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目标版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6248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3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目标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目标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目标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目标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目标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目标版2.docx

《人教版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目标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目标版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目标版2.docx

人教版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目标版2

2019年上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时量:

150分钟)(分值:

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玉琮是一种外方内圆、柱形中空、饰以动物纹样(有兽面纹或鸟纹)的玉器。

《周礼·大宗伯》:

“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郑玄注中又说,“礼神者必像其类,壁圆象天,琮八方象地”,可能在古代这是一件十分重要的礼器。

根据一些学者特别是张光直的研究,认为认为“琮是天地贯通的象征,也便是贯通天地的一项手段或法器”,因为它的形制象征了天与地,并且刻有种种协助神秘力量的动物图案,又由玉这种据说可以通神的质料制成。

根据人类学家的推测,古代人的联想是按照相似性的原则进行的,玉琮是玉所制,本身十分圣洁,它的外部被雕成方形,与古人心目中的大地相同,而它的内部是圆形,与古人心目中的天穹相似,它的中间是空的,能够象征天地上下的相通,所以可以在祭祀时供奉天地,拥有沟通天地、接引神鬼的神秘力量。

 如果这一推测不错,那么,中国很早就有了“天圆地方”、上下四方的空间概念。

很巧的是,近年,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的45号墓又发现了墓葬中用蚌壳摆成的龙虎图案。

过去,很多学者认为,中国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象征四方的说法起源不会太早,但是近年湖北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漆箱盖面上,所绘的北斗龙虎二十八宿天文图的面世已经动摇了这种看法,而濮阳西水坡的蚌壳龙虎则进一步把这种天象的认识提早到了上古时代。

我们知道,在古代四方与四季是互相配合的,特别是一龙一虎,分别象征东、西两方,而且引申为古代最为关注的春、秋两季,如果这个以蚌壳堆成的龙虎图案真的就是青龙、白虎,它象征的真的就是东、西两方,那么,古代中国的四方四神所蕴含的空间和时间观念,就要提早到相当早的时代了。

 更巧的是,1987年,安徽含山凌家滩第四号墓又出土了一组玉龟玉版,上面刻有很富有神秘意味的指向四方及八方的、外方内圆的图案。

据测定,凌家滩第四号墓距今在四千五百年左右,而玉龟版正好在墓底中央,“估计原来是放置在墓主胸部”,显然意义十分重要。

据相当多的学者研究,它与后来的栻、镜类相似,象征四极八方,包含了古代的空间和时间的思想,有的学者认为它就是《史记》的《龟策列传》中的灵龟信仰,有的学者相信它就是没有文字之前中国人表示“方位”与“数理”的工具。

有的学者甚至于相信,这是夏代或更早的“律历制度”,是“表示四时历法的原始八卦图”。

无论如何,应该相信这是一个富有神秘意味的发现,它很可能与古代的“巫术”有关。

古代的“巫”字即两个“工”字以直角交叉重叠,“工”即古代的“矩”,原始的“巫”即操“矩”测天地者,与古“巫”字字形最近者为“癸”,“癸”(揆)有度量之义,与古“巫”者职能最近者为“史”,“史”字也是手持一“中”“中”可能是笔。

对于天地宇宙的四极八方的把握,可能在早期就是“巫术”的中心。

近来,考古学家又注意到了“八角星纹”。

汤家岗遗址出土的白陶盘外底有八角星纹,岳阳坟山堡皂市下层文化遗址出土过八角形镂孔垫座,齐家文化铜镜、吴县澄湖良渚文化贯耳壶、殷商妇好墓的器物都有八角星纹,似乎“寄寓着方位或天地等有关的东方文化观念”,这更让人相信,比我们过去知道的要早得多,中国人已经有了天圆地方、大地有四极八方、四方有神祇作为象征的空间观念。

 节选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中第一节:

《重构上古思想世界:

传统文献、现代理论以及考古发现》(复旦大学出版社)

 1.根据原文内容,以下关于玉琮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玉琮从形状上来说外方内圆、柱形中空、并且上面有动物纹样,有有兽面纹或者鸟纹,为玉所制。

 B.《周礼礼·大宗伯》认为“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郑玄注也在另一著作中提出类似观点“礼神者必像其类,壁圆象天,琮八方象地”。

 C.以张光直为代表的一些学者认为,玉琮是天地贯通的象征,同时也是贯通天地的一项手段或法器。

 D.人类学家推测,古代人的联想是按照相似性的原则进行的。

玉琮的材质、形状都有某种象征性联想,因而可以在祭祀时供奉天地,有其神秘力量。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湖北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漆箱盖面上所绘的北斗龙虎二十八宿天文图的面世使“中国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象征四方的说法起源不会太早”的观点有所动摇。

 B.仰韶文化遗址的45号墓发现的墓葬中用蚌壳摆成的龙虎图案,证实了古代中国的四方四神所蕴含的空间和时间观念,产生于相当早的时代。

 C.仰韶文化遗址的45号墓发现的墓葬中用蚌壳摆成的龙虎图案,很有可能是青龙和白虎,并且象征着东、西两个方位。

 D.在古代四方与四季是相互配合的,特别是一龙一虎,分别象征东、西两方,并且引申为古代最为关注的春、秋两季。

 3.以下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玉琮、用蚌壳摆成的龙虎图案以及玉龟玉版这三个考古学上的发现,有其共同的特征,它们都可以推测中国古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形成了特定的空间观念。

 B.玉龟玉版,上面刻有指向四方及八方的、外方内圆的图案,有学者认为,它象征四极八方,包含了古代的空间和时间观念。

很可能与古代的“巫术”有关。

 C.八角星纹的发现不是特例,多处考古发现中都有八角星纹,这一发现,使得“中国很早就有天圆地方、大地有四极八方、四方有神祇作为象征的空间观念”这一观点更让人信服。

 D.与古“巫”字字形最近者为“癸”,“癸”(揆)有度量之义;与古“巫”者职能最近者为“史”,“史”字也是手持一“中”,“中”可能是笔。

由此可知三个字的意思是一样的。

 

(二)文学类作品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广陵散

宗利华

那时,聂政坐在一个酒肆里,心如止水。

秋日的风已露出了峥嵘气象,吹得檐角枯草,咝咝作响。

聂政的目光掷向窗外,有一稀稀拉拉的丧葬队伍缓缓走过,灰黄的纸片散乱了黄昏的半个天空。

那队伍寂静而行,竟不闻半点泣声!

看来,又有一个人,像父亲一样,被暴君害死了。

聂政眼里,有恶恶的光一闪而过。

该去了。

聂政抹一把脸,左手将腰间的短剑一捏,凛凛地出了酒肆。

次日黄昏。

修建宫殿的工地。

和聂政目光不经意地一撞,韩王就明白了,这群匠人里头,有个人是来取他性命的。

他不动声色转身就走。

聂政手里瞬时已抽出了短剑,脚步也迅疾跃起。

哪料韩王早有防备,卫士水般围拢过来!

聂政趁势翻墙而逃!

在父亲坟前,聂政跪了整整一夜。

现在,他需要藏匿了。

他已成为被捉拿的要犯。

三年后的一天,一个瘦削的身影出现在韩国的街市上。

那身影正踽踽前行,面前忽地就多了一个女人,一个男孩。

那人浑身悄然一震!

“你,像极了一个人。

”女人盯了他道。

“谁?

”那人的声音嘶哑、冷漠。

“我的丈夫。

我足足三年没见到他了。

你浑身上下,有一个地方非常像他。

“哪儿?

“牙齿。

那人仰天大笑:

“你这女人,莫不是疯了?

”说完,直直地走了。

眼角,却兀自有了泪。

转眼,又是三年。

这一天,韩国都城城楼下,蓦地就多了一个盘膝而坐的黑面男子。

面前横摆一张满身断纹的古琴。

此人在那古琴上抚出第一个音符时,众人便止了手头活儿,齐齐地扭头来瞧。

再听,愈加不同凡响了,时而清虚淡远,时而酣畅淋漓,时而冰泉凝咽,时而深沉凝重。

人愈来愈多,静静围拢过来。

路侧,立了数匹骡马,竟高昂其首,寂然无声。

不久,琴音把韩王的属下给吸引来了。

国君韩哀侯的寿诞到了,宴上需要这么一位抚琴高手。

再打量那弹琴者,实在太丑陋了。

脸似锅底,发如乱麻。

张嘴一笑,那里面竟一颗牙也寻不见。

一开口,嗓音竟像破锣一般怪异。

众人皆感叹,奇人自有异象啊!

就这样进了宫。

韩王寿诞宴上,男子施了浑身解数奏琴,把韩王及周围卫士听得如痴如醉。

琴音突然陡地一转,瞬时激昂起来。

众人闭目去听,竟在那里面听出了战马嘶嘶,铁蹄铮铮,兵车喋喋。

琴音愈来愈急,似乎是两军对垒,厮杀开来。

众人心旌慌乱,却又欲罢不能。

猛地一下,琴音戛然而止,随之一声惊呼!

细瞧,韩王胸前竟早就被刺入一剑!

韩王双手抓着剑柄,拼着最后气力问:

“你是谁?

为何要杀我?

男子哈哈大笑:

“我是谁,已不重要了。

如果说六年前我杀你,是为了替父报仇,现在,我则是替天行道!

男子说罢,抽出韩王腹中之剑,往脖子上只一横,鲜血四下迸溅开来!

次日,男子尸体和那柄剑一起被挂在了城楼上。

旁边有一白纸,上书“知此人者,赏金千两”。

数日后,有一老妇跌跌撞撞而来,立住,号啕大哭:

“儿啊!

虽说你变得面目全非,但我只需看这剑一眼,就知道是你。

你,终是为你爹报仇啦!

说罢,取剑过来,笑道:

“没想到,咱一家两口,都死于这柄剑上。

”旁边有人待要阻拦,那剑已直直地刺入老妇胸膛了!

很远很远处,静静地,站了一个女人,一个男孩。

女人默默地弯了腰,悄悄道:

“孩子,你不是想知道你爹的模样吗?

瞧,挂在上面的那个就是。

三年前,咱娘俩见到的那个人也是他啊!

而且,我现在可以告诉你了,你爹的名字,叫聂政。

“为什么爹要那样做?

“当年,暴君要你爷爷为他铸剑,你爷爷铸成后怕他滥杀无辜,并没交给他。

他把你爷爷杀死了。

”女人已是泪眼蒙眬!

“那,我该找谁报仇?

”男孩抬了头问。

女人缓缓地直起身子。

女人无法回答。

据说,聂政抚过的那张古琴,后来为一方士所得,遂创作了千古名曲——《广陵散》。

4.对这篇小小说的评价,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开篇处“秋日的风已露出了峥嵘气象”一句,是说已到了金风送爽的季节,秋风给人世带来了美丽而绚烂的景致。

B.第一段写“稀稀拉拉的丧葬队伍缓缓走过,……竟不闻半点泣声”,说明了暴君统治的严酷。

老百姓已习惯于悲痛中生活,欲哭亦无泪。

C.“凛凛地出了酒肆”“踽踽前行”“直直地走了”这些叠音词描写的都是聂政改装易容之后为掩饰真相而有意为之的动作。

D.小说前半部分写聂政与女人对话,仰天大笑后,“眼角,却兀自有了泪”,极精炼的一笔,却揭示了聂政复杂的内心世界。

E.小说末尾处,孩子说:

“那,我该找谁报仇?

”说明复仇的火焰已在又一代人的心中点燃,肆虐的暴君必然会遇到强烈的反抗。

5.小说中两次写到聂政抚琴,简析这两处描写对于情节构思和人物刻画的作用。

(5分)

6.小说中聂政说:

“如果六年前我杀你,是为了替父报仇,现在,我则是替天行道!

”你对这句话怎么理解?

其对小说主题有何作用?

谈谈你的看法(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

“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宣言曰:

“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

“不若也。

”相如曰: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7.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拜:

授予官职

 B.且相如素贱人  素:

向来、本来

 C.且庸人尚羞之  羞:

感到羞愧 

 D.以先国家之急  先:

前面.

8.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渑池之会”后,廉颇对于蔺相如在自己之上心有不甘,宣称要羞辱相如,这表现了他为人鲁莽、妄自尊大、胸襟狭窄、斤斤计较于名位之争的缺点。

 B.蔺相如在知道廉颇要羞辱自己的时候,采取的是退让回避的态度,或称病不朝,或引车避匿,表现了大明大义、识大体和不计私怨,以国家前途为重的品质。

 C.选文主要记述了廉蔺之间的矛盾从激化到解决的过程,作者对廉颇的忠于国家和勇敢改过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对蔺相如的懦弱有些许的不满。

 D.廉颇在听到蔺相如“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话后,大为感动,也很惭愧,立即负荆请罪。

表现出性格坦率、忠心爱国、勇于改错等性格上的优点。

9.翻译(6分)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3分)

 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9分)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欲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10.以下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B.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C.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D.伺者因此觉知因厚赂单于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属文”,作《二京赋》;“善机巧,作浑天仪地动仪”;善术学,著《灵宪》《算罔论》;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敢;这些都能表现张衡“才高于世”。

B.张衡“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召不应”,说明他具有不慕荣利、超尘拔俗的高洁品格。

C.《思玄赋》的由来,再现张衡心思缜密、小心谨慎;出任河间相并与奸党斗争,表现了他的政治智慧,“上下肃然,称其致理”则表现他政绩卓然。

D.本文语言凝练平实,作者写作时以记叙为主,尽量抓住史实,描绘时惜墨如金,绝少使用形容词,这就不能充分突出张衡在科学方面的成就。

1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

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

礼、乐、射、御、书、数。

B.《两都赋》的作者是张衡,《二京赋》的作者是班固。

二都与两京都指长安和洛阳。

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前四史”。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空以身膏草野。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②。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①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到江陵。

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诗中的“山”为君山。

②行杯:

谓传杯饮酒。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绝句。

就其风格而论,意气豪放,境界宏大,既描写了楼高湖阔的美丽景致,也表达了诗人流放遇赦的酣畅心情。

B.第二联对仗工整,不但上下句词性相同,平仄相对,而且内容也相互照应。

这两句是全诗诗眼所在,写得生动活泼,精彩传神。

C.第三联写诗人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

诗句想象奇特,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D.尾联写诗人醉后的情景,楼上凉风习习,衣袖翩翩,诗人感到了阵阵凉意,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人生不遇的感伤情怀。

15.诗歌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试作简要赏析。

(6分)

(2) 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醉花阴》下片暗写菊花的句子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者,______________。

(3)《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说明蔺相如躲避廉颇的原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19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分别,妈妈见我回来高兴得不得了,又是好吃的又是带我买衣服,关爱殷殷,无所不至。

B.巨额买进,天价卖出,这种翻云覆雨的大手笔体现出一个有实力、有气魄的投资家的远见卓识和经营魄力。

C.文章在对云雀的叙述、描写中倾注了强烈的爱憎感情,有着极强的感染力,读来真是楚楚动人。

D.沈从文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因在《边城》中描绘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展现了豪爽与浪漫的湘西风情而名噪一时。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市广播电视局宣布:

2015年末三个月将在市区全面落实和推动市有线电视数字化会议精神,各居民小区电视信号将先后由模拟制转换为数字制。

B.贾平凹的《秦腔》以细腻平实的语言,集中表现了改革开放年代乡村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在传统格局中的深刻变化,字里行间倾注了对故乡的一腔深情。

C.“三鹿奶粉”事件说明,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迫在眉睫,它不仅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

D.学校应注重创建满足学生充分发展需求的教育环境,构建学生充分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开发学生自主发展的课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物的崇拜从来是与富贵、炫耀和时尚密切关联的。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人们寻找追求时尚的动机又是顽强的,所以常常会有丑的时尚的问世。

①人们只好再吹一个,正像时尚破灭后,大家寻找新的时尚

②它极像不断吹出的肥皂泡:

一个商品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如同一个肥皂泡被吹起,当拥有该物品的人太多之时,它就不成其为时尚,如同一个肥皂泡太大而破灭

③时尚能兼备美与稀缺当然好,但时尚是不断更新的东西,哪里能永远找到这样的组合

④大家都拥有此物,它就不再是富贵的象征,不可以用来炫耀了

⑤人们追求时尚的本质是显示个性、吸引眼球的心理需求。

在美与稀缺二者中,稀缺更重要,泛滥最要不得

⑥时尚的性质在于,一方面,它被人们追求;另一方面,不可以席卷过多的人

A.④③⑥②①⑤ B.⑤③⑥④②① 

C.④⑥②①⑤③ D.⑥③④②①⑤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虽说中国有五千年的饮食文化,烹调方法多种多样,但在营养师们看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蒸”不仅能保持菜肴的原形、原味,烹制出的菜比较清淡,并且还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了食材的各种营养,更符合健康饮食的要求。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我国一直就有“无菜不蒸”的说法。

在河北、山西地区有不少菜就是多种蔬菜混合着蒸,蒸出来的菜五颜六色,让人很有食欲,也体现了饮食多样化的原则。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便能更快地蒸熟。

比如将萝卜、紫甘蓝切成丝,山药南瓜切成段。

蒸熟后,依个人口味,可调汁拌着食用,如加蒜泥、姜醋汁、芝麻酱等。

21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个句子,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5分)

面对生活的苦难,有的人穷困潦倒,无所作为,有的人积蓄力量,一举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常认为,“孤”意味着孤独、孤单,与“孤”相关的词也大多带着批评和劝诫的意味,如:

“一意孤行”“孤芳自赏”“孤注一掷”……生活中,也许你会时常感叹自己太孤独,没有谈笑风生的朋友,缺少缺少志同道合的知音。

但人生旅途中,许多时候我们需要学会孤身一人,直面风雨,勇敢上路,正如清代诗人袁枚在《独秀峰》中所云: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后,你对“孤独”是否有了新的看法,“孤独”会让你想起什么样的经历,产生怎样的感想呢?

请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茶陵三中2018年上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答案

1B2B3D

【小题4】DE

【小题5】①聂政第一次抚琴就不同凡响,为他创造了人宫的机会。

②第二次抚琴迷住了韩王宫中的君臣与卫士,为行刺韩王创造了机会,也表达了聂政复仇的强烈愿望。

③抚琴的描写为这篇以古代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平添了传统文化的韵味,也与小说的篇名《广陵散》相呼应。

  (答对两点即可)

【小题6】替父报仇,天经地义,但这只是私仇,是小仇,当国家、民族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时,当暴君残虐、外寇入侵时,我们要进行的应该是“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聂政报仇由替父到替天,不仅是他思想上的变化,也是小说主题的升华,艺术魅力徒增。

7.D8.C

9.

⑴ 我们离开父母兄弟来侍奉您的原因,只不过是仰慕您的高尚品德。

(2)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

【解析】7.“引”意为“避开,调转车头”。

8.C项“但对蔺相如的懦弱有些许的不满”不合文意。

9.略

10.C

11.D

12.B作者弄反了,《两都赋》是汉代文学家、史学家班固创作的大赋,《二京赋》的作者是张衡; 

13.

(1)(张衡)被推荐为孝廉,没有去应荐;三公官署屡次召请去任职(他)也不去应召。

(2)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

14.AD

15.第二联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

诗歌赋予大雁和君山人格化的特点,上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表达了诗人流放遇赦后的喜悦心情。

【解析】题干问“诗歌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试作简要赏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技巧。

首先要明确“表现手法”包括的范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