊区的温度相对较低,因此城市与郊区形成了温度差,产生了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分为两部分:

城市风、郊区风。

①形成的基础:

1)城市的温度较高,气流受热上升,在高空聚集形成高压区;

2)近地表由于空气流出,形成低压区;

3)郊区温度较低,气流受冷下沉,在近地表形成高压区;

②城市风:

城市高空的气压较高,因此只能向两侧的郊区流动,便形成了从城市流向郊区的风,即为城市风;

③郊区风:

郊区近地表的气压较高,城市近地表的气压较低,因此郊区的气流会”涌“进城市近地表。

便形成了从郊区流向城市的风,即为郊区风。

城郊间的热力环流,总体来看包括两部分:

①在高空,气流由城市流向郊区;②在近地表,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市。

 

【例题】

答案:

C、D

精讲精析:

(1)分析“海绵城市”的影响。

①海绵城市通过减少水泥路面的面积,增加绿地面积,提高城市土壤的蓄水能力,增加雨水的下渗,补充地下水;

②城市绿地的增多,会减少城市与郊区的温差,减弱城郊间热力环流;

③海面城市的建设,会补充地下水,减缓因过渡抽取地下水造成的地面沉降;

④地下水水位的上升,可以防止海水入侵,而不是海水倒灌(倒灌发生在地表,入侵发生在地下);

⑤酸雨的产生与大气污染有关,与地表地下的水分多少关系不大。

(2)分析建设“海绵城市”的措施。

①建设海面城市,即增加地面的水分下渗。

而耕地、湿地都可以顺利的让水分下渗,因此不是最有效的措施;

②铺设防渗路面,恰恰减少了水分下渗;

③完善排水系统,与地表下渗的关系不大;

④增加绿地面积,可以有效地增加水分的下渗。

 

【总结】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指的是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平时蓄水和净水,在干旱时将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的自由迁移。

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①建设“海绵体”,例如河湖、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和绿色屋顶等,提高蓄水能力,调节雨水径流;

②建设排水排涝设施,提高排水能力,缓解城市内涝压力。

 

【学霸之路】

1、风向、风力的影响因素

 

2、风力发电的特点及区位分析

 

3、风沙问题

 

【解题必备】

风力大小的分析与描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