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精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5866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精品.docx

《高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精品.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精品.docx

高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精品

高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已多年,感觉到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文言文遇到了空前的尴尬和冷遇。

学生常问:

“老师,现在还学习文言文有什么用?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面对文学审美能力正严重弱化的学生,我认为作为教师,尤其是语文老师,不能随波逐流地迎合学生的审美趣味,而是要正确地引导学生。

下面谈谈我的做法:

一、“老师,为什么现在还要学文言文?

曾经在课堂上,当我滔滔不绝地讲解着《阿房宫赋》里的阿房宫是如何的雄伟壮观时,一位同学突然举手问我:

“老师,为什么现在还要学习文言文?

”一开始对学生这一问觉得不可思议,后来想想学生这样发问其实很自然,也很正常,他们的文化环境和自身阅历使他们有足够的理由提出如此质问。

于是,我用半节课的时间来解释。

但面对一双双或疑问或不屑的眼睛,大讲文言文的教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等大道理,收效甚微,大多数学生注重的是兴趣和功利——高考的分值是多少。

至于兴趣我们先暂且不说,看看高考的分值吧。

近几年来,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中文言文部分的考试题型、难度、比例也几乎形成模式。

如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已成为高考语文试卷中的重头戏。

2003年全国高考文言文翻译题,一改多年来的客观试题模式而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在第二卷,分值也相应地由3分增至5分,2004年增至8分,2005年增至10分,2006年、2007年、2008年依然保持这种比重,相信以后以考查“能力立意”为主的高考语文试卷在文言文翻译这一点上将继续保持这种高赋分。

这样讲了同学们一下子就来精神了。

二、“文言文又长又臭的,很难学呀”

连续上了高一必修二(粤教版)第四单元的三篇文言文后,学生们都说:

“文言文又长又臭的,很难学呀。

”是的,新教材在文言文的编排和选文上都有悖于学生实际,忽视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

因此,我们教学中要灵活处理教材。

(1)适当剪裁。

这是针对一些长文来讲的。

所谓长文,即篇幅长,文字多的课文。

长的文言文,有信息量大的优点,但同时也有信息瀪冗、占用课时多、容易引起学生厌倦等弱势,所以要提高效果,就必须挑“主干”,剪掉“旁枝”。

挑“主干”,主要表现在选“点”上。

教师可对教材进行处理,选择恰当的“点”进行教学:

或以一两个教学重点为目的进行,或以一两个难点为目的进行,或以训练某种阅读技能为目的进行……例如《项脊轩志》,可抓住两个学习重点进行教学:

一是“志”的体例特征;一是领会本文叙事中抒情的特点。

而后者又可选择一个代表段落如“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令人长号不自禁。

”进行重点分析,其他文言知识,可采取学生自主学习加教师引点的方法。

(2)化难为浅。

难,指文中常出现一些用语生僻、意思深奥的文言词的一类文言文。

难文既需“硬”教,因为难点不容忽视,又得想出好方法来浅教,找到突破点以提高教学效果。

或从预习提示中选一两个问题进行教学,或用“逐层深入”的策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越过难点……如第18课的《逍遥游》,可称之为难文了。

它的“化难为浅”,首先对生僻、意思深奥的文言词“硬”教,接着用问题法进行处理。

设置相应的问题:

A、庄子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逍遥游的境界?

B、课文是如何说明其他万物(小至蜩大至鹏鸟;低如凡夫俗子,高如神界仙人)都没有达到逍遥游的境界的?

这样理清结构,内容的疏理就容易多了。

(3)浅中有细。

浅,即一般在教学上比较容易掌握,大多能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的文言文。

这就给教师留下了大量的发挥空间,教师可研究如何将浅文教得细一点、实一点、多一点。

可以艺术地细化朗读的层次,可以充分关注语言训练,可以深化课文的品读,也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有机的进行一些穿插、引进、迁移、收集、补充等,以丰富教学内容……

三、“老师,怎样才能学好文言文呢?

常常有一些成绩好的学生过来问“老师,怎样才能学好文言文呢?

”其实学习文言文,归结起来主要就是读和记。

首先是读。

语文教材强调文言文的朗读、背诵,通过多读多背来掌握文言知识,理解文意,培养语言感悟能力。

当然诵读不是盲目地读,它可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借助注释,粗读课文。

预习时完成。

粗读的首要任务是结合注释疏通文字,在此基础上感知课文,从整体上初步把握课文结构。

再根据上下文读两三遍,对课文内容作大体了解。

粗读中要画出疑难词句,以备在课堂上提交讨论。

第二步,质疑、解难、细读课文。

通过课内细读,准确地正音、正形、断句;解决粗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增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三步,精读课文,深入领会。

精读时要力求读出语气、语调和节奏。

通过精读,更深入地感悟、理解作品,体会文章的情感,把握文章的特色。

第四步,熟读课文,鉴赏评价。

这一步主要靠同学们在课后主动进行。

要熟读成诵,强化文言字词的学习效果,深化对课文内容、结构的理解。

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再者是记,记就是做笔记,积累和牢记。

现在学生感到文言文难,难就难在语言文字、句法和古文化知识上,所以每学一个典型的“例子”,就要分门别类地把这些知识归纳到一起,积少成多,以期能逐步总结出一些规律,最终能举一反三。

如可分类为:

一词多义(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主要句式、文化常识等。

但积累文言字词时不要死记硬背,要结合“语境”去揣摩。

如果只把串讲一概当成解释字义的根据,就大错特错了。

例如“至于劝善规过足矣”一句,课文下面注解为“能够做到规劝行好事,不行坏事就不坏了”,这仅是串大意,但学生据此对号入座地去释义,误以为“至于=能够做到”,“足=不坏”,这就脱离了字词的既定意义,造成错误概念。

其实“至于”和“足”不解释也行。

而若认为“劝=规劝”,就又脱离了具体语境,因为“规劝”与“行善”搭配不起来。

这个“劝”就是“劝勉”的意思,与“劝学”的“劝”同义。

四、“上文言文课很枯燥乏味哟”

学生虽然明白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和意义,但还是觉得不如学现代文爽,都说“上文言文很枯燥乏味哟”,这是学生缺乏兴趣所至。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就成为关键问题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

“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现在的高中学生,见多识广,视野开阔,思维敏捷,掌握信息多,如果教师掌握的信息少,就难以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更调动不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所以得保证教师与学生之间知识的“非对等性”。

例如在教学《鸿门宴》时,学生已掌握了不少信息,熟知故事情节,了解人物性格,如果教师还给同样的东西,他们会感到乏味无趣。

我就把学生不知的信息,通过篇子印发给他们(如《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刘邦论成败》、《[鸿门宴]评析》(李知文、刘永章)),使学生兴趣倍增,思维活跃,能够从全新的角度,重新认识了项羽和刘邦,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上分析《鸿门宴》中座位显示的问题:

①接待客人应在堂上。

②客人应在最尊贵的位置上。

项羽违背这些礼仪,暴露出项羽傲慢无礼、自矜功伐的性格弱点。

学生由盲目地拥项,转为对项羽人格更深层的剖析,如没有兴趣,就不会主动探求新知识,发现新问题。

因此教师授课时,要保证自己是信息富集点,授课过程就是信息富集点向信息稀薄地带(学生)扩散的过程,在这个扩散过程中,让学生得到不知道的信息,让他们感到新奇,因为新奇的知识本身最能激发学者的兴趣。

当然激趣的方式多样,还可以是音乐,可以是图画,可以是活动,可以把文言文与现代生活联系起来讨论,也可以是创造性问题的研究……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激趣,才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进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五、“作为教师,我这样做行了吗?

清如许之水必须有鲜活的源头,要让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有如春江水涨,教师就应成为他们的源头活水。

于是我常自问:

“作为教师,我这样做行了吗?

”并以此来鞭策我在教学工作中,做好以下几点:

1、熟悉初中文言篇目,做好初高中文言知识的衔接工作,熟悉高中三年的文言文教材,掌握考纲要求的实词、虚词、句式等。

2、注重历史背景的查阅和介绍,让学生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来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拉近学生和课本的距离。

3、要善于联系现实生活,古文中的情与理有许多与今相通,有些已与时不符,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的,都要善于发掘它对于现实生活的价值。

4、练习自己的朗诵能力,学会用充满情感的声音来展现古文的魅力,引发学生对诵读古文的兴趣。

总之,高中文言教学是一个值得探索、研究的问题,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想,只要我们努力探索,文言文教学这片天空一定会亮丽而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