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5717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浅析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浅析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浅析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浅析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doc.docx

《浅析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doc.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doc.docx

浅析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doc

 

广西教育学院

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浅析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系别:

文学院

专业:

汉语言文学

年级班级:

2013级成人本科函授班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吴职称:

副教授

 

广西教育学院

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课题名称:

浅析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系别__文学院______

专业__汉语言文学______

班级__2013级成人本科函授班

学号_______

姓名__蒋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2014年3月20日

 

教研室主任(签名)_________2014年3月25日

 

二○一四年三月十五日

 

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课题名称

浅析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指导教师姓名

工作单位

广西教育学院

一、主要内容:

赵树理的小说以华北农村为背景,成功塑造农村各式农民形象,反映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存在其间的矛盾斗争。

他小说中的农民形象,既不像巴金、老舍等作家那样从道德角度将人物分为“善”与“恶”的对峙,也不像同时代许多作家那样以经济、政治地位进行“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阶级划分,而是以觉醒了的青年一代农民形象与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老一代农民划分。

他的小说批判封建迷信、封建思想,封建残留势力,赞美觉醒的新一代农民形象,展示党的农村政策带来的农村精神面貌的变化。

二、基本要求(基本技术要求与数据)

1.选题恰当,观点鲜明,正确新颖。

2.结构合理,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逻辑严谨。

3.材料翔实,数据、资料真实可靠,论证充分。

4.文从字顺,没有错别字以及语法、标点错误。

5.文面格式规范,正文主体8000字以上。

三、论文(设计)工作起始日期:

自2014年3月15日起,至2014年12月1日

四、进度与应完成的工作:

1.2014年3月初拟定选题,提交开题报告。

2.2014年3月25日前确定选题。

3.2014年4月至8月收集资料,着手撰写论文。

4.2014年9月10日前提交论文初稿。

5.2014年9月至11月修改完善论文。

6.2014年12月1日前提交论文定稿。

7.2014年12月13日毕业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1.赵树理.赵树理全集.太原:

北岳文艺出版社.2000.

2.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董大中.赵树理写作生涯.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

4.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戴光中.赵树理传.北京: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3.

一、赵树理作品中农民形象的类型3

(一)老一代农民形象3

(一)新一代农民形象4

(二)利用手中的权利谋取私利的农民形象5

二、赵树理塑造农民形象艺术手段与特色6

(一)人物对话通俗化、大众化、民族化6

(二)在特定的历史事件中展示农民形象6

(三)以大团圆的结局来刻画人物7

(四)通过故事来刻画人物,情节具有很强的故事性8

三、赵树理塑造的农民形象的历史意义8

参考文献10

致谢11

浅析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摘要

赵树理的小说以华北农村为背景,成功塑造农村各式农民形象,反映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存在其间的矛盾斗争。

他小说中的农民形象,既不像巴金、老舍等作家那样从道德角度将人物分为“善”与“恶”的对峙,也不像同时代许多作家那样以经济、政治地位进行“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阶级划分,而是以觉醒了的青年一代农民形象与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老一代农民划分。

他的小说批判封建迷信、封建思想,封建残留势力,赞美觉醒的新一代农民形象,展示党的农村政策带来的农村精神面貌的变化。

关键词:

赵树理农民形象 

一、赵树理作品中农民形象的类型

赵树理小说塑造了许多典型的农民形象,如《小二黑结婚》(1943)中的小二黑、小芹、“三仙姑”、“二诸葛”,《李有才板话》(1943)中的李有才,《李家庄的变迁》(1946)中的铁锁,《套不住的手》中的陈秉正,《锻炼锻炼》中的吃不饱、小腿疼,《登记》中的艾艾、燕燕,以及长篇小说《三里湾》(1955)中的王金生、王玉生、范灵芝、王满喜、马多寿、常有理、马有余、惹不起等等。

这些农民形象可以分为几个类型:

(1)老一代农民形象

(2)新一代农民形象(3)利用手中的权利谋取私利的农民形象

(一)老一代农民形象

赵树理笔下老一代的农民与鲁迅笔下的阿Q、祥林嫂等人物有着精神上的联系,但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

阿Q、祥林嫂等人物生活在辛亥革命前后的旧社会,既缺乏反抗的意识也找不到生活的出路。

而赵树理笔下的老秦(《李有才板话》)二诸葛、三仙姑(《小二黑结婚》)等,他们这一代农民已经进入新社会并且翻身做了主人,他们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物质生活方面得到一定的改善。

他们没有像阿Q、祥林嫂那样不幸,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出路,但由于受到封建思想的毒害,在他们的头脑中,依然固守着陈旧的思想,不但束缚了自己,也阻碍了青年人的前进。

《李有才板话》中的老秦,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老一代农民,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但是像老秦这样一位农民的头脑中却存在着严重的封建思想。

他一辈子受穷,可是却瞧不起和他一样受苦的农民。

他把剥削视为天经地义,对于地主的剥削没有丝毫的反抗意识。

即使在当时的农村中土地革命已经开展,推翻地主阶级的统治已成为大势所趋,但他仍说:

“不妥不妥,指望咱老槐树底人谁得罪起老恒元?

”甚至在党的干部老杨分配到他家中吃饭时,他也是表现出惶恐、惧怕。

东家借、西家挪,为老杨做了两三碗汤面条。

当老杨向他调查村里的情况时,他本着“官官相护”的旧观念,不敢说真话。

在老秦的思想里,社会没有平等、没有民主。

他唯唯诺诺、处处委曲求全,将自身的命运寄托于别人的恩典。

但就是这样一位老实、胆小怕事的农民也没能逃脱地主的魔爪,同样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

同样在赵树理的作品《小二黑结婚》中,作者也塑造了带有一定喜剧色彩的两个人物——三仙姑和二诸葛。

他们虽然没有了老秦的懦弱,但却是封建迷信的支持者,差点就拆散了一段美好的姻缘。

二诸葛是个胆小怕事、迷信保守的老农,极力维护封建家长权威和封建包办婚姻制度。

由于迷信,他反对小二黑和小芹的结合。

而三仙姑则被塑造成一个好逸恶劳、注重风流打扮的落后农村妇女。

她“虽然已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每天都要涂脂抹粉,乔装打扮一番。

就是这么一位落后的农村妇女为了贪财竟然出卖女儿,这一行为是多么的荒唐可笑而又陈腐可怜。

赵树理对这一类型的农民刻画得十分形象,他期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引起那些受封建思想毒害的老一代农民的自我反省,期盼着能在新时代新政策的春风沐浴下,将老农民从封建思想里解放出来。

(二)新一代农民形象

赵树理的小说虽然描写了老一代的农民形象,描写了受封建思想毒害的知识分子和老干部,但是读了之后,仍能让人受到鼓舞。

其最主要原因是,在他的小说中,他还更多的塑造了“农村新人的形象,描写新人物出现的社会环境。

无论是《小二黑结婚》中的小二黑与小芹,还是《登记》中艾艾与小晚、燕燕与小进,他们为了争取婚姻自由,都非常的自信、勇敢,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他们敢于反抗固守封建落后思想的老一代以及农村中的恶旧势力,具有坚韧和乐观的精神。

当二诸葛给小二黑找了个童养媳时,小二黑却不认账,他说:

“你愿意养着就养着,反正我不要!

”当三仙姑要把小芹嫁给阎锡山做过旅长的退职军官当续弦时,小芹不但把送来的聘礼扔了满地,还说:

“谁收了人家的东西就跟人家去!

”他们两个人对自由恋爱、婚姻自主充满了信心,不信命、不信封建家长,只坚信自己的选择。

面对金旺、兴旺等封建恶霸势力的欺压,他们没有退缩、没有妥协,他们坚信自己追求幸福的权利是合法的,他们也坚信人民政府会执行法令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利。

因此小二黑敢说:

“送到哪里也不犯法!

我不怕他。

艾艾和小晚是属于解放后的一对年轻恋人,他们比小二黑、小芹幸运,他们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因为有新婚姻法的支持而更加顺畅。

虽然他们也和小二黑、小芹一样,有一对反对他们婚姻的父母,但他们比小二黑、小芹更有策略,他们利用自己充盈的智慧,一一拆穿了父母的谎言,最终在人民政府、在新婚姻法的支持下,取得了自主的婚姻幸福。

同样,在赵树理的小说《李有才板话》中,作者也塑造了这么一位农村新人形象——李有才。

李有才是一位饱受地主阶级剥削与压迫,但始终没有屈服的农民。

他十分的机智幽默并富有正义感,对现实状况有着清醒的认识。

他是阎家村“小字辈”的中心人物,他克服了老农民愚昧保守的通病,又比青年农民思想深刻,他在实际斗争中显示出卓越的聪明才智、乐观的情绪和敏锐的洞察力。

因此在阶级力量对比不利时,以他自己独有的“快板”这一艺术形式,生动形象地唱出了贫苦农民心中欲说而不敢说的心声,抒发了他们心中的怨气,同时也揭露了恶霸地主阴险狡诈的反动本质。

如讽刺挖苦恶霸地主阎恒元“村长阎恒元,一手遮住天,自从有村长,一当十几年,年年要投票,嘴说是改选,选来又选去,还是阎恒元。

不如弄快板,刻个大名片,每逢该投票,大家按一按,人人省得写,年年不用换,用他百把年,管保用不烂。

”他的快板在轻松幽默的调子中,表现了对地主阶级的仇恨、轻蔑以及反抗。

除此以外,像《卖烟叶》中的王兰、《孟祥英翻身》中的孟祥英等等都是赵树理笔下着力刻画的新一代农民形象的典型,正是通过这一个个进步人物形象的塑造,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农村的希望、革命必将取得胜利的希望!

(三)利用手中的权利谋取私利的农民形象

中国的农民长期受到封建统治的剥削与压迫,从而使他们形成了愚昧而固执、自私贪婪的性格特征。

由于思想上长期受到地主阶级的影响,农民队伍中那些最落后最容易被腐蚀的贪图享乐之辈,便成了地主的帮凶,充当了他们的狗腿子。

如《李有才板话》中的马凤鸣、张得贵等人。

而这种习惯势力,又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新一代农民。

一些原本积极参加斗争的农民,一旦手中拥有了权力,他们的私心便暴露出来,将自己手中的权力变成了谋取私利的工具。

《李有才板话》中的陈小元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

他原本是老槐树下“小字辈”中的一员,对于地主阶级的压迫,他有着强烈的反抗意识。

后来,由于农民群众的推选,他当上了村干部。

然而当上干部之后的小元却忘记了人民群众在他身上寄予的厚望,反而向地主阶级靠拢,成了广大农民的新的压迫者。

正如李有才在他的快板里所唱的:

“陈小元,坏得快,当了主任要气派,改了装,换了戴,坐在庙上不下来,不担水,不割柴,蹄子爪子不想抬,锄个地,也派差,逼着邻居当奴才。

”这是一个为了贪图享乐、被地主阶级的糖衣炮弹所击倒的一个典型代表。

这一类人物不但在解放前的中国农村中存在,甚至在解放后的中国农村中,也不乏其人。

《三里湾》中的范登高也是一例。

范登高作为一村之长,作为党员的他应当是人民群众的代表,理应走在群众的前头。

但他心中存在着一己私念,担心开展互助组会影响自身的利益。

于是便利用手中的职权,百般的阻挠开展互助组这件事情,给村里组织互助组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而他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谋取私利。

无论是解放前的小元还是解放后的范登高,他们在最初受剥削、受压迫的时候,对地主阶级的统治以及恶霸势力都是恨之入骨的,而一旦革命取得了成功,手中拥有权利的时候,他们最初为民谋利的雄心壮志便荡然无存,小生产者的自私、落后、贪婪暴露无余。

他们手中的职权成为了他们谋取私利的手段。

赵树理在长期的生活斗争中发现了农民干部队伍作风不纯的问题,并通过他的作品展现出来,刻画了范登高、小腿疼等等活灵活现的艺术形象,使广大农民引为鉴戒。

二、赵树理塑造农民形象的艺术手段与特色

(一)人物对话通俗化、大众化、民族化

语言是小说与读者沟通的桥梁,谈到小说中的农民形象,不能不提他们的对话。

作为一个深得农民喜爱的乡村语言大师,赵树理小说语言具有亲切质朴、明快风趣的特色。

他曾这样说道:

我写小说有这么一个想法:

怎么样写最省字数。

我是主张“白描”的。

因为写农民就得叫农民看得懂,不识字的也能听得懂,因此我就不着重描写扮相,穿戴,只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对话去写人。

他的作品中大量提炼晋东南地区的群众口语,通俗浅近而又极富表现力,使小说呈现出一种“本色美”。

人物形象之间的对话平易通俗,生动活泼,幽默风趣,是地道的农民语言,透着一股很浓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

如:

《小二黑结婚》就大量地出现大众化的语言。

其中,最经典的要数二诸葛私自为小二黑找童养媳,小二黑反对时说的那句:

“你愿意你就养着,反正我不要。

”其他如二诸葛在区上一面申诉小二黑,一面不断向区长求情时所说的:

“千万请区长恩典恩典,命相不对,这是一辈子的事”,也令人印象深刻。

除此之外,如在《李有才板话》里,老秦怕老婆说出地押给了谁,赶忙向老婆喝道:

“你这老不死,不知道你那一张嘴该说什么!

可憋不死你!

你还记得啥?

还记得啥?

”一方面是责骂、恐吓老婆,制止她再吐露实情;另一方面暗示老杨,意思是她的话是因为老糊涂了一时胡乱说出来的,她再不记得什么了。

通俗易懂的语言表现了老秦胆小怕事的性格。

再如《登记》中当村公所主任看到艾艾和小晚手拉手时,他说:

“坏透了!

跟年轻时候的小飞蛾一个样!

”当他想把艾艾嫁给自己的外甥时,他说:

“好闺女!

跟年轻时候的小飞蛾一个样!

”这样一组矛盾的话语适合于当时说话人物的身份、以及心理状态。

这些常人脱口而出的话朴实无华,但却真实地展现了农民的内心世界,语言通俗易懂,又令人深思。

除此之外,赵树理在小说中还融入了如“十分哄伙”、“老来俏”、“捉贼要赃,捉奸要双”“插起军旗,就有吃粮人”等民间特色口语。

对于这样的语言郭沫若先生如是称赞道:

“最成功的是语言,不仅第一个人物的口白适如其分,便是全体的叙述文都是平明简洁的口头语,脱尽了五四以来欧化体的文言臭味。

(二)在特定历史事件中展示农民形象

赵树理小说多是描写农民形象为主,所以农民形象所表达的就是他在小说创作中所表达的,也是他本人想要表达的。

而他本人更是秉着“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理念来写的,所以他小说中的农民形象与当时的政策路线是分不开的。

如《小二黑结婚》就是围绕新婚姻法令颁布后,年轻人争取自己的婚姻幸福有了保障这个主题而展开的。

因为赵树理注意到,新婚姻政策的贯彻执行,在落后封建的农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年轻人要想争取到自主的幸福的爱情婚姻,必须首先同封建思想做斗争。

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这部小说揭露了旧社会地主集团对贫下中农的种种剥削与压迫,它是为了动员人民参加上党战役而写的。

《李有才板话》通过展示阎家山改选村政权和实行减租减息斗争的曲折过程,深刻反映了当时搞革命根据地的农村微妙而又复杂的阶级斗争和人民内部的矛盾。

《锻炼锻炼》是大刮浮夸虚假风之时写成的,这篇短篇小说体现了赵树理坚持实事求是、反对浮夸的态度。

小说中通过刻画“小腿疼”、“吃不饱”一类落后农民形象,是要说明农村中确确实实存在许多这样的人。

在普通农民身上,落后的思想负担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的,需要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三里湾》也是根据当时全国开展的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这一时代背景而写,展示合作化初期人民内部利益矛盾的冲突。

小说围绕着秋收、整党、扩社、开渠等事件,勾勒出解放后的中国农村所经历的巨大变革轨迹;通过多组矛盾冲突的描写,生动地再现了农村中先进力量与落后势力的交锋过程。

而如此深刻的主题,则是凭借家庭琐事、恋爱婚姻、农业生产、人际关系等细节来体现的。

而赵树理在《三里湾》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更是栩栩如生,写出了一系列性格迥异的人物,包括王玉生、范灵芝、王金生、王满喜等青年积极分子,私心观念很重的党员干部范登高,个体农民马多寿和他老婆“常有理”、儿子马有余、媳妇“惹不起”。

王金生是党支部书记兼农业社副社长,富有领导才能,性格淳厚朴实,做工作踏踏实实,在他身上体现着赵树理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所寄予的厚望。

总的来说,赵树理小说所描写的特定历史时期新的生活,新的人物,紧密配合了社会变革,展示了农民新的道德风貌及其所面对的矛盾,阐明了只有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发动人民群众,才能取得这场斗争的最终胜利,才能使贫苦农民真正得到解放。

(三)以大团圆的结局来刻画人物

赵树理正是通过对各类典型农民形象的成功描写,才有了他在文坛中的地位。

与年长他25岁的鲁迅(1881-1936)相比,同样是以描写农民取得伟大成就的作家,赵树理笔下的农民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农民形象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别。

鲁迅对小说里的人物态度是“哀其不幸,恕其不争”,如《孔乙已》中的主人公。

他的小说主题多是反封建、反礼教、反传统,反映人性的阴暗面,侧重批判农民的愚昧、麻木、落后。

例如:

小说《故乡》中的闰土,从一个儿时活泼的孩子变成了一位沉默不语的木偶人。

《阿Q正传》中的阿Q就是鲁迅笔下的一个典型农民形象。

作为一个生活在封建时代,失去了土地的农民,阿Q在被赵太爷打后,只能用“精神胜利法”进行自我安慰,体现出了他落后的农民意识和愚昧思想。

《祝福》中的祥林嫂,为了赎罪,去庙里捐门槛儿,《风波》中的九斤老太,只知道哀叹一代不如一代,这些人物都是鲁迅笔下具有代表性的落后农民形象。

赵树理的小说也具有这种特点,如他塑造了《小二黑结婚》中的二诸葛,三仙姑,《李有才板话》中的马鸣凤、老秦,《锻炼锻炼》中的吃不饱,小腿疼,《三里湾》中的“糊涂涂”等人物形象,赵树理正是借此类人来批判封建迷信思想。

但由于赵树理本身是共产党员,受党的领导,他的小说不仅仅是单纯的批判、揭露,而且能够传递正能量,给人予希望,同时更能教育人。

如在他的小说《小二黑结婚》里面“小二黑”原型是山西省左权县横岭村人,名叫岳冬至,也确实是该村民兵小队长。

但是,原型人物并没有如愿和“小芹”自由恋爱结婚,而是在和“小芹”恋爱期间就被打死。

作者为了体现党和民主政权在解放区对农村青年的影响,把结局改为了喜剧,小二黑和小芹获得了幸福的婚姻;《孟祥英翻身》中的结局是孟祥英翻了身,并带领村里的其他年轻妇女也翻了身;《登记》的结尾是艾艾和小晚、燕燕和小进两对年轻人有情人终成眷属。

即使是在描写“反面”人物时,赵树理也往往预示光明在前——赵树理在批评农民的落后时,又总是生动地描绘出旧思想、旧习惯势力处于崩溃的前夕,新的生活、新的道德品质的洪流,最后一定冲破旧思想的堤坝,落后人物将随着新生活前进。

例如,二诸葛终于“不再到别人跟前卖弄他那一套阴阳”八卦,三仙姑终于下了决心,“把自己的打扮从顶到底换了一遍,弄得象个长辈人的样子,把三十年来装神弄鬼的那张香案也悄悄拆去”,《三里湾》中的“糊涂涂”等在大势所趋的情况下入了社,《登记》里落后的干部受到了批评教育,这些都体现了赵树理坚信新生事情必然战胜旧事物,正义的力量必将战胜邪恶的力量!

以及他所说的“小说的重要人物不是写事而是写人,要通过人去教育人”的理念。

(四)通过故事来刻画人物,情节具有很强的故事性

赵树理的小说还充分考虑了农民的阅读习惯。

当他发现外国文学的形式不适合中国读者时,他便在他所塑造的农民形象中吸收了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书的艺术手法,形成了一种糅合了话本小说、民间故事、评书及民间戏曲的通俗叙事形式。

他塑造人物的最大特点是故事性强,讲究情节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常常采用大故事套着几个小故事的手法,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每一个章节之间相互关联,尽量采取单线发展的手法。

比如赵树理一鸣惊人的《小二黑结婚》,整个作品的情节由一个首尾相联的大故事组成,而这个大故事又由12个小故事联结而成,各个小故事之间是环环相扣的,一贯到底。

小说先是交代刘家峧两位神仙的忌讳,由此引出三仙姑,再由三仙姑引出小芹,由小芹引出金旺兄弟,由金旺兄弟引出小二黑。

到此,交代了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而后通过斗争会、许亲、拿双等一系列环节逐步推向高潮,最后由于政府出面支持新人物、惩治坏人、教育落后。

小说采用分节分章的结构形式,每一小节都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小故事,而故事的完整性与连贯性从整体上也没有被破坏。

像这样故事性强的小说,很适合群众阅读、了解,使人民群众更好的去认识和改造。

这是赵树理努力的结果,也是他所希望的。

三、赵树理塑造的农民形象的历史意义

赵树理不仅是一位农民作家,而且是“解放区文学”最杰出的代表。

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及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给赵树理的创作提供了历史的契机。

《讲话》呼吁作家们写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大众化作品,号召作家们全心全意到工农兵中去,为人民群众服务,从理论上促进文学创作完成平民化的转变。

赵树理的小说以农村为大背景,以小故事为骨架,以农民为核心,以特定历史事件为主线,透过富有大众化的语言,成功塑造了一个个典型的农民形象。

这些形象的成功,与他对农民、对社会的了解以及自身较高的政治觉悟是分不开的。

从《登记》、《三里湾》到《锻炼锻炼》和《卖烟叶》,无不体现了赵树理小说的民间情怀特征,尤其是《锻炼锻炼》最具代表性。

在这部作品中,“小腿疼”和“吃不饱”两个“落后农民”与社副主任杨小四之间的冲突,杨小四与社主任王聚海之间的矛盾纠纷等,无不以民间姿态和民间情怀出之,表现了赵树理深入民间、体察民情、通晓民意、理解民心、熟悉民间社会的精神特征。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外文学史上,还没有哪一位作家像赵树理一样,对民间社会始终抱有不衰的热情。

他笔下的新型农民形象,在中国现代小说人物的艺术画廊中,也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这个变化,恰好反映了时代的特色。

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代,尤其在解放区,有了党的领导、人民的军队、人民的政府。

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深入农村,农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得到了改革。

千百年来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农民群众,翻身得到了解放,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成为了生活的主人,革命精神也得到很好发挥。

赵树理小说的农民形象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他的成就与那个时代紧紧相连。

在当时,他顺应了革命历史的潮流,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发扬了“五四”文学的“革命”传统,把文艺向大众化、民族化推进了一步,并且影响和号召那个时代的人民为争取自身的解放而斗争。

在文学领域,由于他的影响,形成了颇具地方特色的“山药蛋派”。

赵树理是继鲁迅、郭沫若这些新文学奠基人之后与巴金、老舍等人齐名的一位大师级人物,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他真正的熟悉农村、热爱人民,真实地再现了我国农村几十年的巨大变革,具有独特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弘扬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艺传统,促进文学艺术大众化发展。

他的创作时期刚好是旧社会与新社会的交界点,各方面的矛盾尤为突出。

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当然很重要。

赵树理正是通过对各类典型农民形象的成功描写,批判“老一代”农民形象,赞扬“新一代”农民形象,宣扬党的政策路线,从而达到教育人民群众的目的。

总之,赵树理的小说是他人生阅历和革命觉悟的缩影,反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60年代的社会剧烈变革时期。

他在创作中结合晋东南生产劳动、饮食居住、婚丧嫁娶、宗教信仰、民间文艺等方面成功刻画了新型的农民形象,以及这些农民在党的领导下觉醒成长的过程,揭示他们崭新的精神面貌,在“新”与“旧”的冲突斗争中,“新”最终胜利。

时代要求文艺展现农村翻天覆地的历史变革,为新农民塑像。

无疑,从这一点来说赵树理是最成功的。

参考文献

[1]赵树理.赵树理全集[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0

[2]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董大中.赵树理写作生涯[M].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

[4]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戴光中.赵树理传[M].十月文艺出版社.1993

 

致谢

历时半载,从论文选题到搜集资料,从开题报告、写初稿到反复修改,期间经历了喜悦、聒噪、痛苦和彷徨,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心情是如此复杂。

如今,伴随着这篇毕业论文的最终成稿,复杂的心情烟消云散,心情无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