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经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6649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经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国经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国经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国经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国经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经名词解释.docx

《国经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经名词解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经名词解释.docx

国经名词解释

国经名词解释.txt人生在世,难敌宿命,沉沦其中。

我不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我只为我最爱的人流泪“我会学着放弃你,是因为我太爱你”赢了你,我可以放弃整个世界国际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1、国际经济学:

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

2、绝对利益:

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提出,指在某种商品生产上,一国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其贸易伙伴国,劳动生产率占绝对优势。

各国从事占绝对优势产品的生产,便可获益,世界总体福利水平也可得到提高。

3、比较利益:

由英国经济学家托伦斯提出、李嘉图发展的国际贸易理论。

认为:

即使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具有最高生产率,处于绝对优势,而另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处于绝对劣势,只要它们的劳动生产率在不同产品上存在区别,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便能从国际分工和贸易中获得利益。

4、国际分工:

即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生产的国际专业化。

它是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社会分工从国内向国外延伸的结果。

各国对于分工方式的选择以及分工的变化,反映了彼此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各国经济联系的程度。

主要有产业间、产业内、垂直、水平以及不同要素密集度之间的分工等类型。

5、贸易乘数:

指乘数理论在对外贸易研究中的作用,探讨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和就业之间的关系。

在贸易乘数公式中,它是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进口倾向的和的倒数。

贸易乘数原理主要分析在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之和小于l的条件下,增加出口有利于提高有效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和就业量。

这是因为出口增加可以刺激出口工业,相应的刺激与出口相关的工业的增长。

(2003)

6、贸易创造: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中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间结成关税同盟后,因取消关税降低了贸易商品的价格,使产品从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向成本较低的贸易对象国生产,本国从贸易对象国进口,这就是贸易创造。

7、贸易转移: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中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间的关税同盟建立后,成员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将从低成本供应国(非成员国)转向高成本供应国(成员国),这就是贸易转移。

这对进口国是种福利损失。

8、流动借贷:

国际金融中决定汇率的理论——国际借贷说中的重要概念,指国际借贷中形成了借贷关系并且进入了实际支付的那种债权、债务关系,它对国际收支的平衡从而对汇率的走向有着重要的决定性影响。

9、固定借贷:

国际金融中决定汇率的理论——国际借贷说中的重要概念,指国际借贷中形成了借贷关系但尚未进入实际支付的那种债权债务关系。

它对国际收支从而对汇率的走向无实质决定性作用,有时甚至会产生相反的现象,即债务存在时汇率反而走高。

10、国际收支:

狭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同其他国家由于贸易、劳务、资本等往来而引起的资产转移。

其特点是仅计入现在或将来有外汇收支的交易。

包括两种具体形式:

直接的货币收支和以货币表示的资产的转移。

反映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国际间的债权、债务关系。

广义国际收支: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是指为系统记载的、在特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居民与世界其他地方居民的全部各项经济交易,不仅包括外汇收支的国际借贷关系,还包括一定时期全部经济交易与往来,如无偿援助、易货贸易、捐赠等。

(2000)

11、边际进口倾向:

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每一单位增量国民收入中用于进口的比重。

通常在公式中用m来表示。

边际进口倾向越大,则每单位国民收入中用于进口的比重越大,乘数效应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就越小,反之则较大。

12、外汇倾销:

利用本币对外贬值机会,向外倾销商品和争夺市场的行为成为外汇倾销。

这是因为本国货币贬值后,出口商品用外国货币表示价格降低,提高了该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利于扩大出口;而因本国货币贬值,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削弱了进口商品的竞争力,限制了进口。

外汇倾销需要一定的条件主要是本国货币对外贬值速度要快于对内贬值速度以及对方不报复。

13、幼稚产业:

某种产业由于技术经验不足、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成本高于世界市场价格,因而无法与国外产业竞争,但在关税、补贴等保护措施下继续生产一段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生产能够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获利,达到其他国家水平而自立,形成比较优势并良性发展,这类产业就是幼稚产业。

14、外汇汇率:

国际金融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概念。

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和政府证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可以用作支付使用的国际支付手段或债权。

汇率是一国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比价关系,是外汇在市场中的价格。

汇率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固定汇率、浮动汇率、远期汇率、即期汇率等。

15、开放经济:

一国与国外有着经济往来,如存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往来,也就是对外有进出口和货币、资本的往来,本国经济与外国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即为开放经济。

16.倾销:

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产品,并因此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的行为。

三个构成条件:

1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价格销售;2这种低价销售的行为对进口国产业造成了损害;3损害与低价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只有同时具备了上述三个条件的低价销售行为,才能够依据反倾销法采取反倾销措施,征收反倾销税。

(2004)(新)

17、关税壁垒:

指高额进口税,通过征收各种高额进口税,形成对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的阻碍,可以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从而削弱其竞争能力,起到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的作用。

它是在贸易谈判中迫使对方妥协让步的重要手段。

世界贸易组织对其极力反对,并通过谈判将其大幅消减。

非关税壁垒:

是指除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各种措施,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直接的非关税壁垒措施,指进口国直接对进口商品的数量或金额加以限制,或迫使出口国直接限制商品出口,如进口配额制、“自动”出口限制等。

另一类是间接的非关税壁垒措施,指进口国对进口商品制定严格的条件和标准,间接地限制商品进口,如进口押金制、苛刻的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规定等。

世界贸易组织力图通过谈判使其限制、消减。

18、经济全球化:

联合国贸发会议对经济全球化定义如下:

“全球化是世界各国在经济上跨国界联系和相互依存日益加强的过程,运输、通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进步有力地促进了这一过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经济全球化下的定义则是:

“跨国商品、服务贸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它是现代经济的一个动态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新)

19、提供曲线:

由马歇尔和艾奇沃斯提出的,它是相互需求曲线,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因此提供曲线即对应某一进口量愿意提供的出口量的轨迹。

两个国家的提供曲线的交汇点所决定的价格,就是国际商品交换的价格。

(新)

20、贸易条件:

一般指单位出口能够换回的进口,即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简称“交换比价”。

一般用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的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对比来表示。

所谓贸易条件改善,是指与基期相比较而言,交换比价上升,即同等数量的出口商品能换回比基期更多的进口商品;反之则称贸易条件恶化。

21、官方储备:

指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或其他官方货币机构所掌握的外币储备资产及其对外债权。

包括货币、黄金、外汇和分配的特别提款权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普通提款权。

22、浮动汇率:

国际金融中指一国货币汇率根据市场供求状况,任其自由涨落,国家没有义务干预的汇率。

在实践中存在着完全的自由浮动与当局一定程度干预的有管理的浮动的情况。

23、直接标价法:

以一定单位的外币为标准,用一定本币来表示其价格,简言之,外币不动本币动。

它说明的是银行在购买一定单位的某外币时应付出的本币数量。

(新)

24、关税同盟:

是经济一体化的组成形式之一,关税同盟从欧洲开始。

对内实行减免关税和贸易限制,商品自由流动,从而成员国居民可以享受比过去更低成本的商品的消费,同时增加了可选择的机会,因此成员国乃至关税同盟整体的经济福利会提高;对外则采取统一或逐步实行统一的对外关税和对外贸易政策。

关税同盟有两种经济效应,即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静态效应有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两种。

(新)

25、升水与贴水:

国际金融中的概念,在直接标价法下,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差额用升水、贴水和平价来表示,升水意味着远期汇率比即期的要高,贴水则反之。

一般情况下,利息较高的货币远期汇率大多呈贴水,较低的货币则大多为升水。

26、现值债务率:

在经济上衡量一个国家对外债务水平的指标,即该债务国当年未偿还债务的现值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

世行认为80%为临界值,债务超过临界值60%的为中等债务国。

27、偿债率:

在经济上衡量一个国家对外债务水平的指标,即该债务国当年还本付息的债务额与当年出口收入的比率。

实践证明,该比率在20%以内为宜,30%为警戒线。

(2001)

28、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反映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国际间的债权、债务关系。

狭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同其他国家由于贸易、劳务、资本等往来而引起的资产转移。

其特点是仅计入现在或将来有外汇收支的交易。

广义国际收支是指,系统记载的在特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一个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各项交易。

大部分交易是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的。

这里强调各项交易,即包含不用外汇支付的交易在内;强调居民,即含有在该国居住一年以上的外国的特定机构,如外国企业、银行的分支机构,但留学生、外交人员、国际经济组织不计入居民范畴

29、贷方与借方项目:

贷方项目是在国际收支表中表示国家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的项目,是本国商品、劳务的输出或金融资产的流入。

借方项目是在国际收支表中表示国家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的项目,是本国商品、劳务的进口或金融资产的流出。

(新)

30、所有权特定优势:

是指企业在资产和所有权方面所获得的为其他企业所不拥有的优势,包括产品、技术、商标、组织管理技能等。

所有权优势的大小决定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能力,可以克服在国外生产碰到的附加成本和制度风险。

是国际生产这种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新)

国际经济学:

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1、贸易基础:

开展国际贸易的基础条件.

2、贸易模式:

分别进出口哪些商品.

3、贸易所得:

从贸易中获得的利益.

4、绝对优势:

当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一种生产要素劳动时,如果刚好一个国家在一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低,另一国家在另一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高,则两国分别在其劳动生产率高的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5、比较优势: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6、机会成本:

它是指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选择一单位某一物品而必须放弃的另一种物品的数量。

7、要素禀赋:

一个国家或经济体所拥有的可利用经济资源的总量。

8、要素密集度:

单位产品的相对要素投入比率

9、要素充裕度:

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的相对丰裕性,或者说是一个国家的相对资源供给量

10、进口配额:

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允许进口一种商品的直接数量限制。

11、自动出口限制:

当一国出口威胁到进口国整个国内经济时,进口国以全面贸易限制相威胁,引导另一国“自愿”地减少某种商品的出口。

12、国际收支:

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国际间的经济交易以及国际间经济体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

13、国际收支平衡:

一国国际收支净额即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的差额为零。

14、国际收支平衡表:

记录一国居民与其他国家居民在一段特定时间内发生的所有交易

15、抛补套利:

在即期市场上买入准备投资的外币,同时卖出外汇远期以避免汇率风险。

16、无抛补套利:

利用两国市场的利率差异,把短期资金从利率较低的市场调至利率较高的市场进行投资,以谋取利息差额收入。

(区别:

是否采取措施覆盖掉本币贬值的汇率风险)

17、内部均衡:

实现低失业率下的国内经济稳步增长(充分就业率/每年失业率不高于4%/5%,每年通货膨胀率不高于2%/3%)

18、外部均衡:

国际收支均衡(或一种有意的短期不均衡)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制作:

沈怡承

绝对优势:

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另一国,或在劳动成本上低于另一国,则认为该国在该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

所谓比较优势是指一国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少的劣势。

比较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或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家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完全专业化:

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专业化分工,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每一国只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即全世界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完全由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来生产。

贸易三角:

贸易三角是衡量贸易利益的重要工具,主要由均衡时的国家贸易条件、一国的出口量和进口量三条线围成,反映一国的出口在均衡的国际贸易条件下,能够换回多少进口。

不完全专业化:

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专业化分工,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情况下,各国将只部分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出口,同时也要生产其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这是因为随着某种产量的增加,机会成本呈现递增态势,因此原来在该产量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会因为专业化生产而导致比较优势的逐渐丧失。

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主要兴盛于15世纪到18世纪中叶,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因此主张采取奖出罚入的政策,主张取消进口以避免本国贵金属的流失,鼓励出口以增加贵金属的流入。

重商主义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家对货币或贵金属的认识。

国际贸易:

通常从狭义上讲,国际贸易指商品(或货物)的跨国流动,而在广义上,国际贸易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要素贸易。

生产可能性边界:

它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者劳务的最大产量。

边际技术替代率:

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在只有两种要素劳动L和资本K的情况下,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可以记做:

MRTSLK=-△K/△L

等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曲线在该点斜率的绝对值,此外,边际技术替代率还可以表示为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

对于单一厂商来说,均衡时,即厂商达到利润最大化时,要素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要素价格之比,MRTS=w/r。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在一国资源达到充分利用时,要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放弃另一种产品生产的数量。

一般情况下,生产中的机会成本包括:

机会成本递增,机会成本不变和机会成本递减三种情况。

当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凹向原点时,机会成本递增;当生产可能性边界为直线时,机会成本不变,根据前面的假设,机会成本用-△Y/△X来表示。

社会无差异曲线:

假设个人偏好与社会偏好保持一致,即可通过个体无差异曲线的加总,来构造一条可反映整个社会需求条件与福利的无差异曲线,即社会无差异曲线。

社会无差异曲线有两大用途:

第一,通过结合预算线,社会无差异曲线可以用来确定一国的均衡消费点。

第二,从规范分析的角度出发,社会无差异曲线可以用来衡量整个社会的福利。

国际均衡价格:

建立在相对价格差异基础上的国际贸易,又会消除两国的价格差异,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的均等化。

当一国某一商品出口等于另一国该种商品进口时形成新的均衡状态,此时两国该商品达到相同价格水平,即为国际均衡价格。

国民需求曲线和国民供给曲线:

国民需求曲线为一国某一商品对应于其相对价格的需求,而国民供给曲线为一国某一商品对应于相对价格的供给。

赫-俄定理(H-O定理):

国际贸易源于不同国家之间商品价格的差异,而价格差异的原因在于不同生产要素价格差别导致的生产成本差异,而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别又与各国生产要素丰裕程度密切相关。

因此,生产要素丰裕程度的差异是国家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

不同的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丰裕程度不一样,各国在生产那些能较密集地使用其丰裕要素的商品上必然会有比较利益,因此各国应该生产出口那些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的商品,同时进口那些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商品。

由于该理论强调不同生产要素在各国资源中所占比例和它们在不同产品的投入中所占比例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故又称为“要素比例理论”。

要素禀赋:

指的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资源情况。

在新古典经济中,对生产有重要影响的生产资源为土地、劳动和资本。

国家间要素禀赋的差异并不是指生产要素的绝对量在两个国家的不同,而是指生产要素相对量在两个国家的不同。

一般说来,在要素禀赋存在差异的情况,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大于他国,则称该国为资本(相对)丰富或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反过来,他国则为劳动丰富或资本稀缺的国家。

要素密集度:

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投入的绝对数量无关。

如果X商品的生产所采用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kx=Kx/Lx,大于Y商品的生产所采用两个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ky=Ky/Ly,即Kx>ky,则称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贫困化增长:

如果转移至他国的利益部分超出了增长利益,那么A国的福利水平将低于增长前,这种情形就称为“贫困化增长”,“贫困化增长”需要满足几个前提条件:

(1)经济增长偏向增长国的出口部门;

(2)增长过在世界市场上是一个大国,其出口供给的变动足以影响世界价格;(3)增长过进口边际倾向较高,增长过的进口需求会因经济增长而显著增加;(4)增长过出口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非常低。

偏向出口的增长:

也可以称之为“出口偏向型增长”,是指通过提高出口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来实现的经济增长,变现为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外移偏于出口部门。

罗伯津斯基线:

指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相对价格线与要素积累前、后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切点的连线,反映要素积累带来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偏向性。

比如资本要素积累。

则罗伯津斯基线偏向资本密集型产品。

里昂惕夫之谜:

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利用1947年美国的投入——产出表,测算了美国进出口商品的要素含量。

在测算之前,他推断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美国应是资本丰富的国家,但结果却证明了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这一结果与H-0理论相反,故称之为里昂惕夫之谜或里昂惕夫悖论。

短期:

所谓短期是指有一个生产要素是固定不变的,即不能加以调整,而另一个生产要素则可自由变动。

通常视资本在短期内是不能变动,即在不同部门间不能自由流动。

特定要素:

所谓特定要素是指一种要素的用途通常仅限于某一部门,而不适合于其他部门的需要。

劳动需求曲线:

反映某一部门劳动需求与劳动价格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即劳动需求曲线,劳动需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生产函数的性质,位置则取决于商品价格。

生命周期:

指随着技术的变化,产品像生物一样,从出生到衰退,完成的一次循环,在产品周期的不同阶段,各种的投入在成本中的相对重要性也将发生变化。

根据产品周期理论,产品完成一次循环,需要经历以下三个不同的阶段,即初始期、成长期、成熟期。

产业间贸易:

产业间贸易,即工业品与初级产品或资本密集型产品之间的贸易。

产业内贸易:

产业内贸易,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

重叠需求:

瑞典经济学家林德提出的重叠需求理论,从需求面探讨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

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

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

所谓的重叠需求是指在两国都有的需求,这种重叠需求是两国开展贸易的基础,品质处于这一范围内的商品,两国均可输出或输入。

反应曲线:

反映某一厂商最佳产量选择与对方各种可能产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曲线。

相互倾销:

每个厂商都以低于本国市场价格,出口商品到他国,这种情形称为相互倾销。

剩余需求曲线:

某一厂商所面对的市场总需求减去其竞争对手的产量以后的剩余需求量。

垄断竞争市场结构:

允许差异产品存在的市场就是垄断竞争市场结构。

从量关税:

对每个物理单位的进口产品征收固定的税额,例如对每千克铜征收16美元的关税。

从价关税:

相对于进出口产品价值征收一定百分比的税额,例如对进口汽车轮胎征收相当于进口价格4%关税。

有效关税率:

有效保护是指某一行业生产或加工中增加的那部分价值(即附加值)受保护的情况。

也可以定义为:

关税或其他贸易政策措施所引起的国内生产附加值的变动率。

有效保护率的计算公式可表示成如下形式:

生产扭曲:

生产扭曲,它表示征税后国内成本高的生产替代原来来自国外成本低的生产,而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下降所造成的损失。

消费扭曲:

消费扭曲,它表示征税后因消费量下降所导致的消费者满意程度的降低,在扣除消费支出的下降部分之后的净损失。

进口配额:

进口配额是指一国政府为保护本国工业,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对进口金额加以限制。

进口配额的分配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全球配额,规定该国对某种商品在一定时间内的进口数量或金额,适用于来自任何一国的商品进口。

二是国别配额。

它是进口国对来自不同国家的进口商品,规定不同的进口限额。

进口配额是一种重要的非关税壁垒。

总的来说,该政策措施同样会引起限制进口、鼓励国内生产的作用,有时还可以用于改善国际收支以及提高国内就业。

出口补贴:

出口补贴指一国政府为鼓励某种商品的出口,对该商品的出口所给予的直接补助或间接补助。

直接补助是政府直接向出口商提供现金补助,或津贴。

间接补助是政府对选定商品的出口给予财政税收上的优惠。

如对出口的商品才去减免国内税收(如宽减公司所得税等)、向出口商提供低息贷款等。

出口补贴是为了使本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能以低于实际生产成本的价格出售其产品,提高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扩大产品的出口。

掠夺性倾销:

掠夺性倾销是指为了排除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出口暂时以较低的价格向国外市场销售商品,一旦达到目的,获取垄断地位后企业又重新提高价格,以获取垄断性的超额利润。

持续性倾销:

持续性倾销是指这种倾销的存在是无限期的,厂商采取这种行为的目的在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形成持续性倾销的条件有三个:

(1)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

(2)企业在国内外市场面临需求弹性不同。

其中国外市场的需求弹性比国内市场的需求弹性要大;(3)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是完全隔离的,因此不存在销售到国外市场的产品流回本国的可能性。

关税的收入效应:

进口关税所带来的以税收收入为形式的收入,成为关税的收入效应。

最佳关税:

是指使本国福利达到最大的关税水平,确定最佳关税的条件是进口国由征收关税所引起的额外损失(或边际损失)与额外收益(边际收益)相等,是在充分考虑出口供给弹性和进口需求弹性的基础上确定的。

最佳关税处于零关税与禁止性关税之间,决定于外国出口商产品的供给弹性。

因此,进口国政府确定的最佳关税水平与出口国厂商向进口国提供产品的供给弹性成反比。

出口补贴: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政府可以通过对出口企业提供补贴,来改变本国企业在竞争地位,以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出口补贴模型证明了在不完全竞争套件下,出口补贴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地位从而获得更多的竞争利益。

进口保护以促进出口:

是指通过保护厂商所在的国内市场,来提高其在国外市场的竞争力,达到增加出口的目的。

这一观点是由克鲁格曼提出的。

坎普标准:

认为幼稚产业保护应以实现该保护产业的外部规模经济为前提,即如果某一产业将来在经过保护之后能带来外部经济效应,则暂时性的保护是可以考虑的。

坎普标准的实质在于,如果存在内部规模经济,即使某一产业符合穆勒和巴斯塔布尔的保护保准,政府的保护也不见得是必要的,因为企业自身的逐利性决定了该产业会主动地发展下去;如果存在外部规模经济,私人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