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7612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16106405

课程名称:

中级财务会计学

英文名称:

IntermediateFinancialAccounting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学时:

80学时

学 分:

5学分

适用对象:

审计学专业本科学生

考核方式:

考试。

本课程的成绩考核包括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其中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40%(含测验、作业、出勤、课堂参与),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60%o

先修课程:

《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初级财务会计学》等。

二,课程简介

《中级财务会计学》是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

据财务会计的基本特点,以财务会计的目的为导向、会计要素为主线来组织与安排课程的内容。

在阐述了财务会计的目的、基本前提、会计要素和一般原则的基础上,按六大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具体组成内容分述,最后将所有项目汇总于三大会计报表的编制。

使学生在掌握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的同时,具备独立完成企业日常经济业务的财务会计处理及会计报表编制的能力与水平。

IntermediateFinancialAccounting(I)isoneofthemajorcourses.FinancialAccountingmeetsthespecializedneedsofexternalandinternalusers.Thecourseinstructsdetailedsubstanceofaccountantessentialsixfactors,processingaccountinginformationandtypesofassets,suchascurrentassetsandlong-livedassets.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

是审计学专业必修课程,是介绍企业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披露的专业主干课程。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处理方法,培养学生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对会计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从理论上找出依据,树立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价值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正和诚信理念,培养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合格会计人才,养成细心、责任、担当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本课程的重点难点:

本课程着重于使学生掌握六大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的概念、特点及会计处理和三大主要会计报表的编制。

难点在于各项目的日常会计处理和期末计价、一些特殊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及会计报表的编制等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总论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财务会计的基本特征、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财务会计的法规体系;对财务会计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以便为学习以后各章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财务会计及其特点

1.主要内容

(1)财务会计的特征

(2)财务报告的目标

(3)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4)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5)社会环境对会计的影响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财务务计、财务报告的目标、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3.问题与应用

引入会计信息的价值案例,通过探讨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使学生从理论的高度,对会计的概念,会计的服务范围有清晰的认识。

第二节会计的基本假设和会计确认、计量的基础

1.主要内容

本节介绍会计的基本假设和会计确认、计量的基础,具体有:

(1)会计的基本假设

(2)会计确认、计量的基础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会计的基本假设、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

3.问题与应用

通过对基本假设具体内容的掌握,使学生从理论的角度对会计核算基础有较深刻的认识。

通过案例分析理解权责发生制原则与收付实现制原则。

第三节会计确认与计量

1.主要内容

(1)会计确认

(2)会计计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3.问题与应用

使学生了解初始确认(初次确认)、后续确认(再次确认)及计量属性。

通过案例分析理解会计不同计量属性

第四节财务报告要素

1.主要内容

(1)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

(2)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定义;利得和损失的定义。

3.问题与应用

本节教学内容涉及的会计要素,是账户分类的基础;涉及到的会计等式,是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基础,要求学生充分理解和熟练掌握,以提高对会计实务处理的理论理解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理解会计六要素。

(三)课程思政内容和方式

通过讲授财务会计的目标,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借助案例讲解使学生认识到会计信息对于报表使用者的影响,认识财会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定位与职能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会计人员价值观,诚信为本,不做假账,时刻谨记会计从业人员为广大相关利益者服务的理念,实务中权衡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坚守准则,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和可靠性。

(四)复习思考题

1.按照新修订的基本准则,简述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及其意义。

2.按照新修订的基本准则,简述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规定。

3.按照新修订的基本准则,简述会计要素及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

4.试举五个会计信息使用者,并说明他们怎样使用信息。

5.何谓会计确认?

初始确认与再确认是什么关系。

6.什么是会计计量?

会计计量属性有哪些?

各种计量属性有何利弊。

7.讨论会计人员如何在会计处理中遵循会计准则,如何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公正和诚信理念。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分组讨论、小组报告等形式;

本章教学手段主要采用网络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等。

第二章货币资金

(一)目的与要求

1.学生应了解银行转账结算方式和其他货币资金的内容;

2.理解货币资金的范围及内部控制制度、库存现金的管理、银行存款的管理;

3.掌握库存现金收支的核算、备用金的核算、库存现金清查、银行存款收付的核算与银行存款的核对,以及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现金

1.主要内容

(1)现金概述:

现金概念、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现金管理规定、现金的控制

(2)账户的设置

(3)现金的核算:

现金收入、支出和清查的账务处理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结算的种类、现金的开支范围、备用金的核算、现金清查的核算

3.问题与应用

本节教学内容涉及到现金管理等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对此有较好的掌握,以利于实际操作技能的提高。

第二节银行存款

1.主要内容

(1)银行存款概述:

银行存款的定义、银行账户的管理规定

(2)银行存款结算业务:

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支票、委托收款、托收承付、汇兑和信用证结算方式

(3)银行存款的核算和清查:

银行存款的账务处理、银行存款的清查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银行存款的主要结算方式及账务处理,银行存款的清查

3.问题与应用

本节教学内容涉及到银行存款结算方式与账务处理等实际问题,要求能够针对不同结算方式熟练进行账务处理,以提高转账结算与核算的实际操作的技能水平。

第三节其他货币资金

1.主要内容

(1)其他货币资金概述:

其他货币资金概念、内容

(2)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

账户的设置与核算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其他货币资金概念、内容

3.问题与应用

本节教学内容涉及到其他货币资金结算与核算的实际问题,这是企业日常的非常重要的经济业务,要求学生较好地掌握,以提高货币资金结算与核算的实际操作的技能水平。

(三)课程思政内容和方式

通过讲授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和会计业务处理,借助案例讲解货币资金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及安全性,认识财会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定位与职能作用;保障货币资金安全性,提高货币资金使用效率。

监督货币资金取得及使用,防止贪污腐败。

(四)思考与实践

1.简述现金的使用范围。

2.简述银行存款的各种结算方式的特点。

3.简述其他货币资金包括的内容及其会计处理。

4.简述未达账项及其调整。

业务处理题参见习题集。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分组讨论、课堂讨论等;本章教学手段主要采用网络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等。

第三章存货

(一)目的与要求

1.学生应了解材料存货的性质与分类、库存商品分类、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的分类;

2.学生应掌握掌握材料按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计价的核算,库存商品的核算,周转材料的核算,存货清查的核算及存货的期末计价。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存货及其分类

1.主要内容

(1)存货的概念与特征;

(2)存货的确认条件。

应当同时满足存货确认的两个条件,才能加以确认,即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3)存货的分类。

存货按经济用途、存放地点及取得方式分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存货的概念、特征、确认条件及分类。

3.问题与应用

存货是企业重要的流动资产,需要严格的管理,其中本节涉及到的内容属于存货的概述,要求学生在理论概念方面明确认识,为后面的账务处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节存货的初始计量

1.主要内容

(1)外购存货

(2)自制存货

(3)委托加工存货

委托加工存货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

委托加工存货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按规定准予抵扣的

(4)投资者投入的存货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外购存货的成本;外购存货的会计处理,包括存货验收入库和货款结算同时完成、货款已结算但存货尚在运输途中、存货已验收入库但货款尚未结算;预付款购货;赊购,一般会计处理及附有现金折扣条件的赊购、具有融资性质的赊购;外购存货发生短缺的会计处理

(2)自制存货的成本;自制存货的会计处理

(3)委托加工存货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委托加工存货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按规定准予抵扣的

3.问题与应用

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不同方式取得的存货初始计量方法。

第三节发出存货的计价

1.主要内容

(1)存货成本流转假设

(2)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先进先出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

(3)发出存货的会计处理

生产经营领用的原材料;

生产经营领用的周转材料----周转材料的含义及核算要求,周转材料的摊销方法(一次转销法、五五摊销法、分次摊销法);

出售的存货;

其他用途发出的存货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存货成本流转假设、实物流转和成本流转、先进先出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生产经营领用原材料和周转材料的核算、出售及其他用途发出存货的核算

3.问题与应用

学生应该熟练掌握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及会计处理,理解发出存货不同计价方法的优缺点,掌握周转材料不同摊销方法的会计处理。

第四节计划成本法

1.主要内容

(1)计划成本法的基本核算程序

(2)存货的取得及成本差异的形成

(3)存货的发出及成本差异的分摊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计划成本法、材料成本差异、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率、成本差异的分摊、计划成本法的优点。

3.问题与应用

鉴于计划成本法的优点,计划成本法在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应用得比较广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计划成本法,为账务处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节存货的期末计量

1.主要内容

(1)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含义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可变现净值

(2)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确定可变现净值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存货估计售价的确定、材料存货的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