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模拟试题山东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5805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高考模拟试题山东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高考模拟试题山东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文高考模拟试题山东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语文高考模拟试题山东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语文高考模拟试题山东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高考模拟试题山东版.docx

《语文高考模拟试题山东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高考模拟试题山东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高考模拟试题山东版.docx

语文高考模拟试题山东版

2007年语文高考模拟试题(山东版)

 命题人:

临淄二中 谢林

(说明:

本套试题共分三大部分:

必做内容、选做内容和作文。

必做内容分第I卷和第Ⅱ卷;第I卷的选择题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和选做内容及作文按题号做在答题纸上)

第一部分:

必做内容

  第I卷(30分)

  一、语言知识积累及应用(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叫嚣      发酵         枭雄         惟妙惟肖

  B.负疚      马厩         就范         咎由自取

  C.慰藉      解送         芥蒂         借花献佛

  D.顾盼      雇佣         痼疾         故弄玄虚

  2、选出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

  A.超俗不羁      气韵流动        脱颍而出       鞠躬尽瘁

  B.惝恍迷离              人才汇萃        妄费心机        触类旁通

  C.朝夕揣摹      披星带月          概括简炼          忠贞不渝

  D.乐府双璧        潜移默化         无礼漫骂          豆蔻词工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在激烈的决赛中,我乒乓健儿经过艰苦拼搏,终于__了对方的攻势,获得了冠军。

  

(2)不法商人以次充好,用假货来__利益,这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3)社会治安的问题引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__,他们将会在“两会”上提出提案,以便更好地解决。

  A遏止谋取关注B遏制谋取关心

  C遏止牟取关心D遏制牟取关注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国庆节那天,市政府组织了盛大的烟火晚会,一时间,空中天花乱坠,场面壮观而美丽。

  B.在适应性教育中,不唯书,不唯上,大胆怀疑等思想和行为往往被视为出格,但在培养创造性时就必须开禁,否则创造教育就是叶公好龙。

  C.对于公益事业,他甘之如饴;对于奢侈享受,他弃之如敝屐。

  D.抗洪告捷,这里迅速恢复了生产,乡亲们深切地感到如果不是党中央的决策英明、广大官兵的舍生忘死,要想取得胜利,那是不堪设想的。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姚明在整个NBA赛季中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成为关注的目标。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是他的体型?

他的亲切?

还是他的什么?

  B.以《团结、友谊、交融、发展》为主题的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今天在“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广场隆重开幕。

  C.“留住济南”图片展深深吸引了观众。

那小巷,那泉水,那绿草青苔,已经成了难以寻觅的影子——真可谓“梦忆深深深几许,一街一巷总关情。

  D.据考证,古历下亭址在今名士阁西侧(该处现有一石碑,正面题“古历下亭址”五个大字,背面刻有杜甫《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前不久,在加拿大召开的有20个国家,400多位科学家参加的第八届激光学术会议上,这两篇论文受到高度重视,给予了颇高评价。

  B.文章里的中心思想确定以后,还要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认真地组织、选择材料。

  C.血液是运送生命物质的长河,一旦病毒、细菌等病害侵入我们的身体,它也是保护我们身体的卫士。

  D.其实,只要部分观众适应了字幕版的放映方式,根本就没有必要不因为配音这一环节而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消耗。

  二、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

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

于是孙子谓田忌曰:

“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

及临质,孙子曰:

“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

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

“刑馀之人不可。

”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

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

“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

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

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

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

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

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孙子谓田忌曰: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庞涓行三日,大喜,曰:

“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

“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

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

“遂成竖子之名!

”齐因乘胜尽破其军。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孙膑以刑徒阴见     阴:

暗中

  B.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再:

第二次

  C.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客:

客气

  D.明日为五万灶 明日:

明天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B.①赵急,请救于齐②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C.①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②门虽设而常关

  D.①齐因乘胜尽破其军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孙膑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

  ①刑馀之人不可             ②夹道而伏,期曰:

“暮见火举而俱发”

  ③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④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⑤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⑥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

  A.①③⑤  C.②③⑥   B.②⑤⑥  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的相关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膑原在魏国,因受迫害而沦为刑徒,后来,他说服了齐国使者,得以逃到齐国,并帮助齐国取得重大的军事胜利。

  B.在魏国攻打赵国时,田忌按孙膑所说趁机攻打魏国空虚的都城大梁,于是魏军果然去了邯郸,在桂陵与齐军交战,结果被打败。

  C.“马陵道之役”的胜利,是在孙膑充分掌握敌我情况并准确分析的基础上取得的。

  D.文章刻画人物的性格面貌,生动逼真。

写孙膑的出谋献策,往往只说做法,不讲原因,到了后来才看到它的作用。

这种写法,曲折有趣,引人入胜。

  第Ⅱ卷(综合题,120分)

  三、简答题(16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译文:

  

(2)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译文:

  (3)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译文:

  12.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

(6分)(任选一小题)

  ⑴                             ,渚清沙白鸟飞回。

                                    ,              。

                                                                                                   ,百年多病独登台。

                                    ,              。

(杜甫《登高》)

  ⑵ ①古人云:

“                                                              ”,此言得之。

(苏洵《六国论》)

  ②                 ,                    ,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③               ,                   。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④                ,                     。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⑤叶上初阳干宿雨。

                    ,                   。

(周邦彦《苏幕遮》)

  ⑥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                      。

(王勃《滕王阁序》)

  四、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

  城市是乡村的纪念碑

  刘贤冰

  

(1)很久没有回家乡了。

那个炊烟袅袅的小村子,是一剂良药,须得按时服用。

想必是,在田野里耍大的孩子,即使在城里呆得再久,那份散漫的野性也难以去除吧。

这些年,想念村庄,已然成了一项必修的功课,或者是一种间歇性病灶,而且,其频率随年岁的增长而增长。

  

(2)这种想念,实在不是什么轻松的事。

想念一个人,是可以有所凭借的,所谓睹物思人,至少给思念留了个出口;而且,还有现代通讯工具帮忙。

可是,在喧嚣的城市里想念村庄,就如笼中之鸟想念山林一般,找不到一草一木一石的依据,所有的想像,都会被金属丝无情地阻隔,只剩下烦躁的心绪。

我可以给家乡的亲人通电话,可是,村庄是一个集合概念,是一部完整的童年历史。

我的思念,又怎能通过一根电话线真正抵达村庄的内心呢?

  (3)坐在公共汽车上,各种建筑物扑面而来,马路两旁的景物快速移开。

我知道,它们是不会彻底地给我的目光让路的;我不会天真地以为,那些物体移开之后,我会看到我所熟悉的田野和牛羊,还有从屋瓦缝隙里钻出的炊烟。

  (4)我了解,城市在不停地讨好我。

它永无休止地制造着陌生的事物,不断地变幻着色彩。

让各种车辆像池塘里的鱼一样游动……这样看起来它是多么鲜活,多么富于动感。

它所有的企图,就是让我忘掉村庄。

可是,城市的表演,并不符合我的性情,它不断离间着我和村庄的关系,这只能增加我对村庄更加深切的思念。

  (5)每天,我在城市里坐车,在城市里漫步,看城市上空偶尔飞过的小鸟,打量城市马路旁的树木花草,试图寻找关于村庄的蛛丝马迹。

因为我始终不肯相信,城市会将村庄彻底地掩埋。

将村庄彻底地阻断……

  (6)忽然有一天,当我的目光无意中停在一块站牌上时,一下子惊呆了。

我坚信,我找到了村庄!

确切地说,我发现了村庄的名字。

那块很不起眼的公共汽车站牌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村庄的名字:

上钱村,下钱村,吴家湾,马家庄……虽然不是我的家乡,但它们作为村庄,也意味着一群乡人的远徙……我突然感到,那块站牌,不就是消逝了的村庄的纪念碑吗?

而此时,汽车广播里,正一遍遍地播报着村庄的名字,仿佛在召唤着村庄的亡魂。

  (7)又岂止是那块小小的站牌上写着村庄的名字,每一块站牌,每一条马路,甚至每一个街巷,到处都是村庄的名字,人们每天都在念叨着村庄的客字……村庄消失了,村庄的名字顽强地生存下来了。

或者说,当村庄消失的时候,它把名字传给了城市。

如此说来,城市不过是一个谎言。

它生长在乡村的土地上,沿袭着村庄的名字,延续了乡村的生命,但它却在一天天地背叛着乡村,制造着关于城市的谎言。

  (8)当我回到家,急切地打开城市地图时,惊讶地发现,我们整座城市,我们引以为豪的繁华都市,它实际是由一个个小村庄连接而成的。

地图上,那些村庄的名字,星罗棋布,赫然在目;那些名字,灵动鲜活,栩栩如生,即使历经千年,也不可能被钢筋混凝土彻底掩埋。

  (9)而我们所谓的城市,看起来则更像一座硕大无比的纪念碑,矗立在乡村的土地上,无时无刻不在祭奠着被它掩埋在地下的村庄。

  13、文章开头说“那个炊烟袅袅的小村子,是一剂良药,须得按时服用”,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根据文意作简要概括。

(4分)

  14、阅读

(1)—(4)段回答:

(6分)

  

(1)作者写自己对村庄的思念,为什么在文章第

(2)段写“想念一个人”?

  

(2)为什么在第(4)段写城市的鲜活,富于动感?

  15、作者写道,城市“在一天天地背叛着乡村,制造着关于城市的谎言”。

联系全文看,为什么说城市背叛了乡村,制造着谎言?

(6分)

  16、通观全文,你认为在作者的心目中,村庄是什么?

(4分)

  第二部分:

选做内容(考生从以下四个题组中任选两组作答,共24分)

  

(一)诗歌与散文

  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2分)

  

(一)霜天晓角 题采石蛾眉亭南宋·韩元吉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

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

试问谪仙何处?

青山外,远烟碧。

  注:

采石,即采石矶,在今安徽省当涂县附近,古代历来是防守长江的要地,南宋时,宋、金交界的军事重地。

  1、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令,作者将夹江对峙的二梁山比作“两蛾”。

请根据上下文简析“天际两蛾凝黛”中“凝”字运用的妙处。

 (6分)

  2、虚实结合是这首词的特色,请就这一特色赏析“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

(6分)

  

(二)小说与戏剧

  礼 物

  灯光很暗,女儿在母亲的床边站了一会儿,然后轻轻地把一个包装很精致的工艺品盒放在母亲的身边。

  那是女儿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

母亲依旧香甜地睡着,不时地发出轻微的鼾声,借着不很明亮的灯光,女儿发现母亲又瘦了许多。

挂钟轻轻地敲了几下,女儿便背起了书包和画夹,蹑手蹑脚地退出了房门。

  天边还没有露出鱼肚白,朦朦胧胧的月色里,小星星还在不停地眨着眼,借着月光,女儿欢快地朝一所很远的学校走去。

  那是一所新校舍。

是一幢很高很高的大楼。

尽管路途遥远,但那是女儿心中向往已久的艺术殿堂。

  没人学那会儿,女儿常常做梦。

梦见高耸的大楼和大楼里辉煌的一切。

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女儿高兴地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母亲欣喜地流了泪。

可是,人学要交纳1万元建校费,1万元呀,到哪里去弄呢?

  入学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

  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地堆在了女儿的面前,数

  数,整整1万元人民币。

  母亲病倒了。

夜里不断剧烈地咳嗽。

失去光泽的面孔,常常现出疲惫不堪的样子。

在女儿的眼里,母亲好久没有睡上一个完整的觉了。

母亲不很老,却有了白发。

女儿流泪了,她在心里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加倍回报母亲的爱!

  放学归来的路上,女儿一脸的阳光灿烂,思绪上不断勾勒着母亲看见她的礼物时欣喜\激动的样子。

要知道,这件小小的礼物是她用画笔辛勤勾勒了近一个月才换来的。

为了买下它,女儿在那家工艺品店的橱窗前踯躅过多次。

女儿特别欣赏雕像中的女孩和女孩旁慈祥的母亲,仿佛那就是她与母亲的化身。

  推开房门,女儿呆住了。

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愠怒。

她刚想

  问,就见母亲转身从里屋捧出那个包装很精致的盒,走到女儿身边,“慧慧,你怎么学会乱花钱啦,看看你买的是什么玩艺儿,袒胸露背的,这件衣服都没穿,多寒碜人哪。

”“妈,这是一座母女雕像,是送给您的…”“好了,好了,就算是你有这份孝心,可买这能顶什么用啊,怎么摆得出呀!

”母亲把工艺品合朝女儿怀里一推,“去,跟人家好好说说,退了吧。

”“不,我不退。

”“那就换成别的什么吧,袜子或手套都行。

”母亲说完,扎上围裙进了厨房。

女儿愣愣地站着没动,随着一声很清脆的响声,工艺品尤重重地滑落在地。

望着支离破碎的母女雕像,两行泪水终于从女儿的脸上流落下来。

  1.本文记叙了女儿送给母亲一座“雕像”的故事,请写出故事的梗概。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

  ①人学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

“焦灼”表现了女儿怎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地堆在了女儿的面前,数数,整整一万元人民币。

“小山似地”这个词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说说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温怒。

说说母亲为什么“失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结尾写饱含着女儿爱与深情的“雕像”破碎了,事情为什么是这样的结局?

谈谈你的理解。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新闻与传记

  1、为下面消息拟写一个标题。

(限16字内)(4分)

  大年三十,重庆市依山傍水的长江、嘉陵江滨江路全线贯通。

它全长十余千米,部分为双向六车道,部分为双向四车道,形成了一个市内交通大环线,沿途沟通了菜园坝火车站和长江上游最大的客运码头朝天门港。

  2、根据下列材料,用一句话概括出新闻导语。

(4分)

  新华网青岛12月29日电从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获悉:

  建设浮标站(在青岛近岸海域布放浮标)是“2008年奥运会青岛帆船赛区海洋水文、水质监测暨预报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新布放的3个浮标是引进国外先进的多参数海洋环境监测浮标,这种型号浮标曾成功应用于2000年悉尼和2004年雅典两届奥运会。

浮标上的仪器将风速、风向、气压、气温、波高、周期、波向、水温、盐度、流速、流向、溶解氧、PH值、浊度等多项海洋水文、气象、水质要素通过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和GPRS通信系统传输到设在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的浮标岸站,数据经过处理可供比赛等参考使用。

  该系统是青岛市政府和北海分局为办好2008年奥运会青岛帆船帆板比赛共同投资建设的。

这一系统主要包括六部分建设内容:

浮标站、高频测流站、移动监测车和监测船定制、信息网络系统、海洋预报中心及前期海洋环境基础调查。

它在青岛市现有的海洋环境监测预报能力基础上,完善和建设符合奥运帆船比赛要求的海洋水文、水质监测暨预报系统,保障2008年奥运会青岛帆船帆板比赛的顺利举行。

  3、阅读下面四则材料,从中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然后再谈谈由这些材料所引发的思考。

(4分)

  材料一:

日前,日本又出现了新历史教科书事件,在将要出版的新历史教科书中,对日本二战侵略罪行进行大量美化,“歪曲侵略历史,声称责任都在中国”,尤其是对于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只字未提。

  材料二:

日本正在谋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据眼下的情况来看,可能性非常大。

出于联合国改革需要大笔银子的考虑,安南支持日本。

  材料三:

近年来,日本海上保安厅一直对钓鱼岛一带海域进行着实际警戒。

今年3月24日上午6时26分,日本海上保安厅人员竟然在钓鱼岛上,扣留冯锦华、张立昆等7名中国大陆民间保钓人士。

  材料四:

中新社香港四月九日电新加坡消息:

新加坡《联合早报》九日发表社论指出,日本教科书任意歪曲、篡改历史,不仅与世人的认知相去太远,与历史证据也相去太远,这是人类文明与人类良知所不容的。

  主要的信息:

  引发的思考:

  (四)语言的运用

  1、发挥想像,从下面的词语中任选两个词写一段话,要求句意明确,含义深刻。

(4分)

  月亮  狮子  草  水龙头  知识

  2、写出下面一段话的言外之意(不超过20个字)。

(4分)

  某顾客:

厂长,贵厂生产的喜鹊牌毛巾,那上面的喜鹊可是栩栩如生呐!

  厂长(惊喜的):

是吗?

  某顾客:

我洗脸时,那喜鹊竟飞到我脸上来了!

  这位顾客的言外之意是: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4分)

  在一个乡村小镇的公路边上,一辆小轿车撞到了一个农民的自行车,自行车的轮子变了形,小轿车边上掉了一点油漆。

这时,从小轿车上跳下一个满脸酒气的干部模样的人,他把农民推倒在地,并破口大骂。

  这时,从四周围过来许多人,其中有奥楚蔑洛夫、孔乙已、闰土、贾雨村、祥子、鲁智深等,还有一些围观者……

  这些人物会有怎样的反应?

请选取其中的一位人物,根据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写出其言行方面的表现。

  第三部分:

作文(60分)

  请以“合作”为题目,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

除诗歌外,任何文体都可以。

  2007年语文高考模拟试题(山东版)答案

  一、语言知识积累及应用(18分,每小题3分)

  1、 A(分别为xiāo、jiào、xiāo、xiào)。

  2.B(A项:

颍——颖;B项:

汇——荟,妄——枉;C项:

摹——摩,带——戴,炼——练;D项:

漫——谩)

  3、D(“遏止”着重于“止”,使停止,不再进行。

对象常是来势凶猛而突然的重大事物。

如战争、进攻、暴动、潮流等。

“遏制”着重于“制”,压制住,控制住,不使发作,或不使随便活动。

对象常是自己的某种情绪,有时是敌人或某种力量。

“牟取”一般指谋取名利,是贬义词。

“谋取”一般指设法取得正当的利益。

“关心”泛指常挂在心上,重视,注意,对象较广,对人对物都可用。

“关注”指关心重视。

“关注”比“关心”更进一层)

  4、B(叶公好龙:

比喻说是爱好某个事物,其实并不真爱好。

甘之如饴:

表示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不堪设想:

指事物的结果不能设想,会发展很坏或很危险的地步。

  5、D(A项,应把“他的体型”和“他的亲切”后面的两个问号都改为逗号。

因为“是……还是……”是一个选择性的问题,应该用一个问号。

B项有两处错误:

书名号应该改为引号,因为“团结、友谊、交融、发展”并不是书名;而“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的引号应该去掉。

C项最后一个句号应该放在引号外,因为引用的句子在句中作句子成分。

  6.C(A项“给予了颇高评价”一句残缺主语;B项“组织、选择材料”语序不当;D项应删去“不因为”的“不”字)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7、A  (B项“再”应为“两次”;C项“客”应为“像对待客人一样”;D项“明日”应为“第二天”)

  8、D  (A组中,第一句中的“与”意为“和、同”,第二句中的“与”应为“结交”;B组中两个“于”,前者为“向”,后者为表比较的介词;C组前一个“而”表顺承关系,后一个“而”表转折关系;D项中两个“因”皆为“于是”)

  9、D (①是孙膑自我界定的话,与军事才能无关;③是交代齐魏两国交战的情况;⑤是司马迁对“马陵”地理环境的客观叙述)

  10、B (“去邯郸”是“离开邯郸”而不是“去了邯郸”)

  11、

(1)善于作战的人顺着事情的发展趋势向有利的方面加以引导。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