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镇大型停车场设计建设规划项目商业建议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8459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镇大型停车场设计建设规划项目商业建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集镇大型停车场设计建设规划项目商业建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集镇大型停车场设计建设规划项目商业建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集镇大型停车场设计建设规划项目商业建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集镇大型停车场设计建设规划项目商业建议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集镇大型停车场设计建设规划项目商业建议书.docx

《集镇大型停车场设计建设规划项目商业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镇大型停车场设计建设规划项目商业建议书.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集镇大型停车场设计建设规划项目商业建议书.docx

集镇大型停车场设计建设规划项目商业建议书

集镇大型停车场设计建设规划项目建议书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3-

1.1项目概况-3-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及可行性-4-

2.1项目建设背景-4-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5-

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6-

第三章 建设场址及建设条件-7-

3.1建设场址-7-

3.2建设条件-7-

3.3社会条件-9-

第四章工程建设方案-11-

4.1建设内容-11-

4.2工程设计依据-11-

4.3设计原则-11-

4.4总平面布置-12-

4.5公用工程-14-

第五章 项目组织管理-17-

5.1项目组织设机构-17-

5.2劳动定员-17-

5.3人力资源-17-

第六章 实施计划-18-

6.1项目实施进度计划-18-

第七章 环境保护-19-

7.1设计依据-19-

7.2环境现状描述-19-

7.3环境影响分析-19-

7.4污染防治与处理措施-20-

7.5综合评价与结论-21-

第八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22-

8.1投资估算依据-22-

8.2投资估算-22-

8.3资金筹措-23-

第九章工程效益分析-24-

9.1评价依据-24-

9.2综合效益分析-24-

第十章结论及建议-26-

10.1结论-26-

10.2建议-26-

第一章项目概况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长集镇停车场项目

1.1.2建设地址:

**县长集镇长集村志愿村民组

1.1.3建设单位:

xxxx

法人:

***

1.1.4建设性质:

1.1.5建设规模:

长集镇停车场占地约34亩,设计停车位400个。

建设内容包括场地建设、景观绿化、电气照明、供排水、酒店、商铺、辅助用房、围墙、洗车库等配套设施设备。

1.1.6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估算3500万元,其中工程建设投资2734万元,征地费用34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260万元,不可预见费166万元。

本项目分三期建设,计划一期投资500万元,二期投资1500万元,三期投资1500万元。

1.1.7资金来源:

项目建设单位自筹

1.1.8建设周期:

年6月至年5月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及可行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一方面,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县发展带重大机遇,根据规划,六安计划建成皖江城市带中重要的先进制造业承接基地,面向东部地区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著名旅游目的地和现代服务基地。

拟通过6-8年左右的时间的发展,把六安市建成为合肥经济圈副中心城市、泛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点、鄂豫皖地区的区域经济中心,六安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安徽省第一方阵。

**县作为六安市的重要一员,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承担者之一,这就决定了**县需要配套完善的物流系统,以满足承接产业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县最为重要而丰富的资源之一是铁矿石,全县铁矿石的总储量16.5亿吨,远期20亿吨,为华东第一,全国第五的优质富矿,因此开发建设**钢铁新城条件已经具备,**新城将应运而生,**县及周围乡镇也得到加快发展步伐的可能,尤其是通往**县城各交通要道乡镇。

长集镇地处**腹部,阜六高速、阜六铁路、长花路、长河路、S310省道相互交织,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捷,区位优势明显,且长集镇是S310省道的咽喉,是六安市通往**县城的必经之地。

再者,近年来,随着长集镇文明创建力度的加大,镇区面貌得到很大改观;但是由于镇区范围内目前没有停车场,造成过往车辆及街区固定车辆乱停乱放。

为完善镇区基础配套设施,并服务园区企业发展,依托交通区位优势打造物流产业,体现以人为本,规范车辆停放管理秩序,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在长集村志愿村民组建设长集镇停车场。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长集镇党委政府根据本镇实际,因地制宜,抢抓各项产业政策扶持机遇,紧紧围绕“工业强镇、交通利镇、物流兴镇”的发展战略,以优化投资环境、搭建创业平台和扩大开放为基础,充分发挥珠辉塘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阜六铁路在长集镇设**站三大优势,抓好集镇的规划建,推进长集经济跨越式发展。

长集镇地处**腹部,阜六高速、阜六铁路、长花路、长河路、S310省道相互交织,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是六安市通往**县城的必经之地。

近年来,随着长集镇文明创建力度的加大,镇区面貌得到很大改观;但是由于镇区范围内目前没有停车场,造成过往车辆及街区固定车辆乱停乱放。

为完善镇区基础配套设施和周边地区交通的秩序,并服务园区企业发展。

根据规划,阜六铁路**站将设置在长集镇境内,抓好阜六铁路**站建设,打造长集物流基地。

阜六铁路在长集设站,对长集加快融入六安、**经济开发区和铁矿工业区又是一大机遇,我们着力抓住这一机遇,做好设站的前期工作,力争在站火车站附近开创一个物流基地,依托交通区位优势打造物流产业,体现以人为本,规范车辆停放管理秩序,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根据长集镇总体规划,该项目的建设对于长集镇的长期发展具有必要性。

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县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长集镇是通往**县城的交通要道,车流量较大,镇区内交通便捷,阜六高速、阜六铁路、长花路、长河路、S310省道相互交织,辖区内有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阜六铁路在长集镇设**站等,该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改善本镇区停车乱停车难等问题,且完善本镇区基础配套设施和周边地区交通的秩序,并更好的服务园区企业发展。

本项目的实施能够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解决当地农民就业,同时也能够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

同时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长集镇总体规划;并得到长集镇政府的大力支持。

因此本项目的实施具有可行性。

第三章 建设场址及建设条件

3.1建设场址

本项目拟建于长集镇长集村志愿村民组。

3.2建设条件

3.2.1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5°50′至116°32′,北纬31°44′至32°36′,安徽省西部,南枕巍巍大别山、北踏滔滔淮河水、西与河南接壤、北与阜阳隔淮相望、东与六安、寿县毗邻、南与金寨相连。

长集镇位于**的腹部,霍众路、阜六高速、长花路、长河路穿境而过,阜六铁路**客货站设在长集,交通十分便捷。

3.2.2地质、地形、地貌

**县位于淮河中上游,属于淮河Ⅱ级阶地区,阶面平坦,海拔标高40-57m。

**县地区地质属于华北区淮河分区淮南小区,区内除西南部长山一带有零星的青白口系、震旦系、寒武系地层出露外,余者均为第四系覆盖,其下分布有大面积的上太古界**群沉淀变质岩和中生代地层。

3.2.3气候、气象

**县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干寒,四季分明,夏季湿热。

绝对最高气温42℃,最低气温-22℃,月平均气温最高29.3℃,最低1.4℃,年平均气温15.4℃。

春冬季的东北、西北风较频繁,夏秋季以东-东南风为主,平均风力一般3级左右,平均最大风速4.7m/s。

雨季集中在7-9月份,冬季降水量不足100mm,年最大降雨量1751.6mm,年平均降雨量1000mm左右。

全年日照时数2000~2300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20天左右,结冰与霜期相同,最大冻土深度为11cm。

3.2.4水文

**境内常年平均水资源量超过13.5亿立方米,全县平均有效蓄水量4.29亿立方米,本县有沣河、沣西干渠、找母河、牛角河、窖湾河、高塘河、汲河、头道河、二道河、油坊河、洪城河、石龙河、淮河、淠河、史河、湖泊有城东湖和城西湖。

沣河古称穷水、安丰水。

沣河有二源,一名找母河,一名赵河。

找母河源出**县西南鲁店子南龙王庙;赵河源出三元店的白龙井南。

两河在河口集南汇合后,东北流,经河口集、朱塔寺,左纳牛角河;至张集后称泥鳅河,并因地势低洼,河槽扩大为湖,称沣湖,北注入淮。

沣河的流域范围,西承沣西干渠以东、东承沣东干渠以西来水,北面直抵淮河。

河道总长为75公里,集水面积1750平方公里。

3.2.5自然资源

**面积3493平方公里,物华天宝、素以鱼米之乡著称,盛产粮、油、棉、是国家第一批商品粮基地县,是国家和省的棉油猪山羊禽蛋荻柳等生产重点县;有古为贡品的沣虾银鱼;有近20种具有理想开采价值的地下矿藏,其中磁铁矿贮量居全国第6位,被列为国家大型矿石基地,为**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资。

3.2.6矿产资源

境内已探明的铁、磷、石煤、大理石、石灰石、白云岩等20多个矿种,具有理想的开采价值,特别是周集铁矿储量丰富,达20亿吨,居全国第五位,被国家列为大型铁矿石基地,具有极大的潜在经济价值。

3.2.7地震

本区域防震等级:

6级。

3.3社会条件

**县总面积3774平方千米,下辖32个乡镇,680个行政村,3652个村民组,2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625290人,县城驻地为城关镇。

长集镇辖17个行政村、两个街道,82个村民组,36个单位,全镇3.8万亩耕地,3.4万人口,农业人口3万人,人均纯收入2846元,集体经济纯收入达3万元以上15个村。

全镇共有企业406个,劳动者3439人,500规模性企业6个,**县农产品加工园坐落在该镇。

2008年1—9月总产值4.2亿元,园区企业总收入3.1亿元,利润5749万元,税金2059万元,增加值12638万元,劳动者报酬2539万元。

拥有县级“三区一园”之一的**县长集镇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占地近千亩。

入驻企业10家,计划产值30亿元。

除产业园区外规模性企业6个,如:

天隆饲料公司、龙华食品厂、吉祥米厂,皖西麻黄鸡禽业公司,皖粮储备库。

 

第四章工程建设方案

4.1建设内容

长集镇停车场规划面积34亩,设计停车位400个。

建设内容包括场地建设、景观绿化、电气照明、供排水、酒店、商铺、辅助用房、围墙、洗车库等配套设施设备。

4.2工程设计依据

《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CJJ15-87)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建设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4.3设计原则

4.3.1符合城市规划和交通发展规划;

4.3.2设计和规划要具有前瞻性;

4.3.3体现经济实用的原则,满足功能的前提下降低投资;

4.4总平面布置

4.4.1总平面图布置原则

4.4.1.1合理布局,提高土地资源利用。

4.4.1.2生产和办公区相对独立,减少互相干扰,又便于管理调度。

4.4.1.3合理组织车流、人流,做到顺畅、便捷,并相互独立。

4.4.1.4出入口的设置与道路的设置相结合。

4.4.2工程方案设计

4.4.2.1停车场设置

考虑到减少投资,方便发展,停车坪设置按地面停车设计。

根据运营期间情况的发展,立体停车也可适当考虑。

停车场设置在场地的腹部,占用场地也最大,是项目的主要功能区。

为了提高场地的利用效率,公共交通车辆的停放方式采用垂直式布置(面积系数垂直为0.35,斜排式为0.30)。

每个停车位3M×10m,车位之间留10米的停车通道。

停车坪与回车道一起构成站内停车、行车、回车的整体。

停车坪采用220mm厚钢筋混凝土地面硬化,设有雨水、污水排放系统,排水系统进水口处应设置沉沙池。

停车坪的排水坡度(纵、横坡)不大于0.5%。

在路面采用划线标志指示停车位置,并设有相应的行车标志和照明设施。

4.4.2.2交通结构

停车场出入口与城镇道路相结合,沿场地分别设置出入口各一个,与现有道路相接。

出入口宽度设置在8m以上。

场区内道路形成环状,方便车辆通行和改变方向。

保证在站内按最大铰接车辆的回转轨迹划定足够的回车道,道宽应不小于7m。

4.4.2.3绿化系统

场址空旷地较多,尽量较多的布置绿化系统达到美化生产、生活环境,减少对外景的干扰,减少空气的粉尘的作用。

沿场地四周种植5米以上高大的乔木,减少项目产生的噪音、尾气对周边的影响。

场前区是绿化的重点,可以设置丰富多样的景观系统,形成乔、灌、绿地、喷泉相结合的立体绿化,美化环境,并可设置厅台等建筑小品,把种植树木、花卉和水池、草坪、花坛、休息亭台结合起来,适当点缀以反映公共交通特点的建筑小品,使职工精神在工作紧张之余得到放松。

同时利用绿化系统可以将不同的区间进行隔离,丰富平面的变化。

也可以利用乔木对建筑、车辆进行遮阳,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

在树种选择上注意利用本土植物,多种植经济型树种,少种植景观型树种。

控制草坪的面积在合理范围内。

项目绿地率达到30%。

4.4.2.4配套服务系统

(1)在停车场内配套建设检修车库、洗车库,配套车辆保养服务。

(2)在停车场内配套商场门面,为来往车辆提供各类消费品的供应。

(3)在停车场内配套酒店、宾馆,为来往车辆提供餐饮和住宿等服务。

4.5公用工程

4.5.1给排水工程

本项目给排水工程包括各建筑物的给水,建筑物、停车场地的排水、消防系统,雨水集蓄系统,污水处理系统。

4.5.1.1设计依据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建筑灭火器设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4.5.1.2给水

本项目水源由场址附近道路DN200干管引入场区。

4.5.1.3给水系统

场区内给水管网为生产、生活、消防联合管网,主管网形成环网,建筑内生活用水支状供水。

本项目建筑均为低层或单层,室内给水系统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

4.5.1.5排水

排水系统采用分流制,建筑物内采用污、废分流,室外采用雨、污分流系统。

污废水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管网。

结合地域及地形特点,对绿地处的雨水采用先就地自然吸纳,短期超量雨水排入雨水管路,院区内适当部位采取土壤截流,深化与软式透水管收集的组合系统,以科学、生态方式对雨水资源加以利用。

雨水由道路、停车坪雨水口收集进入雨水池,可用于洗车或浇洒用水,多余部分排入可外排。

4.5.2消防

场区内室外消防给水管网布成环状,其两条进水管从两条市政给水管道引入,室外消防采用低压制,在建筑室外及停车场区设地下式消火栓,其间距不超过120米。

各建筑物耐火等级按二级设计。

各建筑物设室内消火栓给予水系统,消火栓给水管网在室内布成环状。

区域建筑群最高建筑物的最高部位设置消防水箱,储存火灾初期消防水量并对区域内各建筑物内的消火栓给水系统稳压。

项目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加压泵站内设置有效容积为540m3的消防水池一座和消火栓给水加压泵三台(二用一备),发生火灾时系统用水由消火栓给水加压泵从消防水池取水加压供给。

停车场的室外消火栓宜沿停车场周边设置,且距离最近一排汽车不宜小于7m,距加油站或油库不宜小于15m。

4.5.3安全防范系统

(1)周边防范报警系统:

主要用于非正常入侵的周边警戒,安装各种类型的入侵探测器。

各类入侵探测器应根据防范的需要选择和设置,构成立体和组合的防护系统。

并能与电视监控系统及出入口控制系统联动。

(2)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依防护和监视的具体要求,对重要部位如主要通道、车库及人流集中的公共场所,设摄像装置。

各单元监控点的信号通过同轴电缆传至保安监控中心。

(3)出入口控制系统

按用途和安全防范管理的需要,对场区的大门安装出入口控制系统,该系统由出入口对象识别装置、信息处理及控制执行机构组成,采用磁卡系统。

第五章 项目组织管理

5.1项目组织设机构

依据《公司法》成立的法人资格单位,企业组织机构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设立。

5.2劳动定员

本项目拟新增300名工作人员,所需新增人员向社会招聘。

5.3人力资源

建设期:

主要有项目业主的现有人员担任。

必要时,视项目建设需要可外聘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工程建设管理。

运营期:

可由项目业主现有人力资源组成管理框架。

格局实际需要,可对外聘专业人员参与管理。

管理人员选择即懂技术又精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担任;技术人员则选技术水平较高的熟练工人,或从技校直接招聘,培训上岗;普工尽量就近录用“4050人员”和下岗工人,培训上岗。

第六章 实施计划

6.1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在工程建设所需资金筹措到位,并取得土地征用许可证后,即可开展工程建设的各项工作,包括附属工程设计及文件审批、施工准备以及工程施工。

根据该工程的情况,将工程建设进度建议如下:

2011年6月——7月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及评估、论证。

2011年8月-12月进行工程设计、勘探,同期进行工程及设备的招标采购工作。

2012年1月-2012年6月,进行一期工程施工,对场地进行平整,围墙建设。

2012年7月——2013年5月,进行二期工程施工,主要进行场地、道路硬化,绿化,路灯照明,管理用房,洗车库,修车库、商铺等车站主体及配套工程的施工。

2013年6月——2014年5月,进行三期工程施工,主要进行酒店、宾馆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第七章 环境保护

7.1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98)国务院第253号令];

(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国家计委、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1987年7月(89)国环第2号文。

7.2环境现状描述

场址附近有部分居民住宅,不存在对本项目建设的环境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业企业和场所。

7.3环境影响分析

7.3.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活动中,由于土方的开挖与回填,建筑材料的运输、装卸与露天存放等会产生地面二次扬尘,将对环境空气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7.3.2地面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间,排放的污废水主要是泥浆废水和少量的生活污水。

据调查,此类污水中的主要污染指标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中的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二级标准限值,如管理不当,会对水体产生一定的污染。

7.3.3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等产生的机械噪声对周围环境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根据类比资料,主要施工机械的噪声级为70—95分贝。

7.4污染防治与处理措施

7.4.1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7.4.1.1建设期间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定时清除出施工现场。

7.4.1.2运营期固体垃圾实行袋装化,每日定时由工作人员从收集装置集中后,集中运出。

7.4.2废液的处理

7.4.2.1建设期间所产生的泥浆废水,经施工现场的沉淀池沉淀过滤后,排入县城地下污水管网。

7.4.2.2生活和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废水、污水经化粪池及沉淀池处理后,通过建筑区内下水道排入县城地下污水管网。

7.4.3噪音的处理

7.4.3.1建设期间尽量采用新工艺、新设备,减少施工期间的噪音污染,对可产生噪音的工序,尽量避免夜间施工。

7.4.3.2项目噪声主要来源于相关建筑设备,如变频水泵系统,热泵机组系统等。

采取的治理措施为:

对于以上设备均采用优质低噪声设备,并采用隔振底座;在水泵进出口管上均安装可挠曲橡胶接头,并采用阻燃吊架等措施。

治理后噪声可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Ⅱ类标准。

7.4.3.3晚22时至次日晨6时期间,工地禁止施工。

如因抢修、抢险作业或特殊原因必须连续作业的,须报环保局批准,同时,应公告附近居民。

7.4.3.4项目建成后,应注重区域绿化,多种植树木隔音,建筑物多采用隔音吸音材料,适当减少街面窗户面积。

7.5综合评价与结论

综上所述,该项目建成后产生的“三废”主要为生活垃圾,容易清理,对外界影响较小,所以该项目建成后,对生态环境变化无重大影响。

第八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8.1投资估算依据

8.1.1安徽省有关造价定额及工程建设项目取费标准

8.1.2当地的建筑材料价格及相关设备的厂家报价

8.2投资估算

本项目总投资估算3500万元,其中工程建设投资2734万元,征地费用34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260万元,不可预见费166万元。

表8-1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序号

工程或费用名称

单位

工程量

估算金额

备注

(万元)

1

工程费用

 

 

2734

 

 

场地平整

平方米

22678

23

一期

 

围墙

600

15

一期

 

场地及道路硬化

平方米

15000

150

二期

 

车库/修车库/系车库

平方米

4000

240

二期

 

车站管理用房

平方米

1000

100

二期

 

商铺

平方米

2000

200

二期

 

绿化

平方米

6800

68

二期

 

车站配套设备

 

 

200

二期

 

配电及照明系统

 

 

110

二期

 

监控系统

 

 

28

二期

 

给排水消防系统

 

 

100

二期

 

酒店/宾馆

平方米

15000

1500

三期

2

征地费

平方米

22678

340

34亩

3

工程建设其它费用

 

 

260

 

 

建设单位管理费

 

 

50

 

 

工程建设监理费

 

 

25

 

 

工程前期费用

 

 

40

 

 

勘察设计费用

 

 

120

 

 

招投标费

 

 

25

 

4

不可预见费

 

 

166

 

5

合计

 

 

3500

 

8.3资金筹措

本项目资金来源为项目建设单位自筹。

 

第九章工程效益分析

9.1评价依据

(1)国家计委,建设部联合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2)《城市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

(3)《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与经济评价手册》

9.2综合效益分析

9.2.1直接经济效益

该项目建成后,停车场收费、商铺租赁及酒店宾馆服务等,能取得可观的经营收入。

9.2.2为某县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可以拓宽长集镇发展空间,扩大和完善城镇功能,加快长集镇及**县经济的发展。

同时,基础设施的完善,将为长集镇的发展提供必备的基础条件,也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对商业的发展也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项目的经济效益较好。

9.2.3社会综合效益

项目建成后增加了集镇标志性建筑,提升长集镇的城镇形象,推动镇区及**县经济建设,另外项目能解决部分人员就业,提供社会稳定。

9.2.4综合效益评估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项目不仅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说明项目是可以成立的。

项目建成后,将对构建和谐集镇,稳定社会秩序,改善城镇居民居住条件,提高长集镇形象做出重大的贡献,为**县的和谐发展进一步提供必备的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