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热设备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76981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中供热设备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集中供热设备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集中供热设备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集中供热设备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集中供热设备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集中供热设备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docx

《集中供热设备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中供热设备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集中供热设备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docx

集中供热设备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6年3月

 

目录

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及主要的法律法规和政策5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5

2、关于进一步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的意见6

3、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的通知7

4、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8

5、关于印发“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的通知8

6、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的通知8

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9

8、软件产品管理办法9

二、行业概况9

1、供热节能行业概览9

(1)供热节能属于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9

(2)北方城镇集中供暖区域快速扩大是供热节能行业的发展基础11

(3)建筑能耗浪费原因复杂,衍生出供热节能行业12

2、供热节能行业的发展趋势13

(1)系统化13

(2)数据化13

(3)服务化13

3、供热节能行业未来市场容量14

(1)热网监控市场容量14

(2)计量温控市场容量15

①既有建筑计量温控市场15

②新建建筑计量温控市场16

三、供热节能行业的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17

1、行业具备明显的地域性17

2、行业具备明显的季节性17

3、行业不具备明显周期性18

四、供热节能行业经营模式及盈利模式18

1、产品销售型18

2、工程服务型18

3、一体化服务型19

五、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和市场情况19

1、热网监控业务20

(1)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20

(2)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20

(3)ABB(中国)有限公司20

(4)同方股份有限公司21

(5)北京天时前程自动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21

2、计量温控业务21

(1)河北工大科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1

(2)北京海林节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22

(3)广东艾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2

(4)盾安(天津)节能系统有限公司22

(5)北京京源水仪器仪表有限公司22

3、供热能源管理业务23

(1)北京金房暖通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3

(2)北京华远意通热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3

六、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23

1、品牌壁垒23

2、技术壁垒24

3、人才壁垒24

4、资金壁垒25

七、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25

1、有利因素25

(1)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25

(2)刚性的改造需求和广阔的发展空间26

(3)技术应用环境的改善26

(4)充足的上游原材料供给26

2、不利因素27

(1)供热节能改造投资规模和进度受到计划因素影响29

集中供热是我国北方城镇冬季采暖的主要形式。

一般而言,集中供热系统由热源、供热管网、热用户三大部分组成。

北方城镇集中供热所采用的热源有热电厂、锅炉房、热泵、地热、工业余热、太阳能等多种形式。

从热源输出的供热介质大多为高温高压热水,少部分则可能为高温高压蒸汽。

供热管网是由热源向热用户输送和分配供热介质的管线系统,主要由一次管网、热力站、二次管网组成。

供热介质从热源输出后,经过一次管网,进入到热力站。

热力站是供热管网中的核心设施,主要用来改变供热介质参数,并控制、分配、计量供给终端用户的热量。

根据结构和功能差异,热力站可分为换热站(通过换热装置实现一次管网和二次管网中供热介质的热量交换)、混水站(通过特定装置使终端用热系统中的部分回水和热网供水相混合)等类型。

供热介质通过热力站实现降温降压后,进入到二次网管,并输送到终端热用户。

终端热用户按建筑类型差异,又可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大类。

集中供热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

随着我国城镇集中供热面积的扩大,一个大型热源往往下设诸多热力站,可为数百万甚至数千万平方米的建筑提供采暖用热。

在此情况下,采用传统的人工或简单设备控制方式,对整个供热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控,实现供热系统内部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的整体平衡,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难度越来越大,同时可能产生大量的能源浪费。

根据国务院于2012年6月16日印发的《“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及主要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国内集中供热行业因各地管理方式的不同,不存在统一的主管部门。

供热节能属于建筑节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承担推进建筑节能、城镇减排的责任,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建筑节能的政策、规划并监督实施,组织实施重大建筑节能项目,规范行业标准,是国内供热节能工作的主要推动者。

行业自律组织主要是中国城镇供热协会,由供热企业、供热节能服务企业、科研机构、行业专家等组成,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负责行业管理、技术培训、信息咨询、国际合作等工作。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国家对实行集中供热的建筑分步骤实行供热分户计量、按照用热量收费的制度,新建建筑或者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应当按照规定安装用热计量装置、室内温度调控装置和供热系统调控装置。

2、关于进一步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的意见

大力推行按用热量计价收费,“十二五”期间北方采暖地区地级以上城市达到节能50%强制性标准的既有建筑基本完成供热计量改造,实现按用热量计价收费;保质保量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进一步加大供热系统节能管理。

3、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扩大改造规模,到2020年前基本完成对北方具备改造价值的老旧住宅的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

到“十二五”期末,各省(区、市)要至少完成当地具备改造价值的老旧住宅的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面积的35%以上,鼓励有条件的省(区、市)提高任务完成比例;地级以上城市达到节能50%强制性标准的既有建筑基本完成供热计量改造。

完成供热计量改造的项目必须同步实行按用热量分户计价收费。

各级财政要把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作为节能减排资金安排的重点,建立稳定、持续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

4、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推进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实施“节能暖房”工程,改造供热老旧管网,实施供热计量收费和能耗定额管理;做好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改造;深化供热体制改革,全面推行供热计量收费。

5、关于印发“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的通知

进一步扩大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规模。

实施北方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4亿平方米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达到节能50%强制性标准的既有建筑基本完成供热计量改造并同步实施按用热量分户计量收费。

启动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试点5,000万平方米;实施高能耗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达到6,000万平方米。

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耗下降10%,其中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降低15%。

6、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力度,以围护结构、供热计量、管网热平衡改造为重点,大力推进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加快实施“节能暖房”工程。

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

“十二五”期间,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4亿平方米以上,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5,0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和公共机构办公建筑节能改造12亿平方米,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节能示范40万套。

到2020年末,基本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有改造价值的城镇居住建筑节能改造

8、软件产品管理办法

规定了软件产品的认证和登记的程序及相应的监管措施。

二、行业概况

1、供热节能行业概览

(1)供热节能属于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能源消耗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

年消耗标准煤数量已从2000年的1455亿吨上升至2013年的3750亿吨,增长约158倍。

庞大的能源消耗既给我国能源供给和经济稳定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同时也间接造成了环境污染加剧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建筑能耗是社会能源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15)》的统计,2013年我国建筑的总能耗约为756亿吨标准煤,约占我国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20%,减少建筑能耗对于国家的节能减排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根据我国南北地区冬季采暖方式的的差别、城乡建筑形式和生活方式的差别以及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人员活动及用能设备的差别,该报告将我国建筑用能分为北方城镇供暖用能、城市住宅用能(不包括北方地区的供暖)、商业及公共建筑用能(不包括北方地区的供暖)和农村住宅用能四个大类。

具体分类情况见下表:

2013年,上述四类建筑能耗占比情况见下图:

与北方城镇地区以外的非集中采暖区域相比,北方城镇集中供暖区域具有设施相对完善、便于实施节能改造等特点,优先在上述区域开展供热节能工作成为国家和企业的共同选择。

(2)北方城镇集中供暖区域快速扩大是供热节能行业的发展基础

集中供热是我国北方区域冬季采暖的主要方式。

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15)》中的统计,2001-2013年,北方城镇建筑面积从50亿平方米增长至120亿平方米。

我国城镇化的高速推进使得北方城镇建筑面积不断增长,北方城镇集中供热面积亦随之快速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05年末我国北方城市地区集中供热面积约2521亿平方米;至2013年末,我国北方城市地区集中供热面积约5717亿平方米,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08%。

前述集中供热面积仅计算了经营性的集中供热面积,尚有大量非经营性集中供热面积(包括高校、部队、机关以及一些大型企业自有独立运行的集中供暖系统所覆盖的区域)未计算在内。

该等集中供热面积亦属于公司进行供热节能改造业务的目标区域。

考虑非经营性集中供暖面积的修正因素,《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15)》中对前述统计数据进行了修正,估算我国北方市、县及镇区2013年集中供热面积约为9170亿平方米。

巨大的集中供热面积为我国供热节能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为供热节能行业的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建筑能耗浪费原因复杂,衍生出供热节能行业

造成建筑实际耗热多于需热,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其一,由于空间分布上的问题,各个用户室内温度不均,在缺乏有效监测和调控的状态下,为维持温度较低用户的舒适性要求,热源只能加大供热量,造成部分用户过热,产生能耗损失;其二,由于时间分布上的问题,供热系统未能随天气变化及时调整供热量,使得整个供热系统部分时间整体过热,产生能耗损失;其三,由于用户室内设定温度高于所需温度、频繁开关窗等原因造成单个用户耗热量大于需热量。

针对集中供热系统存在的上述问题,供热节能服务提供商以实现供热系统实时监测、远程调控等为切入点,以多种方式为供热企业提供专业节能技术服务,进而衍生出供热节能这一新兴行业。

2、供热节能行业的发展趋势

基于目前我国集中供热的能源结构、管网系统及经营管理模式等,供热节能行业是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虽经十余年来的发展,但仍处于一个相对初级的阶段,未来供热节能行业将主要呈现如下三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1)系统化

供热节能行业逐渐摆脱单一节能产品的市场发展阶段,开始更多的从供热整体系统出发,要求企业提供从热源、管网、到末端的整体系统节能运行解决方案;

(2)数据化

建立整个供热系统的实时数据监控系统,及时掌握水、电、热的能源消耗情况,并结合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技术,为系统节能提供最及时、可靠的基础数据和决策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