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科技术规范与操作规程.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7714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157 大小:19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复科技术规范与操作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7页
康复科技术规范与操作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7页
康复科技术规范与操作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7页
康复科技术规范与操作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7页
康复科技术规范与操作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康复科技术规范与操作规程.docx

《康复科技术规范与操作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科技术规范与操作规程.docx(1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康复科技术规范与操作规程.docx

康复医学临床操作规程

目录

第一篇物理治疗

第一章诊查常规

第一节接诊

第二节康复病历书写

第三节疗效评定

第四节选用理疗的一般原则

第五节理疗诊查注意事项

第六节电诊断技术

第二章物理治疗技术操作规程

第一节治疗室工作

第二节物理治疗操作

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肿瘤的直流电治疗

感应电疗法

电兴奋疗法

间动电、方波、TENS疗法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干扰电疗法

首频、调制中频电疗法

共鸣火花疗法

短波疗法

超短波疗法

微波疗法

红外线疗法

紫外线疗法

筑一就激光疗法

二氧化碳激光散焦照射疗法

二氧化碳聚焦照射疗法

超声波疗法

磁疗法

石蜡疗法

泥疗法

水疗法

冷疗法

冷冻疗法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牵引疗法

间歇施压疗法

刮疹疗法

拔罐疗法

按摩疗法

灸疗法

针刺疗法

第三章理疗安全与仪器维护

第一节理疗安全

第二节仪器维护

第二篇康复评定

第四章康复评定技术常规

第一节康复评定的目的与过程

第二节康复评定内容

身体形态测量

关节活动度测量

徒手肌力检查

运动发育评定

姿势反射检查

协调性评定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失认、失用症检查步态分析

感觉检查

电生理检查

语言能力检测

社会生活能力评定职业能力评定

肢体残疾评定标准

第三篇康复治疗

第五章康复治疗技术常规第一节关节活动度训练第二节肌力增强训练第三节肌肉松弛训练第四节体力恢复训练第五节协调性恢复训练第六节姿势纠正训练第七节感觉再训练第八节语言训练第九节心理治疗

精神分析治疗

暗示和催眠疗法

行为治疗松弛疗法生物反馈疗法

支持疗法认知疗法

第十节作业疗法

第六章常见病的康复治疗第一节脑血管病的康复第二节颅脑损伤的康复第三节小儿脑瘫的康复第四节脊髓损伤的康复第五节手外伤的康复

手骨折的康复

手肌腱损伤的康复

手神经损伤的康复

手外伤和疤痕的康复

第六节颈肩腰腿痛的康复颈椎病的康复

肩关节周围炎的康复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

第七节骨折后的康复第八节慢性肺疾患的康复

第一篇物理治疗

第一章诊查常规

第一节接诊

一、患者可直接挂号来康复理疗科就诊或经其它科室门诊转来。

二、初诊时书写康复病历,下康复医嘱,开收费单,住院患者需注明科别、住院号和病床号,急诊需特别标明,在诊查中如有新的发现,应与有关科室联系进一步处理。

三、诊断需明确,排除禁忌症后方可开康复治疗单。

四、复诊时将康复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化验及特殊检查等变化记录于病程记录栏内,开下次治疗医嘱,若有复杂的病情变化,应及时与有关科室联系会诊。

五、急症会诊应随叫随到,立即进行治疗,一般病情的会诊不超过48小时。

六、治疗结束,记录治疗方法和次数、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的变化,评价治疗效果。

第二节康复病历书写

一、康复病历是诊治的依据,也是总结经验和进行科研的资料,书写时应注意字迹清楚,文字简练。

二、初诊病历书写。

(一)一般项目:

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或住址、门诊号或住院号。

(二)主诉:

主要症状及时间。

(三)现病史:

发病原因、过程、时间、治疗经过,目前存在的问题等。

(四)过去史和个人史:

既往疾病、手术史、药物过敏史、性格、嗜好等。

(五)检查:

1、先作一般检查,再作局部检查。

2、重点记录与康复治疗有关的阳性体征和有鉴别意义的阳性体征。

3、记录有关的实验室检查,注明检查日期。

4、诊断时,先写需要理疗的病名,再写其他重要疾病名称。

(六)康复医嘱:

1、疗法名称,用全称或统一代号。

2、治疗部位,体表部位或器官名称。

3、治疗方法,电极面积、形状、对置或并置法、固定法或移动法等。

4、剂量:

所用剂量大小,如紫外线用生物剂量表示,高频电用无热量、微热量、温热量表示。

5、治疗时间、频度、次数。

6^医师签名。

7、就诊日期。

三、复诊病历。

(一)复诊日期,写明年、月、日。

(二)治疗方法和次数。

(三)主要症状变化情况,治疗反应。

(四)检查时与初诊对比,如肿块大小、肢体周径、肌力分级、关节活动度等有无变化,有关的实验室检查变化也需写清。

(五)处理包括连续治疗、改变治疗方法或停止治疗。

第三节疗效评定

一、一个疗程(急性病4〜6次,慢性病20〜30次)结束后,根据每次的复诊记录评价疗效。

二、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疗效评定标准,但大体上可分为痊愈、显效、好转、无效四个等级。

(一)痊愈:

症状及体征恢复正常,功能恢复。

(二)显效:

症状及体征好转一半以上.功能大部分恢复。

(三)好转:

症状减轻,体征改善,功能部分恢复。

(四)无效:

症状及体征治疗前后无改变。

第四节选用理疗的一般原则

一、理疗适应症广,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特点,合理选择甚为重要。

二、一般根据症状、病理过程、部位,选择最佳疗法和剂量。

三、常见疾病选用理疗的原则如下:

(一)疼痛:

1、神经痛:

急性疼痛常采用乌头酊离子导入、紫外线、中频电疗等,慢性疼痛在上述治疗的同时配合温热治疗。

2、痉挛性疼痛:

冷疗或红外线、蜡疗、短波等温热疗法,各种低中频电疗法以及磁疗。

3、炎症性疼痛:

紫外线、超短波、微波等。

4、内脏疼痛:

高频电疗、穴位或神经反射区的低中频电疗。

5、缺血性疼痛:

间动电疗及局部温热治疗。

6、根据疼痛部位选用理疗方法:

头部常用共鸣火花穴位治疗,大关节用超短波、离子导入、磁疗等,多个小关节可用紫外线、电光浴、水疗等,韧带、骨膜用超声波,软组织用温热和低中频电疗。

(二)炎症:

1、急性期用红斑量紫外线照射、无热量超短波或微波、抗生素药物离子导人,小部位非化脓性炎症用氨氮激光、磁疗。

2、慢性期用微热量或温热量超短波、碘离子导入、超声波、红外线。

(三)伤口、溃疡:

1、表面不洁、有脓性分泌物者,用强红斑量紫外线照射1〜2次后减量。

2、剌激上皮生长用亚红斑量紫外线照射,也可用红外线、氮就激光局部照射。

(四)改善血液循环:

多数理疗因子都可改善血液循环,可选用超声波、超短波、光浴、红外线、蜡疗、干扰电、间动电等。

(五)瘢痕、粘连、挛缩:

表浅的用红外线、蜡疗、碘离子导入,深部可用超声波、音频等。

(六)麻痹:

感觉性麻痹用直流电阴极强剌激、感应电、共鸣火花等。

运动性麻痹用神经肌肉电刺激。

(七)断肢(指)再植术等创伤性外科术后:

1、早期:

为防止感染用紫外线、无热量微波,消肿用微波或超短波。

2、中期:

软化瘢痕、恢复关节活动能力用碘离子导入、音频、按摩、被动运动、功能牵引,防止肌肉萎缩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主动运动、作业疗法。

3、后期:

用温热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中或重度的作业疗法。

(八)瘠症、神经衰弱等功能性疾病:

用共鸣火花、感应电穴位刺激、水疗、静电疗法,同时结合暗示、心理治疗。

第五节理疗诊查注意事项

一、理疗诊查是一项多学科综合性诊断技术,理疗医师必须有广泛的临床知识及扎实的诊断学基本功。

二、理疗医师需全面了解病情后作出针对性理疗处理。

三、治疗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分析原因,更换治疗因子或停止理疗。

四、理疗一般无绝对禁忌症,但恶性肿瘤、心力衰竭、出血性疾病及传染病应禁用,急性化脓性炎症禁用温热疗法。

五、妇女月经期、妊娠期,体内有金属物者,治疗方法、部位及剂量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六、皮肤有破损、丘疹、湿疹者,局部不宜用直流电和低中频电疗。

第六节电诊断技术

一、电诊断一般操作:

(一)室内安静、温度适宜、光线充足。

(二)了解病情,作必要的肌力、感觉、腱反射等神经系统检查,确定应查的神经或肌肉运动点。

(三)向患者说明检查时的感觉,如麻刺感等。

(四)令患者体位舒适,肌肉充分放松。

(五)暴露检查部位,被查部位应皮肤清洁,电极用温水浸润,与皮肤紧密接触,压力不宜过重。

(六)调节电流输出,在运动点周围将电极前后左右稍加移动,最明显反应点为真正运动点。

(七)找准运动点后再减小电流输出至收缩反应消失,再稍加输出至恰见收缩,此输出量即为阈值。

(八)运动点刺激不宜过多,以免肌肉疲劳,影响检查结果,恰见收缩的标准检查中应始终一致。

(九)记录和分析检查结果,判断神经损伤程度和范围,写出诊断报告。

二、直流一感应电检查:

(一)先用感应电、后用直流电,先查健侧、后查患侧,先测神经、后测所属肌肉。

(二)感应电为新感应电流或0.1ms波宽的三角波,频率为80〜100Hz,电流数值能有电流表指示。

(三)直流电检查时先用阴极刺激运动点,测出阈值后拔动极性开关到“反”,观察阳极反应测出阈值。

同时注意断电反应,无异常时不必记录。

(四)正常肌肉对感应电反应为迅速的强直性收缩,对直流电为闪光样单收缩。

(五)记录神经和肌肉运动点的刺激阈值、肌肉收缩状况,作出正常反应、部分变性反应、完全变性反应、绝对变性反应等结论。

三、强度一时间曲线检查:

(一)一般用频率为0.5次/s,波宽可调的方波电流刺激肌肉运动点。

(二)检查先用脉宽为300ms(或1000ms)电流求得阈值,再将脉宽缩短至100ms,视肌肉是否收缩。

若收缩不变,继续缩短脉冲时间。

若无收缩,增加电流到恰见收缩。

(三)同法相继测出30、10、3、1、0.3、0.1、0.03、0.01ms脉冲时间的电流阈值,画成曲线。

(四)脉宽100ms时的阈值为基强度。

(五)用基强度刺激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短时间为利用时,用二倍于基强度刺激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短时间为时值。

(六)根据肌肉的基强度、时值、曲线形态,作出正常神经支配、兴奋性降低、部分失神经支配、完全失神经支配等结论。

第二章物理治疗技术操作规程

第一节治疗室工作

一、治疗室内保持安静、整洁,各项物品应有固定位置,冬季室温应保持在19〜20℃。

二、开始治疗前应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包括整理治疗床、机器、用具、药品准备等。

三、仔细阅读医嘱,了解病情,如有疑问及时找医师商量。

四、治疗前检查机器电源是否正常,电流表和各输出旋钮是否处于零位,输出导线有无破损。

五、向患者交待治疗中应有的感觉反应及注意事项。

六、治疗时患者保持体位舒适,尽可能做到定床、定机治疗。

七、治疗时应严格执行医嘱和操作规程。

八、治疗时工作人员不得离开治疗室,并经常寻问患者感觉,观察仪器工作状况。

九、根据医嘱要求定期复查,治疗结束前一次告诉患者复诊时间。

十、结束治疗按顺序关闭仪器,随即整理,保持整洁。

十一、治疗后详细记录治疗方法、剂量及反应,发现意外及时处理。

十二、体腔治疗应注意无菌操作,传染病员所用物品应隔离消毒。

十三、小儿理疗注意事项:

(一)消除患儿恐惧心理,使患儿安静,取得合作,必要时先示范诱导。

(二)电极大小适宜,并用固定带或绷带固定。

(三)操作细致,注意患儿表情。

(四)小儿治疗剂量略小于成人。

十四、一般治疗每日一次,急性期可每日2次。

一种疗法连续治疗不应超过30次。

第二节物理治疗操作

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适应症】该疗法具有直流电和导入药物的综合作用。

局部应用有效,凡能电离的药物均能导入体内。

其适应症与所导入的药物适应症相同,如乌头酊阳极导入治疗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等,碘离子阴极导入治疗慢性炎症、瘢痕粘连、硬结等,新斯的明阳极导入治疗重症肌无力,周围神经炎、尿潴留等,澳离子导入治疗神经衰弱等。

【禁忌症】导入药物部位有湿疹或皮损、心力衰竭、高热,所选药物的禁用范围。

【操作】

(一)凡能输出直流电、方波、间动电、单向中频电流的仪器,均可进行药物离子导入。

(二)根据治疗部位准备衬垫、铅板、滤纸或纱布、橡皮布、沙袋、固定带等,耳、鼻、眼、直肠内导入用特殊电极。

(三)药物用蒸储水或30%的酒精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