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消防处置手册共六大部分57种49页爆炸品压缩气体易燃液固体毒害品腐蚀品等.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5821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化学品消防处置手册共六大部分57种49页爆炸品压缩气体易燃液固体毒害品腐蚀品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危险化学品消防处置手册共六大部分57种49页爆炸品压缩气体易燃液固体毒害品腐蚀品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危险化学品消防处置手册共六大部分57种49页爆炸品压缩气体易燃液固体毒害品腐蚀品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危险化学品消防处置手册共六大部分57种49页爆炸品压缩气体易燃液固体毒害品腐蚀品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危险化学品消防处置手册共六大部分57种49页爆炸品压缩气体易燃液固体毒害品腐蚀品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危险化学品消防处置手册共六大部分57种49页爆炸品压缩气体易燃液固体毒害品腐蚀品等.docx

《危险化学品消防处置手册共六大部分57种49页爆炸品压缩气体易燃液固体毒害品腐蚀品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化学品消防处置手册共六大部分57种49页爆炸品压缩气体易燃液固体毒害品腐蚀品等.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危险化学品消防处置手册共六大部分57种49页爆炸品压缩气体易燃液固体毒害品腐蚀品等.docx

危险化学品消防处置手册共六大部分57种49页爆炸品压缩气体易燃液固体毒害品腐蚀品等

 

危险品化学消防处置手册

一、硫化氢7

二、煤气8

三、氯8

四、氨9

五、乙烯10

六、乙炔11

七、液化石油气12

一、石油脑14

二、甲醛14

三、乙酸乙烯酯15

四、

(一)苯

(二)甲苯16

五、二硫化碳17

六、乙醇18

七、丙酮19

一、氯酸钾20

二、萘21

三、五硫化二磷22

四、黄磷22

五、硫磺23

六、碳化钙24

七、氢化钠25

八、

(一)金属钠

(二)钾(三)镁粉26

一、苯胺27

二、苯酚28

三、四氯化碳29

四、沙林30

五、光气31

六、氰化氢31

七、氰化钠33

八、氰化钾34

九、三氧化二砷34

十、五氧化二砷35

十一、氯化汞36

十二、红色氧化汞37

十三、硝基马钱子碱38

十四、氟化钠38

十五、甲拌磷39

十六、乐果40

十七、敌敌畏40

十八、敌百虫41

一、三氯化磷42

二、五氯化磷42

三、甲酸43

四、盐酸43

五、硫酸44

六、硝酸46

七、氢氟酸47

八、高氯酸48

九、氢氧化钠49

十、钠石灰49

十一、金属铀50

第一部分爆炸品

一:

名称:

环三次甲基三硝铵

  分子式:

C3H6N3(NO2)3

  别名:

黑索金、硝宇、旋风炸药

  理化性质:

  白色结晶,加有钝化剂时为红色,不吸湿,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乙醚、苯、易溶于丙酮。

化学性质较稳定,50℃时长期储存不分解,与稀酸、稀碱不作用,遇浓硫酸则分解,遇明火、高温或受震动、撞击、摩擦有引起爆炸的危险。

爆炸威力大,爆燃点为230℃,爆速约为8750米/秒。

灭火物质:

雾状水

  消防处置:

  1、单独存放。

工房和库房周围不得施放烟花爆竹类物品,不得用明火。

  2、发生火灾时,应确定警戒区,设立警戒线,疏散该区域内所有无关人员。

  3、处置车辆应远距离停放。

  4、处置人员应做好自身防护,尽量利用坚固掩体射水。

  5、着火时,严禁用沙土压埋。

  二、名称:

硝铵炸药

  化学式:

NH4NO3+CH3C6H2(NO2)3

  别名:

铵梯炸药、阿莫特

  理化性质:

  为硝酸铵,梯恩梯的混合物,爆炸点为250~320℃,爆速约为4000~6000米/秒。

灭火物质:

雾状水。

消防处置:

  1、单独存放,专人专管。

贮运过程中轻拿轻放,严禁挤压、冲撞或受其他机械力作用。

不得与其他易燃易爆物品(氧化剂、酸、碱等)堆放在一起,库房内禁用明火。

  2、发生火灾时,应先确定危险区,设立警戒线,疏散该区域内一切无关人员。

  3、处置事故车辆应远距离停放。

  4、处置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尽量利用掩体射水。

  5、严禁用沙土压埋。

  三、名称:

黑火药

  化学式:

KNO3+S+C

  别名:

黑药

  理化性质:

  含有硝酸钾或硝酸钠火药的总称,一般为硝酸钾、硫磺及炭末粉状混合物。

一遇到火焰或火星即能引起燃烧爆炸,爆炸时有烟,爆炸威力较小。

一般不易变质,但易吸潮,吸潮后将失去预期的使用效果。

爆速为500米/秒,火焰温度2500℃左右。

  灭火物质:

雾状水

  消防处置:

  1、单独存放,远离火源、热源。

  2、严禁冲撞、挤压或受其他机械力作用。

  3、发生火灾,处置人员应佩戴防毒面具,尽量利用掩体射水。

避免用直流水直接冲击。

  4、严禁用沙土压埋。

  四、名称:

三硝基甲苯

  化学式:

CH3C6H2(NO2)3

  别名:

梯恩梯、茶褐炸药

  理化性质:

纯品为黄色针状结晶,工业品为黄色至暗棕色,几乎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和乙醚,无臭有毒,味苦,遇碱则生成不稳定的爆炸物。

常温下是脆性物质,升高温度就逐渐具有可塑性。

在150℃时分解,爆炸点为300℃,瀑速约为6900米/秒。

它的粉尘能刺激粘膜而引起咳嗽,皮肤接触后易得皮炎,长期接触或过多地吸入其蒸气或粉尘,会引起肝脏中毒,发生贫血。

  灭火物质:

雾状水。

  消防处置:

  1、着火时,应确定危险区,设立警戒线,疏散该区域内一切无关人员。

  2、处置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佩戴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穿气密性防毒衣,充分利用防爆掩体射水灭火。

  3、如在该物品附近失火,须用水冷却容器。

  4、严禁用沙土压埋。

  5、中毒者应迅速脱离污染区,安置休息并保暖,皮肤接触后,先用水冲洗,再用肥皂水彻底洗涤。

  五、名称:

三硝基苯酚

  分子式:

(NO2)3C6H2OH

  别 名:

苦味酸

  理化性质:

  黄色针状或块状结晶、无臭、有毒、味极苦。

难溶于冷水,能溶于热水。

与铜、铅、锌等金属化合成苦味酸金属盐,其危险性更大,爆速约为750米/秒。

  灭火物质:

  消防处置:

  1、不能任意堆放,生产工房和库房通风要好,温度不超过35℃。

  2、工房、库房不得使用明火,电器要防爆,防止产生火源。

  3、发生火灾时,应确定危险区,设立警戒线,疏散该区域内一切无关人员和车辆。

  4、处置人员应佩戴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尽量利用防爆掩体接近射水,大火时应远距离射水。

  5、严禁用沙土压埋。

  六、名称:

硝酸铵

  分子式:

NH4NO3

  别名:

硝铵、铵硝石

  理化性质:

  无色无臭透明结晶或呈白色小颗粒,有潮解性,极易溶于水。

加热分解时放出氧气,温度升高到220℃就加速分解。

放出褐色的剧毒气体--氧化亚氮。

约300℃时有爆炸危险。

混入有机杂质时,能明显增加本品的爆炸危险性。

  灭火物质:

水。

  消防处置:

  1、着火时,处置人员和车辆尽量占领上风或侧上风阵地,处置人员应佩戴隔绝式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

  2、着火初期,可用雾状水灭火,同时确定危险区,设立警戒线,疏散该区域(特别是下风方向)的一切无关人员。

  3、如果火场中有大量硝酸铵时须注意防范,并用水喷射灭火。

向熔融的硝酸铵射水时须注意,避免物品爆溅而引起火势扩大。

  4、不得将油脂、木炭或其他可燃物带入硝酸铵中,以防引起全部猛烈爆炸。

  5、不得用沙土压埋。

  

第二部分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一、名称:

硫化氢

分子式:

H2S

理化性质:

无色,有臭鸡蛋一样恶臭味的气体。

溶于水,乙醇、甘油、二硫化碳。

在空气中燃烧并发出蓝色火焰,易燃。

能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为4~44%。

气体比空气重,能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燃烧,并把火焰沿气流相反方向引回。

与浓硝酸、发烟硝酸或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发生爆炸。

硫化氢具有与氰化氢相似的毒性,是一种化学性窒息性气体,主要经呼吸道吸收而引起全身中毒。

接触浓度超过700PPM时能产生急性中毒。

先出现由于神经系统中毒而产生的过度呼吸,继而引起呼吸麻痹,如不及时刺激呼吸或进行人工呼吸,就会死亡。

低温度气体能刺激呼吸器官和眼睛,造成头痛、眩晕、虚弱等症状。

刺激眼睛会引起结膜炎。

灭火物质:

水、泡沫、沙土。

  消防处置:

  1、发生泄漏事故时,处置人员应佩戴隔绝式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着全身防护服。

2、确定危险区,设立警戒线,疏散该区域及下风方向所有无关人员。

3、用水幕或雾状水稀释或驱散泄漏气体,进行抑爆。

4、着火时,关闭钢瓶阀门,切断气源,用开花水流保持火场中钢瓶的冷却,并用雾状水保护关闭人员。

  5、中毒者应迅速移离污染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停止时应进行人工呼吸,眼睛受刺激时可用3%硼酸溶液进行冲洗。

二、名称:

煤气

别名:

瓦斯

  理化性质:

  无色有特臭的易燃气体、剧毒。

主要成份是:

烷烃、烯烃、芳烃、氢、CO2。

我省目前生产的气化煤气成分主要是CO和氢气。

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为4.5~40%。

其一氧化碳成分能与人体中的血色素化合,造成缺氧,使人昏迷不醒。

在低浓度下停留也能产生头晕、心跳加速、恶心以及虚脱。

灭火物质:

雾状水、泡沫、CO2。

  消防处置:

1、气体泄漏时,应留有充分余地地确定危险区,设立警戒线,疏散该区域及下风向所有无关人员,并告知他们在行动中熄灭明火,关闭门窗。

2、处置人员应配戴隔绝式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占领上风或侧上风阵地。

3、以泄漏点为中心,在其周围设置水幕或用喷雾水枪喷射雾状水进行抑爆或稀释吸收。

4、发生火灾时,在关阀堵漏前,不得将火源扑灭。

  三、名称:

  分子式:

Cl2

  理化性质:

  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剧毒气体。

可液化,液化后为黄绿色透明液体。

本身不燃,但能助燃,溶于水。

爆炸极限为11%~94.5%。

对眼睛和呼吸系统的粘膜有极强的刺激性,在肺中可发生淤血和水肿,3.5PPM时可感到臭味,15PPM时对眼睛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并感到疼痛,咳嗽,有窒息感和胸部紧束感;50PPM可引起严重损害,有胸痛、吐粘痰及咯血;100PPM时,瞬间就可引起呼吸困难,脉博减少。

灭火物质:

水。

  消防处置:

1、发生事故时,应确定危险区,设立警戒线,并疏散该区域内及下风向所有无关人员。

2、处置人员应穿全身防护服、戴手套、佩戴隔绝式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关阀堵漏,如无法修复,应将漏气钢瓶搬至空旷处,用石灰乳浸没,以防中毒事故。

3、发生火灾时,占领上风或侧上风阵地,关闭钢瓶阀门,切断气源,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的冷却或将容器搬至安全地带,并用水流掩护关阀人员。

4、用雾状水稀释氯气时,在水罐车中加入液碱、氨水等物效果更好。

5、轻微中毒者应立即脱离污染区至空气新鲜处并保暖;眼睛受刺激、皮肤接触时可用水冲洗,情况严重者立即送医院。

  四、名称、氨(液)

  分子式:

NH3

  别名:

液氨、阿摩尼亚、硇精

  理化性质:

  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臭味。

在适当压力下可变成液氨。

易溶于水,形成氢氧化铵。

有着火危险,也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为16~25%,有毒,并具有腐蚀性,能侵袭皮肤、粘膜和眼睛。

浓度超过1700PPM时可引起严重咳嗽、支气管痉挛、剧烈的肺水肿和窒息,半小时内可立即致死,也可刺激皮肤。

接触液氨可引起严重冻伤,还能引起男性生殖器疼痛和萎缩。

灭火物质:

水、泡沫。

  消防处置:

1、发生泄漏事故时,应确定危险区,并设立警戒线,疏散该区域内及下风方向所有无关人员。

2、以泄漏点为中心,在其周围设置水幕水带或用雾状水进行稀释吸收。

3、采取关阀、堵漏措施时,堵漏工具应为不发火材料、冷库内管道裂口较小时,可用浸湿的棉织物敷于裂口,利用蒸发吸热原理,自然冰冻止漏。

4、着火时,处置人员应佩戴隔绝式防毒面具,着全身防护服,占领上风或侧上风阵地,并用水流保持火场中容器的冷却。

5、关阀、堵漏前,不得将火源盲目扑灭,以免泄漏气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源而发生爆炸。

6、溅入眼内,可用大量水冲洗;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处或送医院治疗。

  五、名称:

乙烯

  分子式:

C2H4

  理化性质:

  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易燃气体。

略具烃类物有的臭味几乎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和乙醚易燃,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为3~32%,与氧化剂剧烈瓜,遇明火,受高温时有燃烧爆炸的危险,在日光照射下能与氯气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

乙烯在低浓度时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则有麻醉作用,但无明显兴奋阶段,麻醉快,苏醒也快。

灭火物质:

水、干粉、CO2。

  消防处置:

1、气体泄漏时,处置人员不得穿带静电的服装或钉铁钉的鞋进入泄漏区关阀堵漏,同时用水流掩护关阀堵漏人员,并保护堵漏点,防止产生火花。

2、确定危险区,设立警戒线,疏散该区域内及下风向所有无关人员。

并告之行动中熄灭明火,不得随意开启或关闭电源及其他金属开关。

3、用水幕、雾状水或开花水驱散,烯释泄漏气体。

4、发生火灾时,首先应切断气源。

当泄漏量大,而气源又不能及时切断或漏气处不能堵漏时,不可将火扑灭,可用水枪射水冷却至气源被切断或堵漏成功时方可灭火;如是钢瓶则可移至安全空旷处,用水冷却瓶体至气体燃尽。

5、吸入气体的患者应脱离污染区至空气新鲜处;如是溅入眼内,可用水冲洗15分钟以上,并滴2%普鲁卡因;如果皮肤冻伤,可用42℃左右的温水浸泡复温,然后送医院治疗。

  六、名称:

乙炔

  分子式:

C2H2

  别名:

电石气

  理化性质:

  无色无臭气体,含有硫化物、磷化物时有大蒜样气味,极易燃烧爆炸,爆炸极限为1.5~82%,微溶于水,乙炔燃烧时温度可达3150℃,与纯铜、银、汞等金属接触,能生成容易爆炸的乙炔铜、乙炔银、乙炔汞等化合物,乙炔还能与溴及次氯酸盐等化合,发生燃烧爆炸。

乙炔含磷化氢超过0.15%以上时,遇空气容易自燃。

微毒,具有麻醉和阻止细胞氧化的作用,使脑缺氧引起昏迷。

人吸入10%时,轻微中毒反应,吸入30%时,步态蹒跚,动作不协调。

  灭火物质:

水、泡沫、CO2

  消防处置:

1、发生泄漏事故时,应以泄漏点为中心,尤其是在下风向设立警戒线,并设置水幕水带或用喷雾水枪喷射雾状水稀释、驱散泄漏气体,进行抑爆。

2、消除泄漏区内一切火源和其他危险因素。

3、采取关阀或堵漏措施切断气源时,用水枪掩护作业人员并防止产生火花。

4、泄漏发生在室内时,要打开门窗、天窗。

防止气体在房屋顶部聚积。

5、着火时,在气源未切断之前不可将泄漏点火焰扑灭,但可将其周围的残火扑灭。

6、着火钢瓶和其他受火势威胁的钢瓶应用水枪冷却,防止爆炸。

7、乙炔发生泄漏或现场发现人员中毒时,应考虑到乙炔中所含杂质磷化氢中毒的可能。

  七、名称:

液化石油气

  别名:

原油气、液化气

  理化性质:

  无色易燃气体。

具有特殊臭味,主要为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的混合化。

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为2~9%。

遇热源、火源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

有毒。

在低浓度下停留,能产生头晕、心跳、恶心以及虚脱,以致使人体缺氧而窒息死亡。

  灭火物质:

水、CO2、干粉。

  消防处置:

1、液化石油气泄漏未燃时,处置人员应占领上风或侧上风阵地,大量泄漏时,未戴防火罩的消防车也不得驶入泄漏区,应远距离停放,并便于撤退。

2、确定危险区域,疏散该区域内及下风方向的所有无关人员。

3、扑灭危险区内的明火。

禁止触动电器开关,防止摩擦及黑色金属与砼等碰撞产生火花。

4、在泄漏点周围设置水幕,稀释和吸收泄漏蒸气,进行抑爆,亦可用雾状水将蒸气赶至安全的空旷地带。

5、关阀、堵漏,切断气源。

当裂口较小无法止漏时,可用浸温的棉织物敷于裂口,利用蒸发吸热原理,自然冰冻止漏。

6、液化气罐着火时,要对着火罐及邻近罐进行不间断射水冷却,并防止罐体出现空白点。

7、无法止漏或不能及时切断气源时,不能将火焰扑灭。

冷却着火的家用液化气罐时,应防止水流将罐体冲倒,而增加罐体爆炸的危险性。

8、行动过程中,处置人员不要沿污水管道覆盖上方行动,也不得站于污水盖上部,防止聚积于此的液化气遇明火而爆炸。

9、火灾扑灭后,要继续冷却着火罐一段时间,使油品温度降至燃点以下,防止复燃。

第三部分易燃液体

  一、名称:

石油脑

  别名:

溶剂油

  理化性质:

无色或浅黄色液体。

其成份主要为芳香族烃类混合物。

化学性质与甲苯、二甲苯相似,不溶于水,能与乙醇、丙酮、戊醇等相混溶、蒸气比空气重,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为1.3~8%,扩散距离相当远,遇火源燃烧,并能将火焰沿气流相反方向引回。

毒性较一般石油系溶剂大,脱脂能力强。

大量吸入蒸气能引起神经麻痹。

  灭火物质:

泡沫、CO2、干粉、沙土。

  消防处置:

1、发生泄漏事故时,首先断灭一切火源。

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用沙土吸收泄漏液体,倒至空旷地方任其蒸发或掩埋;对污染地面进行通风,蒸发残余液体并排除蒸气。

2、用水幕或喷雾水枪喷射雾状水,稀释、驱散其蒸气,进行抑爆。

3、发生火灾时,处置人员应尽量占领上风或侧上风阵地,佩戴防毒面具。

4、吸入蒸气的患者应立即脱离污染区,安置休息并保暖。

受刺激时用水冲洗,溅入眼内的严重患者应就医治疗;皮肤接触后先用水冲洗,再用肥皂彻底洗涤;误服时立即漱口,并送医院救治。

  二、名称:

甲醛

  分子式:

HCHO

  别名:

福尔马林、蚁醛

  理化性质:

  商品为37-40%的甲醛水溶液,无色、有刺激性恶臭味的液体;溶于水和乙醇;溶液容易汽化,放出甲醛气体,闪点为50℃;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为7-73%。

遇热源或火种有燃烧爆炸危险,与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毒性较大,蒸气能刺激呼吸系统并严重刺激眼睛;液体与皮肤接触,能使皮肤硬化,甚至局部坏死;误服时会造成肠胃疼痛、恶心、呕吐、以至失去知觉。

灭火物质:

抗溶性泡沫、CO2、干粉、沙土。

  消防处置:

1、发生泄漏事故时,应控制泄漏范围,消除火源,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堵漏;少量泄漏物可用干粉,沙土等作无害处理或用大量雾状水稀释液体、驱散蒸气。

2、发生火灾时,应做好现场警戒。

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并做好自身防护,防止身体皮肤与泄漏物直接接触。

3、在火点周围的自由液面、地面及下水道喷射泡沫,防止流淌火灾。

4、中毒者应立即脱离污染区至空气新鲜处;皮肤接触时立即用清水冲洗,再用洒精擦洗,最后涂敷甘油;头面部污染时,首先注意冲洗眼睛,经口中毒者,应立即漱口,并饮大量牛奶。

  三、名称:

乙酸乙烯酯

  分子式:

CH3COOCH:

CH2

  别名:

乙酸乙烯乙烯基乙酸酯醋酸乙烯酯

  理化性质:

  无色带甜感香味。

易聚合,受热、光或微量的过氧化物的作用能聚合成透明固体。

易燃,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为2.6-13.4%,含有抑制剂的商品与过氧化物接触也能猛烈聚合。

蒸气比空气重,能扩散到很远的距离,一遇火源即能点燃,并把火焰沿气流相反方向引回。

在火场的高温下能聚合放热,使容器爆破。

具有麻醉性,并能引起全身中毒,对眼和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

浓度约1mg/L,作用10分种,立即感到喉部有剧烈的刺激,引起咳嗽。

长期反复接触皮肤,会产生脱酯效应。

  灭火物质:

抗溶性泡沫、干粉、1211、CO2。

  消防处置:

1、发生泄漏事故时,首先切断泄漏区内所有火源,戴好防毒面具和防护手套。

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泄漏区,如无分散剂时可用砂土吸收覆盖,堵住泄漏源或将泄漏容器转移至空旷地方进行处理。

2、着火时,用水扑救无效,但须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的冷却,并用水幕保护消防人员驱散聚合蒸气。

3、遇大火时,处置人员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

4、吸入蒸气人员应迅速脱离现场,安置休息并保暖;眼睛受刺激时用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严重的须就医治疗;皮肤接触后用水冲洗,再用肥皂水彻底清洗;误服时立即漱口,严重者送医院治疗。

  四、名称:

(一)苯

(二)甲苯

  分子式:

C6H6CH3C6H5

  理化性质:

  

(一)苯:

无色透明易燃液体,易挥发,有毒,不溶于水。

遇热源、明火易着火爆炸,与氧化剂反应剧烈,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吸入高浓度苯蒸气可导致急性头痛、恶心、呕吐、神志模糊、知觉丧失、抽搐等,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长期吸入可引起白血病。

  

(二)甲苯:

易燃液体,无色透明,有类似苯的芳香气味,遇明火,热会着火爆炸,与氧化剂反应剧烈,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对皮肤有轻微的刺激作用;吸入高浓度蒸气有麻醉作用。

  灭火物质:

泡沫、干粉、CO2、1211、黄沙。

  消防处置:

1、事故时,处置人员应佩戴防毒面具,着全身防护服。

2、泄漏时,应设法阻止泄漏,并控制泄漏范围。

少量物质泄漏时,可用活性碳、砂土、干粉等惰性材料吸收,然后用不发火花的工具收集;大量泄漏时,利用围堤收容;处置过程中,应预先在泄漏物表面喷射泡沫,以防其蒸气爆炸。

3、着火时,主要考虑用泡沫扑救,也可用CO2、干粉、砂土等扑救。

面积不大时,也可用高压雾状水扑救;对火点周围的自由液面、地面及下水管道,应喷射泡沫,以防止流淌火灾。

4、凡中毒者应迅速脱离现场并移至上风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污染皮肤时,应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服,鞋袜等,用大量肥皂水及清水冲洗。

头面部污染时应注意眼睛的冲洗;经口中毒应充分漱口、饮水,并尽快洗胃。

中毒引起呼吸困难时应输氧;心跳、呼吸停止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挤压,并送医院急救。

  五、名称:

二硫化碳

  分子式:

CS2

  理化性质:

  易燃液体,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有刺激性,易挥发;不溶于水,但易溶于有机溶剂;露光放置易变质,生成棕色絮状沉淀,臭味增加。

蒸气能与空气形成范围宽广的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为1.3-50%;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烟雾,与铝、锌、钾、氟、氯、迭氮化合物等反应剧烈,有引起着火爆炸的危险;易产生和积聚静电,经高速冲击、流动、激烈震荡后,可因静电放电而着火爆炸;有毒,空气中最高允许含量为10PPM。

吸入、食入或经皮肤吸收能引起麻醉症状,主要损坏神经和血管,重症者先呈强烈的兴奋状态,尔后出现谵语、意志丧失、昏迷等,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灭火物质:

水、CO2、泡沫、沙土。

  消防处置:

1、发生事故时,处置人员应佩戴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着全身防护服,并尽量占领上风或侧上风阵地。

2、泄漏时应设置现场警戒,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控制、消除一切火源;少量泄漏时,可用水泥粉、干粉、炉渣、砂土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时,利用围堤收容,并在泄漏物表面预先喷射泡沫以防爆炸。

3、注意泄漏区的通风,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消除一切火源。

4、起火时尽量采取隔离灭火法,主要考虑用泡沫和大量水进行水封,也可用干粉、砂土扑救;用高压直流水时应避免直接冲击;火点周围的自由液面、地面、及地下水管道可喷射泡沫,以防流淌火灾。

5、凡中毒者,均应迅速脱离现场到上风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皮肤被污染时,用大量清水或肥皂水冲洗;经口中毒者,应充分漱口,饮水,并尽快洗胃;中毒引起呼吸困难时应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的人员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术,并送医院急救。

  六、名称:

乙醇

  分子式:

CH3CH2OH

  别名:

酒精、火酒

  理化性质:

  无色澄清易挥发液体,有酒香,能与水、醚、氯仿和甘油任意混合,易燃,燃烧时发出蓝色火焰。

挥发气体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为3.3-19%。

受热或遇明火有着火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反应或引起着火燃烧;变性乙醇中常掺有甲醇、吡啶等物,误食时可致严重中毒;吸入、食入或经皮肤吸入高浓度乙醇时,对身体都具有麻醉作用,严重时可损坏视神经,甚至失明。

  灭火物质:

抗溶性泡沫、CO2、1211、干粉。

  消防处置:

1、发生泄漏事故时,应立即设法控制泄漏范围,设立警戒线。

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泄漏区,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堵漏。

2、控制消除一切火源,用水幕或雾状水驱散,稀释泄漏气体,同时注意通风,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3、灭火时主要考虑用抗溶性泡沫扑救。

也可用水泥粉、CO2、干粉、沙土、炉渣等扑救。

4、中毒者应迅速脱离现场至上风方向空气新鲜处,松开病人的颈、胸和裤带,保持呼吸畅通,经口中毒者,应立即服催吐剂将毒物吐出,现场可用压迫舌根的方法进行催吐,用清水或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

  七、名称:

丙酮

  分子式:

CH3COCH3

  别名:

阿西通、醋酮

  理化性质:

  无色芳香透明液体,与水、乙醚、氯仿等混溶;爆炸极限为2.25-12.8%;遇明火、氧化剂或受高温有燃烧爆炸的危险;遇铬酸、次氯酸铬、发烟硫酸等均剧烈反应;毒性较低,近似乙醇,吸入过量蒸气或误服时会产生眩晕、昏迷麻醉等症状,液体能刺激眼睛并造成损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