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7313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6.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常德澧县城头山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址。

其中发现的距今6500多年的水稻田遗址,是当今世界上发现的历史最早、保存最好的水稻田遗址。

这一考古发现最能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哪一特点()

A.精耕细作,男耕女织B.各地区农业发展不平衡性

C.独立发展,自成体系D.南稻北粟的作物分布结构

2.《晋书·傅玄列传》中记载:

“耕夫务多种,而耕蟆不熟,徒丧

功力而无收……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这反映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是()

A.自给自足B.精耕细作

C.适时收割D.因地制宜

3.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

这反映了当时

()

A.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B.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

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

4.《国语·晋语》载:

“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

”通过该记载我们可以确信春秋时期()

A.农民的社会地位迅速提高B.已经使用牛耕

C.各国统治者推行重农政策D.社会秩序混乱

5.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

”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B.自给自足

C.连续性D.脆弱性

6.下图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

它反映了这一时期()

A.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B.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

C.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7.“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

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

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政府的大力推广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C.商品经济的发展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8.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衤单衣B.纺织家黄道婆创造的新式纺车

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

9.在我国“四大名锦”中,蜀锦历史最悠久,古人形容蜀锦是“其价如金”。

但蜀锦制作的某些工艺在我国古代就已失传。

这些工艺在我国古代失传,最有可能的是()

A.利润小,学习这些工艺的人少B.原材料供应出现匮乏的局面

C.工艺难度大,学艺周期长D.“工官”制度造成的不利影响

10.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

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

A.北宋中期B.元末明初

C.明末清初D.鸦片战争时期

11.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

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

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B.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裕劳动力

C.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普及

12.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李文治多年研究明清时代封建土地关系问题。

他说:

“总之,明清时代自耕农的消长趋势是:

明代前期,自耕农占着相当大的比重;中叶以后,不少地区地权趋向集中,很多地区地主所有制占据统治地位;清代前期,农民所有制有所发展,所占比重超过明代,并且有些地区自耕农占据了统治地位。

”李教授的观点是()

A.明清时代自耕农的消长只与政治形势相关

B.明至清,自耕农始终占统治地位

C.明清时期,小农经济已出现瓦解之势

D.明至清前期,自耕农总体而言呈增加趋势

13.《宋史》云:

“唯汴之水,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而进。

”材料说明宋朝的长途贩运贸易的特点是()

A.大量关乎国计民生的商品投放市场B.水运在长途贩运中起到重要作用

C.政府完全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D.有利于宋代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14.据古碑记载:

“汉建武二十年(公元44年)设沛国于相(今淮北市),颁布‘酒榷’,在濉溪口、柳孜专设税官,征收盐酒税。

”材料表明汉代()

A.开始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盐酒税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C.实行坊市完全分置政策D.对市场交易已经进行了严格管理

15.有学者指出:

“划分官方指定市场区域的边界并将其与居住区分离开来的管理瓦解了。

……有形的分区壁垒已彻底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街道模式。

”与这一现象说法相一致的是()

A.日中而市,交易而退B.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C.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16.“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烷,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诗人元稹的《估客乐》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代()

A.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B.开辟丝绸之路

C.纸币大量流通D.商业蓬勃发展

17.《商君书·垦令》记载:

“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重关市之赋,则农恶商”、“废逆旅”、“壹山泽”。

商鞅的这些政策和措施在当时()

A.阻碍了秦国商品的流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B.形成了“重农抑商”的传统经济政策

C.维护了秦国社会的稳定,并使秦国军事力量增强

D.导致商鞅众叛亲离,促使秦国社会矛盾激化

18.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诏商旅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

按,太祖开宝三年置便钱务(机构),许民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券,于诸州便换。

”文中“便钱”是()

A.自由流通的支票B.中国最早的纸币

C.国家发行的债券D.兑换货币的凭证

19.《诗经·小雅》中说:

“有渰萋萋,兴雨祁祁。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这直接反映了()

A.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B.土地公有制瓦解

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D.出现了土地私有

20.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

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

21.董仲舒曰:

“大富则骄,大贫则忧。

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

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以上言论表明董仲舒主张()

A.平均分配财富以克服贫富分化B.消除等级制度以实现社会平等

C.强化礼乐制度以稳定社会秩序D.减少贫富差距以维护国家稳定

22.著名历史学家傅衣凌先生指出:

“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苏杭地区的工商业面向全国,呈现了清新、活泼、开朗的气息。

”结合下图,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太湖地区的小麦产量始终居全国之首

B.该地区成为当时全国唯一的白银集聚地

C.以经济功

能为主的区域性市镇网已形成

D.苏杭地区的生产方式在全国占主导地位

23.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清政府下令禁止人民前往南洋贸易。

一位学者曾经指出:

“沿海居民……深知水性,惯熟船务之舵工。

水手不能胜任担负重物,以谋得一朝之食。

或走险海中,为贼驾船,图目前糊口之计;其游手无赖,更无所事事。

”这位学者认为“海禁”造成()

A.国家海防力量有所增强B.科技发展逐渐停滞

C.政

府无法掌握国际变化D.人民就业机会缩减

24.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规定,“凡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等省民人,情愿在海上贸易捕鱼者,许令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外国贡船以内者,其所携货物予以免税。

西洋商船船钞较东洋船钞减十分之二。

”对此解释正确的是,康熙年间()

A.一度开放对外贸易B.废除了“海禁”政策

C.对洋货征税一视同仁D.取消了对沿海居民出海贸易的限制

25.“哥伦布发现美洲……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这一评价体现的史观有()

①全球史观②革命史观③文明史观④社会史观⑤现代化史观

A.①②⑤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

26.1502~1505年,阿拉伯商船在印度洋的香料运载量从平均每年的350万磅,骤减为不足100万磅。

威尼斯商人于1504年再次驾驶商船前往贝鲁特和亚历山大购货时,突然发现市场上竟然没有香料出售。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葡萄牙人基本垄断了印度的香料贸易

B.西班牙人基本垄断了印度的香料贸易

C.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地中海的香料贸易

D.印度半岛战争频繁,香料生产停滞

27.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

”(本杰明·基恩)此话的意思是()

A.美洲的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的沟通和联系

B.开启了“人的发现与世界的发现”的新时代

C.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D.有利于两个大陆不同文化的汇合和民族融合

28.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

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

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C.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29.6世纪,欧洲的黄金从55万千克增加到119万千克,白银从700万千克增加到2140万千克。

西班牙物价上涨最多最快,16世纪时平均上涨4.5倍,其中粮食上涨5倍。

英国、法国、德国一般上涨2倍到2.5倍。

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欧洲矿产开采和冶炼业的发展

B.欧洲国家对外扩张造成的物资紧缺

C.欧洲国家对殖民地贵金属的大肆掠夺

D.欧洲国家对殖民地大规模输出商品造成物资紧缺

30.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这里的“革命因素”是指()

A.“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B.资本主义的

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建立D.贸易中心的转移和货币地租的兴起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题10分,32题20分,33题10分。

31.(10分)中国古代农业历史悠久,手工业素称发达,二者在古代世界的领先地位足以令国人自豪,时至今日仍对我们有深远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图是某高三学生在学习研究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时使用的一幅示意图。

材料二1987年,在广东省阳江市南海海域发现了我国古代的一艘沉船,被称为“南海一号”。

据专家称,它将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陶瓷史提供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甚至可以获得文献和陆上考古无法提供的信息。

但因技术及资金问题而延迟了研究。

2011年4月底,“南海一号”完成了第二次试发掘,目前已出水2000多件完整瓷器,汇集了众多名窑的陶瓷精品,品种超过30种,多数可定为国家一、二级文物。

中国古陶瓷协会会长、陶瓷鉴定泰斗耿宝昌对着出水的瓷器连呼惊叹:

“搞了一辈子的瓷器研究,却从未见过如此多的瓷类珍宝,很多连听都没听说过!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示意图,你认为该同学对与农业有关的研究主题是什么?

从牵引动力来看,从图中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4分)

(2)我们在研究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时,还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研究?

试举出实例加以说明。

(至少两个角度)(4分)

(3)“南海一号”是我国宋朝时期的沉船,请结合所学知识推测一下,我们将会从它那现已密封的船舱中找到哪些种类的瓷器?

(2分)

32.(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

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唐)李白《估客乐》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夜闻。

——(唐)王建《十五夜望日》

材料二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唐)张籍《野老歌》

材料三今夜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宋)王安石《商感》

材料四大妇弓弹中妇绩,绿鬓小妇当窗织。

莫辞劳,吴中贾来价正高。

——(乾隆时)《南江县志·棉布谣》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出的唐代商业发展的情况。

(4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该诗所记录的社会政治经济现实。

(4分)

(3)从材料三中你能得出哪些历史信息?

面对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唐宋政府依旧实行什么经济政策?

为什么?

(6分)

(4)材料四反映了哪些历史现象?

它与唐宋时期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6分)

33.识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放贷者和他的妻子

材料二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对铸造货币的黄金需求量日益增大……新兴的资产阶级要用黄金来扩充资本,社会上层要把黄金用于奢华的生活享受。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三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材料四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此,有人认为新

航路是“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殖民掠夺之路”。

请完成: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原因主要有哪些?

(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①~④所代表的航线,并说明其开辟时间。

(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的观点是否正确?

为什么?

(4分)

高一期中历史答案2016.4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5CBABD6----10BBCDC11----15CDBDD

16---20DCDDD21---25DCDAB26---30ABDCB

二、非选择题(31题10分,32题20分,33题10分,共40分)

31.答案 (10分)

(1)主题:

中国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

(或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发展与完善)

结论:

中国古代的耕作方式(或犁耕技术)经历了由人力到畜力的转变,犁耕技术已相当完善。

(4分)

(2)①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如从耒耜到青铜农具再到铁器的演变。

②农业灌溉方式的演变,如从开沟排水到水利工程的修建和农业灌溉工具的不断改进等。

(另外,也可以从农作物品种的日益丰富,统治者农业政策的演变等角度归纳)(4分)

(3)青瓷、白瓷等。

(2分)

32.答案(20分) 

(1)商业发展:

唐朝时,商业贸易活跃,一些商人为追逐利润而远离家乡;水上贸易发达;出现不受时限的喧闹夜市;酒店和娱乐业兴旺。

(4分)

(2)社会现实:

赋税负担沉重,贫富分化加剧;农民陷入困境,纷纷逃亡山区,垦山为田;富商财富汇集,生活奢靡。

(答出2点即可得4分)

(3)信息:

商业发展渗入农村,出现草市,富商的人身和财产得不到保障。

政策:

重农抑商。

原因:

巩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小农经济是封建统治的基础。

(6分)

(4)现象:

清前期商品经济有较大发展;包买商打入生产领域;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地区出现。

不同:

出现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6分)

33.答案(10分) 

(1)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黄金需求量的日益增大;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

(2分)

(2)航线:

①是1487~1488年迪亚士船队航行路线,②是1492~1493年哥伦布船队航行路线,③是1497年达·伽马船队航行路线,④是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航行路线。

(4分)

(3)观点:

正确。

理由:

新航路的开辟使各个地区和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引起的“商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萌芽和发展;导致作为资本原始积累重要手段的殖民制度和殖民掠夺登上历史舞台。

(4分)

1.C 材料中提到城头山遗址是当今世界上发现的历史最早、保存最好的水稻田遗址。

这就说明中国农业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

2.B “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意思是田地不在于多,而在于是不是在田地上下大工夫。

这强调增加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体现了精耕细作的特点。

3.A 题干中的甲骨文卜辞主要记述的是商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状况,而大量的“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说明卜辞反映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活动受到相当的关注。

选项中的A项反映了题干的这一内容;B项是对题干理解有误,题干列举的卜辞中的内容说明了当时人们对农业丰收的迫切愿望,收成不在于有无祭祀活动;在当时社会生产的组织者是商朝统治者和大大小小的奴隶主们,所以C项不正确;题干没有提到自然环境恶化的问题,D项错误。

4.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这一段话的意思,翻译成白话文就是:

“范氏、中行氏不体恤百姓的苦

难,想在晋国擅政,如今他的子孙流落到齐国务农耕地,这就如同原本是祭祀宗庙的牛,现在却在田亩中辛勤耕作。

”“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是一个比喻,因此可知春秋时期牛耕已很常见。

故答案为B项。

5.D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精耕细作,分散性和脆弱性的特点,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小农经济抵御天灾人祸的脆弱性。

答案D。

6.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图表的能力,横轴是时间:

从两汉到唐朝,纵轴是水利兴修的统计次数,柱状图明显看出从两汉到唐,除了短暂

的隋朝兴修水利次数少之外,兴修水利的次数总体呈现增多的状态,水利建设的数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农业发展状况,所以从汉到唐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现发展态势,选B。

材料仅仅截取安徽省的水利兴修统计,没有对比全国其他省份,无法得出A;材料中没有涉及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排除C;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在唐朝以后,排除D。

7.B 元代黄道婆全面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促进了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棉花种植的推广,故选择B项。

8.C 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说明在商朝时期已经出现养蚕缫丝的纺织业,故本题选择C项。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衤单衣和《说文解字》中的记载不能确定商朝时期出现纺织业,故排除A、D两项;黄道婆是元朝时期的人,故B项不合题意。

9.D 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理解能力。

蜀锦因其历史悠久、工艺独特,有中国四大名锦之一的美誉。

因为汉朝时成都蜀锦织造业便已经十分发达,朝廷在成都设有专管织锦的官员,因此成都被称为“锦官城”,简称“锦城”,由此可见,当时的蜀锦主要是受朝廷的控制,故选D项。

10.C 注意题干提到的关键信息“荷兰东印度公司”、“青花瓷”。

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即17世纪初。

这时中国处于明末清初时期。

青花瓷最早出现于元朝,由此判断该船最早沉没的时间应是明末清初。

A时期没有青花瓷;B时期东印度公司没成立;D时期要晚于明末清初,与题意不符。

故答案选C。

11.C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材料反映的是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产生,A、B是其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没有普及,故D项错误。

12.D 从材料信息看,明中叶以后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发展使自耕农减少,故A项错;材料中的信息只有清前期“有些地区自耕农占据了统治地位”,B项错;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D项可以从材料中关于明朝和清前期土地所有制与自耕农的评论得出。

13.B 由“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而进”可知水运在长途贩运中起到重要作用,故B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没有显示;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D项是影响。

14.D 本题旨在考查汉代重农抑商政策以及学生分析问题、提取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可以看出,汉代加强对盐酒税的管理,看不出政府对农业的重视,没有提到坊市完全分置的问题,也不能说明盐酒税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A、B、C错误,应该选D。

15.D 从材料“有形的分区壁垒已彻底消失了”等信息即可判断,与其一致的是宋代坊市不分,即D项。

A、B两项体现了对商业行为严格的时间、空间管理,C项反映的是农村集市。

16.D 从题中归纳,丰富的商品来自全国各地,不管路途远近,商业活动遍及天下,选D项。

17.C A项是后来产生的影响,B项是对后世的影响,C项是当时所发挥的主要作用,D项的表述与史实不符。

18.D 由材料“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券”,可以看出不是自由流通的支票,也不是国家发行的债券,排除A、C;中国最早的纸币是交子,排除B。

19.D 材料信息反映了在“公田”之外出现了“私田”,这说明出现了土地私有,故选D项。

A项虽然是土地私有出现的原因,但题设强调的是“直接反映”,排除。

周代的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不是“公有制”,排除B项。

C项与题意无关,可排除。

20.D 宋太祖曾说过:

“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耳。

”有鉴于此,宋代采取了“不抑兼并”的措施,其后果是导致土地兼并严重,从而导致租佃关系盛行,自耕农经济衰退。

据此判断,D项符合题意,C项表述错误;宋代中央集权空前强化,A项表述错误;材料未涉及流民问题,排除B项。

21.D 董仲舒认为,特别富有的人会骄横,特别贫穷的人会忧虑。

忧虑便想去做强盗,骄纵则容易变得暴虐,这些都是人之常情。

……要让富人可以显示他们的尊贵而不至于骄纵,让穷人得以生存又不至于担忧,就应制定社会规范以使上下之间有所差别,然后拿这个标准调配均衡,就可以使财货不匮乏,社会上下得以安宁,这样就容易治理。

故选D项。

22.C 图片中可以看出有大运河,依据所学知识,大运河开凿后,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一批城市兴起与繁荣起来,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区域性市镇网已形成。

材料看不出小麦的产量和苏杭地区的生产方式,A、D错;B中的“唯一”是错误的。

23.D 康熙年间的“海禁”政策,人们就业机会减少,导致沿海居民为了谋生,或者铤而走险,参与走私;或者整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

故选D项。

24.A 材料主要反映了康熙时期放松了海外贸易的限制。

因此A项正确;B项表述不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仍实行“海禁”政策,只是对限制海外贸易程度进行了调整;D项不符合材料,根据“许令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可知政府仍对沿海居民出海贸易采取了一定的限制。

25.B 本题考查学生对史观的理解能力。

提取信息“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由此可判断体现了①③⑤。

26.A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

从时间上可以判断是新航路开辟后的情况。

结合葡萄牙达·伽马开辟通往印度航线的史实,可知葡萄牙人在印度等地殖民扩张,基本垄断了印度的香料贸易。

27.B 根据题干提

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哥伦布发现了美洲

新大陆,是人类由分散孤立走向一个整体。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28.D 本题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的理解能力。

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29.C 结合材料中“16世纪”和“西班牙物价上涨最多最快”等信息可知,欧洲国家对殖民地的掠夺使金银等贵金属大量流入,导致金银贬值、物价上涨,故选C项。

材料未涉及欧洲矿产开采和冶炼的信息

,排除A项。

16世纪欧洲国家通过对外扩张掠夺了大量财富,B项错误。

16世纪欧洲处于工场手工业时代,商品生产能力有限,不会出现对殖民地大规模输出商品的现象,D项错误。

30.B 新航路开辟后引起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价格革命”使欧洲金银价格上涨,导致通货膨胀,金银流入欧洲使欧洲资产阶级获得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必须的资金,故选B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