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和9的认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8761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8和9的认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8和9的认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8和9的认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8和9的认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8和9的认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8和9的认识.docx

《8和9的认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和9的认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和9的认识.docx

8和9的认识

“8和9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师:

黄梅红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3~55页的内容及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读、数、写数字8、9,知道9以内的顺序,会比较他们的大小,掌握8和9的组成。

2.培养数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3.开拓思维,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8和9的组成和写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有序地推导出8和9的组成。

【教学方法】

创设生活情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比较归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多媒体出示主题图。

师:

老师用数字组成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兔子,聪明的小朋友,你们能把他们都找出来吗?

学生找数字,教师操作把这些数字拉下来摆端正。

师:

大家找得真好,说明我们都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我们看这些淘气的数字,哪些数字你还不太了解呢?

对了,今天我们就学习:

8和9的认识(板书)。

二、讨论交流,探索新知

1.质疑。

师:

你想了解哪些关于8和9的知识呢?

学生各抒己见。

2.到生活中寻找8和9。

课件展示:

学校花坛一角师生共同整理花坛的场面,最后定格出现主题图。

师:

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和已有的知识一同去花坛走一走,数一数,看看你有什么好的发现。

学生活动、汇报、交流。

生1:

花坛的两边有8棵松树。

生2:

花坛里有8朵美丽的花。

生3:

黑板上写着“热爱自然,保护环境”8个大字。

生4:

有9只蝴蝶在花丛中飞。

生5:

黑板的前面摆放着9盆花。

生6:

有8个小朋友和1位老师共9个人整理花坛。

师:

同学们观察得真细致,图中树、花朵、大字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图中的盆花、蝴蝶、人物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呢?

3.动手摆8和9。

师:

现在就请你从学具盒里选出你喜欢的学具,边选边数,把它放在文具盒下面,(学生活动:

摆学具、互数学具)一边摆一边想,摆完几摆8,把8摆完摆几。

4.说说生活中的8和9。

师:

你们看,8像一个小葫芦,9呢,就像是我们吃饭用的小勺子。

看来8和9离我们真的好近,比如说《动漫世界》8点开始,螃蟹有8条腿……学生畅所欲言:

我家门排号是9号,我有9本故事书……

小结:

其实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我们平时要注意留心观察,让这些有趣的数字小伙伴走进你的生活。

5.教学数序。

(实物投影)师:

到现在为止,我们认识的数有……

师:

这些数在格尺家族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展示各种尺子),你们猜一猜7的后面是几,我们一起读一读,8的后面又是几呢?

小测试:

谁是小天才。

(1)9前面的一个数是几,8后面的一个数是几?

谁和8手拉手,9比谁大,8比谁小。

(2)出示水果图。

再多(  )个菠萝是9,再多(  )个橘子是8,再少(  )个李子是8。

6.比大小。

(课件出示点子图)

师:

有两个老朋友都等得不耐烦了,他们是……

师:

数一数,你能想到什么?

如果交换位置呢?

7.教学8和9的组成。

(1)创设情境。

师:

动物园里有两只小猴子,可爱吃香蕉了,老师特地买了8只香蕉送给他们两个吃,猜一猜,我会怎样分配这些香蕉呢?

有多少种方法?

怎样分最好?

师:

请你选用8件学具代替我的香蕉分一分,填一填。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活动。

汇报结果,说一说为什么分到4和4就不用分了。

(3)9的组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学具填图。

(4)巩固游戏。

以小组为单位玩“凑硬币”的游戏,学生用自带的硬币开始活动。

①怎样凑足8分钱;②怎样凑足9分钱。

说说可以怎样凑,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填表。

8.写8和9。

①教师领写(讲解书写要领和占格情况);②学生书空;③描写、实写。

三、巩固、应用新知

1.勇攀高峰。

2.走迷宫(如下图)。

想一想按照数的顺序走回家,都可以怎样走,用彩笔画出来。

3.多甜的糖葫芦呀?

你想要哪一串?

说说你为什么要这一串。

四、全课小结,拓展思维

师:

今天这节课你认为最有趣的是什么?

你还有疑问吗?

我们今天的作业是:

当个小老师,自己设计一份精彩的作业,留给爸爸妈妈做,考考他们,大家说好不好?

 

8和9的认识教学反思

黄梅红

对于“8和9的认识”,教材在编排上和前面的“6和7的认识”基本一样,不过比“6和7的认识”的要求稍微高一些。

我在教学“8和9的认识”时,是按照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序数、写数,这样的思路进行设计的。

   一、充分运用主题图,用好教材

   对于8、9的认识,学生的脑子里并非一片空白,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或多或少已经接触过8和9,对8和9已经有了一些的认识,只是还没有足够的机会用语言表述出来,因此我充分运用主题图,给学生提供可供数数的丰富的资源,让学生数一数,说一说校园主题图中数量是8和9的物体,当学生说出,黑板上有8个大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时,我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不失时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认识了8和9之后,我安排了摆一摆、画一画,这个环节,首先,让学生从学具盒里数出8个、9个学具,在以往教学“6和7的认识”时,都是要求用数的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而对于8和9的认识,教材只要求摆出8个圆形,9个三角形,因此我设计了画一画,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来表示8和9,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也很高,使每一个学生真真切切地领会8,9的基数含义。

在教学比较大小时,我出示“点子图”,我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数,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

学生在数的过程中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而且还会联系左右图来数。

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探索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数完点子图后,我让学生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

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比较空间,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三.注重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

   我在教学主题图后,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数量是8或9的物体。

可以将课堂教学空间延伸到课外,使每一个学生真真切切地领会8,9的基数含义。

同时让学生说一说,强化学生的感知,也暴露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构建自然数和被数物体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用数进行信息交流,也可以培养低年级学生“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对学生的评价不够果断与准确;

   2、教学语言还不是很贴近儿童,态度也有生硬之处;

   3、学生参与活动时,教师的组织指挥不到位,没能准确地掌握“度”。

   4、前后环节有重复,起伏不是很大,还不能充分体现“扶”→“放”的做法。

   总之,本节课之后,我反思:

如果我们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入手,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喜闻乐见,符合儿童特点的学习环境,就可以清除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屏障,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数学原型,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更重要是发展学生智力与技能,使数学学科的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

 

评课

黄元火:

本节课黄老师能沿着一条清晰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

这条思路展示的纵线结构是:

联系生活,谈话引入→教学8和9的基数含义(教学主题画,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数量是8和9的物体的作业,用8或9个学具摆图形)→教学8和9的顺序(利用计数教具教学8和9的顺序,利用直尺图整体认识0~9的顺序)→教学比较7、8、9的大小(利用点子图比大小,看数比大小,用关系符号写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教学8和9的含义(做改编题,评价学生练习)。

这样的教学思路比较好地保证了学生对8和9的认识沿着一条由浅入深的通道缓缓前迸,每跨一步都留下一个深深的脚印。

如教学8和9的基数含义时,学生通过收集生活中的数“8”和“9”的实践活动,对8和9的基数含义就有了一个难以忘却的记忆,它将久久地储存在大脑中。

陈乐清:

本节课注意创设,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情境,让学生有成功感。

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创设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课前收集如下信息: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数量是8和9的?

将课堂教学空间延伸到了课外,使每一位学生在收集有关8和9的信息活动中,真真切切地领会了8和9的基数含义,感知了8和9的符号作用。

在课堂上,教师又将学生收集的信息在全班展示,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

郑新权:

这节课黄老师注意提出推理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课堂教学中能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教师能否提出探索性、创新性的问题密切相关。

本节课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提出了一些比较好的问题,如,当学生数出3张点子图上的点子数是7、8、9时,教师马上提问:

“怎样数,能很快得出卡片上的点子数?

”又如,比较7、8、9中任何两个数大小时,教师提问:

“从这3个数中选出两个,你能比出它们的大小吗?

你能选出几组?

”这样的提问,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思考空间,使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推理。

 

“9加几”教学设计

黄梅红2014年11月25日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6~9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为10加几的转化思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关键】

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

 【教学准备】

 教具:

课件、小棒、游戏用品。

 学具:

小棒20根、圆片20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启思

 师:

今天,钱老师想带一

(1)班的小朋友去参观运动会,在出发之前让我先来考考你们。

 1.对口令。

复习2、4、5、8等数的组成。

 2.10加几的加法。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lO+8  10+9

 师:

这些都是几加几的算式?

师:

小朋友们学得真不错,咱们出发吧!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

师:

我们来到运动会场的一角,你看到了哪些运动项目,分别有多少人参加?

先小声说给自己听,再举手汇报。

(指名回答)

 小结:

运动会场里有运动员和裁判员,赛跑组有6名运动员,跳绳组有3名运动员,踢毽组有9名运动员,跳远组有7名运动员。

2.试着说说想法。

 师:

服务队的小朋友为运动员买了一些盒装饮料,纸箱里装了几盒?

散的有几盒?

你知道共有几盒饮料吗?

(指名回答,板书算式)

师:

你是怎样算一共有几盒的?

(指几名学生发表看法)

学生中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1)1、2、3……12、13依次数。

 

(2)从9数到13。

(3)9和4合起来是13。

 (4)13可以分成9和4。

 (5)先捡一盒放进箱子里,再想“10+3=13”

3.得出最佳方法。

师:

小朋友,你们可真会动脑筋,想了这么多的好加法,那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呢?

为什么?

师:

几种方法都很好,不过依次数比较麻烦,9和4合起来是多少一下子很难想出来,先看纸箱本来可以装几盒,这时还是要先把它变成10盒再来想,10加几比较简单。

(演示凑+过程)为什么要拿1个放进纸箱里呢?

我们可以把这种想法用思维图表示出来,把4分解成1和3,1和9合起来是10,再想10+3=13”。

(板书:

我们的想法在思维图上一目了然。

 4.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

小朋友往运动场上看一看,你能提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呢?

先问问同桌,比一比谁提得多,老师有奖品。

(指名提问题,并发给奖品)

师:

刚才小朋友提的问题真棒,我们来共同解决它。

(单独出示踢毽组和赛跑组)问:

踢毽组和赛跑组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9+6=”)

(展示凑十过程)画思维图:

(展示踢毽组和跳绳组)问:

踢毽组和跳绳组一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9+3=”)

 (展示凑十过程)画思维图,

 (展示踢毽组和跳远组)问:

踢毽组和跳远组一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算式9+7=16)

 5.归纳算法特点。

 齐读算式。

问:

算式有什么特点?

第一个加数是几?

我们叫它9加几。

 师:

我们是怎样算9加几的呢?

都是把9加几变成10加几来算的。

(用箭头将算式和10加几连起来)

 边画边说顺口溜:

看大数,分小数,凑成+,算得数。

学生齐说后同桌拍手说顺口溜。

6.动手操作。

(1)摆小棒,“左边摆9根红色的,右边摆3根黄色的,怎样列式计算一共有几根小棒?

”(实物展示台出示)

 (指名列式)师:

说说怎样想的?

(学生说后,展示移小棒,圈小棒)

(2)摆图片,“左边摆9个红色的圆片,右边摆7个黄的圆片,怎样算一共有几个圆片?

”(指名列式)“说说怎样想的?

 师:

把你想的过程在书上填思维图。

(指名报答案)

三、巩固新知,寻找规律

 游戏:

摘苹果。

引导学生观察得数的特点:

(先小声说给同桌听)

9+1=10  9+2=11  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小结:

(1)结果都十几。

(2)得数十几中的几比第二个加数少1。

 问:

这个“1”哪儿去了?

掌握这个特点,我们就能又准又快地计算9加几的加法了。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

老师有几个问题要请小朋友帮助解决。

 1.数菠萝。

 (大屏展示9个再添5个)问:

怎样列式计算一共有几个菠萝?

说说怎样想的。

(圈住其中10个)

 2.数苹果。

 (大屏展示15个苹果)问:

一共有几个苹果?

说说怎样想的(圈住其中10个)

3.数鸡蛋。

(大屏展示鸡蛋图)指导观察:

一个鸡蛋箱可以装几个鸡蛋?

现在已装有几个了?

问:

一共有多少个鸡蛋?

怎样又快又准地算?

(展示移入一个鸡蛋的过程)

 4.数蛋糕。

 (大屏展示蛋糕图)师:

一个箱可以装几个蛋糕?

箱子里有几个蛋糕?

外面呢?

怎样算?

(指名列式)(演示凑十过程)

五、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解答这些题比较简便的方法该怎样想?

(学生能说多少说多少)

 师:

对于这些题目,先想到9+1=10,再把第二个加数分成1和几,9加1凑成10,10再加剩下的数,这种方法叫“凑十法”。

“凑十法”非常重要,在以后的学习中还要经常用到。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黄梅红2014年11月25日

 “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6~98页的内容,它是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前所述的教学目标。

 由于一年级儿童认知结构里具体思维是主要特点,他们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印象才深刻,才能运用自如,迁移到8加几、7加几、6加几等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凑十法”的思考过程(即为什么用“凑十法”和如何用“凑十法”)是本节课的难点。

 用什么教学方法才能突破教学难点,把握教学重点,又能让学生多方面得到发展呢?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尤其重要,一年级学生思维缺乏独立性,容易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所以我很注意让一切教学活动都有利于学生尽快地形成探索性学习模式,课堂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的陈述,都应该接受课堂中其他人的提问、反诘和推敲,让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运用主题图培养学生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年级上学期让学生提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需进行引导,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中架起已知和未知的桥梁,去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让学生在自提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方法的过程中,发现不同于常规的思维方法和途径,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真正把学生的主体性放在突出的地位。

基于以上所述,我着眼于新旧知识的联系,放手让学生探索学习,将教学过程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首先,在带着学生走向新知之前,再现与新知有关的原认知,复习数的分解和10加几的知识,为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作铺垫。

其次,仔细观察,积极探索。

教学中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举例,学生模仿的消极被动状况。

以学生集体的自主观察讨论为主旋律,由学生在主题图中发现数学问题,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报告自己或小组研究的结果,表达自己的见解,促进数学交流。

大屏幕显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自己观察到运动场上有哪些比赛小组,他们各有几位运动员。

小组讨论可以提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紧接着小组讨论,汇报本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列出9加几的算式,再在一起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运用动画操作,启发学生找到最简便的方法──“凑十法”计算。

这样就抓住教学重点,学生自己找要解决的问题并探索解决途径,教师只起引导作用。

 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智力的起点,在引导学生归结算理时,我先让学生摆小棒和圆片,再填写思维图。

然后学生小结算法,齐读算式,发现共同点,教学顺口溜:

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

 再次,巩固新知,寻找规律。

一年级学生注意不持久,在突破重难点之后,用一个摘苹果游戏,调节学生注意方式,巩固9加几的知识,按规律整理算式,排列算式,观察得数特点,找寻又快又对的计算窍门。

 最后,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观察菠萝、苹果图,培养学生看图列加法算式的能力;数鸡蛋、蛋糕是运用“凑十法”于实际生活中,进一步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知识的用途。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揭示出9加几的算理,融入转化的学习方法,既突出了重点、难点,又布局合理美观。

总之,这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操作,积极探索,学习气氛活跃,充分体现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评课

黄元火:

在本节课中黄老师教态自然,语言亲切,能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适时地运用口令性的组织、调控的语言进行课堂教学,体现了较好的教学素养。

总体来说本节课在编排上能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重点突出、层次清楚,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注意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和发展,使大多数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郑新权:

黄老师的这节课有以下特点: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出数学问题新课程倡导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

黄老师的课就根据新课程的理念,结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运动会的教学情境。

通过让学生观察运动会场景图,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这样的编排不仅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培养了孩子看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陈乐清:

黄老师运用多种方法,突破教学难点“凑十”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黄老师从课开始的导入练习,到新授的例题计算方法的讲解一直很关注“凑十”这个知识点。

尤其是在解决一共有几个足球的问题时,能结合图示,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凑十”动态演示的过程。

借助多媒体技术,化静为动,化难为易,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了凑十的算理,使原本很棘手的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林文忠:

黄老师利用电子白板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本节课中黄老师使用了电子白板进行教学,利用电子白板的魔术笔、放大镜等功能突显教学重点和难点之处。

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进行多种解题方法的展示与交流。

运用新的多媒体技术在本节课中实现了较好地教学效果。

陈东生:

听了本节课后我对课堂练习的设计提出几点建议。

1、 新授后的综合性练习的设计还可以更有层次性。

从基本练习到综合练习再是拓展练习,但每一层的练习都应该围绕本节课的内容来展开。

2、练习设计也应该注意动静搭配,即口答交流和动笔计算相互交替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