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化学112的变化a测试选修4.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5762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1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化学112的变化a测试选修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化学112的变化a测试选修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化学112的变化a测试选修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化学112的变化a测试选修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化学112的变化a测试选修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化学112的变化a测试选修4.docx

《学年高中化学112的变化a测试选修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化学112的变化a测试选修4.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化学112的变化a测试选修4.docx

学年高中化学112的变化a测试选修4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1.2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a

对应考点一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2020·上海市松江区模拟]与下边图象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表示1molH2(g)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吸收241.8kJ热量

B.表示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H2(g)+

O2(g)===H2O(g) ΔH=-241.8kJ·mol-1

C.表示2molH2(g)所具有的能量一定比2mol气态水所具有的能量多483.6kJ

D.H2O(g)的能量低于H2(g)和O2(g)的能量之和

解析:

由图可知1molH2(g)完全燃烧生成1mol水蒸气放出241.8kJ热量,A项错误;B项正确;2molH2(g)和1molO2(g)所具有的总能量比2molH2O(g)所具有的总能量多483.6kJ,C项错误;D项没有指明H2O(g)、H2(g)和O2(g)的物质的量,无法判断其能量高低,D项错误。

答案:

B

2.[2020·玉溪一中期中]热化学方程式C(s)+H2O(g)===CO(g)+H2(g) ΔH=+131.3kJ·mol-1表示(  )

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

B.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kJ热量

C.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1mol一氧化碳气体和1mol氢气,并吸热131.3kJ

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1kJ

解析:

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代表物质的量,ΔH>0表示吸热反应,ΔH<0表示放热反应,故C正确。

答案:

C

3.在25℃、101kPa的条件下,1g液态甲醇燃烧生成CO2(g)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H3OH(l)+3/2O2(g)===CO2(g)+2H2O(l)ΔH=+725.76kJ·mol-1

B.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1451.52kJ·mol-1

C.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725.76kJ·mol-1

D.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1451.52kJ·mol-1

解析:

甲醇燃烧是一个放热反应,ΔH<0,故A、D项错误;在25℃、101kPa的条件下,1molCH3OH(l)燃烧生成CO2(g)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

×32g=725.76kJ,故2molCH3OH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451.52kJ,故B项正确。

答案:

B

对应考点二 中和热的测定

4.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是为了混合均匀,减小实验误差

B.为了准确测定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应与小烧杯底部接触

C.用0.5mol·L-1NaOH溶液分别与0.5mol·L-1的盐酸、醋酸溶液反应,如所取的溶液体积相等,则测得的中和热数值相同

D.在测定中和热实验中需要使用的仪器有天平、量筒、烧杯、滴定管、温度计

答案:

A

5.[2020·南通模拟]25℃时,中和热ΔH=-57.3kJ·mol-1。

一定量的18.4mol·L-1H2SO4与1L2mol·L-1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的ΔH(  )

A.等于-57.3kJ·mol-1

B.等于-2×57.3kJ·mol-1

C.小于-2×57.3kJ·mol-1

D.大于-2×57.3kJ·mol-1

解析:

完全反应后生成2molH2O(l),浓硫酸与NaOH溶液混合时,二者发生中和反应放热,另外混合也相当于对浓硫酸进行了稀释,也会放出热量。

答案:

C

6.已知H+(aq)+OH-(aq)===H2O(l) ΔH=-57.3kJ·mol-1,回答下列问题。

(1)用含20gNaOH的稀溶液跟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________kJ的热量。

(2)用含2molH2SO4的稀溶液跟足量稀NaOH反应,此反应的中和热ΔH为________。

(3)如果将

(1)反应中的稀盐酸换成稀醋酸,反应放出的热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中反应放出的热量。

解析:

(1)

=0.5mol,所以0.5molNaOH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的热量为0.5mol×57.3kJ·mol-1=28.65kJ。

(2)据中和热的定义可知,中和热与强酸、强碱的物质的量的多少无关,中和热ΔH为-57.3kJ·mol-1。

(3)因醋酸为弱酸,用NaOH中和时,需不断地电离出H+,而电离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故反应放出的热量会减小。

答案:

(1)28.65 

(2)-57.3kJ·mol-1 (3)小于

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向四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一定量的SO2和O2,开始反应时,按正反应速率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甲:

在500℃时,SO2和O2各10mol反应

乙:

在500℃时,用V2O5做催化剂,10molSO2和5molO2反应

丙:

在450℃时,8molSO2和5molO2反应

丁:

在500℃时,8molSO2和5molO2反应

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D.丁、丙、乙、甲

2.邻甲基苯甲酸主要用于农药、医药及有机化工原料的合成,其结构简式为

,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能与溴水生成白色沉淀

B.该物质含苯环的同分异构体中能水解且含有甲基的共5种

C.1mol该物质最多能与4molH2生加成反应

D.该物质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3.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其主要化学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A.陶瓷B.中草药C.香料D.丝绸

4.下列选项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0.1mol/LK2CO3溶液:

c(OH-)=c(HCO3-)+c(H+)+c(H2CO3)

B.0.1mol/LNaHCO3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

c(Na+)=2c(CO32-)+c(HCO3-)+c(H2CO3)

C.等物质的量的一元弱酸HX与其钾盐KX的混合溶液中:

2c(K+)=c(HX)+c(X-)

D.浓度均为0.1mol/L的NaHCO3溶液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c(Na+)+c(H+)=c(CO32-)+c(OH-)+c(HCO3-)

5.水是最宝贵的资源之一。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H2O的电子式为

B.4℃时,纯水的pH=7

C.D216O中,质量数之和是质子数之和的两倍

D.273K、101kPa,水分之间的平均距离:

d(气态)>d(液态)>d(固态)

6.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电解精炼铜的过程中,当阴极析出32g铜时转移电子数目为NA

B.将1molCH4与1molCl2混合光照,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分子数为NA

C.9.2g甲苯被酸性KMnO4氧化生成苯甲酸时,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0.6NA

D.向100mL0.1mol/L醋酸溶液中加入CH3COONa固体至溶液刚好为中性,溶液中醋酸分子数为0.01NA

7.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L0.2mol·L-1的NaHCO3溶液中HCO3-和CO32-离子数之和为0.2NA

B.H2O2+Cl2=2HCl+O2反应中,每生成32gO2,转移2NA个电子

C.3.6gCO和N2的混合气体含质子数为1.8NA

D.常温常压下,30g乙烷气体中所含共价键的数目为7NA

8.常温下,关于等体积、等pH的稀盐酸和稀醋酸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溶液中由水电离的

盐酸>醋酸

B.两溶液中

C.分别与足量的金属锌反应生成氢气的量:

盐酸>醋酸

D.分别用水稀释相同倍数后溶液的pH:

盐酸=醋酸

9.含元素碲(Te)的几种物质存在如图所示转化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利用了H2Te的还原性

B.反应②中H2O作氧化剂

C.反应③利用了H2O2的氧化性

D.H2Te2O5转化为H2Te4O9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10.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

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

,使其达到分解平衡:

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数据列于下表:

温度

平衡气体总浓度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之一是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B.因该反应

,所以在低温下自发进行

C.达到平衡后,若在恒温下压缩容器体积,体系中气体的浓度增大

D.根据表中数据,计算

时的分解平衡常数约为

11.下列反应中,同一种气态反应物既被氧化又被还原的是()

A.二氧化硫通入高锰酸钾溶液使之褪色

B.将二氧化氮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C.将氯气与过量氨气混合,产生大量白烟

D.过氧化钠固体露置在空气中变白

12.某无色溶液与NH4HCO3作用能产生气体,此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Cl-、Mg2+、H+、Cu2+、SO42-B.Na+、Ba2+、NO3-、OH-、SO42-

C.K+、NO3-、SO42-、H+、Na+D.MnO4-、K+、Cl-、H+、SO42-

13.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月饼因富含油脂而易被氧化,保存时常放入装有硅胶的透气袋

B.离子交换膜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在氯碱工业中使用阴离子交换膜

C.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发生化学腐蚀生锈

D.“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中柳絮的主要成分和棉花相同

14.对于2SO2(g)+O2(g)⇌2SO3(g),ΔH<0,根据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使用了催化剂B.t3时采取减小反应体系压强的措施

C.t5时采取升温的措施D.反应在t6时刻,SO3体积分数最大

15.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A是周期表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同周期且相邻,C的L层电子数是K层的3倍,E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B原子质子数的2倍。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纯净的E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B.

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一定只含共价键

C.由元素

组成的某种化合物可与

反应生成

D.元素A与

形成的常见化合物中,热稳定性最好的是AD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钠与水反应的改进实验操作如下:

取一张滤纸,用酚酞试液浸润并晾干,裁剪并折叠成信封状,滤纸内放一小块(约绿豆粒般大小)金属钠,把含钠的滤纸信封放入水中,装置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写出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取用金属钠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3)有关此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A.实验过程中,可能听到爆鸣声

B.实验过程中,看到滤纸信封由白色逐渐变红色

C.实验改进的优点之一是由实验现象能直接得出反应产物

D.实验过程中,多余的金属钠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中,以免对瓶内试剂产生污染

三、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7.化合物H是一种除草剂,可由下列路线合成(部分反应条件略去):

(1)B和A具有相同的实验式,分子结构中含一个六元环,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只有一个峰,则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A→B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2)C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ClCH2COOH的名称(系统命名)是__________。

(3)D→E所需的试剂和条件是__________。

(4)F→G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5)I是E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具有下列结构特征:

①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②是某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水解的产物。

I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

(6)设计由乙醇制备

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无机试剂任选)。

四、综合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

18.二氯亚砜 (SOCl2) 是一种无色易挥发液体,剧烈水解生成两种气体,常用作脱水剂,其熔点-105℃,沸点79℃,140℃以上时易分解。

(1)用硫黄(S)、液氯和三氧化硫为原料在一定条件合成二氯亚砜,原子利用率达 100%,则三者的物质的量比为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设计如图装置用 ZnCl2•xH2O 晶体制取无水ZnCl2,回收剩余的SOCl2 并利用装置F验证生成物中的某种气体(夹持及加热装置略)。

①用原理解释SOCl2在该实验中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热条件下,A装置中总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B→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结束后,为检测 ZnCl2•xH2O晶体是否完全脱水,甲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如下,正确的实验顺序为_____________(填序号)

a.加入足量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b.称得固体为n克;c.干燥;d.称取蒸干后的固体m克溶于水;e.过滤;f.洗涤

若m/n=______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即可证明晶体已完全脱水.

(3)乙同学认为SOCl2还可用作由FeCl3•6H2O制取无水FeCl3 的脱水剂,但丙同学认为该实验可能发生副反应使最后的产品不纯。

①可能发生的副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丙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判断副反应的可能性:

i.取少量FeCl3•6H2O于试管中,加入足量SOCl2,振荡使两种物质充分反应;

ii.往上述试管中加水溶解,取溶解后的溶液少许于两支试管,进行实验验证,完成表格内容。

(供选试剂:

AgNO3溶液、稀盐酸、稀HNO3、酸性KMnO4溶液、BaCl2溶液、K3[Fe(CN)6]溶液、溴水)

方案

操作

现象

结论

方案一

往一支试管中滴加_____________

若有白色沉淀生成

则发生了上述副反应

方案二

往另一支试管中滴加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则没有发生上述副反应

19.(6分)锑(Sb)广泛用于生产各种阻燃剂、陶瓷、半导体元件和医药及化工等领域。

Ⅰ.

(1)锑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

(2)锑(Ⅲ)的氧化物被称为锑白,可以由SbCl3水解制得,已知SbCl3水解的最终产物为锑白。

为了得到较多、较纯的锑白,操作时将SbCl3徐徐加入大量水中,反应后期还要加入少量氨水。

试用必要的化学用语和平衡移动原理解释这两项操作的作用_______。

工业上,还可用火法制取锑白,是将辉锑矿(主要成分为Sb2S3)装入氧化炉的坩埚中,高温使其融化后通入空气,充分反应后,经冷却生成锑白。

写出火法制取锑白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Ⅱ.以辉锑矿为原料制备金属锑,其中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部分信息如下:

①辉锑矿(除Sb2S3外,还含有砷、铅、铜的化合物和SiO2等);

②浸出液主要含盐酸和SbCl3,还含SbCl5、CuCl2、AsCl3和PbCl2等杂质;

③常温下,Ksp(CuS)=1.0×10-36,Ksp(PbS)=9.0×10-29。

回答下列问题:

(3)“酸浸”过程中Sb2S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已知:

浸出液中c(Cu2+)=0.0001mol/L,c(Pb2+)=0.1mol/L。

在沉淀铜、铅过程中,缓慢滴加极稀的硫化钠溶液,先产生沉淀的是_____(填化学式);当CuS、PbS共沉沉时,

=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5)在“除砷”过程中,氧化产物为H3PO4。

该反应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6)在“电解”过程中,锑的产率与电压大小关系如图所示。

当电压超过U0V时,锑的产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

【解析】

【分析】

根据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用控制变量法判断反应速率相对大小,然后排序,注意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更大。

【详解】

甲与乙相比,SO2浓度相等,甲中氧气的浓度大、乙中使用催化剂,其它条件相同,因为二氧化硫的浓度一定,氧气浓度的影响不如催化剂影响大,故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更快,所以反应速率:

乙>甲;

甲与丁相比,甲中SO2、O2的物质的量比丁中大,即SO2、O2的浓度比丁中大,其它条件相同,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所以反应速率:

甲>丁;

丙与丁相比,其它条件相同,丁中温度高,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所以反应速率:

丁>丙;所以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乙、甲、丁、丙,

答案选C。

2.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邻甲基苯甲酸中不含酚羟基,不能与溴水生成白色沉淀,故A错误;

B.能水解说明含有酯基,甲酸酯基与甲基处于邻、间、对位有3种,再加上苯甲酸甲酯和乙酸苯酯一共5种,故B正确;

C.该物质中只有苯环与氢气加成,则1mol该物质最多能与3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C错误;

D.甲基碳属于饱和碳原子,其与周围四个原子构成空间四面体结构,不能全部共面,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点睛】

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是有苯环、碳碳双键、碳碳三键、醛基、酮,注意酯基和羧基不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3.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陶瓷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A项正确;

B.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属于有机物,B项错误;

C.香料中的主要成分也属于有机物,C项错误;

D.丝绸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D项错误;

答案选A。

4.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正确关系为c(OH-)=c(HCO3-)+c(H+)+2c(H2CO3),因为由一个CO32-水解生成H2CO3,同时会产生2个OH-,故A错误;

B、NaHCO3溶液中,根据物料守恒可得:

c(Na+)=c(CO32﹣)+c(HCO3﹣)+c(H2CO3),故B错误;

C、等物质的量的一元弱酸HX与其钾盐KX的混合溶液中,根据物料守恒,2c(K+)=c(HX)+c(X-),故C正确;

D、浓度均为0.1mol/L的NaHCO3溶液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根据电荷守恒:

c(Na+)+c(H+)=2c(CO32-)+c(OH-)+c(HCO3-),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点睛】

本题考查了溶液中离子浓度等量关系,注意掌握电荷守恒、物料守恒、盐的水解原理在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中的应用方法。

5.C

【解析】

【详解】

A.H2O是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

,故A错误;

B.25℃时,纯水的pH=7,故B错误;

C.D216O质量数之和为2×1+1×16=20,质子数之和为2×1+1×8=10,质量数之和是质子数之和的两倍,故C正确;

D.273K时,水以固液混合物的形式存在,且温度、压强相同,同种状态、同种分子间的距离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6.B

【解析】

【详解】

A.电解精炼铜时,阴极是铜离子放电,若转移了NA个电子,有0.5mol铜单质生成,质量为0.5mol×64g/mol=32g,A项正确;

B.将1molCH4与1molCl2混合光照,充分反应后,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氯化氢,其中氯化氢与一氯甲烷是气体,根据元素守恒可知,氯化氢的物质的量为1mol,B项错误;

C.依据5C6H5CH3+6KMnO4+9H2SO4=5C6H5COOH+3K2SO4+6MnSO4+14H2O可知,1mol甲苯被氧化为苯甲酸转移6mol电子,9.2g甲苯物质的量为0.1mol,被氧化为苯甲酸转移0.6mol电子,转移电子数为0.6NA,C项正确;

D.向100mL0.1mol/L醋酸溶液中加入CH3COONa固体至溶液刚好为中性,则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与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醋酸分子的电离程度与醋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相当,则可认为醋酸不电离,醋酸根离子不水解,因此醋酸分子数为100mL×0.1mol/L×NA=0.01NA,D项正确;

答案选B。

【点睛】

要准确把握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一要认真理清知识的联系,关注状况条件和物质状态、准确运用物质结构计算、留心特殊的化学反应,如本题中合成氨的反应、阿伏加德罗定律和化学平衡的应用。

避免粗枝大叶不求甚解,做题时才能有的放矢。

二要学会留心关键字词,做题时谨慎细致,避免急于求成而忽略问题的本质。

必须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基础点进行辐射,将相关知识总结归纳,在准确把握各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关系的前提下,着重关注易错点,并通过练习加强理解掌握,这样才能通过复习切实提高得分率。

7.A

【解析】

【详解】

A.HCO3−在溶液中既能部分电离为CO32-,又部分能水解为H2CO3,故溶液中的HCO3−、CO32-、H2CO3的个数之和为0.1NA,故A错误;

B.在H2O2+Cl2=2HCl+O2反应中,氧元素由−1价变为0价,故生成32g氧气,即1mol氧气时,转移2NA个电子,故B正确;

C.氮气和CO的摩尔质量均为28g/mol,故3.6g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

,又因1个CO和N2分子中两者均含14个质子,故

混合物中含1.8NA个质子,故C正确;

D.常温常压下,30g乙烷的物质的量是1mol,一个乙烷分子有7个共价键,即30g乙烷气体中所含共价键的数目为7NA,故D正确;

故选:

A。

8.B

【解析】

【分析】

醋酸是弱酸,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重视外因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详解】

A.稀盐酸和稀醋酸溶液中的OH-均来自水的电离,两溶液pH相等,则H+、OH-浓度分别相等,即水电离的

盐酸=醋酸,A项错误;

B.两溶液分别满足电荷守恒关系c(H+)=c(OH-)+c(Cl-)、c(H+)=c(OH-)+c(CH3COO-),两溶液的pH相等,c(H+)和c(OH-)的也相等,则c(Cl-)=c(CH3COO-),B项正确;

C.稀盐酸和稀醋酸等体积、等pH,则H+等物质的量,与足量的金属锌反应时促进醋酸电离出更多H+,生成更多氢气,故生成氢气量:

盐酸<醋酸,C项错误;

D.稀释过程中,醋酸电离平衡右移。

分别用水稀释相同倍数后,醋酸溶液中H+浓度较大,pH较小,则溶液的pH:

盐酸>醋酸,D项错误。

本题选B。

9.D

【解析】

【分析】

【详解】

A.H2Te被O2氧化生成Te,体现H2Te具有还原性,故A正确;

B.反应②中Te与H2O反应H2TeO3,Te元素化合价升高,是还原剂,则H2O为氧化剂,应有H2生成,故B正确;

C.反应③中H2TeO3→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