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杠杆》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7440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杠杆》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杠杆》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杠杆》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杠杆》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杠杆》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杠杆》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杠杆》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杠杆》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杠杆》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杠杆》教学设计

在解决问题中实现“生活的教育化”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杠杆》教学设计

内容简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的内容是力和机械。

第四节“杠杆”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实用性,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源于生活,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

二是探究性,杠杆平衡条件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得出F1×L1=F2×L2这一结论。

三是基础性,这一节是学习滑轮和其他机械以及机械效率的重要基础。

是力学的重点内容。

目标定位

日常生活中的杠杆现象学生都非常熟悉,杠杆的定义及支点、动力、阻力,学生通过归纳、阅读探究是比较容易掌握的。

而力臂的画法及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确是需要花大力气来突破的。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身经历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学会探究方法也是尤为重要的。

鉴于此,我确立了杠杆一课的三维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几个概念,会确认并画出力臂;

2.知道杠杆平衡条件;

3.了解杠杆的一些应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中的几个概念。

2.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进一步学会提出问题,分析归纳实验数据。

三、情感目标

1.关心社会生产、生活,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逐步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方法阐释

从生活中的工具走入物理,通过实验探究规律,再通过分析实例学以致用。

学生学习物理已接近一年,学生通过有关力的知识的学习,对力的知识、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平衡概念等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另外,学生已学会了天平的调节,同时也了解了最基本的物理学习方法,形成了较稳定的物理学习心理,这都是学习本节的有利因素。

加上日常生活中剪刀、直尺、起子、木棍等工具学生较常见。

这些都为学习本节做好了铺垫。

借助实物图片和课本中的信息快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自主学习,形成创新意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互助协作的精神;采用“边探索、边实验、边讨论”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方法,渗透科学方法,培养综合能力、创新精神。

探究器材

酒瓶、瓶盖起子、铁架台,弹簧测力计,钩码,杠杆原理演示器,三角板,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请几位力量大的男同学不借助任何工具将瓶盖打开,结果许多男同学无功而返。

一女同学却轻易打开了瓶盖,她只不过多了手中的一个仪器——瓶盖起子。

生活中的杠杆由此引出。

【设计意图】应该说此种引入方法面向学生的生活,学生在生活中使用过或看到过很多机械,由此引入对简单机械的研究,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

接着让学生亲自体验使用钳子、锤子、起子能省力,从而提出为什么能省力。

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归纳提炼,阅读探究

1.幻灯片展示出以下六种工具的彩色图片:

撬棒跷跷板船桨杆秤剪刀瓶盖起子

问:

图中的工具在工作时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2.请对照插图,认真看书P2-3的内容,2分钟后比谁先能正确回答:

1.什么是杠杆?

2.与杠杆有关的名词有哪些?

你熟悉了吗?

(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杠杆的五要素:

支点O、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

【设计意图】我采用了让学生寻找实际杠杆的共同点并抽象出杠杆的定义,这体现了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的新理念。

杠杆的五要素这一部分让学生独立自学,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达标反馈,合作互动

1.试一试画出图一中杠杆的五要素

2.练一练画出图二中各杠杆力的力臂

【设计意图】一个例题引领后,学生掌握了没有,此时是需要反馈一下的。

一生到黑板前完成,作完后,师先不表态,让学生自己辨别正误,在激辩中突破‘力臂’这一难点。

四.巩固旧知,引出新问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而杠杆的平衡状态则是指杠杆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

请同学们猜一猜:

杠杆平衡时,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之间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从力的平衡过渡到杠杆的平衡,也体现了教材的编排意图,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好了基础。

五.实验探究,思维深化

1.考考你:

(1).A、B两图中的杠杆处于静止状态,实验时采用哪幅图?

为什么?

(实验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便于在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的大小。

(2)实验前,是否也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进行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分析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猜想一下杠杆的平衡条件,然后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或否定猜想,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里我设置了两个“考考你”的讨论题,较好的解决了学生在设计实验时两个易忽略的问题,而且第一个“考考你”达到了三个目的:

首先让学生再次理解了力臂的概念,其次降低了学生探究的难度,在探究的过程中少走了弯路,再次强调了研究问题的最简化处理。

六.回归生活,应用创新

1.由杠杆平衡条件:

F1×l1=F2×l2

若l1>l2,则F1F2——省力杠杆

若l1=l2,则F1F2——等臂杠杆

若l1<l2,则F1F2——费力杠杆

小结:

判断杠杆的类型,实际就是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

2.撬棒跷跷板船桨杆秤剪刀瓶盖起子分别是什么杠杆?

(媒体展示:

古代的杠杆及阿基米德的豪言壮语)

【设计意图】我引导学生用探究出的规律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

这样做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进一步升华,有利于学生自信感的提升。

也充分体现了教学起于生活显于课堂又终于生活的思想。

七.小结所学,达标自测

(A组)1.省力杠杆的动力臂______阻力臂,费力杠杆的动力臂_____阻力臂;若动力臂的长度是阻力臂长度的三倍,则动力是阻力的_______________。

2.天平属于_______杠杆,杠秤属于_______杠杆,汽水瓶起盖器属于_____杠杆。

3.如图所示为使杠杆平衡,F1、F2、F3三次分别作用在A点,其中______最小

(B组)4.某人用扁担挑两筐重物,前面一筐重240牛,后面一筐重300牛,扁担长1.8米,这人的肩应挑在扁担的_____________地方。

5.下列工具中属于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A.天平;   B.镊子;  C.理发剪刀;  D.剪铁皮的剪刀。

6.右图是用长棒撬石块的示意图,当在A点用竖直向下的力F1压长棒时,石块未撬动,采取下列哪种措施,最有利于把石块撬动?

  

A.把垫着的小石块移得离大石块近一点,且用力方向改为F2方向(大小不变)

B.把垫着的小石块移得离大石块近一点,且用力方向仍为F2方向(大小不变);  

C.把垫着的小石块移得离大石块远一点,且用力方向改为F1方向(大小不变);

D.把垫着的小石块移得离大石块远一点,且用力方向改为F1方向(大小不变)。

【设计意图】学到了那些知识,领会了哪些方法?

围绕目标精心设计5-10个目标检测题。

让学生当堂达标,学生才会有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课下作业:

1.请同学们自行研究自己所带来的各种类型的工具,对一些工具提出改进意见,并设计改进方案进行改进。

2.请以“身边的杠杆”为题,写一篇科普小论文。

【设计意图】做好课上与课下的衔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

教有所思

1.物理学科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初中学生经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观察、实验、抽象和思维能力已初步形成,形象思维是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一种重要思维形式,他们厌倦教师的单独说教,希望教师创设便于他们进行观察的物理环境,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希望教师满足他们创造愿望,让他们实际操作,使他们获得施展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

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参与,体现新课标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教学理念。

2.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很多杠杆工具,这就为生活的教育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大量图片及网上资源,给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观察、归纳、阅读、实验、分析、总结。

通过学习杠杆的研究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杠杆的知识,但至于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杠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还有待学生自己的领悟与师的引导。

趣味链接

身边的“杠杆”知多少

同学们,你知道在我们的身边有多少你曾视若无睹的“杠杆”吗?

下面就请和我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一、人体上的杠杆

1、人体的运动系统相当复杂,但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是,骨骼在肌肉提供的动力作用下绕关节运动。

如图一所示是手端起茶杯的情景,其前臂骨骼相当于杠杆,肱二头肌收缩提供动力。

由图可以看出,这是一个

A.费力、省距离的杠杆

B.省力、费距离的杠杆

C.既费力,也省距离的杠杆

D.既省力,也省距离的杠杆

析与解:

人前臂的动作最容易看作杠杆,它的支点在肘关节。

当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松弛时,前臂向上转,引起曲肘动作;而当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松弛时,前臂向下转,引起伸肘动作。

从上图很容易看出,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前臂是个费力杠杆,但是肱二头肌只要缩短一点就可以使手移动相当大的距离。

可见,费了力,但省了距离。

2、拓展探究

如图二是手负重(指能承受的最大物重)的示意图,当手臂按图示方向伸展时,下列图像能表示负重大小与手臂伸展程度的大致关系的是()

析与解:

当手臂按图示方向伸展时,动力一定,阻力臂不变,动力臂减小,这时杠杆要平衡,必须减小阻力。

所以手臂越往前伸,负重就越小。

故答案选B。

二、生活用品中的杠杆

1、筷子是中国和其他部分亚洲国家特有的用餐工具,结合自己一般使用筷子的方法,请对筷子进行判断()

A.费力杠杆,但省距离B.省力杠杆,且省距离

C.省力杠杆,但费距离D.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析与解:

使用筷子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即L动

但是拇指与食指、中指所夹住的筷子只要向下移动较小距离,就能使筷子端夹食物时移动较大距离,这就是费了力,却省了距离,就餐时夹菜很方便。

故答案选A。

2、下列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羊角锤B.钳子C.起子D.镊子

析与解:

判断杠杆是省力还是费力,看它的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关系,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镊子的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一个费力杠杆。

三、劳动工具中的杠杆

1、如图三所示是自卸车的示意图,车厢部分可视为杠杆。

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B点是支点,液压杆施加的是动力,货物重力是阻力

B.B点是支点,物体A放在车厢前部省力

C.C点是支点,物体A放在车厢后部省力

D.C点是支点,物体A放在车厢前部省力

析与解:

车厢部分视为杠杆,它是绕C点转动的,所以其支点是C。

重物A放在车厢后部可使阻力臂小一些(即靠近C点一些),在动力臂长不变的情况下,重物A放在车厢后部可省力。

故选C。

2、园艺师傅使用如图四所示的剪刀修剪树枝时,常把树枝尽量往剪刀轴靠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A.增大阻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B.减小动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C.增大动力臂,省力

D.减小阻力臂,省力

析与解: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在动力臂一定时,减小阻力臂,可以达到省力的目的。

故选D。

四、周边环境中的杠杆

1、如图五是安装在安全文明小区进出口的栏杆(栏杆是一根粗细均匀的圆木杆)示意图,当在A处施加一个压力F时,可将栏杆拉到如图所示位置,请在图中画出此时压力F的力臂L1,和重力G的力臂L2。

答案见图六。

2、市区街道两旁可看到如图七所示的公益广告牌,它可看作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杠杆,在图中画出使它平衡的力的力臂。

答案见上图八中甲、乙。

3、如图九所示,在扶正被风吹倒的树木时,下列措施中最合适的是

A.绳直接系在A点

B.绳直接系在B点

C.在A点垫上橡皮,再系上绳

D.在B点垫上橡皮,再系上绳

析与解:

绳系在A点,可增大拉力的力臂,达到省力的目的;在A点垫上橡皮,可减小绳子对树木的压强,以免树木受到伤害。

故选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