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对铜的吸附.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5799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4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对铜的吸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土壤对铜的吸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土壤对铜的吸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土壤对铜的吸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土壤对铜的吸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壤对铜的吸附.docx

《土壤对铜的吸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对铜的吸附.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壤对铜的吸附.docx

土壤对铜的吸附

环境化学——土壤对铜的吸附

 

2013年11月

实验十七土壤对铜的吸附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水、农药、污泥和大气沉降等。

过量的重金属可引起植物的生理功能紊乱、营养失调。

由于重金属不能被土壤中的微生物所降解,由此可在土壤中不断积累,也可为植物所富集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主要包括吸附作用、配合作用、沉淀溶解作用和氧化还原作用。

其中又以吸附作用最为重要。

铜是植物生长所必不可少的微量营养元素,但含量过多也会使植物中毒。

土壤的铜污染主要是来自铜矿开采和冶炼过程。

进入到土壤中的铜会被土壤中的粘土矿物微粒和有机质吸附,其吸附能力的大小将影响铜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因此,研究土壤对铜的吸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实验目的

1、了解影响土壤对铜吸附作用的有关因素。

2、学会建立吸附等温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不同土壤对铜的吸附能力不同,同一种土壤在不同条件下对铜的吸附能力也有很大差别。

而对吸附影响比较大的两种因素是土壤的组成和pH。

为此,本实验通过向土壤中添加一定数量的腐殖质和调节待吸附铜溶液的pH,分别测定上述两种因素对土壤吸附铜的影响。

土壤对铜的吸附可采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来描述。

即:

Q=Kρ1/n

式中:

Q——土壤对铜的吸附量,mg/g;

ρ——吸附达平衡时溶液中铜的浓度,mg/L;

K,n——经验常数,其数值与离子种类、吸附剂性质及温度等有关。

将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两边取对数,可得:

lgQ=lgK+1/nlgρ

以lgQ对lgρ作图可求得常数K和n,将K、n代入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便可确定该条件下的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方程,由此可确定吸附量(Q)和平衡浓度(ρ)之间的函数关系。

(2)采用Langmuir吸附等温式描述,即:

Q=qmk1ρ/(1+k1ρ)→1/Q=1/qmk1ρ+1/qm

以1/Q对1/ρ作图可求出qm和k1,进而确定吸附量(Q)与平行浓度ρ的函数关系,分别作出lgQ-lgρ和1/Q-1/ρ图,求出相关系数,判定吸附类型。

3、仪器和试剂

1、仪器

(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2)恒温振荡器

(3)离心机

(4)酸度计

(5)复合电极

(6)容量瓶:

50mL,250mL,500mL

(7)聚乙烯塑料瓶:

50mL

2、试剂

(1)二氯化钙溶液(0.01mol/L):

称取1.5gCaCl2·2H2O溶于1L水中。

(2)铜标准溶液(1000 mg/L):

将0.5000 g金属铜(99.9%)溶解于30 mL  l:

1HNO3中,用水定容至500 mL。

 

(3) 50 mg/L铜标准溶液:

吸取25 mL 1000 mg/L铜标准溶液于500 mL容量瓶中,加水定至刻度。

 

(4) 硫酸溶液:

0.5 mol/L。

 (5) 氢氧化钠溶液:

1 mol/L。

 

(6) 铜标准系列溶液(pH=2.5):

分别吸取10.00、15.00、20.00、25.00、30.00 mL的铜标准溶液于250 mL烧杯中,加0.01 mol/L CaCl2溶液,稀释至240 mL,先用0.5 mol/L H2SO4调节pH=2,再以1 mol/L NaOH溶液调节pH=2.5,将此溶液移入250 mL容量瓶中,用0.01 mol/L CaCl2溶液定容。

该标准系列溶液浓度为40.00、60.00、80.00、100.00、120.00 mg/L。

 按同样方法,配制pH= 5.5的铜标准系列溶液。

 (7) 腐殖酸(生化试剂)。

 

(8) 1号土壤样品:

将新采集的土壤样品经过风干、磨碎,过0.15 mm (100目)筛后装瓶备用。

 

(9) 2号土壤样品:

取1号土壤样品300g,加人腐殖酸30g,磨碎,过0.15mm(100目)筛后装瓶备用。

 

四、实验步骤 

1. 标准曲线的绘制 

吸取50 mg/L的铜标准溶液0.00、0.50、1.00、2.00、4.00、6.00、8.00、10.00 mL分别置于50 mL容量瓶中,加2滴0.5 mol/L的H2SO4,用水定容,其浓度分别为0、0.50、1.00、2.00、4.00、6.00、8.00、10.00 mg/L。

然后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吸光度。

根据吸光度与浓度的关系绘制标准曲线。

 

原子吸收测定条件:

波长:

325. 0 nm;灯电流1 mA;光谱通带:

20;增益粗调:

0;燃气:

乙炔;助燃气:

空气;火焰类型:

氧化型。

 

2. 土壤对铜的吸附平衡时间的测定 

(1) 分别称取1、2号土壤样品各6份,每份10g于50 mL聚乙烯塑料瓶中。

 

(2) 向每份样品中各加人50 mg/L铜标准溶液50 mL。

 

(3)将上述样品在室温下进行振荡,分别在振荡0、15、30、45、60、90min后,离心分离,迅速吸取上层清液10 mL于50 mL容量瓶中,加2滴0.5 mol/L的H2SO4溶液,用水定容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

以上内容分别用pH为3.5和5.5的100 mg/L的铜标准溶液平行操作。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溶液中铜浓度对反应时间的关系曲线,以确定吸附平衡所需时间。

 3. 土壤对铜的吸附量的测定 

(1) 分别称取1、2号土壤样品各10份,每份10g,分别置于50mL聚乙烯塑料瓶中。

 

(2) 依次加入50 ml pH为3.5和5.5、浓度为40.00、60.00、80.00、100.00、120.00 mg /L 铜标准系列溶液,盖上瓶塞后置于恒温振荡器上。

 

(3) 振荡45min后,取15 mL土壤浑浊液于离心管中,离心10 min,吸取上层清液10 mL于50 mL容量瓶中,加2滴0.5 mol/L的H2SO4溶液,用水定容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

 

(4) 剩余土壤浑浊液用酸度计测定pH。

 

五、数据处理 

1. 土壤对铜的吸附量可通过下式计算:

 

Q =  (ρ0---ρ)V/(1000W)=(ρ0---ρ测*5)/20

式中:

Q——土壤对铜的吸附量,mg/g; ρ0——溶液中铜的起始浓度,mg /L; 

ρ——溶液中铜的平衡浓度,mg/L; V——溶液的体积,mL; W——烘干土样重量,g。

 

由此方程可计算出不同平衡浓度下土壤对铜的吸附量。

(1)标准曲线

组别

1

2

3

4

5

6

7

C(Cu)(mg/L)

0

0.5

1

2

4

8

16

ABS

0

0.0148

0.0304

0.0594

0.1184

0.2337

0.4487

作图得:

图一

(2)土壤对铜的吸附平衡时间的测定 

振荡时间min

0

15

30

45

60

90

土壤1

起始浓度(mg/L)

50

ABS

0.1476

0.1332

0.1185

0.1112

0.1090

0.1160

平衡浓度(mg/L)

24.952

22.468

19.944

18.695

18.320

19.516

Q1(mg/g)

1.2524

1.3766

1.5028

1.5652

1.5840

1.5242

土壤2

起始浓度(mg/L)

50

ABS

0.0726

0.0555

0.0356

0.0323

0.0308

0.0250

平衡浓度(mg/L)

12.142

9.265

5.936

5.386

5.136

4.172

Q2(mg/L)

1.8929

2.0368

2.2032

2.2307

2.2432

2.2914

图二

由以上两张图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土壤中铜的浓度在下降,即土壤对铜的吸附量增加;2号土样土壤中铜的浓度比1号土样中的下降的快,因此可以判断,加了腐殖酸的土样对铜的吸附能力比较强。

(3)土壤对铜的吸附量的测定 

①pH=3.5时:

起始浓度mg/L

40

60

80

100

120

土壤1

ABS

0.0907

0.1501

0.2678

0.4124

0.4983

C(Cu)mg/L

3.0410

5.0770

9.2361

14.601

17.941

平衡浓度(mg/L)

15.205

25.385

46.181

73.005

89.705

Q1(mg/L)

1.2398

1.7308

1.6910

1.3498

1.5148

土壤2

ABS

0.0221

0.0697

0.1668

0.2606

0.3545

C(Cu)mg/L

0.7380

2.3306

5.6567

8.9766

12.416

平衡浓度(mg/L)

3.690

11.653

28.284

44.883

62.020

Q2(mg/L)

1.8155

2.4174

2.5858

2.7558

2.8960

②pH=5.5时:

起始浓度mg/L

40

60

80

100

120

土壤1

ABS

0.0279

0.0406

0.1976

0.2109

0.2945

C(Cu)mg/L

0.9308

1.3542

6.7347

7.2038

10.204

平衡浓度(mg/L)

4.654

6.771

33.674

36.019

51.020

Q1(mg/L)

1.7673

2.6614

2.3463

3.1990

3.4490

土壤2

ABS

0.0084

0.0112

0.1009

0.1529

0.2864

C(Cu)mg/L

0.2841

0.3767

3.3877

5.1739

9.9096

平衡浓度(mg/L)

1.421

1.884

16.938

25.869

49.548

Q2(mg/L)

1.9290

2.9058

3.1531

3.7065

3.5226

 2. 建立土壤对铜的吸附等温线 

以吸附量(Q)对浓度(ρ)作图即可制得室温下不同pH条件下土壤对铜的吸附等温线。

 

(1)pH=3.5时:

图三

②pH=5.5时:

图四

3. 建立Freundlich方程 

以1g Q对1gρ作图,根据所得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可求得两个常数K和n,由此可确定室温时不同pH条件下不同土壤样品对铜吸附的Freundlich方程。

 

图五

由上图可知:

当对于1号土:

pH=3.5时:

lgQ=0.0357lnp+0.1136,则k=1.2990,n=26.667,1号土样在pH=3.5时的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方程为:

Q=1.2990p1/26.667,该方程式与图三相比,正确。

pH=5.5时:

lgQ=0.1866+0.1824lnp,则k=1.5367,n=5.4824,所以,1号土样在pH=5.5时的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方程为:

Q=1.5367p1/5.4824,该方程式与图四相比,正确。

图六

由图可知:

对于2号土:

pH=3.5时:

lgQ=0.1569lnp+0.1864,则k=1.5360,n=6.3734,2号土样在pH=3.5时的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方程为:

Q=1.5360p1/6.3734,该方程式与图三相比,正确。

pH=5.5时:

lgQ=0.1356lnp+0.3434,则k=2.2050,n=7.3746,2号土样在pH=5.5时的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方程为:

Q=2.2050p1/7.3746,该方程式与图四对比,正确。

4.建立Langmuir方程 

以1/Q对1/ρ作图可求出qm和k1,进而确定吸附量(Q)与平行浓度ρ的函数关系,分别作出lgQ-lgρ和1/Q-1/ρ图,求出相关系数,判定吸附类型。

图七

由上图可知,对于1号土:

当pH=3.5时:

1/Q=1.7966·1/p+0.6209,则:

qm=1.6106,k1=0.8965,所以1号土样在pH=3.5时的Langmuir吸附等温式为1/Q=1.4439p/(1+0.8965p)。

当pH=5.5时:

1/Q=0.9735·1/p+0.3096,则:

qm=3.2300,k1=3.3180,所以1号土样在pH=5.5angmuir吸附等温式为,则:

1/Q=10.7171p/(1+3.3180p)

图八

由上图可知,对于2号土:

当pH=3.5时:

1/Q=0.7599·1/P+0.3464,则:

qm=2.8868,k1=3.7990,所以2号土样在pH=3.5angmuir吸附等温式为:

Q=10.9670p/(1+3.7990p)。

当pH=5.5时:

1/Q=0.2724·1/P+0.2730,则:

qm=3.6630,k1=13.4471,所以2号土样在pH=5.5angmuir吸附等温式为:

Q=49.2567p/(1+13.4471p)。

5.土壤浑浊液的pH

编号

1-7

1-11

1-12

1-16

2-7

2-11

2-12

2-16

pH

4.63

4.30

4.62

4.53

4.17

3.60

4.33

4.26

六、注意事项:

 

(1)、因为PE瓶为50ml,而所加溶液是50ml,所以在放液到尾部时,应小心,时刻注意液体的流出情况,以免液体被移液管下部的尖嘴部分倒吸; 

(2)、振荡时,PE瓶横躺放在振荡器中,这样振荡更为均匀,但要时刻注意是否有漏液现象。

 

(3)、原子吸收测定之前,样品要充分摇匀。

 

(4)、测定原子吸收的样品不能有细小颗粒,否则易堵塞原子吸收仪。

 

七、思考题 

1. 土壤的组成和溶液的pH值对铜的吸附量有何影响?

为什么?

 

答:

1#、2#土样相比,2#土样增加了10%的腐殖酸,实验结果表明2#土样对铜的吸附量明显大于1#土样。

说明土壤有机质能增加土壤对Cu2+的吸附。

这是因为有机质对重金属元素具有络合作用。

有机质含量越高,对重金属络合作用越强,吸附的重金属也越多。

 

pH值的影响:

随着pH增加,铜的吸附量增加,且溶液pH均有部分下降。

其中2#土样pH下降更大。

  

2. 本实验得到的土壤对铜的吸附量应为表观吸附量,它应当包括铜在土壤表面上哪些作用的结果?

答:

主要是土壤胶体表面电荷、表面空穴、表面羟基、表面有机官能团等与铜发生配位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