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下册同步练习题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55016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生物下册同步练习题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初一生物下册同步练习题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初一生物下册同步练习题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初一生物下册同步练习题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初一生物下册同步练习题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生物下册同步练习题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docx

《初一生物下册同步练习题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生物下册同步练习题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一生物下册同步练习题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docx

初一生物下册同步练习题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初一生物下册同步练习题: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学习是一个边学新知识边巩固的过程,对学过的知识一定要多加练习,

这样才能进步。

因此,精品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初一生物下册同步练习

题,供大家参考。

 1.肺

(1)位置。

 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分别与左右支气

管相通。

(2)结构。

 肺是由细支气管的树枝状分支和肺泡组成的。

 ①肺泡是由最细小的支气管的末端膨大形成的。

 ②肺泡的数目很多,约有3亿个。

 ③肺泡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④肺泡的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

毛细血管的壁由一层上

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其结构特点适于进行气体交换。

 【例1】下列叙述中与肺内气体交换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  )。

 A.肺泡数目极多

 B.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

 C.肺泡位于细支气管的末端

 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由一层细胞构成

 解析:

 A乘以肺泡是构成肺的最基本单位,也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基本单位。

肺泡

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肺泡的数目比较

多;

(2)肺泡外面包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3)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很薄,只由一

层上皮细胞构成。

 B乘以

 C√

 D乘以

 答案:

C

 2.胸廓变化与肋间肌和膈肌的关系

(1)胸廓的组成。

 胸廓由脊柱、肋骨、胸骨和肋间外肌组成,底部由膈封闭。

(2)胸廓变化与肋间外肌之间的关系。

 当肋间外肌收缩时,胸骨上提,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胸廓的前后径、左右

径增大,胸廓扩大;

 当肋间外肌舒张时,胸骨下放,肋骨向下向内移动,胸廓的前后径、左右

径缩小,胸廓缩小。

 (3)胸廓变化与膈肌的关系。

 当膈肌收缩时,膈顶下降,胸廓上下径增大,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容积

增大;当膈肌舒张时,膈顶上升,胸廓上下径减小,胸廓缩小,肺回缩,肺容

积变小。

 与呼吸有关的肌肉收缩,胸廓扩大;肌肉舒张,胸廓缩小。

 同学们都在忙碌地复习自己的功课,为了帮助大家能够在考前对自己多学

的知识点有所巩固,下文整理了这篇七年级第二学期生物练习题,希望可以

帮助到大家!

 1.调查问题水环境污染

(1)河水的富营养化。

 抽取的河水样本,发现水的颜色呈现灰绿色。

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很多

种类的藻类和原生动物。

其原因是:

河流周围的摊贩和小吃店经常将洗碗、

洗菜甚至宰杀鸡鸭的水倒入河中,这些水含有大量的洗涤剂,或者含有丰富

的营养,会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

(2)水面漂浮的大量垃圾。

 河面上漂浮着的垃圾,主要是各种塑料袋、饮料瓶、冷饮包装和冰棍棍、

废纸、菜叶、落叶等。

沉到水底下的垃圾就更多了。

 (3)水量的减少。

 水量的减少也影响了河水的质量。

 通过走访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可了解到,污染本地水源的主要污染源是一

些私人小工厂排放的废水、生活中的污水、农田中释放的化肥和农药等。

 【例1】下列关于地表淡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不断循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利用量已经超过总用量的二分之一

 C.全世界有60%的地区供水不足

 D.五亿人因水源卫生条件而生病

 解析:

 A√地表淡水在逐年减少,全世界约有60%的地区处于缺水状态。

时水源污染带来许多严重问题,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B

 C乘以

 D乘以

 答案:

A

 2.调查问题垃圾污染

(1)垃圾处理情况

 城市小区的垃圾随便扔在空地上等待环卫人员的清扫,还有小区中虽然垃

圾箱是分类的,但是运输是一起的。

在农村垃圾随地扔,有些村庄中的垃圾

随便堆积在一个空地上,没有专门人员清扫,上面滋生了大量的苍蝇等。

(2)校园垃圾

 在教室里和楼道里,由于没有垃圾分类的设施,同学们将各种垃圾一起倒

掉。

 【例2】下列是垃圾分类的几种方法,你认为比较合理的是(  )。

 A.生活垃圾类、建筑垃圾类、工业垃圾类、其他类

 B.金属类、纸张类、竹木类、玻璃类、塑料类

 C.玩具类、包装类、食品类、其他类

 D.生物类、非生物类

 解析:

 A乘以垃圾分类时要充分考虑到回收后垃圾的用途。

在生活、工业或建筑

等垃圾中,还能再利用的是一些纸张、竹木、废铜铁等金属、玻璃、塑料

等。

分类时可以以此为依据,将垃圾分为金属类、纸张类、竹木类、玻璃

类、塑料类。

 B√

 C乘以

 D乘以

 答案:

B

 3.调查问题大气污染

(1)煤烟型污染

 大型工厂的烟囱中有滚滚黑烟冒出。

(2)机动车尾气

 机动车尾气是另一重要的空气污染源。

 (3)扬尘污染

 大面积的市政建设和房地产项目是扬尘的重要污染源。

 【例2】下列关于肋间外肌和膈肌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肋间外肌和膈肌交替舒缩

 B.肋间外肌和膈肌同时收缩或舒张

 C.肋间外肌收缩可缩小胸廓容积

 D.膈肌舒张可扩大胸廓容积

 解析:

 A乘以肋间外肌和膈肌是与呼吸有关的肌肉,两者同时收缩或舒张。

 B√

 C乘以肋间外肌和膈肌同时收缩使胸廓扩张。

 D乘以肋间外肌和膈肌同时舒张使胸廓缩小。

 答案:

B

 3.呼吸运动实现了肺通气

 呼吸运动是指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包括吸气和呼气。

(1)吸气。

 人体吸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同时收缩,胸廓扩大,肺随之扩张,肺内气

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新鲜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

(2)呼气。

 人体呼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同时舒张,胸廓缩小,肺随之回缩,肺内气

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肺泡内的部分气体呼出体外。

 所以,呼吸运动实现了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

 哦,是不是每一次呼吸都把肺内所有的气体更换了呢?

 不是!

人出生经过第一次呼吸后,肺中永远存留着气体,每次呼吸运动,只

能把肺内气体更新一部分。

 【例3】在做胸部的X光检查过程中,医生要求你吸气后闭气不动,吸气

过程中你的肋骨和膈的运动方式是(  )。

 A.肋骨上举,膈舒张而上升

 B.肋骨上举,膈收缩而下降

 C.肋骨下降,膈舒张而上升

 D.肋骨下降,膈收缩而下降

 解析:

 A乘以吸气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这是因为肋间肌收缩,肋骨上

提,胸廓的前后、左右径扩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变

大,使胸廓扩张,肺也随之扩张的结果。

 B√

 C乘以

 D乘以

 答案:

B

 4.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1)肺换气的原理。

 气体由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运动就是气体扩散。

肺的换气就是通

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2)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①气体交换的过程。

 氧气:

吸入新鲜空气后,肺泡中氧的含量高于血液里的氧含量,氧气由肺

泡扩散进入血液。

 二氧化碳:

流经肺泡的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肺泡中二氧化碳的含

量,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进入肺泡。

 ②气体交换的结果。

 通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

少。

 进入血液中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在细胞的线

粒体中被利用,分解物质后产生二氧化碳,再进入下一次的气体交换。

 【例4】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要经过(  )。

 A.一层细胞     B.二层细胞

 C.三层细胞D.四层细胞

 解析:

 A乘以肺泡周围包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

上皮细胞构成,所以,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中需要穿过两层细胞。

 B√

 C乘以

 D乘以

 答案:

B

 5.测量胸围差

(1)实验原理分析。

 ①人胸廓的变化是由呼吸引起的,人在呼吸时胸廓会随着变大和变小。

 ②计算公式:

胸围差=尽力吸气时胸围的长度-尽力呼气时胸围的长度。

(2)测量过程。

 ①准备:

三人一组,且男女分开。

3人互相配合,2人为测量者,1人为被

测者。

受测者脱去外衣,自然站立,双手下垂,不挺胸,不憋气。

 ②测量位置:

一个人在前,将软尺置于乳头上缘,另一人将软尺固定在两

肩胛骨的下角。

 ③应在同一位置测量三次。

 (3)结果分析。

 同学间的胸围差有差异,与性别、年龄以及是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等有

关。

 胸围差不能完全代表胸腔容积的变化。

膈顶部的下降和回升使胸腔的上下

径发生变化,也可以影响胸廓的容积。

 6.验证人呼出气体中含较多的二氧化碳

(1)实验用具。

 玻璃管、锥形瓶、橡皮管、澄清的石灰水等。

(2)实验步骤。

 按照下图安装实验装置。

在吸入气体时,左手捏紧橡皮管,右手松开。

呼出气体时,右手捏紧橡皮管,左手松开。

 (3)实验现象。

 乙瓶比甲瓶中的石灰水浑浊程度大。

 (4)实验结论。

 甲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小,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少;乙瓶中石灰

水的浑浊程度大,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

 7.模拟膈运动实验

(1)模型设计。

 模型中烧瓶代表胸廓,玻璃管代表气管,气球代表肺,橡皮膜代表膈肌。

(2)实验过程。

 一手握住瓶颈,一手向下拉橡皮膜;然后,一手放开橡皮膜。

 (3)实验现象。

 上推橡皮膜,气球回缩;放松橡皮膜,气球胀大。

 (4)实验分析及结论。

 放松橡皮膜相当于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增大,气球胀大即

肺扩大,气体入肺,吸气;上推橡皮膜相当于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胸廓上下

径缩小,气球回缩即肺回缩,气体出肺,呼气。

 【例5】(哈尔滨)下表是某学习小组测量的明明同学的胸围长度,明明同学

的胸围差是(  )。

 状态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平静吸气时的胸围82cm82cm83cm

 平静呼气时的胸围80cm80cm81cm

 深吸气时的胸围90cm90.5cm91cm

 深呼气时的胸围78cm78.2cm77.4cm

 A.13.6cm   B.12.3cmC.12.6cmD.2cm

 解析:

 A乘以胸围差是指尽力吸气再尽力呼气时,两次胸围长度之间的差值。

在同一位置测量三次,并计算三次结果的平均值。

 B乘以

 C√

 D乘以

 答案:

C

 【例6】下图是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两

瓶内均装入澄清的石灰水,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吹气和吸气均选择弯管,在实验时,应向甲瓶________,向乙瓶

________。

(2)经向两瓶内分别吹气、吸气后,石灰水明显变浑浊的是________瓶。

 (3)在本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________瓶。

 解析:

(1)甲瓶的弯管通向石灰水,只能吹气;乙瓶的弯管在瓶中,可以吸气。

(2)通入甲瓶的是呼出气体,其中含较多的二氧化碳。

 (3)乙瓶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答案:

(1)吹气 吸气 

(2)甲 (3)乙

 【例7】下图为呼吸运动与膈的运动关系模型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

题。

(1)图中1代表__________,2代表__________,3代表__________,4代表

__________。

(2)A图表示__________动作,B图表示__________动作。

 解析:

(1)模型中玻璃管代表气管和支气管,气球代表肺,烧瓶代表胸廓,橡皮膜

代表膈肌。

(2)A图中橡皮膜回缩,使胸廓缩小,肺回缩,表示呼气;B图中橡皮膜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