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正文第七单元遗传变异与进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8640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1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业正文第七单元遗传变异与进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作业正文第七单元遗传变异与进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作业正文第七单元遗传变异与进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作业正文第七单元遗传变异与进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作业正文第七单元遗传变异与进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业正文第七单元遗传变异与进化.docx

《作业正文第七单元遗传变异与进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业正文第七单元遗传变异与进化.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业正文第七单元遗传变异与进化.docx

作业正文第七单元遗传变异与进化

生物全品高考复习方案作业手册

课时作业(二十)

基础巩固

1.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

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  )

A.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

B.花色基因的DNA序列

C.细胞的DNA含量

D.细胞的RNA含量

2.拟南芥细胞中某个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区段插入了一个碱基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根尖成熟区细胞一般均可发生此过程

B.该细胞的子代细胞中遗传信息不会发生改变

C.若该变异发生在基因中部,可能导致翻译过程提前终止

D.若在插入位点再缺失3个碱基对,对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影响最小

3.下列各项属于基因重组的是(  )

A.基因型为Dd的个体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B.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不同类型的子代个体

C.YyRr自交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新类型

D.杂合高茎与矮茎豌豆测交的后代有高茎和矮茎

4.豌豆的圆粒和皱粒是由R、r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当R基因插入一段800个碱基对的DNA片段时就成为r基因。

豌豆种子圆粒性状的产生机制如图K201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图K201

A.R基因插入一段800个碱基对的DNA片段属于基因重组

B.豌豆淀粉含量高、吸水多涨大、呈圆粒是表现型

C.在a、b过程中能发生A-T、C-G碱基互补配对

D.参与b过程的tRNA有20种,每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

5.下列生物技术或生理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重组的是(  )

A.R型活细菌

S型活细菌

B.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小鼠的受精卵

C.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D.普通青霉菌

高产青霉菌

6.图K202中A、a,B、b表示基因,下列过程存在基因重组的是(  )

  

图K202

能力提升

7.TaySachs病是一种基因病,可能是由于基因突变从而产生异常酶引起的。

下表为正常酶和异常酶的部分氨基酸序列。

根据题干信息,推断异常酶的mRNA不同于正常酶的mRNA的原因是(  )

酶的种类

密码子位置

4

5

6

7

正常酶

苏氨酸

(ACU)

丝氨酸

(UCU)

缬氨酸

(GUU)

谷氨酰胺

(CAG)

异常酶

苏氨酸

(ACU)

酪氨酸

(UAC)

丝氨酸

(UCU)

缬氨酸

(GUU)

A.第5个密码子中插入碱基A

B.第6个密码子前UCU被删除

C.第7个密码子中的C被G替代

D.第5个密码子前插入UAC

8.图K203为人WNK4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所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

已知WNK4基因发生一种突变,导致1169位赖氨酸变为谷氨酸。

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  )

图K203

A.①处插入碱基对G—C

B.②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

C.③处缺失碱基对A—T

D.④处碱基对G—C替换为A—T

9.5溴尿嘧啶(5BU)是胸腺嘧啶的类似物,可取代胸腺嘧啶。

5BU能产生两种互变异构体,一种是酮式,一种是烯醇式。

酮式可与A互补配对,烯醇式可与G互补配对。

在含有5BU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得到少数突变型大肠杆菌,突变型大肠杆菌中的碱基数目不变,但(A+T)/(C+G)的碱基比例不同于原大肠杆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5BU诱发突变的机制是诱发DNA链发生碱基对替换

B.5BU诱发突变的机制是阻止碱基配对

C.培养过程中可导致A/T碱基对变成G/C碱基对

D.5BU诱发突变发生在DNA分子复制过程中

10.DNA聚合酶是DNA复制所需的重要酶,DNA聚合酶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某些突变的DNA聚合酶(突变酶)比正常的DNA聚合酶精确度更高,从而减少了基因突变的产生。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这些突变酶大大提高了DNA复制的速度

B.翻译这些突变酶的mRNA序列不一定发生改变

C.这些突变酶作用的底物是4种核糖核苷酸

D.这些突变酶的产生不利于生物的进化

11.[2016·咸阳测试]化学诱变剂羟胺能使胞嘧啶的氨基羟化,氨基羟化的胞嘧啶只能与腺嘌呤配对。

育种学家常用适宜浓度的羟胺溶液浸泡番茄种子以培育番茄新品种。

羟胺处理过的番茄不会出现(  )

A.番茄种子的基因突变频率提高

B.DNA序列中C—G转换成T—A

C.DNA分子的嘌呤数目大于嘧啶数目

D.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保持不变

12.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基因的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B.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C.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

D.一般情况下,水稻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则不能

13.小白鼠体细胞内的6号染色体上有P基因和Q基因,它们编码各自蛋白质的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K204所示,起始密码子均为AUG。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K204

A.若箭头处的碱基突变为T,则对应反密码子变为UAG

B.基因P和基因Q转录时都以b链为模板合成mRNA

C.若基因P缺失,则该小白鼠发生了基因突变

D.基因P在该动物神经细胞中数目最多时可有4个

14.有一种α链异常的血红蛋白叫作Hbwa,其137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及对应的密码子与正常血红蛋白(HbA)的差异如下:

血红

蛋白

部分α链血红蛋白的密码子及其氨基酸的顺序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HbA

ACC

苏氨

UCC

丝氨

AAA

赖氨

UAC

酪氨

CGU

精氨

UAA

终止

Hbwa

ACC

苏氨

UCA

丝氨

AAU

天冬

酰胺

ACC

苏氨

GUU

缬氨

AAG

赖氨

CCU

脯氨

CGU

精氨

UAG

终止

(1)Hbwa异常的直接原因是α链第    位的氨基酸对应的密码子由    变成    。

(2)Hbwa的α链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控制其合成的基因中    了一个碱基对,引起基因结构改变,这种变异属于        ,一般发生在       期,该变异之所以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由于           。

综合拓展

15.将果蝇进行诱变处理后,其染色体上可发生隐性突变、隐性致死突变或不发生突变等情况,遗传学家想设计一个实验检测上述三种情况。

检测X染色体上的突变情况:

实验时,将经诱变处理的红眼雄果蝇与野生型纯合红眼雌果蝇筛选交配(B表示红眼基因),得F1,使F1单对筛选交配,分别饲养,观察F2的性状分离情况。

图K205

预期结果和结论:

(1)若F2中表现型为3∶1,且雄性中有隐性突变体,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F2中表现型均为红眼,且雄性中无隐性突变体,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F2中♀∶♂=2∶1,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作业(二十一)

基础巩固

1.[2016·潍坊模拟]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三倍体无子西瓜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C.猫叫综合征是基因中碱基发生了变化所致

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2.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

①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②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大小、形态一般不同

③人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应含有24条染色体

④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一定是配子

A.①③B.③④

C.①④D.②④

3.已知小麦中高秆对矮秆(抗倒伏)为显性、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以纯合高秆抗病小麦和纯合矮秆不抗病小麦为亲本,培育抗病抗倒伏小麦,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单倍体育种利用了花粉细胞具有全能性及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等原理

B.杂交育种过程需要不断自交、筛选,直到矮秆抗病个体的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C.利用射线、亚硝酸盐等处理矮秆不抗病小麦种子可实现人工诱变,但成功率低

D.育种过程中的筛选,实质上是通过自然选择实现种群中抗病基因频率的定向提高

4.杂交育种是植物育种的常规方法,其选育纯合新品种的一般方法是(  )

A.根据杂种优势原理,从子一代中即可选出

B.从子三代中选出,因为子三代才出现纯合子

C.隐性品种可从子二代中选出,经隔离选育后,显性品种从子三代中选出

D.只能从子四代中选出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

5.下列实践活动包含基因工程技术的是(  )

A.水稻F1花药经培养和染色体加倍,获得基因型纯合新品种

B.抗虫小麦与矮秆小麦杂交,通过基因重组获得抗虫矮秆小麦

C.将含抗病基因的重组DNA导入玉米细胞,经组织培养获得抗病植株

D.用射线照射大豆使其基因结构发生改变,获得种子性状发生变异的大豆

6.下列不属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取药物的是(  )

A.从大肠杆菌体内制取白细胞介素

B.从酵母菌体内获得干扰素

C.从青霉菌体内获取青霉素

D.从大肠杆菌体内获取胰岛素

能力提升

7.普通果蝇的3号染色体上的三个基因,按猩红眼—桃色眼—三角翅脉的顺序排列(St—P—DI)。

同时,这三个基因在另一种果蝇的3号染色体上的顺序是St—DI—P,我们把这种染色体结构变异方式称为倒位。

仅仅这一倒位的差异便构成了两个物种之间的差别。

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倒位和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一样,属于基因重组

B.倒位后的染色体与其同源染色体完全不能发生联会

C.自然情况下,这两种果蝇之间不能产生可育子代

D.由于倒位没有改变基因的种类,所以发生倒位的果蝇性状不变

8.生物的某些变异可通过细胞分裂某一时期染色体的行为来识别。

甲、乙两模式图分别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环形圈”“十字形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

图丙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在某一时期所呈现的形态。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K211

A.甲、乙两种变异类型分别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重组

B.图甲是由于个别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的结果

C.图乙是由于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

D.甲、乙、丙三图均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9.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了甲、乙、丙、丁4种变异类型。

图甲中英文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K212

A.图甲、乙、丙、丁都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增加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

B.甲、乙、丁三图中的变异类型都可以用显微镜观察检验

C.甲、乙、丁三图中的变异只会出现在有丝分裂过程中

D.乙、丙两图中的变异只会出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10.下列关于染色体与染色体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个染色体组含有控制某种生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

B.一个染色体组中可能有姐妹染色单体,也可能无姐妹染色单体

C.着丝点分裂后,移向细胞同一极的一组染色体不含同源染色体

D.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改变

11.如图K213所示为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K213

A.图a含有2个染色体组,图b含有3个染色体组

B.如果图b表示体细胞,则图b代表的生物一定是三倍体

C.如果图c代表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的体细胞,则该生物一定是二倍体

D.图d代表的生物一定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成的,是单倍体

12.下列有关水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水稻花粉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水稻幼苗,可迅速获得纯合子

B.二倍体水稻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四倍体植株,一定表现为早熟、粒多等性状

C.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

D.四倍体水稻的配子形成的新个体,含两个染色体组,是二倍体

13.图K214为果蝇体内某个细胞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K214

A.图中的染色体1、5、3、7、8可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B.图中标注的三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C.含有基因B、D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D.若该细胞分裂后产生了一个ABdXX的配子,则一定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14.图K215为几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示意图,请回答:

 

图K215

(1)普通小麦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AABBDD(如图甲所示),则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数为   条。

(2)丙为人工培育的八倍体小黑麦染色体图,八倍体小黑麦的培育方法是用普通小麦和黑麦(2n=14)杂交,然后用      处理;与二倍体植物相比,多倍体的显著特点是                    。

(3)将甲、乙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可育的是    (填“甲”或“乙”)花药离体培养成的植株。

综合拓展

15.[2016·鹰潭模拟]利用卵细胞培育二倍体是目前鱼类育种的重要技术,其原理是经辐射处理的精子入卵后不能与卵细胞核融合,只激活卵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后代的遗传物质全部来自卵细胞。

关键步骤包括:

①精子染色体的失活处理;②卵细胞染色体二倍体化。

请据图回答:

图K216

(1)经辐射处理可导致精子染色体断裂失活,这属于       变异。

(2)卵细胞的二倍体化有两种方法。

用方法一获得的子代是纯合二倍体,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            ;用方法二获得的子代通常是杂合二倍体,这是               发生了交叉互换造成的。

(3)用上述方法繁殖鱼类并统计子代性别比例,可判断其性别决定机制。

若子代性别为    ,则其性别决定为XY型(雌性为XX,雄性为XY);若子代性别为    ,则其性别决定为ZW型(雌性为ZW,雄性为ZZ,WW个体不能成活)。

(4)已知金鱼的正常眼(A)对龙眼(a)为显性,基因B能抑制龙眼基因表达,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

偶然发现一条有观赏价值的龙眼雌鱼,若用卵细胞二倍体化的方法进行大量繁殖,子代出现龙眼个体的概率为    ;若用基因型为AABB的雄鱼与该雌鱼杂交,子二代出现龙眼个体的概率为    。

课时作业(二十二)

基础巩固

1.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突变和重组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只有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从而导致生殖隔离的出现,才标志着生物在进化

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就能产生生殖隔离

D.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

2.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分化,过程如图K221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图K221

A.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a过程

B.b过程的实质就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C.①~⑥只能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D.品系1和品系2两种群的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立刻形成物种1和物种2

3.下列关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共同进化表现在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上

B.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地球上厌氧生物比好氧生物出现得早

D.外来物种入侵不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4.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

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1.5倍。

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

由此无法推断出(  )

图K222

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

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

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共同进化

5.[2016·福州一模]抗青霉素葡萄球菌是一种突变菌。

将未接触过青霉素的葡萄球菌接种到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结果有极少数菌体存活下来。

存活下来的葡萄球菌在相同培养基中经多代培养后,对青霉素的抗性明显增强。

原因是(  )

A.青霉素使用量的增加提高了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抗性

B.青霉素的选择作用提高了葡萄球菌抗青霉素基因的频率

C.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抗性的增强是定向突变的结果

D.葡萄球菌的抗青霉素基因是在使用青霉素后产生的

6.[2016·开封二模]某生物基因(a)由正常基因(A)序列中一个碱基对的替换而形成。

研究表明,世界不同地区的群体之间,杂合子(Aa)的频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以下说法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A.基因a的产生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

B.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选择作用会有所不同

C.不同地区基因突变频率因环境的差异而不同

D.不同地区的群体有着共同的进化方向

能力提升

7.由于地震而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内岛上鸟的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K223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图K223

A.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B.甲岛较乙岛鸟种类增加更多,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

C.两岛的鸟类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且两个基因库间的差异越来越大

D.两岛上鸟类的种类虽然不同,但最终两岛上鸟类的数量趋于相同

8.在调查某小麦种群时发现抗锈病(T)对易感病(t)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传粉,据统计TT为20%,Tt为60%,tt为20%,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

计算该小麦种群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锈病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  )

A.50%和50%B.50%和62.5%

C.62.5%和50%D.50%和100%

9.[2016·漳州八校联考]某自由交配的种群在Ⅰ、Ⅱ、Ⅲ时间段都经历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如图K224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K224

A.在Ⅰ时间段内A基因的频率是40%

B.A基因突变为a基因导致基因型频率在Ⅱ时间段发生剧变

C.在Ⅱ、Ⅲ时间段,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

D.Aa个体在Ⅰ、Ⅲ时间段数量均为40,说明种群没有发生进化

10.在一个数量足够大的种群中,下列因素不改变基因频率的是(  )

A.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由于体型和正常人的差异很难找到配偶

B.雄羚羊之间为争夺雌羚羊发生争斗

C.豌豆通常自花传粉,不能自由交配

D.在一个大的种群中,发生不定向的基因突变,如a→A、A→a

11.假设在某一个群体中,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数量相等,A和a基因的频率均为50%。

图K225表示当环境发生改变时,自然选择对A或a基因有利时其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K225

A.有利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如曲线甲所示,该种群将进化成新物种

B.曲线甲表示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显性基因频率变化曲线

C.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的表现型而不是决定表现型的基因

D.图中曲线甲、乙变化幅度不同主要取决于生物生存环境引起的变异

12.图K226中的A、B、C表示三个自然条件有差异的地区,地区间的黑线表示存在一定的地理隔离。

A地区某些个体由于某种机会开始分布到B、C地区,并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③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三个种群。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图K226

A.上述过程说明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甲、乙两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其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C.乙、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

D.甲、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

综合拓展

13.综合大熊猫化石及现存种类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研究,传统的观点认为大熊猫的濒危是进化历程的必然。

最新群体遗传学的研究表明,现存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历史的尽头,仍然具有进化潜力。

请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及上述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一个大熊猫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     ,如果大熊猫种群仍然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实际上反映了种群中基因的     。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      的基本单位。

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如自然选择和                     等。

(3)如果大熊猫种群无限大,群体内的个体随机交配,没有突变发生,没有任何形式的选择压力,那么群体中的各种基因型的比例每代保持不变。

对某地一个种群随机抽样调查,测得该种群中有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若干只,由此可以计算出A和a基因的频率。

而根据A和a基因的频率,可以推测出这个种群中Aa基因型的频率(N)大约是    。

A.0≤N≤100%B.0

C.0≤N<50%D.N>50%

(4)如图中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b、c、d表示使用诱变剂后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

据图分析:

图K227

①由a变为b、c、d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是曲线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