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及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8537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及答案.docx

《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及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及答案.docx

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及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及答案

基础部分

一、选择题

1.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如图K5-1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图K5-1

2.下面描述的自然现象,在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图K5-2

3.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下列关于水的三态变化分析错误的是(  )

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

C.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

D.雪花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

4.体育课后,汗流浃背的小柳同学赶紧打开教室电扇吹吹风,顿时感觉凉快多了。

与这一现象有着相同特点的是(  )

A.春天,早晨柳江河上有雾

B.夏天,在室内洒水可以降温

C.秋天,早晨草地上铺上一层白霜

D.冬天,屋檐上挂着串串冰柱

5.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K5-3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K5-3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

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

C.甲物质在4~6min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

D.乙物质在6~10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二、填空题

6.如图K5-4所示,体温计的示数是   ℃。

 

图K5-4

7.如图K5-5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模型。

某物质由图丙状态直接变为图甲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    ,下列实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与之相同的是    (填序号)。

 

图K5-5

①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

②打开冰箱门,看到有“白气”冒出

③寒冷的冬天,早上看到的霜

8.体温计用于测量人体温度,生活中它    (选填“能”或“不能”)测气温。

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种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    (选填“升华”或“凝华”)。

 

三、实验探究题

9.[2018·柳州]某实验小组用图K5-6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数据如下表。

图K5-6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温度/℃

90

94

97

99

99

99

99

(1)水温可用    (填一种测量工具)测量。

 

(2)图    (选填“乙”或“丙”)能反映水沸腾时气泡的情形。

 

(3)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当地的大气压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4)实验显示:

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    。

 

10.用如图K5-7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

图K5-7

(1)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    (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受热均匀,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2)实验中,应始终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   变化,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其中,由图乙可读出第1min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

 

(3)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丙中画出这段时间内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温度/℃

-8

-6

-2

0

0

状态

固态

固液共存态

时间/min

3

3.5

4

4.5

5

温度/℃

0

0

0

0

0

状态

固液共存态

培优部分

一、选择题

1.[2017·南京]如图K5-8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

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图K5-8

A.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

B.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

C.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

D.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

2.铁锅可以熔铝,而铝锅却不能熔铁,这是因为(  )

A.铁比铝硬B.铁的熔点比铝高

C.铁的质量大D.铝的熔点比铁高

3.[2017·贵港]缺水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

海水淡化是解决缺水问题的方法之一。

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先将海水中的水汽化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水。

关于以上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先升华后凝华,先吸热后放热

B.先汽化后凝固,先放热后吸热

C.先汽化后液化,先吸热后放热

D.先汽化后液化,先放热后吸热

4.柳州市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水,如图K5-9所示。

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  )

图K5-9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5.[2017·烟台]如图K5-10是一款新型水杯,在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固态物质,实现了“快速降温”和“快速升温”的功能。

使用时,将水杯上下晃动几分钟,可以将100℃的开水降温至55℃左右,也可以将冷水升温到55℃左右,这款水杯被广泛称为“55度杯”。

“55度杯”的工作原理是(  )

图K5-10

A.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热水;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

B.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冷水;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

C.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

D.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

6.[2017·长沙]小天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许多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拉开冷冻室的门,有时候看见“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B.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候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这是汽化现象

C.放入冷冻室内的矿泉水结了冰,这是凝华现象

D.从冷冻室中取出一瓶冰冻的汽水,过一段时间后瓶的外壁出现了小水珠,小水珠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7.[2018·滨州]如图K5-11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图K5-11

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B.图乙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C.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的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

8.[2017·岳阳]如图K5-12所示,由冰的熔化曲线可知(  )

图K5-12

A.冰是非晶体

B.冰的熔点为0℃

C.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5min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升高

9.[2018·滨州]如图K5-13甲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像。

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

根据图像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图K5-13

A.温度等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

B.在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C.图乙中从上至下A、B、C、D、E处的温度分别为4℃、3℃、2℃、1℃、0℃

D.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

10.[2017·盐城]可燃冰是海洋深处甲烷与水形成的固体,图K5-14表示不同深度、不同温度下甲烷与水存在状态情况,已知深度每增加10m海水的压强增加1atm(1atm为1个标准大气压),下列情形中,甲烷与水能形成可燃冰的是(  )

图K5-14

A.压强为50atm,温度为10℃

B.压强为100atm,温度为0℃

C.压强为200atm,温度为20℃

D.压强为300atm,温度为30℃

二、填空题

11.[2017·呼和浩特]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温度计,如图K5-15甲所示,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水平部分有一小段液柱。

图K5-15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       (选填“液体热胀冷缩”或“气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当周围的温度降低时,液柱将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3)图乙是某患者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此时患者的体温为    ℃。

 

12.[2017·临沂]图K5-16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用时    min;熔化过程中,物质的内能    。

 

图K5-16

13.日光灯用久了两端会发黑,是因为管内钨丝中的钨先   ,后   而形成的;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3410℃,则它的凝固点为   ℃。

(前两空均选填“升华”“凝华”“汽化”或“液化”) 

三、实验探究题

14.[2018·桂林]一天,小熊在实验室里进行了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活动。

(1)如下是部分操作过程:

①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A、B上,同时滴上    (选填“等量”或“不等量”)的酒精;②使玻璃板A上的酒精表面积变大,玻璃板B不作处理,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③观察两块玻璃板上酒精蒸发的快慢。

 

(2)上述活动是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      (选填“液体温度”或“液体表面积”)的关系,会观察到玻璃板    (选填“A”或“B”)上的酒精蒸发得快些。

 

(3)小熊在进行实验时不小心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了酒精中,将其拿出后,温度计的示数会暂时    (选填“变大”或“变小”),这是因为酒精蒸发    (选填“吸热”或“放热”)。

 

15.[原创]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K5-17甲所示。

图K5-17

(1)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如图甲所示装置,这样测出的温度会偏    (选填“高”或“低”)。

 

(2)小明绘制了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

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           ;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应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水沸腾时看到大量的“白气”不断地从烧瓶口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    而形成的。

 

(3)小明在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如图丙所示,图中    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4)小明又想探究“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于是他移走酒精灯,水停止沸腾。

过一会儿,他将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丁所示,然后向外拉注射器活塞,会看到的现象是      ,说明           。

 

(5)图戊是a、b两组同学绘制出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试分析b组同学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较长的原因可能是        。

(写出一条即可) 

 

参考答案

【基础部分】

1.D

2.C [解析]雾凇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A错误;云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B错误;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C正确;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D错误。

3.C [解析]水变成水蒸气,是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A正确,不符合题意;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B正确,不符合题意;水蒸气变成小冰晶,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而不是凝固,C错误,符合题意;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D正确,不符合题意。

4.B

5.C [解析]甲物质的开始状态未知,所以80℃可能是甲的熔点,也可能是其沸点,故A错误;乙物质的开始状态未知,所以60℃可能是乙的熔点,也可能是其沸点,故B错误;甲物质在4~6min内,温度升高,一定持续吸收热量,故C正确;乙物质的开始状态未知,在6~10min内可能是固液共存态,也可能是液气共存态,故D错误。

6.38.3

7.凝华 ③

[解析]因为题图甲是固态,题图乙是液态,题图丙是气态,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

固体清香剂变小是升华现象;“白气”是液化现象;霜是凝华现象。

8.不能 升华

9.

(1)温度计 

(2)乙

(3)99 低于 (4)不变

[解析]

(2)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故气泡上升过程中,水蒸气越来越多,气泡越来越大,图乙正确,图丙是沸腾前的气泡情形,底部水受热汽化为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冷液化,所以气泡会越来越小。

10.

(1)慢 不断搅拌冰块 

(2)状态 -4

(3)如图所示

【培优部分】

1.C 2.B

3.C [解析]蒸馏法是先将海水加热汽化,产生水蒸气,再将水蒸气液化变成纯净水,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4.A

5.A [解析]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热水,此时固态物质吸热熔化,使水温降低;当水的温度下降到55℃以下时,物质凝固放热,使水温升高,在此过程中水能较长时间保持温度不变,故A正确。

6.A 7.B

8.B [解析]由题图可知,冰从第2min到第5min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是晶体,其熔点为0℃,故A错误、B正确;冰熔化过程持续了5min-2min=3min,故C错误;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D错误。

9.C [解析]由甲图可知,温度等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在0~4℃范围内,温度升高时水的密度是逐渐变大的,体积是逐渐变小的,所以是热缩冷胀,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由图可知从水面向下水的温度应逐渐增大,故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由于水具有反常膨胀这一特点,所以当湖面的水结冰时湖底的水温度高于0℃,从而保证水中生物越冬,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B [解析]压强为50atm,水的深度为500m,温度为10℃,该点在可燃冰形成的条件的范围之外,故A错误。

压强为100atm,水的深度为1000m,温度为0℃,该点在可燃冰形成的条件的范围之内,故B正确。

压强为200atm,水的深度为2000m,温度为20℃,该点在可燃冰形成的条件的范围之外,故C错误。

压强为300atm,水的深度为3000m,温度为30℃,该点在可燃冰形成的条件的范围之外,故D错误。

11.

(1)气体热胀冷缩 

(2)左 (3)39

[解析]

(2)周围温度降低时,瓶内气体体积会缩小,所以外界大气压会把液柱向左推。

12.晶体 4 增大

13.升华 凝华 3410

14.

(1)①等量 

(2)液体表面积 A (3)变小 吸热

15.

(1)94℃ 高

(2)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低于 液化

(3)A

(4)水重新沸腾 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5)水的质量较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