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针39穴.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8492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衡针39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平衡针39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平衡针39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平衡针39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平衡针39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衡针39穴.docx

《平衡针39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衡针39穴.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平衡针39穴.docx

平衡针39穴

平衡针39穴

<><><><><><><><><><>概论<><><><><><><><><><>

一、消毒

1、局部学位的消毒:

先用2.5%碘酒棉球擦拭,待干后再用75%酒精棉球按碘棉擦拭顺序进行消毒。

2、医生手指的消毒:

用肥皂水将手洗净,待干后再用75%酒精擦拭。

3、针具的消毒:

必须使用一次性针灸。

另针灸减肥

二、持针方法(持针体)

将75%酒精棉球拧干,将棉球固定于距针尖1.5cm处,先拿棉球后拿针,拿两个棉球,一个消毒一个止血。

进针要快!

三、针刺角度

(平刺15度斜刺45直刺90)病人的同身寸。

四、针刺手法

1、提插针刺手法:

针刺达到要求的深度后,为了取得理想的针感,术者采取的一种不断改变针体的方向、角度、深浅、节律而采取的一种针刺手法。

肩痛穴。

2、强化型针刺手法:

主要是指针刺达到要求的深度后,而采用一种捻转的针刺手法。

用于病情比较重、穴位局部没有大的神经干通过的穴位。

3、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两步到位三步到位。

五、注意事项

1、刺激有度。

有针感即达顶峰。

2、不可强求。

3、病人在过于饥饱、疲劳、精神过度紧张的情况下不宜针刺。

4、对第一次接受治疗的病人、体质虚弱的病人均选取卧位针刺。

5、孕妇禁刺!

6、皮肤有感染、溃疡、斑痕或者肿痛的不为一般不能针刺。

7、对自发性出血或者是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8、特殊穴位按照特殊要求进行针刺。

9、压迫止血,不要揉。

10、手上有伤口,一定要包扎好!

<><><><><><><><><>平衡针灸39穴<><><><><><><><>

肩痛穴

定位

位于腓骨小头至外踝高点连线的上三分之一处。

酸麻胀痛感

局部解剖

长肌与趾总伸肌之间,分布在胫前动脉肌支之间分布有腓前神经

取穴原则

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

以针刺腓前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

上下提插手法,直刺进针1.5~2寸(最多提插3~4下)

针感

呈触电式的针感向足面足趾踝关节传导

功能

消炎止痛,降压醒脑,扩张冠状血管,调节内脏,调节神经,调节胃肠,调节内分泌

主治

肩关节软组织损失,颈椎病,颈肩肌筋膜炎、落枕,此外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偏头痛、高血压、胆囊炎、胆石症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急性腰扭伤、癔症性晕厥、中暑休克、癫痫、精神分裂症、对冠心病心绞痛也有疗效

备注

在横断面提插

腰痛穴

定位

前额正中,人为的画一个十字,十字的焦点即为此穴

(眉头最高处,发线,眉心)

局部解剖

两侧有额内侧动静脉分支和三叉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前额两侧均有眶上神经分布

取穴原则

区域性取穴或左右交叉取穴原则

针刺特点

以针刺滑车上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

上下提插手法

针感

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痛为主

功能

活血化瘀、调节神经、消炎止痛为主

主治

腰部软组织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

),颈肩腰腿痛、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机及不明原因的各种腰痛

备注

感觉是针带这手往前走不是很难扎

颈痛穴

定位

此穴位于手背部,半握拳,第四掌骨与第五掌骨结合之前的凹陷处

体位

必须把患者的手放在医生的手上

局部解剖

分布于第四掌背动脉皮下有手背静脉网和尺神经的手背支

取穴原则

双侧同时取穴,或者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

以针刺尺神经的手背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

上下提插手法平刺,进针1.5~2寸。

刺到推不动为止,刺到骨头

针感

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痛为主或者是向上放射。

(不要强调)

功能

舒筋活血、消炎止痛、清咽利喉、退热、调节神经

主治

颈部软组织损伤、落枕(配合推拿和火罐)、颈肩肌筋膜炎、此外临床还可用于治疗肋间神经痛、眶上神经痛三叉神经痛

备注

非常容易出血,尽量避开血管到推不动为止

臀痛穴

定位

此穴位于肩峰至腋后皱襞连线的二分之一处

局部解剖

分布有旋肩胛静脉,上臂外侧皮神经和第一二肋间神经,深层为桡神经

取穴原则

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

以针刺桡神经或者上臂外侧皮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

上下提插手法,针尖向腋窝中心方向斜刺,进针2~3寸

针感

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痛为主。

或向肘关节腕关节放射

功能

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理气散结、调节神经

主治

臀部软组织损伤、坐骨神经痛、梨状肌损伤综合症、腰椎间盘突出症

备注

宁靠外不靠内

膝痛穴

定位

手心向下上臂伸直肩关节至肘关节连线的二分之一处。

在临床中取肘横纹终点外一寸(曲池穴内一寸)

局部解剖

分布在桡反动脉分支和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桡神经干

取穴原则

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

针刺前臂背侧皮神经或桡神经干侧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

上下提插手法,直刺进针1.5~2寸

针感

以局部针感出现的酸麻胀痛为主,或向腕关节散射

功能

退热抗过敏、消炎止痛、增加机体免疫机能

主治

膝关节软组织损伤、骨性膝关节炎、髌骨软化症、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此外临床还可用于治疗神经性皮炎、荨麻疹、牛皮癣、腓肠肌痉挛、网球肘

备注

往内走,不然碰到骨头

头痛穴

定位

位于足背第一二趾骨结合之前的凹陷处

局部解剖

在足母长深肌腱外缘,分布有足背静脉网和跖背神经

取穴原则

偏头痛,交叉取穴。

对于发病时间长、症状重的采用双侧同时取穴

针刺特点

以针刺跖背神经后产生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

上下提插手法,向上斜刺进针1.5~2寸

针感

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痛为主

功能

消炎止痛、解除痉挛、降血压、缓解胆道口括约肌痉挛、活血化瘀、疏肝理气、健脾和胃、醒脑开窍

主治

头痛。

临床可用于近视弱视(18岁以下假性,年纪越小越好)、手指震颤、血小板减少症、急性肝炎、胆囊炎、神经衰弱

备注

提免穴(升提穴)

定位

位于前发际正中直上10cm后发际正中直上16cm处

临床上取双耳耳廓最高点连线正中前一寸。

局部解剖

分布有帽状腱膜和左右颞浅动静脉及左右枕动静脉吻合网,枕大神经分支,与额神经分支

取穴原则

区域性取穴

针刺特点

以针刺枕大神经分支,与额神经分支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

针尖眼皮下鼓膜外向前平刺两寸左右,留针2~4小时

只有一寸容易掉针易出血压针眼!

针感

以局部强化行针感出现的胀痛紧沉

功能

升阳固托、益气固本、助阳止泻、补肾健脾、调节内脏、抗衰老增加机体免疫机能,

主治

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中气下陷性疾病,此外临床还可用于治疗阳痿、遗精遗尿、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低血压、宫颈炎、阴道炎、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体质过敏等。

备注

唯一一个补穴,用于所有虚症。

又称壮阳穴、补气穴,相当于两只老母鸡!

高血压的病人一律不准!

容易出血

全身止痛最好的一个穴位延长强痛剂的使用时间

踝痛穴

定位

前臂掌侧,腕横纹的正中央桡侧旁开一寸处

局部解剖

桡侧为腕屈肌腱,分布又有腕掌侧动静脉网即前臂内外侧皮神经双重分布,深层为正中神经本干

取穴原则

交叉取穴(踝痛),双侧同时取穴(失眠)

针刺特点

以针刺正中神经产生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

一步到位针刺手法、平刺进针1~1.5寸

针感

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痛为主,或呈触电式的针感向中指食指放射

功能

消炎止痛、镇静安神、调节内脏、调节心律、

主治

踝关节软组织损伤、踝关节扭伤、根骨骨刺、足跟痛、足底痛此外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心律不齐,心动过速、顽固性失眠、腕管综合症

备注

又称失眠穴,用于治疗失眠80%出血几率所有脚下的疼痛

最顽固的顽固性失眠平衡针灸治疗方案

主穴:

失眠穴(双侧)

配穴:

升提穴(留针2~4小时)咽痛穴2腹痛穴2明目穴2胸痛穴2肾病穴2头痛穴2降压穴2胃痛穴

共18个

除了主穴外配穴没有先后顺序,但是最好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或从下到上的顺序,最后扎升提穴(留针),高血压用偏瘫穴代替升提穴。

先不停药

胸痛穴

定位

前臂背侧,尺桡骨之间,腕关节之肘关节连线的下三分之一处(上三分之一为痔疮穴)

局部解剖

桡侧为指伸肌,尺侧为小指伸肌,分布有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和前臂骨间掌侧动静脉及前臂背侧皮神经,

取穴原则

交叉取穴(左侧胸痛穴又称肝病穴、右侧胸痛穴又称心痛穴)

针刺特点

以针刺前臂背侧皮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

上下提插手法向上斜刺进针1.5~2寸要避开骨头出血几率20%

针感

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痛为主

功能

扩张冠状动脉、消炎止痛、调节神经、调节内脏、调节血糖血压血脂、调节内分泌

主治

胸部软组织损伤、肋间神经痛(配合腰痛穴向上走针)、心绞痛、心律不齐、此外临床还可用于治疗肾病综合症、月经前期紧张综合症、带状疱疹、膈肌痉挛

备注

降糖穴

定位

前臂掌侧,腕关节之肘关节连线的下三分之一处

局部解剖

分布有指浅屈肌,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前臂内侧皮神经,下为正中神经,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取穴原则

双侧同时取穴

针刺特点

以针刺正中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后产生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

上下提插手法,向上斜刺,进针1.5~2寸

针感

以局限针感出现的酸麻胀痛为宜(不强调)向中指、食指尖放射

功能

益气安神、健脾和胃、降糖降压降脂降酶(降谷草转氨酶比较明显)、消炎镇痛、镇静安神、扩张冠状动脉、增加机体免疫机能

主治

糖尿病(2型,1型不接!

)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此外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肋间神经痛、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胃炎、胃溃疡、胃癌、膈肌痉挛、神经衰弱

备注

每天一次低血糖不能扎

降压穴

定位

位于内踝高点直下两寸处

局部解剖

趾长屈肌腱足底内侧动静脉足底内侧神经

取穴原则

双侧同时取穴

针刺特点

以针刺足底内侧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

上下提插手法,直刺进针1~1.5寸

针感

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痛为主,最好!

向指尖放射(触电式针感有针感就不用提插了)脚心会出汗手下还有落空感

功能

降压止痛、调节神经、镇静

主治

高血压此外临床还可用于治疗休克、高热(但一般高热不用这个穴)、精神分裂症(狂躁注意手法要快,否则易断针抑郁的不如狂躁的明显)、癫痫、痛风(单纯用针灸效果不是很好蜂针治疗效果好)、头痛、偏瘫、

备注

先测血压,扎完休息5分钟再测一下一般下降10mm汞柱30%出血低血压也可以进针一定要快(脚上皮比较厚)!

降脂穴(腹痛穴)

定位

位于腓骨小头后下方的凹陷处,

局部解剖

分布有膝下外侧动静脉和腓总神经

取穴原则

病变定位时采取交叉取穴,病变非定位病情严重时采取双侧同时取穴

针刺特点

以针刺腓总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

上下提插手法直刺进针1.5~2寸

针感

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痛为主或呈触电式的针感向足面足趾踝关节传到(最好)

功能

消炎止痛、调节内脏、疏肝利胆、调节血糖血压血脂、健脾和胃、抗衰老、增加机体免疫机能、理气降逆、舒经活络

主治

急性胃炎胃痉挛、肠炎、阑尾炎、胰腺炎、胆囊炎、(急性肠梗阻)此外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肋间神经痛、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糖尿病、高血压(小苏打泡水泡脚/玉米须/猪膀胱新鲜+当年的绿豆阴干研磨泡水喝)、过敏性哮喘、荨麻疹、牛皮癣、及健康人群的保健、

备注

明目穴

定位

耳垂后,耳根部

局部解剖

皮下有腮腺,颞下窝翼静脉丛,而耳后动静脉,及颈外浅静脉,分布有耳大神经,深部有面神经干于颅骨穿出

取穴原则

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

针刺耳大神经或面神经干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

一步到位针刺手法,一寸的毫针向对侧的内眼角方向斜刺,进针0.5~1寸

针感

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痛为主(或向面部放射)

功能

通窍明目、消炎止痛、调节视神经

主治

近视(18岁以下假性)白内障(早期浑浊性白内障稳定或延缓晶体混浊)、青光眼、老花眼、沙眼、急性结膜炎角膜炎,此外临床还可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特色夏天20岁中风)、下颌关节炎

备注

鼻炎穴

定位

颧骨下缘中点处

局部解剖

分布有上颌动静脉和面神经颧支、下颌神经耳颞支

取穴原则

交叉取穴临床上是同侧取穴

针刺特点

以针刺面神经的颧支或下颌神经的耳颞支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

一步到位针刺手法平刺进针1.5~2寸透刺传统针灸的迎香穴

针感

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痛为主

功能

退热止痛、消炎、调节神经、抗过敏

主治

鼻炎,此外临床还可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面瘫后遗症

备注

治疗周围性面瘫

主穴:

明目穴鼻炎穴牙痛穴面瘫穴

配穴:

腰痛穴(指尖指向患处)偏瘫穴、胃痛穴、咽痛穴、头痛穴

症状重可以用电针

牙痛穴

定位

耳垂前正中处(上火)及时效应

局部解剖

分布有面神经的下颌支,颧支,上前方有腮腺管(不能往斜走)、深部咬肌动静脉分支

取穴原则

交叉取穴临床上双侧都取穴

针刺特点

以针刺面神经的颧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

一步到位针刺手法,采用一寸的毫针直刺进针0.5~1寸

针感

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痛为主面部穴位除明目穴外都不放射

功能

通牙关、开窍祛风、止痛、抑菌消炎

主治

由龋齿、牙外伤、牙齿过敏急慢性牙髓炎等引起的各种牙痛,此外临床还可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中风性失语、下颌关节炎

备注

又称失语穴(用于中枢性的失语例如中风偏瘫的病人)不易出血

面瘫穴

定位

锁骨外三分之一处斜上2寸处

局部解剖

分布有斜方肌、颈浅动静脉及锁骨上神经

取穴原则

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

以针刺锁骨上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

一步到位针刺手法采用一寸的毫针向颈部方向平刺进针0.5~1寸

针感

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痛为主或向颈部放射(很少出现不必强求)

功能

祛风通络、活血化瘀调节神经,促进面神经的修复、消炎止痛、

主治

面神经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此外临床还可用于治疗乳突炎、流行性腮腺炎

备注

发病不超过2小时一阵治愈温水洗脸忌海鲜、辛辣

乳腺穴

定位

位于肩胛内上角与肩胛下缘连线的上三分之一处

局部解剖

分布有旋肩胛动静脉肌支及肩胛上神经

取穴原则

对应取穴!

针刺特点

以针刺肩胛上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

上下提插手法向下平刺进针1.5~2寸

针感

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胀痛为主

功能

舒筋通络、活血化瘀、通乳、消炎退热、调节神经、调节内分泌

主治

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产后缺乳、乳房胀痛(陪胸痛穴)此外临床还可用于治疗胸部软组织损伤、肋间神经痛(一般不用)

备注

5%出血肩周炎患者肩胛骨酸胀痛扎患侧此穴手向后背进针两寸后还有能进真的感觉就对了

胃痛穴(脾病穴)

定位

位于口角直下一寸处下颌正中点旁开3cm处

局部解剖

在口轮匝肌于颏肌之间,分布有三叉神经的第三支及下唇动静脉分支

取穴原则

(男左女右取穴)

针刺特点

以针刺三叉神经第三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

一步到位针刺手法平刺进针1~1.5寸

针感

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痛为主

功能

健脾养胃、调节胃肠、活血化瘀、疏肝理气、消炎止痛、健胃消食、促进溃疡愈合

主治

急慢性胃炎胃痉挛、膈肌痉挛此外临床还可用于治疗晕车晕船晕机、小儿消化不良(一寸针三点刺进针0.2~0.3寸)痛经、糖尿病,此外还可用于一切慢性疾病的辅助治疗

备注

增加食欲没有任何阻力不要在皮下显露针体但在对侧看到针尖10%~20%出血几率,只有偏瘫和升提要留针

胃痛穴+腹痛穴=痛经穴

定位

位于胸骨角至剑突之间的二分之一处(比彈中穴高一寸)

局部解剖

分布有第四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取穴原则

区域性取穴

针刺特点

以针刺第四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

上下提插手法向下平刺1.5~2寸

针感

以局部出现的强化性酸麻胀痛为宜

功能

止痛退热、抑菌消炎、温中散寒、活血化瘀

主治

痛经、月经前期紧张综合症,此外临床还可用于治疗阴道炎、盆腔炎、附件炎、泌尿系感染

备注

主要用于治疗痛经穴和胃痛穴腹痛穴同时使用效果更好手感应该是特别顺的

咽痛穴

定位

位于第二掌骨桡侧缘的中点处

局部解剖

在第二章股桡侧缘有第一掌背动脉和桡神经浅支的手背支,深层为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取穴原则

双侧同时取穴

针刺特点

以针刺指掌侧固有神经或桡神经浅支的手背支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

上下提插手法,向掌心方向直刺,进针1.5~2寸

针感

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痛为主,或向中指食指放射,患者手心出汗效果最好

功能

消炎退热、镇静止痛、增加机体免疫机能

主治

急慢性咽炎、喉炎、扁桃腺炎,此外临床还可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单纯性甲状腺肿大(结合耳针效果好)、滞产、急性乳腺炎、产后缺乳、上呼吸道感染、牙痛(配牙痛穴)、面神经麻痹、偏瘫

备注

针尖在掌心但不要求看到针尖,不要挨着骨膜,这样没疗效易出血提插2、3下即可因为针感太强了

指麻穴

定位

第五掌骨中点处

局部解剖

分布有指背动静脉和手背静脉网,尺神经的手背支

取穴原则

同(患)侧取穴

针刺特点

以针刺尺神经的手背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

一步到位针刺手法向掌心方向直刺进针1.5~2寸

针感

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痛为主

功能

(退热临床上不作为配穴用)醒脑开窍、止痛止麻、消炎、调节神经

主治

末梢神经炎引起的手指麻木(天麻杜仲丸胶囊放血用温水泡手),此外临床还可用于治疗休克、糖尿病、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落枕(配颈痛穴、肩痛穴)、中风后遗症

备注

进针一定要快,不然容易弯针

咽痛+止麻=爪形手逆时针针刺量大(要求患者体质好)进针3寸

10%~20%出血几率

偏瘫穴

定位

耳尖之上3cm处

局部解剖

分布有颞肌和颞浅动静脉额支,耳颞神经分支,枕大神经吻合支

取穴原则

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

以针刺耳颞神经分支或枕大神经吻合支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

向太阳穴中心方向斜刺进针1.5~2寸不需要在太阳穴看到针尖

针感

以强化性针感出现的胀痛紧沉为主可以留针4~8~12小时

功能

益气壮骨、化痰祛风、醒脑开窍、调节内脏、调节神经、托张血管、解除痉挛、消炎镇痛、降压降脂

主治

脑血管以外引起的中风昏迷,此外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偏头痛、面神经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腰痛植物人~~~~~捻转

备注

偏五针偏瘫穴踝痛穴肩痛穴臀痛穴膝痛穴(双侧)

醒脑穴

定位

位于两耳中点连线的中点处

局部解剖

分布有枕动静脉分支,深层为椎动脉以及枕小神经分支,内侧为针大神经

取穴原则

区域性取穴(定位取穴)

针刺特点

以针刺枕小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

向下平刺进针1.5~2寸

针感

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胀痛为主

功能

调节神经、调节内脏、醒脑明目、镇静安神、抗衰老

主治

各系统引起的脏腑功能紊乱,此外临床还可用于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疲劳综合症、神经衰弱、糖尿病、(白血病)慢性肝炎、肾炎等慢性疾病的辅助治疗

备注

很少用

腕痛穴(明目穴)

定位

位于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旁开一寸处

局部解剖

分布有胫前动静脉和浅层的腓前神经,深层为腓深神经(肌腱下走针)

取穴原则

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

以针刺腓浅或腓深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

上下提插手法幅度不要太大平刺进针2寸左右在对策的穴位上看到针尖

针感

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痛为主,或向足面足趾放射

功能

消炎退热、镇静镇痛、调节是神经、舒筋通络、滋肾壮阳、清肝明目、

主治

腕关节软组织损伤、腕关节扭伤、腕关节腱鞘炎、腕管综合症,此外临床还可用于治疗近视、花眼、沙眼、白内障、青光眼、急性结膜炎、角膜炎、眼睑下垂、眼肌瘫痪、眼肌痉挛

备注

出血几率很小5%~10%

肘痛穴

定位

位于髌骨与髌韧带外侧的凹陷处(外膝眼)屈膝取穴内膝眼看到针尖

局部解剖

在膝关节韧带外侧分布有膝关节动静脉网及股神经的前皮支及肌支

取穴原则

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

以针刺股神经的前皮支及肌支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

上下提插手法平刺进针2~3寸

针感

一整个膝关节出现的酸胀沉重感为主(出针后膝盖有热胀感)

功能

消炎止痛、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理气止痛

主治

肘关节软组织损伤、肱骨内上髁炎(高尔夫球肘)、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配患侧的阿什炎偏瘫穴,此外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偏瘫、荨麻疹

备注

出血几率1%

癫痫穴

定位

位于胫骨与腓骨之间,髌骨下缘至至踝关节连线的中点处

局部解剖

分布有腓长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深层为腓深神经和胫前动静脉

取穴原则

双侧同时取穴

针刺特点

以针刺腓深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

上下提插手法直刺进针1.5~2寸

针感

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痛为主

功能

醒脑开窍、调节神经与精神系统、舒筋活血、理气和中

主治

癫痫,此外临床还可用于治疗檹症性晕厥、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急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晕车晕船晕机

备注

精裂穴

定位

位于委中穴与足跟连线的中点处(不是承山穴)

局部解剖

小隐静脉,深层为茎后动静脉和腓长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

取穴原则

双侧同时取穴

针刺特点

指针刺胫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

上下提插手法直刺进针2~3寸

针感

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骨膜、麻神经、胀穴位、痛血管为主,或向内踝关节放射(不必强求)

功能

醒脑开窍、调节神经、消炎止痛、抗休克、降血压、舒筋活络、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主治

精神分裂症、癔症、癫痫,此外临床还可用于治疗休克、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腓肠肌痉挛、痔疮、偏瘫

备注

耳聋穴

定位

股外侧髋关节与膝关节连线的1/2处髂前上棘

局部解剖

在阔筋膜下分布有旋股外侧动静脉肌支和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肌支

取穴原则

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

以针刺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肌支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

上下提插手法直刺进针2~3吋

针感

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胀、痛为主

功能

调节内耳平衡、聪耳开窍、强腰膝理气血耳背耳鸣

主治

神经性耳聋、爆震性耳聋、美尼尔综合症,此外临床还可用于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急性荨麻疹、丹毒、

备注

效果良好神经性耳聋效果好对药物性先天性耳聋无效老年性效果不好必须刺到股骨膜推不动为止站着扎

过敏穴

定位

屈膝位,髌骨上角上四寸处

局部解剖

分布有股动静脉肌支、股神经肌支

取穴原则

双侧同时取穴

针刺特点

以针刺股神经肌支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

上下提插手法直刺进针2~3吋(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