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的纯弯曲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6355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梁的纯弯曲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梁的纯弯曲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梁的纯弯曲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梁的纯弯曲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梁的纯弯曲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梁的纯弯曲实验报告.docx

《梁的纯弯曲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梁的纯弯曲实验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梁的纯弯曲实验报告.docx

梁的纯弯曲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梁的纯弯曲实验报告

  篇一:

纯弯曲实验报告

  page1of10page2of10page3of10page4of10page5of10篇二:

弯曲实验报告弯曲实验报告

  材成1105班3111605529张香陈

  一、实验目的

  测试和了解材料的弯曲角度、机械性能、相对弯曲半径及校正弯曲时的单位压力等因素

  对弯曲角的影响及规律。

  二、实验原理

  坯料在模具内进行弯曲时,靠近凸模的内层金属和远离凸模的外层金属产生了弹—塑性

  变。

但板料中性层附近的一定范围内,却处于纯弹性变形阶段。

因此,弯曲变形一结束,弯

  曲件由模中取出的同时伴随着一定的内外层纤维的弹性恢复。

这一弹性恢复使它的弯曲角与

  弯曲半径发生了改变。

因此弯曲件的形状的尺寸和弯曲模的形状尺寸存在差异。

二者形状尺

  寸上的差异用回弹角来表示。

本实验主要研究影响回弹角大小的各因素。

  三、实验设备及模具

  

(1)工具:

弯曲角为90度的压弯模一套,配有r=0.1、0.4、0.8、2、4五种不同半径

  的凸模各一个。

刚字头,万能角度尺,半径样板和尺卡。

(2)设备:

曲柄压力机

  (3)试件:

08钢板(不同厚度),铝板(不同厚度),尺寸规格为52x14mm,纤维方向不

  同

  四、实验步骤

  1.研究弯曲件材料的机械性能,弯曲角度和相对弯曲半径等回弹角度的影响。

实验时利用90度弯曲角度分别配有五种不同的弯曲半径的弯模,对尺寸规格相同的试件

  进行弯曲,并和不同的弯曲半径各压制多件。

对不同弯曲半径的试件压成后需要打上字头0.1、

  0.4、0.8、2、4等,以示区别。

最后,按下表要求测量和计算。

填写好各项内容。

  五、数据处理(t/mm)试件尺寸:

52x14mm弯曲后的试样如下图所示δθ=f(r凸/t)曲线如下图所示分析讨论:

  分析相对弯曲半径,弯曲角度及材料机械性能对回弹角的影响。

答:

相对弯曲半径越小,弯曲的变形程度越大,塑性变形在总变形中所占比重越大,因

  此卸载后回弹随相对弯曲半径的减小而减小,因而回弹越小。

相对弯曲半径越大,弯曲的变

  形程度越小,但材料断面中心部分会出现很大的弹性区,因而回弹越大;弯曲角度越大,表

  明变形区的长度越长,故回弹的积累值越大,其回弹角越大;材料的屈模比越大,则回弹越

  大。

即材料的屈服强度越大,弹性模量越小,回弹量越大。

  六、心得体会

  在整个做弯曲实验过程中,基本每次都要更换凸模,我们每次都要进行调整和试模,这

  是比较困难的,但几次下来,也能得心应手了。

在测量时候,万能角度尺不懂怎么使用使我

  们一组用了很多时间进行探讨,但终究功夫不负有心人,让我们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篇三:

  纯弯梁弯曲的应力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梁在纯弯曲时横截面上正应力大小和分布规律2.验证纯弯曲梁的正应力计算公式

  3.测定泊松比m

  4.掌握电测法的基本原理二、实验设备多功能实验台,静态数字电阻应变仪一台,矩形截面梁,游标卡尺三、实验原理1.测

  定弯曲正应力

  本实验采用的是用低碳钢制成的矩形截面试件,实验装置简图如下所示。

计算各点的实

  测应力增量公式:

  ?

?

实i?

e?

?

实i?

?

i?

  ?

myiiz计算各点的理论应力增量公式:

  2.测定泊松比

  计算泊松比数值:

  ?

  ?

?

  ?

  四、实验步骤

  1.测量梁的截面尺寸h和b,力作用点到支座的距离以及各个测点到中性层的距离;2.

  根据材料的许用应力和截面尺寸及最大弯矩的位置,估算最大荷载,即:

fmax

  bh2

  ?

?

?

,然后确定量程,分级载荷和载荷重量;?

3a

  3.接通应变仪电源,分清各测点应变片引线,把各个测点的应变片和公共补偿片接到应

  变仪的相应通道,调整应变仪零点和灵敏度值;

  4.记录荷载为f的初应变,以后每增加一级荷载就记录一次应变值,直至加到5.按上面

  步骤再做一次。

根据实验数据决定是否再做第三次。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fn;梁试件的弹性模量

  e?

2.1?

1011pa

  h=40.20㎜,b=20.70㎜d

  =90㎜

  梁试件的横截面尺寸

  支座到集中力作用点的距离各测点到中性层的位置:

y1=20.1㎜y2

  =10.05㎜

  y3=0㎜

  y4=10.05㎜y5=20.1㎜

  六、应力分布图(理论和实验的应力分布图画在同一图上)

  七、思考题

  1.为什么要把温度补偿片贴在与构件相同的材料上?

答:

应变片是比较高精度的传感元件,必须考虑温度的影响,所以需要把温度补偿片贴

  在与构件相同的材料上,来消除温度带来的应变。

  2.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

影响本实验的主要因素:

实验材料生锈,实验仪器精度以及操作的过程。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用电测法测定纯弯曲梁受弯曲时a?

a(或b?

b)截面各点的正应力值,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

了解电阻应变仪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二、实验设备

  cm-1c型静态电阻应变仪,纯弯曲梁实验装置

  三、弯曲梁简图:

图5-1

  已知:

  l?

630mm、a?

160mm、b?

20mm、h?

40mm、c?

h/6、e?

200gpaa?

a(或b?

b)截面处粘贴七片电阻片,即r1、r2、r3、r4、r5、r6、在梁的纯弯曲段内

  r7。

r4贴在中性层处,实验时依次测出1、2、3、4、5、6、7点的应变,计算出应力。

  四、测量电桥原理

  构件的应变值一般均很小,所以,应变片电阻变化率也很小,需用专门仪器进行测量,

  测量应变片的电阻变化率的仪器称为电阻应变仪,其测量电路为惠斯顿电桥,如图所示。

  图所示,电桥四个桥臂的电阻分别为r1、r2、r3和r4,在设

  a、c端接电源,b、d端为输出端。

a、c间的电压降为u

  则经流电阻r1、r4的电

  u

  流分别为i1?

  r1?

r2u

  ,、i4?

  r3?

r4

  ,所以

  ,

  r1、r4两端的电压降分别为uab?

i1r1?

r1

  u

  r1?

r2

  为

  uad?

  r4

  u所以b、d端的输出电压r3?

r4

  ?

u?

uab?

uad?

  r1r3?

r2r4r1r4

  u?

u?

u

  r1?

r2r3?

r4(r1?

r2)(r3?

r4)当电桥输出电压?

u

  ?

0时,称为电桥平衡。

故电桥平衡条件为r1r3?

r2r4或

  ?

r2r3

  设电桥在

  接上电阻r1、r2、r3和r4时处于平衡状态,即满足平衡条件。

当上述电阻分别改

  变?

r1、?

r2、?

r3和?

r4时?

u?

u

  (r1?

?

r1)(r3?

?

r3)?

(r2?

?

r2)(r4?

?

r4)略去高阶微量后可得

  (r1?

?

r1?

r2?

?

r2)(r3?

?

r3?

r4?

?

r4)?

u?

u

  r1r2(r1?

r2)2

  ?

?

r2?

r2?

r3?

r4?

?

?

r?

r?

r?

r?

?

134?

?

1

  ?

  u?

?

r1?

r2?

r3?

r4?

  ?

?

?

?

?

  4?

rrrr?

  (当r1?

r2?

r3?

r4时)

  上式代表电桥的输出电压与各臂电阻改变量的一般关系。

在进行电测实验时,有时将粘贴在构件上的四个相同规格的应变片同时接入测量电桥,

  当构件受力后,设上述应变片感受到的应变分别为?

1、?

2、?

3、?

4相应的电阻改变量分别

  为?

r1、?

r2、?

r3和

  ?

r4,应变仪的读数为?

d?

  4?

u

  ?

?

1?

?

2?

?

3?

?

4ku

  4?

u

  ?

?

1?

?

2ku

  a、b和b、c

  以上为全桥测量的读数,如果是半桥测量,则读数为?

d半?

  所谓半桥测量是将应变片r3和r4放入仪器内部,r1和r2测量片接入电桥,接入组成

  半桥测量。

  五、理论和实验计算

  理论计算

  ?

1,7

  m?

wz

  、?

2,6

  m?

c2?

  iz

  、?

3,5

  bh2m?

c1

  ?

、?

4?

0wz?

  iz6

  、jz?

  12实验值计算:

?

?

e?

?

篇四:

纯弯曲梁的正应力实验参考书报告《纯弯曲梁的正应力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测定梁在纯弯曲时横截面上正应力大小和分布规律

  2.验证纯弯曲梁的正应力计算公式

  二、实验仪器设备和工具

  3.xl3416纯弯曲试验装置

  4.力&应变综合参数测试仪在纯弯曲条件下,梁横截面上任一点的正应力,计算公式为ζ=my/iz

  式中m为弯矩,iz为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y为所求应力点至中性轴的距离。

为了测量梁在纯弯曲时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分布规律,在梁的纯弯曲段沿梁侧面不同高度,

  平行于轴线贴有应变片。

  实验采用半桥单臂、公共补偿、多点测量方法。

加载采用增量法,即每增加等量的载荷

  △p,测出各点的应变增量△ε,然后分别取各点应变增量的平均值△ε实i,依次求出各点

  的应变增量

  ζ实i=e△ε实i

  将实测应力值与理论应力值进行比较,以验证弯曲正应力公式。

  四、实验步骤

  1.设计好本实验所需的各类数据表格。

  2.测量矩形截面梁的宽度b和高度h、载荷作用点到梁支点距离a及各应变片到中性层

  的距离yi。

见附表1

  3.拟订加载方案。

先选取适当的初载荷p0(一般取p0=10%pmax左右),估算pmax(该实验载荷范围pmax≤4000n),分4~6级加载。

  4.根据加载方案,调整好实验加载装置。

  5.按实验要求接好线,调整好仪器,检查整个测试系统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6.加载。

均匀缓慢加载至初载荷p0,记下各点应变的初始读数;然后分级等增量加载,每增加一级载荷,依次记录各点电阻应变片的应变值εi,直到最终载荷。

  实验至少重复两次。

见附表2

  7.作完实验后,卸掉载荷,关闭电源,整理好所用仪器设备,清理实验现场,将所用仪

  器设备复原,实验资料交指导教师检查签字。

  五、实验结果处理

  1.实验值计算

  根据测得的各点应变值εii,代入胡克定律计算-6各点的实验应力值,因1με=10ε,所以各点实验应力计算:

ζi实=eεi实=eεi×10-6

  2.理论值计算

  载荷增量△p=500n

  弯距增量△m=△p·a/2=37.5n·m各点理论值计算:

  篇二:

弯曲正应力实验报告

  浙江大学材料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

弯曲正应力)

  一、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电测方法和多点测量技术。

  2、测定梁在纯弯和横力弯曲下的弯曲正应力及其分布规律。

二、设备及试样:

  1.电子万能试验机或简易加载设备;2.电阻应变仪及预调平衡箱;3.进行截面钢梁。

  三、实验原理和方法:

  1、载荷p作用下,在梁的中部为纯弯曲,弯矩为m=内为横力弯曲,弯矩为m1=隔

  1

  pa。

在左右两端长为a的部分2

  1

  p(a?

c)。

在梁的前后两个侧面上,沿梁的横截面高度,每2

  h

  贴上平行于轴线上的应变片。

温度补偿块要放置在横梁附近。

对第一个待测应变片联4

  同温度补偿片按半桥接线。

测出载荷作用下各待测点的应变?

,由胡克定律知

  ?

?

e?

另一方面,由弯曲公式?

?

行比较。

  2、加载时分五级加载,F0=1000n,?

F=1000n,Fmax=5000n,缷载时进行检查,若应变差值基本相等,则可用于计算应力,否则检查原因进行复测(实验仪器中应变?

的单位是

  my

  ,又可算出各点应力的理论值。

于是可将实测值和理论值进I

  10?

6)。

  3、实测应力计算时,采用?

F?

1000n时平均应变增量?

?

im计算应力,即

  ?

?

i?

e?

?

?

im,同一高度的两个取平均。

实(:

梁的纯弯曲实验报告)测应力,理论应力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4、理论值计算中,公式中的I=

  13

  bh,计算相对误差时12

  ?

理-?

  ?

100%,在梁的中性层内,因?

理=0,故只需计算绝对误差。

e?

?

  ?

  四、数据处理

  1、实验参数记录与计算:

  b=20mm,h=40mm,l=600mm,a=200mm,c=30mm,e=206gpa,?

p=1000n,pmax?

5000n,k=2.19

  I=

  13

  bh=0.106?

10-6m412

  2、填写弯曲正应力实验报告表格

  

(2)横力弯曲的两端实验数据记录

  注:

(应力值保留小数后2位)

  五、实验总结与思考题:

实验总结:

  1、在纯弯曲变形的理论中有两个假设,即

(1)平面假设,

(2)纵向纤维间无正应力。

然后由此推导出了整个理论,实验证明纯弯曲时的正应力理论是正确的,同时也应证了两个假设的正确性。

这是常用的思想方法。

  2、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采用纯弯曲时的理论,通过实验证明不会引起很大误差,能够满足工程问题所需要的精度。

  3、初步学习和使用了电测方法和多点测量技术。

  思考题:

  1、梁的横力弯曲部分采用纯弯曲的公式,实验证明不会有很大误差,误差范围与纯弯曲部分实验误差相近。

  2、将前后两枚应变片接到同一接线柱上,则仪器可以直接读出平均值。

  篇三:

5梁的纯弯曲实验报告

  

5梁的纯弯曲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名称及型号

  三、测试装置的力学模型

  四、实验记录数据

  表1.试件尺寸及装置尺寸

  表2.试件测点位置

  表3.测定应变ε实验记录

  五、计算结果

  1.各点正应力增量?

?

i实,理论值?

?

i理及相对误差

  2.实验所得横截面上正应力分布图

  六、结果讨论及误差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