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语文第四单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8685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8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上语文第四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七上语文第四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七上语文第四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七上语文第四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七上语文第四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上语文第四单元.docx

《七上语文第四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上语文第四单元.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上语文第四单元.docx

七上语文第四单元

16、化石吟

情景导入

提到化石,就不能不提恐龙。

大约在2亿多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恐龙。

在以后的1亿多年里,恐龙的家族越来越庞大。

后来它们好像在一天之内突然消失得干干净净,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谜。

经过科学家们不懈的探索,我们才渐渐对恐龙有了一些认识,原来恐龙虽然又大又笨又可怕,其实它们的故事还是挺有趣的呢。

这里有一个关于慈母龙的故事:

以前人们一直认为恐龙和今天的爬行动物一样,都是一生下蛋就走开,根本不管它们的孩子会怎么样。

后来,科学家们发现一些幼小恐龙化石的牙齿有明显的磨损痕迹,这表明它已经开始吃东西了。

但是这些幼龙的四肢却还没有发育完全,显然还未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爬行。

这似乎可以说幼龙是在巢中由父母来养育的。

另外,分析恐龙足迹化石表明,它们常列队外出,大恐龙在两侧,小恐龙在队列中间,如同今天我们看到的象群。

于是科学家给这种恐龙起了一个很有人情味的名字,慈母龙。

不过,也有很多人认为,仅凭这些证据,并不能证明恐龙是有目的去养育自己的后代。

因为现在世界上任何爬行动物都没有表现出这样的爱心。

鳄鱼算是做得最好的,也不过就是用嘴巴刁起刚出壳的小鳄鱼,把它们带到水边,就算完成任务了,至于小鳄鱼会不会游水,能不能捕食,它可不管。

慈母龙每次能生25个蛋,这25只小恐龙每天要吃掉几百斤鲜嫩的植物,慈母龙需要不辞劳苦地到处寻找食物。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它们是无愧于慈母龙这个称号的。

通过研究化石,能够了解到这么多有趣的故事,我们再来学习课文,看看课文又告诉了我们哪些有趣的故事。

字词积累

辨音

骸hái(骸骨)裹guǒ(包裹)犸mǎ(猛犸)葱cōng(洋葱)茏lóng(葱茏)

辨形

骸(骸骨)裹(包裹)茏(葱茏)桌(课桌)

骇(骇人听闻)衷(衷心)笼(竹笼)卓(卓越)

辨义

远古古代

两词都是指离现在有一段时间的以前,但远古指离现在的时间更久远。

进化变化

两词都含有变的意思,但进化是指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变化,而变化则只强调变,没强调怎样变。

释词

奇幻:

出人意料的,充满变幻的。

远古:

遥远的古代。

进化:

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变化。

幽雅:

幽静而雅致。

葱茏:

(草木)青翠茂盛。

海枯石烂:

直到海水干枯,石头粉碎,形容经历很长的时间。

日转星移:

形容发生极大的变化。

裹藏:

缠绕着藏起来。

句段赏析

1、“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此句中“平凡的真理”指的是生物进化的理论。

化石的出现及对它的研究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告诉人们生物是低级向高级进化来的,这句诗形象地点出了研究化石的意义所在。

  

2、“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此句中的“你”指大自然,采用了比喻和拟人相结合的手法,指出大自然具有像魔法师般改变自然的神奇魔力,也具有像雕刻家般在历史上留下印记的鬼斧神工。

如此生动传神的比喻,怎能不令人心生赞叹,赞美这神奇的自然和神奇的万物生灵。

篇章解读

主题概括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结构层次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节)用形象的疑问引出化石。

第二部分(第3—6节)描述化石对生命及地球变迁的记载并赞颂化石的神奇与伟大。

第三部分(第7节)结尾再次点明化石的作用,点题。

写作特色

1、诗歌通过问句的形式开头,引发读者的想象。

2、诗歌最大的特色是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其次还用到了对比的手法。

3、诗歌的结尾回应开头,使全诗结构完整,有放有收,有问有答。

疑难互动

1、说说诗的第一节、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诗的1—2节以一连串的问句开篇,引发读者的想像。

连续不断的问句表现出富有孩子气的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一下子打开了读者思维的闸门,使读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亿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最后一节,“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

”照应“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第七节是对第二节的回应。

这样整首诗开合自如,首尾圆合,显得结构严谨。

2、这首诗在创作手法上有什么特色?

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显得自然亲切。

全诗共4个“你”字,其中三个都用称呼化石,但第6节中的“你”却另有所指——大自然。

培优平台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2005年山东省济南市课改实验区)

2050年,告别一百万个物种

科学家们以联合国估计的到2050年,全球气温可能比现在升高0.5至3摄氏度的标准为依据,利用电脑模型计算气温升高对每一物种的影响,对欧洲、南非、澳大利亚、巴西、墨西哥和哥斯达黎加六个地区的1103个动植物物种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植物、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和昆虫等。

这是迄今为止对此问题所进行的最大规模跨国合作研究。

  全球气温升高迫使大部分陆地物种向两极和高山地区迁徙,但许多动植物无法实现这点。

据保守估计,这六个地区的物种到2050年将消失15%至37%,即平均有26%的物种将因为气温升高,无法寻找到适宜的栖息地而灭绝。

像哥斯达黎加的小丑箭毒蛙、墨西哥的囊鼠和欧洲的灰喜鹊等珍稀物种很可能将从地球上消失,大部分物种的栖息地也将越来越少。

  在澳大利亚接受研究的24种蝴蝶中,有一半将在未来的岁月中永远消失。

而在南非主要生物保护区内,受保护的60%的生物物种有灭绝的危险。

在占巴西总面积五分之一的巴西中西部热带草原地区,163种树木中将有70%以上的树种灭绝。

其中很多植物是该地区特有的稀有品种。

科学家们预计,在该地1700到2100个植物物种中,39%到48%的物种将在未来50年内消失。

  欧洲是自然环境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小的地区。

该地区的动植物生存几率要大于世界其他大地区的动植物。

即便如此,在气候变暖的影响下,欧洲地区四分之一的鸟类和11%到17%的植物也将在未来逐渐灭绝。

生活在英国苏格兰地区的特有鸟类红交嘴雀,由于气候和环境的变迁;在未来将很难存活下去。

特别是当气候变暖时,其他天敌鸟类的迁入将更加危及这种稀有鸟类的生存。

  在墨西哥的研究表明,平原和干旱地区的动植物受气候变暖影响最大。

一旦气候有一丝的变化,这些动植物就需要迁移至很远的地区才能找到适宜生存的新环境。

在该地区接受研究的1870种动植物,三分之一将在未来出现生存危机。

在许多庭院花卉的家乡——南非,研究的300种植物中的三分之一将要灭绝,包括该国著名的山龙眼类花卉。

  负责此项研究的英国利兹大学的克莱斯·托马斯教授表示“当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时,他们都希望能最终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

但是,我真的希望我们没有得出我们已经得出的这一结论。

事实远比我们想像的要严重得多,我们得出的结论很可能低估了生物物种面临的残酷生存环境。

18、通读全文,说说第6段中“我们已经得出的这一结论”指的是什么?

19、阅读文章3至5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地区

研究物种

研究结果

澳大利亚

欧洲

墨西哥

20、请你说说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一旦气候有一丝的变化,这些动植物就需要迁移至很远的地区才能找到适宜生存的新环境

21、文章为什么详细地介绍气候变暖对欧洲地区物种生存的影响?

22、全球气温升高对物种生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请结合我国的具体实例,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阅读方法

本文是一篇科普类说明文,文章以翔实的数据说明了在不远的将来,即2050年,将有百万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阅读说明文,首先要弄清说明对象,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和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本文的说明对象就是“全球气温升高将使地球上许多物种灭绝”这一自然现象,它具有影响大、范围广、涉及物种多、所需时间短等特点。

文章用到了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等说明方法。

解题技巧

1、本题考查的是对说明对象的把握。

通读全篇,我们就能得出结论。

2、本题考查对举例子这一说明方法的掌握,分别找到文章相关部分即可。

3、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具有准确性,结合上句的“最大”来看,就能体会出“一丝”的作用。

4、本题考查对文章详略的理解,详写的部分一定是有代表性的,因为欧洲是影响最小的地区,即便如此,数据揭示出的影响也如此之大,可见其它地区影响就更大了。

5、本题考查语文能力和生活知识的积累,只要能从生活实际出发,举出气候对物种影响的例子即可。

参考答案

18、全球气温升高将使地球上许多物种灭绝。

19、蝴蝶有一半将在未来的岁月中永远消失。

红嘴雀在未来将很难存活下去。

1870种动植物1/3在未来出现生存危机。

20、“一丝”说明变化之小,但即使是如此小的变化对动植物来说也是灾难性的。

21、因为欧洲是自然环境受全坏气候变化影响最小的地区。

详细介绍这个地区物种生存的影响,更能显示出对其他地区的影响。

22、略。

演练平台

基础作业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骸骨(    )   猛犸(    )    点缀(    )   轻盈(    )绫纱(    )   冰雹(    )    

圆弧(    )   谚语(    )弥漫(    )   晕圈(    )  峰峦(    )   

2、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

生之灵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

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3、与下面诗句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朋友,不要说地上是阴影,那是因为你总低着头。

A.抬起你的头,大步往前走,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身后

B.挺起你的胸,抬起你的头,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身后

C.抬起你的头,迎着太阳走,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身后

D.迎着太阳走,誓死不回头,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身后

4、为什么说化石里“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什么说化石留下的是“密码”?

5、“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分析诗中采用第二人称及修辞手法的作用。

中考比照作业

6、(陕西省,2005)亲爱的同学,请将下列拼音所表示的四个汉字写在田字格中。

学会zūn重相hù关爱构建和xié持xù发展

7、(兰州市,2005)修改下面的病句:

(1)经过几个月的学习,使大家熟练掌握了使用电脑的技术。

(2)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所缺乏的,不是聪明,而是努力不足,毅力不强。

8、(浙江省,2005)请根据你对“微笑”的理解,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写两句,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朋友,你会微笑吗?

微笑是一杯浓浓的咖啡,,

,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

微笑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培优作业

蚂蚁的文明

徐永康

   据统计,全世界有7000多种蚂蚁,它们的个体数远远超过所有其他陆生动物。

蚂蚁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很强,无论是高山洞穴,还是冰天雪地,或者戈壁沙漠,到处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踪迹。

   昆虫学家发现,蚂蚁是一种高级社团性昆虫,它们的行为与人类的社会生活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

   刚出生的幼蚁,它们在专门的“托儿所”里度过自己的童年。

在“托儿所”里有职业“保育员”,这些“保育员”经常带领“婴儿”在“托儿所”附近散步。

蚂蚁一旦生病,有“医生”给以精心治疗。

“医生”每天实行预防性检查,当蚂蚁受伤时,“医生”就会小心翼翼地舔它的患处,分泌一种胶质来为“伤员”治病。

   在爱沙尼亚的原始森林中,人们发现了一座蚂蚁城。

在蚂蚁城中,有1500个街区,每区各住着100多万只蚂蚁。

蚁窝一般以松毛和小树枝为材料,搭在靠近树墩处,窝与窝之间有道路相通。

窝的大小和高度都有一定规格,远远看去,颇为壮观。

蚂蚁很讲究“血缘关系”,随着子女的成长,到了一定时期,它们就要分家,但是亲属户住在一个街区。

   在南美洲有一种会种庄稼的蚂蚁,它们先在树木裂缝中装满泥土,然后在这些独特的土地上栽种各式各样的作物。

一到收获季节,所有成员全力以赴,一起参加收割庄稼的劳动。

有些蚂蚁家庭利用自己的前院后宅来种植庄稼。

它们把收得的果实作为粮食,而把又短又软的禾秸作为建筑材料。

   在墨西哥南部森林中,有一种会放牧的蚂蚁。

它们能“豢养”和“放牧”一种罕见的蝶形幼虫,以获取它们身上的分泌物。

每晚,它们把幼虫驱赶到寄生植物的顶叶上去“放牧”。

拂晓,蚂蚁又把幼虫赶回地面洞中,留下一些蚂蚁守卫。

   蚂蚁还具有一种类似人的灵敏性和感情的本能。

当同伴或幼蚁死亡时,蚂蚁明显地表现出闷闷不乐。

它们还有送葬仪式哩!

“掘坟穴工人”把已故者抬到坟地,坟地通常位于自己的家园附近,掩埋深度在2—2.5厘米。

   罗马尼亚昆虫学家认为,蚂蚁的某种先天性本能对其生命活动具有极大的意义。

至于说到与人类的关系,某些专家认为,蚂蚁是害虫。

这是因为,它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例如有些红蚁专门鲸吞植物的根和茎,使农作物生长不良,甚至枯萎死亡。

然而,有不少蚂蚁却是十分有益的。

据有关昆虫学家称,有一种竹筒蚁可食害虫60种以上。

在我国的台湾和福建,利用竹筒蚁防治甘蔗螟虫已有相当长的历史。

前苏联科学家发现,有些蚂蚁是森林的天然保护者,因而他们正在对蚂蚁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和对植物效果的影响方面等进行研究。

9、第1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0、这篇文章第2—7段,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请举例加以具体解说。

 

11、本文说明“蚂蚁的文明”,都体现在哪些方面?

 

12、第8段文字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说明了蚂蚁与人类是怎样的关系?

 

13、墨西哥南部森林中,有一种会放牧的蚂蚁,能“豢养”和“放牧”一种蝶形幼虫。

与之相呼应的语句是                                                                 

                                                                       。

参考答案

1、hái  mǎ zhuì  yíng  líng   báo  hú  yàn  mí  yūn  luán

2、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3、C

4、因为化石为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些有机物的残渣就是生命的信息。

而这些信息还要靠科学家进行研究,不是直接表现生物进化的历史,所以说是“密码”。

5、运用第二人称“你”,显得亲切自然。

流露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6、尊互谐续

7、

(1)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大家熟练掌握了使用电脑的技术。

(2)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所缺乏的,不是聪明的才智,而是刻苦努力的精神。

8、例:

微笑是一片遮阳的绿阴,微笑是一句温暖的问候。

9、说明蚂蚁种类繁多(7000多种);适应环境的能力强。

(注意概括第1段要点,抓重点语句。

10、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说明顺序。

第2段先概括说明蚂蚁是一种高级社团性昆虫,与人类社会有许多相似之处。

然后从第3—7段,分别具体说明蚂蚁与人类社会的相似之处,突出蚂蚁的高级社团性。

(联系全文内容,分析各段之间的关系。

11、蚂蚁是一种高级社团性昆虫,与人类的社会生活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

表现在:

⑴有“托儿所”及职业“保育员”,有医生;⑵有街区,讲究血缘关系,亲属户居住在一个街区;⑶有一种会种庄稼的蚂蚁,有一种会放牧的蚂蚁;⑷还具有类似人的灵敏性和感情本能。

(理解说明内容,提取中心句,并加以归纳、概括。

12、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举红蚁,说明有些蚂蚁对人类有害;举竹简蚁,说明有些蚂蚁吃害虫,保护森林,对人类有益。

13、每晚,它们把幼虫驱赶到寄生植物的顶叶上去“放牧”。

拂晓,蚂蚁又把幼虫赶回地面洞中,留下一些蚂蚁守卫。

(分析中心句与支撑句之间的联系,支撑句是具体解说中心句的。

17、看云识天气

情景导入

《西游记》第45回在车迟国孙悟空与虎力大仙斗法祈雨的故事想必同学们都还记得吧,孙悟空为了能顺利祈雨,一个筋斗飞上天宫,去请四海龙王帮忙,风伯鼓风,雨师布雨,雷公落雷,电母闪电,好不热闹。

只两三个时辰,下得那车迟城,里里外外,水漫了街衢。

孙悟空真神通广大,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若是我们也有那本事,该多好啊!

其实,学到那手段也不难,也无须去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找菩提祖师,只消认真领会《看云识天气》,你就学到了那本事。

要知道什么时候有雨,什么时候天晴,只需抬头看看天上的云彩,很奇妙的,不是吗?

字词积累

辨音

峦luán(山峦)霎shà(霎那)胧lóng(朦胧)弥mí(弥漫)

鳞lín(鱼鳞)雹báo(冰雹)笼lǒng(笼罩)兆zhào(征兆)

辨形

鳞(鱼鳞)凌(凌云)漫(弥漫)

粼(波光粼粼)绫(绫纱)慢(快慢)

幔(布幔)

辨义

预兆征兆

两词都有事先显露迹象的意思。

但两词有细微区别,预兆侧重于感觉会发生,离发生还有点时间;而征兆是指已经有迹象显示不久就会发生了,离发生的时间要近一点。

弥漫弥散

两词都有发散开来,充满、布满的意思。

但弥散比弥漫的范围要大。

释词

姿态万千:

姿态多种多样。

峰峦:

山峰和山峦。

峦,小而尖的山,或连绵的山。

阴森:

(地方、气氛、脸色等)阴沉可怕。

征兆:

事先显露出来的迹象;征候。

弥漫:

(烟尘、雾、水等)充满,布满。

变化无常:

形容(天气、脾气等)变化极多,不可捉摸。

无常,时常变化,没有常态。

句段赏析

1、“一般不会带来雨雪”,“它们常在2000米左右”

“一般”并不排除特殊情况,体现了作者能辨证地看待自然现象的观点;“常”“左右”准确交代了卷云、卷积云在通常情况下的位置高度,这些词语的准确使用,正体现了科学的严谨和说明文语言的最基本的特点。

2、“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这是一组比喻句构成的排比句,生动形象的描绘了姿态万千的云,使说明对象更加生动,而且使文章富有文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篇章解读

主题概括

本文具体生动地介绍了云的形态、变化及云上的光彩现象同气象的关系,说明了怎样看云识天气。

结构层次

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概述云和天气的关系,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

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写云与天气的关系。

本部分可分两层

第一层(第2—5段)据云的形态、位置、薄厚来推测天气。

第二层(第6段)据云的光彩来推测天气。

第三部分(第7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写作特色

1、层次清楚,有纲有目。

2、能抓住云的特点来进行说明。

3、语言生动,运用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把云写得生动形象。

4、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疑难互动

1、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

 

    文章先说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第1段概述,先用“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一句总说,然后描绘了万千姿态的云。

第2段是3、4、5段的“纲”:

“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展开的。

第3段照应“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第4、5段照应“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第6自然段开始写“云的光彩同天气的关系”,最后一段总结全文。

在文章内部,作者也是按照一定的思路来介绍的。

例第3段,把“薄云”又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并分别介绍了它们的特点及和天气的关系。

 

2、为了将事物说明得更加清楚,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并分析表达效果。

(1)打比方。

例:

①“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

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招牌”时商店的标志,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比喻准确。

)②卷云丝丝缕缕地漂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

(将卷云比喻成“白色的羽毛”和“洁白的纱”,说明其轻盈、洁白。

把成群排列的卷积云比喻成“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形象地说明了卷积云的特点。

)打比方使文章生动,更重要的是让云的特征更加鲜明。

(2)分类别根据云的不同特点,把云分成不同种类,这样使说明条理更清晰,更明确。

(3)作比较按照不同的光彩,作者把云分为四种——晕、华、虹、霞,把它们之间的差别,进行了比较说明。

这种作比较的方法更好地突出了云和天气关系的特征。

培优平台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2005年山东省泰安市)

破译植物的语言

①不要以为植物会“说话”是一个古怪可笑的问题。

法国物理学家施特斯海默说:

“20年前也没有人相信鲸鱼会唱歌。

而现在鲸鱼的歌唱已经被破译。

”目前,也有一些科学家在从事破译植物语言的研究,德国德勒斯顿的生物物理学家赫伯特•魏泽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②为了探索植物语言是否真实存在,科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后来他们发现:

当植物的叶子被昆虫咀嚼时,植物身上所发生的反应与动物抑制疼痛和创伤的神经激素的反应几乎一样。

在虫咬叶子时,叶子便释放出一种激素,类似于动物受到伤害时释放的啡呔。

在动物身上,这些激素帮助把一种叫做花生四烯酸的化学物质转化为前列腺素。

而在植物组织里,这种激素有助于亚麻酸(相当于动物身上花生四烯酸的物质)转化为茉莉酮酸,这是一种性质和前列腺素相近的化学物质。

它们对待伤痛的化学反应如此相似,在植物组织表面喷洒阿司匹林或布洛芬后,就会像在动物身上喷洒此类物质一样,都能消除伤痛反应。

对此,纽约州立大学植物生理学家伊恩•鲍德温说:

“这就是植物喊‘哎吆’的方式。

③植物能与邻居联络的现象屡见不鲜。

在茂密的大森林里,某些植物突然感到虫咬刺痛,它会马上招呼旁边的伙伴,提防虫子。

许多植物在受到伤害时,会释放出一种挥发性的茉莉酮酸,这是一种“体味”信号。

甚至在附近的植物被虫咬之前,这种信号就开始启动附近植物的防御系统了。

④槐树会产生有毒的苦味物质。

一旦槐树的树叶被羚羊或长颈鹿吃掉,这时,不仅仅被吃掉的槐树的树叶会产生这种物质,周围所有的槐树像是接到预报似的也都争先恐后的释放出毒素。

⑤破译植物的语言是一项开拓性工作,因此引起了不少科学家的浓厚兴趣。

经过多年的研究后,他们对于植物的语言已经有了多种解释。

魏泽教授认为,树木是通过声音来互相沟通和了解的。

但由于这种声音频率很高,人耳往往听不到。

据他讲,迄今他已零碎破译了一些树木的语言。

⑥而波恩大学的科学家弗兰克•朱利曼则不仅证实了植物语言的存在,而且还研制出了能够探听植物语言的激光驱动麦克风。

当植物的叶子或根茎被切开时,植物就会发出痛苦的声音信号:

在整个切面释放出气体乙烯。

弗兰克•朱利曼一直在用钟形玻璃容器收集这种气体。

用这种气体的分子轰击标准激光束,会产生振动,形成麦克风能够探听到的声波。

朱利曼说:

“植物受到的压力越大,麦克风收到的声音信号就越强。

⑦还有科学家认为,植物是通过一种能量进行交流的。

这种能量是微弱的光,它可以被测量出来,人们甚至可以通过“剩余能量放大器”使这种光转变成可以看得见的光。

不管是通过高频声音还是通过光,随着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