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教案怎么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5090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实验教案怎么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生物实验教案怎么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生物实验教案怎么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生物实验教案怎么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生物实验教案怎么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实验教案怎么写.docx

《生物实验教案怎么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实验教案怎么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实验教案怎么写.docx

生物实验教案怎么写

生物实验教案怎么写

生物实验教案怎么写

【篇一:

生物实验教案七年级】

实验1:

调查校园的生物种类一、实验目的

1、了解校园内的生物及其它们的生活环境。

2、尝试对看到的生物进行归类,初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二、材料用具

调查表、笔、放大镜、照相机等。

三、方法步骤1、分组2、设计调查路线3、调查4、归类5、整理四、讨论

1、每一小组展示的问题:

你们小组调查了多少种生物?

你们是按什么特征分类的?

分多少类?

各多少种?

每类选1—2种生物说说他们的生活环境?

2、说一说你在调查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

3、根据交流情况小组内互评,教师也作出评论总结:

关爱生物的同时要保护他们的生存环境更为重要

实验2: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2.通过探究活动明确外界环境对生物生活的影响。

-1-

3.学会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其他同学讨论的习惯。

二、材料用具

10只鼠妇、湿土、纸盒、纸板、玻璃板三、实验过程

1、提出问题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3、制定计划确定实验探究方案4、实施计划实验探究

5、得出结论分析实验数据获得结论6、表达和交流交流过程与结果达成共识四、讨论

1、怎样才能知道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一个有光的组够不够?

2、怎么能说明是光这个因素对鼠妇生活造成的影响,而不是其他因素呢?

3.、设计多少只鼠妇合理呢,1只行吗?

4、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2-

实验3:

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干湿计测量裸地、草地、和灌木丛的空气温度和湿度的方法。

2、分析实测的数据,说明不同植被对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团结合作、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严谨的实验作风。

二、材料用具:

干湿计、秒表、笔和纸三、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

植物对空气的湿度有影响吗?

2、作出假设:

植物的种类和分布对空气的湿度有影响,植物分布多的地方,空气的湿度大。

3、设计实验方案:

4、实施计划:

(1)、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分为三个大组,(a组、b组和c组)一个大组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5个学生。

(2)、a组学生负责测量裸地的空气湿度,分三个时间段测量,时间分别是早上八点,中午12点,下午六点,每一个小组负责一个时间段,分别测量三次,求平均值。

-3-

一、实验目的

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会规范的操作方法;二、实验用具

显微镜、写有“上”字的玻片、动物和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

三、方法步骤1、取镜和安放

(1)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

(2)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大约7厘米处,安装目镜和物镜。

-4-

2、对光

(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左眼看,右眼睁。

(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

3、观察:

(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

(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

(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4、介绍四种观察标本:

(1)写有“e”字的玻片;

(2)印有数字的透明纸;(3)动植物玻片标本;(4)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

要求学生先看书,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观察。

(建议先观察2号标本)巡视,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请一名同学上前演示。

强调:

①用低倍物镜(10x或8x,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③纠正:

应叫明亮的视野,不叫亮圈。

④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

使学生明确:

①物像是倒像

②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③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

引导学生换目镜后再观察。

问:

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细胞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归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鼓励按步骤规范操作,巡视,检查,纠正错误。

练习思考,回答。

看书39页注意事项后,动手操作,将显微镜放入箱中。

-5-

【篇二:

初中生物实验教案】

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

实验目的

观察人体基本组织的切片,认识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材料用具

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显微镜。

方法步骤

用显微镜分别观察四种基本组织的切片。

观察时,可对照课本上的插图,辨认四种基本组织。

讨论

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分别具有什么功能?

答:

上皮组织:

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

肌肉组织:

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能够使机体产生运动。

结缔组织:

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神经组织:

能够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在体内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实验目的

在满足种子萌发的条件下,测定种子发芽率。

实验材料

绿豆50粒,培养皿1个、吸水纸若干

实验步骤

1.在培养皿内垫上4—5层吸水纸,洒上水让纸充分浸湿。

在培养皿中均匀的放入50粒种子,再盖上两层吸水纸,放在通风阳光处。

2.每天要检查培养皿内纸的湿度,经常保持湿润,不能有干燥或水淹现象。

3.每天都在同一时间内将观察到萌发的种子数记录在表中,连续观察七天左右。

实验结果

本组实验结果发芽率为100%。

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

实验目的

观察根尖,认识根尖各部分的结构特点。

材料用具

已经长出根毛的幼苗,根尖的永久切片,放大镜,显微镜,镊子。

方法步骤

1、先用肉眼直接观察幼根,找到着生在幼根上的白色“绒毛”,这就是根毛。

通过放大镜仔细观察根毛。

2、通过显微镜观察根尖的永久切片,看看构成根尖的不同部位的细胞有什么特点。

讨论

比较根尖不同部位的细胞,说说幼根的伸长主要由哪些部位的细胞起作用。

幼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的体积的增大。

比较玉米幼苗在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中的生长状况

实验目的

证明土壤中有植株生长所需要的多种无机盐

材料用具

两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玉米幼苗、蒸馏水、土壤浸出液、两个相同的玻璃器皿

方法步骤

将两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玉米幼苗,分别放在盛有等量的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的玻璃器皿中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比较两株玉米幼苗的生长状况。

(注:

1号玻璃器皿中盛放的是土壤浸出液,2号玻璃器皿中盛放的是蒸馏水。

实验结果

土壤浸出液中培养的玉米幼苗要比蒸馏水中培养的玉米幼苗生长得好。

实验结论

土壤浸出液中含有玉米生长所需要的多种无机盐。

观察叶片的结构

实验目的

1、练习徒手切片。

2、认识叶片的结构。

3、观察叶片的表皮细胞、保卫细胞和气孔。

材料用具

新鲜叶片(如菠菜、蚕豆叶片),显微镜,双面刀片(两片,并排在一起,一侧用胶布粘牢),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叶片的永久切片,盛有清水的培养皿,滴管,吸水纸,碘液,纱布,毛笔,小木板。

方法步骤

一、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

1、将新鲜的叶片平放在小木板上。

2、右手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沿着图中虚线的方向,迅速切割。

3、刀片的夹缝中存有切下的薄片。

要多切几次(每切一次,刀片要蘸一下水),把切下的薄片放入水中。

4、用毛笔蘸出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

二、观察叶片的结构

1、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再观察叶片横切面的永久切片。

三、观察叶片的下表皮

1、用镊子撕下一小块叶片的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

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讨论

保卫细胞和它周围的细胞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保卫细胞的这种结构特点对蒸腾作用有什么意义?

保卫细胞成对存在,内含有叶绿体.因为细胞壁面对孔隙的一侧(腹侧)比较厚,而外侧(背侧)比较薄,所以随着细胞内压的变化,可进行开闭运动。

气孔是蒸腾作用过程中,水分子的主要散失途径,也是二氧化碳和氧气进出植物体内的通道。

当蒸腾作用过强时,保卫细胞失水,气孔闭合。

【篇三:

生物七年级下册实验教案】

生物七年级下册实验教案

4.1.4计划生育——探究晚育的意义

授课时间:

地点:

课时累计:

1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说出人口剧增给地球造成的压力,说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有效措施,说出

我国计划生育的目标和具体要求。

能力目标:

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调查、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分析和推算的科学探究方法;认同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三、课前准备;

教师:

准备“世界与人口”栏目的录象资料;准备一个人一生大约需要从环境交

换多少物质的数据;实物投影仪

学生:

调查自己家族几十年来人口增长的情况并详细记录。

四、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我国不同年代人口的增长趋势

计划生育

探究晚育的意义

课堂小结播放“世界与人口”栏目录象,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

出示我国人口增长情况的资料,组织讨论。

出示一个人一生大约从外界需要获取多少化合物的资料,引出所要解决的矛盾,即人口与资源。

启发学生联系上节课学过的知识,思考问题。

提出问题,展开探究活动。

提供图片,让学生总结。

看录象,引起对问题的思考并初步养成关注社会问题的意识。

展示交流课前调查的结果,即家族人口数量变化。

分析资料,进行讨论。

分析资料,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看书,了解我国计划生育的目标和具体要求,结合学过的生殖发育内容,探讨

我国婚姻法的理论依据。

小组合作探究,利用书中资料,运用数学方法探讨解决问题。

看图总结。

4.2.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授课时间:

地点:

课时累计:

2

一、实验目的:

使用简易的燃烧装置,测定花生米燃烧时所释放出来的能量

二、实验仪器及用品:

锥形瓶(100ml)、量筒(50ml)、解剖针、酒精灯、干燥花生

米(质量用天平测量好)、天平、温度计、试管夹、带孔橡皮塞、减

少能量散失的简易装置

三、实验说明:

减少能量散失的装置,学生有两种方案。

1、一种方案学生选择的材料用塑料瓶,高15厘米,瓶底部开一个2.5厘米左右的口,比锥形瓶口略大点,周围凿成数个小孔,便于燃烧时通风;瓶内内部贴锡纸,防止塑料瓶燃烧掉;瓶另一端剪一个三角形的口,便于观察以及迅速放燃烧的花生米。

锥形瓶的固定需要试管夹固定,如上图所示。

2、另一种方案学生用两个易拉罐做成,一个易拉罐口的部位彻底去掉,留下易拉罐的高度比锥形瓶的高度稍矮点,然后倒过来,罐底在上方,用剪刀在罐底中央处凿一个比锥形瓶口略大的圆孔,并用剪刀在圆孔四周凿数个小孔。

另一个易拉罐,底的部位彻底去掉,留下易拉罐的高度距离口的位置约3厘米,口的中央凿成一个较大的孔,利于花生米燃烧加热,周围打成数个小孔,即可通风加热,又可支撑住装有水的锥形瓶,另一端剪成一个三角形,便于燃烧的花生米放进去,然后将两个易拉罐套在一起,连接处用胶带在外面巩固好。

这种装置改进后,试管夹可以不用。

3、温度计的固定用带孔的橡皮塞固定后,塞在锥形瓶口处,减少能量的散失。

以上装置学生讨论交流后,小组合作完成,可以重复使用,甚至留到下一年使用。

四、实验操作:

1、准备好能量散失的简易装置,天平称出花生米质量

2、用量筒取50毫升水倒入锥形瓶内,并放入固定好的温度计(注意温度计的下端要进入水中,不能直接接触瓶底),测定并记录水的温度t1,

3、取花生米插在解剖针上,用酒精灯点燃后迅速移至锥形瓶下方。

4、待花生米完全燃烧后,测定并记录锥形瓶内的水温t2。

5、天平称出花生米燃烧后的质量

6、重复步骤2至5,再做2次。

7、

备注:

1毫升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焦的能量(焦是能量的单位)

实验创新点及其意义: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是《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的一个探究实验。

实验设计精当,操作易行,能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如天平、量筒、温度计、酒精灯等实验器具的正确使用,数据读取、处理,小组合作科学研究的的方法,实验结果与能源、环保、材料等社会实际问题有机结合,整体实验设计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鉴于上述认识,我在整体设计、组织实施这个实验时,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细心的考虑和安排,并对一些细节作了改进,力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

1、准备减少能量散失的简易装置,由学生集思广益,提前动手操作,材料的取用方便、经济、环保,同时可以重复利用。

2、按书上的要求,实验用水10毫升太少,温度计下端不能完全进入水中,测量的温度就会有误差,改为50毫升水,测量温度更准确。

3、按书上的实验计划,没有称量花生燃烧前的质量,改进后加上这一实验步骤,使实验更科学。

因为一粒花生质量也有差别,如果实验结果为“1粒花生释放多少能量”这种说法不科学,不严谨,不如改为“每克花生释放多少能量”。

4、书上实验步骤没有“称量花生燃烧后的质量”,加上这一步骤,利于分析结果,比较花生燃烧前后的质量,说明质量减轻的原因是什么;由花生燃烧中能量有效转化率,分析能量可能通过哪些途径损失掉,联系实际生活燃烧时的黑烟、能源、环保等实际问题进行探讨。

5、设计实验记录表格,便于数据的整理、分析;进行重复实验并取平均值,减少实验误差,使实验更科学,结果更准确。

4.2.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比较不同蔬菜或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

授课时间:

地点:

课时累计:

3

一、提出问题: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一节课中,安排了进一步探究实验,即比较不同蔬菜或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

我们对这个实验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二、探究原理:

维生素c在蔬菜和水果中含量较高。

不同果蔬中含量不同。

维生素c具有一种奇妙的特性——它的水溶液能够使高锰酸钾溶液退色,并却维生素c溶液越浓,用量就越少。

根据这一特性,我们就可以测定出蔬菜或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了。

三、实验材料、用具:

1、材料:

苹果一个(也可直接用苹果汁);鲜橙一个(也可直接用鲜橙汁)。

(如果还想测定其它的蔬菜和水果可仿照操作)2、用具:

试管3个;小烧杯3个;试管架一个;装水

的大烧杯一个;滴灌一个。

实验盘一个。

四、方法步骤:

本实验属于定性分析实验,具体比较方法有如下两种:

1、比较颜色:

(1)、首先把试管编上号:

1、2、3;把小烧杯编上号1、2、3;

(2)、在1号小烧杯里装上稀释的高锰酸钾溶液,注意浓度不要太大;、

在2号小烧杯里装上苹果汁;在3号小烧杯里装上鲜橙汁;在大烧杯

里装上清水。

(3)、在3个试管中各装上2毫升等量的高锰酸钾溶液。

(4)、1号试管作对照;在2号试管和3号试管各装入等量的苹果汁和鲜橙

汁。

(对于蔬菜或水果可用榨汁机榨汁液)

(5)边震动,边观察,过一段时间比较2、3号试管里溶液颜色的深浅度,

颜色浅的维生素c含量比较多;溶液颜色比较深的维生素c含量比较

少。

2、比较果汁使用的滴数

前1、2、3步与上述方法相同,在第4步中,1号试管仍然作对照;取

1支洁净、干燥的小滴管吸取苹果汁液,逐滴地滴入2号试管中,边滴、

边震荡、边观察,直至高锰酸钾褪去颜色为止,记录滴数;再用同一支

小滴管,在清水中清洗干净后,用吸水纸吸干滴管内外的水分。

取鲜橙

汁液滴入3号试管中,操作方法同2号试管,记录滴数。

最后比较2号、3号试管的滴数:

滴数多的维生素c含量少,滴数少的维生素c含量多。

4.2.2消化和吸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授课时间:

地点:

课时累计:

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了解食物中的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

(2)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知道淀粉在口腔中发生变化与牙齿的咀

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

(3)培养学生学会如何设计探究实验来检验自己的假设。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实验设计、仔细观察、善于思考、与人合作的能力。

(2)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会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研究事物的

方法,同时获取新知识。

(2)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得到成功的体验,增强对学科

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策略

1.明确目标,保证学生实践体验的时间。

探究课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一段时间的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后得出结论,有的则要求学生课堂上完成整个探究实验的全部过程。

本节课“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就属于后者。

短短一堂45分钟的课,要完成整个探究实验的全部过程,有一定的难度,45分钟,也不可能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

因此,本人在教学设计上有所取舍,有所侧重,在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后,将重点放在实践体验过程和交流过程:

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体验,在体验中使知识得到内化,在交流中展示学习的收获。

2.小组合作,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一直是素质教育背景下课程与教学改革所追求的理想目标。

可以说,小组探究在实现这一目标的道路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它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完成探究实验的过程中,由小组自己提出问题,设计方案,自主进行组织与实施,独立分析和讨论结果,归纳出探究结论,最后小组相互交流想法和意见,让每个成员在其中都有充分发表个人观点和建议的机会,让学生之间成为密切合作的伙伴关系。

小组合作探究有利于培养未来人才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等。

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有独到的设想、与众不同的创意,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