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中考物理试题及解析word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8481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6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铜仁市中考物理试题及解析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贵州省铜仁市中考物理试题及解析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贵州省铜仁市中考物理试题及解析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贵州省铜仁市中考物理试题及解析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贵州省铜仁市中考物理试题及解析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铜仁市中考物理试题及解析word版.docx

《贵州省铜仁市中考物理试题及解析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铜仁市中考物理试题及解析word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省铜仁市中考物理试题及解析word版.docx

贵州省铜仁市中考物理试题及解析word版

2012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物理试题及解析(word版)

一、选择题(本题共18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2012•铜仁市)下列测量工具没有利用杠杆原理的是(  )

  

A.弹簧测力计  B.杆秤  C.台秤  D.托盘天平

考点:

杠杆的应用。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杆秤、台秤、托盘天平在结构上符合杠杆的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属于杠杆.

解答:

解:

(1)杆秤、台秤、托盘天平都可以简化成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符合杠杆的定义,利用了杠杆原理;

(2)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的原理制成的.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生活和实验中常见工具、器材原理的掌握和了解.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物理学中叫做杠杆,杠杆不一定是直棒.

2.(2012•铜仁市)关于串、并联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  B.串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  

C.并联电路各支路电流总相等  D.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支路电阻之和

考点:

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电阻的串联;电阻的并联。

专题:

推理法。

分析:

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判断:

(1)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2)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

解答:

解:

A、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正确;

B、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故B错;

C、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故C错;

D、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故D错;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阻特点,注意区分、易混淆,易错点!

3.(2012•铜仁市)下列关于科学家与他们的重大发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牛顿发现万有引力B.欧姆发现欧姆定律 C.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D.阿斯米德发现电流的磁场

考点:

物理常识。

专题:

顺推法。

分析:

对每个重大发现进行分析,明确发现人,错误选项也就确定了.

解答:

解:

万有引力是由牛顿发现并总结出规律的;欧姆定律当然是欧姆最早总结出的关于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重要规律;电磁感应是法拉第受电生磁的启发最早发现的;电流的磁场是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与1820年发现的.

故选D.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需要掌握基本的物理学常识,平时应注意积累.

4.(2012•铜仁市)如图为我国第一航天英雄杨利伟在太空(宇宙飞船中)与家人(在北京)进行视频通话时的情境,对此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话时声音通过声波传播,图象通过电磁波传播  B.通话时声音和图象都是通过光导纤维传播  C.通话时声音和图象都是通过电磁波传播  D.通话时声音和图象分别通过次声波和超声波传播

考点:

电磁波的传播;超声波与次声波。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声波和电磁波都可以穿的信息,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且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所以据此对各个选项逐次分析即可.

解答:

解:

A、由于飞船在大气层以外,即有一段真空区域,所以声音是无法直接传播的,故错误;

B、由于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所以通话的声音和图象不可能是通过激光传过来的,故错误;

C、通话时声音和图象都是通过电磁波传播的,故正确;

D、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声波,其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错误.

故选C.

点评:

知道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5.(2012•铜仁市)我国改革开放大大推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百姓生活逐步奔向小康.近几年最明显的标志之一就是轿车逐步进入百姓家庭.下列有关轿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司机及乘员系上安全带可以减小惯性  B.汽车发动机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汽车刹车需要利用摩擦,起步和行驶都不需要利用摩擦  D.汽车轮胎刻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轮胎做得宽大是为了减小对路面的压强

考点:

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惯性;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回答:

(1)物体具有的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其大小仅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2)汽车发动机为汽油机,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3)汽车刹车、起步和行驶需要摩擦;

(4)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压强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压力越大、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解答:

解:

A、司机及乘员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由于惯性带来的伤害,并非减小惯性,故A错;

B、汽车发动机工作时,燃料燃烧获得内能,再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错;

C、汽车刹车需要利用摩擦,起步和行驶同样需要摩擦,就像人走路一样,离不开摩擦,否则会打滑,故C错;

D、汽车轮胎刻有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轮胎做得宽大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路面的压强,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为力学、热学综合题,考查了学生对惯性、内燃机工作时的能量转化、摩擦、压强的了解与掌握,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身边的实际现象,真正体现了学以致用,有意义!

6.(2012•铜仁市)如图所示是利用航空摄影拍摄到的铜仁市碧江区一角,如果拍摄时所用照像机的镜头焦距是50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应(  )

  A.大于100mm  B.大于50mm小于100mm  C.小于50mm  D.等于50mm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凸透镜成像,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2f>v>f.

解答:

解: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镜头的焦距是50mm,胶片和镜头之间是像距,2f>v>f,所以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大于50mm小于1000mm.

故选B.

点评: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7.(2012•铜仁市)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天用电风扇吹风能使人感到凉爽,这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空气的温度  B.海洋对全球气温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作用  C.“摩擦生热”现象是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  D.晶体和非晶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考点:

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即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情况;且蒸发吸热;

(2)由于水的比热容最大,所以使得水多的地方的温度变化小,而水少的沙漠地区温度变化大;

(3)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即做功和热传递,做功改变内能属于能量的转化;而热传递改变内能属于能量的转移;

(4)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解答:

解:

A、夏天用电风扇吹风,加快了空气流动,促进了汗液的蒸发,由于蒸发是吸热的,所以人感到凉快,但不是电风扇降低了空气的温度,故错误;

B、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液体相比较,在相同的受冷和受热的情况下,由于水的比热容最大,水的温度变化小,这是海洋对全球气温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作用的原因,故正确;

C、“摩擦生热”现象是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故错误;

D、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故错误.

故选B.

点评:

该题考查了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水的比热容最大的应用、改变内能的方式和晶体非晶体的区别等知识点,是一道综合题.

8.(2012•铜仁市)下列设备没有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

  

A.茶壶  B.船闸  C.活塞式抽水机  D.下水道存水管

考点:

连通器原理。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连通器的特点:

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各容器中液面的高度总是相平的.

解答:

解:

A、壶嘴和壶身构成了连通器;

B、船闸左右两个上端开口,底部相连,构成了一个连通器;

C、活塞式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的原理来工作的,不属于连通器;

D、下水管成U形,水不流动时,U形管里的水相平,可以防止下水道里的气味散发出来,属于连通器;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连通器的原理,关键知道连通器是上端开口,底部相连的,液面静止时保持相平.

9.(2012•铜仁市)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吸盘都保持静止,但所挂钩码已是吸盘所能提起的最大重物.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大气对吸盘的压力等于钩砝的重力  B.乙图中大气对下面吸盘的压力等于钩砝的重力的1/2  C.利用甲图的实验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  D.利用乙图的实验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

考点:

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根据P=

进行分析判断,要想测出大气压,则需要知道压力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根据甲乙两种情况下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进行受力分析,再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判断力的大小,二力平衡的条件: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四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据此答题.

解答:

解:

A、甲图中吸盘在竖直方向受竖直向下的拉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并且二力是一对平衡力;在水平方向受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和支持力,二力也是一对平衡力;因此大气对吸盘的压力与钩砝的重力没有任何关系,故A错误;

B、乙图中吸盘受到大气对下面吸盘的压力和物体对下面的拉力,并且二力是一对平衡力,故大气对下面吸盘的压力等于钩砝的重力;故B错误;

C、由A选项的分析可知,甲图不能求出大气对吸盘的压力,故不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故C错误;

D、由B选项的分析可知,乙图能求出大气对吸盘的压力,故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正确地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知道静止状态是平衡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平衡力作用计算有用力的大小;重点是明确测定大气压的原理.

六、填空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空1分,共17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0.(2012•铜仁市)正在修建的杭瑞高速公路通车后,铜仁到思南鹦鹉溪段的里程是162km.汽车按规定时速行驶,从铜仁到鹦鹉溪需1.5h,则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108 km/h,合 30 m/s.

考点: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知道铜仁到鹦鹉溪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v=

求汽车的平均速度,再进行单位换算(1m/s=3.6km/h).

解答:

解:

汽车的平均速度:

v=

=

=108km/h=108×

m/s=30m/s.

故答案为:

108;30.

点评: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v=

的应用,记忆单位关系时,注意看起来小的单位(m/s)其实是大的,1m/s=3.6km/h;密度的两个单位也是如此.

11.(2012•铜仁市)一根长约10cm左右的饮料吸管A插在盛水的杯子中,另一根吸管B的管口贴靠在A管的上端,往B管中轻轻吹气,会看到A管中液面 上升 ,这是因为A管上方空气流速增大,使压强 减小 而造成的结果.

考点: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吸管和烧杯构成连通器,吹气之前,吸管内和烧杯内液面相平.

当向B管吹气时,A管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增大,压强减小,A管下方压强不变,A管内的液体受到向上的压强大,液面上升.

解答:

解:

往B管中吹气,吸管A上方空气的流速增大,压强减小,A管中液体受到向上的压强大于向下的压强,液面上升.

故答案为:

上升;小.

点评:

对于流体压强问题,要明确被研究的物体,物体的哪两个侧面流体流速不同,判断两个侧面的压强情况,判断物体在压强差作用下的运动情况.

12.(2012•铜仁市)将一瓶冰冻的矿泉水放在桌上,一会儿瓶壁会出现许多小水珠,这是 液化 现象.在瓶内冰块逐渐熔化的过程中,瓶内水的温度 不变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熔化吸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解答:

解:

瓶子的外壁出现了许多小水珠,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到冷的杯壁液化形成的.冰块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下降.冰块逐渐熔化的过程中,由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恰好是冰的熔点,水的凝固点,吸热的时候冰会熔化,但是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

液化、不变.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熔化和液化特点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3.(2012•铜仁市)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1=R2=R3=6Ω.某同学误将一电流表并联在R1两端,闭合开关后,读得电流表示数为0.6A,则电源电压U= 7.2 V;发现错误后,该同学将图中电流表换成了电压表,则此时电压表的示数是 2.4 V,每只电阻消耗的电功率是 0.96 W,电流每分钟在每只电阻上产生的热量是 57.6 J.

考点:

电功率的计算;欧姆定律的应用;电阻的串联。

专题:

计算题;动态预测题。

分析:

(1)当电流表并联在R1两端时,R2、R3串联,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的电压;

(2)电流表换成了电压表时,三电阻串联,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压表的示数,根据P=I2R求出每只电阻消耗的电功率,根据Q=W=Pt求出电流每分钟在每只电阻上产生的热量.

解答:

解:

(1)当电流表并联在R1两端时,如下图所示:

电源的电压U=I(R2+R3)=0.6A×(6Ω+6Ω)=7.2V;

(2)电流表换成了电压表时,如下图所示:

电路中的电流I′=

=

=0.4A,

电压表的示数U1=I′R1=0.4A×6Ω=2.4V;

每只电阻消耗的电功率P=(I′)2R1=(0.4A)2×6Ω=0.96W,

电流每分钟在每只电阻上产生的热量Q=W=Pt=0.96W×60s=57.6J.

故答案为:

7.2;2.4;0.96;57.6.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电功率、热量的计算,关键是电路接电压表和电流表时电路的判断.

14.(2012•铜仁市)如图所示甲乙两图是电磁学部分的两个重要实验.甲图闭合开关后,会发现直导线在磁场中运动;乙图闭合开关后,如果用力推动直导线沿左右方向运动,会发现灵敏电流计指针也左右摆动.请判断:

人们是根据 乙 图的原理制成了发电机,根据 甲 图的原理制成了电动机.

考点:

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直流电动机的原理。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电磁感应现象的前提是运动,结果是产生电流,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前提是通电,结果是受力运动;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会产生感应电流,本题判断电流表指针偏转就是产生感应电流,关键是看导体是否切割磁感线;

(3)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受力方向与磁场方向、电流方向两个因素有关,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可以改变运动方向,同时改变两个因素,运动方向不会改变.

解答:

解:

在甲图中,由于通电而运动,故是利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的原理制成的,故是发电机的原理;

在乙图中,由于运动而使得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故是运动而产生电,即是电磁感应现象,故是电动机的制作原理.

故答案为:

乙;甲.

点评:

对比记忆:

(1)电磁感应现象实验装置没有电源直接供电;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实验装置有电源直接供电.

(2)电磁感应现象实验影响电流方向的因素是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实验影响受力方向的因素是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

(3)电磁感应现象实验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实验中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3)发电机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原理;电动机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原理.

15.(2012•铜仁市)人踢球时,对球施力的物体是 人(脚) ,同时 人(脚) 也受到球的作用力,这一事例说明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考点:

力作用的相互性。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答:

解:

人踢球时,人(脚)对球施加一个作用力,因此对球施力的物体是人(脚),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球对人(脚)也施加一个反作用力;这一事例说明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答案为:

人(脚);人(脚);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点评:

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一个物体在施力的同时必然也受力,另一个物体在受力的同时必然也是施力物体.

16.(2012•铜仁市)一同学在岸上最多只能搬得起质量是30kg的鹅卵石.如果鹅卵石的密度是2.5×103kg/m3,则该同学在水中最多能搬得起质量是 50 kg的鹅卵石(石头不露出水面).这时石头受到的浮力是 200 N(ρ水=1.0×103kg/m3,取g=10N/kg).

考点:

浮力大小的计算;密度公式的应用;力的合成与应用;重力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1)由同学在岸上最多能搬得起的鹅卵石质量,可求他能施加的最大力;

该同学在水中搬鹅卵石时,在水中最多能搬得起鹅卵石的最大重力等于受到的浮力加上人施加的力,

设该鹅卵石的体积为V,可得关系式ρ石Vg=ρ水Vg+F大,据此求出鹅卵石的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求在水中最多能搬得起鹅卵石的最大质量;

(2)求出了鹅卵石的体积(浸没排开水的体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石头受到的浮力.

解答:

解:

(1)该同学能施加的最大力:

F大=G石=m石g=30kg×10N/kg=300N;

该同学在水中搬鹅卵石时,在水中最多能搬得起鹅卵石的最大重力:

G大=F浮+F大,

设该鹅卵石的体积为V,则ρ石Vg=ρ水Vg+F大,

即:

2.5×103kg/m3×V×10N/kg=1×103kg/m3×V×10N/kg+300N,

解得:

V=2×10﹣2m3,

在水中最多能搬得起鹅卵石的最大质量:

m=ρ石V=2.5×103kg/m3×2×10﹣2m3=50kg;

(2)这时石头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V排g=ρ水Vg=1×103kg/m3×2×10﹣2m3×10N/kg=200N.

故答案为:

50;200.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重力公式、密度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的掌握和运用,对水中的鹅卵石受力分析得出相应的关系式求鹅卵石的体积是本题的关键.

八、作图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6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7.(2012•铜仁市)如图所示是两人乘坐双人动力滑翔伞正在空中水平匀速直线飞行,设O点为整个装置(包括人)的重心,图中已画出整个装置所受重力,请在图中用力的示意图将整个装置所受的力补画完整,并用相关字母表示出这些力.

考点:

力的示意图。

专题:

作图题。

分析:

正在空中水平匀速直线飞行的动力滑翔伞,受平衡力作用,作用点都在重心,水平方向上受水平向右的推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在竖直方向上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升力.

解答:

解:

(1)过滑翔伞的重心沿竖直向上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用符号F升表示,线段长短等于表示重力大小的线段;

(2)过滑翔伞的重心分别沿水平向右和水平向左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分别用符号F推和f表示,注意表示二力的线段长度相等;

如下图所示:

点评:

会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会根据平衡力判断力的方向,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18.(2012•铜仁市)一辆汽车在一平直的公路上以20m/s速度匀速行驶,请你在图上画出汽车行驶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v﹣t图象.

考点:

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

作图题。

分析:

已知物体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任何时间段速度都一样;又由坐标知,横轴为时间,纵轴代表速度,所以图象为与横轴平行的一条线段.

解答:

解:

作图方法是:

在横轴和纵轴分别确定适当的时间、速度标度,然后在纵轴的20m/s出作横轴的平行线段.如下图:

点评:

此题是易错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将速度﹣时间图象作成路程﹣时间图象.

九、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3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9.(2012•铜仁市)一种由贵阳味莼园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味莼园”酱油,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杨浩同学观察到这种酱油的瓶壁上标有“净含量:

500毫升”字样.于是他想:

如果这种标注是准确的,则只需用一架天平和一个能够装得下酱油的空瓶即可测出酱油的密度:

(1)他的实验步骤是:

(用相关字母表示出所测的物理量)

① 用天平测出一瓶原装酱油的质量m1; ;

② 将瓶中酱油倒入空瓶中,用天平测出空酱油瓶的质量m2 ;

③ 算出酱油的密度 .

(2)如果用V0表示一瓶原装酱油的体积,则计算酱油密度的表达式是 ρ=

 .

(3)实验后杨浩同学分析到:

即使瓶上标注的体积非常准确,以上方法由于 酱油倒不干净 的原因仍会给实验带来较大的误差.如果要进一步减小测量误差,则只需将空瓶换成 量筒 即可.

考点:

液体密度的测量。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先用天平测出一瓶原装酱油的质量,再将瓶中酱油倒入空瓶中,用天平测出空酱油瓶的质量,知道瓶子的容积(酱油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ρ=

求酱油的密度;

(2)利用密度公式ρ=

写出酱油密度的表达式;

(3)将杯中酱油倒出时,会有一些酱油残留在酱油瓶中,测出的质量不准确,计算出的密度也就出现了误差.

为减小测量误差,可需将空瓶换成量筒,向量筒中倒入适量酱油后,再测剩余酱油与烧杯的质量,这样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和它的质量就准确了.

解答:

解:

(1)他的实验步骤是:

①用天平测出一瓶原装酱油的质量m1;

②将瓶中酱油倒入空瓶中,用天平测出空酱油瓶的质量m2;

③算出酱油的密度;

(2)酱油的质量m=m1﹣m2,

酱油的密度:

ρ=

=

(3)将杯中酱油倒出时,会有一些酱油残留在酱油瓶中,测出的质量不准确,计算出的密度也就出现了误差.

为减小测量误差,可需将空瓶换成量筒,向量筒中倒入适量酱油后,再测剩余酱油与烧杯的质量,这样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和它的质量就准确了.故答案为:

(1)①用天平测出一瓶原装酱油的质量m1;

②将瓶中酱油倒入空瓶中,用天平测出空酱油瓶的质量m2;

③算出酱油的密度;

(2)ρ=

(3)酱油倒不干净;量筒.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液体密度的测量方法以及如何减小误差,为了减小误差,测量时要注意部分酱油残留在瓶壁上.

20.(2012•铜仁市)王强同学观察到现在的手电筒大都由原来的一个小灯泡换成了多颗发光二极管,他通过使用发现这种手电筒非常明亮而且还非常省电.他很好奇,于是就到电子器材商店买了两颗这种发光二极管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