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打印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76627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打印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打印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打印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打印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打印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打印稿.docx

《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打印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打印稿.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打印稿.docx

2008年江西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

一、原则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分步实施”的原则实施。

二、内容

(一)在现行全省范围内实施的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白破疫苗等6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统一布置,逐步以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全细胞百白破疫苗,将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麻风疫苗、麻腮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

(二)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出血热疫苗接种;发生炭疽、钩端螺旋体病疫情或发生洪涝灾害可能导致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流行时,对重点人群进行炭疽疫苗和钩体疫苗应急接种。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构架

将国家统一实施免疫规划所预防疾病的种类,由目前的7种增加到15种

目前全国统一实施的免疫规划所针对疾病:

7种

结核、脊灰、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乙肝

增加的疾病:

8种

通过儿童常规免疫预防的病种:

5种

流脑、乙脑、风疹、腮腺炎、甲肝

针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接种预防的疾病:

3种

流行性出血热、炭疽、钩端螺旋体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第一类疫苗)

儿童常规接种的疫苗包括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简称乙肝疫苗,HepB)、皮内注射用卡介苗(简称卡介苗,BCG)、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简称脊灰疫苗,OPV)、吸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简称百白破疫苗,DPT)及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简称白破疫苗,DT)、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简称麻腮风疫苗,MMR)、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简称甲肝减毒活疫苗,HepA-L)、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简称乙脑减毒活疫苗,JE-L)、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简称A群流脑疫苗,MenA)和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简称A+C群流脑疫苗,MenAC)。

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简称出血热疫苗)接种;发生炭疽和钩体疫情时,对重点人群进行皮上划痕人用炭疽活疫苗(简称炭疽疫苗)和钩端螺旋体疫苗(简称钩体疫苗)应急接种。

三、目标

(一)总目标。

全面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

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

消除麻疹,控制乙肝

进一步降低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病率。

(二)工作指标

1、2008年,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包括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包括含麻疹疫苗成分的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麻腮疫苗)适龄儿童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达到90%以上;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适龄儿童接种率,以县为单位达到80%以上。

2、2008年,甲肝疫苗在实施地区目标儿童接种率,以县为单位达到80%以上。

3、2008年,炭疽疫苗、钩体疫苗应急接种目标人群的接种率达到70%以上。

四、实施范围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覆盖全省11个设区市。

(一)常规接种

1、在全省范围开展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风疫苗、乙脑疫苗、A群流脑疫苗和A+C群流脑疫苗接种。

2、2008年,因疫苗供应问题,甲肝疫苗、麻腮风、无细胞百白破等疫苗因暂不能满足全部适龄儿童接种需要。

其中,甲肝疫苗按照全省40%适龄儿童安排接种;麻腮风疫苗按照全省30%适龄儿童安排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按照每名适龄儿童接种1剂次测算。

以后随着疫苗供应量的增加,逐步扩大接种面。

3、各设区市卫生局根据各县(市、区)近五年发病情况、疫情增长趋势以及实施的可行性,按照国家分配的比例确定两种疫苗实施县(市、区)。

(二)在重点地区开展脊灰强化免疫

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对象为0-3岁儿童,每名适龄儿童接种2剂次;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覆盖南昌市、九江市、宜春市等37个县(市、区、开发区)。

(三)应急接种

炭疽疫苗和钩体疫苗实行应急储备,在发生炭疽、钩端螺旋体病疫情或发生洪涝灾害可能导致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流行时进行应急接种。

疫情发生时,由疫情所在地卫生局向省卫生厅提出调用储备疫苗的书面申请,内容应包括申请理由、使用地点、使用单位、目标人群、疫苗数量及联系方式等,省卫生厅及时审核并做出调用决定,书面通知本省疫苗储备单位;同时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备案;疫苗储备单位接到通知后以最快方式将疫苗发至指定地点。

五、接种要求

(一)接种时间。

1.乙肝疫苗

接种3剂次,儿童出生时、1月龄、6月龄各接种1剂次,第1剂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

2.卡介苗

接种1剂次,儿童出生时接种。

3.脊灰疫苗

接种4剂次,儿童2月龄、3月龄、4月龄和4周岁各接种1剂次。

4.百白破疫苗

接种4剂次,儿童3月龄、4月龄、5月龄和18—24月龄各接种1剂次。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与百白破疫苗程序相同。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供应不足阶段,按照第4剂次至第1剂次的顺序,用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百白破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百白破疫苗(2006年出生18-24月龄已注射3剂百白破疫苗儿童)。

5.白破疫苗

接种1剂次,儿童6周岁时接种。

6.麻腮风疫苗(麻风、麻腮、麻疹疫苗)

目前,麻腮风疫苗供应不足阶段,使用含麻疹成分疫苗的过渡期免疫程序。

8月龄接种1剂次麻风疫苗,麻风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麻疹疫苗。

18—24月龄接种1剂次麻腮风疫苗,麻腮风疫苗不足部分使用麻腮疫苗替代,麻腮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麻疹疫苗。

麻风联合疫苗:

2008年出生满8个月和2007年出生满8个月未完成基础免疫者。

麻腮联合疫苗:

2006年出生18-24月龄儿童。

7.流脑疫苗

接种4剂次,儿童6—18月龄接种2剂次A群流脑疫苗(2007年7月1日以后出生满6个月儿童),3周岁(2005年出生满3周岁)、6周岁各接种1剂次A+C群流脑疫苗(2002年出生满6周岁)。

8.乙脑疫苗

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8月龄(2007年出生满8个月)和2周岁(2006年出生满2周岁)各接种1剂次。

9.甲肝疫苗

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18月龄(2006年7月1日以后出生满18月龄)接种。

10.炭疽疫苗

炭疽疫苗接种1剂次,在发生炭疽疫情时接种,病例或病畜的直接接触者和病人不能接种。

11.钩体疫苗

钩体疫苗接种2剂次,受种者接种第1剂次后7¡ª10天接种第2剂次。

12.出血热疫苗(未纳入)

接种3剂次,接种对象为重点地区16¡ª60岁目标人群。

受种者接种第1剂次后14天接种第2剂次,第3剂次在第1剂次接种后6个月接种。

疫苗免疫程序

疫苗

接种对象

月(年)龄

接种剂次

接种部位

接种途径

接种剂量

/剂次

备注

乙肝疫苗

0、1、6月龄

3

上臂三角肌

肌内注射

酵母苗5μg/0.5ml,

CHO苗10μg/1ml、20μg/1ml

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剂次,第1、2剂次间隔≥28天

卡介苗

出生时

1

上臂三角肌中部略下处

皮内注射

0.1ml

 䦋㌌㏒㧀좈໱琰茞ᓀ㵂Ü

脊灰疫苗

2、3、4月龄、4周岁

4

 

口服

1粒

第1、2剂次,第2、3剂次间隔均≥28天

百白破疫苗

3/4/5月龄,

18-24月龄

4

上臂外侧三角肌

肌内注射

0.5ml

第1、2剂次,第2、3剂次间隔均≥28天

白破疫苗

6周岁

1

上臂三角肌

肌内注射

0.5ml

麻风疫苗

(麻疹疫苗)

8月龄

1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皮下注射

0.5ml

麻腮风疫苗(麻腮疫苗、麻疹疫苗)

18-24月龄

1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皮下注射

0.5ml

乙脑减毒活疫苗

8月龄,2周岁

2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皮下注射

0.5ml

A群流脑疫苗

6-18月龄

2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皮下注射

30μg/0.5ml

第1、2剂次间隔3个月

A+C流脑疫苗

3周岁,6周岁

2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皮下注射

100μg/0.5ml

2剂次间隔≥3年;第1剂次与A群流脑疫苗第2剂次间隔≥12个月

甲肝减毒活疫苗

18月龄

1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皮下注射

1ml

 

出血热疫苗(双价)

16-60周岁

3

上臂外侧三角肌

肌内注射

1ml

接种第1剂次后14天接种第2剂次,第3剂次在第1剂次接种后6个月接种

炭疽疫苗

炭疽疫情发生时,病例或病畜间接接触者及疫点周围高危人群

1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皮上划痕

0.05ml(2滴)

病例或病畜的直接接触者不能接种

钩体疫苗

流行地区可能接触疫水的7-60岁高危人群

2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皮下注射

成人第1剂0.5ml,第2剂1.0ml

7-13岁剂量减半,必要时7岁以下儿童依据年龄、体重酌量注射,不超过成人剂量1/4

接种第1剂次后7-10天接种第2剂次

乙脑灭活疫苗

8月龄(2剂次),2周岁,6周岁

4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皮下注射

0.5ml

第1、2剂次间隔7-10天

甲肝灭活疫苗

18月龄,

24-30月龄

2

上臂三角肌附着处

肌内注射

0.5ml

2剂次间隔≥6个月

儿童常规免疫疫苗完成时间要求

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风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12月龄完成。

A群流脑疫苗≤18月龄完成。

甲肝疫苗≤24月龄完成。

免疫程序所列各种疫苗第1剂的接种时间为最小免疫起始时间。

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基础免疫各剂次的间隔时间应≥28天

HIV阳性儿童和HIV阳性母亲所生儿童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建议(未定,我省暂不种)

乙肝疫苗接种3剂次,儿童出生时、1月龄(1-2月龄)、6月龄(5-8月龄)各接种1剂次,第1剂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

 对已知母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新生儿,在自愿的基础上,提倡新生儿在接种首剂乙肝疫苗的同时,在不同部位自费接种100IU乙肝免疫球蛋白。

特别提醒

如需同时接种2种以上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每次最多只能接种2种注射疫苗和一种口服疫苗,注射疫苗应在不同部位接种。

严禁将几种疫苗混合吸入同一支注射器内接种。

2种减毒活疫苗如未同时接种,应间隔≥28天。

未完成基础免疫的小于14岁儿童应尽早补种。

补种时掌握以下原则

未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免疫的儿童,按照免疫程序进行补种。

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免疫程序规定剂次的儿童,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

未完成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的儿童3月龄~5岁儿童使用百白破疫苗;6~11岁儿童使用白破联合疫苗;≥12岁儿童使用成人及青少年用白破联合疫苗。

未完成脊灰疫苗免疫程序的儿童,<4岁儿童未达到3剂次(含强化免疫等),应补种完成3剂次。

≥4岁儿童未达到4剂次(含强化免疫等),应补种完成4剂次。

未完成2剂次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含强化免疫等)的儿童,应补种完成2剂次。

未接种卡介苗的3月龄以下儿童可直接补种,对3月龄~3岁儿童PPD试验阴性者补种,≥4岁儿童不予补种。

(待定,我省暂按此标准执行)

(二)接种对象

1.现行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按照免疫程序,所有达到应种月(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