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药被肿瘤吃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8592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78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药被肿瘤吃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抗药被肿瘤吃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抗药被肿瘤吃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抗药被肿瘤吃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抗药被肿瘤吃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抗药被肿瘤吃了.docx

《抗药被肿瘤吃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药被肿瘤吃了.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抗药被肿瘤吃了.docx

抗药被肿瘤吃了

KEGG 

KEGG是了解高级功能和生物系统(如细胞、生物和生态系统),从分子水平信息,尤其是大型分子数据集生成的基因组测序和其他高通量实验技术的实用程序数据库资源,由日本京都大学生物信息学中心的Kanehisa实验室于1995年建立。

是国际最常用的生物信息数据库之一,以"理解生物系统的高级功能和实用程序资源库"著称

 

科学家首次发现抗癌药被肿瘤内细菌吃了,难怪有些癌症超级难治|科学大发现

作为「癌中之王」,胰腺癌令人闻风丧胆。

近日,来自全球十大科研机构之一魏兹曼研究所的RavidStraussman教授及其领导的团队联合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大学等机构的研究者共同发现,胰腺癌组织内存在细菌,而且这些细菌居然还一味地护着肿瘤,不但不招来免疫细胞诛杀癌细胞,反而助纣为虐地帮助癌组织「吃掉」常用化疗药物吉西他滨。

只要特定微生物是癌细胞的座上宾,研究人员使用10倍于正常浓度的吉西他滨,也伤不得癌细胞分毫。

Straussman教授团队的这一重要发现刊登在顶级期刊《科学》杂志上[1]。

胰腺癌,其自身可分泌胰蛋白酶分解组织促进转移,又因胰腺的解剖部位较为隐蔽,许多胰腺癌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故预后极差,中位生存期只有3-6个月,5年生存率在5%以下[2,3]。

作为胰腺癌治疗的金标准,在吉西他滨(核苷酸类似物)问世以后改善了胰腺癌治疗的有效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但是,应用十几年来,大部分胰腺癌患者仍会表现出对吉西他滨的耐药,最终导致治疗失败[4]。

胰腺癌对于吉西他滨耐药的机制,一直以来也是科学家和临床工作者研究的重点。

研究人员曾经认为,肿瘤周围的非癌组织会分泌一些物质,保护肿瘤组织不受药物的伤害,例如肿瘤周围的成纤维细胞分泌的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等[5,6]。

2012年,Straussman教授团队也想研究健康组织对胰腺癌耐吉西他滨的影响。

于是他们找了一大堆健康的组织,与胰腺癌细胞一起培养,再使用吉西他滨处理,看看哪种组织会帮胰腺癌挡子弹。

出乎意料的是,他们发现一块儿来自某个女性的皮肤组织,似乎有超乎寻常的神力。

当这个皮肤细胞的细胞株与胰腺癌细胞一起培养的时候,使用10倍于正常剂量的吉西他滨也伤不到胰腺癌细胞。

而且,这个皮肤细胞株的培养液也具备这种功能。

研究人员当时的第一想法是,也许是细胞分泌某种物质帮了胰腺癌细胞大忙。

后来他们花了数年时间,试图找到那个关键的物质,但是一直无所获。

就在僵持不下的时候,Straussman教授的学生,本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LeoreGeller意外发现,在使用直径为0.45um过滤器过滤皮肤细胞的培养液之后,皮肤细胞培养液对胰腺癌细胞的保护作用丧失了。

这个神奇的现象让Geller意识到,助纣为虐的极有可能是细菌,因为0.45um的孔径足以过滤掉培养液中几乎所有细菌。

结果他们真的在皮肤细胞中分离到一种类似细菌但不具有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猪鼻支原体(Mycoplasmahyorhinis)。

当他们在皮肤细胞培养基中加适量的抗生素之后,神奇的保护作用也消失了。

如果把猪鼻支原体注射到小鼠的肿瘤里,这个肿瘤就对吉西他滨产生了耐药性。

如此看来,极有可能是猪鼻支原体在作怪。

但是猪鼻支原体究竟从哪里来的呢?

让人气馁的是,研究人员发现,皮肤细胞中的猪鼻支原体实际上是因早期污染而进入皮肤组织内的。

「看到这个结果,我们真想把实验材料都扔了。

」Straussman教授表示,「但是,我们后来还是决定跟随这个偶然的发现,继续前行。

2014年,比利时的研究团队曾经在他们的研究中发现,感染了猪鼻支原体的肿瘤组织培养物对吉西他滨不敏感[8],这可能与猪鼻支原体体内的胞嘧啶核苷脱氨酶(cytidinedeaminase,CDD)有关。

于是Straussman团队猜测,除了感染的猪鼻支原体,肿瘤内可能有其他可以产生CDD的细菌。

于是他们找到了一个叫KEGG的数据库[9],分析了2674种细菌的数据信息,发现11.4%的细菌携带有长链的CDD,44.4%的细菌携带有短链的CDD,剩下的细菌没有完整的CDD。

其中,98.4%的含长链CCD的细菌属于γ-变形菌纲,例如大名鼎鼎的大肠杆菌和假单胞菌等。

经过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具有长链CDD的细菌才具备让吉西他滨代谢失活的功能。

于是他们用大肠杆菌进一步验证他们的发现。

结果在他们的意料之中,长链CDD缺失的大肠杆菌会失去代谢吉西他滨的能力,而补充长链的CDD后这种作用又可以重新恢复。

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吉西他滨只有进入到大肠杆菌体内,才能被代谢掉。

这也直接解释了前面的滤液不起作用的原因。

也证实了吉西他滨是被细菌吃掉了。

而且他们还在小鼠模型体内证明了大肠杆菌的这种功能。

胰腺肿瘤内部的细菌

为了确定人体的胰腺肿瘤内是否确实有类似的细菌,研究人员检测了113个胰腺癌患者以及20个正常人的胰腺组织的细菌DNA、RNA以及脂多糖发现,76%(86/113)的胰腺癌细胞中存在细菌,而正常胰腺细胞中只有15%(3/20)存在细菌。

而且在胰腺肿瘤里面的细菌,绝大部分属于γ-变形菌纲。

即,它们都有「消化」吉西他滨的长链CDD。

当研究人员将从人体胰腺肿瘤中分离的15个菌株分别与癌细胞一起培养时,他们发现,其中14个菌株可以帮助癌细胞产生吉西他滨抗性。

这也再次证明,人体胰腺癌肿瘤内也是有这种中和吉西他滨毒性的微生物的。

「这个研究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胰腺癌,也不仅仅在于吉西他滨。

」Straussman教授说,「我们之前对肿瘤内的细菌知之甚少,这个研究会扩大我们对肿瘤的认识。

大肠杆菌K-12可在8小时内「吃掉」所有化疗药物

毕竟吉西他滨已被批准用于胰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和乳腺癌等多种实体肿瘤的治疗,这些肿瘤也存在耐药性。

而对于胰腺肿瘤内细菌的来源,研究人员表示有两种途径:

第一,胰腺与肠道是相通的,所以原本寄居在肠道内的细菌,极有可能沿着胰腺分泌物的通道逆流而上,进入胰腺;第二,实际上细菌无时无刻不在通过口腔、肠道等部位进入我们的血液,大部分细菌都会被免疫细胞消灭掉,但是它们一旦进入肿瘤内,人体免疫系统也就拿它们没辙了[10]。

既然肿瘤的耐药性与细菌有关,而且研究表明,使用抗生素可以解除肿瘤的耐药性。

那是不是意味着可以使用抗生素辅助治疗呢?

在Straussman看来,直接使用抗生素不是一个好选择。

抗生素无差别地杀伤所有细菌,会导致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也不幸被消灭掉。

研究人员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开发靶向长链CDD的药物,只要让这个酶失活,化疗药物的活性就可以保持了。

大约在一个月前,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的房静远教授、陈萦晅副教授、洪洁和陈豪燕副研究员以及美国密西根大学邹伟平教授合作,在顶级期刊《细胞》上发表微生物导致肠癌耐药的重要研究成果,他们首次从证明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nucleatum)可以通过调节癌细胞的自噬作用,促进结直肠癌对化疗的耐受[11]。

不过发现癌组织内的细菌可以让抗癌药物失活,还尚属首次。

目前研究团队正在探索其他肿瘤内是不是也存在类似的细菌,以及它们对其他肿瘤耐药性的影响。

抗癌药物不起作用?

原来是被细菌吃了

已经多个科研团队发现,正常的细胞可能会无意中释放出一些物质,保护其周边的肿瘤不受抗癌药物的杀伤。

这解释了为什么即使是靶向疗法——旨在针对各种癌症背后的具体的基因缺陷的药物——有时也会溃于临门一脚。

当在实验室中测试药物对抗孤立的癌细胞的作用时,效果与预期一致。

但是,实际的肿瘤由于周围健康的细胞而得到一种天然的保护,药物就可能会失败。

 

肿瘤的盟友:

微生物

每个人都是热闹的微生物殖民地——数十万亿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生活在我们的体内和体表。

来自魏兹曼科学研究所(WeizmannInstituteofScience)的RavidStraussman博士和来自哈佛医学院的ToddGolub博士的研究小组联合发现,这些细菌中的一部分也可以帮助肿瘤抵抗药物。

早在2012年,这两个团队将数十种癌细胞株和数十种健康细胞一起培养,发现在数百种组合中,健康细胞在某种程度上帮助癌细胞抵抗了化疗药物。

但是,有一个组特别显著:

来源于某一个人的皮肤细胞系可以完全保护胰腺癌细胞免受吉西他滨的杀伤。

吉西他滨是一种用于治疗胰腺癌的一线药物。

“我们使用越来越多的吉西他滨——比杀死癌细胞所需量的十倍还多——但是人体的皮肤细胞仍然足以保护癌细胞,”Straussman博士说。

甚至培养过皮肤细胞的培养液都能保护癌细胞免受吉西他滨的杀伤。

显然,皮肤细胞分泌了某种中和药物的化学物质。

但是,这种物质是什么呢?

蛋白质?

DNA?

该团队花了数年的时间试图找出这个神秘分子,却一无所获。

“我们做了大量的实验,却没有任何突破。

这完全说不通。

直到他们对培养液进行了过滤,并发现这彻底消除了培养液保护肿瘤的能力时,他们才终于弄清发生了什么。

即使使用孔径非常大的滤纸,也具有这种效果。

大多数分子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大孔径的滤纸,于是他们终于意识到他们在寻找的不是一个分子,而是一种微生物。

最终,研究人员证明了一种称为猪鼻支原体(Mycoplasmahyorhinis)的微生物感染了皮肤细胞。

将这种支原体加入到患有肿瘤的小鼠中,则小鼠会对吉西他滨耐药。

如果用抗生素杀死细菌,皮肤细胞就不能帮助癌细胞抵抗化疗了。

抗生素对付肿瘤:

太天真

事实证明,猪鼻支原体含有一种称为CDD的酶,可以通过将吉西他滨转化为另一种无活性化学物质来消除吉西他滨的作用。

而且猪鼻支原体在这一点上并不独特。

每九种已知细菌中就有一种含有某个版本的CDD,具有类似的能力。

实验发现,一些可以消除药物作用的微生物竟然就存在于胰腺癌患者的肿瘤中。

 ▲胰腺癌细胞中,我们看到了微生物(亮绿色)的存在(图片来源:

TheAtlantic)

通过对来自113个胰腺癌患者的肿瘤样本,以及20个健康胰腺的样本进行组织活检,研究人员发现只有15%的健康器官含有微量的细菌DNA,相比之下,含有细菌DNA的肿瘤样本比例为76%。

虽然细菌DNA可能会来自死亡细胞,但是团队也在肿瘤内观察到了完整的细菌。

他们用可以特异识别细菌分子的发光抗体处理样品,然后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到了它们:

位于癌细胞间,甚至有时在癌细胞内的细菌。

在肿瘤中找到的细菌是种类繁杂,但支原体不在其中。

可是,几乎所有这些微生物都有CDD酶,几乎所有这些酶都可以中和掉吉西他滨的作用。

 

▲本项研究发表在了《科学》上(图片来源:

《科学》)

Straussman博士认为这些细菌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途径达到胰腺。

胰腺将激素和消化酶分泌到肠道中,微生物可以通过相反的方向到达胰腺。

或者,他们可以通过血液游走。

细菌能从我们的胃肠道、口腔和其他器官进入我们的血液。

通常,免疫系统会处理掉这些入侵者,但是肿瘤是免疫系统被抑制和血管尤其易漏的地方,因此很容易地作为细菌的避难所。

虽然在肿瘤中发现了细菌,但是“认为抗生素会治愈肿瘤是天真的”,Straussman博士说。

首先,微生物只是治疗胰腺癌的诸多障碍之一。

其次,抗生素治疗可能杀死在身体其他部位的细菌,有些研究表明某些癌症药物依赖于这些微生物来起作用。

最后,患者可能需要长时间服用抗生素才能杀死胰腺肿瘤内潜伏的细菌。

他说,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是寻找可以阻断CDD酶的分子,从而阻止细菌破坏吉西他滨。

肿瘤微环境:

不只是人类细胞

目前还不清楚这些细菌是否会以实验室观察到的程度来中和吉西他滨,更不确定这实际上是否会影响病人的治疗方案。

尽管如此,“这项研究提醒我们,肿瘤微环境不仅仅是由人类细胞组成”,哈佛大学的EmilyBalskus博士说。

还有微生物。

而微生物菌群的变化可能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对治疗反应良好,而其他人则没有。

“我们不可能在脱离这些微生物的情况下完全了解人类的健康和疾病”。

这项工作可能影响癌症药物开发和癌症治疗。

医生可能会根据在肿瘤中或其附近发现的微生物,来为患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研究人员可能通过直接靶向这些微生物而不是癌细胞来开发新的治疗癌症的方法

Straussman博士说:

“我们以前认为不会有细菌存在的肿瘤中,其实也有细菌存在,这项发现有广泛的影响。

这些微生物可能会影响癌症的许多其他标志。

”它们是否会影响患者对以刺激免疫系统为治疗方法的免疫治疗的反应?

它们是否影响产生肿瘤的肿瘤干细胞?

它们是否影响癌症的转移?

与癌症相关的每一个关键词……它们如何被肿瘤中的微生物影响。

这是研究人员需要继续探索的许多方向,但我们还在路上。

癌症为何难治?

科学家首次发现抗癌药被肿瘤内细菌吃了!

作为「癌中之王」,胰腺癌令人闻风丧胆。

近日,来自全球十大科研机构之一魏兹曼研究所的RavidStraussman教授及其领导的团队联合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大学等机构的研究者共同发现,胰腺癌组织内存在细菌,而且这些细菌居然还一味地护着肿瘤,不但不招来免疫细胞诛杀癌细胞,反而助纣为虐地帮助癌组织「吃掉」常用化疗药物吉西他滨。

只要特定微生物是癌细胞的座上宾,研究人员使用10倍于正常浓度的吉西他滨,也伤不得癌细胞分毫。

Straussman教授团队的这一重要发现刊登在顶级期刊《科学》杂志上。

胰腺癌,其自身可分泌胰蛋白酶分解组织促进转移,又因胰腺的解剖部位较为隐蔽,许多胰腺癌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故预后极差,中位生存期只有3-6个月,5年生存率在5%以下。

作为胰腺癌治疗的金标准,在吉西他滨(核苷酸类似物)问世以后改善了胰腺癌治疗的有效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但是,应用十几年来,大部分胰腺癌患者仍会表现出对吉西他滨的耐药,最终导致治疗失败。

胰腺癌对于吉西他滨耐药的机制,一直以来也是科学家和临床工作者研究的重点。

研究人员曾经认为,肿瘤周围的非癌组织会分泌一些物质,保护肿瘤组织不受药物的伤害,例如肿瘤周围的成纤维细胞分泌的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等。

2012年,Straussman教授团队也想研究健康组织对胰腺癌耐吉西他滨的影响。

于是他们找了一大堆健康的组织,与胰腺癌细胞一起培养,再使用吉西他滨处理,看看哪种组织会帮胰腺癌挡子弹。

出乎意料的是,他们发现一块儿来自某个女性的皮肤组织,似乎有超乎寻常的神力。

当这个皮肤细胞的细胞株与胰腺癌细胞一起培养的时候,使用10倍于正常剂量的吉西他滨也伤不到胰腺癌细胞。

而且,这个皮肤细胞株的培养液也具备这种功能。

研究人员当时的第一想法是,也许是细胞分泌某种物质帮了胰腺癌细胞大忙。

 

后来他们花了数年时间,试图找到那个关键的物质,但是一直无所获。

就在僵持不下的时候,Straussman教授的学生,本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LeoreGeller意外发现,在使用直径为0.45um过滤器过滤皮肤细胞的培养液之后,皮肤细胞培养液对胰腺癌细胞的保护作用丧失了。

这个神奇的现象让Geller意识到,助纣为虐的极有可能是细菌,因为0.45um的孔径足以过滤掉培养液中几乎所有细菌。

结果他们真的在皮肤细胞中分离到一种类似细菌但不具有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猪鼻支原体(Mycoplasmahyorhinis)。

当他们在皮肤细胞培养基中加适量的抗生素之后,神奇的保护作用也消失了。

如果把猪鼻支原体注射到小鼠的肿瘤里,这个肿瘤就对吉西他滨产生了耐药性。

如此看来,极有可能是猪鼻支原体在作怪。

但是猪鼻支原体究竟从哪里来的呢?

让人气馁的是,研究人员发现,皮肤细胞中的猪鼻支原体实际上是因早期污染而进入皮肤组织内的。

「看到这个结果,我们真想把实验材料都扔了。

」Straussman教授表示,「但是,我们后来还是决定跟随这个偶然的发现,继续前行。

 

2014年,比利时的研究团队曾经在他们的研究中发现,感染了猪鼻支原体的肿瘤组织培养物对吉西他滨不敏感,这可能与猪鼻支原体体内的胞嘧啶核苷脱氨酶(cytidinedeaminase,CDD)有关。

于是Straussman团队猜测,除了感染的猪鼻支原体,肿瘤内可能有其他可以产生CDD的细菌。

于是他们找到了一个叫KEGG的数据库,分析了2674种细菌的数据信息,发现11.4%的细菌携带有长链的CDD,44.4%的细菌携带有短链的CDD,剩下的细菌没有完整的CDD。

其中,98.4%的含长链CCD的细菌属于γ-变形菌纲,例如大名鼎鼎的大肠杆菌和假单胞菌等。

经过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具有长链CDD的细菌才具备让吉西他滨代谢失活的功能。

于是他们用大肠杆菌进一步验证他们的发现。

结果在他们的意料之中,长链CDD缺失的大肠杆菌会失去代谢吉西他滨的能力,而补充长链的CDD后这种作用又可以重新恢复。

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吉西他滨只有进入到大肠杆菌体内,才能被代谢掉。

这也直接解释了前面的滤液不起作用的原因。

也证实了吉西他滨是被细菌吃掉了。

而且他们还在小鼠模型体内证明了大肠杆菌的这种功能。

 

胰腺肿瘤内部的细菌

为了确定人体的胰腺肿瘤内是否确实有类似的细菌,研究人员检测了113个胰腺癌患者以及20个正常人的胰腺组织的细菌DNA、RNA以及脂多糖发现,76%(86/113)的胰腺癌细胞中存在细菌,而正常胰腺细胞中只有15%(3/20)存在细菌。

而且在胰腺肿瘤里面的细菌,绝大部分属于γ-变形菌纲。

即,它们都有「消化」吉西他滨的长链CDD。

当研究人员将从人体胰腺肿瘤中分离的15个菌株分别与癌细胞一起培养时,他们发现,其中14个菌株可以帮助癌细胞产生吉西他滨抗性。

这也再次证明,人体胰腺癌肿瘤内也是有这种中和吉西他滨毒性的微生物的。

「这个研究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胰腺癌,也不仅仅在于吉西他滨。

」Straussman教授说,「我们之前对肿瘤内的细菌知之甚少,这个研究会扩大我们对肿瘤的认识。

 

大肠杆菌K-12可在8小时内「吃掉」所有化疗药物

毕竟吉西他滨已被批准用于胰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和乳腺癌等多种实体肿瘤的治疗,这些肿瘤也存在耐药性。

而对于胰腺肿瘤内细菌的来源,研究人员表示有两种途径:

第一,胰腺与肠道是相通的,所以原本寄居在肠道内的细菌,极有可能沿着胰腺分泌物的通道逆流而上,进入胰腺;第二,实际上细菌无时无刻不在通过口腔、肠道等部位进入我们的血液,大部分细菌都会被免疫细胞消灭掉,但是它们一旦进入肿瘤内,人体免疫系统也就拿它们没辙了。

既然肿瘤的耐药性与细菌有关,而且研究表明,使用抗生素可以解除肿瘤的耐药性。

那是不是意味着可以使用抗生素辅助治疗呢?

在Straussman看来,直接使用抗生素不是一个好选择。

抗生素无差别地杀伤所有细菌,会导致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也不幸被消灭掉。

研究人员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开发靶向长链CDD的药物,只要让这个酶失活,化疗药物的活性就可以保持了。

大约在一个月前,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的房静远教授、陈萦晅副教授、洪洁和陈豪燕副研究员以及美国密西根大学邹伟平教授合作,在顶级期刊《细胞》上发表微生物导致肠癌耐药的重要研究成果,他们首次从证明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nucleatum)可以通过调节癌细胞的自噬作用,促进结直肠癌对化疗的耐受。

不过发现癌组织内的细菌可以让抗癌药物失活,还尚属首次。

目前研究团队正在探索其他肿瘤内是不是也存在类似的细菌,以及它们对其他肿瘤耐药性的影响。

重磅:

肿瘤内有细菌藏身会使化疗药失效!

近日,国际《科学》期刊上刊登了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分子细胞生物学系RavidStraussman领衔的一项研究,证实了胰腺癌中确实存在细菌,并参与化疗药吉西他滨的耐药。

除了肠道微生物的研究不断升温,肿瘤内的微生物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角。

近日,国际《科学》期刊上刊登了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分子细胞生物学系RavidStraussman领衔的一项研究,证实了胰腺癌中确实存在细菌,并参与化疗药吉西他滨的耐药。

细菌参与肿瘤的耐药最早是通过结肠癌的研究而发现的。

起初,人们发现微生物会干扰结肠癌化疗的疗效。

后来通过结肠癌的小鼠模型,Straussman发现,细菌的确可以通过代谢,把吉西他滨(一种破坏细胞复制的二氟核苷类抗代谢物抗癌药,2′,2′-双氟脱氧胞苷)转化为它的失活形式2′,2′-双氟脱氧尿苷。

这依赖于细菌有一种长链形式的胞嘧啶脱氨酶(CDDL)。

而只要是属于γ-变形菌纲的细菌,就都有这种酶。

γ-变形菌纲是目前所知的细菌中种类最多的一纲,包括肠杆菌科、弧菌科和假单胞菌科。

例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等,都属于这一纲。

因此,只要具有CDDL,就可以使化疗药失活。

研究人员在小鼠结肠癌模型上证实,结肠肿瘤内的γ-变形菌可引发吉西他滨耐药,使用抗生素环丙沙星杀灭细菌后可使耐药效应消失。

图胰腺肿瘤内部的细菌

吉西他滨是胰腺癌的一线治疗药物,但耐药情况早有报道,使用剂量也不统一。

研究人员推测,在胰腺癌中也存在有细菌,导致吉西他滨失活。

通过对113例人胰导管腺癌进行检查,研究人员的确发现了有86例(76%)有细菌存身,并且主要就是γ-变形菌。

研究人员将从人体胰腺肿瘤中分离出来的15个菌株分别与癌细胞一起培养时,他们发现,其中14个菌株可以帮助癌细胞产生吉西他滨抗性。

这也再次证明,人胰腺癌内也有这种使吉西他滨失活的细菌。

图大肠杆菌K-12可在8小时内降解吉西他滨

由于吉西他滨也是肺癌、胃癌等肿瘤的化疗药,该研究提示人们应去检测这些肿瘤,看看内部是否也有细菌,是否也参与使化疗药失活,而临床采用相应抗生素协同治疗,则有可能改善化疗的疗效。

对于胰腺肿瘤内细菌的来源,研究人员表示:

一是肠道内的细菌通过胰导管进入胰腺;二,由于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处于抑制状态,因此,一旦细菌进入肿瘤内部,这里可成为它们安全的藏身之所。

图培养基是细菌分离鉴定的常用手段

意外发现!

Science揭示:

胰腺癌中存在细菌,负责“消化”抗癌药物

微生物不仅仅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它还会影响癌症治疗的效果!

最新一篇发表在《Science》期刊的文章揭示:

胰腺癌中存在一类特殊的细菌,这些细菌会表达一种酶,用于“消化”化疗药物,从而折损抗癌的疗效。

来自于Weizmann科学研究所分子细胞生物学系的RavidStraussman教授团队与Broad研究所的ToddGolub博士和MichalBarzily-Rokini博士等研究小组合作完成这一研究,他们以患癌小鼠为模型,展示了在化疗的基础之上添加抗生素治疗会增加抗癌效果的可行性。

RavidStraussman教授带领团队致力于肿瘤微环境和微生物研究

肿瘤内部确实存在细菌

Straussman教授和团队首先利用不同的方法证明肿瘤内部确实存在细菌。

随后,他们找到这些细菌影响化疗的关键。

研究团队检测了超100例胰腺癌患者,使用多种方法观察人体胰腺肿瘤内的细菌,从而排除实验室操作过程的细菌污染问题。

奇妙的是,正是早期的细菌污染导致Straussman团队开启了这项研究。

他和团队一直在寻找“肿瘤微环境中的正常细胞有助于抵抗化疗”的。

但是,在检测这些正常、非癌变的人类细胞针对“癌细胞对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时,他们发现,一个特殊的人类皮肤细胞样本会让癌细胞对吉西他滨(gemcitabine)产生抗药性。

顺着这条线继续研究下去,研究人员在这些皮肤细胞内发现了潜伏的细菌。

这些细菌不仅仅存在于肿瘤组织中,甚至于出现在肿瘤细胞内部。

而且,这些细菌会降解化疗药物。

但是,这是为什么呢?

人类胰腺癌细胞(细胞核为蓝色,细胞质为橙色)中存在细菌(绿色)(图片来源:

Weizmann科学研究所)

细菌会“消化”化疗药物,或许抗生素治疗应该跟上

他们以胰腺癌患者的肿瘤作为样本,从中分离出细菌,并检测它们影响胰腺癌细胞对化疗药物吉西那滨敏感性的细节。

他们发现,这些细菌会“消化”化疗药物,使其失效。

他们找到了控制这一过程的细菌基因——胞苷脱氨酶(CDD)基因。

他们证实,CDD有两种形式(一长一短)。

仅仅只有携带长版CD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